正文 第二二五章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目录:时空走私1859| 作者:庄不易| 类别:历史军事
商量既定,沈世明很快以国防部的名义,下达了全国公告,宣布由于前次义务兵征兵活动中存在广泛的贪腐,所以前次义务兵征兵行动全部作废。—顶—点—小说 .{2}{3}{{x}].c
公告中说了,这次贪腐大案主要是下面的胥吏威胁利诱,百姓多是被逼,所以主要以惩罚犯事官员为主。
至于花钱买当兵名额的人员,虽然之前交的钱财不退,当兵名额也要作废,以示小惩大诫,不过考虑到父母多是爱子心切,同时也尽量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因此就算是之前买过名额的人,作废后如果乐意,可以重新参加征兵活动,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
另外,为了照顾大家的参军热情,国防部特意扩大征兵数目,初步决定在原先五十万义务兵的基础上,再征召五十万人,一共一百万人。
不过,考虑到经费问题,帝国决定实行普招与扩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征兵。
普招就是普通征召,表面上并不特别针对某个人群,是严格根据各种当兵的条件,向全部直辖区就近按比例征兵,也就是说只要硬性条件合适就可以当兵,不需要花钱,也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最是公平不过。
话虽如此,但在实际招兵过程中,由于招兵点的官员都经过上司的点拨,刻意对穷人倾斜,所以普招实际上主要针对低收入人群,也就是贫下中农子弟。虽然普招对于富裕阶层虽然也来者不拒,但给的当兵名额就极少极少,一般都是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以示普通征召一视同仁的公证性。
至于扩招,其实就是特招了,因为特招这个词不太好听,所以叫扩招,也叫扩大化招兵。要想当扩招兵。就得交钱,一个名额200两银子,这叫扩招费。
扩招兵主要看你要不要交钱,另外就是看身体素质,对于是否独生子啊,年龄是否十八,并没有严格要求。也就是说,对于扩招兵来说,只要年龄在18到24岁之间,都可以来当兵。其他那些比如独生子不收之类的条件就全部放开。
尽管是扩招兵,但根据要求,扩招兵进入军营后,也要跟普招混编,没有一点特权,想靠花钱买享受是不可能的。
考虑到帝国目前的军火生产水平以及道路供应能力,这一百万国防军义务兵征召将会分两批进行。
第一批征召四十万,一半普招,一半扩招。第二批征召六十万,在两个月之后再行征召。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军械不足。
如今,张信达那边的工厂已经停止生产夏普斯步枪。转而生产1860式大盖步枪,夏普斯步枪的生产线已经陆续转移到马鞍山。
仿99式步枪的1860式栓动大盖步枪,由于全部使用自动化机加工,产量已经达到日产300支。一个月就是9000条枪,因为可以使用7.62毫米枪弹,存量大大的有。子弹倒是暂时不缺。
尽管这种新枪的产量很高,但到目前为止,帝**总共也只有四万支新式大盖步枪,已经全部给国防军中的志愿兵换装,但缺口依旧很大,只给了一些国防军部队的精锐,所以国防军中哪怕是志愿兵,大多数也依旧在使用夏普斯步枪。
至于夏普斯步枪,马鞍山兵工厂早在三个月前,因为统一了新的度量衡,实现了零件标准化生产,所以开始实行分工生产的人海战术。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些诸如枪机、木质枪托等容易生产的部件交给大量私人作坊制作,工厂主体只全力生产枪管等主要部件,最后再依旧靠人海战术进行组装。
马鞍山钢铁厂已经达到日产620吨钢铁,其中一半继续生产钢轨,另外一半用来生产武器跟民用品。
而马鞍山兵工厂的钢铁配额是每天100吨精钢,由于已经实现了兵工厂与钢铁厂的联动生产,也就是钢胚直接灌入相关模具一次成型,用来生产各种型号的无缝钢管,所以武器的产量很高。
在有了新技术,特别是可以生产大量的无缝钢管之后,生产武器就相对简单了。
比如枪管跟炮管,只需要给不同的无缝钢管加膛线,再经过简单打磨,并加上其他零部件就行了,大大提高了武器产量。
其他零配件的生产虽然也很繁琐,不过因为有现代的各种机床车床还有水压机油压机等设备,加上发扬人海战术,前后召集了三万工人后,马鞍山兵工厂的武器产量已经达到了日产300条夏普斯步枪,15门12磅拿破仑炮的规模。
在这其中,炮管跟枪管的数目很多,制约产量的主要是配件的生产速度,由于缺乏相关设备,哪怕用人海战术,进行标准件生产,产量也很难一下子提升上去。
然而在接收了张信达送来的现代模具跟自动化车床以及其他冲压设备后,其他零配件的产量剧增,这也导致夏普斯步枪的产量立刻达到日产3000条枪,50门12磅炮的速度,其他像工兵铲、刺刀、手榴弹、马刀、大砍刀等装备不算。
这样算来,只是一个马鞍山兵工厂,一个月就可以生产90000条枪,1500门炮,就这个时代而言,产量可以说相当恐怖了。
然而,不说大炮,光说山寨版夏普斯步枪吧,目前整个中华帝国一共有超过一百四十万支夏普斯步枪,看起来数目不少,但国防军持有的夏普斯步枪不过才八十万支枪,其他的枪支大都在建设兵团手中。
此外,枪支生产上去了,但是弹药的生产规模却还没有上去,无烟火药的产量虽然看起来不小,但如果供应给百万大军的消耗,还略有不足,尤其是国防军的传统继承自当初的精武军,特别讲究实弹训练,所以火药的消耗相当大。
弹药厂虽然已经在扩建,产量也在逐月递增。但火药的缺口也很大,毕竟火药不止是军队用,建设兵团也要用,不但修路开山要用,其他开矿之类的,也要用到高爆火药,尤其是在目前这种大建设的气氛下,民间火药的使用量早就超过了军队,民用跟军用的火药比基本达到了3比1。
根据估计,如果不减少民用炸药的用量。依照目前民间火药需求的递增速度,没有半年的时间,火药产量很难保证一百三十万国防军的日常消耗,就因为这,国防军不得不减少了部分实弹训练,增加了列队训练跟文化课训练。
总之,枪支跟火药的缺口还很大,不说别的,单说国防军。三十万志愿兵是要优先保证武器供应的,所以给义务兵的枪支数额,就只有50万,这也是当初只征召五十万义务兵的原因。
好在。国防部已经决定暂时收缴建设兵团的夏普斯步枪,优先供应给国防军。
至于建设兵团,目前已经度过最危险的战争年代,一切以建设为主。不需要建设兵团保留那么多步枪,最多就是保留部分步枪让大家空闲时间练下手,主要还是实现“建设”这两个字的含义。
这样一来。国防军的步枪缺口是可以暂时堵住了,不过收缴步枪还需要一段时日,而且收缴的步枪还得经过一系列的检测跟维修,以延长寿命,这最少需要两个月。
正因为这样,所以才要分两批,第一批四十万人,两个月后征召第二批六十万人,一共一百万人。
虽然分两批,但普招与扩招却是同时进行,比如第一批四十万人吧,二十万是普招,另外二十万是扩招,此后的第二批也是照此执行。
这个公告一出,天下震动,帝国直辖区的普通老百姓想的不多,大都是欢声鼓舞,高呼皇上圣明,然后想方设法想办法送自家子弟去当兵。
至于其他自治省的心态就微妙了,他们都被帝国这个大手笔镇住了。
要知道,这可是征召一百万军队啊,再加上人家的三十万精锐国防军,还有数目不详,据说同样有三十万人的禁卫军(实际只有二十万出头),再加上那据说已经超过两百万的民兵部队(包括建设兵团),这下子中央军(对帝国直辖军的称呼)就超过三百五十万大军啊!
三百五十多万大军,这简直是在开玩笑!
要知道这可是常备军,不是临时动员兵,整个中国自古以来好像就没有这么多常备军过,更何况人家随时可以进行战时动员,据说一旦进行动员,过千万大军也不在话下。
没错,中国人是多,可养兵是需要钱的,中华帝国政府哪来这么多钱养兵?哪来这么多武器?
虽然很多人疑惑,不过却没人敢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因为这是明发全国的公文,是盖了玉玺大印的,按说不可能胡乱吹牛,而根据实际情况反馈,帝国直辖区各地也的确在进行忙碌的征兵活动。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扩招兵的消息,知道其中的一半人是要花钱才可以当兵的扩招兵,但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还是这么多人去争着当兵。
要知道在自治省范围内,当兵依旧不是个好营生,很多时候都是靠抓壮丁当兵,因此他们想不通为什么在直辖区范围内的老百姓,会那么乐意当兵,甚至为此花二百两银子都在所不惜。
原因很简单,这些自治省加入中华帝国时间还短,加上这些原来的督抚平时刻意跟帝国直辖区保持距离,所以对帝国直辖区范围内的变化了解不多,只有像曾国藩,胡林翼等人才知道的更多一点。
然而,还没等他们想明白这些事情,国务院的公文就发到各地省长的手中,告诉他们提前准备好军营,等待国防军驻军进入。
这下子,大家才明白过来,才想起以前的协议,感情这些部队是要过来驻扎的。
根据协议,驻扎的国防军所需军费,是要平分的,中央只需要负责一半,另外一半要地方上负责,这岂不是说,这一百多万大军,至少有一半需要他们平摊?
说是平摊。但实际上等于让这些地方省份全部负责军费了。
因为沈世明让人搞了一系列复杂的算式,把一名国防军的各种消费尽量做细并夸大,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养一名普通义务兵,包括各种伙食费啊,军火损耗费啊,福利保障费等等,每个月最少要耗费6两银子!
而且,这还不包括开拔费,要是算上部队调动费。那起码翻倍。
基于平摊原则,地方自治省必须给驻军提供每人最少3两银子的补助,其他“大部分”的军饷么,包括开拔费之类的,就中央负责了,你看,便宜你了,我可是为你考虑的啊。
这样一来,驻军就根据自治省的富裕程度分别驻扎。像战略地位紧要且比较富裕的广东,要驻扎二十五万兵马,那就是每个月要拿出75万两银子,广西比较穷。就驻扎十万兵马,每个月要30万两银子,湖北驻扎十五万兵马,每个月最少要45万两银子。湖南二十万兵马,每个月要60万两银子……
总之,这么一算。中央军的组建居然没怎么花钱,反而还大赚特赚,财政压力全压倒地方上了,但偏偏这支地方上养起来的部队,还不听地方的,只听中央的。
国防军驻扎地方是不干涉地方政务的,单独在军营里训练,跟地方出于隔绝状态。
另外,国防军的士兵全部是直辖区的民众,驻军外地的时候,都有无线电,跟中央的联系相当密切,而且军队内部层层设防,什么参谋部,军情局,军法处、政治宣传处等部门把持了所有的后勤物资以及士兵思想,因此地方上想要渗透腐化这样的一支近现代化部队,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长此以往,光为了养中央的国防军,自治省就会不堪重负,时间一长,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大家都不傻,不会看不透这里面的玄机,不过中华帝国此时已经占据了大义,是国家正统,而且本身实力强劲,此时再翻脸,那就是造反了。
现在人心思定,而且李永吉以及中央政府的威望也越来越大,一旦造反,肯定会不得人心,别说民心了,就算手下原来的兵卒也会反抗,因为同样是当兵,但地方杂牌军跟中央军的待遇差距太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说不定你前头说要造反,后头那些兵头就会砍了你的头去投靠中央,指望就此翻身把歌唱,实现杂牌军变中央军的美好夙愿。
所以说,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是你无论如何都躲不掉,也只能是占据大义的朝廷才能玩的大手笔。
或许正因为这样,有部分自治省的总督开始反思,觉得继续当这样的土皇帝是否合适,不过终归大部分人还是心存侥幸,继续选择保持原状。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突破这个桎梏,开始考虑彻底投靠中央,变自治省为直辖省的念头,在这里面,又以湖北省总督胡林翼表现的最为激进。
胡林翼最近的身体越来越差,咯血病越来越厉害,几乎每天都要咳嗽出血丝。
或许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胡林翼对权力的追求没有其他人那么重,之前他之所以跟其他人一样搞自治省,也不是为了权力,而是担心李永吉是洋人走狗,为了以防万一,想要多观察一段时间。
可是,当帝国海军击败俄国人,俘虏了俄国远征军,并逼迫俄国签署了大涨中国民心士气的《中俄南京条约》之后,这个二鬼子的名声也就风消云散了。
原因很简单,真的二鬼子是不可能跟洋人作对的,既然作对,哪怕以前是二鬼子,现在也不是了。
更何况,《中俄南京条约》里面的内容最近早就被广泛传到全国,老百姓大都知道俄国人大败亏输,不得不跟中国割地求和,把北边一大片土地割让给了中国,而且还要给中国赔款,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大胜利,所有中国人都感觉脸上有光,并因此真心的服了李永吉这个新皇帝。
这个时候,又听说国防军大扩招,想到以后每个月要负担那么多军费,为了湖北的利益,胡林翼在听到消息的当时,就带着左宗棠,乘坐一艘蒸汽江轮。直接来到了南京,想要面见皇帝,希望能够让湖北成为直辖省。
可惜的是,胡林翼来到南京后,却没有见到皇帝陛下,因为据说皇帝陛下此刻在马鞍山忙着什么产业升级,所以国事全都交给首相沈世明。
虽然没有见到皇帝,让胡林翼略有失望,不过能见到沈世明也不错。
毕竟沈世明现在也是大名鼎鼎,身为中华帝国的首相。也算是权势滔天,而且最近一系列的内政外交,他也做的相当出彩。
比如大涨国人民心士气的《中俄南京条约》,他就是中国的签字代表,还有帝国兵役法、青苗法(类似王安石的青苗法,但利息更低,就比免息高一点,而且是直接走银行,不走地方政府。且有借贷过程还有保险,一旦种地过程出现不可抗拒的天灾**等原因而歉收,会有保险补偿。)、农田水利法(主要是规定了鼓励兴修水利,并制定水利设施保护法之类的法律)、工商法(详细规定了工商界各行各业的相关税收。除了这些法律上写明的税收外,其他一切地方杂税全部非法)等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法令,也几乎都是在他的手中成型,所以威望仅次于皇帝李永吉。
尽管沈世明自己知道。这些利国利民的法令很多都是皇帝亲自指示的,他不过是把这些皇帝指示重新润色,然后贯彻执行下去罢了。但因为皇帝本身威望就很高,锦上添花也没什么意义,大家谈论皇帝更多的也不是这些政策,而是皇帝在军事方面的才华,所以沈世明也跟着沾光,因为执行这些法令,而被老百姓所念叨。
中国老百姓此时的思想很单纯,那就是圣天子在朝,必然会有一班贤能的大臣辅佐,尤其是开国之君,往往都有一批名臣辅助。
李永吉无疑是古往今来数得上的明君了,既然他是明君,手下的宰相肯定也是名臣,错不了。
总之,沈世明此时在中国的威望很高,胡林翼虽然名声也不小,但跟如日中天的沈世明相比,那就差了不少。
然而,由于李永吉是一个强势的皇帝,所以深知内情的沈世明一直兢兢业业,从来不因为名声大而骄傲自满,所以哪怕面对过气的胡林翼,他也是优待有加,尤其是听说他此次来的目的后,就更加的敬佩对方的勇气。
“胡大人能如此深明大义,佩服,佩服啊。”
“哪里哪里。”胡林翼苦笑了下,“实在是陛下跟首相大人手腕太高,我等招架不来才是。”
“胡大人说笑了。”沈世明微微一笑,“那不知道胡大人今后有什么打算么?您这次放弃湖北总督的位子,真的就一点要求也没有?”
“是的。”胡林翼点点头,“我打算辞官之后回老家办学,有能力的话,也打算办一些洋务,以让我湖北父老也能够沾染这西学之风。对了,到时候,还希望首相大人多多帮忙,别的我也不要,就想要一些介绍西学的书籍。”
“这一点您请放心。”沈世明笑道,“一旦湖北纳入直辖省,就会全部按照直辖省的套路来,在我们直辖区里,从孩童起就要强制接触西学,教科书全部由中央免费提供,学生只需要负责学杂费跟伙食费就行。”
“这我也听说了,还真是个善政。”胡林翼点点头,接着就不受控制的咳嗽了起来。
看到胡林翼咳的厉害,尤其是发现他居然从怀中掏出一个玻璃瓶,从里面倒出一点白色粉末准备吞服,沈世明立刻大惊失色,连忙制止:“且慢,胡大人这是吃的什么?”
“哦,这是我的学生从洋人那弄来的洋药,名曰海落因。”胡林翼笑了笑,“哎,实不相瞒,老夫有咯血症,其他药物都没用,只有这海落因有奇效,所以每当咳嗽的时候就吃一点,倒也有用,只不过这东西似乎只能指标,不能治本,一旦停用,就会咳嗽依旧。”
“果然。”沈世明点点头,“胡大人,这个东西不能再吃了,我跟您明说了,这是毒,不是药。”
“是毒不是药?怎么会?”
“具体的我也说不明白。”沈世明叹了口气,“总之,这药其实是我们自己产的,假托洋人的名号而已,这东西只走出口,自己人从来不用的,就算要用,也是严格限量。嗯,总之胡大人今后切不可再吃,我们这里有更好的医生跟更好的药物,大人的病在你那里或许很难,但在我们这,根本不是个事儿。”
“你是说,咯血症也能治?”
“当然。”沈世明笑了笑,“咯血症而已,我们这里已经不是疑难杂症了。好了,总之胡大人且先安心,我这就向陛下汇报,让陛下派御医过来给您瞧病,保证能治好您的病,您就放心好了。”(未完待续。。)
公告中说了,这次贪腐大案主要是下面的胥吏威胁利诱,百姓多是被逼,所以主要以惩罚犯事官员为主。
至于花钱买当兵名额的人员,虽然之前交的钱财不退,当兵名额也要作废,以示小惩大诫,不过考虑到父母多是爱子心切,同时也尽量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因此就算是之前买过名额的人,作废后如果乐意,可以重新参加征兵活动,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
另外,为了照顾大家的参军热情,国防部特意扩大征兵数目,初步决定在原先五十万义务兵的基础上,再征召五十万人,一共一百万人。
不过,考虑到经费问题,帝国决定实行普招与扩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征兵。
普招就是普通征召,表面上并不特别针对某个人群,是严格根据各种当兵的条件,向全部直辖区就近按比例征兵,也就是说只要硬性条件合适就可以当兵,不需要花钱,也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最是公平不过。
话虽如此,但在实际招兵过程中,由于招兵点的官员都经过上司的点拨,刻意对穷人倾斜,所以普招实际上主要针对低收入人群,也就是贫下中农子弟。虽然普招对于富裕阶层虽然也来者不拒,但给的当兵名额就极少极少,一般都是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以示普通征召一视同仁的公证性。
至于扩招,其实就是特招了,因为特招这个词不太好听,所以叫扩招,也叫扩大化招兵。要想当扩招兵。就得交钱,一个名额200两银子,这叫扩招费。
扩招兵主要看你要不要交钱,另外就是看身体素质,对于是否独生子啊,年龄是否十八,并没有严格要求。也就是说,对于扩招兵来说,只要年龄在18到24岁之间,都可以来当兵。其他那些比如独生子不收之类的条件就全部放开。
尽管是扩招兵,但根据要求,扩招兵进入军营后,也要跟普招混编,没有一点特权,想靠花钱买享受是不可能的。
考虑到帝国目前的军火生产水平以及道路供应能力,这一百万国防军义务兵征召将会分两批进行。
第一批征召四十万,一半普招,一半扩招。第二批征召六十万,在两个月之后再行征召。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军械不足。
如今,张信达那边的工厂已经停止生产夏普斯步枪。转而生产1860式大盖步枪,夏普斯步枪的生产线已经陆续转移到马鞍山。
仿99式步枪的1860式栓动大盖步枪,由于全部使用自动化机加工,产量已经达到日产300支。一个月就是9000条枪,因为可以使用7.62毫米枪弹,存量大大的有。子弹倒是暂时不缺。
尽管这种新枪的产量很高,但到目前为止,帝**总共也只有四万支新式大盖步枪,已经全部给国防军中的志愿兵换装,但缺口依旧很大,只给了一些国防军部队的精锐,所以国防军中哪怕是志愿兵,大多数也依旧在使用夏普斯步枪。
至于夏普斯步枪,马鞍山兵工厂早在三个月前,因为统一了新的度量衡,实现了零件标准化生产,所以开始实行分工生产的人海战术。
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些诸如枪机、木质枪托等容易生产的部件交给大量私人作坊制作,工厂主体只全力生产枪管等主要部件,最后再依旧靠人海战术进行组装。
马鞍山钢铁厂已经达到日产620吨钢铁,其中一半继续生产钢轨,另外一半用来生产武器跟民用品。
而马鞍山兵工厂的钢铁配额是每天100吨精钢,由于已经实现了兵工厂与钢铁厂的联动生产,也就是钢胚直接灌入相关模具一次成型,用来生产各种型号的无缝钢管,所以武器的产量很高。
在有了新技术,特别是可以生产大量的无缝钢管之后,生产武器就相对简单了。
比如枪管跟炮管,只需要给不同的无缝钢管加膛线,再经过简单打磨,并加上其他零部件就行了,大大提高了武器产量。
其他零配件的生产虽然也很繁琐,不过因为有现代的各种机床车床还有水压机油压机等设备,加上发扬人海战术,前后召集了三万工人后,马鞍山兵工厂的武器产量已经达到了日产300条夏普斯步枪,15门12磅拿破仑炮的规模。
在这其中,炮管跟枪管的数目很多,制约产量的主要是配件的生产速度,由于缺乏相关设备,哪怕用人海战术,进行标准件生产,产量也很难一下子提升上去。
然而在接收了张信达送来的现代模具跟自动化车床以及其他冲压设备后,其他零配件的产量剧增,这也导致夏普斯步枪的产量立刻达到日产3000条枪,50门12磅炮的速度,其他像工兵铲、刺刀、手榴弹、马刀、大砍刀等装备不算。
这样算来,只是一个马鞍山兵工厂,一个月就可以生产90000条枪,1500门炮,就这个时代而言,产量可以说相当恐怖了。
然而,不说大炮,光说山寨版夏普斯步枪吧,目前整个中华帝国一共有超过一百四十万支夏普斯步枪,看起来数目不少,但国防军持有的夏普斯步枪不过才八十万支枪,其他的枪支大都在建设兵团手中。
此外,枪支生产上去了,但是弹药的生产规模却还没有上去,无烟火药的产量虽然看起来不小,但如果供应给百万大军的消耗,还略有不足,尤其是国防军的传统继承自当初的精武军,特别讲究实弹训练,所以火药的消耗相当大。
弹药厂虽然已经在扩建,产量也在逐月递增。但火药的缺口也很大,毕竟火药不止是军队用,建设兵团也要用,不但修路开山要用,其他开矿之类的,也要用到高爆火药,尤其是在目前这种大建设的气氛下,民间火药的使用量早就超过了军队,民用跟军用的火药比基本达到了3比1。
根据估计,如果不减少民用炸药的用量。依照目前民间火药需求的递增速度,没有半年的时间,火药产量很难保证一百三十万国防军的日常消耗,就因为这,国防军不得不减少了部分实弹训练,增加了列队训练跟文化课训练。
总之,枪支跟火药的缺口还很大,不说别的,单说国防军。三十万志愿兵是要优先保证武器供应的,所以给义务兵的枪支数额,就只有50万,这也是当初只征召五十万义务兵的原因。
好在。国防部已经决定暂时收缴建设兵团的夏普斯步枪,优先供应给国防军。
至于建设兵团,目前已经度过最危险的战争年代,一切以建设为主。不需要建设兵团保留那么多步枪,最多就是保留部分步枪让大家空闲时间练下手,主要还是实现“建设”这两个字的含义。
这样一来。国防军的步枪缺口是可以暂时堵住了,不过收缴步枪还需要一段时日,而且收缴的步枪还得经过一系列的检测跟维修,以延长寿命,这最少需要两个月。
正因为这样,所以才要分两批,第一批四十万人,两个月后征召第二批六十万人,一共一百万人。
虽然分两批,但普招与扩招却是同时进行,比如第一批四十万人吧,二十万是普招,另外二十万是扩招,此后的第二批也是照此执行。
这个公告一出,天下震动,帝国直辖区的普通老百姓想的不多,大都是欢声鼓舞,高呼皇上圣明,然后想方设法想办法送自家子弟去当兵。
至于其他自治省的心态就微妙了,他们都被帝国这个大手笔镇住了。
要知道,这可是征召一百万军队啊,再加上人家的三十万精锐国防军,还有数目不详,据说同样有三十万人的禁卫军(实际只有二十万出头),再加上那据说已经超过两百万的民兵部队(包括建设兵团),这下子中央军(对帝国直辖军的称呼)就超过三百五十万大军啊!
三百五十多万大军,这简直是在开玩笑!
要知道这可是常备军,不是临时动员兵,整个中国自古以来好像就没有这么多常备军过,更何况人家随时可以进行战时动员,据说一旦进行动员,过千万大军也不在话下。
没错,中国人是多,可养兵是需要钱的,中华帝国政府哪来这么多钱养兵?哪来这么多武器?
虽然很多人疑惑,不过却没人敢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因为这是明发全国的公文,是盖了玉玺大印的,按说不可能胡乱吹牛,而根据实际情况反馈,帝国直辖区各地也的确在进行忙碌的征兵活动。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扩招兵的消息,知道其中的一半人是要花钱才可以当兵的扩招兵,但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还是这么多人去争着当兵。
要知道在自治省范围内,当兵依旧不是个好营生,很多时候都是靠抓壮丁当兵,因此他们想不通为什么在直辖区范围内的老百姓,会那么乐意当兵,甚至为此花二百两银子都在所不惜。
原因很简单,这些自治省加入中华帝国时间还短,加上这些原来的督抚平时刻意跟帝国直辖区保持距离,所以对帝国直辖区范围内的变化了解不多,只有像曾国藩,胡林翼等人才知道的更多一点。
然而,还没等他们想明白这些事情,国务院的公文就发到各地省长的手中,告诉他们提前准备好军营,等待国防军驻军进入。
这下子,大家才明白过来,才想起以前的协议,感情这些部队是要过来驻扎的。
根据协议,驻扎的国防军所需军费,是要平分的,中央只需要负责一半,另外一半要地方上负责,这岂不是说,这一百多万大军,至少有一半需要他们平摊?
说是平摊。但实际上等于让这些地方省份全部负责军费了。
因为沈世明让人搞了一系列复杂的算式,把一名国防军的各种消费尽量做细并夸大,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养一名普通义务兵,包括各种伙食费啊,军火损耗费啊,福利保障费等等,每个月最少要耗费6两银子!
而且,这还不包括开拔费,要是算上部队调动费。那起码翻倍。
基于平摊原则,地方自治省必须给驻军提供每人最少3两银子的补助,其他“大部分”的军饷么,包括开拔费之类的,就中央负责了,你看,便宜你了,我可是为你考虑的啊。
这样一来,驻军就根据自治省的富裕程度分别驻扎。像战略地位紧要且比较富裕的广东,要驻扎二十五万兵马,那就是每个月要拿出75万两银子,广西比较穷。就驻扎十万兵马,每个月要30万两银子,湖北驻扎十五万兵马,每个月最少要45万两银子。湖南二十万兵马,每个月要60万两银子……
总之,这么一算。中央军的组建居然没怎么花钱,反而还大赚特赚,财政压力全压倒地方上了,但偏偏这支地方上养起来的部队,还不听地方的,只听中央的。
国防军驻扎地方是不干涉地方政务的,单独在军营里训练,跟地方出于隔绝状态。
另外,国防军的士兵全部是直辖区的民众,驻军外地的时候,都有无线电,跟中央的联系相当密切,而且军队内部层层设防,什么参谋部,军情局,军法处、政治宣传处等部门把持了所有的后勤物资以及士兵思想,因此地方上想要渗透腐化这样的一支近现代化部队,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长此以往,光为了养中央的国防军,自治省就会不堪重负,时间一长,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大家都不傻,不会看不透这里面的玄机,不过中华帝国此时已经占据了大义,是国家正统,而且本身实力强劲,此时再翻脸,那就是造反了。
现在人心思定,而且李永吉以及中央政府的威望也越来越大,一旦造反,肯定会不得人心,别说民心了,就算手下原来的兵卒也会反抗,因为同样是当兵,但地方杂牌军跟中央军的待遇差距太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说不定你前头说要造反,后头那些兵头就会砍了你的头去投靠中央,指望就此翻身把歌唱,实现杂牌军变中央军的美好夙愿。
所以说,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是你无论如何都躲不掉,也只能是占据大义的朝廷才能玩的大手笔。
或许正因为这样,有部分自治省的总督开始反思,觉得继续当这样的土皇帝是否合适,不过终归大部分人还是心存侥幸,继续选择保持原状。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突破这个桎梏,开始考虑彻底投靠中央,变自治省为直辖省的念头,在这里面,又以湖北省总督胡林翼表现的最为激进。
胡林翼最近的身体越来越差,咯血病越来越厉害,几乎每天都要咳嗽出血丝。
或许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胡林翼对权力的追求没有其他人那么重,之前他之所以跟其他人一样搞自治省,也不是为了权力,而是担心李永吉是洋人走狗,为了以防万一,想要多观察一段时间。
可是,当帝国海军击败俄国人,俘虏了俄国远征军,并逼迫俄国签署了大涨中国民心士气的《中俄南京条约》之后,这个二鬼子的名声也就风消云散了。
原因很简单,真的二鬼子是不可能跟洋人作对的,既然作对,哪怕以前是二鬼子,现在也不是了。
更何况,《中俄南京条约》里面的内容最近早就被广泛传到全国,老百姓大都知道俄国人大败亏输,不得不跟中国割地求和,把北边一大片土地割让给了中国,而且还要给中国赔款,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大胜利,所有中国人都感觉脸上有光,并因此真心的服了李永吉这个新皇帝。
这个时候,又听说国防军大扩招,想到以后每个月要负担那么多军费,为了湖北的利益,胡林翼在听到消息的当时,就带着左宗棠,乘坐一艘蒸汽江轮。直接来到了南京,想要面见皇帝,希望能够让湖北成为直辖省。
可惜的是,胡林翼来到南京后,却没有见到皇帝陛下,因为据说皇帝陛下此刻在马鞍山忙着什么产业升级,所以国事全都交给首相沈世明。
虽然没有见到皇帝,让胡林翼略有失望,不过能见到沈世明也不错。
毕竟沈世明现在也是大名鼎鼎,身为中华帝国的首相。也算是权势滔天,而且最近一系列的内政外交,他也做的相当出彩。
比如大涨国人民心士气的《中俄南京条约》,他就是中国的签字代表,还有帝国兵役法、青苗法(类似王安石的青苗法,但利息更低,就比免息高一点,而且是直接走银行,不走地方政府。且有借贷过程还有保险,一旦种地过程出现不可抗拒的天灾**等原因而歉收,会有保险补偿。)、农田水利法(主要是规定了鼓励兴修水利,并制定水利设施保护法之类的法律)、工商法(详细规定了工商界各行各业的相关税收。除了这些法律上写明的税收外,其他一切地方杂税全部非法)等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法令,也几乎都是在他的手中成型,所以威望仅次于皇帝李永吉。
尽管沈世明自己知道。这些利国利民的法令很多都是皇帝亲自指示的,他不过是把这些皇帝指示重新润色,然后贯彻执行下去罢了。但因为皇帝本身威望就很高,锦上添花也没什么意义,大家谈论皇帝更多的也不是这些政策,而是皇帝在军事方面的才华,所以沈世明也跟着沾光,因为执行这些法令,而被老百姓所念叨。
中国老百姓此时的思想很单纯,那就是圣天子在朝,必然会有一班贤能的大臣辅佐,尤其是开国之君,往往都有一批名臣辅助。
李永吉无疑是古往今来数得上的明君了,既然他是明君,手下的宰相肯定也是名臣,错不了。
总之,沈世明此时在中国的威望很高,胡林翼虽然名声也不小,但跟如日中天的沈世明相比,那就差了不少。
然而,由于李永吉是一个强势的皇帝,所以深知内情的沈世明一直兢兢业业,从来不因为名声大而骄傲自满,所以哪怕面对过气的胡林翼,他也是优待有加,尤其是听说他此次来的目的后,就更加的敬佩对方的勇气。
“胡大人能如此深明大义,佩服,佩服啊。”
“哪里哪里。”胡林翼苦笑了下,“实在是陛下跟首相大人手腕太高,我等招架不来才是。”
“胡大人说笑了。”沈世明微微一笑,“那不知道胡大人今后有什么打算么?您这次放弃湖北总督的位子,真的就一点要求也没有?”
“是的。”胡林翼点点头,“我打算辞官之后回老家办学,有能力的话,也打算办一些洋务,以让我湖北父老也能够沾染这西学之风。对了,到时候,还希望首相大人多多帮忙,别的我也不要,就想要一些介绍西学的书籍。”
“这一点您请放心。”沈世明笑道,“一旦湖北纳入直辖省,就会全部按照直辖省的套路来,在我们直辖区里,从孩童起就要强制接触西学,教科书全部由中央免费提供,学生只需要负责学杂费跟伙食费就行。”
“这我也听说了,还真是个善政。”胡林翼点点头,接着就不受控制的咳嗽了起来。
看到胡林翼咳的厉害,尤其是发现他居然从怀中掏出一个玻璃瓶,从里面倒出一点白色粉末准备吞服,沈世明立刻大惊失色,连忙制止:“且慢,胡大人这是吃的什么?”
“哦,这是我的学生从洋人那弄来的洋药,名曰海落因。”胡林翼笑了笑,“哎,实不相瞒,老夫有咯血症,其他药物都没用,只有这海落因有奇效,所以每当咳嗽的时候就吃一点,倒也有用,只不过这东西似乎只能指标,不能治本,一旦停用,就会咳嗽依旧。”
“果然。”沈世明点点头,“胡大人,这个东西不能再吃了,我跟您明说了,这是毒,不是药。”
“是毒不是药?怎么会?”
“具体的我也说不明白。”沈世明叹了口气,“总之,这药其实是我们自己产的,假托洋人的名号而已,这东西只走出口,自己人从来不用的,就算要用,也是严格限量。嗯,总之胡大人今后切不可再吃,我们这里有更好的医生跟更好的药物,大人的病在你那里或许很难,但在我们这,根本不是个事儿。”
“你是说,咯血症也能治?”
“当然。”沈世明笑了笑,“咯血症而已,我们这里已经不是疑难杂症了。好了,总之胡大人且先安心,我这就向陛下汇报,让陛下派御医过来给您瞧病,保证能治好您的病,您就放心好了。”(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时空走私1859》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时空走私1859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