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十四 章 何文轩外玉内糠
目录:珠帘卷雨| 作者:朱琦| 类别:历史军事
且说龙凤仪生怕与雷天火说话时间长了,被母亲看到会惹出废话;便打住话头,含情脉脉地瞟了雷天火一眼,就和沈巧娇回到绣房。岂料,她与雷天火谈话的镜头还是被她的母亲赵淑娴看到了!赵淑娴本想当面教训雷天火和龙凤仪,但又想到这等“丑事”还是不扩张为好,因此赵淑娴待龙凤仪一回到西楼便把她叫住:
“凤仪!你今天都干什么去了?”
“我今天在花园里玩的呀!”
“在花园里玩的,在花园里跟谁玩的?”
“我在花园里跟巧娇一起玩的呀!”
“还跟巧娇一起玩的,我分明看见你跟那个叫花子在一起玩的。”
“妈!你说话不要这么难听好不好?什么叫花子不叫花子的?那是人家以前的事,自从爸爸收留了人家以后,人家已经在药房干了一些时候;更因为他聪明伶俐,为刘华东巧言避祸,让爸爸再开了第二爿大药房;得到爸爸的青睐,爸爸才将人家调到这府里来,协助武伯伯料理花卉盆景;再抽空读一些书籍,学习文化;我刚才就是跟他谈有关养护花卉的事儿。”
“你不要啰嗦,我绝不容许你们两人有什么来往。常言道:‘薰莸不同器,冰炭不同炉。’你是龙府的千金小姐,他是一个穷叫花子,你们两人有天壤之别。”
“妈!你怎么老是这样说人家呢?人家可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呀!”
“你看你,一口一个人家人家的,他是个什么东西?值得你如此为他说话?还说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你父亲已经鬼迷心窍,把自家人赶出药房(赵淑娴这个“自家人”指的是她的堂弟赵桐),反而把一个乞丐收留下来,放在药房里使用。放在药房里使用倒也罢了,怎么后来又把这个叫花子弄到府里来做花工,还让他跟着王先生读书学习,我看他真是惹邪了!”赵淑娴自从被打入冷宫后,一直对龙爷不满;龙爷把敲诈邱柏川银圆的赵桐赶出药房以后,她对龙爷更是怀恨在心。后来又看到龙爷收留叫花子雷天火,又把雷天火从药房弄到府里来,她更是气得咬牙切齿。今天她看到龙凤仪与雷天火有说有笑的谈了半天,更如火上浇油,因此把女儿叫来训斥;同时也是借机发泄这几年的怨气。
“爸爸不是鬼迷心窍,爸爸是慧眼识珠,看出雷天火不是伧夫俗子,才如此格外开恩,收留并培养雷天火的。”龙凤仪经过今天与雷天火的一席谈话,和爸爸一样,也看出这个雷天火非同一般,只要加以塑造,定会出人头地;因此她不接受母亲不正确的“教诲”。
“不管怎么说,从今天起,我不允许你再与那个叫花子雷天火有任何来往;如若被我发现了,就休怪我不客气。”赵淑娴武断地下了禁止令。
“妈!你真是的,你这种看法、说法都是不对的,我不能服从。”
“不能服从也得服从,我还得去找那个乞丐警告他,不允许他接近我的女儿,否则我打断他的狗腿。”凶狠的赵淑娴发出蛮横的通牒。
龙凤仪被蛮横的母亲气得不亦乐乎,不再理会赵淑娴,一扭头就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这个专横跋扈的赵淑娴还真的去找了雷天火,严正警告雷天火不得接近龙凤仪,不得与小姐说话,否则打断他的狗腿。
雷天火是个被龙爷开恩收留的“临时工”,他看到赵淑娴如此凶恶的样子,连解释都不敢解释,只得唯唯诺诺的答应了!
雷天火不敢接近龙凤仪,不敢与龙凤仪说话;龙凤仪却总想看到雷天火,总想跟他亲近——龙凤仪对雷天火似乎有点“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味道了。
龙凤仪想跟雷天火接触,她母亲赵淑娴又不肯,好在父亲并不反对;所以龙凤仪总是乘赵淑娴不注意,把雷天火约到沈巧娇房里说话。
沈巧娇的房间在龙府,很容易被赵淑娴发现。因此龙凤仪就远离龙府,把雷天火约到他的好朋友刘华东家里相见,这样一来赵淑娴就不知道了。
赵淑娴虽然不知道龙凤仪仍然与雷天火有来往,没有进一步采取隔离措施。但却在暗中给龙凤仪选择夫婿——“江州裕丰银行”行长徐道丰的大公子徐晨一直深爱着龙凤仪。但赵淑娴更想让龙凤仪嫁给江州法院院长何炳贤(何炳贤原任江州府臬台,民国成立后,何炳贤当上了江州法院院长;并把儿子何文轩安插在江州警察局,当了一名侦缉处处长)的公子何文轩。
早在龙青云过六十大寿的时候,江州府臬台(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法院院长)何炳贤和公子何文轩应邀到龙府吃“寿酒”;那时龙凤仪才十三岁,但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小美人儿;何大人和公子何文轩一看,都惊为天人。因此何大人就在寿宴中向龙老爷和龙在天、赵淑娴提出,想让龙凤仪和他的儿子何文轩缔结朱陈之好。
龙老爷和龙在天不好拂何大人的面子,赵淑娴也认为是门当户对,当时就应下了这门亲事,但并未履行任何手续和仪式。
后来曹大人调任泉州宣慰使,龙老爷和龙夫人忙着为龙在天纳妾,龙在天忙着与秦可卿缠**绵,赵淑娴只顾着吃醋生闷气,把何文轩和龙凤仪的事儿都淡忘了。现在,龙凤仪与叫花子雷天火过从甚密,赵淑娴竭力反对,这才又想起何文轩和龙凤仪的事儿。
一九一六年丙辰十二月二十三,是赵淑娴三十九岁生日。这本是一个小生日,可她却说“做九不做十”,要大摆宴席,广请亲朋。其实她是要借这个机会,把江州法院院长何炳贤和公子何文轩一起请来——与龙凤仪相见,进一步加深感情,确定关系。
斯晚,龙家、赵家的主要亲朋好友,包括何大人、何公子在内的一干人等,麇集于龙府,赵淑娴还有意把何大人和何公子安排在龙凤仪这一桌上。
须臾,寿宴开始;宾主频频祝酒、敬酒。
席间,赵淑娴多次把话题扯到何文轩和龙凤仪曾经议婚的事儿,甚至还谈及在什么时候举行订婚仪式。
龙凤仪对这个公子哥儿何文轩似乎没有什么好感,总觉得他是个浪荡浮华的纨绔子弟;因此她便想试一试何文轩肚子里有没有才学;倘若是个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朽材,就找机会打他个威风扫地。
“何公子!八年前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据说皇宫里一片哀戚,号哭、恸哭、痛哭之声比比皆是,这你都听说过吧?”龙凤仪故意放“苍蝇”让何文轩张嘴。
“皇帝、太后去世,皇宫里一片哀戚是可以想象的。不过,龙小姐,你刚才语言中用了一个号哭后,又连用了两个痛哭,这是何意呢?”何文轩听到龙凤仪主动跟他说话,心中甚喜。但也小心慎言,生怕自己说错了话;同时也注意着龙小姐有没有把话说错——如果能从龙小姐说的话中找出问题,并及时指正,也可以表明自己有才学。因此他听了龙凤仪用错词以后,便很委婉地问她为什么连用两个痛哭。
“何公子!这你就不懂了,也可能是才华智商问题,我可没有连用两个‘痛哭’呀!我前面一个用的是‘恸哭’;这‘恸哭’的‘恸’是‘忄’旁帮着一个‘动’字。而后面一个用的是‘痛哭’;后面一个‘痛哭’的‘痛’则是‘疒’字头下面一个‘甬’字。
“这两个字音同义不同:‘忄’旁的恸字的字义是极度悲哀的意思;‘恸哭’就是有泪有声的哭。而‘疒’字头的痛的字义是非常悲伤的意思;‘痛哭’则是有泪无声的哭,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失声痛哭。至于号哭嘛!则是有声无泪的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干号’。所以说,这几种哭是各不相同的。”龙凤仪毫不留情的将了何文轩一军。
“哦!原来是这样的,这哭还有几种区别,看来龙小姐对文学颇有研究啊!”何文轩吃了一个“肥苍蝇”,心中叫苦不迭。
“请问何公子!人们常说遇事要‘三思而行’。请问‘三思而行’这条成语,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呀?”龙凤仪又放了一块看似好吃的“糖衣药”让何文轩伸头。
“这条成语最早是孔老夫子提出的呀!”何文轩不假思索地答道。
“错!‘三思而行’这条成语最早不是孔老夫子提出的,而是季文子的一贯作风。季文子为人谨慎多虑,做事总要考虑三次以上才行动——三思而后行。孔子听了以后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在孔圣人认为,凡事不想一想就行动叫做莽撞,往往会导致后患。而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则容易陷入犹豫不决的狐疑之中,同样坏事。”
“噢……原来如此。”何文轩又吃了一个小苦头。
“何公子!有些人常常说‘我家内人’,这是什么意思呀?”龙凤仪又放出鱼饵,要钓何文轩上钩。
“这‘内人’嘛就是指太太呀!你连这个都不知道?”何文轩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便脱口而出,还反过来笑龙凤仪“连这个都不知道?”
“错!这‘内人’实指**。唐朝的《教坊记》里说:‘**入宜春院,谓之内人。’张祜的诗中说:‘内人已唱春莺转,柳枝搓搓轻舞来。’杜甫的好多诗中也都说内人就是伎(妓)女。可何公子却把‘内人’说成是太太,那以后谁敢做你的老婆呀?做了你的老婆不就成为**了?”龙凤仪尖刻地挖苦道。
“这……你……”何文轩受了如此侮辱,有点气急败坏了!
“何公子不要激动,我还有事儿要请教你呢!据说古代有个‘孟姜女’,此女曾给做苦工的丈夫送寒衣;但未遇而哭倒长城。请问何公子,此女姓甚名谁?”龙凤仪又抛出一钩。
“此女当然姓孟名姜女……噢……不……不是……此女姓孟名姜;是叫孟姜的女人!”何文轩不知可否地答道。
“错!‘孟姜女’不是指叫孟姜的女人;而是指一个姓孟的女人。过去的妇女身份低贱,连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自汉朝开始才渐渐有了妇女私人的姓名;但尚未普及;好多的女人仍然只有姓,没有名。因而就用‘氏’、‘姬’、‘姜’等等来代替。譬如,‘王氏’就是姓王的女人,‘李姬’就是姓李的女人,‘张姜’就是姓张的女人……可是有些人就像何公子一样,不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却以为孟姜女姓孟名姜,或是姓孟名姜女。这岂不是一个大笑话?”龙凤仪刁钻地“解释”道。
“是吗?”何文轩羞愧不已地说。
“何公子!人们经常用‘莫须有’这个词,请问这‘莫须有’是什么意思呀?又典出何处?”龙凤仪步步紧逼。
“这……这莫须有,大……大概是‘无须有’;不!是‘也许有’的意思吧!至于典出何处,我一时可想不起来了”被龙凤仪将了几次军的何文轩,不敢作肯定回答了。
“何公子!你又错了!这‘莫须有’既不是无须有,也不是‘也许有’,而是难道没有的意思。这典故始见于《宋史·岳飞传》,出自奸相秦桧之口。秦桧曾于一一二七年被金人俘虏,并且叛宋,三年后回南宋充当内奸;昏庸的高宗赵构竟两次任他为宰相。
“秦桧执政期间,一味主和而不准抗金;并且解除了抗金将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进而指使同伙万俟卨(万俟音末其,是复姓;名卨音屑。)强加岳飞罪名,并判为死刑。
“可就在快要结案时,岳飞的同事韩世忠不服,找到秦桧理论,问他为何要判岳飞死罪?秦桧回答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意思是说岳飞的儿子岳云与张宪的反动信件虽然找不到了;可是事情莫须有。韩世忠愤慨地说:‘就凭‘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桧不予理会,而喝退韩世忠。
“何公子!你有没有想过?秦桧身为宰相,身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二把手”,而且两次为相十九年,难道他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会低吗?不然赵皇帝怎么会任用他为宰相呢?
“既然秦桧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都不会低,那他怎么会用意为‘无须有’、‘也许有’的‘莫须有’三个字来答复韩世忠呢?要是秦桧果真说的是意为‘无须有’、‘也许有’的‘莫须有’,那岂不是等于公然承认自己胡来?那韩世忠岂不是要发动兵变造反么?所以,他要置一个大元帅于死地,一定得加一个‘说得过去’的罪名才行,那我们只要稍微想一想,这‘莫须有’就不是‘无须有’、‘也许有’了!
“这‘莫须有’不是‘无须有’、‘也许有’,那是什么呢?在八百年历史长河里的无数读史人中,也有不少人对此做过研究:徐乾学在《资治通鉴后编》中认为‘莫须有’三个字弄错了!应该是‘必须有’。华沅在《资治通鉴考异》里用‘中兴记事本末’为佐征,也说‘莫须有’应该是‘必须有’;但是都‘苦无证据’!
“后来,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又有了新的说法,说是标点、断句上出了问题:应该是‘莫须有’。‘莫’是秦桧被韩世忠一问,一时无措,迟疑了一下;‘须有’则表示‘必须有’。并且还说是韩世忠‘截其语而合之,以诋桧之妄。’俞正燮的这种解释,很有乱点古书之嫌疑,还是不能让人信服。
“最近我对‘莫须有’一词作了粗浅的研究,方知这‘莫须’两个字是宋朝人的口语,也就是习惯用语,是‘难道不’或是‘难道没’的意思。那么,‘莫须有’就是‘难道没有?’、‘难道不是?’了!
“在宋代,确实有好多‘不同常规’的习惯用语,并常常运用到文章里。前几天我读《宋词》的时候,就发现宋代词人秦观在《八六子》中有‘怎奈向、欢愉渐随流水,蒙蒙残雨笼晴。’的句子。这‘怎奈向’就是宋人口语‘怎奈’、‘奈何’的意思。万俟咏在《三台·清明应制》中也说‘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这‘休务’就是宋人口语‘休止(停止)办公’的意思。
“后来,我又从大量的宋朝书籍中找到佐证,譬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边有‘莫须召二三大将来’之言;《曲淆旧闻》里边有‘莫须待介甫参告否’之语;《铁围图山业谈》里边有‘莫须问他否’之言;《宝真斋法书·赞》里边有‘莫须与他明辨’之语;《分类夷坚志》里边有‘莫须谢尚书否’之言;《思陵录》里边有‘莫须批出’之语;《后村大全集》里边有‘莫须有人’之言……
“从这些宋人的口语中,我们基本可以认为‘莫须’的语义是‘难道不’或是‘难道没’的意思。也就基本可以认定‘莫须有’一词是‘难道没有吗?’的意思了。
“我们再用宋人的这些口语回过头来印证《宋史·岳飞传》的原文: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翻成现代话说就是:秦桧将囚在狱中的岳飞死刑案卷整理好准备上报的时候,韩世忠不服气,前往秦桧办公室,诘问事实真相。秦桧答复说:‘岳飞的儿子岳云思想反动,写与张宪的谋反信件虽然下落不明;但其反动事实难道没有吗?’
“儿子和手下大将都是反臣、叛臣,作为主帅岳飞就是罪魁祸首了;难道不该判为死罪吗?从秦桧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当时的态度、语气是非常傲慢强硬的!正是这种傲慢强硬的语气才符合宰相的身份,才符合当时针锋相对的对话情景;而绝对不是什么‘无须有’、‘也许有’了!”龙凤仪小姐舌如利剑,口若悬河,把‘莫须有’一词(成语)剖析得有理有据。
“反正我认为‘莫须有’是‘无须有’或者‘也许有’。不信我家里有一部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成语词典》可作稽考,我什么时候拿来给你看看,你就服输了!”何文轩被龙凤仪一再抢白,心中窝火,言语中就冲撞人了
“何公子稍安勿躁,我今天只不过是与你谈笑切磋,不存在输赢;更不谈不上什么服输不服输。你又何必这么急躁,要去拿什么《成语词典》查证呢?常言道:礼貌造就文明人。你这样没有礼貌就不算是文明人了!”龙凤仪也有点生气了,也就更加瞧不起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何文轩了。
“不拿《成语词典》查证,你不相信,我才这么说的嘛!”何文轩也知自己失言,说话软了好多。
“我相信何公子所言是真,甚至我也相信你看的那本《成语词典》上确实是这么写的。但那只是‘一家之言’。一家之言毕竟局限,难免偏颇,还是读万卷书好;博览兼收,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弄懂弄通;只靠‘一书之见’,往往容易受误导。
“现在社会上好多部门都在编书、出书,各种版本的《成语手册》、《成语词典》、《成语典故》、《成语注释》、《成语大全》、《汉语成语》等等,多不胜数。其中的注解也各不相同;有的不完整,有的有差错,有的是误解,有的甚至很荒谬。
“譬如:我家里就有一本某知名出版社编纂的《成语注解》,上面把‘丧家之犬’解释为办丧事人家养的狗;还‘想当然’地说主人只顾办丧事而顾不上喂狗食;这简直是信口雌黄。这书中还把形容九流三教、各种行业的‘五花八门’瞎想瞎说的解释为五行阵和八门阵。把‘党同伐异’说成是同党人攻击非党人。把《诗经·大雅·桃夭》中形容桃树含苞欲放的‘桃之夭夭’说成逃跑的‘逃之夭夭’。把‘和盘托出’说成是连盘子都端出来,甚至还在‘连盘子’前面加上(端碗时)。简直是荒谬牵强,胡说八道。
“还有些工具书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说成是三年。这就说明编者压根儿没有读过《诗经·采葛》。这首诗的第一片里说心上人啊去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第二片里说心上人啊去采萧,萧就是芦荻,‘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里的三秋是指三季;第三片里又说心上人啊去采香艾,‘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三岁’才是指三年。如果把‘如三秋兮’的‘三秋’是说成是三年,那么第三片的‘如三岁兮’的‘三岁’又怎样解释呢?因此说博览群书非常重要,千万不能蜻蜓点水,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啊!”
“更有甚者,有些书籍竟然把‘待贾而沽’说成‘待價而沽’(“贾”字加一个“亻”旁,是繁体字价钱的“價”)。‘待贾而沽’这条成语典出《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子贡的一段对话,原文是,‘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这子贡所说的‘玉’,并非玉石的玉。而是指君子之德、君子之才。这‘韫’是藏,‘椟’是匣子;‘韫椟’即藏在匣子里面的意思。这‘贾’是商人,‘善贾’是好商人、识货的商人。这‘沽’就是卖了。
“子贡所说,是以玉设比己才,向老师请教,是藏起来,还是求善贾而卖?因而孔子作出了‘卖了吧!卖了吧!’的答复。但孔子不像子贡所说要去求善贾而卖;而是说‘等待识货的商人才卖呢!’这一‘求’与一‘等’其内涵就完全的不同了。当然,这商人也不就是指买卖的商人,而是指识才的国君,意思是等伯乐来起用他这千里马。
“孔子的‘待贾而沽’是等待识货的君主来请他,他才出山。而‘待價而沽’则是等待价钱(價钱)来了才卖。价钱是什么东西?价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而不是人,不是物,不是事物,不管等到什么时候都是等不得来的。
“当然,我们也不是就一定要拘泥墨守。但既是成语,又有典故,就应该尊重原著,而不可擅改妄动。莫说这条成语合理合法(合语法),即使不合理不合法也不能擅改妄动。如‘雪中送炭’这条成语,那炭是生炭,还是火炭?是火炭还尚可,要是生炭送到雪中又有何用?那我们能不能把‘雪中送炭’改为‘雪中送火’呢?不能!就是不能!因为我们的先哲们就这样‘定’下了,已成了‘定语’,那我们就得‘遵照执行’。
“还有,‘推敲’能不能改为‘推叩’呀?‘座右铭’能不能改为‘案左铭’呀?‘爱屋及乌’能不能改为‘爱屋及鸦’呀?‘信手涂鸦’能不能改为‘信手涂乌’呀?‘狐假虎威’能不能改为‘狐借虎威’呀?‘唇亡齿寒’能不能改为‘唇亡牙寒’呀?‘以牙还牙’能不能改为‘以齿还齿’呀?‘五体投地’能不能改为‘五体伏地’呀?‘蛛丝马迹’能不能改为‘蛛丝鼠迹’呀?‘多事之秋’能不能改为‘多事之春’呀?‘美女如云’能不能改为‘美女如星’呀?‘扬汤止沸’能不能改为‘扬汤止溢’呀?‘天衣无缝’能不能改为‘仙衣无缝’呀?‘杯弓蛇影’能不能改为‘弓影杯蛇’呀?‘一曝十寒’能不能改为‘一曝九寒’呀?‘一言九鼎’能不能改为‘一言十鼎’呀?‘管中窥豹’能不能改为‘管中窥虎、管中窥鹿’呀?同样‘豹之一斑’能不能改为‘虎之一斑’、‘鹿之一斑’呀?不能!就是不能!我们只能‘遵照执行’。
“还有,人们说女人有**都说是‘红杏出墙’。难道百花万卉中就只有杏花是‘淫花’么?怎么就不说是‘桃花出墙’呢?而有时人们又偏偏把男女绯闻说成是‘桃色新闻’,而又不说是‘杏色新闻’呢?我们只能‘人云亦云’了。”
“还有,有些大部头工具书中有严重的滥竽充数和意不达词(解释不准确)之病,在此我就不一一枚举了。我在此只说一个人们常用常说的词儿——‘青睐’。有本权威工具书说‘青’是黑眼珠,‘睐’是看,合起来就是看得起的意思。这样的解释,也太肤浅、太‘就事论事’了。
“其实,这青睐’一词是有典故的,根据历史记载,三国魏末大诗人阮籍,因对时局不满,常常纵酒装‘疯’,反对当局和看不惯的官吏。据说他有作青白眼的特异功能,他喜欢的人便用青眼视之;不喜欢的人则以白眼看待。因此时人便称得到重视的人‘受到青睐’。
“后来,宋代词人晁补之,又在《水龙吟·惜春》中说:‘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青睐’一词就广为应用了。这种说法是有根有据的。而工具书中却把‘青’说成是黑眼珠,那就有点牵强附会想当然了。
“不谈了!今天是我母亲的生日,大家是来吃寿酒的,不要扫了大家的酒兴,何公子也不要生气,权当说笑而已。诸位请喝酒吧!”龙凤仪经过区区一试,就知道何文轩是个“有限公司”;而且已把何文轩克得不轻,也就适可而止,不无揶揄地结束了话题。
“贤侄呀!我看你还是回去多读点书吧!”满腹经纶的龙爷,看到才疏学浅的何文轩那个熊样儿,心里也不甚满意,因而插了这么一句。
“龙小姐真是博学多才,令人佩服,那我也出一个题目请你做一做好不好?”何文轩受了龙凤仪的抢白,又受了龙爷的蔑视,心里窝火,因此要反戈一击。
“何公子有什么指教尽管道来。”龙凤仪估计何文轩是瓶子里的小鱼虾,没啥大能耐,出不了什么深题目,因而并不惧怕。
“龙小姐,前几年武昌爆发了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屈指算来,这清朝前后共有十位正式皇帝。龙小姐!你能否用一种简捷的方法,或是顺口溜的形式,按顺序说出清朝的十位皇帝吗?”不学无术的何文轩,认为自己出了一个高端课题,一定能打倒龙凤仪,足可报受辱的一箭之仇。
“就这个题目呀!也太简单肤浅了,你且听着。”龙小姐好象早就琢磨过这玩意儿似的,信口吟道:
“**哈赤自称汗,
国号史上称后金,
汗的传人皇太极,
废汗称帝改为清,
入关始皇号顺治,
玄烨接位称康熙,
雍正乾隆接嘉庆,
道光咸丰再同治,
光绪宣统气数尽,
大清江山十皇帝。”
龙凤仪巧舌如簧、口吐珠玑,说得十分顺畅淋漓;宾客们无不啧啧称羡,就是那个受了辱的何文轩,也听得无话可说了。
“好了!好了!今天是我的生日,不谈这些了!大家开怀畅饮吧!”赵淑娴见势不妙,赶忙扯开话题,举杯相邀。众亲友经赵淑娴这么一说,也就进入本来角色,不断地把杯中物和盘中餐往肚里塞,直到两小时以后,龙府的寿宴才放下帷幕;客人肚满肠肥,各自回府。
赵淑娴本想借过生日这个机会,让何文轩和龙凤仪接触接触,进一步加深感情,稳定关系,摒弃雷天火。岂料穷山恶水出刁民,养尊处优生纨绔——富家子弟何文轩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是个一肚子糠的樗栎之材,反而弄巧成拙;她只得“鸣金收兵”,自讨没趣。更为“糟糕”的是,自此以后,龙凤仪更加不喜欢何文轩,而与雷天火走得更近了!
“凤仪!你今天都干什么去了?”
“我今天在花园里玩的呀!”
“在花园里玩的,在花园里跟谁玩的?”
“我在花园里跟巧娇一起玩的呀!”
“还跟巧娇一起玩的,我分明看见你跟那个叫花子在一起玩的。”
“妈!你说话不要这么难听好不好?什么叫花子不叫花子的?那是人家以前的事,自从爸爸收留了人家以后,人家已经在药房干了一些时候;更因为他聪明伶俐,为刘华东巧言避祸,让爸爸再开了第二爿大药房;得到爸爸的青睐,爸爸才将人家调到这府里来,协助武伯伯料理花卉盆景;再抽空读一些书籍,学习文化;我刚才就是跟他谈有关养护花卉的事儿。”
“你不要啰嗦,我绝不容许你们两人有什么来往。常言道:‘薰莸不同器,冰炭不同炉。’你是龙府的千金小姐,他是一个穷叫花子,你们两人有天壤之别。”
“妈!你怎么老是这样说人家呢?人家可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呀!”
“你看你,一口一个人家人家的,他是个什么东西?值得你如此为他说话?还说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你父亲已经鬼迷心窍,把自家人赶出药房(赵淑娴这个“自家人”指的是她的堂弟赵桐),反而把一个乞丐收留下来,放在药房里使用。放在药房里使用倒也罢了,怎么后来又把这个叫花子弄到府里来做花工,还让他跟着王先生读书学习,我看他真是惹邪了!”赵淑娴自从被打入冷宫后,一直对龙爷不满;龙爷把敲诈邱柏川银圆的赵桐赶出药房以后,她对龙爷更是怀恨在心。后来又看到龙爷收留叫花子雷天火,又把雷天火从药房弄到府里来,她更是气得咬牙切齿。今天她看到龙凤仪与雷天火有说有笑的谈了半天,更如火上浇油,因此把女儿叫来训斥;同时也是借机发泄这几年的怨气。
“爸爸不是鬼迷心窍,爸爸是慧眼识珠,看出雷天火不是伧夫俗子,才如此格外开恩,收留并培养雷天火的。”龙凤仪经过今天与雷天火的一席谈话,和爸爸一样,也看出这个雷天火非同一般,只要加以塑造,定会出人头地;因此她不接受母亲不正确的“教诲”。
“不管怎么说,从今天起,我不允许你再与那个叫花子雷天火有任何来往;如若被我发现了,就休怪我不客气。”赵淑娴武断地下了禁止令。
“妈!你真是的,你这种看法、说法都是不对的,我不能服从。”
“不能服从也得服从,我还得去找那个乞丐警告他,不允许他接近我的女儿,否则我打断他的狗腿。”凶狠的赵淑娴发出蛮横的通牒。
龙凤仪被蛮横的母亲气得不亦乐乎,不再理会赵淑娴,一扭头就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这个专横跋扈的赵淑娴还真的去找了雷天火,严正警告雷天火不得接近龙凤仪,不得与小姐说话,否则打断他的狗腿。
雷天火是个被龙爷开恩收留的“临时工”,他看到赵淑娴如此凶恶的样子,连解释都不敢解释,只得唯唯诺诺的答应了!
雷天火不敢接近龙凤仪,不敢与龙凤仪说话;龙凤仪却总想看到雷天火,总想跟他亲近——龙凤仪对雷天火似乎有点“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味道了。
龙凤仪想跟雷天火接触,她母亲赵淑娴又不肯,好在父亲并不反对;所以龙凤仪总是乘赵淑娴不注意,把雷天火约到沈巧娇房里说话。
沈巧娇的房间在龙府,很容易被赵淑娴发现。因此龙凤仪就远离龙府,把雷天火约到他的好朋友刘华东家里相见,这样一来赵淑娴就不知道了。
赵淑娴虽然不知道龙凤仪仍然与雷天火有来往,没有进一步采取隔离措施。但却在暗中给龙凤仪选择夫婿——“江州裕丰银行”行长徐道丰的大公子徐晨一直深爱着龙凤仪。但赵淑娴更想让龙凤仪嫁给江州法院院长何炳贤(何炳贤原任江州府臬台,民国成立后,何炳贤当上了江州法院院长;并把儿子何文轩安插在江州警察局,当了一名侦缉处处长)的公子何文轩。
早在龙青云过六十大寿的时候,江州府臬台(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法院院长)何炳贤和公子何文轩应邀到龙府吃“寿酒”;那时龙凤仪才十三岁,但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小美人儿;何大人和公子何文轩一看,都惊为天人。因此何大人就在寿宴中向龙老爷和龙在天、赵淑娴提出,想让龙凤仪和他的儿子何文轩缔结朱陈之好。
龙老爷和龙在天不好拂何大人的面子,赵淑娴也认为是门当户对,当时就应下了这门亲事,但并未履行任何手续和仪式。
后来曹大人调任泉州宣慰使,龙老爷和龙夫人忙着为龙在天纳妾,龙在天忙着与秦可卿缠**绵,赵淑娴只顾着吃醋生闷气,把何文轩和龙凤仪的事儿都淡忘了。现在,龙凤仪与叫花子雷天火过从甚密,赵淑娴竭力反对,这才又想起何文轩和龙凤仪的事儿。
一九一六年丙辰十二月二十三,是赵淑娴三十九岁生日。这本是一个小生日,可她却说“做九不做十”,要大摆宴席,广请亲朋。其实她是要借这个机会,把江州法院院长何炳贤和公子何文轩一起请来——与龙凤仪相见,进一步加深感情,确定关系。
斯晚,龙家、赵家的主要亲朋好友,包括何大人、何公子在内的一干人等,麇集于龙府,赵淑娴还有意把何大人和何公子安排在龙凤仪这一桌上。
须臾,寿宴开始;宾主频频祝酒、敬酒。
席间,赵淑娴多次把话题扯到何文轩和龙凤仪曾经议婚的事儿,甚至还谈及在什么时候举行订婚仪式。
龙凤仪对这个公子哥儿何文轩似乎没有什么好感,总觉得他是个浪荡浮华的纨绔子弟;因此她便想试一试何文轩肚子里有没有才学;倘若是个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朽材,就找机会打他个威风扫地。
“何公子!八年前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据说皇宫里一片哀戚,号哭、恸哭、痛哭之声比比皆是,这你都听说过吧?”龙凤仪故意放“苍蝇”让何文轩张嘴。
“皇帝、太后去世,皇宫里一片哀戚是可以想象的。不过,龙小姐,你刚才语言中用了一个号哭后,又连用了两个痛哭,这是何意呢?”何文轩听到龙凤仪主动跟他说话,心中甚喜。但也小心慎言,生怕自己说错了话;同时也注意着龙小姐有没有把话说错——如果能从龙小姐说的话中找出问题,并及时指正,也可以表明自己有才学。因此他听了龙凤仪用错词以后,便很委婉地问她为什么连用两个痛哭。
“何公子!这你就不懂了,也可能是才华智商问题,我可没有连用两个‘痛哭’呀!我前面一个用的是‘恸哭’;这‘恸哭’的‘恸’是‘忄’旁帮着一个‘动’字。而后面一个用的是‘痛哭’;后面一个‘痛哭’的‘痛’则是‘疒’字头下面一个‘甬’字。
“这两个字音同义不同:‘忄’旁的恸字的字义是极度悲哀的意思;‘恸哭’就是有泪有声的哭。而‘疒’字头的痛的字义是非常悲伤的意思;‘痛哭’则是有泪无声的哭,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失声痛哭。至于号哭嘛!则是有声无泪的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干号’。所以说,这几种哭是各不相同的。”龙凤仪毫不留情的将了何文轩一军。
“哦!原来是这样的,这哭还有几种区别,看来龙小姐对文学颇有研究啊!”何文轩吃了一个“肥苍蝇”,心中叫苦不迭。
“请问何公子!人们常说遇事要‘三思而行’。请问‘三思而行’这条成语,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呀?”龙凤仪又放了一块看似好吃的“糖衣药”让何文轩伸头。
“这条成语最早是孔老夫子提出的呀!”何文轩不假思索地答道。
“错!‘三思而行’这条成语最早不是孔老夫子提出的,而是季文子的一贯作风。季文子为人谨慎多虑,做事总要考虑三次以上才行动——三思而后行。孔子听了以后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在孔圣人认为,凡事不想一想就行动叫做莽撞,往往会导致后患。而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则容易陷入犹豫不决的狐疑之中,同样坏事。”
“噢……原来如此。”何文轩又吃了一个小苦头。
“何公子!有些人常常说‘我家内人’,这是什么意思呀?”龙凤仪又放出鱼饵,要钓何文轩上钩。
“这‘内人’嘛就是指太太呀!你连这个都不知道?”何文轩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便脱口而出,还反过来笑龙凤仪“连这个都不知道?”
“错!这‘内人’实指**。唐朝的《教坊记》里说:‘**入宜春院,谓之内人。’张祜的诗中说:‘内人已唱春莺转,柳枝搓搓轻舞来。’杜甫的好多诗中也都说内人就是伎(妓)女。可何公子却把‘内人’说成是太太,那以后谁敢做你的老婆呀?做了你的老婆不就成为**了?”龙凤仪尖刻地挖苦道。
“这……你……”何文轩受了如此侮辱,有点气急败坏了!
“何公子不要激动,我还有事儿要请教你呢!据说古代有个‘孟姜女’,此女曾给做苦工的丈夫送寒衣;但未遇而哭倒长城。请问何公子,此女姓甚名谁?”龙凤仪又抛出一钩。
“此女当然姓孟名姜女……噢……不……不是……此女姓孟名姜;是叫孟姜的女人!”何文轩不知可否地答道。
“错!‘孟姜女’不是指叫孟姜的女人;而是指一个姓孟的女人。过去的妇女身份低贱,连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自汉朝开始才渐渐有了妇女私人的姓名;但尚未普及;好多的女人仍然只有姓,没有名。因而就用‘氏’、‘姬’、‘姜’等等来代替。譬如,‘王氏’就是姓王的女人,‘李姬’就是姓李的女人,‘张姜’就是姓张的女人……可是有些人就像何公子一样,不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却以为孟姜女姓孟名姜,或是姓孟名姜女。这岂不是一个大笑话?”龙凤仪刁钻地“解释”道。
“是吗?”何文轩羞愧不已地说。
“何公子!人们经常用‘莫须有’这个词,请问这‘莫须有’是什么意思呀?又典出何处?”龙凤仪步步紧逼。
“这……这莫须有,大……大概是‘无须有’;不!是‘也许有’的意思吧!至于典出何处,我一时可想不起来了”被龙凤仪将了几次军的何文轩,不敢作肯定回答了。
“何公子!你又错了!这‘莫须有’既不是无须有,也不是‘也许有’,而是难道没有的意思。这典故始见于《宋史·岳飞传》,出自奸相秦桧之口。秦桧曾于一一二七年被金人俘虏,并且叛宋,三年后回南宋充当内奸;昏庸的高宗赵构竟两次任他为宰相。
“秦桧执政期间,一味主和而不准抗金;并且解除了抗金将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进而指使同伙万俟卨(万俟音末其,是复姓;名卨音屑。)强加岳飞罪名,并判为死刑。
“可就在快要结案时,岳飞的同事韩世忠不服,找到秦桧理论,问他为何要判岳飞死罪?秦桧回答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意思是说岳飞的儿子岳云与张宪的反动信件虽然找不到了;可是事情莫须有。韩世忠愤慨地说:‘就凭‘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桧不予理会,而喝退韩世忠。
“何公子!你有没有想过?秦桧身为宰相,身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二把手”,而且两次为相十九年,难道他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会低吗?不然赵皇帝怎么会任用他为宰相呢?
“既然秦桧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都不会低,那他怎么会用意为‘无须有’、‘也许有’的‘莫须有’三个字来答复韩世忠呢?要是秦桧果真说的是意为‘无须有’、‘也许有’的‘莫须有’,那岂不是等于公然承认自己胡来?那韩世忠岂不是要发动兵变造反么?所以,他要置一个大元帅于死地,一定得加一个‘说得过去’的罪名才行,那我们只要稍微想一想,这‘莫须有’就不是‘无须有’、‘也许有’了!
“这‘莫须有’不是‘无须有’、‘也许有’,那是什么呢?在八百年历史长河里的无数读史人中,也有不少人对此做过研究:徐乾学在《资治通鉴后编》中认为‘莫须有’三个字弄错了!应该是‘必须有’。华沅在《资治通鉴考异》里用‘中兴记事本末’为佐征,也说‘莫须有’应该是‘必须有’;但是都‘苦无证据’!
“后来,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又有了新的说法,说是标点、断句上出了问题:应该是‘莫须有’。‘莫’是秦桧被韩世忠一问,一时无措,迟疑了一下;‘须有’则表示‘必须有’。并且还说是韩世忠‘截其语而合之,以诋桧之妄。’俞正燮的这种解释,很有乱点古书之嫌疑,还是不能让人信服。
“最近我对‘莫须有’一词作了粗浅的研究,方知这‘莫须’两个字是宋朝人的口语,也就是习惯用语,是‘难道不’或是‘难道没’的意思。那么,‘莫须有’就是‘难道没有?’、‘难道不是?’了!
“在宋代,确实有好多‘不同常规’的习惯用语,并常常运用到文章里。前几天我读《宋词》的时候,就发现宋代词人秦观在《八六子》中有‘怎奈向、欢愉渐随流水,蒙蒙残雨笼晴。’的句子。这‘怎奈向’就是宋人口语‘怎奈’、‘奈何’的意思。万俟咏在《三台·清明应制》中也说‘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这‘休务’就是宋人口语‘休止(停止)办公’的意思。
“后来,我又从大量的宋朝书籍中找到佐证,譬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边有‘莫须召二三大将来’之言;《曲淆旧闻》里边有‘莫须待介甫参告否’之语;《铁围图山业谈》里边有‘莫须问他否’之言;《宝真斋法书·赞》里边有‘莫须与他明辨’之语;《分类夷坚志》里边有‘莫须谢尚书否’之言;《思陵录》里边有‘莫须批出’之语;《后村大全集》里边有‘莫须有人’之言……
“从这些宋人的口语中,我们基本可以认为‘莫须’的语义是‘难道不’或是‘难道没’的意思。也就基本可以认定‘莫须有’一词是‘难道没有吗?’的意思了。
“我们再用宋人的这些口语回过头来印证《宋史·岳飞传》的原文: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翻成现代话说就是:秦桧将囚在狱中的岳飞死刑案卷整理好准备上报的时候,韩世忠不服气,前往秦桧办公室,诘问事实真相。秦桧答复说:‘岳飞的儿子岳云思想反动,写与张宪的谋反信件虽然下落不明;但其反动事实难道没有吗?’
“儿子和手下大将都是反臣、叛臣,作为主帅岳飞就是罪魁祸首了;难道不该判为死罪吗?从秦桧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当时的态度、语气是非常傲慢强硬的!正是这种傲慢强硬的语气才符合宰相的身份,才符合当时针锋相对的对话情景;而绝对不是什么‘无须有’、‘也许有’了!”龙凤仪小姐舌如利剑,口若悬河,把‘莫须有’一词(成语)剖析得有理有据。
“反正我认为‘莫须有’是‘无须有’或者‘也许有’。不信我家里有一部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成语词典》可作稽考,我什么时候拿来给你看看,你就服输了!”何文轩被龙凤仪一再抢白,心中窝火,言语中就冲撞人了
“何公子稍安勿躁,我今天只不过是与你谈笑切磋,不存在输赢;更不谈不上什么服输不服输。你又何必这么急躁,要去拿什么《成语词典》查证呢?常言道:礼貌造就文明人。你这样没有礼貌就不算是文明人了!”龙凤仪也有点生气了,也就更加瞧不起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何文轩了。
“不拿《成语词典》查证,你不相信,我才这么说的嘛!”何文轩也知自己失言,说话软了好多。
“我相信何公子所言是真,甚至我也相信你看的那本《成语词典》上确实是这么写的。但那只是‘一家之言’。一家之言毕竟局限,难免偏颇,还是读万卷书好;博览兼收,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弄懂弄通;只靠‘一书之见’,往往容易受误导。
“现在社会上好多部门都在编书、出书,各种版本的《成语手册》、《成语词典》、《成语典故》、《成语注释》、《成语大全》、《汉语成语》等等,多不胜数。其中的注解也各不相同;有的不完整,有的有差错,有的是误解,有的甚至很荒谬。
“譬如:我家里就有一本某知名出版社编纂的《成语注解》,上面把‘丧家之犬’解释为办丧事人家养的狗;还‘想当然’地说主人只顾办丧事而顾不上喂狗食;这简直是信口雌黄。这书中还把形容九流三教、各种行业的‘五花八门’瞎想瞎说的解释为五行阵和八门阵。把‘党同伐异’说成是同党人攻击非党人。把《诗经·大雅·桃夭》中形容桃树含苞欲放的‘桃之夭夭’说成逃跑的‘逃之夭夭’。把‘和盘托出’说成是连盘子都端出来,甚至还在‘连盘子’前面加上(端碗时)。简直是荒谬牵强,胡说八道。
“还有些工具书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说成是三年。这就说明编者压根儿没有读过《诗经·采葛》。这首诗的第一片里说心上人啊去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第二片里说心上人啊去采萧,萧就是芦荻,‘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里的三秋是指三季;第三片里又说心上人啊去采香艾,‘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三岁’才是指三年。如果把‘如三秋兮’的‘三秋’是说成是三年,那么第三片的‘如三岁兮’的‘三岁’又怎样解释呢?因此说博览群书非常重要,千万不能蜻蜓点水,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啊!”
“更有甚者,有些书籍竟然把‘待贾而沽’说成‘待價而沽’(“贾”字加一个“亻”旁,是繁体字价钱的“價”)。‘待贾而沽’这条成语典出《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子贡的一段对话,原文是,‘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这子贡所说的‘玉’,并非玉石的玉。而是指君子之德、君子之才。这‘韫’是藏,‘椟’是匣子;‘韫椟’即藏在匣子里面的意思。这‘贾’是商人,‘善贾’是好商人、识货的商人。这‘沽’就是卖了。
“子贡所说,是以玉设比己才,向老师请教,是藏起来,还是求善贾而卖?因而孔子作出了‘卖了吧!卖了吧!’的答复。但孔子不像子贡所说要去求善贾而卖;而是说‘等待识货的商人才卖呢!’这一‘求’与一‘等’其内涵就完全的不同了。当然,这商人也不就是指买卖的商人,而是指识才的国君,意思是等伯乐来起用他这千里马。
“孔子的‘待贾而沽’是等待识货的君主来请他,他才出山。而‘待價而沽’则是等待价钱(價钱)来了才卖。价钱是什么东西?价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而不是人,不是物,不是事物,不管等到什么时候都是等不得来的。
“当然,我们也不是就一定要拘泥墨守。但既是成语,又有典故,就应该尊重原著,而不可擅改妄动。莫说这条成语合理合法(合语法),即使不合理不合法也不能擅改妄动。如‘雪中送炭’这条成语,那炭是生炭,还是火炭?是火炭还尚可,要是生炭送到雪中又有何用?那我们能不能把‘雪中送炭’改为‘雪中送火’呢?不能!就是不能!因为我们的先哲们就这样‘定’下了,已成了‘定语’,那我们就得‘遵照执行’。
“还有,‘推敲’能不能改为‘推叩’呀?‘座右铭’能不能改为‘案左铭’呀?‘爱屋及乌’能不能改为‘爱屋及鸦’呀?‘信手涂鸦’能不能改为‘信手涂乌’呀?‘狐假虎威’能不能改为‘狐借虎威’呀?‘唇亡齿寒’能不能改为‘唇亡牙寒’呀?‘以牙还牙’能不能改为‘以齿还齿’呀?‘五体投地’能不能改为‘五体伏地’呀?‘蛛丝马迹’能不能改为‘蛛丝鼠迹’呀?‘多事之秋’能不能改为‘多事之春’呀?‘美女如云’能不能改为‘美女如星’呀?‘扬汤止沸’能不能改为‘扬汤止溢’呀?‘天衣无缝’能不能改为‘仙衣无缝’呀?‘杯弓蛇影’能不能改为‘弓影杯蛇’呀?‘一曝十寒’能不能改为‘一曝九寒’呀?‘一言九鼎’能不能改为‘一言十鼎’呀?‘管中窥豹’能不能改为‘管中窥虎、管中窥鹿’呀?同样‘豹之一斑’能不能改为‘虎之一斑’、‘鹿之一斑’呀?不能!就是不能!我们只能‘遵照执行’。
“还有,人们说女人有**都说是‘红杏出墙’。难道百花万卉中就只有杏花是‘淫花’么?怎么就不说是‘桃花出墙’呢?而有时人们又偏偏把男女绯闻说成是‘桃色新闻’,而又不说是‘杏色新闻’呢?我们只能‘人云亦云’了。”
“还有,有些大部头工具书中有严重的滥竽充数和意不达词(解释不准确)之病,在此我就不一一枚举了。我在此只说一个人们常用常说的词儿——‘青睐’。有本权威工具书说‘青’是黑眼珠,‘睐’是看,合起来就是看得起的意思。这样的解释,也太肤浅、太‘就事论事’了。
“其实,这青睐’一词是有典故的,根据历史记载,三国魏末大诗人阮籍,因对时局不满,常常纵酒装‘疯’,反对当局和看不惯的官吏。据说他有作青白眼的特异功能,他喜欢的人便用青眼视之;不喜欢的人则以白眼看待。因此时人便称得到重视的人‘受到青睐’。
“后来,宋代词人晁补之,又在《水龙吟·惜春》中说:‘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青睐’一词就广为应用了。这种说法是有根有据的。而工具书中却把‘青’说成是黑眼珠,那就有点牵强附会想当然了。
“不谈了!今天是我母亲的生日,大家是来吃寿酒的,不要扫了大家的酒兴,何公子也不要生气,权当说笑而已。诸位请喝酒吧!”龙凤仪经过区区一试,就知道何文轩是个“有限公司”;而且已把何文轩克得不轻,也就适可而止,不无揶揄地结束了话题。
“贤侄呀!我看你还是回去多读点书吧!”满腹经纶的龙爷,看到才疏学浅的何文轩那个熊样儿,心里也不甚满意,因而插了这么一句。
“龙小姐真是博学多才,令人佩服,那我也出一个题目请你做一做好不好?”何文轩受了龙凤仪的抢白,又受了龙爷的蔑视,心里窝火,因此要反戈一击。
“何公子有什么指教尽管道来。”龙凤仪估计何文轩是瓶子里的小鱼虾,没啥大能耐,出不了什么深题目,因而并不惧怕。
“龙小姐,前几年武昌爆发了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屈指算来,这清朝前后共有十位正式皇帝。龙小姐!你能否用一种简捷的方法,或是顺口溜的形式,按顺序说出清朝的十位皇帝吗?”不学无术的何文轩,认为自己出了一个高端课题,一定能打倒龙凤仪,足可报受辱的一箭之仇。
“就这个题目呀!也太简单肤浅了,你且听着。”龙小姐好象早就琢磨过这玩意儿似的,信口吟道:
“**哈赤自称汗,
国号史上称后金,
汗的传人皇太极,
废汗称帝改为清,
入关始皇号顺治,
玄烨接位称康熙,
雍正乾隆接嘉庆,
道光咸丰再同治,
光绪宣统气数尽,
大清江山十皇帝。”
龙凤仪巧舌如簧、口吐珠玑,说得十分顺畅淋漓;宾客们无不啧啧称羡,就是那个受了辱的何文轩,也听得无话可说了。
“好了!好了!今天是我的生日,不谈这些了!大家开怀畅饮吧!”赵淑娴见势不妙,赶忙扯开话题,举杯相邀。众亲友经赵淑娴这么一说,也就进入本来角色,不断地把杯中物和盘中餐往肚里塞,直到两小时以后,龙府的寿宴才放下帷幕;客人肚满肠肥,各自回府。
赵淑娴本想借过生日这个机会,让何文轩和龙凤仪接触接触,进一步加深感情,稳定关系,摒弃雷天火。岂料穷山恶水出刁民,养尊处优生纨绔——富家子弟何文轩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是个一肚子糠的樗栎之材,反而弄巧成拙;她只得“鸣金收兵”,自讨没趣。更为“糟糕”的是,自此以后,龙凤仪更加不喜欢何文轩,而与雷天火走得更近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珠帘卷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珠帘卷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