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乱世七书之却月 正文 下卷三十四章 夺门 夺魄

正文 下卷三十四章 夺门 夺魄

目录:乱世七书之却月| 作者:导弹熊| 类别:历史军事

    ps:  争论误国

    下卷三十四章

    就在傅弘之原定返回咸阳大营的前一天中午,赫连勃勃率大军南下的消息到了长安。《顶》《点》小说 ..刘义真连夜召集诸将会商,一群人从午饭后吵到掌灯,也没有敲定到底该如何应敌。

    去年这个时候,赫连勃勃从东、北两个方向落子。东集团由王买德指挥,意在切断江东和长安之间的联络,造成关门捉鳖之势;北集团由赫连璝指挥,意在消灭晋军主力,乘胜攻取长安。由于赫连璝在池阳和寡妇渡连遭重创,钳形攻势的一枝被掰断,王买德深恐晋军乘胜右转打击他,主动撤退到大夏境内去了。

    今年匈奴人没有走老路。由长安东去,各要地烽燧无惊,连匈奴兵的一根马毛都没有见到。赫连勃勃的三只矛头,全部由北向南压过来,锋芒直指长安,似乎要用四五二十万只马蹄子把长安朝北的那面城墙轰然踹倒。

    长安晋军指挥层分成了三派。

    傅弘之代表主动出击派。他主张采取去年未遂的王镇恶计划,派骑兵和车兵组合的游骑逆向渗透到大夏境内,虚则威胁统万,实则断敌粮道。赫连勃勃带精兵南下,后方是有破绽的,游骑闹得动静越大,杀人放火下手越狠,传递给勃勃的压力就越大。与此同时,步兵在咸阳一线深沟高垒,与夏军做持久对峙。等赫连勃勃因粮草紧张、后方惶惶而不得不撤时,步兵尾追之,游骑侧击之。纵然不能像去年那样大捷,也可以攻代守。确保长安无虞。在傅弘之看来,只要能挫败赫连勃勃的主力。长安就是安全的;如果不能打击他,那么长安就算是一座混金之城,用沸水做护城河,也迟早是人家囊中物。

    刘义真代表固守长安派。他没有深算,只死死抱住一条:若你们把兵都带走了,谁在长安保护我?长安不是小堡垒,人少了连城墙都站不满。若是你们在外面被一部夏军缠住,另一部腾出手来攻击长安,我拿什么应付?

    毛修之是第三派。他觉得傅弘之太冒险而刘义真太保守。以他看来。晋军人数少于夏军,且步骑混编,不能和纯为骑兵的大夏比阔气。野战不利于我军,因此要利用长安坚城来消耗敌人;但又不能纯粹采取守势,也还是要组建一个城外兵团逆袭夏兵,只不过不能像傅弘之说的那样,一竿子插到离长安太远的地方。 既然匈奴人没有控制东去道路,那么正好可以用这个通道等待江东援兵。长安守军利用城坚粮多优势,持久消耗夏兵。到时候里应外合,破敌是水到渠成的事。

    还有人自作聪明,说我们可以利用渭河阻滞夏兵。旁边的人说要是夏天还好说,如今河面有冰。匈奴人一抬腿就过来,你倒是怎么个阻滞法?那人说我们可以派兵在南岸这边凿冰,只消一丈宽的一条碎冰流水带。马就过不来了。

    居然还有人叫好!

    陈嵩说渭河冰层至少三尺以上,得多费力才能凿开啊!天又这么冷。除非你每一刻都在不停地凿,否则一定是现凿现冻。再说了。渭河这么长,短短地凿开一截,根本挡不住人家。要是凿得长,你得派上去多少士兵和民夫啊!

    此说在一片哄笑中烟消云散,如何破敌仍然是各执一词。任何一派的见解,都会遭到另外两派的同时攻击,没有任何人能够绝对控场。吵到后半夜,刘义真来了孩子脾气,说他要睡一觉,任何人不得打搅。一甩袖子到了后堂,留下一干将佐面面相觑。最高指挥官撂了挑子,再好的锦囊妙计都无人拍板,虽然都知道军情急似火,大家也只能各自找地方歇息。傅弘之没有睡意,找到毛修之接着勾兑。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俩的分歧是走多远的分歧,而他们和刘义真的分歧是要不要走出去的分歧。倘若不能说服刘义真,他们无论远近都别想迈出去。最后两人各退一步,达成共识:游骑兵不去大夏,强化兵力后,就屯守咸阳一线,和长安成犄角之势,并威胁夏军退路和粮道。

    刘义真一觉醒来,发现傅、毛二人已然是攻守同盟,顿时觉得孤掌难鸣。听二人说还要从长安抽一部分兵力去强化长安城外的机动兵团,一个劲儿晃脑袋。既然你们都同意攻守兼备,那我也不说啥了,但长安的兵,一个都不能再给;咸阳那边,就靠现有兵力对付吧。

    傅弘之见此情形,知道不可能再说动刘义真,而且时间紧急,不愿意再虚掷一分一毫,乃慨然起身,说既如此那末将就立刻去咸阳安排。他带上陈嵩、郭旭二人,即刻出长安。毛修之此时深觉形势险恶,一味哄刘义真开心会坏事,很想帮傅弘之一把,但又不能违抗刘义真军令,乃做了一个小动作来伸出援手。他不能送上麾下老兵,却可以把新招募的一千陇上流民子弟交给傅弘之。就算还不能立刻上阵杀敌,帮着修筑营垒也还是很得力的。

    傅、陈、郭带着一千新兵走出去不到三里地,刘义真派人追上来,要三人即刻返回长安。三人不得要领,又不能不理睬,只好回来。陈嵩多了个心眼儿,建议傅弘之把新兵留在城外,让亲兵带着继续赶路。

    刘义真勉强被傅弘之和毛修之说服,但内心极其窝囊。傅弘之闯进刺史府营救陈嵩、郭旭,这件事让他深深意识到人家骨子里还是拿他当小孩子看,而他也果然以小孩子的方式做了退让。事后仔细想,这件事最后做了好人的是傅弘之,而他则以做恶人收场。没有他的命令,傅弘之再凶也不能把人带走,但他身为关中最高军政长官,居然不晓得使用自己的权力。最后用那样一种难看的姿势败退下来,既无赫赫威仪。也无恂恂恩德,既不落好。也不服众。

    此时余波未平,傅弘之又公然挑战他的权威,连毛修之都上了他的贼船。傅弘之走后,他越想越憋气,觉得就这样部署了兵力,等于在全体将佐面前承认自己是打仗外行,是顶着巨大官帽而乳臭未干的毛孩子。长此以往,北府兵这些老油子,各个都听军头的。谁还会把他这个最高长官放在眼里。他把毛修之叫来,狗血淋头地骂了一顿。后者听明白他的意思后,又恼火又好笑,但也看出若不能让他挽回面子,小鞋怕是一时半刻脱不下来,乃略施小计,出了个无伤大雅的点子。

    傅弘之回到刺史府时,刘义真已经在府门前空场上摆了一个阵势,堂而皇之宣布傅弘之不但是咸阳大营的指挥官。而且节制长安守军,两地晋军必须在傅弘之指挥下呼应协同;同时把自己的佩剑授予傅弘之,后者可以专权斩杀不停将领的幢主以下军官。接着这个仪式,刘义真向官兵讲了一番此次作战方略。不动声色地把这个方略变成了他自己的主意。那些没有参与刺史府议事的官兵见刺史大人虽然年少却头脑清醒、深谙用兵之道,不能不报以热切赞许。刘义真做足了场面,找回了面子。这才放傅弘之走。毛修之见他心情转晴,趁机把新兵的事情说了。原以为他会做个顺水人情,孰料刘义真一听就急了。咸阳需要修营垒。长安就不需要人力吗?不行!叫他们回来!

    傅弘之被刘义真一番摆弄,看出来他的小九九,早就憋了一肚子气,此时马上就要喷出来。郭旭在一旁插话,说我们让这些人先走,估计现在走出去也有十来里远了,就别让他们掉头了。刘义真如今看这个“姐夫”的眼光,已经不同于往昔,颇不愿假以颜色,硬生生地说不就是多磨掉一点鞋底子吗,马上给我叫回来!傅弘之忍无可忍,摘下刘义真的佩剑,直戳戳地往后者怀里一送,一手摘下头盔:

    “既然刺史大人如此锱铢必较,那傅弘之什么都不要了,请刺史大人另选良将!”

    刘义真没料到傅弘之会来这一手,瞬间意识到如果真因为吝啬兵力而得罪了傅弘之,后者挂甲辞官后,还真找不出他这个量级的大将来镇抚关中。尴尬地笑了笑,说既然将军用得着这些兵,那就带走,不必召回了。毛修之在一旁打圆场,说我们还来得及再招募一些。傅弘之面如冰霜,也不施礼,转身上马走了。

    三人追上一千新兵,心情沉重地往咸阳去,走了三个时辰休息时,远处地平线上尘土飞扬。傅弘之派了几个亲兵去打探,须臾,亲兵跑回来复命,说是咸阳大营的人撤下来了。三人均大吃一惊,顾不得新兵,纵马迎上去,果然看到斛律征和徐之浩跑在队伍最前面。

    就在刺史府三方相持不下的时候,姚灭豹已经亲率先头部队趁着夜色摸到了咸阳大营十里外。姚灭豹多次化妆侦察关中晋军,摸清了他们的斥候规律,暗地里制作了晋军的旗子,这次布置好口袋,趁着一小队晋军巡逻队下马烤火的时机,一个突袭,将他们全部俘虏。拿到想要的情报,选了汉话流利的兵冒充晋军,带着一队人马大摇大摆地去咸阳城北门,对守门官兵说匈奴人有动静,大营派人来加强城防。守将拿火把一照,发现打头的人清一色晋军盔甲号服,旗幡颜色和图徽也没有差讹,再盘问一番,发现不但当夜口令无误,而且各幢各队主管姓名年龄全都门清,且知道确实有加强城放这一说法,乃下令开门迎客。

    接下来就是一场没有悬念的短促战斗,咸阳城在一个时辰之内被匈奴人攥紧。

    这样一来,飞骑队、骠骑队和步兵就被夹在了匈奴主力和咸阳城之间。趁着大营对咸阳陷落浑然不觉,姚灭豹想一鼓作气拿下它。假如营里的晋军有咸阳城同样的四面高墙,他们也许会松懈一些,姚灭豹的胜算要大很多,但正因为只有一丈高的土夯墙、一条十步宽的蒺藜带和一条没有水的壕沟,营里的戒备格外森严,夜里尤其警醒。里里外外布满明哨暗哨。

    得知匈奴人出兵消息后,全军戒严。夜里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官兵随身带三日粮。当夜匈奴人的尖兵冒充斥候一路摸来,到离营一里地时,被草丛里冒出的哨兵拦住。假斥候说出口令,趁哨兵放松的当口,一刀切开了他的咽喉。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一切被不远处的暗哨看得清清楚楚。后者知道自己一旦报警就会暴露,但还是毅然发出一支响箭,随后向着火把所在处连发数箭,拔出佩刀迎战来敌。在放倒一名匈奴人后被瞬间剁成肉泥。

    匈奴人偷袭不成,改成强攻,但迎接他们的是墙头上硬弩发出的巨大箭簇和可怕的呼呼声,这些利器在夜色中恍如鬼怪张牙舞爪,每一下都能洞穿好几人。能听到晋军大营里急促的军令和杂沓的脚步,还有成群马匹的嘶鸣,但晋军就是故意不开灯,让敌人分不清他们到底有多少兵力。守军受过夜战训练,他们将火把扔到前方。在照亮来敌的一瞬间,也把箭雨倾泄过去。

    姚灭豹不想过早地和晋军陷入死战,他要留着兵力去拿长安城。现在咸阳已经在手,他完全可以撇下这根晋军硬骨头。把它留给后续跟进的赫连勃勃。而如果他判断无误,勃勃也会绕过去。长安一旦失陷,再能打的晋军也是没有依托的孤魂野鬼。不用敲打,自己就逃向关外了。到那时跟在后面杀是非常划算的。今夜,他可以在咸阳城里好好睡一觉。等士兵养足了精神,再从容不迫地进军长安。真正想大开杀戒的,只有赫连璝,其人一心要报仇雪恨,完全看不清乃父算盘,眼看是没有大前程了。此番南下,赫连勃勃之所以不堵死晋军东归道路,就是汉人所谓“围师必阙,归师勿遏”,刘义真如果聪明的话,最好不要恋战赶快溜,把一座不设防的长安留给赫连勃勃,这样双方都少死人。既然大方略意在以压促变,自己又何必跟这些难缠的晋军较劲呢?

    正要下令,士兵跑来报告,说晋军两支骑兵从大营后面出来,已经张开两翼包抄过来。姚灭豹领教过晋军拼死搏杀的厉害,知道自己不占地利,暗夜里也不占天时,骑兵没法纵横驰奔,如果被对方两翼骑兵缠住,中间再遭到步兵切割,怕是出兵第一仗就要折了威风。乃下令鸣金,全军迅速撤出晋军弓箭手射程,一声呼啸,返回咸阳城。

    天亮的时候,斛律征和徐之浩带人打扫战场,在匈奴人尸体堆里发现一个活人,带回来疗伤问话,才知道匈奴人来了五万人,昨夜这一军两万人归姚灭豹指挥,咸阳已经丢了。傅弘之迟迟回不来,陈嵩、郭旭下落不明,大军多逗留一刻都有大危险。几个人一碰头,决定立刻放弃大营,结阵南下,向长安靠拢。

    骑兵在最两翼,车兵在两路纵队,把步兵护在最里面。斛律征带领五百精骑,故意远远地吊在后头,随时准备阻击追兵,掩护主力脱身。大军烧掉粮秣,只带随身干粮,强行军撤下来。

    竟然没有一个人挡路或者追上来。

    姚灭豹已经判明晋军必然弃营南去,派人远远地跟了一段。斥候回来描述了晋军撤退的阵形,姚灭豹估算了一下,知道自己吃不掉对手,除非想硬碰硬地消耗实力,最后把自己打残,再也没有实力去长安摘桃子,费九牛二虎之力为赫连璝作嫁。想走就让他们走吧,如果都窝在长安,反倒好对付,省得东奔西颠地找他们决战!

    傅弘之得知原委,不禁仰天长叹。

    如果不是在长安耽误这么多时间,他完全可以完成咸阳一线的布防,该出的兵派出去,该留的兵钉死了,该加固的营垒牢不可破,不会让匈奴人就这么轻易地得手。现在打回去夺取咸阳已经不现实,往东找个地方屯起来倒可以侧击匈奴人,但东方要隘都离长安太远,缓急难以相互支援;部队若留在长安城外,没有坚固的筑垒地域,又无法顶住重兵攻击。思来想去,只有先把军队带进长安城,而后再商议如何破敌。

    刘义真几乎得意忘形。战局给反对他想法的人扇了一记耳光,证明只有固守长安才是上策,他终于可以坐拥大军。确保身家无忧。接下来的会商,端出都督和刺史的双重架子。拒绝任何派兵出长安的建议,不由分说地重新设定长安大军指挥权。顺势褫夺了傅弘之前线总指挥头衔,指定他专门负责长安城北防务,其他三面各有人专司。傅弘之说赫连勃勃不是外行,他若是攻城,不会只攻一面让我们从容应对,势必要四面迫城,城里总得有个统一发号施令的人吧。这话无可辩驳,刘义真想了想,说那就毛修之统一指挥吧。反正他是司马,责无旁贷的。毛修之知道自己野战还行,守城不在行,立刻坚决拒绝,并建议还是傅弘之做守城总都督。事关长安存亡,各将佐不再玩私心,一致推举傅弘之总揽三军,刘义真见众人如此,只好违心地下了委任状。

    傅弘之立刻提出应该马上向宋公禀明形势、求取援兵。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是让刘裕赶紧派个有本事的大人来。别再让这个毛孩子碍手碍脚了。他虽然不明说,但刘义真已经感觉到,阴沉着脸答应,之后托言疲乏。兴味索然地到后面去了。

    各军立刻分派任务加强城防,随时准备把滚木礌石砸到攻城敌军头上去。紧张了好几天,连匈奴兵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大家不禁有点松弛。晚上陈嵩叫上郭旭、斛律征和徐之浩,在防区附近找了一个小酒馆。弟兄几个喝了好久。要不是老天保佑,男男女女一干人尽力。也许陈嵩郭旭现在还在牢里,甚至根本就不在人间了,大家重逢举杯,有无限惆怅。小酒馆就在北门附近,城上打更的声音听得很清楚。陈嵩侧着耳朵听了一阵,放下酒杯坐直身子:

    “你们几个别怪我扫兴啊,我觉得我们今天就喝到这吧。毕竟是战时,我们真要是喝醉了,当兵的看着不好,让上头知道了更不好。”

    稍稍沉吟,又加了一句:

    “现在人家正看我们不顺眼呢。”

    都是明白人,大家端起碗一碰,说那就等过阵子再好好喝。

    他们几个人相互架着走出来,走不了几步,陈嵩说我要撒尿。斛律征说都要撒,一起去撒好了。几个人的心情突然很好,像是恶作剧一样,在不远处找了个小巷子,四个人齐刷刷地冲洗墙根。黑乎乎的,他们没有注意到墙上有一扇窗户,此时窗户打开,有人举着烛台往外一照,看见几个老爷们在他家窗子底下如此不雅,提着嗓子骂起来。陈嵩笑着说对不住,以后不这样了。那人却不依不饶,探出身子骂得更凶。斛律征怒气上涌,正要伸手扯那人的脖领子,被陈嵩一把拦住。他猛地伸手,从房主人手里抢过烛台,高高举过头顶。

    虽然光不够亮,但已经足以看清楚:巷子里停着一长溜车,车上好像是木柴和枯枝。

    陈嵩笑着对郭旭说我俩这是怎么了?总是在夜里撞见卖柴的。

    郭旭也笑,那你今天可别再全包了,我家的柴估计三个冬天都用不完。

    房主人骂骂咧咧地要陈嵩把烛台还回去,陈嵩没理他,举着烛台往前走了两步,车上车下冒出几个人影子。陈嵩把脚往车辕上一架:

    “你们是卖柴的?从咸阳来吧。”

    昏暗灯光下,有个人说我们是从咸阳来卖柴的,路上匈奴人盘查得紧,耽误了时辰,到长安就已经晚了,只好等明天再卖。

    陈嵩说猫在这里多冷啊,正好我们守城需要火把,缺的就是木柴,你跟我去一趟营里,我们全部买下来。对了,你这一车多少钱啊?

    对方犹豫了一下,转身捅了捅身后一个人,那人说都是好柴,300文一车。

    陈嵩吓了一跳。人家都卖100文,你这柴是镶了金边还是能当肉吃,要300文!给个实价,营里全要了。

    说着往前走了一步,伸手要从车上抽木柴看看。他的手刚刚碰到车帮上,那几个人就跨步上来,用身子护住车,就好像陈嵩要白抢他们的东西。

    陈嵩一愣,而后冷笑一声,说看你们这架势,好像是卖孩子一样。罢了,既然谈不拢,我也不要了。你们留着明天卖吧。

    说完转身要走,身子一晃。烛台撒手,高高地落在身边的柴车上。烛台里的蜡油滴在最上面的枯枝上。一团火马上窜出来,车上那个人手忙脚乱地去扑,但就在瞬间,火苗窜起老高,油脂燃烧的气味扑鼻而来。原来这些枯枝干柴上都灌了油脂。车上的树枝柴草突然被顶开,两三个人帽子上带着火苗,尖叫着跳下车来。

    陈嵩已经拔出佩剑去砍眼前那个人,不料那个人身形很快,一闪身躲过了。一猫腰从车身下抽出一把弯刀,在火焰照耀下闪着光向陈嵩砍来。后者一边格挡,一遍大喊:

    “快去叫人,快去叫人,有匈奴探子!”

    徐之浩在最后面,此时立刻跑向北门,对城门洞里打盹的士兵大声报警,士兵们抄起铜锣一阵猛敲,转眼士兵们从城墙上下冒出来。徐之浩带着他们往巷口跑。

    此时陈嵩、郭旭和斛律征已经被逼出了巷子。他们只有三个人,车里车外的敌人却有四十来号,他们不是匈奴人,是在匈奴草原上长大的汉人。否则也不会混过关卡。此刻他们推着燃烧的车冲过来,陈嵩兄弟几个只能向后退。到了开阔地,形势已经明朗。四面八方赶来的晋军士兵将这支小部队团团围住。这时候有人把马牵了过来,陈嵩上了马。松了口气,喊话让这些人投降。

    带队的探子站在一辆车上。用匈奴话对手下人下了个命令,这些人立刻结成一个小阵,爆出一声呐喊,推着头领的那辆指挥车,冲着城南方向冲杀过去,转眼就和晋军士兵混战在一起。此时陈嵩才发现,这些绝对不是寻常士兵,而是格斗凶狠灵活的死士。他们的打法很灵活,兵器长短相卫,有人放箭,有人用弯刀,有人用削尖了头的长木棍,最叫人称奇的是还有人用套马杆。三五个套马杆防不胜防,套住晋军士兵的脖子拖到跟前,弯刀手一刀毙命。他们怪叫着、跳跃着、呵呵大笑着向南冲杀,不断有人倒下,但每个倒下的人已经拉了至少五六个垫背的。

    陈嵩高声下令,叫人赶快调集弓箭手。

    敌人无需听到他才知道该怎么做。他们紧紧地缠着晋军步兵,不给他们脱身的机会。

    陈嵩飞速地判断着这一切。咸阳已经被匈奴人占领,他们绝不会愚蠢到眼看着本地人给长安送柴。寻常卖柴人,听到有人要全包,巴不得立刻脱手,而这些人居然故意给出高价,摆明了不愿意到军中去,因为那只能是自投罗网。

    陈嵩能想象这些人怎样把人藏在柴堆里混进城来,但不明白他们进城要干什么,若是纯粹做探子,应该早就分散开,混在长安城的人海里了,甚至都能借着招募新兵的机会,大摇大摆地混进军营。他们集结在北门附近的巷子里,到底想要做什么?

    北门!

    一道闪电略过心头。

    此刻北门附近的大队人马已经被这几十名敌人死士引开足有二里开外。

    陈嵩大喊一声跟我来,调转马头向北门冲。

    在他背后,突然响起低沉的牛角号。

    他不用回头就知道那是车上那个人发出的信号,几乎同时,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的几十号人高举着火把,人手一张连珠弩,准确地射杀眼前的晋军,转眼冲到了北门口。一队杀上马墙,去抢占吊桥和千斤闸的绞盘;另一队冲进城门洞,去打开门栓。

    与此同时,门外响起连片的号角声和鼓声。

    不需要陈嵩发令,他的弟兄们自会懂得这意味着什么。军官们纵马超过陈嵩,快接近时把手里的槊和刀剑全扔了出去,士兵跑出平生最快的速度,呐喊着涌向马道和城门。没有被飞来兵器刺中的匈奴死士组成一堵连珠弩的人墙,将那些赤手空拳的军官射下马来,掩护他们的人去打开城门。有人中了箭也挺着,最后直接从马上扑向弓箭手,把他们扑倒在地。但匈奴死士分成两排,前排射完到后排装箭,箭雨好像永远不会断流,死去的晋军官兵横尸城门口,让他们的战友更加蹒跚,更容易被射杀。在箭头嗖嗖的啸叫声和晋军官兵的怒吼声中,一个巨大的声音响起来,那是厚重的城门被用力推开的声音。城外立刻响起一片广袤无边的喝彩声和喊杀生。

    另一队匈奴死士一登上马道,城墙上的晋军士兵就开始和他们赛跑,最先跑到城楼门口的士兵没有弓箭,他们围在绞盘周围,被匈奴死士用连珠弩悉数射杀。后者立刻收起千斤闸,砍断吊桥缆绳。护城河已经结冰,可以徒步踏过,但势必会滑倒很多人马,放下吊桥会好很多。没有了千斤闸,城门就是一个摆设。他们完成了这个演习多次的任务,带着必死之心守在城楼上。

    城里的死士,已经被全数歼灭,他们的尸体抛了一路,晋军的尸体陪了一路。

    陈嵩头皮发麻,全身是汗。从军这么多年来,千钧一发的情形不是没有遇到过,但都没有今晚这样让人肝胆欲裂。他让步兵撤出来,指挥大队弓箭手在远处向城门洞里放箭。匈奴死士的连珠弩虽然可以连发,但射程近,在长弓面前束手无策。两轮齐射后,城上城下的匈奴死士已经没有一个活人。

    城外匈奴人的尖兵已经冲进城门洞。他们带着盾牌猫着腰,一寸一寸地向前摸。只要他们有机会接近冲到跟前,弓箭手就只能待宰,而后续冲进来的骑兵就可以屠城。

    陈嵩怒吼一声,一手持剑,一手从士兵手里拽过一把槊,准备下马去手刃敌人。就在此时,他听到背后郭旭和徐之浩的声音:

    “大哥,闪开!”

    多年形成的默契让陈嵩不必回头,他向左侧一带马,躲在了城门边上,几乎同时看到郭、徐二人推着两辆熊熊燃烧的柴车,并排冲进城门洞。车子被阵亡弟兄们的尸体绊住了,一群弟兄冲上去推,车子像是燃烧的火老虎,一下子跳过障碍,撞向目瞪口呆的匈奴兵。最前面的兵来不及转身,就被撞倒在地,着火的身子被巨大的车轮碾过去。其余的人发出恐怖的惊叫,转身逃出城门。

    弟兄们如法炮制,把匈奴人混进城里的所有柴车,都变成了不可逾越的火墙。它们摆开一条燃烧的弧线,弯弯地护住城门,熊熊火焰好像要窜到天上去。拥挤在吊桥和城门之间的匈奴人,全身都被映红,穿堂风把灼人的火焰吹向他们,逼得他们向后退。他们校尉不甘心即将煮熟的鸭子飞走,挥舞弯刀命令部下把车子移开。几个勇敢的匈奴兵试图这样做,但在满车干柴做成的巨大火把面前,他们都是清清楚楚的活靶子。斛律征站在城头上,从容不迫,一箭一命,直到城下匈奴人堆里久久没有一人敢跨过吊桥半步。

    城门重新闩上。

    千斤闸已经落下。

    城墙上站满了张弓露刃的守卫者。

    傅弘之已经闻报赶来,下令把匈奴死士的脑袋割下来,全部挂在垛口外。

    晚上不是攻城的时候,匈奴大队人马夺门失败,不再逗留,在一阵号角中列队撤走。

    黑暗中,赫连璝看着长安城上的火把和闪耀的兵器,冷冷地笑了。

    不错,奇袭没有得手,可谁能说这不是一次高明的设计呢?

    在姚灭豹还在咸阳盘桓时,他赫连璝的人,已经踏进长安了。虽然牛刀小试就折断了,但他已经坚信自己驾驭下一次宰割的能力。

    不着急,长安是一颗熟透的果子,即将带着胜利的清香,落在他手里。(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世七书之却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世七书之却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