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卷三十六章 垂老别
目录:乱世七书之却月| 作者:导弹熊| 类别:历史军事
ps: 将门有烈母
下卷三十六章
刘裕看着朱龄石喝完第三杯酒,心事重重地叹了口气。朱龄石放下杯子,看着刘裕鬓间越来越多的白头发,再看他杯中的酒没怎么动,不得不相信刘裕这样叱咤风云的人也会垂垂老去。
“宋公为什么事叹息呢?”
这一问引出另一声叹息。
长安方面前几天送来的奏报,让刘裕的心情坏到了极点。原本以为刘义真纵然不成熟,也不至于完全失去章法,孰料才坐镇一年,已经把府中军中搞得乌烟瘴气,一点点蚀掉了乃父金戈铁马打来的那点本钱。大夏固然不可与争锋,但也并非纯然不能周旋,现在这样全军龟缩在长安城内,粮草坐吃山空,军心日渐萎缩,正好给对方以围困全歼的最好便利。以前听刘穆之讲三国典故,说曹操笑话刘表的儿子都是“豚犬”,现在看来,自己这个儿子也比猪崽子狗崽子强不到哪去。
&《万〓书〓吧〓小说 nbsp;奏报最后,刘义真声称自己可以坚守到开河,希望父亲届时能如同北伐进军时那样,派出大队水师,满载军队和粮秣,溯河而上,里外夹击匈奴人。
刘裕只能苦笑。这儿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还以为军队像是雨后的蘑菇,随便伸伸手就能摘一筐!要说军队不是没有,但现在十个指头按虱子,哪一根都动不了,而其中利害玄机,又不能对长安方面明说。做父亲的即将在江东做一件大事,必须把所有心腹良将、信臣精卒都聚拢在身边。以随时应对不测之变。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关中那边独当一面。即便不能开疆拓土,也要守住家业。不要给这边添乱,不要让这边分神。可是!这个败家子!他连这点都做不到!
杀王修尤其让他骇然。把王修的密信转给刘义真,本意是让后者好好照照镜子,看看人家眼里他都堕落成什么样子了。信使走后,他曾经后悔过,生恐刘义真想歪了,会对王修有不利之举。后来觉得刘义真毕竟还是个单纯的孩子,不会有那么深的心机,纵然恨王修。也不至于对他有过分的举动。再说了,谁都知道王修是他刘裕亲自任命的刺史府长史,是他多年欣赏、栽培、重用的人,留在关中就是辅佐儿子的,要想动他,不能不看这个宋公的脸色。谁料竟然就杀了!还在奏报里找了个语焉不详的谋反罪名。笑话!一介书生,七尺微命,围在一群武将中,脑袋被驴踢了才会谋反!
恨不得生出长长一只手。把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从关中直接拎到江东,按在胡床上狠狠地揍一顿屁股。
但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毕竟才是个13岁的孩子,就算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良久,浑身上下就算都是铁来。又能打出多少权谋的钉子呢? 如果关中形势就这样糜烂下去,这个亲骨肉十有八九就折在那里了。
不由得心头一寒。
方今之计,唯有派人接替刘义真。这样一则把他救出险境,二则尽力扭转局势。
派谁去呢?
今天的关中。已经被北府老将们视为不祥之地,越是有本事的越遭逢厄运。王镇恶、沈田子、王修相继横死。孤军困在长安城内,就算是有补天的功夫,也很难在这种态势下有所作为,能自保就算是很有道行了。而刘裕的江东棋盘上,目下也很难挪动哪个棋子。檀道济、沈林子这样的一流战将,都统领重兵,卡着要害州郡和江淮要塞,不到了刘裕完成既定计划的时候,挪挪脚都不行!
辗转几宿,想起来一个人。
朱龄石。
朱龄石胆大心细,文武兼备,有方面之才,在军中很受拥戴。此时的官职,是刘裕身边的相国右司马,位高权重,职衔高于关中诸将,和刘义真平级,有威望节制三军。更关键的是他和傅弘之、毛修之都能搞好关系。傅弘之从军之初,曾经犯下死罪,是朱龄石爱才,费了好大气力向桓谦求情,才从刀头下捞起来的。傅弘之还曾经做过朱龄之弟弟朱超石的副将,跟两块石头私交都很深。至于毛修之,他一向感激朱龄石替他报了家仇,跟后者是铁杆兄弟,毛修之的夫人还是朱龄石最小的一个姑姑。
总而言之,朱龄石去长安无人掣肘,说话算话。
不过酒过三巡之前,这层意思一直没有对朱龄石说破,此时见他问,微微一笑:
“石头啊,你今年多大啦?”
朱龄石本以为刘裕要问什么军国大计,不料一张嘴竟是问年齿,恍惚间没有说上来,刘裕大笑:”还有不知道自己几岁的人吗?“
朱龄石笑着说宋公见笑,末将今年三十九岁了。
刘裕捋着胡子微微点头:”正当壮年,做事的好年头啊!这就是说,当初我力排众议,把你从西阳太守直接提拔成益州刺史时,你刚好三十六岁,碰上本命年啊。“
这是朱龄石没齿难忘的恩德。六年前刘裕还是太尉,正在密谋伐蜀,从西南方向威胁姚秦。他需要一个既能打又善于统御将吏的远征军统帅,挑来选去看中了朱龄石。左右都反对,因为一个三十六岁的太守,不惟年龄偏轻,资历也难以服众。但刘裕的决心无人可以动摇,遂使朱龄石成为北府兵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主帅,带着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刘钟等宿将,舟师大进,直取成都,从此成为刘裕身边经天纬地的股肱大将。
现在刘裕旧事重提,朱龄石马上离席跪地:”若非宋公青眼,龄石哪有今天!龄石今生唯宋公马首是瞻,绝没有二话!“
刘裕示意朱龄石归座:”都是自己人。别来那么多礼数,我就是羡慕你年轻。还能好好蹦跶些年。我是眼看着不行了。以前听老辈人说贪财怕死瞌睡少,总是觉得好笑。这世上的觉总是睡不够,哪还有睡不着的说法。这说着说着,我现在就睡不着了,每晚三个时辰都睡不足,而且梦多,老是梦见北府兵那些死去的老人。“
朱龄石赶紧安慰,说宋公你就是太忙了。蜀汉诸葛武侯食少事烦,总归不是养生之道。为天下苍生计,宋公要善加珍摄。
刘裕说人这个东西就是奇怪。年轻时牙口好,肠胃好,腿脚好,鸡*巴好,就是缺美食美女,也见不到多少美景。所以就拼了命地干,指望着富贵了这些就都有了。好容易富贵了,却是牙软了,肠胃不爱动弹了。腿脚酸了,放个美女在眼前,鸡*巴也不听调遣。石头啊,你说我们这折腾到头。图了个啥呀!
朱龄石正想安慰刘裕几句,使女端着一盘菜上来,还没到桌前。已经是香气扑鼻。刘裕举着筷子,满脸开花:”来来来。石头,尝尝我最爱吃的蒸鳜鱼。用了紫芽姜和京口醋,很解馋的。“
朱龄石夹起一片鱼,小心地用舌头寻找鱼刺,结果没有找到,后来发现这块肉里根本没有刺。再一看盘子里的鱼,才注意到根本就没有骨头。抬头看刘裕,刘裕也是惊喜之余有点诧异:”好些天没有吃,厨子换做法了。“
叫人过来一问,说厨子的确是前几天学了剔骨鱼,这样宋公吃起来就不必担心鱼刺扎嗓子了。
朱龄石连声夸赞厨子有心,却发现刘裕的眼神渐渐暗淡下来,猛地意识到”骨肉分离“让刘裕想到了远在关中的刘义真。赶紧放下筷子,再也不去碰那尾鱼。
刘裕呆了一阵,缓缓地说石头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找你来吗?
说着从袖筒里摸出关中来的奏报递过去。
朱龄石一目十行地看完,已经明白刘裕今天召见自己的用意,不等刘裕张口,立刻跪在地上:”宋公若需要龄石前往关中,请即刻示下,我这就起身!“
刘裕先是满意地点点头,而后示意朱龄石就坐:”石头如此慷慨,甚慰我心。不过关中形势,已非去年你我北伐时可比,现在长安以外的郡县纷纷投降大夏,长安孤悬敌境,怕是很难维持。我马上奏报朝廷,任命你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代义真镇守长安,那里所有军马将吏都听你节制,你可以专权赏罚,先斩后奏。你到了以后,让犬子立刻出发,叫他务必轻装,不要带任何坛坛罐罐,也不要为辎重所累,只管全速南归。过了潼关以后,才可以慢慢走。“
朱龄石盘点了一下长安诸将,皱起眉头:”义真不能单骑回江东,关中诸将,谁护送他回来?“
刘裕说关中将领,全部留给你用,一个都不回来,我会专门派你的老部下、辅国将军蒯恩去关中,跟义真一起回来。
两人都陷入沉思。许久,刘裕起身走到朱龄石身边,按着他的肩膀,声音很低沉:”石头啊,这次不是宋公命令你,是一个父亲求你。我当初思虑不周,让义真留守长安去管那一群桀骜不驯的宿将,结果接连发生内讧。我担心再拖延下去,我要白发人送黑发人,长安三军也死无葬身之地!倘如此,刘寄奴内有愧于祖宗,外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朱龄石要离席跪下,却被刘裕一只手死死按住,虽然后者已经五十五岁,三十九岁的朱龄石却动弹不得。”名义上你是我的部下,但这些年我视你和超石,如同我的两个儿子。求你替我换回儿子,挽救关中!”
说完竟然扑通一声跪在朱龄石面前要磕头。朱龄石魂飞魄散,赶紧用尽全身力气把刘裕拉起来,连连说宋公何必如此,末将刀山火海去得,千刀万剐去得。
拜别刘裕后,朱龄石即刻交接右司马事务,预备明日一早启辰。忙到太阳偏西,府中一切安排妥当,骑马回家去。老父亲前些年去世。母亲还在。老人家刚刚过了六十二岁大寿,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吃菜喜欢吃脆的。不喜欢厨子把好端端的青菜烧烂了。
朱龄石到家时,老太太已经吃完晚餐,正靠在一张榻上,听身边的小丫头读志怪故事,隔着窗户纸,能听到老太太的笑声。朱龄石忙碌了一整天,满心都是北上长安的事情,此时听到母亲的笑声,突然意识到这一去可能再也无法回到母亲膝下。眼泪顿时涌了出来。在门外站了片刻,用袖子擦干眼泪,这才推门进去。老太太一看大石头回来了,马上叫使女去给他端一碗藕汤来。朱龄石随手拿起使女手里的志怪故事,接着给母亲读起来。老太太听了听,笑了:”到底还是我的石头读得好,那小姑娘读书少,有时候断句都不对。这书字小,我又看不清楚。只好一边听一边猜。“
朱龄石也笑了,说这个要怪儿子。得空的时候,儿子用给你手抄一本大字的,母亲自己看。也可以点拨使女,倒也是一桩功德。
朱龄石朱超石兄弟,是北府兵中顶尖的书家。大字学二王,小楷学钟繇。出手的公文函件,上峰下级往往私藏。此刻想到这些年给公家写了那么多。还没有给母亲抄过一本书,而且怕是再也没有机会抄了,努力想压住自己,还是没忍住滚落两颗泪。
母亲马上察觉异常,直接问:”石头啊,你是不是又要带兵出征了?“
朱龄石跪倒在母亲膝前:”不敢瞒着母亲大人,儿子今天刚刚接到宋公命令,要我去关中接替义真。“
母亲轻轻地哦了一声,良久不出声。过了一会儿,坐起身来,把朱龄石的头揽到怀里,轻轻抚摸他的脖颈:”你长大了,是母亲的儿子,也是大晋朝的臣子,忠孝之间,总归是要把忠放在孝前面的。这点不劳我废话,你父亲在世时没少跟你们哥俩说。“
朱龄石说儿子不是惮烦差事,就是觉得这一去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母亲身边寂寞时,儿子连陪着说说话都不行。
母亲说这个你放心,你弟弟还在,他会照顾我的。
话音未落,门外响起低低的哭泣声。
母亲说小石头是你吗?
门开了,朱超石低着头,用袖子抹着眼泪进来,显见是在外面听了一阵了。
当娘的已经觉得事情不妙,但还是努力笑着说小石头怎么也哭,难不成你一个大男人家,还舍不得哥哥出远门?
朱超石在哥哥身边跪下:”小石头既牵挂哥哥,更舍不得母亲。“
朱龄石瞿然一惊:”关中之外,并无战事,你要去哪里?“
朱超石说宋公说义真要从长安返回,哥哥你要镇守长安,要我去巡查加强河、洛一线防务,慰问戍守官兵,一则接应义真,二则和哥哥呼应。
一家三口陷入沉默。
从用兵方略讲,刘裕的安排无可厚非;这种时候同时启用朱家兄弟,也表明他对这两块石头信任有加,但朱龄石心里翻腾着一个声音,有如沸水,难以平息:”为什么不能派别人去!为什么不能给母亲身边留个孩子!“
知子者的确莫如母。朱龄石没说话,但透过他脸上的表情,母亲已经知道他生了怨气,乃直起身来,正色对着大儿子:”龄石,你不要瞒我,老老实实说你是不是不满意宋公的安排?“
母亲从来都是管他们兄弟叫大小石头,这一次居然正经叫名字,可见老太太有重话要说。果然,朱龄石抬眼时,看见母亲脸上有隐隐的怒气。不敢明说,但也不敢否认,嗫嚅着垂下头去。老太太从他的神情上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声音里的怒气越发明显:”朱家的子孙,什么时候学会和国家讨价还价了?什么时候忘了士为知己者死?宋公既然派你们兄弟出去,自有他的道理。当年你还是一个无名小卒时,他把你从尘埃中拔上九霄,这才几年功夫,到了他需要你们兄弟尽力时,你就有怨气了!若我的儿子连这点脊梁骨都没有,那我何必这些年含辛茹苦拉扯他,不如当初一生下来就扔到江里喂鱼!“
两块石头一看母亲动气了,赶紧一个抚胸一个敲背,连声说儿子不敢有怨气,就是担心母亲身边孤单,再说此去长安不同于去年,怕也是险途。
母亲推开儿子的手,叫他们跪回去,目光炯炯地盯着他们:”你们是怕死在战场上没人照看老娘吗?实话告诉你们,若你们为国家马革裹尸,老娘就是上街要饭吃,心里也是甜的。况且我就不信宋公会亏待我这个老婆子!你们两个,这就走人,今晚不能睡在家里!”
两块石头先是面面相觑,继而低声哀告:”儿子明天出发,今晚就在家里侍奉母亲一夜吧!“
老太太梗着脖子毫不退让:”你们的父亲在世时,一再告诉我,古之良将,受命之日不辞家,班师之日先入朝,既然你们明天出征,今晚就当和部下在一起,凭什么那些小兵在营里想娘见不着娘,你们就可以陪母亲一夜?走!现在就走!“
朱龄石眼看母亲如此决然,知道再纠缠下去,老人家会更生气,乃做最后争取:”儿子听话,今晚不在这过夜,不过可否允许我给母亲洗脚,超石给母亲梳头?“
老太太闭上眼睛不说话,算是默许。
朱龄石叫使女打来一盆水,亲手试了冷热,缓缓除下母亲的鞋袜,故意慢慢地洗着,中间添了两次热水,直到盆子里装不下。朱超石找到母亲最喜欢的一把牛角梳,摘下母亲发髻上的簪子,仔仔细细地梳着白色繁盛而黑色衰微的头发。
最后母亲说好了,我要歇息了,你们走吧。两个儿子一步一回头地走到门口,又被叫了回来,老太太说你们此去,务必尽力,不可因我而有私心杂念。说完摘下两个耳环,分别递给两个儿子:”这是你父亲送我的,你们带在身边,想我时看看,也提醒你们不要给朱家列祖列宗丢脸!走吧!“
兄弟二人合上母亲的门,在门外站了良久,轻轻地穿过院子。兄弟二人不在一个营里,他们牵着马走了一程,热泪拥抱后,各自分道离开。
使女等兄弟俩走后,才走出自己的屋子去照看老夫人。
她在门口站住脚,眼泪止不住地流。
屋子里,老夫人喊着两个儿子的小名,撕心裂肺地哭着。未完待续……
下卷三十六章
刘裕看着朱龄石喝完第三杯酒,心事重重地叹了口气。朱龄石放下杯子,看着刘裕鬓间越来越多的白头发,再看他杯中的酒没怎么动,不得不相信刘裕这样叱咤风云的人也会垂垂老去。
“宋公为什么事叹息呢?”
这一问引出另一声叹息。
长安方面前几天送来的奏报,让刘裕的心情坏到了极点。原本以为刘义真纵然不成熟,也不至于完全失去章法,孰料才坐镇一年,已经把府中军中搞得乌烟瘴气,一点点蚀掉了乃父金戈铁马打来的那点本钱。大夏固然不可与争锋,但也并非纯然不能周旋,现在这样全军龟缩在长安城内,粮草坐吃山空,军心日渐萎缩,正好给对方以围困全歼的最好便利。以前听刘穆之讲三国典故,说曹操笑话刘表的儿子都是“豚犬”,现在看来,自己这个儿子也比猪崽子狗崽子强不到哪去。
&《万〓书〓吧〓小说 nbsp;奏报最后,刘义真声称自己可以坚守到开河,希望父亲届时能如同北伐进军时那样,派出大队水师,满载军队和粮秣,溯河而上,里外夹击匈奴人。
刘裕只能苦笑。这儿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还以为军队像是雨后的蘑菇,随便伸伸手就能摘一筐!要说军队不是没有,但现在十个指头按虱子,哪一根都动不了,而其中利害玄机,又不能对长安方面明说。做父亲的即将在江东做一件大事,必须把所有心腹良将、信臣精卒都聚拢在身边。以随时应对不测之变。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关中那边独当一面。即便不能开疆拓土,也要守住家业。不要给这边添乱,不要让这边分神。可是!这个败家子!他连这点都做不到!
杀王修尤其让他骇然。把王修的密信转给刘义真,本意是让后者好好照照镜子,看看人家眼里他都堕落成什么样子了。信使走后,他曾经后悔过,生恐刘义真想歪了,会对王修有不利之举。后来觉得刘义真毕竟还是个单纯的孩子,不会有那么深的心机,纵然恨王修。也不至于对他有过分的举动。再说了,谁都知道王修是他刘裕亲自任命的刺史府长史,是他多年欣赏、栽培、重用的人,留在关中就是辅佐儿子的,要想动他,不能不看这个宋公的脸色。谁料竟然就杀了!还在奏报里找了个语焉不详的谋反罪名。笑话!一介书生,七尺微命,围在一群武将中,脑袋被驴踢了才会谋反!
恨不得生出长长一只手。把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从关中直接拎到江东,按在胡床上狠狠地揍一顿屁股。
但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毕竟才是个13岁的孩子,就算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良久,浑身上下就算都是铁来。又能打出多少权谋的钉子呢? 如果关中形势就这样糜烂下去,这个亲骨肉十有八九就折在那里了。
不由得心头一寒。
方今之计,唯有派人接替刘义真。这样一则把他救出险境,二则尽力扭转局势。
派谁去呢?
今天的关中。已经被北府老将们视为不祥之地,越是有本事的越遭逢厄运。王镇恶、沈田子、王修相继横死。孤军困在长安城内,就算是有补天的功夫,也很难在这种态势下有所作为,能自保就算是很有道行了。而刘裕的江东棋盘上,目下也很难挪动哪个棋子。檀道济、沈林子这样的一流战将,都统领重兵,卡着要害州郡和江淮要塞,不到了刘裕完成既定计划的时候,挪挪脚都不行!
辗转几宿,想起来一个人。
朱龄石。
朱龄石胆大心细,文武兼备,有方面之才,在军中很受拥戴。此时的官职,是刘裕身边的相国右司马,位高权重,职衔高于关中诸将,和刘义真平级,有威望节制三军。更关键的是他和傅弘之、毛修之都能搞好关系。傅弘之从军之初,曾经犯下死罪,是朱龄石爱才,费了好大气力向桓谦求情,才从刀头下捞起来的。傅弘之还曾经做过朱龄之弟弟朱超石的副将,跟两块石头私交都很深。至于毛修之,他一向感激朱龄石替他报了家仇,跟后者是铁杆兄弟,毛修之的夫人还是朱龄石最小的一个姑姑。
总而言之,朱龄石去长安无人掣肘,说话算话。
不过酒过三巡之前,这层意思一直没有对朱龄石说破,此时见他问,微微一笑:
“石头啊,你今年多大啦?”
朱龄石本以为刘裕要问什么军国大计,不料一张嘴竟是问年齿,恍惚间没有说上来,刘裕大笑:”还有不知道自己几岁的人吗?“
朱龄石笑着说宋公见笑,末将今年三十九岁了。
刘裕捋着胡子微微点头:”正当壮年,做事的好年头啊!这就是说,当初我力排众议,把你从西阳太守直接提拔成益州刺史时,你刚好三十六岁,碰上本命年啊。“
这是朱龄石没齿难忘的恩德。六年前刘裕还是太尉,正在密谋伐蜀,从西南方向威胁姚秦。他需要一个既能打又善于统御将吏的远征军统帅,挑来选去看中了朱龄石。左右都反对,因为一个三十六岁的太守,不惟年龄偏轻,资历也难以服众。但刘裕的决心无人可以动摇,遂使朱龄石成为北府兵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主帅,带着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下邳太守刘钟等宿将,舟师大进,直取成都,从此成为刘裕身边经天纬地的股肱大将。
现在刘裕旧事重提,朱龄石马上离席跪地:”若非宋公青眼,龄石哪有今天!龄石今生唯宋公马首是瞻,绝没有二话!“
刘裕示意朱龄石归座:”都是自己人。别来那么多礼数,我就是羡慕你年轻。还能好好蹦跶些年。我是眼看着不行了。以前听老辈人说贪财怕死瞌睡少,总是觉得好笑。这世上的觉总是睡不够,哪还有睡不着的说法。这说着说着,我现在就睡不着了,每晚三个时辰都睡不足,而且梦多,老是梦见北府兵那些死去的老人。“
朱龄石赶紧安慰,说宋公你就是太忙了。蜀汉诸葛武侯食少事烦,总归不是养生之道。为天下苍生计,宋公要善加珍摄。
刘裕说人这个东西就是奇怪。年轻时牙口好,肠胃好,腿脚好,鸡*巴好,就是缺美食美女,也见不到多少美景。所以就拼了命地干,指望着富贵了这些就都有了。好容易富贵了,却是牙软了,肠胃不爱动弹了。腿脚酸了,放个美女在眼前,鸡*巴也不听调遣。石头啊,你说我们这折腾到头。图了个啥呀!
朱龄石正想安慰刘裕几句,使女端着一盘菜上来,还没到桌前。已经是香气扑鼻。刘裕举着筷子,满脸开花:”来来来。石头,尝尝我最爱吃的蒸鳜鱼。用了紫芽姜和京口醋,很解馋的。“
朱龄石夹起一片鱼,小心地用舌头寻找鱼刺,结果没有找到,后来发现这块肉里根本没有刺。再一看盘子里的鱼,才注意到根本就没有骨头。抬头看刘裕,刘裕也是惊喜之余有点诧异:”好些天没有吃,厨子换做法了。“
叫人过来一问,说厨子的确是前几天学了剔骨鱼,这样宋公吃起来就不必担心鱼刺扎嗓子了。
朱龄石连声夸赞厨子有心,却发现刘裕的眼神渐渐暗淡下来,猛地意识到”骨肉分离“让刘裕想到了远在关中的刘义真。赶紧放下筷子,再也不去碰那尾鱼。
刘裕呆了一阵,缓缓地说石头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找你来吗?
说着从袖筒里摸出关中来的奏报递过去。
朱龄石一目十行地看完,已经明白刘裕今天召见自己的用意,不等刘裕张口,立刻跪在地上:”宋公若需要龄石前往关中,请即刻示下,我这就起身!“
刘裕先是满意地点点头,而后示意朱龄石就坐:”石头如此慷慨,甚慰我心。不过关中形势,已非去年你我北伐时可比,现在长安以外的郡县纷纷投降大夏,长安孤悬敌境,怕是很难维持。我马上奏报朝廷,任命你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代义真镇守长安,那里所有军马将吏都听你节制,你可以专权赏罚,先斩后奏。你到了以后,让犬子立刻出发,叫他务必轻装,不要带任何坛坛罐罐,也不要为辎重所累,只管全速南归。过了潼关以后,才可以慢慢走。“
朱龄石盘点了一下长安诸将,皱起眉头:”义真不能单骑回江东,关中诸将,谁护送他回来?“
刘裕说关中将领,全部留给你用,一个都不回来,我会专门派你的老部下、辅国将军蒯恩去关中,跟义真一起回来。
两人都陷入沉思。许久,刘裕起身走到朱龄石身边,按着他的肩膀,声音很低沉:”石头啊,这次不是宋公命令你,是一个父亲求你。我当初思虑不周,让义真留守长安去管那一群桀骜不驯的宿将,结果接连发生内讧。我担心再拖延下去,我要白发人送黑发人,长安三军也死无葬身之地!倘如此,刘寄奴内有愧于祖宗,外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朱龄石要离席跪下,却被刘裕一只手死死按住,虽然后者已经五十五岁,三十九岁的朱龄石却动弹不得。”名义上你是我的部下,但这些年我视你和超石,如同我的两个儿子。求你替我换回儿子,挽救关中!”
说完竟然扑通一声跪在朱龄石面前要磕头。朱龄石魂飞魄散,赶紧用尽全身力气把刘裕拉起来,连连说宋公何必如此,末将刀山火海去得,千刀万剐去得。
拜别刘裕后,朱龄石即刻交接右司马事务,预备明日一早启辰。忙到太阳偏西,府中一切安排妥当,骑马回家去。老父亲前些年去世。母亲还在。老人家刚刚过了六十二岁大寿,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吃菜喜欢吃脆的。不喜欢厨子把好端端的青菜烧烂了。
朱龄石到家时,老太太已经吃完晚餐,正靠在一张榻上,听身边的小丫头读志怪故事,隔着窗户纸,能听到老太太的笑声。朱龄石忙碌了一整天,满心都是北上长安的事情,此时听到母亲的笑声,突然意识到这一去可能再也无法回到母亲膝下。眼泪顿时涌了出来。在门外站了片刻,用袖子擦干眼泪,这才推门进去。老太太一看大石头回来了,马上叫使女去给他端一碗藕汤来。朱龄石随手拿起使女手里的志怪故事,接着给母亲读起来。老太太听了听,笑了:”到底还是我的石头读得好,那小姑娘读书少,有时候断句都不对。这书字小,我又看不清楚。只好一边听一边猜。“
朱龄石也笑了,说这个要怪儿子。得空的时候,儿子用给你手抄一本大字的,母亲自己看。也可以点拨使女,倒也是一桩功德。
朱龄石朱超石兄弟,是北府兵中顶尖的书家。大字学二王,小楷学钟繇。出手的公文函件,上峰下级往往私藏。此刻想到这些年给公家写了那么多。还没有给母亲抄过一本书,而且怕是再也没有机会抄了,努力想压住自己,还是没忍住滚落两颗泪。
母亲马上察觉异常,直接问:”石头啊,你是不是又要带兵出征了?“
朱龄石跪倒在母亲膝前:”不敢瞒着母亲大人,儿子今天刚刚接到宋公命令,要我去关中接替义真。“
母亲轻轻地哦了一声,良久不出声。过了一会儿,坐起身来,把朱龄石的头揽到怀里,轻轻抚摸他的脖颈:”你长大了,是母亲的儿子,也是大晋朝的臣子,忠孝之间,总归是要把忠放在孝前面的。这点不劳我废话,你父亲在世时没少跟你们哥俩说。“
朱龄石说儿子不是惮烦差事,就是觉得这一去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母亲身边寂寞时,儿子连陪着说说话都不行。
母亲说这个你放心,你弟弟还在,他会照顾我的。
话音未落,门外响起低低的哭泣声。
母亲说小石头是你吗?
门开了,朱超石低着头,用袖子抹着眼泪进来,显见是在外面听了一阵了。
当娘的已经觉得事情不妙,但还是努力笑着说小石头怎么也哭,难不成你一个大男人家,还舍不得哥哥出远门?
朱超石在哥哥身边跪下:”小石头既牵挂哥哥,更舍不得母亲。“
朱龄石瞿然一惊:”关中之外,并无战事,你要去哪里?“
朱超石说宋公说义真要从长安返回,哥哥你要镇守长安,要我去巡查加强河、洛一线防务,慰问戍守官兵,一则接应义真,二则和哥哥呼应。
一家三口陷入沉默。
从用兵方略讲,刘裕的安排无可厚非;这种时候同时启用朱家兄弟,也表明他对这两块石头信任有加,但朱龄石心里翻腾着一个声音,有如沸水,难以平息:”为什么不能派别人去!为什么不能给母亲身边留个孩子!“
知子者的确莫如母。朱龄石没说话,但透过他脸上的表情,母亲已经知道他生了怨气,乃直起身来,正色对着大儿子:”龄石,你不要瞒我,老老实实说你是不是不满意宋公的安排?“
母亲从来都是管他们兄弟叫大小石头,这一次居然正经叫名字,可见老太太有重话要说。果然,朱龄石抬眼时,看见母亲脸上有隐隐的怒气。不敢明说,但也不敢否认,嗫嚅着垂下头去。老太太从他的神情上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声音里的怒气越发明显:”朱家的子孙,什么时候学会和国家讨价还价了?什么时候忘了士为知己者死?宋公既然派你们兄弟出去,自有他的道理。当年你还是一个无名小卒时,他把你从尘埃中拔上九霄,这才几年功夫,到了他需要你们兄弟尽力时,你就有怨气了!若我的儿子连这点脊梁骨都没有,那我何必这些年含辛茹苦拉扯他,不如当初一生下来就扔到江里喂鱼!“
两块石头一看母亲动气了,赶紧一个抚胸一个敲背,连声说儿子不敢有怨气,就是担心母亲身边孤单,再说此去长安不同于去年,怕也是险途。
母亲推开儿子的手,叫他们跪回去,目光炯炯地盯着他们:”你们是怕死在战场上没人照看老娘吗?实话告诉你们,若你们为国家马革裹尸,老娘就是上街要饭吃,心里也是甜的。况且我就不信宋公会亏待我这个老婆子!你们两个,这就走人,今晚不能睡在家里!”
两块石头先是面面相觑,继而低声哀告:”儿子明天出发,今晚就在家里侍奉母亲一夜吧!“
老太太梗着脖子毫不退让:”你们的父亲在世时,一再告诉我,古之良将,受命之日不辞家,班师之日先入朝,既然你们明天出征,今晚就当和部下在一起,凭什么那些小兵在营里想娘见不着娘,你们就可以陪母亲一夜?走!现在就走!“
朱龄石眼看母亲如此决然,知道再纠缠下去,老人家会更生气,乃做最后争取:”儿子听话,今晚不在这过夜,不过可否允许我给母亲洗脚,超石给母亲梳头?“
老太太闭上眼睛不说话,算是默许。
朱龄石叫使女打来一盆水,亲手试了冷热,缓缓除下母亲的鞋袜,故意慢慢地洗着,中间添了两次热水,直到盆子里装不下。朱超石找到母亲最喜欢的一把牛角梳,摘下母亲发髻上的簪子,仔仔细细地梳着白色繁盛而黑色衰微的头发。
最后母亲说好了,我要歇息了,你们走吧。两个儿子一步一回头地走到门口,又被叫了回来,老太太说你们此去,务必尽力,不可因我而有私心杂念。说完摘下两个耳环,分别递给两个儿子:”这是你父亲送我的,你们带在身边,想我时看看,也提醒你们不要给朱家列祖列宗丢脸!走吧!“
兄弟二人合上母亲的门,在门外站了良久,轻轻地穿过院子。兄弟二人不在一个营里,他们牵着马走了一程,热泪拥抱后,各自分道离开。
使女等兄弟俩走后,才走出自己的屋子去照看老夫人。
她在门口站住脚,眼泪止不住地流。
屋子里,老夫人喊着两个儿子的小名,撕心裂肺地哭着。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世七书之却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世七书之却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