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养天地之意,随天道而行?
目录:紫虚寻道录| 作者:木易随风| 类别:武侠仙侠
黑夜渐渐笼罩住了南斗山,还有流云以及山崖。
伴着略显昏暗的亮光,杨昭捧着那卷书继继专注看着,前世的经验让他对学习知识这件事情其实有所抵触,然而也正是前世的那些经验告诉他,如果想要尽快学到书中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那么必须保持绝对的专注。
一直看到深夜,月儿沉入云中之时,杨昭才放下手中的书卷,没有急着去睡,而是闭着眼睛对今日的阅读在脑中做了一番温习。
因为睡的太晚,他便被第二日清晨被鸟叫声的欢呼声惊醒时,依然倦意深重,不禁有些恼火,心想这些鸟儿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醒来后,他又开始看起了那部名为《天地太上真意》的仙书,但当他手捧着这本皱巴巴的书,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不由微微皱眉,陷入长时间的思考当中。
忽然间他放下了那本仙书,抬头望向天空,竟开始沉默不语起来。
杨昭摇了摇头,便低头开始阅读起了那本书,翻开手中这本封皮上没有字的旧书,杨昭很快便被书里所写的内容吸引了全部的心神,目光再也无法离开纸面: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故夫唯不争,是为大争。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入大道者,以学大道之行,
大道之境亦有高下之分,为道者,有成且达者,即入不器之境。
天长地久,为之不争,为之不器,为此而不惑。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不忧、不惑、不惧,而此故能长生。
然长生之道终为道纪,是以自古难以为之道也。
……
……
接下来的日夜里,除了吃饭睡觉,他便是在看书思考,一本书看到有些厌乏、或是思维陷入某种僵滞局面时,他便开始感悟起了书中的内容,而当感悟难以前进时,便会再次看起了那本书,时间便在轮转和调剂间缓慢流逝。
不论这书中对解决问题,摆脱这种困境有何帮助,杨昭已被书中所著的内容震撼开来,这已经足以令他感到沉甸甸的收获。
而这部书的第一卷,则让他首次接触到这种全新修行的设想,接着在其后的数个卷层里,也明白了更多的修行之道。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杨昭从沉思中醒了过来,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然后才注意到小白不知何时来到了身旁,正在那里静静的看着他。
杨昭心想她在这里呆着确实无聊,忽然想起一些事情,把手中那卷书籍递了过去,说道:“无聊时看看书也好。”
小白微微一怔,说道:“我也能看吗?”
这卷书是南斗山的珍藏,世人根本无法看到,按道理来说杨昭不应该让小白看的,但他早已习惯与小白分享所有的东西,甚至还把她排在自己前面。
小白觉得有些可惜的说道:“但我看不懂。
杨昭摇了摇头说道:“你可是青冥山的小公主,九尾仙狐的后裔,绝对也是一个修行天才,又怎能看不懂这部书呢?”
小白笑了起来,说道:“你又在取笑我。”
杨昭自是有些无语,接着便又说道:“不管那么多,你看一眼,理解的话,或许也能帮一帮我。”
小白心想有道理,接过那卷书开始认真阅读。
杨昭便与小白一起看起了那本仙书,越看越觉得此书好有道理,因为这卷书里居然把修行的原理与天地灵气的分类,皆是一一排列而出,认为灵气进入体内,经过修行便可转化为自身的真元,而天道至此也根本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忽然间,他的眼睛骤然一亮。
所谓天地灵气,便是自然存在于原野河川间的某种无形无质的物体,也就是修真者们所称的天地灵气,按照这本书的说法,世间所有的天地灵气,其最初的源头却是那传说中的混沌之中,只有极少部分来自于大地深处。
这些本初同源的气息,随着天地初开阴阳未判,又经过岁月的冲刷,因为附着共生的事物不同,因为环境的感染,而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只是这种差异在普通修行者的感悟中极为微妙,很难被发现。
思考这些后,他用神识细细感知其间的差别,然后把其中所得认真记在脑海之中。
而他早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居然也在这卷书后面竟看到了一整套感悟天地之意的方法!
在那座空间继承陆虚衣钵,凭借的是陆虚留下的斑驳剑痕里残留的剑意,直接在杨昭的识海中开辟了一层海洋,催动真元中的剑气逆转,开始衍生出了其中的虚无剑意。
对现在的杨昭来说,一旦用真元催动剑意,他便再也无法控制这个过程,他更不清楚怎样才能把这个过程变得更有效率,毕竟这道剑意不是自己所领悟出来的。
如果这卷书里留下的感悟天地之意的法门是真的,岂不是说他修行虚无意的速度可以变快很多?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升实力境界?
杨昭握着书卷的双手微微颤抖,被囚禁在小洞天之内的苦闷,尽数被此时内心里的惊喜以及对陆虚与清音的感激所替代,这等极大的收获与快乐更要分享,他第一时间转过身去,想要告诉小白这件事情。
然而他却看到小白已经进入了梦乡。
看着靠着青石已经沉沉睡去的小白,杨昭忍不住笑了起来,心想看来小丫头果然不是读书的材料。
片刻后,杨昭收敛心神,静静将那卷书上的感悟天地之意的法门从头到尾又细细地看了一遍,直到确认能够记住里面每一个字,才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第一次开始感悟天地之意。
悟的便是那继承陆虚衣钵的虚无之意。
杨昭按照书中所述,进入了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却不像冥想那般深沉,依然与真实的世界保留着丝缕不断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是呼吸,或者也不是吐纳,杨昭也不知这是何意。
小洞天之内的天地灵气,依遁着联系的节奏,进入他的体内,然后再从经脉处回到外部,空气里蕴藏着的丝缕天地灵气,却在这个过程里逐渐沉降,停留下来,开始滋润他身躯的每一处,哪里是那些最细微的部位。
每一次联系,杨昭便能感觉到有一丝天地灵气进入自己的体内,这种变化非常细微,然而当联系进入某种节奏之后,这种细微变化的叠加则会变得更加明显,甚至明显到他能够感觉到气息数量的增加。
在继承陆虚衣钵之后,他吸纳天地灵气的过程始终缓慢并且,此时终于发现能够快速吸纳天地灵气,从而强大变成一种可控制可期待的事情,震惊然后开始喜悦,这便是惊喜。
夜已深沉至极浓处,便是晨光将起时,青石上的小白在一旁打着瞌睡,杨昭盘膝而坐,认真地呼吸吐呐着每一口空气。
他感受着天地灵气涌入自己的身体,就像嗜酒的酒徒饮着一罐一罐烈酒,欢愉难抑,陶醉难言,浑然不知自己身处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身边的空气流动,将竹林熹微晨光下的微寒山风带了过来,拂在小白的身上,激的她从睡梦中醒来,揉了揉眼睛。
她望向身旁的杨昭,小脸上露出惘然的神情。
随着天地灵气的涌入,杨昭身体里的真元,正在以缓慢却无法阻挡的速度僧加,他的身体也因此而发生着某种变化。
这种变化深深隐藏在皮肤之下,肌肉之间,血液之中,除了他自己之外,任何人凭肉眼去看,都看不出任何痕迹。
但小白依然感觉到,杨昭正在发生着某种变化。
因为她能感觉到身周的空间里,似乎有某种很淡渺的存在,甚至比风更加淡渺的存在,正在缓慢向着杨昭的身体靠拢而去,山崖绝壁间的晨雾,仿佛也感受到某种召唤,飘进洞中轻轻覆在杨昭的身体上。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杨昭醒了过来。
他沉默看着崖洞外那片湛蓝的天空,若有所思。
山崖绝壁流云间,天地灵气无处不在,青树静水游鱼里,依然有天地灵气,那么进入人类的身体,依然还是天地元气,但是又怎能从中感悟到天地之意的规则呢?
渐渐的杨昭便开始不必在意天地灵气以何种形式运转,就如同自然界里的水一般,无论是在绝壁间,流云中,山涧里,无论是在湖中平静还是在河中奔涌,本质不会有任何改变,依然是水。
各种规则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只不过最后放弃了形而上的讨论,直接把某种特性的天地灵气修行到了极致,因为但凡极致终将回到事物的本源。
是以杨昭识海中的那道虚无剑意便开始缓慢的运转起来。
而清音把杨昭送到这片小洞天内,等若提出了一道艰深的问题,并且提前放了几个答案在他的身前,这本书里的理念,便是清音指点他的方法。
或者养天地之意至极雄浑境界无视天地,或者以天地之意令身内的虚无意与身外的天地灵气和谐同一不分彼此,又或者从新修炼出自己所需要的天地之意。
杨昭又该怎样选择呢?
ps:突破一千收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唉,三个月了。</dd>
伴着略显昏暗的亮光,杨昭捧着那卷书继继专注看着,前世的经验让他对学习知识这件事情其实有所抵触,然而也正是前世的那些经验告诉他,如果想要尽快学到书中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那么必须保持绝对的专注。
一直看到深夜,月儿沉入云中之时,杨昭才放下手中的书卷,没有急着去睡,而是闭着眼睛对今日的阅读在脑中做了一番温习。
因为睡的太晚,他便被第二日清晨被鸟叫声的欢呼声惊醒时,依然倦意深重,不禁有些恼火,心想这些鸟儿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醒来后,他又开始看起了那部名为《天地太上真意》的仙书,但当他手捧着这本皱巴巴的书,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不由微微皱眉,陷入长时间的思考当中。
忽然间他放下了那本仙书,抬头望向天空,竟开始沉默不语起来。
杨昭摇了摇头,便低头开始阅读起了那本书,翻开手中这本封皮上没有字的旧书,杨昭很快便被书里所写的内容吸引了全部的心神,目光再也无法离开纸面: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故夫唯不争,是为大争。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入大道者,以学大道之行,
大道之境亦有高下之分,为道者,有成且达者,即入不器之境。
天长地久,为之不争,为之不器,为此而不惑。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不忧、不惑、不惧,而此故能长生。
然长生之道终为道纪,是以自古难以为之道也。
……
……
接下来的日夜里,除了吃饭睡觉,他便是在看书思考,一本书看到有些厌乏、或是思维陷入某种僵滞局面时,他便开始感悟起了书中的内容,而当感悟难以前进时,便会再次看起了那本书,时间便在轮转和调剂间缓慢流逝。
不论这书中对解决问题,摆脱这种困境有何帮助,杨昭已被书中所著的内容震撼开来,这已经足以令他感到沉甸甸的收获。
而这部书的第一卷,则让他首次接触到这种全新修行的设想,接着在其后的数个卷层里,也明白了更多的修行之道。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杨昭从沉思中醒了过来,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然后才注意到小白不知何时来到了身旁,正在那里静静的看着他。
杨昭心想她在这里呆着确实无聊,忽然想起一些事情,把手中那卷书籍递了过去,说道:“无聊时看看书也好。”
小白微微一怔,说道:“我也能看吗?”
这卷书是南斗山的珍藏,世人根本无法看到,按道理来说杨昭不应该让小白看的,但他早已习惯与小白分享所有的东西,甚至还把她排在自己前面。
小白觉得有些可惜的说道:“但我看不懂。
杨昭摇了摇头说道:“你可是青冥山的小公主,九尾仙狐的后裔,绝对也是一个修行天才,又怎能看不懂这部书呢?”
小白笑了起来,说道:“你又在取笑我。”
杨昭自是有些无语,接着便又说道:“不管那么多,你看一眼,理解的话,或许也能帮一帮我。”
小白心想有道理,接过那卷书开始认真阅读。
杨昭便与小白一起看起了那本仙书,越看越觉得此书好有道理,因为这卷书里居然把修行的原理与天地灵气的分类,皆是一一排列而出,认为灵气进入体内,经过修行便可转化为自身的真元,而天道至此也根本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忽然间,他的眼睛骤然一亮。
所谓天地灵气,便是自然存在于原野河川间的某种无形无质的物体,也就是修真者们所称的天地灵气,按照这本书的说法,世间所有的天地灵气,其最初的源头却是那传说中的混沌之中,只有极少部分来自于大地深处。
这些本初同源的气息,随着天地初开阴阳未判,又经过岁月的冲刷,因为附着共生的事物不同,因为环境的感染,而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只是这种差异在普通修行者的感悟中极为微妙,很难被发现。
思考这些后,他用神识细细感知其间的差别,然后把其中所得认真记在脑海之中。
而他早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居然也在这卷书后面竟看到了一整套感悟天地之意的方法!
在那座空间继承陆虚衣钵,凭借的是陆虚留下的斑驳剑痕里残留的剑意,直接在杨昭的识海中开辟了一层海洋,催动真元中的剑气逆转,开始衍生出了其中的虚无剑意。
对现在的杨昭来说,一旦用真元催动剑意,他便再也无法控制这个过程,他更不清楚怎样才能把这个过程变得更有效率,毕竟这道剑意不是自己所领悟出来的。
如果这卷书里留下的感悟天地之意的法门是真的,岂不是说他修行虚无意的速度可以变快很多?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升实力境界?
杨昭握着书卷的双手微微颤抖,被囚禁在小洞天之内的苦闷,尽数被此时内心里的惊喜以及对陆虚与清音的感激所替代,这等极大的收获与快乐更要分享,他第一时间转过身去,想要告诉小白这件事情。
然而他却看到小白已经进入了梦乡。
看着靠着青石已经沉沉睡去的小白,杨昭忍不住笑了起来,心想看来小丫头果然不是读书的材料。
片刻后,杨昭收敛心神,静静将那卷书上的感悟天地之意的法门从头到尾又细细地看了一遍,直到确认能够记住里面每一个字,才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第一次开始感悟天地之意。
悟的便是那继承陆虚衣钵的虚无之意。
杨昭按照书中所述,进入了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却不像冥想那般深沉,依然与真实的世界保留着丝缕不断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是呼吸,或者也不是吐纳,杨昭也不知这是何意。
小洞天之内的天地灵气,依遁着联系的节奏,进入他的体内,然后再从经脉处回到外部,空气里蕴藏着的丝缕天地灵气,却在这个过程里逐渐沉降,停留下来,开始滋润他身躯的每一处,哪里是那些最细微的部位。
每一次联系,杨昭便能感觉到有一丝天地灵气进入自己的体内,这种变化非常细微,然而当联系进入某种节奏之后,这种细微变化的叠加则会变得更加明显,甚至明显到他能够感觉到气息数量的增加。
在继承陆虚衣钵之后,他吸纳天地灵气的过程始终缓慢并且,此时终于发现能够快速吸纳天地灵气,从而强大变成一种可控制可期待的事情,震惊然后开始喜悦,这便是惊喜。
夜已深沉至极浓处,便是晨光将起时,青石上的小白在一旁打着瞌睡,杨昭盘膝而坐,认真地呼吸吐呐着每一口空气。
他感受着天地灵气涌入自己的身体,就像嗜酒的酒徒饮着一罐一罐烈酒,欢愉难抑,陶醉难言,浑然不知自己身处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身边的空气流动,将竹林熹微晨光下的微寒山风带了过来,拂在小白的身上,激的她从睡梦中醒来,揉了揉眼睛。
她望向身旁的杨昭,小脸上露出惘然的神情。
随着天地灵气的涌入,杨昭身体里的真元,正在以缓慢却无法阻挡的速度僧加,他的身体也因此而发生着某种变化。
这种变化深深隐藏在皮肤之下,肌肉之间,血液之中,除了他自己之外,任何人凭肉眼去看,都看不出任何痕迹。
但小白依然感觉到,杨昭正在发生着某种变化。
因为她能感觉到身周的空间里,似乎有某种很淡渺的存在,甚至比风更加淡渺的存在,正在缓慢向着杨昭的身体靠拢而去,山崖绝壁间的晨雾,仿佛也感受到某种召唤,飘进洞中轻轻覆在杨昭的身体上。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杨昭醒了过来。
他沉默看着崖洞外那片湛蓝的天空,若有所思。
山崖绝壁流云间,天地灵气无处不在,青树静水游鱼里,依然有天地灵气,那么进入人类的身体,依然还是天地元气,但是又怎能从中感悟到天地之意的规则呢?
渐渐的杨昭便开始不必在意天地灵气以何种形式运转,就如同自然界里的水一般,无论是在绝壁间,流云中,山涧里,无论是在湖中平静还是在河中奔涌,本质不会有任何改变,依然是水。
各种规则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只不过最后放弃了形而上的讨论,直接把某种特性的天地灵气修行到了极致,因为但凡极致终将回到事物的本源。
是以杨昭识海中的那道虚无剑意便开始缓慢的运转起来。
而清音把杨昭送到这片小洞天内,等若提出了一道艰深的问题,并且提前放了几个答案在他的身前,这本书里的理念,便是清音指点他的方法。
或者养天地之意至极雄浑境界无视天地,或者以天地之意令身内的虚无意与身外的天地灵气和谐同一不分彼此,又或者从新修炼出自己所需要的天地之意。
杨昭又该怎样选择呢?
ps:突破一千收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唉,三个月了。</dd>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虚寻道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虚寻道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