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乱站队(五)
目录:1852铁血中华| 作者:绯红之月| 类别:都市言情
烫金骨瓷茶杯中的大吉岭红茶散着芳香,来自苏丹的苜蓿蜂蜜装在烫金边的白色骨瓷小缸里,晶莹的广西冰糖在另外一个同样质地的烫金骨瓷缸里面。这是一套中国赠送给英国外长的茶具,也是英国外长非常喜欢的茶具。
中国给大量的苏丹牛骨找到了非常适合的使用途径,让中国这个瓷器之国再次站到了世界瓷器的顶峰上。必须说,骨瓷是英国的原创,但是韦泽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代让英国继续如此嚣张呢。中国不仅掌握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茶叶产地,并且开出一套茶叶评级标准。利用大量牛骨资源,中国在国际瓷器市场上同样重新拥有了言权。
英国外长并没有想和中国找回这个场子,实际上英国也没觉得这是太大的问题,中国瓷器一直是世界最知名的产品,现在欧洲商人可以很自由的在中国订购他们所期待的类型,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都相当好。1985年4月5日,英国外长和中国外长在孟买会面的目的是有关此次俄土战争,而不是商业纠纷。
“贵国知道保加利亚的亚历山大一世大公么?”英国外长问道。
外国人的名字就不能有个新意么?中国外长李新肚子里面腹诽了一句。现在俄国沙皇是亚历山大三世,这位三世的老爹是亚历山大二世。如果光看这名字,或许会误认为保加利亚的这位亚历山大一世是现任沙皇的爷爷呢。实际上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人。”李新回答了问题。
“我国对于奥斯曼帝国在保加利亚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建议。”英国外长解释着英国最新的举动。东鲁美利亚要求并入保加利亚,英国提出了一个方案,由奥斯曼帝国苏丹任命保加利亚大公为东鲁美利亚行政长官,并使保加利亚保持事实上的统一。然而这个建议在巴尔干地区以及周边地区引了相当激烈的反响。
李新心里面还在腹诽。真的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这个东鲁美利亚地区的面积只怕还比不上中国的一个大县,和中国新领土上不少县的面积甚至过了整个保加利亚。那是东非十四郡,每一个郡的面积都在保加利亚之上。就这么屁大点的地方,居然能够引整个欧洲的震动。韦泽都督说过,巴尔干就是个欧洲火药桶。这评价真的是一针见血。
不过欧洲就这么一个操行,英国居然能够决定奥斯曼帝国的国政,这证明了英国对于奥斯曼帝国的渗透已经非常深厚。所以李新认真的听着英国外长所说的内容。
“俄国人对此非常不满,此次俄国之所以没有在战争中选择在欧洲出兵,很大原因也是因为保加利亚并不欢迎俄国。”英国外长讲述着欧洲的局面。
李新听完了之后当即表示,“如果贵国希望我国对俄国施加压力的话,那么我只能告诉贵国,我国对此毫无兴趣。欧洲的事情和我国根本没有利益瓜葛,如果不是外交必须的功课,说真的,我们根本就没有收集保加利亚大公名字的兴趣。我得先表明一下我国的立场。”
这个立场不稀奇,而且在李新明确表达立场之后,英国外长也得以确定一下他的希望与中国的立场有什么冲突。
英国外长拿出了他的筹码,“我们知道中国在巴士拉地区开出了油田,而且开始建设输油管道。如果奥斯曼帝国能够更配合中国的上也行动,那么中国油田开的问题就会减少很多。那毕竟是几十上百公里的输油管道,而且在巴士拉地区还有大量工厂的问题。阿拉伯部族们并不是一个很好打交道的民族。”
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确以伊斯兰世界的领袖自居,但是突厥人和阿拉伯人不是一个壶出来的。至少突厥人自认为是曾经骚扰中国西部边疆的突厥后裔,就如姓氏在名字前面的匈牙利人被认为是汉朝击败的匈奴后裔一样。
在巴士拉的是阿拉伯部族,在土耳其的是突厥后裔,波斯人早在信奉伊斯兰教之前就是和罗马人争锋几百年的大国。即便是信奉了所谓同一宗教,三个不同的势力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出身。
对于中国和英国这两个大国来说,他们对自己的定位都很明确,“中英在中东都是外来户”。英国外长认为在这方面双方有合作的广大空间。
李新认真的解释着中国的立场,“即便是这样的条件,我国也不可能对俄国进行任何军事威胁。中俄边界现在很和平,任何敌对带来的成本都会让我国支出巨大的成本。与这个成本一比,那点石油利益就微不足道了。以我国这种不动武不威胁的软弱立场,就这么掺乎到欧洲事物里面去,只会被笑话。所以我实在是看不出我国有什么理由与必要这么干。”
看李新的态度如此认真,英国外长虽然觉得很怪异。中国想在巴士拉立足的意向是如此的强烈,不管是英国还是奥斯曼帝国都有明确的感觉。无论是英国还是奥斯曼帝国都不想看到中国在巴士拉横插一杠子。所以英国外长本以为自己提出的条件能够让中国心动的,没想到李新的态度还是这么坚定。
“那中国能够做到什么地步呢?”英国外长再次试图确定李新的态度。
“如果俄国问我们,那么我们可以说,我们支持英国提出的这个方案。由奥斯曼帝国苏丹任命保加利亚大公为东鲁美利亚行政长官。这个绝无问题,我国一直很认同英国在奥斯曼帝国问题上的方案,如果这些方案能够落实,的确可以有效解决巴尔干地区的冲突。也就仅此而已。”李新答道,说完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当然,如果奥斯曼帝国在这些地区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我国也会满足奥斯曼帝国的商业要求。”
以中国现在对欧洲的交流程度,能够做到这点已经算是中国有了自己的明确立场。这个立场无疑是亲英、亲奥斯曼帝国。
英国外长也很清楚不可能立刻把中国拖下水,让中国这样的国家下水的前提是中国自己肯主动下水。于是英国外长就李新所说的内容作了一个确定,“也就是说,如果召开一个国际会议,中国会公开表示对大英帝国立场的支持喽?”
“是的,我们会公开支持英国提出的方案。”李新也毫不含糊的给了承诺。
有了这个承诺,英国外长也已经一定程度的达成了此次会面的目的。接下来讨论的则是此次俄土战争中中国与英国的立场,两个国家的立场很快就达成了一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在两百年间打了十一次大仗,平均是每隔十几年来一次。也就是说,每一代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之后就要打一仗。这种几百年的恩仇已经没什么好讲,让他们继续打,打到打不下去了,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就会歇手。那时候才是英国和中国出面调停的时机。
讨论完战争,双方又讨论起互建货币结算中心的问题。中国货在全世界销售,虽然人民币并非是一个金本位的货币,不过其购买力倒也是响当当的。英国被迫和中国的人民币做一个汇兑的挂钩,这时候再伦敦建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就变成了必须。即便是心里面有一万个不乐意,英国金融业也必须面对这个事实。
会议结束时得到了中国外长的承诺,英国外长没有回伦敦,而是直奔奥匈帝国都维ye纳而去。想在巴尔干有所作为,就必须和奥匈帝国合作。
两国外长见面之后,英国就直接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奥匈帝国无法坚持,匈牙利在巴尔干地区的独立风潮中学习那些国家的立场。那么贵国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奥匈帝国外长的脸立刻崩的紧紧的,俄国一旦进军保加利亚,势必控制罗马尼亚。届时匈牙利将处于俄属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三面包围中。奥匈的多瑙河生命线也有被切断的可能。保持在巴尔干的势力和影响,既是奥匈大国地位的象征,也是帝国生存之所系。
在一派独立风潮的影响之下,匈牙利国内早就有各种异动,奥地利也曾经是瓜分波兰的主谋之一,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奥地利现在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独立。
“我国已经得到了中国的支持,中国方面明确表示,支持我国提出由奥斯曼帝国苏丹任命保加利亚大公为东鲁美利亚行政长官的计划。”英国外长把自己的外交成果告诉了奥匈帝国的外长。
与英国外长的会谈结束之后,奥匈帝国外长立刻给他们在中国的使馆了一封电报,要求确定此事是否是真的。奥匈帝国的外长双管齐下,还召见了中国驻奥匈帝国的大使,求证此事。
而英国外长则玩起了穿梭外交的行动,他离开了奥地利之后立刻直奔意大利,与意大利外长就此事进行了交流。
在英国外长熟练的手腕下,不知不觉之间,中国外长的表态在欧洲开始形成了中国要撸胳膊挽袖子下场的印象。
中国给大量的苏丹牛骨找到了非常适合的使用途径,让中国这个瓷器之国再次站到了世界瓷器的顶峰上。必须说,骨瓷是英国的原创,但是韦泽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代让英国继续如此嚣张呢。中国不仅掌握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茶叶产地,并且开出一套茶叶评级标准。利用大量牛骨资源,中国在国际瓷器市场上同样重新拥有了言权。
英国外长并没有想和中国找回这个场子,实际上英国也没觉得这是太大的问题,中国瓷器一直是世界最知名的产品,现在欧洲商人可以很自由的在中国订购他们所期待的类型,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都相当好。1985年4月5日,英国外长和中国外长在孟买会面的目的是有关此次俄土战争,而不是商业纠纷。
“贵国知道保加利亚的亚历山大一世大公么?”英国外长问道。
外国人的名字就不能有个新意么?中国外长李新肚子里面腹诽了一句。现在俄国沙皇是亚历山大三世,这位三世的老爹是亚历山大二世。如果光看这名字,或许会误认为保加利亚的这位亚历山大一世是现任沙皇的爷爷呢。实际上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人。”李新回答了问题。
“我国对于奥斯曼帝国在保加利亚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建议。”英国外长解释着英国最新的举动。东鲁美利亚要求并入保加利亚,英国提出了一个方案,由奥斯曼帝国苏丹任命保加利亚大公为东鲁美利亚行政长官,并使保加利亚保持事实上的统一。然而这个建议在巴尔干地区以及周边地区引了相当激烈的反响。
李新心里面还在腹诽。真的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这个东鲁美利亚地区的面积只怕还比不上中国的一个大县,和中国新领土上不少县的面积甚至过了整个保加利亚。那是东非十四郡,每一个郡的面积都在保加利亚之上。就这么屁大点的地方,居然能够引整个欧洲的震动。韦泽都督说过,巴尔干就是个欧洲火药桶。这评价真的是一针见血。
不过欧洲就这么一个操行,英国居然能够决定奥斯曼帝国的国政,这证明了英国对于奥斯曼帝国的渗透已经非常深厚。所以李新认真的听着英国外长所说的内容。
“俄国人对此非常不满,此次俄国之所以没有在战争中选择在欧洲出兵,很大原因也是因为保加利亚并不欢迎俄国。”英国外长讲述着欧洲的局面。
李新听完了之后当即表示,“如果贵国希望我国对俄国施加压力的话,那么我只能告诉贵国,我国对此毫无兴趣。欧洲的事情和我国根本没有利益瓜葛,如果不是外交必须的功课,说真的,我们根本就没有收集保加利亚大公名字的兴趣。我得先表明一下我国的立场。”
这个立场不稀奇,而且在李新明确表达立场之后,英国外长也得以确定一下他的希望与中国的立场有什么冲突。
英国外长拿出了他的筹码,“我们知道中国在巴士拉地区开出了油田,而且开始建设输油管道。如果奥斯曼帝国能够更配合中国的上也行动,那么中国油田开的问题就会减少很多。那毕竟是几十上百公里的输油管道,而且在巴士拉地区还有大量工厂的问题。阿拉伯部族们并不是一个很好打交道的民族。”
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确以伊斯兰世界的领袖自居,但是突厥人和阿拉伯人不是一个壶出来的。至少突厥人自认为是曾经骚扰中国西部边疆的突厥后裔,就如姓氏在名字前面的匈牙利人被认为是汉朝击败的匈奴后裔一样。
在巴士拉的是阿拉伯部族,在土耳其的是突厥后裔,波斯人早在信奉伊斯兰教之前就是和罗马人争锋几百年的大国。即便是信奉了所谓同一宗教,三个不同的势力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出身。
对于中国和英国这两个大国来说,他们对自己的定位都很明确,“中英在中东都是外来户”。英国外长认为在这方面双方有合作的广大空间。
李新认真的解释着中国的立场,“即便是这样的条件,我国也不可能对俄国进行任何军事威胁。中俄边界现在很和平,任何敌对带来的成本都会让我国支出巨大的成本。与这个成本一比,那点石油利益就微不足道了。以我国这种不动武不威胁的软弱立场,就这么掺乎到欧洲事物里面去,只会被笑话。所以我实在是看不出我国有什么理由与必要这么干。”
看李新的态度如此认真,英国外长虽然觉得很怪异。中国想在巴士拉立足的意向是如此的强烈,不管是英国还是奥斯曼帝国都有明确的感觉。无论是英国还是奥斯曼帝国都不想看到中国在巴士拉横插一杠子。所以英国外长本以为自己提出的条件能够让中国心动的,没想到李新的态度还是这么坚定。
“那中国能够做到什么地步呢?”英国外长再次试图确定李新的态度。
“如果俄国问我们,那么我们可以说,我们支持英国提出的这个方案。由奥斯曼帝国苏丹任命保加利亚大公为东鲁美利亚行政长官。这个绝无问题,我国一直很认同英国在奥斯曼帝国问题上的方案,如果这些方案能够落实,的确可以有效解决巴尔干地区的冲突。也就仅此而已。”李新答道,说完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当然,如果奥斯曼帝国在这些地区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我国也会满足奥斯曼帝国的商业要求。”
以中国现在对欧洲的交流程度,能够做到这点已经算是中国有了自己的明确立场。这个立场无疑是亲英、亲奥斯曼帝国。
英国外长也很清楚不可能立刻把中国拖下水,让中国这样的国家下水的前提是中国自己肯主动下水。于是英国外长就李新所说的内容作了一个确定,“也就是说,如果召开一个国际会议,中国会公开表示对大英帝国立场的支持喽?”
“是的,我们会公开支持英国提出的方案。”李新也毫不含糊的给了承诺。
有了这个承诺,英国外长也已经一定程度的达成了此次会面的目的。接下来讨论的则是此次俄土战争中中国与英国的立场,两个国家的立场很快就达成了一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在两百年间打了十一次大仗,平均是每隔十几年来一次。也就是说,每一代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之后就要打一仗。这种几百年的恩仇已经没什么好讲,让他们继续打,打到打不下去了,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就会歇手。那时候才是英国和中国出面调停的时机。
讨论完战争,双方又讨论起互建货币结算中心的问题。中国货在全世界销售,虽然人民币并非是一个金本位的货币,不过其购买力倒也是响当当的。英国被迫和中国的人民币做一个汇兑的挂钩,这时候再伦敦建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就变成了必须。即便是心里面有一万个不乐意,英国金融业也必须面对这个事实。
会议结束时得到了中国外长的承诺,英国外长没有回伦敦,而是直奔奥匈帝国都维ye纳而去。想在巴尔干有所作为,就必须和奥匈帝国合作。
两国外长见面之后,英国就直接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奥匈帝国无法坚持,匈牙利在巴尔干地区的独立风潮中学习那些国家的立场。那么贵国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奥匈帝国外长的脸立刻崩的紧紧的,俄国一旦进军保加利亚,势必控制罗马尼亚。届时匈牙利将处于俄属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三面包围中。奥匈的多瑙河生命线也有被切断的可能。保持在巴尔干的势力和影响,既是奥匈大国地位的象征,也是帝国生存之所系。
在一派独立风潮的影响之下,匈牙利国内早就有各种异动,奥地利也曾经是瓜分波兰的主谋之一,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奥地利现在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独立。
“我国已经得到了中国的支持,中国方面明确表示,支持我国提出由奥斯曼帝国苏丹任命保加利亚大公为东鲁美利亚行政长官的计划。”英国外长把自己的外交成果告诉了奥匈帝国的外长。
与英国外长的会谈结束之后,奥匈帝国外长立刻给他们在中国的使馆了一封电报,要求确定此事是否是真的。奥匈帝国的外长双管齐下,还召见了中国驻奥匈帝国的大使,求证此事。
而英国外长则玩起了穿梭外交的行动,他离开了奥地利之后立刻直奔意大利,与意大利外长就此事进行了交流。
在英国外长熟练的手腕下,不知不觉之间,中国外长的表态在欧洲开始形成了中国要撸胳膊挽袖子下场的印象。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1852铁血中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1852铁血中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