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零二章 殖民地﹙三﹚
目录:重生之异界入世修行| 作者:战灵子| 类别:都市言情
ps: 4、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占领殖民地的**
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统一之后,德国地理学家腓特烈.拉策尔开始研究当时正在扩展中的德国工业产品的市场问题,并开始应用地理学为俾斯麦的帝国主义政策作辩护。他认为,由于世界在向前发展,空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越来越重要,大国将逐渐拓展,小国变得无足轻重。世界历史对空间之要求越来越大,这个事实可以从各重要商业国家的演变明白看出:威尼斯是一个城市;荷兰是一个三角洲国家;英国是一个岛;美国是一个大陆。
4、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占领殖民地的**
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统一之后,德国地理学家腓特烈.拉策尔开始研究当时正在扩展中的德国工业产品的市场问题,并开始应用地理学为俾斯麦的帝国主义政策作辩护。他认为,由于世界在向前发展,空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越来越重要,大国将逐渐拓展,小国变得无足轻重。世界历史对空间之要求越来越大,这个事实可以从各重要商业国家的演变明白看出:威尼斯是一个城市;荷兰是一个三角洲国家;英国是一个岛;美国是一个大陆。各强国必须遵从这个绝对的、必然的趋向,努力用殖民、合并及征服的手段来拓展他们的空间。英国帝国主义理论家哈尔夫.马金德爵士也提出了类似的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如果要生存,必须实现自给自足。控制原料产地并将其变为产品输出市场成为攸关国家利益的战略需求。在十九世纪的头七十年里。西方国家平均每年占领二十一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在后二十五年里。平均每年占领六十二万平方公里殖民地。
从十五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三百十八万平方公里,而在十九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里,欧洲对于非洲的兴趣又浓厚起来,在非洲占领了二千五百六十九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于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了,而这些产品可以用廉价的工业品在非洲换得,对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对非洲原料产地的激烈争夺。
殖民主义国家对非洲内地的殖民始于十九世纪晚期法国在塞内加尔开创的逐步推进方式。即以种植花生或油棕榈的农场为前进基地,利用药物治疗热带疾病,利用当地土著组成雇佣军队,沿主要河流向腹地推进,这种方式远比英国的沿海渗透方式有效,因此为其他殖民国家所效仿。一八七零年代,南非发现巨大的金刚石、黄金等矿产又刺激其他殖民国家国家在非洲其他地区探寻同类矿藏,争夺的土地不再限于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区,荒地、沼泽、沙漠和无人区都成为争夺的对象。一八八四--一八八五年的柏林会议上,确定了“只有实际占领才能证明对一个殖民地的统治权”的原则。已占据非洲沿海地区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和葡萄牙。迅速与当地酋长签订协议和条约,把自己的势力扩大到内陆。新兴的工业强国——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也加入到对非洲的争夺中来。
从一八八五至一九零零年,欧洲国家完成了对非洲的瓜分。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政治上独立的国家外,传统的非洲王国如阿散蒂、达荷美、索科托、布干达,以及欧洲裔非洲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等国家均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埃及名义上为独立国家,但完全受英国的控制。
在亚洲,俄国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加速了对外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殖民和征服,先后占领了大茹兹、中茹兹、小茹兹、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并向中国的新疆、外蒙古和满洲地区渗透。到一八七六年,俄国已经占领了一七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国征服了安南、老挝、柬埔寨,英国占领了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控制了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南部。在大洋洲,新兴的德国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殖民地。除了直接征服殖民地外,殖民国家还将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如中国、朝鲜、暹罗、波斯、阿富汗、奥斯曼帝国等,在这些国家攫取了海关、交通、通商、筑路、开矿、建厂、开办银行、训练军队等权益。
5、重新瓜分殖民地与两次世界大战
至二十世纪初,殖民国家及殖民地已占全世界85%的陆地面积。各国的殖民地分布是不均衡的。除了实力仍然强大的英国和法国外,早已衰落的西班牙、葡萄牙仍然掌握着大片的殖民地,而新兴的美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些国家只占有一些面积不大、资源贫乏的“剩余地区”。随着争夺殖民地的手段趋于激烈化,各主要殖民国家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相继卷入一系列外交和军事冲突,如英、法、德之间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英法之间的法绍达危机,两次布尔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意土战争等一系列冲突。
从一九零零至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殖民国家为了争夺新殖民地或保护既有殖民地而纵横捭阖,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利害冲突关系:德国对英国的世界霸权提出挑战;日本对俄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俄国对英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英国利用法国牵制德国;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法国利用俄国牵制德国;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包围俄国……为了巩固既有的殖民地,相继组成了英法俄协约国和德奥意同盟国两大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意大利倒戈)战败的结果告终。作为惩罚,德国被剥夺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奥匈帝国瓦解,领土被邻国瓜分或组成新的国家,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全部阿拉伯领土。
随着经济的现代化、市场的调整、城市化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民族解放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高涨,到一九二零年代时老式的殖民主义体系已经大为削弱,殖民国家已经认识到不能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获得新的殖民地。战败国被剥夺的殖民地成为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区交给战胜国管理,虽然实质上仍是殖民地,但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条款已经规定受托国必须促进委任统治地居民的福利,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独立的国家。
到一九三零年代,出现了新的殖民主义思潮——源于地缘政治理论的法西斯主义殖民观及“生存空间”的概念。日本也在日俄战争之后开始提出亚洲国家在日本“领导”下抵御白人世界侵略的口号,并在一九三零年代将其演变为“大东亚共荣圈”理论。其他法西斯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也陆续提出了“法西斯帝国主义”和“大西班牙主义”的口号。希特勒曾在其著作《我的奋斗》中不主张德国从事海外扩张,认为在海外扩张不如在欧洲扩张对德国有利,但他后来却核准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中的殖民地要求,并在一九三三年后鼓励德国殖民地运动派的活动。(未完待续。。)
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统一之后,德国地理学家腓特烈.拉策尔开始研究当时正在扩展中的德国工业产品的市场问题,并开始应用地理学为俾斯麦的帝国主义政策作辩护。他认为,由于世界在向前发展,空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越来越重要,大国将逐渐拓展,小国变得无足轻重。世界历史对空间之要求越来越大,这个事实可以从各重要商业国家的演变明白看出:威尼斯是一个城市;荷兰是一个三角洲国家;英国是一个岛;美国是一个大陆。
4、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占领殖民地的**
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统一之后,德国地理学家腓特烈.拉策尔开始研究当时正在扩展中的德国工业产品的市场问题,并开始应用地理学为俾斯麦的帝国主义政策作辩护。他认为,由于世界在向前发展,空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越来越重要,大国将逐渐拓展,小国变得无足轻重。世界历史对空间之要求越来越大,这个事实可以从各重要商业国家的演变明白看出:威尼斯是一个城市;荷兰是一个三角洲国家;英国是一个岛;美国是一个大陆。各强国必须遵从这个绝对的、必然的趋向,努力用殖民、合并及征服的手段来拓展他们的空间。英国帝国主义理论家哈尔夫.马金德爵士也提出了类似的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如果要生存,必须实现自给自足。控制原料产地并将其变为产品输出市场成为攸关国家利益的战略需求。在十九世纪的头七十年里。西方国家平均每年占领二十一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在后二十五年里。平均每年占领六十二万平方公里殖民地。
从十五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三百十八万平方公里,而在十九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里,欧洲对于非洲的兴趣又浓厚起来,在非洲占领了二千五百六十九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于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了,而这些产品可以用廉价的工业品在非洲换得,对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对非洲原料产地的激烈争夺。
殖民主义国家对非洲内地的殖民始于十九世纪晚期法国在塞内加尔开创的逐步推进方式。即以种植花生或油棕榈的农场为前进基地,利用药物治疗热带疾病,利用当地土著组成雇佣军队,沿主要河流向腹地推进,这种方式远比英国的沿海渗透方式有效,因此为其他殖民国家所效仿。一八七零年代,南非发现巨大的金刚石、黄金等矿产又刺激其他殖民国家国家在非洲其他地区探寻同类矿藏,争夺的土地不再限于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区,荒地、沼泽、沙漠和无人区都成为争夺的对象。一八八四--一八八五年的柏林会议上,确定了“只有实际占领才能证明对一个殖民地的统治权”的原则。已占据非洲沿海地区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和葡萄牙。迅速与当地酋长签订协议和条约,把自己的势力扩大到内陆。新兴的工业强国——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也加入到对非洲的争夺中来。
从一八八五至一九零零年,欧洲国家完成了对非洲的瓜分。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政治上独立的国家外,传统的非洲王国如阿散蒂、达荷美、索科托、布干达,以及欧洲裔非洲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等国家均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埃及名义上为独立国家,但完全受英国的控制。
在亚洲,俄国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加速了对外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殖民和征服,先后占领了大茹兹、中茹兹、小茹兹、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并向中国的新疆、外蒙古和满洲地区渗透。到一八七六年,俄国已经占领了一七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国征服了安南、老挝、柬埔寨,英国占领了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控制了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南部。在大洋洲,新兴的德国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殖民地。除了直接征服殖民地外,殖民国家还将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如中国、朝鲜、暹罗、波斯、阿富汗、奥斯曼帝国等,在这些国家攫取了海关、交通、通商、筑路、开矿、建厂、开办银行、训练军队等权益。
5、重新瓜分殖民地与两次世界大战
至二十世纪初,殖民国家及殖民地已占全世界85%的陆地面积。各国的殖民地分布是不均衡的。除了实力仍然强大的英国和法国外,早已衰落的西班牙、葡萄牙仍然掌握着大片的殖民地,而新兴的美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些国家只占有一些面积不大、资源贫乏的“剩余地区”。随着争夺殖民地的手段趋于激烈化,各主要殖民国家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相继卷入一系列外交和军事冲突,如英、法、德之间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英法之间的法绍达危机,两次布尔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意土战争等一系列冲突。
从一九零零至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殖民国家为了争夺新殖民地或保护既有殖民地而纵横捭阖,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利害冲突关系:德国对英国的世界霸权提出挑战;日本对俄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俄国对英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英国利用法国牵制德国;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法国利用俄国牵制德国;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包围俄国……为了巩固既有的殖民地,相继组成了英法俄协约国和德奥意同盟国两大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意大利倒戈)战败的结果告终。作为惩罚,德国被剥夺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奥匈帝国瓦解,领土被邻国瓜分或组成新的国家,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全部阿拉伯领土。
随着经济的现代化、市场的调整、城市化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民族解放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高涨,到一九二零年代时老式的殖民主义体系已经大为削弱,殖民国家已经认识到不能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获得新的殖民地。战败国被剥夺的殖民地成为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区交给战胜国管理,虽然实质上仍是殖民地,但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条款已经规定受托国必须促进委任统治地居民的福利,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独立的国家。
到一九三零年代,出现了新的殖民主义思潮——源于地缘政治理论的法西斯主义殖民观及“生存空间”的概念。日本也在日俄战争之后开始提出亚洲国家在日本“领导”下抵御白人世界侵略的口号,并在一九三零年代将其演变为“大东亚共荣圈”理论。其他法西斯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也陆续提出了“法西斯帝国主义”和“大西班牙主义”的口号。希特勒曾在其著作《我的奋斗》中不主张德国从事海外扩张,认为在海外扩张不如在欧洲扩张对德国有利,但他后来却核准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中的殖民地要求,并在一九三三年后鼓励德国殖民地运动派的活动。(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异界入世修行》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异界入世修行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