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4) 初中三年
目录:旷世孽缘| 作者:紫菱幽兰| 类别:都市言情
一九八五年七月,陈志强小学五年毕业了,从八月十五日开学,他就步入了初中的时代。这年,陈志强十二虚岁,还是又瘦又小,有着一张娃娃脸。
清原镇的中级学校一共有三个,清原一中,变成了全日制高中。清原二中,是全日制初中。清原三中,是全日制初中。清原二中成立的比较早,清原三中是后来成立的,没有几年历史。清原二中管理的比较好,秩序可以说是井然有序,各个方面也比较突出。清原三中自从它成立那天起,没有管理好,没有养成良好的秩序和学习的习惯,各个方面不能与清原二中相媲美。
家长和学生都向往着清原二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原中心校决定,按学生的家庭住址来分配学生去哪个学校。有的实在是不愿意去三中,就自寻门路,纷纷去往二中,但是,这是很难的。为了平衡,清原中心校严禁走后门去二中。清原一中在镇的西南,清原二中在镇的西北,清原三中在镇的东北。还有一个客观条件,清原二中的地段附近几乎没有单位,比较清静;清原三中的后面是镇的人民医院,来往的车马和人都不少。
陈志强的家住在东南街三十二组,这年,把他的住址划给了清原二中,陈志强理所当然地到二中上学。开始,没有给陈志强买自行车,他就徒步去学校,也不近。后来,他越来越觉得骑车子好,便捷,他向父母提出了这个问题,肖兰也考虑到儿子上学很远,步行太慢,就答应了他。
给陈志强买了自行车是飞鸽牌的,比较轻便,他几天就学会了,男孩子学这个,就是快。陈志强的班主任,是个男老师,和肖兰的年纪差不多,肯定比肖兰大。这个老师,叫郎迎春,是从农村调进城里的。郎老师的个子很高,有一米八十左右。人很好。
肖兰语文组的黄淑兰,是个老太太,她就是从清原二中调来的。她听肖兰说儿子的班主任是郎老师,黄淑兰对肖兰说:“那个郎老师,从农村调来不两年,家里很是困难,老婆还没工作,还有两个儿子,大的和你家的志强相仿。本来家里头很穷,还被小偷撬了仓房,把粮食都偷走了。你们家的忠孝不是在公安局吗?你和他说说,能不能给郎老师点儿补助?”
肖兰回家和陈忠孝说了这个情况,但凡能补助,就帮一把。陈忠孝请示过局里的领导,给了郎老师七十元的补助,郎老师很是欣慰和感激。肖兰没有想别的,就是见困难伸把手帮助一下。
陈志强在郎老师的班里,也是最小,最矮的。郎老师对他很喜欢,也注意地观察他。他发现,这个学生,虽然最小,但不是一个老实的主儿,好动,大的活动倒是没有,小的动作几乎不断。听课呢,似听非听,你提问他呢,他一般的都能答上来。成绩虽说不是在班里的前列,但也绝不落后。中上等那一溜子的。
上了初中,学的科目就多了,陈志强开始时还转不过来弯,手忙脚乱的,不知怎么办好。过了些日子,他就慢慢地习惯了。在所有的学科中,陈志强偏爱理科,不喜欢文科,特别是语文,他既是讨厌又学不好。他的数学和英语最好。数学,他早就喜欢,也接受的快而好,成绩一直都不错。
那个英语,好的是有个过程,多亏了肖兰,否则的话,后果不可设想。
刚学英语时,需要背单词,这背单词可是学英语的最起码的基础。
有天晚上,又是停电,屋里很暗,时间已不是太早,陈志强困了,可是当天学的英语一到十的单词还没有背下来,陈志强背几遍也背不下来,每个单词还互相混淆。陈志强就哭了,说:“妈,我背不下来,我困了,不背了。”
肖兰坚决地说:“不行,你必须背下来。我帮助你。单词背不下来,英语就没法学了。”陈志强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安下心来,终于背熟了,他很高兴,肖兰教育他,学习一定有恒心和毅力,不能怕难!
陈志强的语文太差了,肖兰也不知道怎么帮他才好,他的作文写得很差,没有话说,也说不好。郎老师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了一段批语,那段话,娓娓而谈,真挚动人,既充满了爱和关心,也饱含着一个老师的殷切希望!
后来,郎老师和肖兰说:“志强的语文这么差,得给他补补,你是教高中的,不熟悉初中的教材和标准,我也没那两下子,你叫齐志民给补补,他是个硬手,能行。”这个齐志民,就是肖兰的邻居和同学,他在全镇做过公开教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
郎老师先和齐志民说了,肖兰也说了,齐志民是满口答应。齐志民给陈志强补了半年语文,很负责,很到位,但终因陈志强不是学语文的料,收效甚微。陈志强到了初中,有了几个比较固定好学友,有肖兰同事梁惠芳的二儿子刘洪明,周群的儿子刘春鹏,第四小学教师鞠迎春的小儿子鞠小东,还有两个同学钱笑黎和高新宇,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的时候少,玩的时间多。
有一天,肖兰下班回家,见屋里有五六个男孩子在吃饭,她很奇怪。孩子们告诉她,他们自己做的饭,用的是电饭煲,做的大米饭,又自己炒的鸡蛋。肖兰见孩子们吃的很香,开心地笑了。
郎老师和肖兰反应,陈志强不太爱学习,好动,也许是老师和同学都太熟悉了,没有了约束力,但他的学习成绩还没有下滑多少。郎老师很是担心,肖兰觉得他说的是真心话。肖兰心想,志强这个态度,虽然说是没有下滑多少,但他不太上心学习,恐怕将来养成了不爱学习的坏习惯,那可就不好收了,他还得读高中,上大学,如此这般,那上大学岂不成了白日做梦?肖兰琢磨了好几天,决定给陈志强转学,换换学习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许对他有约束力。
没别的学校可转,只有去三中。三中是不怎么好,但可以挑一个好的班主任,那班级不会差,好班主任可以对他严格些。三中的校长是梁惠芳的丈夫刘永春校长,这都认识,没说的。肖兰也没太考虑成熟,就和梁惠芳说了转学的意思。梁惠芳回家还真和刘校长说了,那刘校长也不能不答应呀,都是老同事老同学了,肖兰在克山师范读书时,梁惠芳和刘校长是同班同学,他们俩比肖兰高一年级,在校时,也认识,但不熟悉。
既然刘校长答应了,肖兰就决定给陈志强转学,那郎老师很吃惊,但他不好说什么。陈志强也没有什么大反应,也不清楚他到底是愿意不愿意转学。
陈志强转到三中之后,是二年级,刘校长的妹妹刘丽秋是他的班主任,刘校长的妹妹也算是个教学的硬手。在新的陌生环境里,陈志强似乎有点儿约束,但他还不是那么老守田园的主儿,比在二中是强了一些。
去清原三中的路上,人来人往,打车小辆的也不断,肖兰对儿子骑着自行车很不放心,儿子比较小,很单纯,应变能力还不够强。不让他骑自行车吧,真的还很远,再说了,也不能总是这么怕东怕西的。有一天,儿子中午回来了,陈忠孝也回来了。
吃过饭后,陈忠孝出去要上班,他又回到了屋里,对陈志强说:“你的自行车不是大梁都撞歪了吗?别骑车了,走着上学。”陈志强听了,很不情愿,陈忠孝就拽着陈志强出来到院子里,肖兰也跟了出去。
到了院子里的自行车旁边,肖兰看那大梁是歪了,很严重,陈志强怕大人说他,不让他骑车了,他在大梁上面,粘贴了两个图片,都是电影明星照。肖兰心里很后怕,车子歪了,不要紧,多悬把儿子撞了,那可不是小事了。她的心里也同意陈忠孝的说法:“儿子,你就别骑了,大梁撞这么重,要是把你撞了,可就完了。你还是走去吧。”
陈志强见父母都这样的说法,他也不敢再骑车了,大概,人都是这样,有了那轻便的骑车走路,一旦不骑车步行,那滋味太不好受了。三天以后,陈志强和肖兰说:“妈,你还是让我骑车上学吧,这走去太慢了,我当心就是了。”肖兰想了想,还是让儿子骑着自行车去上学了。
到了三年级,换了班主任,是肖兰小学的同班同学和邻居李溪昌,这就是熟人,都很对陈志强关照。到了要考高中时,模拟考试,有一次陈志强是全年片第二名,肖兰知道,这不是他的功底,他的实际水平没这么高。
在升高中的考试中,到嘉萨县城去考,三中的考生都住在服务大楼,由于三中对学生的管理不善,学生们没有好好休息,闹闹哄哄的直到半夜,三中去的领导副校长张鸿启束手无策,结果,在考场上,那陈志强是睡着了,睡着的不止他一个,监考的也没发现。陈志强只考上了普通高中——清原一中而整个三中,竟然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嘉萨县的重点高中——嘉萨一中,最高分离一中录取分数线低了0。5分,而二中却考上重点高中七人。
清原镇的中级学校一共有三个,清原一中,变成了全日制高中。清原二中,是全日制初中。清原三中,是全日制初中。清原二中成立的比较早,清原三中是后来成立的,没有几年历史。清原二中管理的比较好,秩序可以说是井然有序,各个方面也比较突出。清原三中自从它成立那天起,没有管理好,没有养成良好的秩序和学习的习惯,各个方面不能与清原二中相媲美。
家长和学生都向往着清原二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原中心校决定,按学生的家庭住址来分配学生去哪个学校。有的实在是不愿意去三中,就自寻门路,纷纷去往二中,但是,这是很难的。为了平衡,清原中心校严禁走后门去二中。清原一中在镇的西南,清原二中在镇的西北,清原三中在镇的东北。还有一个客观条件,清原二中的地段附近几乎没有单位,比较清静;清原三中的后面是镇的人民医院,来往的车马和人都不少。
陈志强的家住在东南街三十二组,这年,把他的住址划给了清原二中,陈志强理所当然地到二中上学。开始,没有给陈志强买自行车,他就徒步去学校,也不近。后来,他越来越觉得骑车子好,便捷,他向父母提出了这个问题,肖兰也考虑到儿子上学很远,步行太慢,就答应了他。
给陈志强买了自行车是飞鸽牌的,比较轻便,他几天就学会了,男孩子学这个,就是快。陈志强的班主任,是个男老师,和肖兰的年纪差不多,肯定比肖兰大。这个老师,叫郎迎春,是从农村调进城里的。郎老师的个子很高,有一米八十左右。人很好。
肖兰语文组的黄淑兰,是个老太太,她就是从清原二中调来的。她听肖兰说儿子的班主任是郎老师,黄淑兰对肖兰说:“那个郎老师,从农村调来不两年,家里很是困难,老婆还没工作,还有两个儿子,大的和你家的志强相仿。本来家里头很穷,还被小偷撬了仓房,把粮食都偷走了。你们家的忠孝不是在公安局吗?你和他说说,能不能给郎老师点儿补助?”
肖兰回家和陈忠孝说了这个情况,但凡能补助,就帮一把。陈忠孝请示过局里的领导,给了郎老师七十元的补助,郎老师很是欣慰和感激。肖兰没有想别的,就是见困难伸把手帮助一下。
陈志强在郎老师的班里,也是最小,最矮的。郎老师对他很喜欢,也注意地观察他。他发现,这个学生,虽然最小,但不是一个老实的主儿,好动,大的活动倒是没有,小的动作几乎不断。听课呢,似听非听,你提问他呢,他一般的都能答上来。成绩虽说不是在班里的前列,但也绝不落后。中上等那一溜子的。
上了初中,学的科目就多了,陈志强开始时还转不过来弯,手忙脚乱的,不知怎么办好。过了些日子,他就慢慢地习惯了。在所有的学科中,陈志强偏爱理科,不喜欢文科,特别是语文,他既是讨厌又学不好。他的数学和英语最好。数学,他早就喜欢,也接受的快而好,成绩一直都不错。
那个英语,好的是有个过程,多亏了肖兰,否则的话,后果不可设想。
刚学英语时,需要背单词,这背单词可是学英语的最起码的基础。
有天晚上,又是停电,屋里很暗,时间已不是太早,陈志强困了,可是当天学的英语一到十的单词还没有背下来,陈志强背几遍也背不下来,每个单词还互相混淆。陈志强就哭了,说:“妈,我背不下来,我困了,不背了。”
肖兰坚决地说:“不行,你必须背下来。我帮助你。单词背不下来,英语就没法学了。”陈志强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安下心来,终于背熟了,他很高兴,肖兰教育他,学习一定有恒心和毅力,不能怕难!
陈志强的语文太差了,肖兰也不知道怎么帮他才好,他的作文写得很差,没有话说,也说不好。郎老师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了一段批语,那段话,娓娓而谈,真挚动人,既充满了爱和关心,也饱含着一个老师的殷切希望!
后来,郎老师和肖兰说:“志强的语文这么差,得给他补补,你是教高中的,不熟悉初中的教材和标准,我也没那两下子,你叫齐志民给补补,他是个硬手,能行。”这个齐志民,就是肖兰的邻居和同学,他在全镇做过公开教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
郎老师先和齐志民说了,肖兰也说了,齐志民是满口答应。齐志民给陈志强补了半年语文,很负责,很到位,但终因陈志强不是学语文的料,收效甚微。陈志强到了初中,有了几个比较固定好学友,有肖兰同事梁惠芳的二儿子刘洪明,周群的儿子刘春鹏,第四小学教师鞠迎春的小儿子鞠小东,还有两个同学钱笑黎和高新宇,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的时候少,玩的时间多。
有一天,肖兰下班回家,见屋里有五六个男孩子在吃饭,她很奇怪。孩子们告诉她,他们自己做的饭,用的是电饭煲,做的大米饭,又自己炒的鸡蛋。肖兰见孩子们吃的很香,开心地笑了。
郎老师和肖兰反应,陈志强不太爱学习,好动,也许是老师和同学都太熟悉了,没有了约束力,但他的学习成绩还没有下滑多少。郎老师很是担心,肖兰觉得他说的是真心话。肖兰心想,志强这个态度,虽然说是没有下滑多少,但他不太上心学习,恐怕将来养成了不爱学习的坏习惯,那可就不好收了,他还得读高中,上大学,如此这般,那上大学岂不成了白日做梦?肖兰琢磨了好几天,决定给陈志强转学,换换学习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许对他有约束力。
没别的学校可转,只有去三中。三中是不怎么好,但可以挑一个好的班主任,那班级不会差,好班主任可以对他严格些。三中的校长是梁惠芳的丈夫刘永春校长,这都认识,没说的。肖兰也没太考虑成熟,就和梁惠芳说了转学的意思。梁惠芳回家还真和刘校长说了,那刘校长也不能不答应呀,都是老同事老同学了,肖兰在克山师范读书时,梁惠芳和刘校长是同班同学,他们俩比肖兰高一年级,在校时,也认识,但不熟悉。
既然刘校长答应了,肖兰就决定给陈志强转学,那郎老师很吃惊,但他不好说什么。陈志强也没有什么大反应,也不清楚他到底是愿意不愿意转学。
陈志强转到三中之后,是二年级,刘校长的妹妹刘丽秋是他的班主任,刘校长的妹妹也算是个教学的硬手。在新的陌生环境里,陈志强似乎有点儿约束,但他还不是那么老守田园的主儿,比在二中是强了一些。
去清原三中的路上,人来人往,打车小辆的也不断,肖兰对儿子骑着自行车很不放心,儿子比较小,很单纯,应变能力还不够强。不让他骑自行车吧,真的还很远,再说了,也不能总是这么怕东怕西的。有一天,儿子中午回来了,陈忠孝也回来了。
吃过饭后,陈忠孝出去要上班,他又回到了屋里,对陈志强说:“你的自行车不是大梁都撞歪了吗?别骑车了,走着上学。”陈志强听了,很不情愿,陈忠孝就拽着陈志强出来到院子里,肖兰也跟了出去。
到了院子里的自行车旁边,肖兰看那大梁是歪了,很严重,陈志强怕大人说他,不让他骑车了,他在大梁上面,粘贴了两个图片,都是电影明星照。肖兰心里很后怕,车子歪了,不要紧,多悬把儿子撞了,那可不是小事了。她的心里也同意陈忠孝的说法:“儿子,你就别骑了,大梁撞这么重,要是把你撞了,可就完了。你还是走去吧。”
陈志强见父母都这样的说法,他也不敢再骑车了,大概,人都是这样,有了那轻便的骑车走路,一旦不骑车步行,那滋味太不好受了。三天以后,陈志强和肖兰说:“妈,你还是让我骑车上学吧,这走去太慢了,我当心就是了。”肖兰想了想,还是让儿子骑着自行车去上学了。
到了三年级,换了班主任,是肖兰小学的同班同学和邻居李溪昌,这就是熟人,都很对陈志强关照。到了要考高中时,模拟考试,有一次陈志强是全年片第二名,肖兰知道,这不是他的功底,他的实际水平没这么高。
在升高中的考试中,到嘉萨县城去考,三中的考生都住在服务大楼,由于三中对学生的管理不善,学生们没有好好休息,闹闹哄哄的直到半夜,三中去的领导副校长张鸿启束手无策,结果,在考场上,那陈志强是睡着了,睡着的不止他一个,监考的也没发现。陈志强只考上了普通高中——清原一中而整个三中,竟然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嘉萨县的重点高中——嘉萨一中,最高分离一中录取分数线低了0。5分,而二中却考上重点高中七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旷世孽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旷世孽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