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0章 沙滩上的摩天楼
目录:帝国海权| 作者:星光破裂| 类别:历史军事
比利时是近代欧洲版图中的一个复杂国家,这种复杂不仅体现在语言、人口构成和地理位置上,而且更体现在其特殊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上。
比利时原本是荷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由于不满荷兰国王威廉一世的通知并且受到法国7月**的影响,1830年8月比利时发生**,1831年11月,俄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和英国在伦敦达成协定,签署条约,宣布根据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修正,为保证欧洲的整体和平,各大国保证比利时独立和永久中立。
这一协定自然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荷兰一直到1839年才在条约上签了字。而比利时国王经过各国之间的争吵,最终相互妥协,决定由著名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利奥波德王子担任。
比利时这个国家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因为其和法国正好处于英吉利海峡的两端。为了防止可能对自己的入侵,英国人认为保证比利时不加入任何一个军事集团是极为重要的,英国必须确保比利时不被用于对英国的敌对活动。
而施利芬计划的核心正是要让主攻的右翼从比利时方向攻入法国!这将侵犯1839年欧洲各大国对比利时保证的永久中立,而其中反应最大的自然是英国。
当然了,条约这种东西在约亨看来就是一张废纸,只要能确保打赢战争,那么想撕就撕,不需要有什么心理压力。至于英国参战这点约亨也觉得其实没什么所谓,英国人想开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就算德国不进攻比利时英国人也会找别的借口。
而且施利芬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没考虑到进攻比利时所会引起的连锁反应,所以他也做出了一定的准备。
首先是外交上争取说服荷兰王室同意德国军队借道有着“马斯特里赫特盲肠”的荷兰通道迂回到比利时列日要塞的后面,这样就有可能逼迫法国人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抢先进入比利时,这样破坏比利时中立的就是法国而非德国了。
就算荷兰人不借道,又或者法国人不上当,施利芬也做了考虑,首先是海军的风险舰队理念施利芬也有所了解,只要海军的存在能让英国顾忌,不敢过于冒险参战,那么德国只需要向英国保证,战后恢复比利时的独立和中立那么就足够。
如果英国参战,那么依然不是问题,英国人就算把自己岛上的十来万陆军部队派过来,在优势德军面前也没什么太大作用,只要法国投降,英国人也不会过于纠缠。
且不说施利芬对欧洲搅屎棍的恶劣程度的低估,单单对比利时可能的抵抗都显得过于理想化。
施利芬计划要求快,计划的每一个步骤的执行都不能出错,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整个计划的执行脱节,鉴于英国参战的可能性与战争时间成正比,因此施利芬晚年一直强调计划的关键在于大力加强右翼,以重兵投入来缩短战争时间。
然而这就成了日后施利芬的推崇着用来攻击其继任者小毛奇以及威廉二世理由,因为小毛奇在后来实施施利芬计划的时候,并没有加强右翼,反而抽调了大量兵力用来在左翼和法军对峙,导致了右翼的进攻力量不足。
因此有人攻击因为威廉二世害怕法军攻入德国本土,作为皇帝侍从武官出身,没什么太大能力,只不过因为听话才能坐上总参谋长位置的小毛奇自然要保证左翼不被法军突破,因此没有魄力继续加强右翼,最终导致了施利芬计划的失败。
更有甚者认为是海军的发展挤占了德国可以用来发展陆军的宝贵国力,如果不发展海军,德国就能有更多的陆军,这样战争初期的法国就更加难以招架,这又是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的锅。
但是实际上1913年德国国防开支仅占国民收入的4.6,德国并不是没有更多的余力可以压榨,毕竟德国当时还是以发展为主,不可能学日本人那么丧心病狂。
真正的问题是,以当时的后勤条件和战场空间,德国人根本没可能在那个狭窄的地带投入更多兵力了,再增加投入兵力,那么大军挤在那里只会造成拥堵和混乱。
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这样说到:“让过多的部队通过一个有限的空间实施迂回,如果不是小毛奇削减了右翼兵力,任其数量更多,那么随着部队的深入突进,其境况还将更坏。”
因此约亨对施利芬计划一直以来都是不大感冒的,在约亨心目中更看好的是老毛奇当年制定的西守东攻的两线作战预案,当然老毛奇并没有办法预料掉俄国人只要受到的损失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因为国内问题而崩溃。
老毛奇的想法是战争初期在两线都采取守势,在他看来,法国人的目标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要德国能挫败法国人的企图并且重创法军,那么法国政府就将背上率先发动战争,并且还吃了大亏的无能名声。如果不想政府垮台,法国人就会求和,剩下的事情就是外交官和政治家的事了。而从西线抽身的德国,就能够看情况给那个不识好歹的俄国人一个教训了。
相比之下,老毛奇的想法虽然可能也有些理想化,但是他留下了一个可以外交解决的余地,而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世界大战,而且就算法国人不那么识相,约亨也是认为先逼俄国发生**比彻底灭了法国更容易一些。
但是只要施利芬还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坐着,约亨就不能随意插手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的制定,这是对施利芬的权威的挑战,同时也会让容克军官团对这种插手感到不满,而施利芬也不是那个听话的小毛奇。
所以约亨只能在一些细节方面对施利芬提出建议,比如突击队战术,比如弹幕徐进,但是想对施利芬计划进行全面推翻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约亨倒也不是一点后手都没有,所以他准备施利芬一下台,不管继任者是谁,都立刻制定西守东攻的作战计划,就算拿出来的没有施利芬计划那样的完善周详,但是所面对的对手也不过是水平极差的俄国人而已。
至于一战爆发时德国毫无迟疑的就执行施利芬计划,归根究底还是德国人那死板的脑子,施利芬计划制定后,德国总参谋部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计划如何实施上,在他们看来,德法之间爆发战争肯定会先于德俄,所以一心一意的提高施利芬计划的执行力就行了。
而小毛奇继任后也对威廉二世隐瞒这一事实,那就是总参谋部根本没有认真在准备第二套作战计划,直到战争一触即发,小毛奇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制定第二套计划了,因此面对威廉二世提出的只对俄国宣战的要求,小毛奇撒谎了,称施利芬计划已经无法改变,否则将会造成前期的准备和已经部署在西线的部队的巨大混乱和灾难。
所以对于小毛奇的回答,威廉二世十分失望的表示:“如果你的叔叔还在,也许我能听到完全不同的回答。”但实际上,战争中法金汉、兴登堡等人都完成了两周左右时间的东西线部队调防工作。
你要真说是小毛奇能力不足导致德国人拿不出新计划那也是扯淡,就算小毛奇拿不出,给你5年时间,难道总参谋部里其他人都是死人?拿出个还算靠谱的对付俄国人的进攻计划还是做得到的吧。
有了这种考虑,所以约亨并不准备在施利芬还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就反驳他的计划,就算施利芬离任了,自己也不过是打着做两手准备的旗号去准备另一份西守东攻计划。
“我的总参谋长阁下,我同样相信您的计划会像加热了的餐刀切开黄油一样粉碎法国人的抵抗。”约亨恭维到:“但是现在我们考虑的并不是战争问题,英法联手带来的不是军事上的压力,而是政治和外交事务上的麻烦。”
“原本英发在政治、外交和殖民地事务上有分歧,因此他们的意见不统一,这将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并且在某些地方还要看我国的表态。但是现在他们达成一致,那么就会对我国的外交和殖民地政策造成不利,因为他们可以联手来给我国制造阻碍。”马沙尔接过约亨的话头解释到。
“强大的军事力量将会成为对外交涉最有力的筹码。”对于马沙尔的话施利芬当然明白,但是有着强大军事力量还要在交涉上进行妥协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也是所有德国军官团所不能容忍的。
“我们不可能在任何问题上都采用军事威慑,我的总参谋长阁下,这样太幼稚了,我们不能像俄国人一样,除了挥舞拳头什么都不会做,我们的拳头应该装在口袋里,只有需要挥出去的时候才拿出来。”约亨笑着劝说到。
然后约亨转过头对着马沙尔说到:“不过这种局面对我们的确很不利,而虽然我们现在在向俄国人示好,但是我并不相信这帮家伙能靠得住,我们也的确需要找个突破口了。“
“是,殿下,我们……”“殿下!殿下!”马沙尔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外面急促的喊声所打断,然后厚重的房门被粗暴的推开。
约亨、马沙尔、施利芬都面色不善的看着这个气喘吁吁冲进来的皇家侍卫,还没等约亨开口斥责,对方慌慌张张的说到:“殿下,皇后陛下请您立刻过去!”1152
比利时原本是荷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由于不满荷兰国王威廉一世的通知并且受到法国7月**的影响,1830年8月比利时发生**,1831年11月,俄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和英国在伦敦达成协定,签署条约,宣布根据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修正,为保证欧洲的整体和平,各大国保证比利时独立和永久中立。
这一协定自然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荷兰一直到1839年才在条约上签了字。而比利时国王经过各国之间的争吵,最终相互妥协,决定由著名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利奥波德王子担任。
比利时这个国家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因为其和法国正好处于英吉利海峡的两端。为了防止可能对自己的入侵,英国人认为保证比利时不加入任何一个军事集团是极为重要的,英国必须确保比利时不被用于对英国的敌对活动。
而施利芬计划的核心正是要让主攻的右翼从比利时方向攻入法国!这将侵犯1839年欧洲各大国对比利时保证的永久中立,而其中反应最大的自然是英国。
当然了,条约这种东西在约亨看来就是一张废纸,只要能确保打赢战争,那么想撕就撕,不需要有什么心理压力。至于英国参战这点约亨也觉得其实没什么所谓,英国人想开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就算德国不进攻比利时英国人也会找别的借口。
而且施利芬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没考虑到进攻比利时所会引起的连锁反应,所以他也做出了一定的准备。
首先是外交上争取说服荷兰王室同意德国军队借道有着“马斯特里赫特盲肠”的荷兰通道迂回到比利时列日要塞的后面,这样就有可能逼迫法国人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抢先进入比利时,这样破坏比利时中立的就是法国而非德国了。
就算荷兰人不借道,又或者法国人不上当,施利芬也做了考虑,首先是海军的风险舰队理念施利芬也有所了解,只要海军的存在能让英国顾忌,不敢过于冒险参战,那么德国只需要向英国保证,战后恢复比利时的独立和中立那么就足够。
如果英国参战,那么依然不是问题,英国人就算把自己岛上的十来万陆军部队派过来,在优势德军面前也没什么太大作用,只要法国投降,英国人也不会过于纠缠。
且不说施利芬对欧洲搅屎棍的恶劣程度的低估,单单对比利时可能的抵抗都显得过于理想化。
施利芬计划要求快,计划的每一个步骤的执行都不能出错,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整个计划的执行脱节,鉴于英国参战的可能性与战争时间成正比,因此施利芬晚年一直强调计划的关键在于大力加强右翼,以重兵投入来缩短战争时间。
然而这就成了日后施利芬的推崇着用来攻击其继任者小毛奇以及威廉二世理由,因为小毛奇在后来实施施利芬计划的时候,并没有加强右翼,反而抽调了大量兵力用来在左翼和法军对峙,导致了右翼的进攻力量不足。
因此有人攻击因为威廉二世害怕法军攻入德国本土,作为皇帝侍从武官出身,没什么太大能力,只不过因为听话才能坐上总参谋长位置的小毛奇自然要保证左翼不被法军突破,因此没有魄力继续加强右翼,最终导致了施利芬计划的失败。
更有甚者认为是海军的发展挤占了德国可以用来发展陆军的宝贵国力,如果不发展海军,德国就能有更多的陆军,这样战争初期的法国就更加难以招架,这又是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的锅。
但是实际上1913年德国国防开支仅占国民收入的4.6,德国并不是没有更多的余力可以压榨,毕竟德国当时还是以发展为主,不可能学日本人那么丧心病狂。
真正的问题是,以当时的后勤条件和战场空间,德国人根本没可能在那个狭窄的地带投入更多兵力了,再增加投入兵力,那么大军挤在那里只会造成拥堵和混乱。
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这样说到:“让过多的部队通过一个有限的空间实施迂回,如果不是小毛奇削减了右翼兵力,任其数量更多,那么随着部队的深入突进,其境况还将更坏。”
因此约亨对施利芬计划一直以来都是不大感冒的,在约亨心目中更看好的是老毛奇当年制定的西守东攻的两线作战预案,当然老毛奇并没有办法预料掉俄国人只要受到的损失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因为国内问题而崩溃。
老毛奇的想法是战争初期在两线都采取守势,在他看来,法国人的目标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要德国能挫败法国人的企图并且重创法军,那么法国政府就将背上率先发动战争,并且还吃了大亏的无能名声。如果不想政府垮台,法国人就会求和,剩下的事情就是外交官和政治家的事了。而从西线抽身的德国,就能够看情况给那个不识好歹的俄国人一个教训了。
相比之下,老毛奇的想法虽然可能也有些理想化,但是他留下了一个可以外交解决的余地,而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世界大战,而且就算法国人不那么识相,约亨也是认为先逼俄国发生**比彻底灭了法国更容易一些。
但是只要施利芬还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坐着,约亨就不能随意插手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的制定,这是对施利芬的权威的挑战,同时也会让容克军官团对这种插手感到不满,而施利芬也不是那个听话的小毛奇。
所以约亨只能在一些细节方面对施利芬提出建议,比如突击队战术,比如弹幕徐进,但是想对施利芬计划进行全面推翻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约亨倒也不是一点后手都没有,所以他准备施利芬一下台,不管继任者是谁,都立刻制定西守东攻的作战计划,就算拿出来的没有施利芬计划那样的完善周详,但是所面对的对手也不过是水平极差的俄国人而已。
至于一战爆发时德国毫无迟疑的就执行施利芬计划,归根究底还是德国人那死板的脑子,施利芬计划制定后,德国总参谋部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计划如何实施上,在他们看来,德法之间爆发战争肯定会先于德俄,所以一心一意的提高施利芬计划的执行力就行了。
而小毛奇继任后也对威廉二世隐瞒这一事实,那就是总参谋部根本没有认真在准备第二套作战计划,直到战争一触即发,小毛奇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制定第二套计划了,因此面对威廉二世提出的只对俄国宣战的要求,小毛奇撒谎了,称施利芬计划已经无法改变,否则将会造成前期的准备和已经部署在西线的部队的巨大混乱和灾难。
所以对于小毛奇的回答,威廉二世十分失望的表示:“如果你的叔叔还在,也许我能听到完全不同的回答。”但实际上,战争中法金汉、兴登堡等人都完成了两周左右时间的东西线部队调防工作。
你要真说是小毛奇能力不足导致德国人拿不出新计划那也是扯淡,就算小毛奇拿不出,给你5年时间,难道总参谋部里其他人都是死人?拿出个还算靠谱的对付俄国人的进攻计划还是做得到的吧。
有了这种考虑,所以约亨并不准备在施利芬还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就反驳他的计划,就算施利芬离任了,自己也不过是打着做两手准备的旗号去准备另一份西守东攻计划。
“我的总参谋长阁下,我同样相信您的计划会像加热了的餐刀切开黄油一样粉碎法国人的抵抗。”约亨恭维到:“但是现在我们考虑的并不是战争问题,英法联手带来的不是军事上的压力,而是政治和外交事务上的麻烦。”
“原本英发在政治、外交和殖民地事务上有分歧,因此他们的意见不统一,这将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并且在某些地方还要看我国的表态。但是现在他们达成一致,那么就会对我国的外交和殖民地政策造成不利,因为他们可以联手来给我国制造阻碍。”马沙尔接过约亨的话头解释到。
“强大的军事力量将会成为对外交涉最有力的筹码。”对于马沙尔的话施利芬当然明白,但是有着强大军事力量还要在交涉上进行妥协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也是所有德国军官团所不能容忍的。
“我们不可能在任何问题上都采用军事威慑,我的总参谋长阁下,这样太幼稚了,我们不能像俄国人一样,除了挥舞拳头什么都不会做,我们的拳头应该装在口袋里,只有需要挥出去的时候才拿出来。”约亨笑着劝说到。
然后约亨转过头对着马沙尔说到:“不过这种局面对我们的确很不利,而虽然我们现在在向俄国人示好,但是我并不相信这帮家伙能靠得住,我们也的确需要找个突破口了。“
“是,殿下,我们……”“殿下!殿下!”马沙尔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外面急促的喊声所打断,然后厚重的房门被粗暴的推开。
约亨、马沙尔、施利芬都面色不善的看着这个气喘吁吁冲进来的皇家侍卫,还没等约亨开口斥责,对方慌慌张张的说到:“殿下,皇后陛下请您立刻过去!”1152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帝国海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帝国海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