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6章 察哈尔化学的兴起(一)
目录:第三极崛起| 作者:青木双翼| 类别:历史军事
王颂进入北方大学客座讲学带来的变化在很多年以后,被认为是革命性的的,不仅仅是他提到的一些新理念和新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促成了北方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亚洲化学领先地位这一格局,并由此带动了其它学科的高速发展。
从未来来到近百年前,王颂知道知识可以改变一切,但一个人力量有限,何况科学的传递是需要土壤的,很多东西哪怕他知道是什么,也无法用这个年代的语言和认知的事务来表达清楚,在北方大学他已经发现这个弊端,农业尚且如此,他本身就不是很强的其他知识就只能是说说思想了。
大学的教授们并不会像赵子赟、陈娇儿那样无条件相信他说的一切,没有理论的基础,很多事王颂连提都不敢提。
一直以来,他以为工业薄弱是这个时代的最大问题,在北方大学待了一段时间后,他才发现,理论才是这个国家最薄弱的,一种无力感浮现在他心头,一个偶然的因素促成了他的一个想法形成。这是件小事,王颂指导农学院的几名老师进行堆肥发酵试验,温度没问题,简单,但另一个在现代看来是小问题的事情让王颂觉得很烦,也就是测酸碱度,没有试纸,只能取样去测。
堆肥试验在校区外,远倒是不远,不过来来往往也是耽搁,王颂让人去工学院把测酸碱度的化学试剂弄来,也简单些,不料化学系的教授直接拒绝,说不外借。
有些不快的王颂当时也没在意,只是下来打听了一下,他想知道化学系的人是不是对他又看法。
这一打听,还真是,原来他们几次想请王颂讲讲化学,也好扩大化学系的影响,不然,这化学系叫做化学班恐怕还妥当些,教授三五人,学生三四十,这也难怪,民国化学在各学科中恐怕最弱,很多学子都是到了国外才真正接触并投身这个学科,在国内,人员基础都差。王颂化学也是半吊子,若不是农业上会用到一些,他也就是脑海里残留的初中、高中知识,这方面他是不敢班门弄斧的,于是婉拒了化学系的邀请。
其中的误会不好解释,认真审视后,王颂觉得自己忽略了化学的重要性,这是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从当前的知识体系来说,化学比物理更重要,化学工业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崛起最大的一块基石。
还来得及!王颂微微松了口气,还好化学系的教授给了他难堪,否则就忽略了,为此,他让赵子赟来后院,非常认真的和他说了此事。
“老师,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赵子赟一听,哪怕不明白,老师如此郑重,那就不能忽视。
怎么办?王颂还真没好办法,思索片刻,他唯一想到的只有筑巢引凤一个法子。
“超额投入,建立一流的化学实验室,然后挖人。”
花钱解决就不难,赵子赟向来如此认为的,不过怎么花他可不知道,王颂笑道:“你只管准备钱,剩下的交给我。”
化学不强,不代表不懂,王颂多少见过化学实验室,写写画画,第二天,他来找马君武。
看着王颂递过来的纸张,马君武疑惑道:“化学院?有必要吗?”
“很有必要,厚山,我以前没提是我并不是很熟悉化学,但这段时间,让我深深感觉到我们国家化学实在太弱了,我在国外的时候没感觉,现在和学校教授谈论时,很多设想都没法实现,你知道原因吗?”
马君武指了指纸张,“难不成都在这化学上?”
“对,就在这个上!比如这农事,我知道氮磷钾是可以提高产量的,可我就是没法找到这些东西,草木灰里含钾,但草木灰是碱性,用多了不行……”
听了会,马君武也有些明白,“这么看来,确实有必要,不过就算扩大成院,这老师、学生也是没有啊?”
王颂笑着递过另外几张纸,“化学不比别的,仪器机器那是少不了的,上次李良弄来一些,不过不够完善,我和子赟说了,另外出钱,建几个实验室,引些凤凰来。”
接过一看,马君武都吓了一跳,听名字就知道不简单:“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这要花多少钱?”
“这个是子赟操心的事,你我就不要管了。”王颂笑道。
马君武也笑:“这回他怎么也得出个几十万,不过老这么折腾他,别把他逼疯了。”
“不会,他总和我说,花钱的事不伤神,最好都是这种事。”
化学系主任张子高原是北京清华大学的化学系教授,后因吴南轩到校后,实行个人专权的统治手段,引起教授们的极力不满,在倒吴成功后,他曾经接任教务长一职。
若说别人冲着察哈尔的良好环境和对科学的支持,那张子高就是冲着赵子赟入沈阳打日本人的举动,北方大学筹备化学系,马君武向他发出邀请后,他就来到了察哈尔。
相比其他学科,张子高感叹现实是残酷的,他既没有看到赵子赟一如既往的和日本人争斗到底,也没看到北方大学在化学上的作为,除了李良从德国购入的一些精密仪器让他还有些欣喜外,恐怕唯一没让他立刻做出返回清华的原因是这里没有政治干预。
鉴于学生、老师都少得可怜,张子高从不参加院、校的会议,闲下来就是做些试验,不过这两天他有些心神不宁,昨日遇到农学院的几位教授,他们笑称他要做院长了,当时他还有些不高兴,玩笑怎么能乱开呢?
不过今天遇到工学院院长沈祖玮也这么说过,他就有些不解了,有这么胡闹的么?
想不明白就问,他可不管什么职务高低,直接就来综合楼找马君武,秘书将他带入马君武的房间,恰好王颂也在,张子高一愣,难道此事和他有关?
马君武见他便笑道:“这可是稀奇事,子高可从未来过我这!”
“厚山,别说风凉话,那个什么化学院是怎么回事?”
“是我的主意,我认为北方大学的化学太弱了,必须要加强。”王颂接口道。
“加强?弄成院就强了?”张子高不屑道。
“光弄个名头自然不会强,不过加上这些呢?”马君武笑着扬了扬手里的文件夹子。
“是什么?”张子高一把抢过来,打开一看,顿时汗珠浮现在脑门上,“真的假的?”
“什么真的假的,工学院已经开始设计,最迟下个月动工!”马君武笑道,“这化学院实验楼可是咱们北方大学最大的,子高,先说好了,你不能独享……”
“你只要建,哪怕不是化学院的都行!”张子高才不管这些,只要有就行。
王颂脸上浮现笑容,这个年代的教授真的素质很高,很多人都不为自己考虑,一心为事业,为国。
“子高,按照王先生的意思,这化学实验楼要仿照西方,建立不同功能的实验室,现在看来,你那里人手有些不足了,你看……”
张子高急忙往后翻,脸色一变,重重呼出口气,“这么多?”
“不多!”王颂道,“这些只是基础的,以后有机合成、分子分析、结构测定等这些实验室都要有,我希望能够尽快通过重现国外的一些化学实验,提高我们的水平。”
“这很花钱的……”张子高蹙眉。
“这回你运气好,此事是王先生提的,子赟答应无条件支持,眼下已经给了三百万,先盖楼,子赟大姐将从美国大批量采购化学仪器和机器,并组织人抄录能找得到的公开文章,子赟也安排在德国的人做同样的事……”马君武正絮絮叨叨说着,张子高满脸通红打断他,吼道:“只要这一切能成,只要你们看的上的人,不管是谁,我都把他弄到北方大学来!”
马君武闻言哈哈大笑,筑巢引凤,果然厉害!
当天,张子高就给化学界的好友、知名人士写信,不管妻子怎么劝他都不听,直到天快亮,他才放下笔,他心里着急,盖楼、买仪器虽然不是一两天的事,但人更说不准,他还怕真的什么都做好了,没人!
凭一封信就放弃现有的去察哈尔就是头脑发热了,不少好友都写信婉拒,张子高看着这些信却并没有露出忧郁之色,反而面带笑容,他现在不担心没人来,而是担心来得太多怎么办。
给了他信心的依然是王颂,赵子玉能买来什么他不清楚,但他知道玻璃仪器那是不可能完全靠国外解决,而且这玩意国内依然能做,察哈尔工业集团下属就有玻璃厂,王颂觉得连灯泡都能做,玻璃仪器应该不是难题。
在张子高发信邀请好友,盯着实验楼建设期间,王颂几乎都待在玻璃厂,凭着自己读书时学的,看的,还有工作后偶尔用到的,王颂画出上百张草图,然后让马君武派来的人一一把这些草图化成标准图,由玻璃厂的几位好工匠把样品做出来,再调整再做。
王颂不用考虑成本,哪怕最后一块钱做个试管也没什么,就这样,试管、烧杯、烧瓶、滴定管、容量瓶……一个个出现在众人眼前,工人也是越做越熟练,到了后期,开始进行冷凝器、蒸馏头、分馏头、分馏柱、精馏柱等复杂的东西。
从未来来到近百年前,王颂知道知识可以改变一切,但一个人力量有限,何况科学的传递是需要土壤的,很多东西哪怕他知道是什么,也无法用这个年代的语言和认知的事务来表达清楚,在北方大学他已经发现这个弊端,农业尚且如此,他本身就不是很强的其他知识就只能是说说思想了。
大学的教授们并不会像赵子赟、陈娇儿那样无条件相信他说的一切,没有理论的基础,很多事王颂连提都不敢提。
一直以来,他以为工业薄弱是这个时代的最大问题,在北方大学待了一段时间后,他才发现,理论才是这个国家最薄弱的,一种无力感浮现在他心头,一个偶然的因素促成了他的一个想法形成。这是件小事,王颂指导农学院的几名老师进行堆肥发酵试验,温度没问题,简单,但另一个在现代看来是小问题的事情让王颂觉得很烦,也就是测酸碱度,没有试纸,只能取样去测。
堆肥试验在校区外,远倒是不远,不过来来往往也是耽搁,王颂让人去工学院把测酸碱度的化学试剂弄来,也简单些,不料化学系的教授直接拒绝,说不外借。
有些不快的王颂当时也没在意,只是下来打听了一下,他想知道化学系的人是不是对他又看法。
这一打听,还真是,原来他们几次想请王颂讲讲化学,也好扩大化学系的影响,不然,这化学系叫做化学班恐怕还妥当些,教授三五人,学生三四十,这也难怪,民国化学在各学科中恐怕最弱,很多学子都是到了国外才真正接触并投身这个学科,在国内,人员基础都差。王颂化学也是半吊子,若不是农业上会用到一些,他也就是脑海里残留的初中、高中知识,这方面他是不敢班门弄斧的,于是婉拒了化学系的邀请。
其中的误会不好解释,认真审视后,王颂觉得自己忽略了化学的重要性,这是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从当前的知识体系来说,化学比物理更重要,化学工业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崛起最大的一块基石。
还来得及!王颂微微松了口气,还好化学系的教授给了他难堪,否则就忽略了,为此,他让赵子赟来后院,非常认真的和他说了此事。
“老师,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赵子赟一听,哪怕不明白,老师如此郑重,那就不能忽视。
怎么办?王颂还真没好办法,思索片刻,他唯一想到的只有筑巢引凤一个法子。
“超额投入,建立一流的化学实验室,然后挖人。”
花钱解决就不难,赵子赟向来如此认为的,不过怎么花他可不知道,王颂笑道:“你只管准备钱,剩下的交给我。”
化学不强,不代表不懂,王颂多少见过化学实验室,写写画画,第二天,他来找马君武。
看着王颂递过来的纸张,马君武疑惑道:“化学院?有必要吗?”
“很有必要,厚山,我以前没提是我并不是很熟悉化学,但这段时间,让我深深感觉到我们国家化学实在太弱了,我在国外的时候没感觉,现在和学校教授谈论时,很多设想都没法实现,你知道原因吗?”
马君武指了指纸张,“难不成都在这化学上?”
“对,就在这个上!比如这农事,我知道氮磷钾是可以提高产量的,可我就是没法找到这些东西,草木灰里含钾,但草木灰是碱性,用多了不行……”
听了会,马君武也有些明白,“这么看来,确实有必要,不过就算扩大成院,这老师、学生也是没有啊?”
王颂笑着递过另外几张纸,“化学不比别的,仪器机器那是少不了的,上次李良弄来一些,不过不够完善,我和子赟说了,另外出钱,建几个实验室,引些凤凰来。”
接过一看,马君武都吓了一跳,听名字就知道不简单:“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这要花多少钱?”
“这个是子赟操心的事,你我就不要管了。”王颂笑道。
马君武也笑:“这回他怎么也得出个几十万,不过老这么折腾他,别把他逼疯了。”
“不会,他总和我说,花钱的事不伤神,最好都是这种事。”
化学系主任张子高原是北京清华大学的化学系教授,后因吴南轩到校后,实行个人专权的统治手段,引起教授们的极力不满,在倒吴成功后,他曾经接任教务长一职。
若说别人冲着察哈尔的良好环境和对科学的支持,那张子高就是冲着赵子赟入沈阳打日本人的举动,北方大学筹备化学系,马君武向他发出邀请后,他就来到了察哈尔。
相比其他学科,张子高感叹现实是残酷的,他既没有看到赵子赟一如既往的和日本人争斗到底,也没看到北方大学在化学上的作为,除了李良从德国购入的一些精密仪器让他还有些欣喜外,恐怕唯一没让他立刻做出返回清华的原因是这里没有政治干预。
鉴于学生、老师都少得可怜,张子高从不参加院、校的会议,闲下来就是做些试验,不过这两天他有些心神不宁,昨日遇到农学院的几位教授,他们笑称他要做院长了,当时他还有些不高兴,玩笑怎么能乱开呢?
不过今天遇到工学院院长沈祖玮也这么说过,他就有些不解了,有这么胡闹的么?
想不明白就问,他可不管什么职务高低,直接就来综合楼找马君武,秘书将他带入马君武的房间,恰好王颂也在,张子高一愣,难道此事和他有关?
马君武见他便笑道:“这可是稀奇事,子高可从未来过我这!”
“厚山,别说风凉话,那个什么化学院是怎么回事?”
“是我的主意,我认为北方大学的化学太弱了,必须要加强。”王颂接口道。
“加强?弄成院就强了?”张子高不屑道。
“光弄个名头自然不会强,不过加上这些呢?”马君武笑着扬了扬手里的文件夹子。
“是什么?”张子高一把抢过来,打开一看,顿时汗珠浮现在脑门上,“真的假的?”
“什么真的假的,工学院已经开始设计,最迟下个月动工!”马君武笑道,“这化学院实验楼可是咱们北方大学最大的,子高,先说好了,你不能独享……”
“你只要建,哪怕不是化学院的都行!”张子高才不管这些,只要有就行。
王颂脸上浮现笑容,这个年代的教授真的素质很高,很多人都不为自己考虑,一心为事业,为国。
“子高,按照王先生的意思,这化学实验楼要仿照西方,建立不同功能的实验室,现在看来,你那里人手有些不足了,你看……”
张子高急忙往后翻,脸色一变,重重呼出口气,“这么多?”
“不多!”王颂道,“这些只是基础的,以后有机合成、分子分析、结构测定等这些实验室都要有,我希望能够尽快通过重现国外的一些化学实验,提高我们的水平。”
“这很花钱的……”张子高蹙眉。
“这回你运气好,此事是王先生提的,子赟答应无条件支持,眼下已经给了三百万,先盖楼,子赟大姐将从美国大批量采购化学仪器和机器,并组织人抄录能找得到的公开文章,子赟也安排在德国的人做同样的事……”马君武正絮絮叨叨说着,张子高满脸通红打断他,吼道:“只要这一切能成,只要你们看的上的人,不管是谁,我都把他弄到北方大学来!”
马君武闻言哈哈大笑,筑巢引凤,果然厉害!
当天,张子高就给化学界的好友、知名人士写信,不管妻子怎么劝他都不听,直到天快亮,他才放下笔,他心里着急,盖楼、买仪器虽然不是一两天的事,但人更说不准,他还怕真的什么都做好了,没人!
凭一封信就放弃现有的去察哈尔就是头脑发热了,不少好友都写信婉拒,张子高看着这些信却并没有露出忧郁之色,反而面带笑容,他现在不担心没人来,而是担心来得太多怎么办。
给了他信心的依然是王颂,赵子玉能买来什么他不清楚,但他知道玻璃仪器那是不可能完全靠国外解决,而且这玩意国内依然能做,察哈尔工业集团下属就有玻璃厂,王颂觉得连灯泡都能做,玻璃仪器应该不是难题。
在张子高发信邀请好友,盯着实验楼建设期间,王颂几乎都待在玻璃厂,凭着自己读书时学的,看的,还有工作后偶尔用到的,王颂画出上百张草图,然后让马君武派来的人一一把这些草图化成标准图,由玻璃厂的几位好工匠把样品做出来,再调整再做。
王颂不用考虑成本,哪怕最后一块钱做个试管也没什么,就这样,试管、烧杯、烧瓶、滴定管、容量瓶……一个个出现在众人眼前,工人也是越做越熟练,到了后期,开始进行冷凝器、蒸馏头、分馏头、分馏柱、精馏柱等复杂的东西。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第三极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第三极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