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老魏的咆哮
目录:雄霸大明朝| 作者:孤君道| 类别:都市言情
朱延平的回答让魏忠贤满意,可他还是不相信朱延平不是宗室子弟,认为朱延平的爱国理由太牵强附会,在没有调查清楚朱延平身份前,老魏可不敢收朱延平这个把兄弟的徒弟当侄子。
官场上相互认干亲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是流行的。而军中自古以来,就有认把兄弟,收义子的习惯。刘行孝没有儿子,当初就有收朱延平为义子的想法。
而朱延平将来有了大量的军队,也会收一些孤身的少年英才当义子,是义子又不是嗣子,双方满意就能收。
而锦衣卫的前身,就是朱元璋的童子营,这支孤儿和阵亡将士子弟组成队伍里,有不少被朱元璋收为义子。
对魏忠贤来说,收干儿子和干孙子,只是将对方绑上战车的一个手段,数量维持在一定数额就够了。而他一旦认下朱延平这个侄儿,将来确定了朱延平的身份若是宗室。现在身边这些对他恭敬的太监们,会扑上来将他撕的四分五裂。
他可以结交任何人,唯独不能结交亲王或宗室子弟,他已经大权在握,结交宗室子弟在天启皇帝看来,这就是老魏在寻死,他不介意成全老魏。
老魏的侄外孙女任贵妃又是唯一有皇子的后妃,老魏实在是犯不着去结交宗室子弟。
别说老魏,就连在场的其他太监都不相信朱延平的说法,或许这个事情朱延平也不知道。总之这件事情没有调查明白前,他们不想自己寻死。
毕竟这年头人人逐名利,而朱延平这样有机会成为清流的人还有这样的报国志气,在他们看来有些荒唐,有些不符合常理。
建文年间,建文帝违反太祖高皇帝的遗训,听文官的话开始削藩,进展是喜人的。建文帝猜忌周王,周王毫无反抗被流放、被关进监狱。建文帝猜忌代王,代王同样毫无反抗被废为庶人。齐王、岷王亦如是也!甚至于建文帝既猜忌湘王,湘王吓得全家自杀也不敢做半点反抗。
然后是燕王朱棣,将三个儿子直接送到了南京做人质。而仁慈的建文帝拉着朱棣这个燕王四叔的手说:“不要让侄儿背负杀叔恶名。”
意思很简单,你去找蒙古人干一架,战死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燕王不想死,王府三卫被陆续剥夺指挥权,最后被逼的以八百王府护卫造反。
燕王成了帝系,就开始怀疑其他藩王会效仿,开始进行更彻底的削藩,明初藩王的治政权和收税权被建文帝收上来,燕王则把各藩的王府三卫给收了。
倒霉的是齐王朱榑,早年出塞和蒙古人干过仗,以军功自傲。被建文帝废为庶人囚禁南京,燕王朱棣打入南京恢复这个七弟的王爵,等他摇身一变成了永乐皇帝朱棣,又觉得这个老七能打仗是个威胁,再度废成庶人,在南京囚禁,齐王郁郁而死。
山东并立的鲁藩和齐藩,自此就没了齐藩。齐王府的家当,也成了汉王朱高煦的家当从青州府益都迁到了乐安县,这家伙自己作死,王府被废弃。然后益都县的齐王府旧址成了衡王府,还有一个德王府,这就是山东的四个藩系。
可以这么说,排一个中国皇王族作死榜,这位朱高煦绝对可以上前三。别人作死两三次能活命已经不错了,这位一辈子都在作死。
另外值得说一下的是明朝的皇帝是怎么对付犯法宗室的,除了建文帝大杀四方外。其他皇帝对造反的宗室藩王能不杀就不杀,朱高煦这边纯粹找死,宁王那边也是硬骨头和正德皇帝肉搏打了一架,被打的鼻青脸肿不求绕,就死了。
还有一起两个郡王发起的叛乱,主谋被废成庶人,从逆的郡王被赐死。因为从逆的给主谋跪拜行了君臣大礼,所以这位从犯死了……
此外宗室除了自然死亡外,造反是不会死亡的,唯一能让宗室死亡的罪名只有一个,谁犯谁死,那就是乱了伦理,一对姑侄就被赐死。
当年的两次动荡,不少藩王担心被无辜诛杀,自然有子嗣悄悄被打发出去。还想着换个皇帝后,有个恢复藩系的机会。
而鲁衍孟又是山东千年世家,魏忠贤觉得朱延平很可能就是齐王或汉王的血脉,或者是其他藩王派卫士带到外面的孩子后裔。
他喜欢朱延平对待国事的态度,也爱惜朱延平的武力和志气,可这些比起结交宗室引发的后果,十个朱延平都不值得老魏现在冒险。
他宁愿等下去,等南下的厂卫调查清楚后再结交、招纳朱延平。作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他什么苦没吃过?最不缺的就是耐心,他等得起。
在座的太监都是尸山血海爬上来的,一个个都是人精。要知道,天启皇帝借魏忠贤之手诛除宫中王安、魏朝一党时,杀了两千多号宦官。这些老头头能躲过去,自然不是普通货色。
三千人的天子仪仗,两千多骑的蓟镇骑卒四下护卫的天子车架平平稳稳的行驶在官道上。
良久之后,老魏才说:“朱将军这番话颇有远见,咱读书也不多,可也知道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当代人的祸患,哪能交给子孙?”
其他太监开始处理公务,朱延平则苦笑说:“可能是末将庸人自扰,厂公谦虚了,若无厂公,何人能治东林奸党?”
摆手,老魏很郑重的说:“小家伙别学人拍马屁,你是咱把兄弟的徒弟,自家人犯不着这样。论拍马屁,你现在还嫩的很。再说我自个儿知道自个儿事,就是读不进书,只是认了不少字,听了不少故事而已。”
朱延平这回才是真的苦笑,这马匹不精湛也要拍啊。
老魏抓一把葡萄干悠闲吃着,扭头吩咐:“让班乐停了,小崽子们这一路上挺幸苦,路上无人也没啥好显摆的,把力气卯足,给红夷人使劲。”
示意朱延平吃葡萄,老魏则说:“文殊庵的秋月长老、高桥寺的愈光大谦法师说葡萄能养颜缓老,奉圣夫人也喜欢的紧,小家伙多吃些。”
他崇佛,秋月和尚和愈光和尚都是佛门高僧大能,而他最喜欢的却是碧云寺,捐了不少香火钱,买了个墓地。碧云寺有个和尚被称作诗僧,很讨老魏欢心,以老魏的谋士自居,只是与其他太监包括刘时敏不对头,他们瞧不上诗僧的手段。
朱延平吃着葡萄,刘时敏将一叠飞骑报来的密报递给老魏,老魏翻了翻一笑:“呵呵,他们也只能摔个杯子,打打女人。还以为这些人会聚集在午门前,一个接着一个撞死,太失望了,若是李东阳在世,海瑞在世,说不得会骑马提刀来杀咱。不过这两位在,还有咱姓魏的什么事?”
抛给朱延平,朱延平翻开一看,干咽一口唾沫,全是朝廷六部五寺大员的今日的资料,派家里什么人买菜,买什么菜花了多少钱,和什么接触过,说了什么话都有。
还有各位大佬知道这件事情产生的种种反应,左光斗甚至气晕了,魏大中抽了自己女人一巴掌,甚至还看到太常寺少卿,一个叫做吴亮嗣的五十岁官员吐血而死,犯不着这样吧?
果然,厂卫力量复苏统合在一起,文官就不足为惧。今年之前老魏只是东厂提督,今年年初就提督厂卫,多了锦衣卫这股庞大的力量,别说东林,整个文官都被老魏监控了。信息不对称,这还怎么斗?
估计老魏现在就怕辽军或登莱军入京清君侧,不敢弄的太过火,甚至连天启皇帝暴毙都不怕,毕竟皇帝的唯一的儿子也有他老魏家一丝血脉。
“厂公,这位太常寺吴少卿怎么?”
老魏眼皮一抬,一哼道:“他是楚党的头头,熊延弼又在天牢里待着,又没了旁的人,这人拖着病躯不愿离开,死撑着,现在倒是撑死了。现在的楚党算是完了,没啥好提的。”
觉得没意思,老魏让人取来地图铺开,准备给朱延平讲讲故事,这是一张老地图,看上面的标注和名称,应该是土木堡战役。
老魏开始讲述这一战的隐秘,这一战后世有个电视剧朱延平看过,主角是于谦。他最大的印象就是王振这个人演绎的很坏很蠢,英宗、代宗皇帝和袁彬很帅气。
“当时英宗皇帝率军去大同,仓促间尽起京营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当时秋雨连绵,行军不断军士疲敝,到大同后得知七大仓说是无粮可运,又得知京中有变,当即挥军折返回京。”
魏忠贤手指在宣大长城一线来回画着,眼皮一抬看一眼认真听讲的朱延平说:“宣大当时足足有十五万边兵,却让也先带着瓦剌主力翻过长城一线,沿途烽火台、火墩、戍堡没有一处发觉!咱年轻时逃亡去过宣大一带,那里可以说是处处烽火台,一座连着一座,也先是怎么带着主力进来的?他的粮草辎重哪来的?”
“当时英宗与京兵从大同离开,得到的却是宣府镇的密报,说是瓦剌入塞,发起了追击。英宗皇帝遣恭顺侯吴克忠率后军断后,在自家门口后军却被伏击,吴克忠兄弟战死,全军覆没!又遣成国公朱勇率五万骑救援,再次被伏击,还是全军覆没!”
朱勇是成国公朱能的儿子,朱能跟着成祖南征北战,功封成国公可见其本事和战功。朱勇也跟着打过蒙古,还奉旨当总教官教习京中勋戚各家子弟兵法,甚至还挑选天下精兵十万补充京营,这是个非常能打的将军,诡异的是也是全军覆没。
当时军中还有英国公张辅,这位也是尸山血海爬出来的,安南那边的猴子就是这位平定的,当时猴子号称有七百万大军,直接让张辅给推平了……
魏忠贤声音冷肃,手指划出一条撤退路线,继续说:“京营兵本就疲惫,又失了粮草,后军与朱勇两部就在宣大境内作战,而宣大军按兵不动!你看,从大同镇回京有两条路,一条是经宣府镇外侧居庸关,内侧是经蔚州走紫荆关。瓜蛋子都知道走蔚州、紫荆关一线安全,可英宗皇帝走的是宣府居庸关,小崽子,你可以想想,当时为什么不走蔚州紫荆关?”
朱延平看着地图,双眉紧促道:“当时京营兵马、将领多是成祖旧人,又有英国公这样的宿将,绝不会犯糊涂。英宗皇帝走居庸关,自然就有走居庸关的无奈。”
“啪!”
魏忠贤点头,含怒狠狠一巴掌拍在地图上,骂道:“世人眼瞎!都说是王振要带着英宗回家乡蔚州炫耀,这才导致土木堡之失!可去大同走的就是居庸关,来的时候也是居庸关,根本他娘的就没去蔚州!还瞎扯什么王振担心军士踩踏蔚州乡亲的庄稼号令缓慢行军不准踩庄稼,没去蔚州他娘的怎么踩!”
车厢内的随侍的宦官、女官纷纷跪倒。
“英宗皇帝与京营兵途经宣府镇,别说入城,连粮秣都没得到!随后,就在土木堡扎营,土木堡就在河边上,他娘的上游早有瓦剌兵截断水源!然后就是国耻,逃回去的五军营将士被于谦革除军籍,然后五军营没了,有了各省班军,自然五军都督府也就失去了权职。”
“成祖旧将、京中能打的勋戚尽数死于这一战,从此之后,文官独大!英宗皇帝复辟后,杀于谦,杀的好,杀的大快人心!”
官场上相互认干亲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是流行的。而军中自古以来,就有认把兄弟,收义子的习惯。刘行孝没有儿子,当初就有收朱延平为义子的想法。
而朱延平将来有了大量的军队,也会收一些孤身的少年英才当义子,是义子又不是嗣子,双方满意就能收。
而锦衣卫的前身,就是朱元璋的童子营,这支孤儿和阵亡将士子弟组成队伍里,有不少被朱元璋收为义子。
对魏忠贤来说,收干儿子和干孙子,只是将对方绑上战车的一个手段,数量维持在一定数额就够了。而他一旦认下朱延平这个侄儿,将来确定了朱延平的身份若是宗室。现在身边这些对他恭敬的太监们,会扑上来将他撕的四分五裂。
他可以结交任何人,唯独不能结交亲王或宗室子弟,他已经大权在握,结交宗室子弟在天启皇帝看来,这就是老魏在寻死,他不介意成全老魏。
老魏的侄外孙女任贵妃又是唯一有皇子的后妃,老魏实在是犯不着去结交宗室子弟。
别说老魏,就连在场的其他太监都不相信朱延平的说法,或许这个事情朱延平也不知道。总之这件事情没有调查明白前,他们不想自己寻死。
毕竟这年头人人逐名利,而朱延平这样有机会成为清流的人还有这样的报国志气,在他们看来有些荒唐,有些不符合常理。
建文年间,建文帝违反太祖高皇帝的遗训,听文官的话开始削藩,进展是喜人的。建文帝猜忌周王,周王毫无反抗被流放、被关进监狱。建文帝猜忌代王,代王同样毫无反抗被废为庶人。齐王、岷王亦如是也!甚至于建文帝既猜忌湘王,湘王吓得全家自杀也不敢做半点反抗。
然后是燕王朱棣,将三个儿子直接送到了南京做人质。而仁慈的建文帝拉着朱棣这个燕王四叔的手说:“不要让侄儿背负杀叔恶名。”
意思很简单,你去找蒙古人干一架,战死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燕王不想死,王府三卫被陆续剥夺指挥权,最后被逼的以八百王府护卫造反。
燕王成了帝系,就开始怀疑其他藩王会效仿,开始进行更彻底的削藩,明初藩王的治政权和收税权被建文帝收上来,燕王则把各藩的王府三卫给收了。
倒霉的是齐王朱榑,早年出塞和蒙古人干过仗,以军功自傲。被建文帝废为庶人囚禁南京,燕王朱棣打入南京恢复这个七弟的王爵,等他摇身一变成了永乐皇帝朱棣,又觉得这个老七能打仗是个威胁,再度废成庶人,在南京囚禁,齐王郁郁而死。
山东并立的鲁藩和齐藩,自此就没了齐藩。齐王府的家当,也成了汉王朱高煦的家当从青州府益都迁到了乐安县,这家伙自己作死,王府被废弃。然后益都县的齐王府旧址成了衡王府,还有一个德王府,这就是山东的四个藩系。
可以这么说,排一个中国皇王族作死榜,这位朱高煦绝对可以上前三。别人作死两三次能活命已经不错了,这位一辈子都在作死。
另外值得说一下的是明朝的皇帝是怎么对付犯法宗室的,除了建文帝大杀四方外。其他皇帝对造反的宗室藩王能不杀就不杀,朱高煦这边纯粹找死,宁王那边也是硬骨头和正德皇帝肉搏打了一架,被打的鼻青脸肿不求绕,就死了。
还有一起两个郡王发起的叛乱,主谋被废成庶人,从逆的郡王被赐死。因为从逆的给主谋跪拜行了君臣大礼,所以这位从犯死了……
此外宗室除了自然死亡外,造反是不会死亡的,唯一能让宗室死亡的罪名只有一个,谁犯谁死,那就是乱了伦理,一对姑侄就被赐死。
当年的两次动荡,不少藩王担心被无辜诛杀,自然有子嗣悄悄被打发出去。还想着换个皇帝后,有个恢复藩系的机会。
而鲁衍孟又是山东千年世家,魏忠贤觉得朱延平很可能就是齐王或汉王的血脉,或者是其他藩王派卫士带到外面的孩子后裔。
他喜欢朱延平对待国事的态度,也爱惜朱延平的武力和志气,可这些比起结交宗室引发的后果,十个朱延平都不值得老魏现在冒险。
他宁愿等下去,等南下的厂卫调查清楚后再结交、招纳朱延平。作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他什么苦没吃过?最不缺的就是耐心,他等得起。
在座的太监都是尸山血海爬上来的,一个个都是人精。要知道,天启皇帝借魏忠贤之手诛除宫中王安、魏朝一党时,杀了两千多号宦官。这些老头头能躲过去,自然不是普通货色。
三千人的天子仪仗,两千多骑的蓟镇骑卒四下护卫的天子车架平平稳稳的行驶在官道上。
良久之后,老魏才说:“朱将军这番话颇有远见,咱读书也不多,可也知道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当代人的祸患,哪能交给子孙?”
其他太监开始处理公务,朱延平则苦笑说:“可能是末将庸人自扰,厂公谦虚了,若无厂公,何人能治东林奸党?”
摆手,老魏很郑重的说:“小家伙别学人拍马屁,你是咱把兄弟的徒弟,自家人犯不着这样。论拍马屁,你现在还嫩的很。再说我自个儿知道自个儿事,就是读不进书,只是认了不少字,听了不少故事而已。”
朱延平这回才是真的苦笑,这马匹不精湛也要拍啊。
老魏抓一把葡萄干悠闲吃着,扭头吩咐:“让班乐停了,小崽子们这一路上挺幸苦,路上无人也没啥好显摆的,把力气卯足,给红夷人使劲。”
示意朱延平吃葡萄,老魏则说:“文殊庵的秋月长老、高桥寺的愈光大谦法师说葡萄能养颜缓老,奉圣夫人也喜欢的紧,小家伙多吃些。”
他崇佛,秋月和尚和愈光和尚都是佛门高僧大能,而他最喜欢的却是碧云寺,捐了不少香火钱,买了个墓地。碧云寺有个和尚被称作诗僧,很讨老魏欢心,以老魏的谋士自居,只是与其他太监包括刘时敏不对头,他们瞧不上诗僧的手段。
朱延平吃着葡萄,刘时敏将一叠飞骑报来的密报递给老魏,老魏翻了翻一笑:“呵呵,他们也只能摔个杯子,打打女人。还以为这些人会聚集在午门前,一个接着一个撞死,太失望了,若是李东阳在世,海瑞在世,说不得会骑马提刀来杀咱。不过这两位在,还有咱姓魏的什么事?”
抛给朱延平,朱延平翻开一看,干咽一口唾沫,全是朝廷六部五寺大员的今日的资料,派家里什么人买菜,买什么菜花了多少钱,和什么接触过,说了什么话都有。
还有各位大佬知道这件事情产生的种种反应,左光斗甚至气晕了,魏大中抽了自己女人一巴掌,甚至还看到太常寺少卿,一个叫做吴亮嗣的五十岁官员吐血而死,犯不着这样吧?
果然,厂卫力量复苏统合在一起,文官就不足为惧。今年之前老魏只是东厂提督,今年年初就提督厂卫,多了锦衣卫这股庞大的力量,别说东林,整个文官都被老魏监控了。信息不对称,这还怎么斗?
估计老魏现在就怕辽军或登莱军入京清君侧,不敢弄的太过火,甚至连天启皇帝暴毙都不怕,毕竟皇帝的唯一的儿子也有他老魏家一丝血脉。
“厂公,这位太常寺吴少卿怎么?”
老魏眼皮一抬,一哼道:“他是楚党的头头,熊延弼又在天牢里待着,又没了旁的人,这人拖着病躯不愿离开,死撑着,现在倒是撑死了。现在的楚党算是完了,没啥好提的。”
觉得没意思,老魏让人取来地图铺开,准备给朱延平讲讲故事,这是一张老地图,看上面的标注和名称,应该是土木堡战役。
老魏开始讲述这一战的隐秘,这一战后世有个电视剧朱延平看过,主角是于谦。他最大的印象就是王振这个人演绎的很坏很蠢,英宗、代宗皇帝和袁彬很帅气。
“当时英宗皇帝率军去大同,仓促间尽起京营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当时秋雨连绵,行军不断军士疲敝,到大同后得知七大仓说是无粮可运,又得知京中有变,当即挥军折返回京。”
魏忠贤手指在宣大长城一线来回画着,眼皮一抬看一眼认真听讲的朱延平说:“宣大当时足足有十五万边兵,却让也先带着瓦剌主力翻过长城一线,沿途烽火台、火墩、戍堡没有一处发觉!咱年轻时逃亡去过宣大一带,那里可以说是处处烽火台,一座连着一座,也先是怎么带着主力进来的?他的粮草辎重哪来的?”
“当时英宗与京兵从大同离开,得到的却是宣府镇的密报,说是瓦剌入塞,发起了追击。英宗皇帝遣恭顺侯吴克忠率后军断后,在自家门口后军却被伏击,吴克忠兄弟战死,全军覆没!又遣成国公朱勇率五万骑救援,再次被伏击,还是全军覆没!”
朱勇是成国公朱能的儿子,朱能跟着成祖南征北战,功封成国公可见其本事和战功。朱勇也跟着打过蒙古,还奉旨当总教官教习京中勋戚各家子弟兵法,甚至还挑选天下精兵十万补充京营,这是个非常能打的将军,诡异的是也是全军覆没。
当时军中还有英国公张辅,这位也是尸山血海爬出来的,安南那边的猴子就是这位平定的,当时猴子号称有七百万大军,直接让张辅给推平了……
魏忠贤声音冷肃,手指划出一条撤退路线,继续说:“京营兵本就疲惫,又失了粮草,后军与朱勇两部就在宣大境内作战,而宣大军按兵不动!你看,从大同镇回京有两条路,一条是经宣府镇外侧居庸关,内侧是经蔚州走紫荆关。瓜蛋子都知道走蔚州、紫荆关一线安全,可英宗皇帝走的是宣府居庸关,小崽子,你可以想想,当时为什么不走蔚州紫荆关?”
朱延平看着地图,双眉紧促道:“当时京营兵马、将领多是成祖旧人,又有英国公这样的宿将,绝不会犯糊涂。英宗皇帝走居庸关,自然就有走居庸关的无奈。”
“啪!”
魏忠贤点头,含怒狠狠一巴掌拍在地图上,骂道:“世人眼瞎!都说是王振要带着英宗回家乡蔚州炫耀,这才导致土木堡之失!可去大同走的就是居庸关,来的时候也是居庸关,根本他娘的就没去蔚州!还瞎扯什么王振担心军士踩踏蔚州乡亲的庄稼号令缓慢行军不准踩庄稼,没去蔚州他娘的怎么踩!”
车厢内的随侍的宦官、女官纷纷跪倒。
“英宗皇帝与京营兵途经宣府镇,别说入城,连粮秣都没得到!随后,就在土木堡扎营,土木堡就在河边上,他娘的上游早有瓦剌兵截断水源!然后就是国耻,逃回去的五军营将士被于谦革除军籍,然后五军营没了,有了各省班军,自然五军都督府也就失去了权职。”
“成祖旧将、京中能打的勋戚尽数死于这一战,从此之后,文官独大!英宗皇帝复辟后,杀于谦,杀的好,杀的大快人心!”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雄霸大明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雄霸大明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