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雄霸大明朝 正文 第137章 受赏

正文 第137章 受赏

目录:雄霸大明朝| 作者:孤君道| 类别:都市言情

    “上喻,锦衣卫千户朱延平忠贞体国,勇于任事。输良马二百匹于太仆寺……”

    高台上,曹少钦先念升赏朱延平的诏书,其次才是顺手帮兵部念了部文。

    给朱延平赏赐的名义是他捐了二百匹良马给太仆寺,按规矩这么多马匹可以给个监生名额,并给个七八品不拿工资的散职就能打发了。

    可朱延平已经有了监生身份,还有一个校尉级别武散阶,而且出塞利润朱延平让出去三四万两,还帮天启出了一口怨气,这赏赐就有了说法。

    于是,朱延平现在武散阶是从四品宣武将军,武勋正五品骁骑尉,由世袭锦衣卫千户转升镇虏卫指挥使,妥妥的正三品。

    这种连官服都不配发的正三品武职,也这么容易挂到脑袋上,可想而知这个正三品武职的水份有多么的大。

    武散阶和武勋交替,代表资历和功勋,与架空的卫所体制职位组合在一起,有一种军衔的作用。文官也有文散阶和文勋。

    文武散阶顶级从一品和正一品,都是荣禄、特进荣禄及光禄大夫。

    文武勋,正一品都是左、右柱国,从一品是柱国。

    其中,武散阶简单划分来说,正二品由低到高是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从二品是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下面依次就是正三品三昭将军、从三品三远将军、正四品三威将军、从四品到从五品是武字将军号六副,正六品及以下则是二信、二忠校尉。

    这些将军号只表示荣誉和资历,不像四征四镇或讨虏平贼这样有明确职责的将军号,越少不轻易送出去的将军号,越是珍贵。

    一个武将,最得意事情除了军功封侯或马踏敌都外,就是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将军号。就像横野将军会让人想到徐晃,翊军将军会想到赵云,或白马将军公孙瓒。天策上将李世民,或者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及上将潘凤之类什么的……

    隋朝的将军号最为泛滥,十威十明十壮十昭等等,多的让人看了迷糊。

    如今功勋不显,虽然重军功,重的是军功带来的资历,而不是功勋本身。文武散阶及文武勋,只能做一个资历的参考,失去了地位的体现。

    文武散阶可以看作升官任职的资历标准,那文武勋就重要多了。大明朝册封的侯伯,除了靠女儿的皇戚之外,文武大臣想要封伯封侯,除了立下大功外,前置要求就是文武勋要达到左柱国。

    如果是同为正一品的右柱国,抱歉,会升为左柱国,再给不少的赏赐,比如萌子弟为官,给锦衣卫世袭军职或监生名额。之前的赵彦,就是这种情况。

    朱延平想要获得爵位,武勋方面要早作准备。以后立功了可以少其他赏赐,专门提升武勋。别说这都是朝廷决定的,各种赏赐朝廷在推敲的时候,都会考虑受赏之人的态度。

    毕竟每个人都是有关系网的,自己不在京,京中的后台会帮忙争取,或转达意见。

    相对于朱延平收获,张榜就得到了五十两雪花银赏赐,萌子侄一人为锦衣卫世袭校尉。

    没错,张榜就捞到了这么点东西,仅仅是个锦衣卫最底层的位置。这就是背景和人脉的重要性,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卫所制再衰落,那也是军官世袭。

    张榜也是灵山卫世袭千户,可这是从他们祖父那一辈才从民户投军,立下军功后赏赐的世袭千户身份。可朱延平祖上打明初开始就是军户,哪怕一直军户,不算鲁衍孟、崔景荣、成基命带来的加成,传统的卫所世袭军官们,认可朱延平的倾向也是多于张榜。

    五军都督府管事的文官担任的都督府佥事,可都督们也是能说话的,只是没有决定权。

    说白了,军户们都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后代,祖先们都是抗元的义士,香火情一直在。他们反对文官剥夺五军都督府的职权,反对兵部总摄军事,也反对民户从军。

    至于袁枢,则什么赏赐都没有,因为袁枢不要。他哪怕有个一官半职,只要步入朝廷的体系内,立马就会戴上东林的帽子。

    还有陈雄这个锦衣卫总旗,因为范永麟这样的重要人物自尽,但也有苦功,升了个百户。

    在场的军士,一律编入镇虏卫为军户,镇虏卫从大同东路天成卫改迁到河间府沧州东八十里筑镇虏卫城。

    至于原来的镇虏卫世袭军官、军户、军余们,则继续待在天成卫,依旧挂着镇虏卫名头,多设置一个卫佥事,如镇海卫的卫佥事陈世清一样。

    唔,原来的镇海卫就是这么搞的,从太仓卫变成镇海卫,然后迁到福建延平府,留在太仓的就是个骨架子,没啥意义。

    这也是明中期的变动,搁到明初卫所改迁他地,军户要跟着迁移,沿途会熬死不少老弱。

    受了赏赐,朱延平免了下午的操练,让军士们早早休息,好明日搬家。

    张家湾最有名的梅楼里,朱延平设宴招待曹少钦与杨御藩。

    曹少钦这个东厂的骨干在场,杨御藩表现的十分拘谨,生怕惹曹少钦不快。他家十世将门,军中关系错综复杂,更是不敢随意结交宦官。

    自然,他与曹少钦也就没什么交情。

    然而朱延平冷落曹少钦,一个劲儿询问杨御藩神机营里的装备,让杨御藩这个比朱延平小两岁的副将很是尴尬。很想回答,又怕抢了曹少钦的风头,不想回答,又担心恶了朱延平。

    朱延平不能得罪,当年的山东事情,指挥作战的赵彦一家子被鲁衍孟收拾的支离破碎,他父亲杨肇基更是平贼中坚也是见死不救,万一鲁衍孟迁怒过来,沂州杨家也担待不住。

    “营中的火器花样繁多,各有用途,只是炮队有一些疑难问题。”

    杨御藩回答着,观察着曹少钦:“如朱将军所说,炮队习惯于佛郎机火炮,毕竟用了一百多年,各方面技艺娴熟。只是佛郎机火炮射程不足一里,开花弹十发三炸,威力远不如将军炮。只是将军炮铸造艰难,又易炸膛,不受将士们信赖。”

    朱延平举杯与身旁的曹少钦对杯,对桌对面的杨御藩示意,仰头饮一口道:“难道就没有一种能大规模列装的火炮?”

    饮了酒,杨御藩见曹少钦只是吃菜,便摇头道:“难,精造的火炮性能优异,不差夷人多少。可北方以煤炭冶铁多脆,远不如南方竹炭冶炼的铁韧性好。就连将军炮,也过时了。新造的大将军炮固然威力大,也坚固,可一门两三千斤重。做城防火炮尚可,随军调转,受限地形,并不适用。”

    与火铳一样,明军对火炮的要求也是高精度,加上兵部造的赫赫威名,导致火炮炸膛率提都不能提。很多火炮填装时,只敢放三分之一的火药,否则就会炸膛。但这么点火药,纵然是新式火炮,射程也不如老式火炮。

    就连开花弹,引爆的成功率也令人堪忧。

    果然,朱延平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可他并不准备纠正明军点错了的技能树。要纠正,也该他亲自来纠正,其中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

    曹少钦听的烦了,给杨御藩使了个眼色,杨御藩当即起身告辞。

    “世代将门子弟,打仗倒是好手,只是胆量未免太小,拖泥带水不干脆。”

    挥退服侍的随行小宦官,曹少钦换了大碗倒酒,埋汰杨御藩。

    朱延平将鱼盘放到自己面前,吃着:“人家家大业大,哪敢得罪曹兄?对了,京里最近可有趣闻?”

    曹少钦将酒碗推过去,龇牙一笑:“有,崔呈秀也将自个儿的胡子剃了,说是厂公无须,他怎么敢蓄须?刚调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就去找杨涟这个左副都御史。杨涟以为是崔呈秀派人动的手,两个人在都察院打了起来。”

    接过酒碗,两人对碰一口饮尽,朱延平擦着嘴角:“有意思,老爷怎么处置的?”

    “各罚俸三月,都成了京都笑谈。那日,你真该将左光斗、**星、高攀龙这伙人的胡子都给一并削了。再让顾秉谦、周应秋也将胡须剃了去拜访这些人,那才就热闹。”

    曹少钦笑吟吟说着,看着朱延平压低声音道:“咱们的老爷最近胃口不错,也准了朱将军的提议。说是会调拨一批工匠充实张家湾匠坊,多打造一些优良火器,以助将军。”

    说着努努嘴示意门外,曹少钦挤眉弄眼:“这位杨副将,就是来匠坊看看。如果以后匠坊运作的好,这里能获得兵部铸造火炮的单子。火炮这边按着良心造,也有许些微薄利润。朱将军,意下如何?”

    吃了一口凉拌鹿角菜,好似脆骨一般在口中嘎吱作响,咽下后朱延平笑问:“老爷许我镇虏卫拥有火炮?”

    点头,曹少钦道:“既然迁到沧州,自然可以拥有火炮。不过,骑卒只有这两千。步卒最多五百留守,兵力不能再高了。火炮这边,将军炮过于沉重,不利于轻骑行进。老爷许了二十门佛郎机火炮,将军用心造炮,轰开平遥县城应当不难。”

    佛郎机火炮经过百余年不断的优化,最大的优点就是轻便、高射速,以及难得的稳定。

    这种火炮分母炮和子炮两种,母炮就是炮身,炮身后装,子炮就是一个提前装好火药和开花弹的弹仓,一手就能提起来。使用时放入母炮后膛卡槽,固定后就能发射。

    这是最原始的子母炮,还有进阶版本如左轮手枪一样的子母炮,打一炮转一下底座更换弹仓,又能打一炮。

    有子母炮就有子母铳,子弹这个名词就出现在这时候,也是最原始的后膛装步枪。铅丸与弹仓一体,弹仓可以理解为子弹壳。因为后装的子母铳漏气严重,铅弹打不远,也就被淘汰了。

    明显的点歪了技能树,这种例子太多了。

    神机营的炮队连炮镜都有,火炮普遍都有校准的炮耳,如果火炮性能可靠,炮手娴熟,完全可以制定好坐标,在夜里开炮。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雄霸大明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雄霸大明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