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6章 童心未泯
目录:雄霸大明朝| 作者:孤君道| 类别:都市言情
沧州北,依运河而生存的兴济县。
运河与官道并行,官道上牛马车居中,两侧骑卒护卫,一路蜿蜒似乎见首不见尾。
沧州知州玄默,被镇虏军吓了一跳,京师重地哪有这么行军的!
人人披甲,挎刀握枪,你这是去参加初秋诸军大校,还是去打仗?
兵部的调令被玄默翻来翻去,找不到一点纰漏,只能还给朱延平,多嘱咐几句小心行事,别莽撞给靖之公找麻烦。
成基命与东林高层有矛盾,作为成基命的半个学生,玄默知道成基命的地位很尴尬。东林威风时,成基命不会有好处;东林倒霉时,成基命也会被牵连。
成基命是北直隶大名府人,玄默是天津静海人,两个人都是北直隶人。在朝中官位被南方系把持七成的情况下,北方人自然也会彼此有一些默契。
运河上,颜思齐端着望远镜看着这支北上的军队,露出笑容对左右亲随道:“强军!这是晋唐行军法!”
司马氏的晋,李唐,发扬光大的是李唐。用大量的牛车运载军士,这是李唐的精锐部队待遇。可以披甲直接参与战场,解缓体力流失,可以随时作战。若物资充沛,完全可以昼夜不息行军,机动力十分之高。
“是朱延平!掉头,跟上!”
颜思齐看到军队正中的将旗,立马大喝。可运河上南北交错的船队各走一边,哪有给他掉头的余地,停都停不下,更别说掉头。
“大哥,只能去沧州掉头,河中周转不开!”
“靠岸!”
南下的船靠岸只能去岸左,想靠到右岸必然会造成运河秩序混乱,颜思齐等人海上纵意惯了,违反规则向官道所在的右岸靠拢,当即北行的船只躲闪不及,两艘大船撞在了一起,好死不死,附近正好有兴济县漕兵,不把这个事情搞定,颜思齐别想抽身。
马车上,朱延平坐在大椅上,不断有飞骑送来公文,多是京里来的。
鲁衍孟、魏忠贤还有兵部,天津镇、蓟镇、张家湾大营都有公文、书信送来。就连五军都督府也有公文,各处立场不一。
朱延平的镇虏卫,是此时最特殊的一支。这是新设立的卫所军,不用上税,上面也不给军饷。平时的税截流囤积在卫所,作战时不拿上面的物资,就拿自身囤积的粮草顶上。
京中各军立场鲜明,也有规定的辖区,兵部崔景荣不便调动,一来是没必要调动,各军乖乖待在辖区就是好消息。二来是,有些部队不能调动,只有朱延平的镇虏卫是自由的,态度也是不好揣摩的。
不仅是他,就连前锋张榜也收到书信。而前方兴济县的商会士绅们,正仓促准备着劳军。
“回报张榜,全军不可滞留,婉拒兴济县士绅劳军。告诉他们,我们镇虏军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今夜必须抵达静海,后日傍晚我要在张家湾吃饭。”
按行程,从沧州到通州,走水路两日可抵,步军行进需要五日时间。朱延平没时间通过沧州的士绅筹集运船,而且士绅同气连枝,此时运船不好借,借了就等于站到了士绅、东林那一边去。
快马飞骑背上插着一杆赤旗,换了一匹马朝着前军赶去。
虽然只有两千人,可全是车马代步,队伍拉的非常的长。车马挤在一起,在八丈宽的官道上,必然会影响彼此速度,拖慢全军行进速度。
所以,一辆辆牛车拉开五六丈的距离,都在疾驰。
非常的消耗畜力,只要两天内抵达京师,这批牛有充足的时间休养。
从镇虏卫城到京师,路程约有六百里,一日三百的行军速度,朱延平还是有把握的。行军速度迅猛,是评价一支军队的重要指标。
此时的明军,远距离调动,通常无法按期抵达,都是将领领着家丁先抵达参与会议。后续的部队,才会三三两两聚拢。真正能全军同时抵达的部队,之前有戚家军,后有秦良玉白杆兵,以及李成梁的辽东铁骑。
两日抵达京师,这在朱延平看来不是问题,实在不行还可以夜里行军。北直隶一带的官道保养的非常的好,夜里行军一辆跟着一辆,不会走散。
锦衣卫在各县、各港湾的据点有更快的情报传达方式,一只只的信鸽出笼,扑腾腾振翅,将朱延平以及各军的动态向京师回报。
皇城东厂直房,魏忠贤穿着蟒袍玉带,一柄长剑放在桌案上,闭目养神。
“厂公,御史黄尊素拜见杨涟,两人相谈甚密,未曾探知内容。”
一名东厂档头禀报后,魏忠贤身侧的刘时敏提笔写下这条秘奏,紧接着一名档头疾步入内,大汗淋漓双膝跪地喘气:“昌平尤世威部,暂无动向。不过,马场内正在遴选马匹。”
“报!广公,镇虏卫朱将军已率部抵达兴济县,未作停留,拒绝兴济县士绅劳军。全军将士行进中进餐,按行程此时已抵达青县。”
魏忠贤睁眼,问:“从镇虏卫城到青县,是多少里?”
“回厂公,镇虏卫城到沧州八十里,沧州至兴济县四十五里,兴济县至青县四十里。总共一百六十余里。”
“从朱延平接到调令,这才大半日功夫,就行军一百六十里,闻所未闻!”
魏忠贤说着,看向刘时敏问:“是不是,这个小崽子早有准备?”
刘时敏摇头:“没有,师侄这里从未泄露。兵部那里,也是崔部堂着急了,才想到朱延平。而沿途暗桩,只负责保护杨天石,并不知杨天石任务。”
魏忠贤颔首,闭目道:“速速通报老爷,就说国之良将,正火速北上勤王。”
候立在一旁的李永贞躬身:“是,师叔。”
宦官们也是有传承的,最简单的就是干父子关系,其次就是师徒关系,还有各种拜把子的干兄弟关系。
李永贞提剑大步离去,赶赴乾清宫。
魏忠贤环视候立的二十四监头头们,幽幽道:“我们这些无根之人,想要立足,就讲两条。对上面的老爷,我们要忠;对朋友们,我们要义。忠高于义,没有忠,再义气,也是逆贼王安、魏朝那般下场。”
“都下去缓缓,到拼命的时候儿,别让下面的小崽子们看扁了。”
“是,师叔。”
一帮太监头头们躬身,有呼唤师叔,有口呼师叔祖的,也有叫义父的,还有一帮宦官中的后起之秀,口称老祖宗。
这帮人下去后,魏忠贤问:“张维贤那个老匹夫怎么说?”
刘廷元出列拱手笑说:“英国公还在和弟兄们打马虎眼,不过下面人机灵,将他家老幺从京师梅楼里绑了。”
“嗯,勋戚们呢?”
“李渐凉带了三十多家子弟,与家丁共约千号人,此时在西直门桃园饮酒。其他各家,并不动静。”
魏忠贤眨眨眼睛,一叹:“你去下面盯仔细了,一旦京营有变,立刻回报。若形势紧急,先将勋戚们裹挟带入皇城。不从者,杀。”
“是。”
刘廷元拱手,想了想建议道:“厂公,京里锦衣诸卫有军余子弟八万,开承运库、武库,最少可得五万之众。”
“不妥,刀枪发下去容易,收上来可就难了。再说,粮饷消耗巨大。用他们一时,没有五十万两下不来。去吧。”
刘廷元再次拱手,转身疾步离去。
片刻后,杨衰一身血腥气进来,单膝跪地:“厂公,有人欲劫走汪文言,已被弟兄们杀尽了。汪文言此时,还在弟兄们掌控之中。”
“呵呵,没了汪文言,杨涟做事还是嫩了些。”
魏忠贤摇头笑笑,问:“通州如何了?”
“陈如松已控制通州,周遭有变,可保通州物资无虞。”
刘时敏提笔将魏忠贤与各人的对答记录下来,这些事后天启皇帝都要看的。
“报!”
一名档头跑进来,单膝跪地:“厂公,御史黄尊素离京,出东直门。轻车简行,据暗桩来报,说是要寻镇虏卫朱将军。”
“呵呵,咱就知道,上回就没将耗子抓完。让他去,御史出京采风,谁能不让他去呢?”
青县,牛马吃着草料,镇虏卫将士就坐在牛车上吃着干粮,不是寻常的大饼,而是麻花这种含油脂的高能量食物。河岸边上,停靠着一艘运船,一袋袋的苹果还未熟透,分发到下面解渴。
来不及烧水,朱延平也不准军士喝凉水,就连井水也不让喝。
咬着苹果,朱延平看着追上来的史可法,史可法马术不精,站在他面前双腿打颤,衣襟染血,两腿已磨出了血泡。
“我是奉令进京,我的行军速度越快,兵部的评价越高,绝无可能故意滞留不进。我现在是一名将军,对待军令,只能服从。”
朱延平说着,将一沓东林中人的书信拿起,递给史可法,嚼着泛酸苹果:“史兄,在其位谋其政,屁股决定脑袋。诸公的好意,我只能婉拒。兵部的调令,让我现在去辽东找老奴拼命,我也不得不去。哪能因为京师危险,我就不去?”
东林不少人来信,来劝他这个成基命的弟子,告诉他京师危机重重,让他别趟浑水。是他们傻,还是自己傻?
自己已经不是鬓角童子,自然不会天真。可他们呢?只告诉自己京师危险,一副为你考虑的模样,让你别参与。连点筹码都不说,未免天真的过分了。
史可法双手颤抖着,翻着一份份书信,一目十行看完,抬头问:“朱兄,这还不够吗?诸公承你人情,不论如何,事后都会补助朱兄所亏。”
摇头,朱延平站起看着官道上延绵的牛车,和走动活动身躯的军士,道:“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这是原则的问题。八月初一,我将会交出兵权,参与顺天府乡试秋闱。可我现在,就是一军之将,我必须服从兵部调令。这是为臣的本份,为人的本份。若有一份兵部调令命我原地休整,我又何苦急冲冲跑到京里去?”
史可法气的发抖,朱延平分明是铁了心进京,还说的那么好听。
这家伙实在是太蠢了,东林诸公的书信已经是求他,已经在借你朱延平的人情。毕竟大家都是文人,要讲点脸面。自然不会把话说的太直白,多少要婉转一些。
口头答应给你什么什么,未免上不了台面。而人情,一堆的人情,足以给你想象不到的东西。可朱延平不了解东林内部运作的原理,他只认调令和摆明了的好处。
一堆东林人的人情,这是什么东西?是一堆赞美的言辞,还是两箱白银?
况且,朱延平也有自己的顾虑。自己是奉令行事,哪怕老魏这回被打的落荒而逃。他一个奉令行事的将军,最多就是夺职罢了。
运河与官道并行,官道上牛马车居中,两侧骑卒护卫,一路蜿蜒似乎见首不见尾。
沧州知州玄默,被镇虏军吓了一跳,京师重地哪有这么行军的!
人人披甲,挎刀握枪,你这是去参加初秋诸军大校,还是去打仗?
兵部的调令被玄默翻来翻去,找不到一点纰漏,只能还给朱延平,多嘱咐几句小心行事,别莽撞给靖之公找麻烦。
成基命与东林高层有矛盾,作为成基命的半个学生,玄默知道成基命的地位很尴尬。东林威风时,成基命不会有好处;东林倒霉时,成基命也会被牵连。
成基命是北直隶大名府人,玄默是天津静海人,两个人都是北直隶人。在朝中官位被南方系把持七成的情况下,北方人自然也会彼此有一些默契。
运河上,颜思齐端着望远镜看着这支北上的军队,露出笑容对左右亲随道:“强军!这是晋唐行军法!”
司马氏的晋,李唐,发扬光大的是李唐。用大量的牛车运载军士,这是李唐的精锐部队待遇。可以披甲直接参与战场,解缓体力流失,可以随时作战。若物资充沛,完全可以昼夜不息行军,机动力十分之高。
“是朱延平!掉头,跟上!”
颜思齐看到军队正中的将旗,立马大喝。可运河上南北交错的船队各走一边,哪有给他掉头的余地,停都停不下,更别说掉头。
“大哥,只能去沧州掉头,河中周转不开!”
“靠岸!”
南下的船靠岸只能去岸左,想靠到右岸必然会造成运河秩序混乱,颜思齐等人海上纵意惯了,违反规则向官道所在的右岸靠拢,当即北行的船只躲闪不及,两艘大船撞在了一起,好死不死,附近正好有兴济县漕兵,不把这个事情搞定,颜思齐别想抽身。
马车上,朱延平坐在大椅上,不断有飞骑送来公文,多是京里来的。
鲁衍孟、魏忠贤还有兵部,天津镇、蓟镇、张家湾大营都有公文、书信送来。就连五军都督府也有公文,各处立场不一。
朱延平的镇虏卫,是此时最特殊的一支。这是新设立的卫所军,不用上税,上面也不给军饷。平时的税截流囤积在卫所,作战时不拿上面的物资,就拿自身囤积的粮草顶上。
京中各军立场鲜明,也有规定的辖区,兵部崔景荣不便调动,一来是没必要调动,各军乖乖待在辖区就是好消息。二来是,有些部队不能调动,只有朱延平的镇虏卫是自由的,态度也是不好揣摩的。
不仅是他,就连前锋张榜也收到书信。而前方兴济县的商会士绅们,正仓促准备着劳军。
“回报张榜,全军不可滞留,婉拒兴济县士绅劳军。告诉他们,我们镇虏军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今夜必须抵达静海,后日傍晚我要在张家湾吃饭。”
按行程,从沧州到通州,走水路两日可抵,步军行进需要五日时间。朱延平没时间通过沧州的士绅筹集运船,而且士绅同气连枝,此时运船不好借,借了就等于站到了士绅、东林那一边去。
快马飞骑背上插着一杆赤旗,换了一匹马朝着前军赶去。
虽然只有两千人,可全是车马代步,队伍拉的非常的长。车马挤在一起,在八丈宽的官道上,必然会影响彼此速度,拖慢全军行进速度。
所以,一辆辆牛车拉开五六丈的距离,都在疾驰。
非常的消耗畜力,只要两天内抵达京师,这批牛有充足的时间休养。
从镇虏卫城到京师,路程约有六百里,一日三百的行军速度,朱延平还是有把握的。行军速度迅猛,是评价一支军队的重要指标。
此时的明军,远距离调动,通常无法按期抵达,都是将领领着家丁先抵达参与会议。后续的部队,才会三三两两聚拢。真正能全军同时抵达的部队,之前有戚家军,后有秦良玉白杆兵,以及李成梁的辽东铁骑。
两日抵达京师,这在朱延平看来不是问题,实在不行还可以夜里行军。北直隶一带的官道保养的非常的好,夜里行军一辆跟着一辆,不会走散。
锦衣卫在各县、各港湾的据点有更快的情报传达方式,一只只的信鸽出笼,扑腾腾振翅,将朱延平以及各军的动态向京师回报。
皇城东厂直房,魏忠贤穿着蟒袍玉带,一柄长剑放在桌案上,闭目养神。
“厂公,御史黄尊素拜见杨涟,两人相谈甚密,未曾探知内容。”
一名东厂档头禀报后,魏忠贤身侧的刘时敏提笔写下这条秘奏,紧接着一名档头疾步入内,大汗淋漓双膝跪地喘气:“昌平尤世威部,暂无动向。不过,马场内正在遴选马匹。”
“报!广公,镇虏卫朱将军已率部抵达兴济县,未作停留,拒绝兴济县士绅劳军。全军将士行进中进餐,按行程此时已抵达青县。”
魏忠贤睁眼,问:“从镇虏卫城到青县,是多少里?”
“回厂公,镇虏卫城到沧州八十里,沧州至兴济县四十五里,兴济县至青县四十里。总共一百六十余里。”
“从朱延平接到调令,这才大半日功夫,就行军一百六十里,闻所未闻!”
魏忠贤说着,看向刘时敏问:“是不是,这个小崽子早有准备?”
刘时敏摇头:“没有,师侄这里从未泄露。兵部那里,也是崔部堂着急了,才想到朱延平。而沿途暗桩,只负责保护杨天石,并不知杨天石任务。”
魏忠贤颔首,闭目道:“速速通报老爷,就说国之良将,正火速北上勤王。”
候立在一旁的李永贞躬身:“是,师叔。”
宦官们也是有传承的,最简单的就是干父子关系,其次就是师徒关系,还有各种拜把子的干兄弟关系。
李永贞提剑大步离去,赶赴乾清宫。
魏忠贤环视候立的二十四监头头们,幽幽道:“我们这些无根之人,想要立足,就讲两条。对上面的老爷,我们要忠;对朋友们,我们要义。忠高于义,没有忠,再义气,也是逆贼王安、魏朝那般下场。”
“都下去缓缓,到拼命的时候儿,别让下面的小崽子们看扁了。”
“是,师叔。”
一帮太监头头们躬身,有呼唤师叔,有口呼师叔祖的,也有叫义父的,还有一帮宦官中的后起之秀,口称老祖宗。
这帮人下去后,魏忠贤问:“张维贤那个老匹夫怎么说?”
刘廷元出列拱手笑说:“英国公还在和弟兄们打马虎眼,不过下面人机灵,将他家老幺从京师梅楼里绑了。”
“嗯,勋戚们呢?”
“李渐凉带了三十多家子弟,与家丁共约千号人,此时在西直门桃园饮酒。其他各家,并不动静。”
魏忠贤眨眨眼睛,一叹:“你去下面盯仔细了,一旦京营有变,立刻回报。若形势紧急,先将勋戚们裹挟带入皇城。不从者,杀。”
“是。”
刘廷元拱手,想了想建议道:“厂公,京里锦衣诸卫有军余子弟八万,开承运库、武库,最少可得五万之众。”
“不妥,刀枪发下去容易,收上来可就难了。再说,粮饷消耗巨大。用他们一时,没有五十万两下不来。去吧。”
刘廷元再次拱手,转身疾步离去。
片刻后,杨衰一身血腥气进来,单膝跪地:“厂公,有人欲劫走汪文言,已被弟兄们杀尽了。汪文言此时,还在弟兄们掌控之中。”
“呵呵,没了汪文言,杨涟做事还是嫩了些。”
魏忠贤摇头笑笑,问:“通州如何了?”
“陈如松已控制通州,周遭有变,可保通州物资无虞。”
刘时敏提笔将魏忠贤与各人的对答记录下来,这些事后天启皇帝都要看的。
“报!”
一名档头跑进来,单膝跪地:“厂公,御史黄尊素离京,出东直门。轻车简行,据暗桩来报,说是要寻镇虏卫朱将军。”
“呵呵,咱就知道,上回就没将耗子抓完。让他去,御史出京采风,谁能不让他去呢?”
青县,牛马吃着草料,镇虏卫将士就坐在牛车上吃着干粮,不是寻常的大饼,而是麻花这种含油脂的高能量食物。河岸边上,停靠着一艘运船,一袋袋的苹果还未熟透,分发到下面解渴。
来不及烧水,朱延平也不准军士喝凉水,就连井水也不让喝。
咬着苹果,朱延平看着追上来的史可法,史可法马术不精,站在他面前双腿打颤,衣襟染血,两腿已磨出了血泡。
“我是奉令进京,我的行军速度越快,兵部的评价越高,绝无可能故意滞留不进。我现在是一名将军,对待军令,只能服从。”
朱延平说着,将一沓东林中人的书信拿起,递给史可法,嚼着泛酸苹果:“史兄,在其位谋其政,屁股决定脑袋。诸公的好意,我只能婉拒。兵部的调令,让我现在去辽东找老奴拼命,我也不得不去。哪能因为京师危险,我就不去?”
东林不少人来信,来劝他这个成基命的弟子,告诉他京师危机重重,让他别趟浑水。是他们傻,还是自己傻?
自己已经不是鬓角童子,自然不会天真。可他们呢?只告诉自己京师危险,一副为你考虑的模样,让你别参与。连点筹码都不说,未免天真的过分了。
史可法双手颤抖着,翻着一份份书信,一目十行看完,抬头问:“朱兄,这还不够吗?诸公承你人情,不论如何,事后都会补助朱兄所亏。”
摇头,朱延平站起看着官道上延绵的牛车,和走动活动身躯的军士,道:“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这是原则的问题。八月初一,我将会交出兵权,参与顺天府乡试秋闱。可我现在,就是一军之将,我必须服从兵部调令。这是为臣的本份,为人的本份。若有一份兵部调令命我原地休整,我又何苦急冲冲跑到京里去?”
史可法气的发抖,朱延平分明是铁了心进京,还说的那么好听。
这家伙实在是太蠢了,东林诸公的书信已经是求他,已经在借你朱延平的人情。毕竟大家都是文人,要讲点脸面。自然不会把话说的太直白,多少要婉转一些。
口头答应给你什么什么,未免上不了台面。而人情,一堆的人情,足以给你想象不到的东西。可朱延平不了解东林内部运作的原理,他只认调令和摆明了的好处。
一堆东林人的人情,这是什么东西?是一堆赞美的言辞,还是两箱白银?
况且,朱延平也有自己的顾虑。自己是奉令行事,哪怕老魏这回被打的落荒而逃。他一个奉令行事的将军,最多就是夺职罢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雄霸大明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雄霸大明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