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3章 档案诡异
目录:雄霸大明朝| 作者:孤君道| 类别:都市言情
随着鸡鸣晨鼓,天色渐亮。
朱延平被游士任拉到隔间里,帮忙审核上交司礼监的文档,不是让他看内容,而是让他挑错字。有个字写错了,不算多大事,却非常的丢脸。
游士任打着哈欠说:“每月也就望朔日,朔日这两日是最忙碌的,其余时间,朝会日大伙能凑齐。平日里,这里也就五十人,夜里值班不过十余人。”
“师弟新来,为兄也没什么好告诫的。在这里,低头做事,学该学的即好。也别和其他人掺合,大家伙不是一条路上的。掺合混搭在一起,没什么用处,也会让阁老们看轻。”
“还有就是别搭理翰林官,这伙人眼高于顶,真正有用的翰林没几个。对了,今日下班后,师弟又无空闲?”
朱延平看着手中奏折,抬头摇头苦笑:“有个颜先生拜会,日子定在上午。这不,大半夜就被拉到宫里头来了,还没好好睡上一觉。今日下班后,要招待这位颜先生。”
游士任饮一口茶,换个话题,挑眉问:“这三日,师弟咱们熬过来的?”
“阁老们发话了,那个监刑的曹少钦我也算认识,白日里站着,夜里就在承天门打铺盖,就这么熬过来了。吃的喝的,也是宫里的,鲁先生那里也会送一些,倒没想旁人眼中那么苦。”
游士任听了竖大拇指,道:“还是师弟坚毅,师兄站半日,保准撑不住。这入秋了,夜里更是难熬。还想着今日下班后去鲁府探望一番,看来是师兄多虑了。”
朱延平合上奏折,嘿嘿笑着:“这算什么坚毅,只能算是傻小子睡冷炕,全凭火气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多思多想,尽量少犯错。”
成基命轻咳两声端着茶碗进来,朱延平和游士任起身拱手:“拜见师尊。”
点点头,成基命坐到主位摆摆手:“都坐吧,延平,为师即将入朝,也没什么好嘱咐。在这里,低着头比昂着头,更难。尤其是你少年得意,更需戒骄戒躁。”
座位上,朱延平拱手。
成基命继续说:“我的本意是让你当个行人先看着,多学着点。不过崔阁老觉得行人的约束大了,而你又只是来这里增长见识,不犯错就好。所以,就让你挂个舍人的官衔走动。还有就是,中书舍人多少要有差职,以后你就归崔阁老那头,负责联系兵部事。”
行人有行人司的行正管着,而中书舍人上头只有内阁,是专职秘书。
文渊阁只有行人和舍人有正式的分管部门,而翰林们就是来这里增长见识的,只负责帮帮忙算算账什么的。
成基命说着一叹:“我的本意是让你负责吏部交接事宜,最难的是吏部,这地方远比兵部能历练。就这样,你去寻崔阁老,等他寻到更合适的,你就来我这头。”
朱延平起身行礼,游士任眨眨眼睛,心里感叹,这人和人就是不能比。中书舍人地位最高的分别是首辅、次辅那边的。其次就是负责与六部对接的舍人,再其次就是没有明确对接衙门,哪里需要跑哪里的舍人。
而他,管的是最清闲的一个衙门宗人府,官制上来讲宗人府地位最高,可十年才修一次宗室玉牒,平日里处理的也是各地宗室的小事情,没什么意义。
而且宗人府相对独立,做什么事情和皇帝对接,任何的公务都是处理完了,送到内阁过目一番就入档。除非宗室们犯了大案,内阁才有插手的机会。
崔景荣的小隔间里,老头提笔写了一张便条递给朱延平道:“今天这里也没你什么事,你这两日去兵部各司看看档案。初三、初六这两天朝会,你赶过来,我会考校考校你。初九、十二、十五你安心考试,考完后就安心待在这。”
“另外就是镇虏军,广义营那边可以松手了。兵部准备在通州给你一块地方建立营垒,以后镇虏军锻炼行军,往来于新营与镇虏卫城之间,一月两次。一切训练,就在新营进行。你也不必去军营亲自监督,事事紧抓,你也就是个战将。要懂的放权,要学会将将。”
看着站的笔直的朱延平,崔景荣眼眉带笑:“另外,镇虏军操练所费一切粮饷,走兵部的帐。你可要将粮草用度的关把严了,出了纰漏我不管下面的混账事,我只找你的麻烦。”
“崔公放心,谁贪墨或浪费一斗粮食,我让他吞掉一斗;谁贪污一两银子,我融了一两灌他胃里。”
崔景荣只是笑笑,将展脚硬翅乌纱帽戴上,起身上下打量朱延平,道:“这掌兵,《六韬》有云,无非杀大赏小。只要你为人端正,典明军纪,竖立升赏惩处规矩,再握住钱粮,这兵也就稳固了。这回你率兵神速入京,惹得不少人侧目。他们想通过五军都督府派些人手跟着你喝汤,我们兵部准许了一些人。这些人,你掂量着用。”
朱延平一听,双眉一皱,他的镇虏军可是要干脏活的,哪能让外人进来?
这个崔老头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不是给他找麻烦吗?
想了想,问:“崔公,一个不留,可好?”
崔景荣呵呵笑着,将奏折收入袖囊:“你掂量着就是,要赶走,还是要杀了,都随你。勋戚,没牙的老虎,打上一拳,大不了且让他汪汪叫两声。”
内阁们去上朝,资历深一点的行人、舍人们也跟着走了,这些人属于活着的档案,朝里有什么要询问的,这些人会顶上去。
朱延平拿着崔景荣给的手书,也没出宫,就在文渊阁对面的档案库房里找资料。
各部的档案都是最近的,用得着的,用不着的档案会储藏到宫里。宫里头不仅要保管这些档案,还有专人誊抄做副本。
这片库房很大,朱延平拿着手书进去,没有手书他也可以查阅,这道手书是专门给兵部的,许可他查阅近期的档案。这里的老档,私密的另有储存,能看的都是正常的档案。
他直接去吏部档案房,翻着目录按着书柜找书。
朱燮元的档案不好找,这里没有单人类似纪传体的档案,而是编年体,每年升迁转调的官员非常的多,文官三万,武官九万,怎么找?
吏部的文选清吏司直接被他忽略,其次稽勋清吏司他翻了一些档案也放弃,然后是验封清吏司,也没什么收获,就连最后的考功清吏司也是一团糟。
所有的文档都是惜字如金,根本没有太多的信息,想要找个人升迁屡历,不好找。
他直接放弃,真要找,他必须从万历二十年开始翻阅,整整三十多年的档案里,才能找到朱燮元的档案。
他应该感谢一个人,感谢解学龙,解学龙也觉得档案不妥当,不方便查阅,去年就上奏疏,开始编辑、整理纪传体一样的官员档案。方便查询,也方便修史。
而当朝官员都是大家熟悉的,屡历档案最好找,所以这批人的档案已经做好,他在翰林院的档案堆里找到了朱燮元的名单,万历二十年进士目录。
朱延平不是正统的士绅大族子弟,自然也没有传承的官场知识,否则当朝大员的屡历,就是他的功课之一。而他崛起的时间太短,又一心扑在军事上,只和成基命维持书信联系,成基命也没时间悉心传授这些隐秘的知识。
找到朱燮元的档案,已经是中午,抱着万历二十年这批进士的资料文集,朱延平来到档案房一册的隔间里,自有小吏端来茶水糕点。
按着目录找到朱燮元所在的那一册书,朱延平铺开,吃着点心,目光静谧扫着。
朱燮元,嘉靖四十五年生,现在五十八岁,浙江绍兴山阴县人,万历二十年进士。
十九岁的时候就是举人,受绍兴知府萧良干之邀,入府衙讲学,也是幕僚。并提议,通过萧良干的努力,解决了绍兴水患,受惠十余万人。
二十六岁中进士,初授大理寺评事,说明这是个偏向法学的进士,任期内不畏强权,洗清冤案,平反三百余人,多有功绩。
朱延平看着档案,摸着下巴,这朱燮元的屡历非常的漂亮,是个非常能干的官员。
之后朱燮元下放,超擢当了苏州知府。这是天下有名的肥缺,这里经济不必再说,尽管十分富裕,可下面收税的人吃拿卡扣严重,这些损耗都是要算着火耗里的,最终给朝廷的税不能少,所以火耗只能由平头百姓承担。
朱燮元的办法很简单,下面各县送到府里的赋税,他看都不看,直接封存做档送往上级衙门。自己这边不开封,自然也就没有火耗,也就没有好处。没有火耗,下面人怎么能借着火耗去讹诈?
于是,他声名大涨,但也将苏州府的官员胥吏们得罪的一干二净,自然在这个肥的流油的职位上呆不久,被任命为川南兵备道员,这是个苦差事。
还没走,苏州就爆发大规模民乱,收税的太监收的过分了,万余名织工反抗闹事。新知府压不住,太监请朱燮元调兵镇压,朱燮元断然拒绝,安抚了织工,然后赴任川南。
朱延平看到这里,眨眨眼睛,看来朱燮元是士绅倾向的,或者可以说是他本来就是士绅一员。江南抗税的风潮十分的普遍,朱燮元不帮宫里人,也是一种自保,否则名声就臭了。
当时的川南是改土归流,刚刚平定战乱的遵义,这就是播州之役,播州世袭土司杨家叛乱,被夷族,播州改为遵义,隶属四川。
之前贵州和四川还在打官司,觉得遵义应该归贵州管辖。后来遵义被秦良玉的白杆兵收复,贵州方面战事未歇,也就放下了争夺遵义的心思。
战火烧成的废墟上,还有乱军余孽,根本没有秩序可言。朱燮元就在这种情况下,逐步稳定了遵义的秩序。随后,去广州当学官,以右参政谢病离职。
之后起复为陕西按察使,改任四川右布政使,署理川东诸事。
看到这里,朱延平眸子一缩,天启元年朱燮元升了半级,成了左布政使,名义上统筹四川政务,成为一省重臣,按规矩要入京述职。
然而,这种时候奢崇明反了,在重庆阅军的时候,奢崇明女婿樊龙在校场上纵马,突然刺死四川巡抚徐可求,四川的大员们都在重庆,结果被叛军一锅端了。两万彝兵席卷川东,苗彝诸部响应,瞬息间叛军高达十万,奢崇明进攻毫无防备的成都。
成都当时只有两千战兵,蜀王竟然事急从权,委任朱燮元统领军事,秦良玉正在石柱练新兵,一刀砍了奢崇明的使者,分兵来救。
六千白杆兵不仅救下成都,还堵住了川东叛军出川进攻荆楚的要道夔州,也将奢崇明与重庆之间的联系斩断,堵住奢崇明主力部队进攻成都的退路,一举击溃奢部叛军主力,斩首万级。
除去秦良玉那骇人的战绩,让朱延平诧异的是,蜀王竟然敢让朱燮元领兵。
这根本不合规矩,藩王现在就是吉祥物,蹦跶一下都是有错的,更别说委任他人领命,领的还是一省之军。
而朱燮元的手实在是太快了,借保卫成都的名义,和秦良玉的威风,将整个川军的指挥权握在了手里。造成既定事实,朝廷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让他当四川巡抚。
事急从权,也没有这种从权的方法,这是找死。
更诡异的是,朱燮元要赴京述职,在重庆坐船走长江就行了,去成都做什么!
四川的军政大员们怎么会那么巧合的在重庆被一锅端了?
而奢崇明的叛军又是怎么数日间暴涨的十万余万的?有这么强的统筹力,奢崇明还会被秦良玉按在地上打?
还有,这十余万叛军来源于川东诸土司,怎么好像就突然消失了一样。
而且成都保卫战里,仓促间朱燮元以叛军将领罗乾象为内应,又遣部将设伏诈降,一举击溃叛军士气。这事情,未免顺利的过分。
秦良玉在成都击败奢崇明,十几万的叛军被她前后围堵,大小百余战,怎么才斩首万余?有些地方,秦良玉可以说是传檄而定,守在那里的叛军直接就降了?
“怪呀……”
朱延平呢喃着,他不是怀疑秦良玉,而是感叹朱燮元的好运气。他也有好运气,那是因为他有硬后台。好运气就三种,一种是他这样的,一种是天生的,一种就是苦心经营,步步为营,水到渠成而形成的。
朱燮元,是哪一种?
朱延平被游士任拉到隔间里,帮忙审核上交司礼监的文档,不是让他看内容,而是让他挑错字。有个字写错了,不算多大事,却非常的丢脸。
游士任打着哈欠说:“每月也就望朔日,朔日这两日是最忙碌的,其余时间,朝会日大伙能凑齐。平日里,这里也就五十人,夜里值班不过十余人。”
“师弟新来,为兄也没什么好告诫的。在这里,低头做事,学该学的即好。也别和其他人掺合,大家伙不是一条路上的。掺合混搭在一起,没什么用处,也会让阁老们看轻。”
“还有就是别搭理翰林官,这伙人眼高于顶,真正有用的翰林没几个。对了,今日下班后,师弟又无空闲?”
朱延平看着手中奏折,抬头摇头苦笑:“有个颜先生拜会,日子定在上午。这不,大半夜就被拉到宫里头来了,还没好好睡上一觉。今日下班后,要招待这位颜先生。”
游士任饮一口茶,换个话题,挑眉问:“这三日,师弟咱们熬过来的?”
“阁老们发话了,那个监刑的曹少钦我也算认识,白日里站着,夜里就在承天门打铺盖,就这么熬过来了。吃的喝的,也是宫里的,鲁先生那里也会送一些,倒没想旁人眼中那么苦。”
游士任听了竖大拇指,道:“还是师弟坚毅,师兄站半日,保准撑不住。这入秋了,夜里更是难熬。还想着今日下班后去鲁府探望一番,看来是师兄多虑了。”
朱延平合上奏折,嘿嘿笑着:“这算什么坚毅,只能算是傻小子睡冷炕,全凭火气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多思多想,尽量少犯错。”
成基命轻咳两声端着茶碗进来,朱延平和游士任起身拱手:“拜见师尊。”
点点头,成基命坐到主位摆摆手:“都坐吧,延平,为师即将入朝,也没什么好嘱咐。在这里,低着头比昂着头,更难。尤其是你少年得意,更需戒骄戒躁。”
座位上,朱延平拱手。
成基命继续说:“我的本意是让你当个行人先看着,多学着点。不过崔阁老觉得行人的约束大了,而你又只是来这里增长见识,不犯错就好。所以,就让你挂个舍人的官衔走动。还有就是,中书舍人多少要有差职,以后你就归崔阁老那头,负责联系兵部事。”
行人有行人司的行正管着,而中书舍人上头只有内阁,是专职秘书。
文渊阁只有行人和舍人有正式的分管部门,而翰林们就是来这里增长见识的,只负责帮帮忙算算账什么的。
成基命说着一叹:“我的本意是让你负责吏部交接事宜,最难的是吏部,这地方远比兵部能历练。就这样,你去寻崔阁老,等他寻到更合适的,你就来我这头。”
朱延平起身行礼,游士任眨眨眼睛,心里感叹,这人和人就是不能比。中书舍人地位最高的分别是首辅、次辅那边的。其次就是负责与六部对接的舍人,再其次就是没有明确对接衙门,哪里需要跑哪里的舍人。
而他,管的是最清闲的一个衙门宗人府,官制上来讲宗人府地位最高,可十年才修一次宗室玉牒,平日里处理的也是各地宗室的小事情,没什么意义。
而且宗人府相对独立,做什么事情和皇帝对接,任何的公务都是处理完了,送到内阁过目一番就入档。除非宗室们犯了大案,内阁才有插手的机会。
崔景荣的小隔间里,老头提笔写了一张便条递给朱延平道:“今天这里也没你什么事,你这两日去兵部各司看看档案。初三、初六这两天朝会,你赶过来,我会考校考校你。初九、十二、十五你安心考试,考完后就安心待在这。”
“另外就是镇虏军,广义营那边可以松手了。兵部准备在通州给你一块地方建立营垒,以后镇虏军锻炼行军,往来于新营与镇虏卫城之间,一月两次。一切训练,就在新营进行。你也不必去军营亲自监督,事事紧抓,你也就是个战将。要懂的放权,要学会将将。”
看着站的笔直的朱延平,崔景荣眼眉带笑:“另外,镇虏军操练所费一切粮饷,走兵部的帐。你可要将粮草用度的关把严了,出了纰漏我不管下面的混账事,我只找你的麻烦。”
“崔公放心,谁贪墨或浪费一斗粮食,我让他吞掉一斗;谁贪污一两银子,我融了一两灌他胃里。”
崔景荣只是笑笑,将展脚硬翅乌纱帽戴上,起身上下打量朱延平,道:“这掌兵,《六韬》有云,无非杀大赏小。只要你为人端正,典明军纪,竖立升赏惩处规矩,再握住钱粮,这兵也就稳固了。这回你率兵神速入京,惹得不少人侧目。他们想通过五军都督府派些人手跟着你喝汤,我们兵部准许了一些人。这些人,你掂量着用。”
朱延平一听,双眉一皱,他的镇虏军可是要干脏活的,哪能让外人进来?
这个崔老头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不是给他找麻烦吗?
想了想,问:“崔公,一个不留,可好?”
崔景荣呵呵笑着,将奏折收入袖囊:“你掂量着就是,要赶走,还是要杀了,都随你。勋戚,没牙的老虎,打上一拳,大不了且让他汪汪叫两声。”
内阁们去上朝,资历深一点的行人、舍人们也跟着走了,这些人属于活着的档案,朝里有什么要询问的,这些人会顶上去。
朱延平拿着崔景荣给的手书,也没出宫,就在文渊阁对面的档案库房里找资料。
各部的档案都是最近的,用得着的,用不着的档案会储藏到宫里。宫里头不仅要保管这些档案,还有专人誊抄做副本。
这片库房很大,朱延平拿着手书进去,没有手书他也可以查阅,这道手书是专门给兵部的,许可他查阅近期的档案。这里的老档,私密的另有储存,能看的都是正常的档案。
他直接去吏部档案房,翻着目录按着书柜找书。
朱燮元的档案不好找,这里没有单人类似纪传体的档案,而是编年体,每年升迁转调的官员非常的多,文官三万,武官九万,怎么找?
吏部的文选清吏司直接被他忽略,其次稽勋清吏司他翻了一些档案也放弃,然后是验封清吏司,也没什么收获,就连最后的考功清吏司也是一团糟。
所有的文档都是惜字如金,根本没有太多的信息,想要找个人升迁屡历,不好找。
他直接放弃,真要找,他必须从万历二十年开始翻阅,整整三十多年的档案里,才能找到朱燮元的档案。
他应该感谢一个人,感谢解学龙,解学龙也觉得档案不妥当,不方便查阅,去年就上奏疏,开始编辑、整理纪传体一样的官员档案。方便查询,也方便修史。
而当朝官员都是大家熟悉的,屡历档案最好找,所以这批人的档案已经做好,他在翰林院的档案堆里找到了朱燮元的名单,万历二十年进士目录。
朱延平不是正统的士绅大族子弟,自然也没有传承的官场知识,否则当朝大员的屡历,就是他的功课之一。而他崛起的时间太短,又一心扑在军事上,只和成基命维持书信联系,成基命也没时间悉心传授这些隐秘的知识。
找到朱燮元的档案,已经是中午,抱着万历二十年这批进士的资料文集,朱延平来到档案房一册的隔间里,自有小吏端来茶水糕点。
按着目录找到朱燮元所在的那一册书,朱延平铺开,吃着点心,目光静谧扫着。
朱燮元,嘉靖四十五年生,现在五十八岁,浙江绍兴山阴县人,万历二十年进士。
十九岁的时候就是举人,受绍兴知府萧良干之邀,入府衙讲学,也是幕僚。并提议,通过萧良干的努力,解决了绍兴水患,受惠十余万人。
二十六岁中进士,初授大理寺评事,说明这是个偏向法学的进士,任期内不畏强权,洗清冤案,平反三百余人,多有功绩。
朱延平看着档案,摸着下巴,这朱燮元的屡历非常的漂亮,是个非常能干的官员。
之后朱燮元下放,超擢当了苏州知府。这是天下有名的肥缺,这里经济不必再说,尽管十分富裕,可下面收税的人吃拿卡扣严重,这些损耗都是要算着火耗里的,最终给朝廷的税不能少,所以火耗只能由平头百姓承担。
朱燮元的办法很简单,下面各县送到府里的赋税,他看都不看,直接封存做档送往上级衙门。自己这边不开封,自然也就没有火耗,也就没有好处。没有火耗,下面人怎么能借着火耗去讹诈?
于是,他声名大涨,但也将苏州府的官员胥吏们得罪的一干二净,自然在这个肥的流油的职位上呆不久,被任命为川南兵备道员,这是个苦差事。
还没走,苏州就爆发大规模民乱,收税的太监收的过分了,万余名织工反抗闹事。新知府压不住,太监请朱燮元调兵镇压,朱燮元断然拒绝,安抚了织工,然后赴任川南。
朱延平看到这里,眨眨眼睛,看来朱燮元是士绅倾向的,或者可以说是他本来就是士绅一员。江南抗税的风潮十分的普遍,朱燮元不帮宫里人,也是一种自保,否则名声就臭了。
当时的川南是改土归流,刚刚平定战乱的遵义,这就是播州之役,播州世袭土司杨家叛乱,被夷族,播州改为遵义,隶属四川。
之前贵州和四川还在打官司,觉得遵义应该归贵州管辖。后来遵义被秦良玉的白杆兵收复,贵州方面战事未歇,也就放下了争夺遵义的心思。
战火烧成的废墟上,还有乱军余孽,根本没有秩序可言。朱燮元就在这种情况下,逐步稳定了遵义的秩序。随后,去广州当学官,以右参政谢病离职。
之后起复为陕西按察使,改任四川右布政使,署理川东诸事。
看到这里,朱延平眸子一缩,天启元年朱燮元升了半级,成了左布政使,名义上统筹四川政务,成为一省重臣,按规矩要入京述职。
然而,这种时候奢崇明反了,在重庆阅军的时候,奢崇明女婿樊龙在校场上纵马,突然刺死四川巡抚徐可求,四川的大员们都在重庆,结果被叛军一锅端了。两万彝兵席卷川东,苗彝诸部响应,瞬息间叛军高达十万,奢崇明进攻毫无防备的成都。
成都当时只有两千战兵,蜀王竟然事急从权,委任朱燮元统领军事,秦良玉正在石柱练新兵,一刀砍了奢崇明的使者,分兵来救。
六千白杆兵不仅救下成都,还堵住了川东叛军出川进攻荆楚的要道夔州,也将奢崇明与重庆之间的联系斩断,堵住奢崇明主力部队进攻成都的退路,一举击溃奢部叛军主力,斩首万级。
除去秦良玉那骇人的战绩,让朱延平诧异的是,蜀王竟然敢让朱燮元领兵。
这根本不合规矩,藩王现在就是吉祥物,蹦跶一下都是有错的,更别说委任他人领命,领的还是一省之军。
而朱燮元的手实在是太快了,借保卫成都的名义,和秦良玉的威风,将整个川军的指挥权握在了手里。造成既定事实,朝廷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让他当四川巡抚。
事急从权,也没有这种从权的方法,这是找死。
更诡异的是,朱燮元要赴京述职,在重庆坐船走长江就行了,去成都做什么!
四川的军政大员们怎么会那么巧合的在重庆被一锅端了?
而奢崇明的叛军又是怎么数日间暴涨的十万余万的?有这么强的统筹力,奢崇明还会被秦良玉按在地上打?
还有,这十余万叛军来源于川东诸土司,怎么好像就突然消失了一样。
而且成都保卫战里,仓促间朱燮元以叛军将领罗乾象为内应,又遣部将设伏诈降,一举击溃叛军士气。这事情,未免顺利的过分。
秦良玉在成都击败奢崇明,十几万的叛军被她前后围堵,大小百余战,怎么才斩首万余?有些地方,秦良玉可以说是传檄而定,守在那里的叛军直接就降了?
“怪呀……”
朱延平呢喃着,他不是怀疑秦良玉,而是感叹朱燮元的好运气。他也有好运气,那是因为他有硬后台。好运气就三种,一种是他这样的,一种是天生的,一种就是苦心经营,步步为营,水到渠成而形成的。
朱燮元,是哪一种?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雄霸大明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雄霸大明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