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5章 袁崇焕之热情
目录:雄霸大明朝| 作者:孤君道| 类别:都市言情
“世人皆云,骁骑将军美姿颜,今日一见果真俊逸卓群,姿仪甚威。[顶^点^小说][].[][].[c]”
鱼干放在一边,袁崇焕入座上下打量朱延平,嘴角带笑,一对漆亮小眼睛放光,一副很满意的神情,神情谈吐,非常的爽朗、大方。
他又看着袁枢,喊着袁枢的字:“袁伯应、朱宗柔、卢建斗,你们三友在辽东那边,也是名震诸将,更别说京中士林。这回返京,各方谈及三友,多有欣慰。都说国朝边患不靖,正是你们三友扬名建功之时。”
士林中相友善的一帮人,或可以并论的人,都会起一个名号。如武三袁指的就是袁可立、袁应泰、袁崇焕;文三袁即袁中道、袁宏道、袁宗道三兄弟。
同样的还有毕懋康、毕懋良兄弟的二毕,张溥、张采的娄东二张。
朱延平在士林中有响亮的名声,袁枢也是跟脚深厚,卢象升是突然崛起的,靠自己实力崛起的。他们三个是好友,便被士林称作京中三友,也叫宣武三友。
宣武三友不仅是指他们在宣武门大街的首善书院认识,也是指他们三人的立身根本在于宣扬、崇尚军事。
“元素公过誉了,着实过誉了。”
袁枢喊着袁崇焕的字,笑吟吟道:“只是前辈抬爱,才有我等后辈微薄名声。哪及的上元素公为国奉公、身镇边防?”
朱延平面容带笑,看着袁枢与袁崇焕打交道,相互夸着对方,学习着这种交际手段。
看两个人相互刨根挖底,将对方值得一说的旧事就提出来一顿狠夸。
比如袁枢就夸袁崇焕身在江湖之远,却有庙堂忧国之心。从六年前袁崇焕中进士在福建邵武当知县时的旧事说起,袁崇焕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就上去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
以亲身询问来考证九边军机,是知行合一的表现,是务实不务虚的体现,是很难得的……
又夸袁崇焕舍身报国,天启二年春,回京述职的时候冒死单骑前往溃败的辽镇进行实地考察。回来后,袁崇焕就因为这番表现被御史侯洵看中,委以宁远军事,还有内帑二十万两支持。
朱延平听到这一节,饮茶的时候差点噎着。没有韩爌这个当时新任的内阁次辅师尊当抵押,天启穷的能卖血,会把二十万两银子丢给你一个入京述职的知县?
然后又看着他们扯到了袁枢的爱好上去了。袁枢两大爱好,第一是父子相传的兵法,第二就是收藏字画、古董。
收藏界一个个人名在两个人口中来回传递,如丹青圣手董巨、祝枝山还有董其昌的作品,还有其他收藏界的朝中大员,如退休的礼部尚书张问达、此时的山东巡王惟俭、以及到处奔波的钱谦益藏品等等。
看来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想要初次见面就谈的愉快,首先要做的就是投其所好,查对方的资料,会面时捡对方的得意旧事说。毕竟,话不投机半句多,要找投机的话来说。
收藏界的事情谈完,袁崇焕又转到了军事。
东道是袁枢,袁崇焕与朱延平都是客,他先在袁枢这里刷够了初次见面的分数,就该谈朱延平这边的了,再说他找这两人为的还是军事上的事情。
对朱延平也是一顿狠夸,西北之战中朱延平的军功很大,很耀眼。最耀眼的还不是军功大,而是看透了杨肇基的算计。从杨肇基谋划的骄敌之计之中,不动而已,一动风雷生,直接抢走了杨肇基的辛苦结晶。
很多朱延平自己都不记得的小细节,都能在袁崇焕的口中焕发光彩,如领军出征月余时间睡觉都不脱甲,行军途中更是秋毫未犯,甚至连镇虏军驱使河套俘虏修葺绥德州官道这件事,也被袁崇焕大说特说。
在朱延平这里,袁崇焕碰了一鼻子冷屁股,他把朱延平夸成了霍去病再世一般的人物,结果朱延平只是时而推辞几声过奖了,又解释一下这样做的原因,又很严肃的说这样做只是作为一个将军的本份,不值得夸。
他不喜欢朱延平的严肃,更觉得朱延平不会做人:我把你吹到天上,你吹我几句又不会掉根毛?
难怪这位在京师中戴着冷傲孤高的帽子,如此不近人情,若不是一手打仗的本事超群,还有几个大佬站在背后镇场子,你小子早被发配九边苦寒吃草去了!
军事话题是三个人都有准备的话题,袁崇焕不相信袁枢、朱延平不知道他的来意。
将朱延平吹嘘一番是宴会流程,这个流程走完后,袁崇焕敛去笑颜,也是严肃说:“晋商之中出了范永斗等背弃祖宗之十恶不赦之败类奸贼,闻者无不骇然锥心。商贾为求一利,当真是什么都能割舍,遑论廉耻。”
“那范贼逃至建奴贼窝,必然怂恿建奴寇边。明年边关再起战事,我辽军枕戈待旦,将士们个个身怀血海深仇。正所谓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明年这场大仗,不知二位如何看?可有来辽地做做客,赴辽参战的兴趣?”
赴辽部队是客军,客军作战军功翻倍、粮饷方面也有特别津贴。
当然,规定上如此,话也是这么说,但还要看客军的拳头硬不硬,还要看去什么地方做客。
对于各镇来说,最苦最要命的差事就是赴辽参战,多少支部队去了辽镇,怎么消失的都没人能说清楚,比西南战场还要恶心。
辽军被人堵在家里,按倒在床上暴揍,依旧不忘算计友军。算计客军的本事可比打仗的本事高多了,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袁崇焕眉目清雅,肤色稍暗,皮肤还是很好的。同时三捋掌长清须,更是有着灵逸仙气。说话也是中气十足,声音郎朗,气势颇为雄壮。
唯一不够好的就是面目偏柔,与雄壮的声势相左。同时个子矮,腿短腰也短,坐在那里也低朱延平、袁枢半个头,说话间扬着下巴胡子颤着。
隔着屏风珠帘,徐拂打量着三人,卢象升她也见过,是个儒雅内藏韬略珠玑的人,是个内敛遇事则张扬的人,青年得志自然意气风发。
袁枢给她的印象是硬气为先,其后是沉稳,比同岁数的卢象升要稳健的多,心里能藏住事情。和袁崇焕这种前辈打交道,也兜得住。
至于她一直关心的朱延平,和京中传闻一致,是个冷漠的人。袁崇焕没来之前,与袁枢在一起时,也是寡言少语,不轻易发表态度。
而垂柳庄那帮姐妹表示,朱延平却是个待人极好的人,在买卖上从不会欺负那些姐妹。朱延平拉来的单子,双方也是按着协议分成。面对弱势女子还能保持着对金银的克制,所以朱延平首先是一个内敛、矜持的人。
矜持,不就是冷漠?
做自己该做的,不欠别人什么,做什么都讲清楚。所以,也是个对人对事讲究分明的人,有原则。这种人不能惹,不能欺,能做朋友自然是很好的。
她自幼流浪,被人贩子买走,十五岁出道,十九岁落幕至今四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识过?对于看人,她还是有这个信心的。
静静抚琴,竖起耳朵听着里面的交谈。
辽军是个什么德行,朱延平也摸清了,没想到袁崇焕却能一副把握十足,请你们一起赴辽分润军功的姿态,这种撒谎做戏的本事和心理素质,值得认真学习。
袁枢面上笑容不减:“范贼这等汉奸确实该死,如元素公所言,小人奸贼作祟,狼虫虎豹逞凶,明年的辽镇不安稳。只是不知,孙督师那里,需要我们去多少?”
话音一转,袁枢看向朱延平,扭头瞥着袁崇焕道:“实不相瞒,若辽镇提供粮饷,宗柔的镇虏军,卢建斗新建的大名新军以及敝人的家丁都是可以赴辽的。我们三人,都想见识见识建奴鞑子长了几颗脑袋。此外,登州军廖栋部、山东周世锡部、魏颀部都是数得着的精兵悍将,都是可以赴辽的。”
袁枢现在没有家丁,但他想有,一封信就能从登莱拉出一支千余人的家丁部队。
此时边军打仗,主力部队是各将家丁,名义上的正军干的是辅军、摇旗呐喊的勾当。至于辅军,都是存在于账面的,这些人和本该属于辅军的军饷、装备,都被上上下下吃光了。
袁崇焕稍稍计算,袁枢抛出来的这些部队都是有名号的部队,可堪一战的战兵最低能有八千,辅军大约有六七千。如果袁可立那边点头,光登莱就能拉出两万多战兵,算上镇虏强军,还有卢象升的大名新军,能有三万。
整整辽军三分之一的战力,人数是辽军的五分之一。
朱延平见袁崇焕看过来,露出笑容:“杀鞑子,大明健儿何惧辛劳?我镇虏军这边也好说话,辽镇提供米豆粮草即可。所缺军饷,建奴能抢咱的,咱自然也能抢建奴的。这个条件满足,到时调令下来,我镇虏军就可出征。”
袁崇焕听了一笑:“骁骑将军果真锋锐,我们也知镇虏军车马庞大运力惊人,以神速著称。若战事爆发,我们辽镇在山东购粮以供军用。到时镇虏军携带军粮赴辽,能节省不少虚耗。如此可行?”
这是连订金、本金一起掏了,朱延平如何不行?看一眼袁枢道:“可行,辽镇信我,我自不会失信辽镇。”
袁崇焕走了,临走拉着朱延平的手,再三嘱咐让他尝尝自己家乡的土特产,还一再表示这东西快过年,自己也舍不得吃,匀出一些给的朱延平的,清廉风范十足。
朱延平还怕有毒,自然是点头应着。
送走袁崇焕,袁枢拆开扎捆鱼干的布绳,折叠在鱼腹内的银票一叠又一叠,他翻开一看,数了数:“齐德来,这个数。”
现在的银票信誉,真的不可靠,见是鲁衍孟的钱庄银票,袁枢笑容更甚,塞到了朱延平手里。
看着银票,朱延平一笑:“我那有些人手,专门做这个的。或许,我们可以弄来更多的。”
袁枢听了眨眨眼睛:“那你看着做,建斗那边穷的揭不开锅,记得给他分一些。还有,你缴获了平遥书册古董,我要鉴赏鉴赏。”
听着琴声,两个人坐到床榻边,朱延平见袁枢还盯着他,甩手:“那你也看着办,把玩之后记得还回来。对了,这袁崇焕怎么如此的大方?我对他不理不睬,他却如此热情,我可听说这人的脾气比崔阁老还要大,奇怪。”
说着还抖抖手中五千两崭新银票,关于银票这件事情,他确实也该找鲁衍孟谈一谈。
袁枢努着嘴,眼珠子转着:“兴许,他脾气大是因为本性急躁。辽镇那边烂了屁股,才想着拉咱们去救火。故而,也因为急躁而热情。这种性子急的人最好别招惹,否则会死缠烂打,撞了南墙头破血流还会撞。”
朱延平挑眉,袁枢的意思他懂了,现在还不到出军的时候,也不到登莱军摘桃子的时候,所以不是翻脸的时候。
到了翻脸的时候,对待这种性子暴躁、手段急切的人,最好直接一巴掌拍死。
初次见面,事情还没谈,就悄悄在土特产里塞了五千两银票,这种行径手段,实在是太急了。当然,这种大方是能交到很多朋友的。
鱼干放在一边,袁崇焕入座上下打量朱延平,嘴角带笑,一对漆亮小眼睛放光,一副很满意的神情,神情谈吐,非常的爽朗、大方。
他又看着袁枢,喊着袁枢的字:“袁伯应、朱宗柔、卢建斗,你们三友在辽东那边,也是名震诸将,更别说京中士林。这回返京,各方谈及三友,多有欣慰。都说国朝边患不靖,正是你们三友扬名建功之时。”
士林中相友善的一帮人,或可以并论的人,都会起一个名号。如武三袁指的就是袁可立、袁应泰、袁崇焕;文三袁即袁中道、袁宏道、袁宗道三兄弟。
同样的还有毕懋康、毕懋良兄弟的二毕,张溥、张采的娄东二张。
朱延平在士林中有响亮的名声,袁枢也是跟脚深厚,卢象升是突然崛起的,靠自己实力崛起的。他们三个是好友,便被士林称作京中三友,也叫宣武三友。
宣武三友不仅是指他们在宣武门大街的首善书院认识,也是指他们三人的立身根本在于宣扬、崇尚军事。
“元素公过誉了,着实过誉了。”
袁枢喊着袁崇焕的字,笑吟吟道:“只是前辈抬爱,才有我等后辈微薄名声。哪及的上元素公为国奉公、身镇边防?”
朱延平面容带笑,看着袁枢与袁崇焕打交道,相互夸着对方,学习着这种交际手段。
看两个人相互刨根挖底,将对方值得一说的旧事就提出来一顿狠夸。
比如袁枢就夸袁崇焕身在江湖之远,却有庙堂忧国之心。从六年前袁崇焕中进士在福建邵武当知县时的旧事说起,袁崇焕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就上去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
以亲身询问来考证九边军机,是知行合一的表现,是务实不务虚的体现,是很难得的……
又夸袁崇焕舍身报国,天启二年春,回京述职的时候冒死单骑前往溃败的辽镇进行实地考察。回来后,袁崇焕就因为这番表现被御史侯洵看中,委以宁远军事,还有内帑二十万两支持。
朱延平听到这一节,饮茶的时候差点噎着。没有韩爌这个当时新任的内阁次辅师尊当抵押,天启穷的能卖血,会把二十万两银子丢给你一个入京述职的知县?
然后又看着他们扯到了袁枢的爱好上去了。袁枢两大爱好,第一是父子相传的兵法,第二就是收藏字画、古董。
收藏界一个个人名在两个人口中来回传递,如丹青圣手董巨、祝枝山还有董其昌的作品,还有其他收藏界的朝中大员,如退休的礼部尚书张问达、此时的山东巡王惟俭、以及到处奔波的钱谦益藏品等等。
看来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想要初次见面就谈的愉快,首先要做的就是投其所好,查对方的资料,会面时捡对方的得意旧事说。毕竟,话不投机半句多,要找投机的话来说。
收藏界的事情谈完,袁崇焕又转到了军事。
东道是袁枢,袁崇焕与朱延平都是客,他先在袁枢这里刷够了初次见面的分数,就该谈朱延平这边的了,再说他找这两人为的还是军事上的事情。
对朱延平也是一顿狠夸,西北之战中朱延平的军功很大,很耀眼。最耀眼的还不是军功大,而是看透了杨肇基的算计。从杨肇基谋划的骄敌之计之中,不动而已,一动风雷生,直接抢走了杨肇基的辛苦结晶。
很多朱延平自己都不记得的小细节,都能在袁崇焕的口中焕发光彩,如领军出征月余时间睡觉都不脱甲,行军途中更是秋毫未犯,甚至连镇虏军驱使河套俘虏修葺绥德州官道这件事,也被袁崇焕大说特说。
在朱延平这里,袁崇焕碰了一鼻子冷屁股,他把朱延平夸成了霍去病再世一般的人物,结果朱延平只是时而推辞几声过奖了,又解释一下这样做的原因,又很严肃的说这样做只是作为一个将军的本份,不值得夸。
他不喜欢朱延平的严肃,更觉得朱延平不会做人:我把你吹到天上,你吹我几句又不会掉根毛?
难怪这位在京师中戴着冷傲孤高的帽子,如此不近人情,若不是一手打仗的本事超群,还有几个大佬站在背后镇场子,你小子早被发配九边苦寒吃草去了!
军事话题是三个人都有准备的话题,袁崇焕不相信袁枢、朱延平不知道他的来意。
将朱延平吹嘘一番是宴会流程,这个流程走完后,袁崇焕敛去笑颜,也是严肃说:“晋商之中出了范永斗等背弃祖宗之十恶不赦之败类奸贼,闻者无不骇然锥心。商贾为求一利,当真是什么都能割舍,遑论廉耻。”
“那范贼逃至建奴贼窝,必然怂恿建奴寇边。明年边关再起战事,我辽军枕戈待旦,将士们个个身怀血海深仇。正所谓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明年这场大仗,不知二位如何看?可有来辽地做做客,赴辽参战的兴趣?”
赴辽部队是客军,客军作战军功翻倍、粮饷方面也有特别津贴。
当然,规定上如此,话也是这么说,但还要看客军的拳头硬不硬,还要看去什么地方做客。
对于各镇来说,最苦最要命的差事就是赴辽参战,多少支部队去了辽镇,怎么消失的都没人能说清楚,比西南战场还要恶心。
辽军被人堵在家里,按倒在床上暴揍,依旧不忘算计友军。算计客军的本事可比打仗的本事高多了,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袁崇焕眉目清雅,肤色稍暗,皮肤还是很好的。同时三捋掌长清须,更是有着灵逸仙气。说话也是中气十足,声音郎朗,气势颇为雄壮。
唯一不够好的就是面目偏柔,与雄壮的声势相左。同时个子矮,腿短腰也短,坐在那里也低朱延平、袁枢半个头,说话间扬着下巴胡子颤着。
隔着屏风珠帘,徐拂打量着三人,卢象升她也见过,是个儒雅内藏韬略珠玑的人,是个内敛遇事则张扬的人,青年得志自然意气风发。
袁枢给她的印象是硬气为先,其后是沉稳,比同岁数的卢象升要稳健的多,心里能藏住事情。和袁崇焕这种前辈打交道,也兜得住。
至于她一直关心的朱延平,和京中传闻一致,是个冷漠的人。袁崇焕没来之前,与袁枢在一起时,也是寡言少语,不轻易发表态度。
而垂柳庄那帮姐妹表示,朱延平却是个待人极好的人,在买卖上从不会欺负那些姐妹。朱延平拉来的单子,双方也是按着协议分成。面对弱势女子还能保持着对金银的克制,所以朱延平首先是一个内敛、矜持的人。
矜持,不就是冷漠?
做自己该做的,不欠别人什么,做什么都讲清楚。所以,也是个对人对事讲究分明的人,有原则。这种人不能惹,不能欺,能做朋友自然是很好的。
她自幼流浪,被人贩子买走,十五岁出道,十九岁落幕至今四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识过?对于看人,她还是有这个信心的。
静静抚琴,竖起耳朵听着里面的交谈。
辽军是个什么德行,朱延平也摸清了,没想到袁崇焕却能一副把握十足,请你们一起赴辽分润军功的姿态,这种撒谎做戏的本事和心理素质,值得认真学习。
袁枢面上笑容不减:“范贼这等汉奸确实该死,如元素公所言,小人奸贼作祟,狼虫虎豹逞凶,明年的辽镇不安稳。只是不知,孙督师那里,需要我们去多少?”
话音一转,袁枢看向朱延平,扭头瞥着袁崇焕道:“实不相瞒,若辽镇提供粮饷,宗柔的镇虏军,卢建斗新建的大名新军以及敝人的家丁都是可以赴辽的。我们三人,都想见识见识建奴鞑子长了几颗脑袋。此外,登州军廖栋部、山东周世锡部、魏颀部都是数得着的精兵悍将,都是可以赴辽的。”
袁枢现在没有家丁,但他想有,一封信就能从登莱拉出一支千余人的家丁部队。
此时边军打仗,主力部队是各将家丁,名义上的正军干的是辅军、摇旗呐喊的勾当。至于辅军,都是存在于账面的,这些人和本该属于辅军的军饷、装备,都被上上下下吃光了。
袁崇焕稍稍计算,袁枢抛出来的这些部队都是有名号的部队,可堪一战的战兵最低能有八千,辅军大约有六七千。如果袁可立那边点头,光登莱就能拉出两万多战兵,算上镇虏强军,还有卢象升的大名新军,能有三万。
整整辽军三分之一的战力,人数是辽军的五分之一。
朱延平见袁崇焕看过来,露出笑容:“杀鞑子,大明健儿何惧辛劳?我镇虏军这边也好说话,辽镇提供米豆粮草即可。所缺军饷,建奴能抢咱的,咱自然也能抢建奴的。这个条件满足,到时调令下来,我镇虏军就可出征。”
袁崇焕听了一笑:“骁骑将军果真锋锐,我们也知镇虏军车马庞大运力惊人,以神速著称。若战事爆发,我们辽镇在山东购粮以供军用。到时镇虏军携带军粮赴辽,能节省不少虚耗。如此可行?”
这是连订金、本金一起掏了,朱延平如何不行?看一眼袁枢道:“可行,辽镇信我,我自不会失信辽镇。”
袁崇焕走了,临走拉着朱延平的手,再三嘱咐让他尝尝自己家乡的土特产,还一再表示这东西快过年,自己也舍不得吃,匀出一些给的朱延平的,清廉风范十足。
朱延平还怕有毒,自然是点头应着。
送走袁崇焕,袁枢拆开扎捆鱼干的布绳,折叠在鱼腹内的银票一叠又一叠,他翻开一看,数了数:“齐德来,这个数。”
现在的银票信誉,真的不可靠,见是鲁衍孟的钱庄银票,袁枢笑容更甚,塞到了朱延平手里。
看着银票,朱延平一笑:“我那有些人手,专门做这个的。或许,我们可以弄来更多的。”
袁枢听了眨眨眼睛:“那你看着做,建斗那边穷的揭不开锅,记得给他分一些。还有,你缴获了平遥书册古董,我要鉴赏鉴赏。”
听着琴声,两个人坐到床榻边,朱延平见袁枢还盯着他,甩手:“那你也看着办,把玩之后记得还回来。对了,这袁崇焕怎么如此的大方?我对他不理不睬,他却如此热情,我可听说这人的脾气比崔阁老还要大,奇怪。”
说着还抖抖手中五千两崭新银票,关于银票这件事情,他确实也该找鲁衍孟谈一谈。
袁枢努着嘴,眼珠子转着:“兴许,他脾气大是因为本性急躁。辽镇那边烂了屁股,才想着拉咱们去救火。故而,也因为急躁而热情。这种性子急的人最好别招惹,否则会死缠烂打,撞了南墙头破血流还会撞。”
朱延平挑眉,袁枢的意思他懂了,现在还不到出军的时候,也不到登莱军摘桃子的时候,所以不是翻脸的时候。
到了翻脸的时候,对待这种性子暴躁、手段急切的人,最好直接一巴掌拍死。
初次见面,事情还没谈,就悄悄在土特产里塞了五千两银票,这种行径手段,实在是太急了。当然,这种大方是能交到很多朋友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雄霸大明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雄霸大明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