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三国之群芳寻踪 正文 第二百二十五章:情人太后的回报

正文 第二百二十五章:情人太后的回报

目录:三国之群芳寻踪| 作者:金之天狼| 类别:历史军事

    在处理了原吏部尚书郑泰、确立了新的吏部尚书裴茂之后,内阁辅臣卢植、蔡邕、马‘日’磾、黄琬、杨彪、刘弘准备散会,金良连忙把他们拦住:“诸位,我这次提议召开内阁扩大会议,并不只是为了处理郑泰的用人失察的问题,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黄尚书令,您还记得内阁的前身尚书台是什么样子的吗?”

    尚书令黄琬笑道:“改组之前的尚书台,有尚书令一人,俸禄为千石,若是三公兼领尚书令,则增加俸禄为两千石,仪礼亦加。尚书仆射一人,秩六百石,职署尚书事,尚书令不在,则代行处理公务。尚书左、右丞各一人,秩四百石,掌录文书期会,佐令、仆治事。六曹尚书,秩各六百石,分别有三公曹,掌管年终对州郡官吏的考绩;吏部曹,掌管选举和祭祀;民曹,掌管一切有关修建和盐池苑囿的管理;客曹,掌管护驾边疆少数民族朝贺事务;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诉讼事务;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盗贼等治安工作。尚书侍郎36人,秩四百石,每曹6人,职掌文书起草。尚书令史18人,秩二百石,每曹3人,主书。

    之前的尚书台,是朝廷政务的中枢机关,既出诏令,又出政令;负责起草发布天子诏令;朝臣选举,由尚书台主管;还拥有纠察、举劾、典案百官之权;参预国家重大政事的谋议、决策。之前的尚书台权力虽重,但台官职位卑微,长官尚书令不过千石。尚在九卿之下。这样位卑权重。皆由天子亲任干练之士充任,便于皇帝控制。然则,如此一来,朝政皆由天子控制,若是天子昏庸,则朝政荒废。

    现如今天子年幼,太后虽然临朝听政却并不勤政,为了避免朝政荒废。贤霆公你提议重组尚书台,改组为内阁,增强尚书的职位权限,如此这般,虽然天子与太后并不勤政,也不影响大汉朝廷的正常运转。”

    金良笑呵呵地看着在座的辅臣们,心里踌躇满志。

    金良在一个多月前,提出把尚书台改组为内阁,提升尚书的权力地位,一是为了削弱刘汉皇权的威力。二是为了拉拢内阁辅臣,三是为了适应金良熟知的三省六部制度。

    这些内阁辅臣之所以同意削弱刘汉皇权的威力。是被汉桓帝、汉灵帝搞的两次党锢给搞怕了,卢植、蔡邕、杨彪、皇甫嵩、朱儁都吃过皇权太盛的苦头,他们的生死并非取决于自己的功绩而是取决于皇帝的心情,对于这一点儿,他们都甚为不满,所以金良改组尚书台的提议才得以顺利推行,而太后何莲和天子刘辩为了取得这些德高望重的内阁辅臣的支持,也不得不做出了一些让步,把一些决策权下放给了内阁。

    经过金良的改组,内阁现在辖有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兵部等六部,黄琬为尚书令,设有两个尚书仆射,分别有司徒杨彪、司空刘弘兼任。

    吏部由原来的三公曹、吏部曹整合而成,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下设四司: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户部由大司农衙门改组而成,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现任户部尚书为原来的大司农朱光,是朱儁的族弟。

    大司农为九卿之一,依然存在,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现在大司农的大部分职权都转移到户部衙门,大司农的职权便改为主掌劝课农桑、屯田、水利、救荒等事。现任的大司农是一个世家大族出身的老朽,本身不管事的,真正理事的是大司农丞韩浩。

    工部由民曹改组而成,民曹原来掌管一切有关修建和盐池苑囿的管理,改组为工部以后,职权扩大,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工部下设四司:将作司,掌宫室官衙营造修缮;虞衡司,掌制造、收发各种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铸钱;都水司,掌估销工程费用,主管制造诏册、官书等事;还有军械司,负责军械打造,暂被金良的中央军军务院掌控。

    将作大匠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虽不是九卿之一,却也不并入工部。

    礼部则有客曹和太常衙门改组而成,客曹掌管护驾边疆少数民族朝贺事务,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改组后的礼部掌管全国学校事务、文化教育、博士太学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现任的礼部尚书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却被士人称许的世家老朽,金良准备把这个位置留给现任北海相的孔融。

    太常作为九卿之首,依然保留,负责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的官员,同时负责宗教事务,不再兼管文化教育事务。

    刑部由二千石曹改组而成,二千石曹原来掌管司法诉讼事务,改组后的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御史台管稽察、廷尉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掌有。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三司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是按州设司。

    兵部是由中都官曹和太尉府改组而成,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盗贼等治安工作,而太尉除了评定全国武官的功绩高下、以为升降的依据外,就是作为皇帝的最高军事顾问,改组后的兵部职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兵部下设四司:武选司,考核武职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承袭、封赠诸事;车驾司﹐掌全国马政及驿传等事;考功司,掌武职官员的叙功﹑核过﹑抚恤﹑军旅之简阅﹑考察﹑巡防等事;武库司,掌全国之兵籍﹑军器之事。

    金良兼领兵部尚书,不过他这个兵部尚书并不是一帆风顺就得到手的。

    自从金良倡导的全民皆兵制度开始实施以来,兵部开始兼管各地郡兵、县兵、乡兵,这些郡县兵虽然没有金良的中央军‘精’锐,战力跟其他诸侯的战兵却也不相上下,有许多世家人物为了壮大自家的势力,动用各种关系。想坐上兵部尚书的宝座。

    当然那些世家人物知道金良是首倡全民皆兵,金良所掌握的中央军是各地郡县兵的教导军。金良做兵部尚书应该是当仁不让,他们就让家族在朝廷的官吏在其他内阁辅臣面前诋毁金良,说金良既掌中央军,又掌兵部,襄阳朝廷的兵权全归金良所有,金良势力大了,原没有野心也会变得有野心,没准就会成为董卓第二,一时之间,那股谗言使得“董卓第二”成了金良的代名词。

    当时金良还身在河东,卢植等内阁辅臣被那些谗言所动,重新对金良产生了质疑,他们便乘着金良不在襄阳的机会,想委任尚书令黄琬的族弟黄祖为兵部尚书。

    黄祖虽然在演义上出场不多,形象很猥琐,但他在这个历史上,因为是江夏安陆世家大族黄家的子弟,是一代名臣黄香之后,虽然他能力一般,但经过家族的刻意宣传,三十多岁的黄祖“深通武略”的虚名已经名扬荆州乃至冀州,黄祖从江夏投奔成为尚书令、内阁辅臣的族兄黄琬,黄琬顾及家族利益,便刻意扶持黄祖上位,却不管黄祖的实际能力跟金良比起来有天地差距。

    内阁的任命书呈递给太后审阅盖上玺印的时候,太后何莲凤颜大怒,怒斥黄琬:“你身为尚书令,想委任你族弟黄祖为兵部尚书,难道内阁是你黄家所开?!你们江夏安陆黄家莫非想做皇家不成?”

    何莲何太后这样怒斥,黄琬连忙趴伏在地,一个劲地叩头谢罪。

    何太后之所以凤颜大怒,是因为金良只是提议改组尚书台,真正参与改组的正是尚书令黄琬,黄琬等人把尚书台改组成内阁,架空了皇室的部分决策权,何太后并不甘心失去手中的权力,便借机发飙。

    太傅卢植也一直觉得黄祖是徒有虚名,将略寻常,无法执掌兵部,只是碍于老友面上,没有反驳,现在看何太后不同意,他便问道:“太后属意何人执掌兵部?”

    何太后冷冷一笑道:“首倡全民皆兵的是金良,首倡改组内阁建立兵部的是金良,最有能力统帅天下兵马的是金良,本宫最信得过的武将是金良,他现在在河东郡与董卓麾下大将杨定、南匈奴于夫罗鏖战,为了朝廷安危抛头颅洒热血,你们却把他刻意忽略,你们扪心自问,是否有愧?!”

    “金良已经执掌中央军,若是再通过执掌兵部进而执掌天下郡县兵,那朝廷的兵权可全归金良所有了,金良原本可能没有野心,可当他势力大了,有能力问鼎至尊宝座了,野心自然也会萌生出来,没准他就会成为第二个王莽,第二个董卓,请太后熟思之!”

    何太后一拍凤椅:“杨彪,你们弘农杨家还有许多子弟身在弘农,为董贼卖命,你们杨家为了保证家族利益,首鼠两端,有何资格来说赤胆忠心的金良!若非金良,我与天子皆死于董卓之手,金良有再造社稷之功。你们对朝廷立下的功劳敢跟金良相提并论吗?!金良得到今时今‘日’的权力地位。全是他一刀一戟打出来的。而不是像你们这些多半靠着父辈荫蔽而来的!本宫把话说在这里,便是你们这些世家大臣们都背叛本宫,金良也不会背叛本宫!”

    在宫中当值的王越、吴崇等人皆抽出兵器,对杨彪等人怒目相向,杨彪这才意识到,他们身在襄阳,在这里不论是皇宫还是襄阳外围,守备兵马全是金良的嫡系。他们若再强行把原本该属于金良的兵部尚书夺走,他们这些世家大臣怕是立刻会被忠于金良的将士袭杀。

    这些世家大臣胆小如鼠,他们迫于太后和中央军将士的压力,任命金良为兵部尚书,但他们为了限制金良的兵力,在兵部的职责里特别强调,兵部对郡县兵只有管辖权,并无指挥权,能够指挥郡县兵的只有各级郡尉、县尉。

    金良对那些世家大臣如此用心良苦的画蛇添足一笑置之,郡县兵在战争中大部分时候都属于从属地位。一旦战争爆发,中央军军务院和兵部就有临战的指挥权。拒绝被指挥的郡尉、县尉只会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更何况这些郡县兵的教官几乎全是中央军将士,这些郡县兵根本无法脱离金良的掌控。

    金良想到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得来的缘由,眼神里泛出一阵冷厉,扫视了黄琬和杨彪一眼,这些世家大臣在对付董卓的时候跟自己一心是自己的盟友,但在争取内部权力的时候他们却是自己的敌人,等到天下初定之际,这些世家大臣值得留下来的恐怕不多,不肯为了国家利益而放弃家族利益的世家大臣都不值得留在朝廷留在世上。

    黄琬回顾完内阁六部改组的过程,并未留意到金良眼神里转瞬即逝的寒光,笑问道:“贤霆公,不知您为何旧事重提,让我回顾尚书台改组为内阁六部的过程?”

    金良努力把自己心里对这些世家大臣的反感压制下去,毕竟他还要利用这些德高望重的世家大臣的影响力去吸引天下士人,去打击那些敌对诸侯,在这些世家大臣可被利用的价值没有榨光之前,金良不准备跟他们交恶,而且蚩尤一族至今目的不明确,所以除非他们主动交恶。

    金良微微一笑道:“尚书台经过这么一改组,每个部都增加了不少职责,也增加了不少有司,增加了不少官吏,分布在各个部司的官吏都需要有一个确定的官秩,自然还是按照俸禄来确定官秩,但每个部司的官吏跟下面州、郡、县官吏协作的时候,如何区分他们的官职大小,如何确立地位尊卑?”

    黄琬一愣,跟其他辅臣面面相觑:“用官秩不就可以区分官职大小,确立地位尊卑了吗?”

    金良朗声笑道:“内阁六部位高权重,可按照朝廷旧制,尚书令秩千石,尚书仆射秩六百石,六部尚书秩各六百石,以秩来论尚不如一郡太守,可以官职大小、地位尊卑而论,远胜之。”

    听金良这么一说,内阁辅臣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们都陷入了沉思,以前的天子那么设置尚书的低秩,是凸显尚书的位卑权重,便于控制,而现在内阁已经改组了,尚书位高权重,再沿用原来的秩很不合时宜。

    黄琬轻轻一笑道:“建议朝廷把尚书令、尚书仆射、六部尚书的秩做一番修改,不就可以了吗?”

    金良猛地摇摇头道:“尚书令,您难道觉得,一个官位的尊卑大小仅仅靠俸禄就能确定的吗?有些官位是清贵显官,比如宗正,只是身份的象征,对朝廷并未做出多大贡献,朝廷却需要养着他们,你觉得应该给他们丰厚的俸禄吗?有些官位对朝廷贡献很大,比如户部郎中,但因为各种原因,那个官位就无法清贵显要,难道不应该给他们丰厚的俸禄吗?我觉得,我们应该出台一个标准来衡量官职地位,把官职高低与薪俸多寡分开。”

    黄琬等内阁辅臣都领悟到金良的意思,便笑问道:“贤霆公,请细述端详。”

    金良便把后世一千多年通行的九品官制说了一遍,不过为了跟军中将军、校尉、都尉、武士二十级军衔相对应,又因为金良甚为讨厌那个九品中正制,所以他提出了十品官制,每一品分为正、从二级。

    正一品,有太傅、太师、太保、大将军、州王爵;次一品有太尉、司徒、司空、车骑将军、骠骑将军、诸四征镇大将军、尚书令、郡王爵。

    正二品,有诸四安平大将军、四方将军、左右仆射、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郡公爵;次二品有尚书、侍中、光禄大夫、诸征镇安平将军、九卿、司隶校尉、御史中丞、持金吾、将作大匠、大长秋。

    正三品,有各部侍郎、州牧、龙骧将军、虎贲将军、辅国将军、度辽将军、城门校尉、县公爵等;从三品有大州刺史、州将军、建威、建武等建振奋扬将军等。

    正四品有州刺史、四方中郎将、羽林中郎将、虎贲中郎将、诸护夷中郎将、县侯爵等,从四品有州丞、典农中郎将等。

    正五品有鹰扬、折冲等杂号将军、大郡国太守相、大郡国校尉、乡侯爵等,从五品有郡国太守相、郡国校尉、给事中、太学博士、国子祭酒、典农校尉。

    正六品有尚书左右丞、尚书郎中、秘书郎、侍御史、奉车都尉、驸马都尉、诸博士、公府长史司马、骠骑车骑长史司马、廷尉正监评、诸护军、司盐都尉、亭侯爵;从六品包括骠骑、车骑、卫将军府从事中郎、四征镇公府从事中郎、公车令、大县县令、大县县尉。

    正七品有县令、县尉、诸军长史司马、护羌戎蛮夷越乌丸中郎将长史司马、诸军诸大将军正行参军、门下督、典农都尉等,从七品有部曲督、大县县丞、议郎、诸公府掾属、门下郎等。

    正八品有四平四安将军长史司马、三品四品将军正行参军、郡国太守相中丞长史、县丞、州郡国校尉司马,从八品包括五品将军长史司马、县主薄、县功曹、乡令、乡尉、乡傅等。

    正九品,有乡丞,从九品有乡佐、乡主薄等。

    正十品,有亭长、亭尉等;次十品,有亭丞、里长等。(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群芳寻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群芳寻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