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希望的田野上
目录:崇祯:重征天下| 作者:饱吹饿唱| 类别:玄幻奇幻
尽管感到非常肉痛,朱由检还是把泾阳全县税田的"三饷"如数交了上去.
泾阳现在共有耕地二十多万亩,每亩二分七厘银子,合计就是六万多两!把朱由检心疼得直嘬牙花子,这六万两银子能干多少大事啊!
但心疼归心疼,这笔钱还是不能省的.首先朝廷肯定要收,朱由检不交,那就得百姓交.而泾阳连遭旱灾,震灾,蝗灾,是典型的重灾区,没拿朝廷一文钱的赈济已经不错了,若还要缴"三饷",保不齐就会激起民变,朱由检费尽心机才换来的大好局面就会毁于一旦.
其次,朱由检与陕西地方官员达成默契,放弃另外两县,独揽泾阳县的财赋大权,这可是件上不得台面的事.如果因为"三饷"缴纳不及时,导致把这件事抖落出来,朱由检可就得不偿失了.
再者,这"三饷"属于军费,虽然免不了被层层克扣,但总能有一部分到达边军手中.朱由检在前线打过仗,自然知道边军的困难.官兵欠饷严重,粮草不继,军备不修等种种事由,无不是缺乏军费造成的恶果.
再加上朝廷要构筑"关宁锦"防线,筑城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虽然朱由检不相信仅靠筑几座城就能防住女真人,但对袁崇焕,祖大寿,朱梅等与他并肩作战过的边军将帅,朱由检还是有感情的,怎么也不忍心让他们因为没钱而遭罪.
尤其是关宁铁骑,那可是李崇瑶的班底.就算为了告慰崇瑶的在天之灵,朱由检也绝不会拖欠"三饷".
当然,由于朱由检缴纳的是白银,最起码钱粮换算这个大猫腻是给躲过去了.仅此一项,朱由检就相当于替百姓节省了几万石粮食,这笔账还是划算的.
其实按着孙传庭的意思,对没有与泾阳商帮签订租地契约的脓,朱由检暂缓征他们的田赋已经很够意思了,实在没必要替他们缴"三饷".
但朱由检立刻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因为他不想让老百姓觉得泾阳商帮与官府有关系,更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泾阳商帮的幕后出资人.
而且,他的土地改革是完全自愿的,他要让老百姓从实际效果中,自己体会租地的好处,从而心甘情愿地配合他的改革.因此,就更不能使用胁迫的手段.
当然,"三饷"交完以后,该干嘛还得干嘛,得把这一大笔银子想方设法挣回来.蝗灾既然结束,播种就刻不容缓了.如今朱由检已经掌握了十几万亩田地,只要这一茬棉花能获得好收成,就能打个翻身仗.
他认真计算过,就算亩产籽棉只有二百多斤,轧花成皮棉损耗三分之二,那也得有七八十斤.按照每斤皮棉一两多银子的价格,毛收入可以达到将近百两银子.十几万亩,那就是将近千万两白银,朱由检这一口就能吃个大胖子!
当然,不但朱由检没种过棉花,泾阳县的老百姓几乎都没怎么种过.这第一次大规模种植能否取得成功,朱由检心中还是比较忐忑.
为了确保作物的顺利成长,尽量不再受到蝗灾的侵袭,朱由检又花费了一天的时间,让工人们认真地将所有耕地犁了一遍.因为蝗虫产卵之时,均是将白色卵块产入地面以下约十公分,光从地面上看是看不出来的.
果不其然,这一犁地,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卵块,每个卵块之中都有数十枚蝗卵.蝗虫卵孵化速度极快,二十多天就可孵出幼虫,再过一个多月就可羽化成为成虫.幸亏朱由检有先见之明,把这些卵块掘出以后全部焚化,这才避免了又一场铺天盖地的蝗灾.
由于掘出的卵块数量太多,朱由检想着除了耕地之外的地方,只要土壤干燥,适合蝗虫产卵,恐怕这类东西也不会少.于是他又专门派出二百多人,以秦王庄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开去挖掘蝗虫卵.并且不以泾阳县为界,而是向周围的府县扩散开来.
虽然这么做等于是替其他县干了活,但朱由检并不计较.用他的话说,蝗虫可不管你是哪个县的,哪里有吃的,就往哪里去!所以帮别人就等于帮自己.
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没敢说出来,那就是自己早晚要当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能厚此薄彼呢!
犁完地之后,播种工作就大规模地铺开了.在请来的棉农技师的指导下,几千名工人同时在十几万亩农田中劳作,先浇了一遍底墒水,施足基肥,然后就将棉种均匀地点进坑中.
在这个时代可没有播种机,播种是个纯体力活.那些没有签订租地契约的脓,当然是在自家地中忙活.他们种的却不是棉花,而是大豆.
当然大豆在现代也算是经济作物,主要用作榨油.但在这个时空,豆子主要还是用来吃,只能算是一种食品,并且亩产也只有二百来斤,所以朱由检并没有选择种植大豆.
那些单干的脓虽然也很勤劳,但播种这么累人的工作,当然不可能一口气从早上干到天黑,中间总有休息的时候.而且喝水吃饭,或是解个手,多多少少都得耽误点时间.
而朱由检这边,则是分工明确,有负责具体劳作的,有送饭送水的,有替班的,甚至有预防工人中暑的郎中.
.[,!]而具体劳作的工人也是分成若干组,各负责一块田地.众人可不是只顾闷头干自己的活,而是互相比着较劲,看谁干得又快又好.因为谁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谁就能获得额外的工钱,因而大家都是干劲冲天.兴之所至,各组还轮流唱起劳动号子,积极性越调动越高.
朱由检还深谙"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每组工人中,都至少分配一两名妇女.不论古今中外,人性都是相通的.在异性面前,就算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也都在潜意识中想要表现自己取悦对方,因而干劲更加高涨.
仅仅一天下来,那些单干的脓就全傻了眼:干活的还是那些人,只不过个人劳动换成了集体劳动,效率却比自己这边高出几倍!
其中只有一个干得慢的,年龄不过十五六岁,却也一直弯着腰认真地点种,边干还边哼唱着小曲儿:"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泾阳现在共有耕地二十多万亩,每亩二分七厘银子,合计就是六万多两!把朱由检心疼得直嘬牙花子,这六万两银子能干多少大事啊!
但心疼归心疼,这笔钱还是不能省的.首先朝廷肯定要收,朱由检不交,那就得百姓交.而泾阳连遭旱灾,震灾,蝗灾,是典型的重灾区,没拿朝廷一文钱的赈济已经不错了,若还要缴"三饷",保不齐就会激起民变,朱由检费尽心机才换来的大好局面就会毁于一旦.
其次,朱由检与陕西地方官员达成默契,放弃另外两县,独揽泾阳县的财赋大权,这可是件上不得台面的事.如果因为"三饷"缴纳不及时,导致把这件事抖落出来,朱由检可就得不偿失了.
再者,这"三饷"属于军费,虽然免不了被层层克扣,但总能有一部分到达边军手中.朱由检在前线打过仗,自然知道边军的困难.官兵欠饷严重,粮草不继,军备不修等种种事由,无不是缺乏军费造成的恶果.
再加上朝廷要构筑"关宁锦"防线,筑城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虽然朱由检不相信仅靠筑几座城就能防住女真人,但对袁崇焕,祖大寿,朱梅等与他并肩作战过的边军将帅,朱由检还是有感情的,怎么也不忍心让他们因为没钱而遭罪.
尤其是关宁铁骑,那可是李崇瑶的班底.就算为了告慰崇瑶的在天之灵,朱由检也绝不会拖欠"三饷".
当然,由于朱由检缴纳的是白银,最起码钱粮换算这个大猫腻是给躲过去了.仅此一项,朱由检就相当于替百姓节省了几万石粮食,这笔账还是划算的.
其实按着孙传庭的意思,对没有与泾阳商帮签订租地契约的脓,朱由检暂缓征他们的田赋已经很够意思了,实在没必要替他们缴"三饷".
但朱由检立刻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因为他不想让老百姓觉得泾阳商帮与官府有关系,更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泾阳商帮的幕后出资人.
而且,他的土地改革是完全自愿的,他要让老百姓从实际效果中,自己体会租地的好处,从而心甘情愿地配合他的改革.因此,就更不能使用胁迫的手段.
当然,"三饷"交完以后,该干嘛还得干嘛,得把这一大笔银子想方设法挣回来.蝗灾既然结束,播种就刻不容缓了.如今朱由检已经掌握了十几万亩田地,只要这一茬棉花能获得好收成,就能打个翻身仗.
他认真计算过,就算亩产籽棉只有二百多斤,轧花成皮棉损耗三分之二,那也得有七八十斤.按照每斤皮棉一两多银子的价格,毛收入可以达到将近百两银子.十几万亩,那就是将近千万两白银,朱由检这一口就能吃个大胖子!
当然,不但朱由检没种过棉花,泾阳县的老百姓几乎都没怎么种过.这第一次大规模种植能否取得成功,朱由检心中还是比较忐忑.
为了确保作物的顺利成长,尽量不再受到蝗灾的侵袭,朱由检又花费了一天的时间,让工人们认真地将所有耕地犁了一遍.因为蝗虫产卵之时,均是将白色卵块产入地面以下约十公分,光从地面上看是看不出来的.
果不其然,这一犁地,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卵块,每个卵块之中都有数十枚蝗卵.蝗虫卵孵化速度极快,二十多天就可孵出幼虫,再过一个多月就可羽化成为成虫.幸亏朱由检有先见之明,把这些卵块掘出以后全部焚化,这才避免了又一场铺天盖地的蝗灾.
由于掘出的卵块数量太多,朱由检想着除了耕地之外的地方,只要土壤干燥,适合蝗虫产卵,恐怕这类东西也不会少.于是他又专门派出二百多人,以秦王庄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开去挖掘蝗虫卵.并且不以泾阳县为界,而是向周围的府县扩散开来.
虽然这么做等于是替其他县干了活,但朱由检并不计较.用他的话说,蝗虫可不管你是哪个县的,哪里有吃的,就往哪里去!所以帮别人就等于帮自己.
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没敢说出来,那就是自己早晚要当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能厚此薄彼呢!
犁完地之后,播种工作就大规模地铺开了.在请来的棉农技师的指导下,几千名工人同时在十几万亩农田中劳作,先浇了一遍底墒水,施足基肥,然后就将棉种均匀地点进坑中.
在这个时代可没有播种机,播种是个纯体力活.那些没有签订租地契约的脓,当然是在自家地中忙活.他们种的却不是棉花,而是大豆.
当然大豆在现代也算是经济作物,主要用作榨油.但在这个时空,豆子主要还是用来吃,只能算是一种食品,并且亩产也只有二百来斤,所以朱由检并没有选择种植大豆.
那些单干的脓虽然也很勤劳,但播种这么累人的工作,当然不可能一口气从早上干到天黑,中间总有休息的时候.而且喝水吃饭,或是解个手,多多少少都得耽误点时间.
而朱由检这边,则是分工明确,有负责具体劳作的,有送饭送水的,有替班的,甚至有预防工人中暑的郎中.
.[,!]而具体劳作的工人也是分成若干组,各负责一块田地.众人可不是只顾闷头干自己的活,而是互相比着较劲,看谁干得又快又好.因为谁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谁就能获得额外的工钱,因而大家都是干劲冲天.兴之所至,各组还轮流唱起劳动号子,积极性越调动越高.
朱由检还深谙"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每组工人中,都至少分配一两名妇女.不论古今中外,人性都是相通的.在异性面前,就算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也都在潜意识中想要表现自己取悦对方,因而干劲更加高涨.
仅仅一天下来,那些单干的脓就全傻了眼:干活的还是那些人,只不过个人劳动换成了集体劳动,效率却比自己这边高出几倍!
其中只有一个干得慢的,年龄不过十五六岁,却也一直弯着腰认真地点种,边干还边哼唱着小曲儿:"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重征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重征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