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回:开仓放粮
目录:三国英雄谱| 作者:大墨| 类别:散文诗词
高云回到逎县以后,对于在苏家发生的事仍旧无法释怀,为了不让自己有时间想这些烦心事,高云拿出他那把大马士革钢刀,每天从早到晚的在院子里练招,半个多月下来,高云那五招越发的精熟了。
转眼过了腊月二十,县令刘旭觉得该办的事都已经办好了,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眼见年关将近,刘旭便想早早交割,好回家过节。
高云本来就害怕夜长梦多,刘旭既然有这个意思,高云自然乐得应承。便带了孙斌、关羽、张飞并十二个贴身随从往县衙接手。
刘旭这次倒是挺守信用,孙斌点验粮仓之后,向高云禀报,仓内粗细米粮十五万斛,只多不少。高云听了自然非常高兴,当即又给了刘旭一百金,这也是为防止刘旭在最后这十天里使坏。
刘旭走后,高云就算是完全接手了逎县县衙,县衙里共有驻防兵士五百人、随衙干办一百多。除了几个民怨较大的被高云就地处置以外,其余的仍归原职。
高云又任命孙斌为师爷,总理县衙内务,复查以往卷宗,发现疑案冤案即刻重审;任命张飞为兵长,整顿县衙驻守兵士。
按说这整训兵马的活儿应该是高顺更合适,但这些县衙里的守卒跟其他兵卒不同。因为长年没人管束,大多都变成了游手好闲的兵痞。高云觉得要改变他们这种习气,首先需要的不是高顺的严格,而是张飞的震慑和威严。
把这些事安排好之后,高云便发出了他上任的第一道榜文,宣布:“即日开仓放粮,逎县辖内按照人口,不分男女老幼,每口人可领细粮半斛、粗粮一斛、钱五十文。另外号令全县,正月十五以前,不许任何地主铺东逼讨钱租粮租,违令者一经发现,按照所讨钱粮处以十倍处罚”。
这榜文一张贴出去,整个逎县可就轰动了,远近乡民纷纷走上街头,互相传播,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各自拿着粮包,兴高采烈的往县衙领取救济钱粮。
逎县共有人口一万八千多人,按照高云的告示,总共要发放粗细粮食两万七千多斛,也就是七十多万斤,还要发放近一百万钱。
既然要招兵买马,高云不可能不知道钱粮的重要,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这次高云还真没有什么别的目的,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要让这些劳苦大众过一个舒心的春节。他觉得这是他身为一县父母官所应尽的义务。
虽然高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这些逎县百姓可就不这么想了,他们觉得这可是天大的恩惠,是他们祖祖辈辈所没有享受过的。
这意味着他们这个春节可以不用为躲避债主而东躲西藏、不用为大年夜里没米下锅而发愁,甚至他们可以奢望在新年里为他们家里的小姑娘扯上一尺花布、为他们年幼的儿子买上一双崭新的虎头鞋。
这些都是他们每一年都曾经盼望,却每一年都没有实现的。眼看年关将近,他们早已经在心里抹杀了这些念头。却没想到这个刚上任的县令,却让他们在临近绝望的边缘,突然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这怎么能不让他们感恩戴德呢。
这些百姓领完了钱粮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聚集在县衙门口,他们要当面感谢高云这个新县令。
“我们要见高大人!我们要见大老爷!”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童龀一齐在门口呼喊。
高云正在县衙里翻看卷宗,跟孙斌商讨钱粮配项,突然听到门外喊声震天,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急忙奔出县衙。
“高大人!”一些认识高云的人当先跪倒磕头,后面那些不认识的也随即跟着跪下,“谢谢高大人,谢谢高大人了!”
看到这一幕,高云的眼睛湿润了,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心酸。他想不到自己这点小小的恩惠,竟然会让这些百姓感恩成这样,可想而知,这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水深火热了。
“乡亲们,快起来,都起来吧,我高云一个后生晚辈,不敢受乡亲们这样的大礼。我今天在这里向大家保证,从今年开始,只要是我高云做县令,每年腊月二十,那就是开仓放赈的日子!”高云说话的语调铿锵高亢,更像是在宣誓,想想这个吃人的世道,他的心里满是悲愤。
听了高云这些话,百姓们更感动了,甚至有很多人当场痛哭流涕,高云好说歹说才算把他们劝走。身后的孙斌、关羽、张飞还有那些干办衙役,见了这种情景都惊叹不已。他们从来没见到过一个县令能受到这样的拥戴,同时在他们也因为自己是高云的属下而感到自豪。
高云的名声从此算是立下了,在逎县百姓的心里,高云就是他们的青天,是来救他们脱离苦难的菩萨。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震撼中的时候,孙斌已经再想另外一件事了。回到县衙大堂,孙斌对高云说道:“主公,看今天这情形,逎县百姓对主公都已经是感恩戴德,属下以为,这是主公招募兵士的绝佳时机,不知道主公作何打算”。
“恩,先生说的很对,但我还是不想打扰乡亲们过年,这件事还是等过了元宵节再办吧”。高云虽然没有完全采纳孙斌的建议,但却对他的才能更加的认可了。高云觉得孙斌在如此人心攒动的时刻,还能这样有条不紊的做出分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被这么一搅扰,高云也没心思再查看案卷了,留下张飞坐镇县衙,自己便带孙斌和关羽返回高府。
一进家门,内管家就迎了上来,说涿县苏府派人带来口信,让高云早早准备,正月十六启程。
高云数了数日子,还有半个多月,准备时间还是很充裕的。按苏双说的这一去就得两三个月,而现在已经到了公元一八二年的春节,再过一年零两个月就要爆发黄巾起义了,对于高云的计划来说,这个时间是很紧迫的。所以虽然他人不在家里,但逎县的准备工作却绝对不能停手。
而这其中最为紧迫的就是熔炼精铁和锻造兵器了,高云知道一支军队的装备质量,是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所以高云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衡量当前的条件,决定使用加碳热处理工艺,也就是常说的“闷钢”,其实这才是高云制作坩埚的主要意图。
这种技术虽然在近代就已经出现,但就这个时期的设备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而且这种工艺本来就很繁琐,在渗碳之后还要淬火、回火,这无疑又大大加长了锻造的时间。所以高云决定在临行前,让孙斌完全掌握这种技术。这样的话,即使自己不在,孙斌也可以带领铁匠不停的锻造兵器。
于是对孙斌说道:“辅仁先生,我从涿县回来之后,交代你的几件事办的怎么样了?”
“哦,连弩和圆盾制作还算顺利,倒是铁锭熔炼有些缓慢,因为天气寒冷,炉温不容易把握,所以产量不是很高”。
“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我们时间紧迫,即便是天气寒冷,也只能克服了。这些东西,大概都产了多少了?”
“回主公,共计连弩一千余把、圆盾近三千个,不过还没有干透、铁锭不足一千斤”。
“已经很不错了,麻烦先生各取几个来我看一下”。高云觉得这个生产速度已经超出了他的意料,不禁对质量有点儿担心。
“是”。孙斌应承一声,转身去了库房。
功夫不大,孙斌便带着两个提样品的随从进了前厅。
高云逐个看过以后,算是服了孙斌了。这样简陋的条件,竟然能有这么高的产量,而且质量也很理想,可见孙斌是付出十分的辛劳了。
高云知道孙斌操劳,心里有点儿不忍,但接下来的事却又必须要倚重他的才能,只好说道:“虽然我知道辅仁先生这段时间非常辛苦,但正所谓:‘能者多劳’,我走之后,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不得不依赖先生,还望先生不要怨我高云不近人情。先生劳苦功高,我高云铭记在心”。
其实,在孙斌心里,高云越是给他安排任务,他就越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不但是高云对自己的信任,而且是自己报效高云的机会。现在见主公还这样怜惜自己,心里更感动了,连忙说道:“主公言重了,孙斌受主公大恩无以为报,主公有事尽管吩咐,孙斌纵然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孙斌这种任劳任怨的品行,让高云觉得敬佩,他站起来,吧手按在孙斌肩膀上,欣慰的说道:“有你在我身边,真好啊”。
就是这短短的几个字,孙斌落泪了,他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主公,一个自己可以为他甘心赴死的主公。
一来孙斌聪明、二来高云教的细心,只用了三天时间,孙斌就完全掌握了这种技艺。高云见孙斌已经学会,便让他招募各处手艺精湛的铁匠,开始锻造兵器。
把这些事情安排妥当,就已经到了大年三十。这“每逢佳节倍思亲”,高云心里难免有些惆怅和忧伤。好在他还有这帮兄弟,和一个贤惠的妻子。
“来人”,高云叫来两个听班的兵士。
“你们去,告诉师爷、二爷、三爷,让他们把手里的事都放下,回来过年。另外告诉内管家,把府里上上下下的人手分成六班,从今天到初五,每天留一班当值,其他的放假回家,工钱照发。当值的发三倍工钱”。
“放假照发工钱?当值还发三倍?”这可是从没听说过的事儿,俩人楞了半天神儿,才反应过来,连连答应着跑了出去。
<!-- 作者有话说 -->
d
转眼过了腊月二十,县令刘旭觉得该办的事都已经办好了,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眼见年关将近,刘旭便想早早交割,好回家过节。
高云本来就害怕夜长梦多,刘旭既然有这个意思,高云自然乐得应承。便带了孙斌、关羽、张飞并十二个贴身随从往县衙接手。
刘旭这次倒是挺守信用,孙斌点验粮仓之后,向高云禀报,仓内粗细米粮十五万斛,只多不少。高云听了自然非常高兴,当即又给了刘旭一百金,这也是为防止刘旭在最后这十天里使坏。
刘旭走后,高云就算是完全接手了逎县县衙,县衙里共有驻防兵士五百人、随衙干办一百多。除了几个民怨较大的被高云就地处置以外,其余的仍归原职。
高云又任命孙斌为师爷,总理县衙内务,复查以往卷宗,发现疑案冤案即刻重审;任命张飞为兵长,整顿县衙驻守兵士。
按说这整训兵马的活儿应该是高顺更合适,但这些县衙里的守卒跟其他兵卒不同。因为长年没人管束,大多都变成了游手好闲的兵痞。高云觉得要改变他们这种习气,首先需要的不是高顺的严格,而是张飞的震慑和威严。
把这些事安排好之后,高云便发出了他上任的第一道榜文,宣布:“即日开仓放粮,逎县辖内按照人口,不分男女老幼,每口人可领细粮半斛、粗粮一斛、钱五十文。另外号令全县,正月十五以前,不许任何地主铺东逼讨钱租粮租,违令者一经发现,按照所讨钱粮处以十倍处罚”。
这榜文一张贴出去,整个逎县可就轰动了,远近乡民纷纷走上街头,互相传播,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各自拿着粮包,兴高采烈的往县衙领取救济钱粮。
逎县共有人口一万八千多人,按照高云的告示,总共要发放粗细粮食两万七千多斛,也就是七十多万斤,还要发放近一百万钱。
既然要招兵买马,高云不可能不知道钱粮的重要,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这次高云还真没有什么别的目的,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要让这些劳苦大众过一个舒心的春节。他觉得这是他身为一县父母官所应尽的义务。
虽然高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这些逎县百姓可就不这么想了,他们觉得这可是天大的恩惠,是他们祖祖辈辈所没有享受过的。
这意味着他们这个春节可以不用为躲避债主而东躲西藏、不用为大年夜里没米下锅而发愁,甚至他们可以奢望在新年里为他们家里的小姑娘扯上一尺花布、为他们年幼的儿子买上一双崭新的虎头鞋。
这些都是他们每一年都曾经盼望,却每一年都没有实现的。眼看年关将近,他们早已经在心里抹杀了这些念头。却没想到这个刚上任的县令,却让他们在临近绝望的边缘,突然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这怎么能不让他们感恩戴德呢。
这些百姓领完了钱粮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聚集在县衙门口,他们要当面感谢高云这个新县令。
“我们要见高大人!我们要见大老爷!”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童龀一齐在门口呼喊。
高云正在县衙里翻看卷宗,跟孙斌商讨钱粮配项,突然听到门外喊声震天,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急忙奔出县衙。
“高大人!”一些认识高云的人当先跪倒磕头,后面那些不认识的也随即跟着跪下,“谢谢高大人,谢谢高大人了!”
看到这一幕,高云的眼睛湿润了,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心酸。他想不到自己这点小小的恩惠,竟然会让这些百姓感恩成这样,可想而知,这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水深火热了。
“乡亲们,快起来,都起来吧,我高云一个后生晚辈,不敢受乡亲们这样的大礼。我今天在这里向大家保证,从今年开始,只要是我高云做县令,每年腊月二十,那就是开仓放赈的日子!”高云说话的语调铿锵高亢,更像是在宣誓,想想这个吃人的世道,他的心里满是悲愤。
听了高云这些话,百姓们更感动了,甚至有很多人当场痛哭流涕,高云好说歹说才算把他们劝走。身后的孙斌、关羽、张飞还有那些干办衙役,见了这种情景都惊叹不已。他们从来没见到过一个县令能受到这样的拥戴,同时在他们也因为自己是高云的属下而感到自豪。
高云的名声从此算是立下了,在逎县百姓的心里,高云就是他们的青天,是来救他们脱离苦难的菩萨。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震撼中的时候,孙斌已经再想另外一件事了。回到县衙大堂,孙斌对高云说道:“主公,看今天这情形,逎县百姓对主公都已经是感恩戴德,属下以为,这是主公招募兵士的绝佳时机,不知道主公作何打算”。
“恩,先生说的很对,但我还是不想打扰乡亲们过年,这件事还是等过了元宵节再办吧”。高云虽然没有完全采纳孙斌的建议,但却对他的才能更加的认可了。高云觉得孙斌在如此人心攒动的时刻,还能这样有条不紊的做出分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被这么一搅扰,高云也没心思再查看案卷了,留下张飞坐镇县衙,自己便带孙斌和关羽返回高府。
一进家门,内管家就迎了上来,说涿县苏府派人带来口信,让高云早早准备,正月十六启程。
高云数了数日子,还有半个多月,准备时间还是很充裕的。按苏双说的这一去就得两三个月,而现在已经到了公元一八二年的春节,再过一年零两个月就要爆发黄巾起义了,对于高云的计划来说,这个时间是很紧迫的。所以虽然他人不在家里,但逎县的准备工作却绝对不能停手。
而这其中最为紧迫的就是熔炼精铁和锻造兵器了,高云知道一支军队的装备质量,是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所以高云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衡量当前的条件,决定使用加碳热处理工艺,也就是常说的“闷钢”,其实这才是高云制作坩埚的主要意图。
这种技术虽然在近代就已经出现,但就这个时期的设备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而且这种工艺本来就很繁琐,在渗碳之后还要淬火、回火,这无疑又大大加长了锻造的时间。所以高云决定在临行前,让孙斌完全掌握这种技术。这样的话,即使自己不在,孙斌也可以带领铁匠不停的锻造兵器。
于是对孙斌说道:“辅仁先生,我从涿县回来之后,交代你的几件事办的怎么样了?”
“哦,连弩和圆盾制作还算顺利,倒是铁锭熔炼有些缓慢,因为天气寒冷,炉温不容易把握,所以产量不是很高”。
“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我们时间紧迫,即便是天气寒冷,也只能克服了。这些东西,大概都产了多少了?”
“回主公,共计连弩一千余把、圆盾近三千个,不过还没有干透、铁锭不足一千斤”。
“已经很不错了,麻烦先生各取几个来我看一下”。高云觉得这个生产速度已经超出了他的意料,不禁对质量有点儿担心。
“是”。孙斌应承一声,转身去了库房。
功夫不大,孙斌便带着两个提样品的随从进了前厅。
高云逐个看过以后,算是服了孙斌了。这样简陋的条件,竟然能有这么高的产量,而且质量也很理想,可见孙斌是付出十分的辛劳了。
高云知道孙斌操劳,心里有点儿不忍,但接下来的事却又必须要倚重他的才能,只好说道:“虽然我知道辅仁先生这段时间非常辛苦,但正所谓:‘能者多劳’,我走之后,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不得不依赖先生,还望先生不要怨我高云不近人情。先生劳苦功高,我高云铭记在心”。
其实,在孙斌心里,高云越是给他安排任务,他就越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不但是高云对自己的信任,而且是自己报效高云的机会。现在见主公还这样怜惜自己,心里更感动了,连忙说道:“主公言重了,孙斌受主公大恩无以为报,主公有事尽管吩咐,孙斌纵然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孙斌这种任劳任怨的品行,让高云觉得敬佩,他站起来,吧手按在孙斌肩膀上,欣慰的说道:“有你在我身边,真好啊”。
就是这短短的几个字,孙斌落泪了,他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主公,一个自己可以为他甘心赴死的主公。
一来孙斌聪明、二来高云教的细心,只用了三天时间,孙斌就完全掌握了这种技艺。高云见孙斌已经学会,便让他招募各处手艺精湛的铁匠,开始锻造兵器。
把这些事情安排妥当,就已经到了大年三十。这“每逢佳节倍思亲”,高云心里难免有些惆怅和忧伤。好在他还有这帮兄弟,和一个贤惠的妻子。
“来人”,高云叫来两个听班的兵士。
“你们去,告诉师爷、二爷、三爷,让他们把手里的事都放下,回来过年。另外告诉内管家,把府里上上下下的人手分成六班,从今天到初五,每天留一班当值,其他的放假回家,工钱照发。当值的发三倍工钱”。
“放假照发工钱?当值还发三倍?”这可是从没听说过的事儿,俩人楞了半天神儿,才反应过来,连连答应着跑了出去。
<!-- 作者有话说 -->
d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英雄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英雄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