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8章 星条旗飘扬(上)
目录:万岁约阿希姆| 作者:天空之承| 类别:历史军事
美国东部时间1933年5月21日上午,位于东海岸的波士顿海军基地巨舰云集,最惹眼的莫过于标准排水量超过五万吨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它们和德国海军的日耳曼尼亚级战列舰同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海上堡垒,而让美国人倍感骄傲的是,他们的列克星敦级不仅拥有首屈一指的18英寸主炮,拥有35节的惊人极速,还披挂着不逊于普通战列舰的防护装甲,堪称是20年代的工业奇迹。而且,这种前所未有的大家伙德国人仅仅建造了两艘,迄今还未正式服役,而美国早在20年代就成功建造了六艘,这充分证明了美国造船工业的超一流水平!
除了两艘列克星敦级,现身波士顿的美国主力舰还包括两艘北卡罗来纳级、一艘南达科他级,另有多艘轻重巡洋舰、十数艘驱逐舰以及大型补给舰,如此强盛的阵容,给人的感觉俨然是要举行一场出征前的隆重阅兵式。就在英德相互宣战之后,美国政府毅然决定履行美英盟约投身参战,义正言辞的战争宣言彰显其维护本国及盟友利益、遏制同盟国势力过度扩张的决心。
烽烟起,战鼓急,短短两日已有数十万军人血洒疆场,百万民众民众流离失所。尽管交战双方尚未爆发大规模海战,同盟国阵营在空中战场的强势表现已让人们对英国的处境深感悲观,随着联军地面部队在北威尔士的科恩半岛站稳脚跟,国际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认为英国将很快放弃抵抗,美国参战与否根本不足以改变战争的结局——且不说美*队还在离欧洲数千公里之外,就算美国大兵顺利登陆欧洲战场,在骁勇善战的德国人面前能有几成胜算?
事实上,持此观点的评论家大多忽略了这些年发生在美国人身上的变化。20年代末期,先有美国战列舰“爱荷达”号被同盟国支持的墨西哥基督反抗军击沉,后有亲美英的智利、玻利维亚在南美战争惨败于同盟国扶持的阿根廷和巴拉圭,一贯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各阶层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从那时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大幅度的加强建设国防,而在美英两国高层的努力下,美英盟约得到了巩固和增强,苏俄、日本也成为它们对抗同盟国阵营的秘密盟友。
随着政府和民众传统观念的改变,美国的国防建设开始腾飞——海军战舰数量和质量齐头并进,以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建成服役为标志,美国人昂首迈入了“大海军时代”;陆军的职业化改革收效显著,《选征兵役训练与服役法》的颁布和实行让美*队获得了4500万稳定的后备兵源,而通过大量派遣军事观察员和志愿者,美*队一改往日固步自封的弊病,努力在技战术层面追赶欧洲军事强国……自1932年以来,欧洲上空战云密布,在来自英国的大额军购订单以及美*队自身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工业逐渐转入军备轨道,相继研制投产了多种适应发展潮流的武器装备,保证了美*工体系的完整性和一流水准。
战争爆发后,苏俄和日本双双持观望态度,而奥匈帝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同盟国家随时可能参战,英国不得不在欧洲战场**对抗庞大的同盟国阵营。美国虽已参战,但外界对美*队的动员效率并不看好,毕竟这个北美国家跟俄国一样幅员辽阔,大多数人口分布在相隔四千多公里的东西海岸。军史学家们一次次感叹,在上一场大战之初,如若沙俄帝国能够迅速完成动员,及早从东线攻击德奥,战争必然是另一种走势。
美国的国土面积固然让大多数欧洲国家望而兴叹,却连沙俄帝国鼎盛时期的一半都达不到,而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交通设施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20年前的俄国,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此时的美国有别于1898年或者1914年的美国。在1932-1933年间,美国计有200万适龄青年受到军队征召,而在战争爆发前夜,美国陆海军现役兵力已分别达到90万人和30万人,另有数量可观的准军事人员。1933年5月19日,美国政府发布第一批征召令,70多万退役人员将在三日内重返兵营,同时将有150多万新兵应召入伍,而国家战略储备库里的武器弹药足以装备300万人……
在与海军基地遥遥相望的波士顿港码头上,数以千计的民众摩肩擦踵,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意欲一睹美国主力舰队的强大阵容,但除了舰艇入港时的震撼一瞥,绝大多数人所能看到的就是那一根根高耸的、具有现代化外观的舰艇桅杆。只有少数政界人士和外交官员被允许进入军事基地,显然是出于军事考虑,波士顿本地的报纸和电台对舰队集结一事提之甚少,更不会有舰名出现。宣战之后,警察部门和反间谍机构明显加大了戒备力度,与欧洲之间的通信通讯渠道受到了严密的监控,纵是如此,潜伏在美国的情报人员还是有办法将一些重要信息送往同盟国的军事指挥机构。
正午的烈阳下,位于爱尔兰西北部的贝尔马利特海军基地平静如往常,但随着德国公海舰队主力的进驻,港湾给人的视觉感官变得很是拥挤。
租借给德国政府之后,这个昔日毫不起眼的海滨小镇迅速脱胎换骨,成了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海军基地。现如今,吊机林立的码头旁依次停靠着五艘巨型战舰,旗杆上悬挂着海军司令旗和海军上将旗的,便是德国公海舰队旗舰“德意志”号,它属于第二代德意志战列舰。该级战列舰共建造5艘,全部沿用了第一代德意志级的舰名,即:德意志、普鲁士、汉诺威、西里西亚、黑森。按照反复修改后的设计方案,德意志级的标准排水量为46050吨,装备克虏伯制造的50倍径16英寸火炮,而跟推崇火力和航速的美英海军不同,德意志级保留了德国主力舰重视防护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战舰生存性能的偏执追求,其舰体结构的设计充分汲取了上一场大战的经验以及美国战列舰“爱荷达”号被航空鱼雷击沉的教训,水面和水下的防御能力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战争如期而至,德国公海舰队磨刀赫赫,却没能捕捉到日德兰式的决战机会。原因无他,英国海军三分之二的主力战舰长期部署在加拿大,驻守本土的舰队远不足以跟德国公海舰队抗衡,战争爆发后非常干脆地选择了龟缩不出,任由德国海军各分舰队对普利茅斯、韦茅斯等重要港口展开狂轰滥炸。联军登陆科恩半岛,部署在利物浦的巡
洋舰分队直到次日夜晚才在大群鱼雷艇的掩护下进行了一次主动出击,天亮之前又匆匆撤走。如此消极避战固然是策略需要,对英*民心理层面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
意料到英国本土舰队不会倾巢出动,德国公海舰队主力舰艇完成炮击任务之后从容离开了英国人的视野。在当前的战略形势下,德国本土港口已经变成了海军的大后方,大西洋中部的亚速尔群岛是对抗美英舰队的前沿阵地,法罗群岛-爱尔兰-比斯开湾一线则是关键的主阵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旗舰“德意志”号率领第1战列舰分队来到了贝尔马利特海军基地,暂时远离了外界的各种纷扰。
“长官,海军最高指挥部密电。”
在旗舰的司令办公室,通讯官将新鲜出炉的电报呈送到了保尔-贝恩克面前。上一场大战以战列舰分队指挥官身份参加了多次重要海战,数年前指挥德国特遣舰队帮助阿根廷海军重创智利舰队,这些耀眼的功绩加之个人出色的能力,使得贝恩克成为继舍尔、希佩尔之后最被人们看好的德国海军将领。战争爆发前夕,希佩尔因病无法履职,贝恩克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公海舰队的代理指挥官。
贝恩克扫了眼电报纸上的内容,随即示意通讯官自己没有什么要交待的。在通讯官离开之后,他拿着电报纸来到舷窗前又看了一遍,嘴里轻声呢喃道:“情报显示,美国主力舰队开始在波斯顿集结,已确定有两艘列克星敦和两艘北卡罗来纳,还有一艘可能是南达科他级或者新墨西哥级,目前没有发现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和北卡罗来纳么?如此说来,美国人正在集结主力舰队,然后联手英国海军进攻亚速尔群岛或者跨过北大西洋攻击冰岛,时间应该在两个星期之后……两个星期……”
透过舷窗看去,每一艘德国战舰都以整洁有序的面貌示人,水兵们正在太阳下清理维护舰上的枪炮装备,每个人都以认真严肃的心态投入到备战当中。要再等上两个星期,将士们的斗志是否会被枯燥的等待给消磨掉?最乐观的情况就是英国在两周之内投降,那样德*队就能主动将战线推进到大西洋彼岸,德国海军也将化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姿态挑战美国海军,但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有多高呢?
贝恩克摇了摇头,兀自嘀咕道:“耐心等待,看准时机,一击而中。”。。
...
除了两艘列克星敦级,现身波士顿的美国主力舰还包括两艘北卡罗来纳级、一艘南达科他级,另有多艘轻重巡洋舰、十数艘驱逐舰以及大型补给舰,如此强盛的阵容,给人的感觉俨然是要举行一场出征前的隆重阅兵式。就在英德相互宣战之后,美国政府毅然决定履行美英盟约投身参战,义正言辞的战争宣言彰显其维护本国及盟友利益、遏制同盟国势力过度扩张的决心。
烽烟起,战鼓急,短短两日已有数十万军人血洒疆场,百万民众民众流离失所。尽管交战双方尚未爆发大规模海战,同盟国阵营在空中战场的强势表现已让人们对英国的处境深感悲观,随着联军地面部队在北威尔士的科恩半岛站稳脚跟,国际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认为英国将很快放弃抵抗,美国参战与否根本不足以改变战争的结局——且不说美*队还在离欧洲数千公里之外,就算美国大兵顺利登陆欧洲战场,在骁勇善战的德国人面前能有几成胜算?
事实上,持此观点的评论家大多忽略了这些年发生在美国人身上的变化。20年代末期,先有美国战列舰“爱荷达”号被同盟国支持的墨西哥基督反抗军击沉,后有亲美英的智利、玻利维亚在南美战争惨败于同盟国扶持的阿根廷和巴拉圭,一贯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各阶层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从那时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大幅度的加强建设国防,而在美英两国高层的努力下,美英盟约得到了巩固和增强,苏俄、日本也成为它们对抗同盟国阵营的秘密盟友。
随着政府和民众传统观念的改变,美国的国防建设开始腾飞——海军战舰数量和质量齐头并进,以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建成服役为标志,美国人昂首迈入了“大海军时代”;陆军的职业化改革收效显著,《选征兵役训练与服役法》的颁布和实行让美*队获得了4500万稳定的后备兵源,而通过大量派遣军事观察员和志愿者,美*队一改往日固步自封的弊病,努力在技战术层面追赶欧洲军事强国……自1932年以来,欧洲上空战云密布,在来自英国的大额军购订单以及美*队自身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工业逐渐转入军备轨道,相继研制投产了多种适应发展潮流的武器装备,保证了美*工体系的完整性和一流水准。
战争爆发后,苏俄和日本双双持观望态度,而奥匈帝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同盟国家随时可能参战,英国不得不在欧洲战场**对抗庞大的同盟国阵营。美国虽已参战,但外界对美*队的动员效率并不看好,毕竟这个北美国家跟俄国一样幅员辽阔,大多数人口分布在相隔四千多公里的东西海岸。军史学家们一次次感叹,在上一场大战之初,如若沙俄帝国能够迅速完成动员,及早从东线攻击德奥,战争必然是另一种走势。
美国的国土面积固然让大多数欧洲国家望而兴叹,却连沙俄帝国鼎盛时期的一半都达不到,而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交通设施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20年前的俄国,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此时的美国有别于1898年或者1914年的美国。在1932-1933年间,美国计有200万适龄青年受到军队征召,而在战争爆发前夜,美国陆海军现役兵力已分别达到90万人和30万人,另有数量可观的准军事人员。1933年5月19日,美国政府发布第一批征召令,70多万退役人员将在三日内重返兵营,同时将有150多万新兵应召入伍,而国家战略储备库里的武器弹药足以装备300万人……
在与海军基地遥遥相望的波士顿港码头上,数以千计的民众摩肩擦踵,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意欲一睹美国主力舰队的强大阵容,但除了舰艇入港时的震撼一瞥,绝大多数人所能看到的就是那一根根高耸的、具有现代化外观的舰艇桅杆。只有少数政界人士和外交官员被允许进入军事基地,显然是出于军事考虑,波士顿本地的报纸和电台对舰队集结一事提之甚少,更不会有舰名出现。宣战之后,警察部门和反间谍机构明显加大了戒备力度,与欧洲之间的通信通讯渠道受到了严密的监控,纵是如此,潜伏在美国的情报人员还是有办法将一些重要信息送往同盟国的军事指挥机构。
正午的烈阳下,位于爱尔兰西北部的贝尔马利特海军基地平静如往常,但随着德国公海舰队主力的进驻,港湾给人的视觉感官变得很是拥挤。
租借给德国政府之后,这个昔日毫不起眼的海滨小镇迅速脱胎换骨,成了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海军基地。现如今,吊机林立的码头旁依次停靠着五艘巨型战舰,旗杆上悬挂着海军司令旗和海军上将旗的,便是德国公海舰队旗舰“德意志”号,它属于第二代德意志战列舰。该级战列舰共建造5艘,全部沿用了第一代德意志级的舰名,即:德意志、普鲁士、汉诺威、西里西亚、黑森。按照反复修改后的设计方案,德意志级的标准排水量为46050吨,装备克虏伯制造的50倍径16英寸火炮,而跟推崇火力和航速的美英海军不同,德意志级保留了德国主力舰重视防护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战舰生存性能的偏执追求,其舰体结构的设计充分汲取了上一场大战的经验以及美国战列舰“爱荷达”号被航空鱼雷击沉的教训,水面和水下的防御能力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战争如期而至,德国公海舰队磨刀赫赫,却没能捕捉到日德兰式的决战机会。原因无他,英国海军三分之二的主力战舰长期部署在加拿大,驻守本土的舰队远不足以跟德国公海舰队抗衡,战争爆发后非常干脆地选择了龟缩不出,任由德国海军各分舰队对普利茅斯、韦茅斯等重要港口展开狂轰滥炸。联军登陆科恩半岛,部署在利物浦的巡
洋舰分队直到次日夜晚才在大群鱼雷艇的掩护下进行了一次主动出击,天亮之前又匆匆撤走。如此消极避战固然是策略需要,对英*民心理层面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
意料到英国本土舰队不会倾巢出动,德国公海舰队主力舰艇完成炮击任务之后从容离开了英国人的视野。在当前的战略形势下,德国本土港口已经变成了海军的大后方,大西洋中部的亚速尔群岛是对抗美英舰队的前沿阵地,法罗群岛-爱尔兰-比斯开湾一线则是关键的主阵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旗舰“德意志”号率领第1战列舰分队来到了贝尔马利特海军基地,暂时远离了外界的各种纷扰。
“长官,海军最高指挥部密电。”
在旗舰的司令办公室,通讯官将新鲜出炉的电报呈送到了保尔-贝恩克面前。上一场大战以战列舰分队指挥官身份参加了多次重要海战,数年前指挥德国特遣舰队帮助阿根廷海军重创智利舰队,这些耀眼的功绩加之个人出色的能力,使得贝恩克成为继舍尔、希佩尔之后最被人们看好的德国海军将领。战争爆发前夕,希佩尔因病无法履职,贝恩克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公海舰队的代理指挥官。
贝恩克扫了眼电报纸上的内容,随即示意通讯官自己没有什么要交待的。在通讯官离开之后,他拿着电报纸来到舷窗前又看了一遍,嘴里轻声呢喃道:“情报显示,美国主力舰队开始在波斯顿集结,已确定有两艘列克星敦和两艘北卡罗来纳,还有一艘可能是南达科他级或者新墨西哥级,目前没有发现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和北卡罗来纳么?如此说来,美国人正在集结主力舰队,然后联手英国海军进攻亚速尔群岛或者跨过北大西洋攻击冰岛,时间应该在两个星期之后……两个星期……”
透过舷窗看去,每一艘德国战舰都以整洁有序的面貌示人,水兵们正在太阳下清理维护舰上的枪炮装备,每个人都以认真严肃的心态投入到备战当中。要再等上两个星期,将士们的斗志是否会被枯燥的等待给消磨掉?最乐观的情况就是英国在两周之内投降,那样德*队就能主动将战线推进到大西洋彼岸,德国海军也将化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姿态挑战美国海军,但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有多高呢?
贝恩克摇了摇头,兀自嘀咕道:“耐心等待,看准时机,一击而中。”。。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万岁约阿希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万岁约阿希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