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
目录:汉皇刘备| 作者:青牛道人| 类别:历史军事
♂
刘备一路匆匆,到了府中,见到马钧,但见马钧拜道:“主公,臣不负主公所托,如今水排成矣!”
刘备一听,心道如果如此,于是喜道:“德衡,汝且带我观之。”于是君臣等人一道出府上马,往城外奔去了。
到得一处冶炼场所,刘备只见高炉中黑烟滚滚,而水排长长,探入河中,河水哗哗,川滚不息,带动水排不停翻滚,而水排这一头连接的鼓风机,则快速而有节奏的往高炉内鼓风。又看得一会儿,听得匠人高呼道:“让开让开,开炉了开炉了。”
马钧在旁边道:“主公,还请远避。”
刘备带了诸人,远远站到高地,便见在一群匠人的操作下,火红的铁水缓慢涌了出来,慢慢流向那些做成长条或者是圆型的模具内。烟雾中,工匠们的脸色通红,光着膀子流汗如雨。刘备想道,从古至今乃至后世,华夏的技术能得以发展,便全靠这些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匠人了。他们既不缺乏智慧,也不缺乏动手能力。可惜的是在古代却不被人重视。
史载中国最迟在春秋晚期开始,就有了炼钢的历史了,《史记》和《荀子议兵篇》都说过楚国宛城出产的兵器刃锋如蜂刺,后世各种出土的文物也能证明。而同时期罗马士兵的刀剑则是熟铁,打仗时一刺就弯。可惜战乱纷纷,这种先进的炼钢法并没有流传下来。
刘备之前了解到,此时的工匠们一般都是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矿石冶炼成固体,然后冷却后取出,然后再将固体状的块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千锤百炼到斤两不减,于是便得百炼钢。
历史上曹操曾命有司造百辟刀五把,孙权有宝刀称为百炼利器,刘备宝刀上刻七十二炼。这些都是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的百炼钢刀。
不过这个时候生产效率很低,原料获取困难不说,冶炼之后的块铁还要等完全冷化后才能开始锻打,而百炼则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到杂质尽出,这样的技术太费工时人力,所以名匠铸刀,动不动就是数月甚至是以年来计算时间。
现在有了煤,有了水排,在燃料和助燃方面,不再是问题。刘备相信,麾下的铁产量将会大幅提高。有了那么多铁,还怕没有钢吗?
其实刘备这个理科盲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麾下的工匠们,已经在使用汉朝最先进的生铁炼钢技术了。《太平经》中有记载:“今军师兵,不祥之器也……乃后使工师击冶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可以战斗御急者……”
目前青州方面得了煤与水排,已经开始直接把铁矿石溶成铁水,然后在熔炉中搅拌,以借助空气中的氧和铁水中所的碳进行中和,降低含碳量从而得出钢或者是熟铁,再进行锻造。这在此时,还是一种最新的技术。因为刘备在青州招募天下名匠,于是,青州工曹便掌握了这种除青州外绝大多数地方都不知道的技术。而这,在整个人类史上,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技术革命,毕竟放眼全球,欧洲要到千年之后的英国,似乎才掌握这种冶炼技术。
刘备其实也就明白个生铁、熟铁和钢的区别,他来自后世钢产量稳居全球第一的国度,也没明白过来自己麾下的这群工匠们到底是有多了不起。他还以为别的诸侯炼铁和他这里差不多呢。最多自己多了个水排,效率上要比其他诸侯快很多,产量会比他们高罢了。
不过刘备不明白,马钧却是个明白人。他少年远游,见多识广,后来又一路从扶风跑到青州,可以谓是从汉朝西边一直到了东边,横跨整个大汉帝国。一路上也不知道见识到了多少手艺人。自然知道青州工匠们的贡献和厉害。于是马钧便细细的向刘备解释了一番。
听完之后,刘备才反应过来,于是脸色一变,对左右道:“传令,调亲军一营,驻守冶炼营地。严令守密,有擅泄露者斩。”
又对马钧道:“德衡,我任命你为司金校尉,负责工匠营中诸事,匠人子弟优待与薪酬上调及赏赐诸事,你可速拟条陈来报我。”
吩咐完之后,又在马钧的陪同下,见了几个名匠,好言抚慰了一番,这才返身回府。一路上,刘备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青州这就要进入钢铁时代了?
在古代,钢铁技术的不断发展,首先便是得益于王侯们对神兵名器的不断追求。而匠人想要出头,还有什么是比统治者铸造一柄可以传世的神兵来得更容易呢?所以历史上,神兵与名匠互相辉映。如欧冶子,如干将莫邪之类。
而这些名匠,于深山荒野,忍受寂寞,实验数年而得名剑铸造之法,自然是不愿将这秘法轻易传于他人,而是当作传家之秘。可惜后人因种种原因,而使这些秘法失传,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数百年来,如欧冶子、干将莫邪一类的神匠,至此也消踪匿迹,不复再现。
古代钢铁技术有了些微进步后,诸侯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用于民生,而是首先用于装备军队。用来厮杀争战。这就极大的限制了钢铁的产量和用途。军用市场毕竟比不过民用市场前景广大。而且,这么多军队,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能负担得起全军装备的费用的。最多也就是心腹将领和精锐部队以及亲军换装。这样一来,匠人们耗费心血,造出一批名刀后,他们或许一辈子就再也没有大批量铸造的机会了。这可能也是华夏历史上,许多技术大放其彩后又迅速消失的原因之一吧。小农经济的社会,什么也抵不过统治者的意志。
不过,刘备有青、徐二州还有辽东在手,这几个地方,他都发现了大铁矿,他会放弃在领地大规模推广钢铁的机会吗?
自然不会,靠收点人头税和田租,怎么能够满足刘备的野心。不知道多少次刘备一个人把大汉帝国的舆图翻来覆去的反复观看。好不容易来此走上一遭,再兴大汉便够了吗?不,远远不够!不打下足够的疆土,怎么对得起这些谋臣名将?怎么对得起后世的子孙?
刘备一路匆匆,到了府中,见到马钧,但见马钧拜道:“主公,臣不负主公所托,如今水排成矣!”
刘备一听,心道如果如此,于是喜道:“德衡,汝且带我观之。”于是君臣等人一道出府上马,往城外奔去了。
到得一处冶炼场所,刘备只见高炉中黑烟滚滚,而水排长长,探入河中,河水哗哗,川滚不息,带动水排不停翻滚,而水排这一头连接的鼓风机,则快速而有节奏的往高炉内鼓风。又看得一会儿,听得匠人高呼道:“让开让开,开炉了开炉了。”
马钧在旁边道:“主公,还请远避。”
刘备带了诸人,远远站到高地,便见在一群匠人的操作下,火红的铁水缓慢涌了出来,慢慢流向那些做成长条或者是圆型的模具内。烟雾中,工匠们的脸色通红,光着膀子流汗如雨。刘备想道,从古至今乃至后世,华夏的技术能得以发展,便全靠这些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匠人了。他们既不缺乏智慧,也不缺乏动手能力。可惜的是在古代却不被人重视。
史载中国最迟在春秋晚期开始,就有了炼钢的历史了,《史记》和《荀子议兵篇》都说过楚国宛城出产的兵器刃锋如蜂刺,后世各种出土的文物也能证明。而同时期罗马士兵的刀剑则是熟铁,打仗时一刺就弯。可惜战乱纷纷,这种先进的炼钢法并没有流传下来。
刘备之前了解到,此时的工匠们一般都是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矿石冶炼成固体,然后冷却后取出,然后再将固体状的块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千锤百炼到斤两不减,于是便得百炼钢。
历史上曹操曾命有司造百辟刀五把,孙权有宝刀称为百炼利器,刘备宝刀上刻七十二炼。这些都是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的百炼钢刀。
不过这个时候生产效率很低,原料获取困难不说,冶炼之后的块铁还要等完全冷化后才能开始锻打,而百炼则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到杂质尽出,这样的技术太费工时人力,所以名匠铸刀,动不动就是数月甚至是以年来计算时间。
现在有了煤,有了水排,在燃料和助燃方面,不再是问题。刘备相信,麾下的铁产量将会大幅提高。有了那么多铁,还怕没有钢吗?
其实刘备这个理科盲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麾下的工匠们,已经在使用汉朝最先进的生铁炼钢技术了。《太平经》中有记载:“今军师兵,不祥之器也……乃后使工师击冶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可以战斗御急者……”
目前青州方面得了煤与水排,已经开始直接把铁矿石溶成铁水,然后在熔炉中搅拌,以借助空气中的氧和铁水中所的碳进行中和,降低含碳量从而得出钢或者是熟铁,再进行锻造。这在此时,还是一种最新的技术。因为刘备在青州招募天下名匠,于是,青州工曹便掌握了这种除青州外绝大多数地方都不知道的技术。而这,在整个人类史上,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技术革命,毕竟放眼全球,欧洲要到千年之后的英国,似乎才掌握这种冶炼技术。
刘备其实也就明白个生铁、熟铁和钢的区别,他来自后世钢产量稳居全球第一的国度,也没明白过来自己麾下的这群工匠们到底是有多了不起。他还以为别的诸侯炼铁和他这里差不多呢。最多自己多了个水排,效率上要比其他诸侯快很多,产量会比他们高罢了。
不过刘备不明白,马钧却是个明白人。他少年远游,见多识广,后来又一路从扶风跑到青州,可以谓是从汉朝西边一直到了东边,横跨整个大汉帝国。一路上也不知道见识到了多少手艺人。自然知道青州工匠们的贡献和厉害。于是马钧便细细的向刘备解释了一番。
听完之后,刘备才反应过来,于是脸色一变,对左右道:“传令,调亲军一营,驻守冶炼营地。严令守密,有擅泄露者斩。”
又对马钧道:“德衡,我任命你为司金校尉,负责工匠营中诸事,匠人子弟优待与薪酬上调及赏赐诸事,你可速拟条陈来报我。”
吩咐完之后,又在马钧的陪同下,见了几个名匠,好言抚慰了一番,这才返身回府。一路上,刘备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青州这就要进入钢铁时代了?
在古代,钢铁技术的不断发展,首先便是得益于王侯们对神兵名器的不断追求。而匠人想要出头,还有什么是比统治者铸造一柄可以传世的神兵来得更容易呢?所以历史上,神兵与名匠互相辉映。如欧冶子,如干将莫邪之类。
而这些名匠,于深山荒野,忍受寂寞,实验数年而得名剑铸造之法,自然是不愿将这秘法轻易传于他人,而是当作传家之秘。可惜后人因种种原因,而使这些秘法失传,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数百年来,如欧冶子、干将莫邪一类的神匠,至此也消踪匿迹,不复再现。
古代钢铁技术有了些微进步后,诸侯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用于民生,而是首先用于装备军队。用来厮杀争战。这就极大的限制了钢铁的产量和用途。军用市场毕竟比不过民用市场前景广大。而且,这么多军队,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能负担得起全军装备的费用的。最多也就是心腹将领和精锐部队以及亲军换装。这样一来,匠人们耗费心血,造出一批名刀后,他们或许一辈子就再也没有大批量铸造的机会了。这可能也是华夏历史上,许多技术大放其彩后又迅速消失的原因之一吧。小农经济的社会,什么也抵不过统治者的意志。
不过,刘备有青、徐二州还有辽东在手,这几个地方,他都发现了大铁矿,他会放弃在领地大规模推广钢铁的机会吗?
自然不会,靠收点人头税和田租,怎么能够满足刘备的野心。不知道多少次刘备一个人把大汉帝国的舆图翻来覆去的反复观看。好不容易来此走上一遭,再兴大汉便够了吗?不,远远不够!不打下足够的疆土,怎么对得起这些谋臣名将?怎么对得起后世的子孙?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皇刘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皇刘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