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四十四章 出售橡胶公司
目录:清末| 作者:徐氏纯情| 类别:历史军事
上一章做了一点修改!!!!!!!!!!!!!!
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天然物质,橡胶自哥伦布带回欧洲之后便受到广泛的关注,随后苏格兰化学家马金托希发现橡胶能被煤焦油溶解,此后人们开始把橡胶用煤焦油、松节油等溶解,制造防水布,于是世界上第一个橡胶工厂在英国哥拉斯格建立。『頂『点『小『说,
随着橡胶用途的开发,英国政府考虑到巴西野生橡胶树生产的橡胶终究不能满足工业的需要,决定在远东建立人工栽培橡胶树的基地,于是英国人魏克汉把橡胶树的种子和幼苗从巴西运回伦敦皇家植物园邱园繁殖,然后将培育的橡胶苗运往锡兰、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种植,并且均获得成功,至此完成了将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人工栽培种植的十分艰难的工作。
这时候橡胶的使用量还是非常低的,天然生产出的橡胶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橡胶工业真正的发展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兴起而繁盛的,其中徐氏汽车公司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将汽车从贵族的玩物变成了一种真正的交通工具,也使得橡胶的用量成几何倍的增长,大家也正是意识到橡胶的这种作用,才使橡胶的价格不断地增长。
橡胶股灾遍布世界,其实它的危害并不是太大,毕竟它并不等同于遍布全球的经济危机,只是数以百计的股票和期货中的一种,但是它对上海及周边的富商官吏以及满清这个腐朽的朝廷的打击却是致命的。
这次金融风潮真正暴露的是清朝末年古老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近代经济的发展,在投机狂潮中。政府没有对疯狂的投机采取一点措施,股票暴跌后。先期倒闭的正元等钱庄还只是中等规模,虽然对上海市面造成冲击。但冲击力毕竟有限,如果此时能妥为筹划,风波仍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事情之所以进一步恶化的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方面是外国银行的釜底抽薪,另一方面则是朝中大员不懂现代经济的管理,为了权力的倾轧竟置经济发展的大局于不顾,而蔡乃煌为了个人泄愤,竟存心逼倒源丰润以还朝廷颜色,盛宣怀更是为了与梁士诒争权而间接逼倒义善源。使钱庄倒闭之风几乎无法遏止,最后共倒闭钱庄四十八家,超过了上海钱庄总数之半。
其实现在的情况与上一世是不同的,由于徐氏汽车公司将当年福特汽车公司的传奇提前剽窃,在零九年下半年的时候汽车的生产已经达到超过了上一世一战前最高生产的两倍,这自然也就将橡胶的使用量提高了两倍有余,橡胶的实际价格自然也会高于上一世。
徐卫知道满清的覆亡并不是猝然之间就能够崩然倒塌的,在满清覆亡的众多因素中上海的这场股灾却是最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让全国的工商业界看到了满清官僚主义的不作为。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将视全国的经济发展为无物,另一方面这场股灾耗尽了满清国库内最后的积蓄,让满清朝廷在以后的长沙抢米风潮,四川的保路运动。甚至武昌的辛亥革命中都没有足够的资金解决,从而一举将已经千疮百孔的满清推翻。
这场提前而来的股灾虽说是徐卫一手造成,但他并没有参与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在南洋的橡胶公司虽说一直在为徐氏汽车公司提供橡胶,但其管理一直都是挂靠在徐氏银行中国分行之下。接受徐氏银行中国分行总裁弗兰克的领导。
以汽车起家的徐卫自然知道橡胶的重要性,于是他便在徐氏汽车公司成立的时候就开始从徐氏制药公司以及专利收入中抽取大量的资金派人到南洋的锡兰、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生产橡胶的地方购买橡胶庄园。
当时汽车还处于贵族范围内。对橡胶的需求量并不大,但是另一种交通工具马车却是也需要橡胶的,真正说来汽车的橡胶轮胎其实是始源于马车的橡胶充气轮胎,这正是因为马车轮胎的需要,各大橡胶园主都将自己手中的橡胶园看成了摇钱树,并不打算出售。
如果是别的东西,你不卖,我自己种植就可以了,但橡胶不同,它从种植到收割橡胶需要六到八年的时间,而且橡胶树的种植也是非常麻烦的,徐卫自然等不到自己种植的橡胶生产出来。
前世有一句话叫做有钱任性,这一世这句话被徐卫表现的淋淋尽致,为了获得橡胶园的拥有权,他命人挥舞着英镑到各地的橡胶园主那里游说,其价格有时候能够开到橡胶园实际价格的两倍,甚至三倍,随后那些还比较顽固的橡胶园主在徐卫的糖衣炮弹之下沦陷了。
随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徐卫的徐氏汽车公司便以其廉价、使用的性能成为了欧美中产之家的首选,而橡胶的使用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那些购买的橡胶园也随着水涨船高,到零九年的年初已经涨幅至原来的三倍有余,也让那些卖出橡胶园的园主们扼腕长叹。
真正使橡胶园的价格突飞猛进的则是在零九年这一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手中的积蓄放在橡胶股票中,橡胶园的价值也变得更高了,等到现在已经高出原来价格近二十倍。
英国最著名的评论家邓宁格曾经在其著作《工会与罢工》中说过:“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壮起来。10%会保障它在任何地方被使用;20%会使它活泼起来;50%的利润会引起积极的大胆;100%会使人不顾一切人的法律;300%就会使人不顾犯罪,甚至不惜冒绞首的危险了。”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段。后面自然还有,不过这段话却作为马克思的名言。广为流传。
然而,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橡胶的林润已经何止三倍。这已经不能阻止所有人对橡胶股票的抢购,自然也无法阻碍大家对橡胶园的窥视,其中以日本的财阀为最。
众所周知,日本的财阀自然离不开日本政府的支持,当然财阀们为了回报政府的支持自然在财力上大力供应,于是这种共赢的形势成为了日本政治的体式,但是随着日本在与徐卫战争的失败,其国内经济不断衰退,日本政府对财阀的支持越来越无力。那些财阀们也因为财力的枯竭而无法大力回报日本政府。
为了度过这次的难关,实现日本经济的再次繁荣,日本政府和财阀便将目光放在了日本之外的地方。
在日本人眼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地方自然是中国的东北地区,他们之前也是一步一步这样做的,但是随着与徐卫之战的失败,日本政府在明面上的势力已经全部从中国地区撤退,仅仅留在中国的地下势力也因为缺少官方的支持而不断枯竭。
历来条约的签订都是为了撕毁做准备的,日本自然也不会让一纸条约限定了自己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强势的徐卫,日本政府就算想要撕毁条约也没有这个胆量,不过向来办法都要比困难多的,日本失去了在中国的影响。便将目光放在了南洋。
南洋历来是英国、法国、荷兰的后花园,自然不能容忍日本的介入,日本为了不过分刺激这些国家。便决定先从经济上入侵,然后再获得驻兵权。然后一步一步蚕食这些国家的势力,直到完全统治这些地方。
日本政府和三大财阀所选择的第一个桥头堡就是价值正在不断增长的南洋橡胶公司。随后日本的财阀便派人与南洋橡胶公司的负责人接触,想要收购南洋橡胶公司。
徐卫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日本要收购自己的这间南洋橡胶公司,当时他已经感觉橡胶股票的价格还没有涨到顶峰,便让人回绝了婉拒了日本的收购请求,但并没有把话说死,而负者收购的日本方人员自然也是心思通透的人,知道对方不满意自己的报价。
日本虽然在战争中打了败仗,但在整个亚洲依然是除现在的朝鲜外最强的独立国家,自然不会将一个以华人为首的橡胶公司放在眼里,最重要的是这个以华人为首的橡胶公司其注册地还是在南洋本地,于是为了能够低价获得橡胶园的产权,在随后的谈判中日方人员甚至出现了威胁的语言。
对于日本的威胁,负者谈判的人员当场就笑了,那负责人直言不讳的告诉日方人员,这间橡胶公司的后台老板就是刚刚打败他们国家的徐卫,他们并不惧怕日本的威胁,甚至将日本的威胁当成一个笑话。
现在的信息查询自然不如后世便捷,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原始,就算以日本国家的情报人员负责查询,也只是查询到负责整个南洋橡胶公司运转的华人总经理,而这个总经理并不是徐卫随便找来的,而是由徐氏银行培养出的华人管理者。
有了徐卫的威势作为后台,日本谈判人员在随后的收购过程中变得规矩了很多,在价格上也没有了原来的坚持,并且随着南洋橡胶公司的股价在上海不断被炒高,日本人开出的价格也越来越高。
明治维新这么多年,日本国内自然培养出很大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些人通过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预料到对橡胶的需求还会不断地增长,就算现在的橡胶股价被盲目的股民炒高,但投资橡胶园依然是一个不错的投资。
谈判的双方代表都不知道,这次谈判的决定因素并不在谈判桌上,而在伦敦的徐氏实验室,在那里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试验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那就是合成橡胶的试验,而且这项试验已经进入到最关键的地方。
市场经济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那些趋利的人能够更快速的生产出实用、廉价的物品,这对于橡胶也是如此。
其实人工橡胶的合成试验在九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汽车虽然还没有真正进入交通工具的行列,但马车的轮胎却是需要很多的橡胶,于是便有人从刚刚被认识的天然橡胶的分子结构出发,想要合成出与天然橡胶性质相同的人造橡胶。
进过九年的发展,合成橡胶的工艺已经有了不错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人成功合成出人造甲基橡胶,只是这种橡胶质地太硬,而且质次加高,并不适用,在后世一战时也就是缺少殖民地供给原材料的德国制造过一批这样的橡胶,在战后就被废弃不用了。
徐卫让实验室合成的橡胶自然不是这种并不适宜制造轮胎的昂贵橡胶,而是再本世纪三十年初期出现的丁钠橡胶。
丁钠橡胶是以金属钠为引发剂,由丁二烯气相或液相聚合制得,它是聚丁二烯系列产品的一个品种,可溶于汽油,苯,甲苯等溶剂,溶液具有很好的粘结能力,在橡胶制品中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屈挠性,弹性低,阻尼性优越,粘着力小,耐寒性较好,在性能上与天然橡胶相似,可用以制一般橡胶制品,不过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强度太差。
徐卫自然知道人造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总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大自然的产物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合成橡胶的这种缺点就算在后世也不是人工能够弥补的,而且徐氏汽车公司生产的大部分汽车都是中档汽车,这些缺点都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大不了高端汽车轮胎依然使用天然橡胶。
在徐卫到达波斯的时候,一封电报从英国伦敦漂洋过海发到了他的手中,徐氏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已经在徐卫提供的化学方程式的指引下成功将丁纳橡胶实现了工业化,于是徐卫便从波斯给弗兰克发了一封电报。
在电报中,徐卫只要求两点,第一是尽快将手中的南洋橡胶公司卖给日本,负责谈判的人员可以在价格上适当的做些让步,第二则是在南洋橡胶公司出售后便将徐氏实验室成功合成可用于制造轮胎的人造橡胶的消息放出去。
在徐卫刚刚率军离开胡齐斯坦省的当天,南洋橡胶公司与日本的财阀在橡胶园价格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将南洋橡胶公司以市场价格的百分之八十出售给了日本公司。并且在款项全部到达后向外公布了合成橡胶的消息,于是橡胶股价大跌,日本这次又悲催了。(未完待续。。)
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天然物质,橡胶自哥伦布带回欧洲之后便受到广泛的关注,随后苏格兰化学家马金托希发现橡胶能被煤焦油溶解,此后人们开始把橡胶用煤焦油、松节油等溶解,制造防水布,于是世界上第一个橡胶工厂在英国哥拉斯格建立。『頂『点『小『说,
随着橡胶用途的开发,英国政府考虑到巴西野生橡胶树生产的橡胶终究不能满足工业的需要,决定在远东建立人工栽培橡胶树的基地,于是英国人魏克汉把橡胶树的种子和幼苗从巴西运回伦敦皇家植物园邱园繁殖,然后将培育的橡胶苗运往锡兰、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种植,并且均获得成功,至此完成了将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人工栽培种植的十分艰难的工作。
这时候橡胶的使用量还是非常低的,天然生产出的橡胶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橡胶工业真正的发展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兴起而繁盛的,其中徐氏汽车公司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将汽车从贵族的玩物变成了一种真正的交通工具,也使得橡胶的用量成几何倍的增长,大家也正是意识到橡胶的这种作用,才使橡胶的价格不断地增长。
橡胶股灾遍布世界,其实它的危害并不是太大,毕竟它并不等同于遍布全球的经济危机,只是数以百计的股票和期货中的一种,但是它对上海及周边的富商官吏以及满清这个腐朽的朝廷的打击却是致命的。
这次金融风潮真正暴露的是清朝末年古老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近代经济的发展,在投机狂潮中。政府没有对疯狂的投机采取一点措施,股票暴跌后。先期倒闭的正元等钱庄还只是中等规模,虽然对上海市面造成冲击。但冲击力毕竟有限,如果此时能妥为筹划,风波仍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事情之所以进一步恶化的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方面是外国银行的釜底抽薪,另一方面则是朝中大员不懂现代经济的管理,为了权力的倾轧竟置经济发展的大局于不顾,而蔡乃煌为了个人泄愤,竟存心逼倒源丰润以还朝廷颜色,盛宣怀更是为了与梁士诒争权而间接逼倒义善源。使钱庄倒闭之风几乎无法遏止,最后共倒闭钱庄四十八家,超过了上海钱庄总数之半。
其实现在的情况与上一世是不同的,由于徐氏汽车公司将当年福特汽车公司的传奇提前剽窃,在零九年下半年的时候汽车的生产已经达到超过了上一世一战前最高生产的两倍,这自然也就将橡胶的使用量提高了两倍有余,橡胶的实际价格自然也会高于上一世。
徐卫知道满清的覆亡并不是猝然之间就能够崩然倒塌的,在满清覆亡的众多因素中上海的这场股灾却是最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让全国的工商业界看到了满清官僚主义的不作为。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将视全国的经济发展为无物,另一方面这场股灾耗尽了满清国库内最后的积蓄,让满清朝廷在以后的长沙抢米风潮,四川的保路运动。甚至武昌的辛亥革命中都没有足够的资金解决,从而一举将已经千疮百孔的满清推翻。
这场提前而来的股灾虽说是徐卫一手造成,但他并没有参与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在南洋的橡胶公司虽说一直在为徐氏汽车公司提供橡胶,但其管理一直都是挂靠在徐氏银行中国分行之下。接受徐氏银行中国分行总裁弗兰克的领导。
以汽车起家的徐卫自然知道橡胶的重要性,于是他便在徐氏汽车公司成立的时候就开始从徐氏制药公司以及专利收入中抽取大量的资金派人到南洋的锡兰、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生产橡胶的地方购买橡胶庄园。
当时汽车还处于贵族范围内。对橡胶的需求量并不大,但是另一种交通工具马车却是也需要橡胶的,真正说来汽车的橡胶轮胎其实是始源于马车的橡胶充气轮胎,这正是因为马车轮胎的需要,各大橡胶园主都将自己手中的橡胶园看成了摇钱树,并不打算出售。
如果是别的东西,你不卖,我自己种植就可以了,但橡胶不同,它从种植到收割橡胶需要六到八年的时间,而且橡胶树的种植也是非常麻烦的,徐卫自然等不到自己种植的橡胶生产出来。
前世有一句话叫做有钱任性,这一世这句话被徐卫表现的淋淋尽致,为了获得橡胶园的拥有权,他命人挥舞着英镑到各地的橡胶园主那里游说,其价格有时候能够开到橡胶园实际价格的两倍,甚至三倍,随后那些还比较顽固的橡胶园主在徐卫的糖衣炮弹之下沦陷了。
随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徐卫的徐氏汽车公司便以其廉价、使用的性能成为了欧美中产之家的首选,而橡胶的使用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那些购买的橡胶园也随着水涨船高,到零九年的年初已经涨幅至原来的三倍有余,也让那些卖出橡胶园的园主们扼腕长叹。
真正使橡胶园的价格突飞猛进的则是在零九年这一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手中的积蓄放在橡胶股票中,橡胶园的价值也变得更高了,等到现在已经高出原来价格近二十倍。
英国最著名的评论家邓宁格曾经在其著作《工会与罢工》中说过:“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壮起来。10%会保障它在任何地方被使用;20%会使它活泼起来;50%的利润会引起积极的大胆;100%会使人不顾一切人的法律;300%就会使人不顾犯罪,甚至不惜冒绞首的危险了。”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段。后面自然还有,不过这段话却作为马克思的名言。广为流传。
然而,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橡胶的林润已经何止三倍。这已经不能阻止所有人对橡胶股票的抢购,自然也无法阻碍大家对橡胶园的窥视,其中以日本的财阀为最。
众所周知,日本的财阀自然离不开日本政府的支持,当然财阀们为了回报政府的支持自然在财力上大力供应,于是这种共赢的形势成为了日本政治的体式,但是随着日本在与徐卫战争的失败,其国内经济不断衰退,日本政府对财阀的支持越来越无力。那些财阀们也因为财力的枯竭而无法大力回报日本政府。
为了度过这次的难关,实现日本经济的再次繁荣,日本政府和财阀便将目光放在了日本之外的地方。
在日本人眼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地方自然是中国的东北地区,他们之前也是一步一步这样做的,但是随着与徐卫之战的失败,日本政府在明面上的势力已经全部从中国地区撤退,仅仅留在中国的地下势力也因为缺少官方的支持而不断枯竭。
历来条约的签订都是为了撕毁做准备的,日本自然也不会让一纸条约限定了自己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强势的徐卫,日本政府就算想要撕毁条约也没有这个胆量,不过向来办法都要比困难多的,日本失去了在中国的影响。便将目光放在了南洋。
南洋历来是英国、法国、荷兰的后花园,自然不能容忍日本的介入,日本为了不过分刺激这些国家。便决定先从经济上入侵,然后再获得驻兵权。然后一步一步蚕食这些国家的势力,直到完全统治这些地方。
日本政府和三大财阀所选择的第一个桥头堡就是价值正在不断增长的南洋橡胶公司。随后日本的财阀便派人与南洋橡胶公司的负责人接触,想要收购南洋橡胶公司。
徐卫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日本要收购自己的这间南洋橡胶公司,当时他已经感觉橡胶股票的价格还没有涨到顶峰,便让人回绝了婉拒了日本的收购请求,但并没有把话说死,而负者收购的日本方人员自然也是心思通透的人,知道对方不满意自己的报价。
日本虽然在战争中打了败仗,但在整个亚洲依然是除现在的朝鲜外最强的独立国家,自然不会将一个以华人为首的橡胶公司放在眼里,最重要的是这个以华人为首的橡胶公司其注册地还是在南洋本地,于是为了能够低价获得橡胶园的产权,在随后的谈判中日方人员甚至出现了威胁的语言。
对于日本的威胁,负者谈判的人员当场就笑了,那负责人直言不讳的告诉日方人员,这间橡胶公司的后台老板就是刚刚打败他们国家的徐卫,他们并不惧怕日本的威胁,甚至将日本的威胁当成一个笑话。
现在的信息查询自然不如后世便捷,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原始,就算以日本国家的情报人员负责查询,也只是查询到负责整个南洋橡胶公司运转的华人总经理,而这个总经理并不是徐卫随便找来的,而是由徐氏银行培养出的华人管理者。
有了徐卫的威势作为后台,日本谈判人员在随后的收购过程中变得规矩了很多,在价格上也没有了原来的坚持,并且随着南洋橡胶公司的股价在上海不断被炒高,日本人开出的价格也越来越高。
明治维新这么多年,日本国内自然培养出很大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些人通过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预料到对橡胶的需求还会不断地增长,就算现在的橡胶股价被盲目的股民炒高,但投资橡胶园依然是一个不错的投资。
谈判的双方代表都不知道,这次谈判的决定因素并不在谈判桌上,而在伦敦的徐氏实验室,在那里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试验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那就是合成橡胶的试验,而且这项试验已经进入到最关键的地方。
市场经济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那些趋利的人能够更快速的生产出实用、廉价的物品,这对于橡胶也是如此。
其实人工橡胶的合成试验在九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汽车虽然还没有真正进入交通工具的行列,但马车的轮胎却是需要很多的橡胶,于是便有人从刚刚被认识的天然橡胶的分子结构出发,想要合成出与天然橡胶性质相同的人造橡胶。
进过九年的发展,合成橡胶的工艺已经有了不错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人成功合成出人造甲基橡胶,只是这种橡胶质地太硬,而且质次加高,并不适用,在后世一战时也就是缺少殖民地供给原材料的德国制造过一批这样的橡胶,在战后就被废弃不用了。
徐卫让实验室合成的橡胶自然不是这种并不适宜制造轮胎的昂贵橡胶,而是再本世纪三十年初期出现的丁钠橡胶。
丁钠橡胶是以金属钠为引发剂,由丁二烯气相或液相聚合制得,它是聚丁二烯系列产品的一个品种,可溶于汽油,苯,甲苯等溶剂,溶液具有很好的粘结能力,在橡胶制品中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屈挠性,弹性低,阻尼性优越,粘着力小,耐寒性较好,在性能上与天然橡胶相似,可用以制一般橡胶制品,不过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强度太差。
徐卫自然知道人造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总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大自然的产物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合成橡胶的这种缺点就算在后世也不是人工能够弥补的,而且徐氏汽车公司生产的大部分汽车都是中档汽车,这些缺点都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大不了高端汽车轮胎依然使用天然橡胶。
在徐卫到达波斯的时候,一封电报从英国伦敦漂洋过海发到了他的手中,徐氏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已经在徐卫提供的化学方程式的指引下成功将丁纳橡胶实现了工业化,于是徐卫便从波斯给弗兰克发了一封电报。
在电报中,徐卫只要求两点,第一是尽快将手中的南洋橡胶公司卖给日本,负责谈判的人员可以在价格上适当的做些让步,第二则是在南洋橡胶公司出售后便将徐氏实验室成功合成可用于制造轮胎的人造橡胶的消息放出去。
在徐卫刚刚率军离开胡齐斯坦省的当天,南洋橡胶公司与日本的财阀在橡胶园价格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将南洋橡胶公司以市场价格的百分之八十出售给了日本公司。并且在款项全部到达后向外公布了合成橡胶的消息,于是橡胶股价大跌,日本这次又悲催了。(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清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清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