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 加州往事(二)
目录:魅影迷踪| 作者:施晓雷| 类别:恐怖小说
笔记上还写道:“很多商行被金沙堆包围,这些商行从运抵这里的金沙中获得大量租金,这笔收入达四十至五十万美元。自1851年之后,在短短几年里,光美国的金币铸造就增加了二十倍。
1853年,淘金热达到。加利福尼亚的黄金产值大量增加,从1851至1855年,美国的黄金产量几乎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四十五。美国由此很快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国,各地淘洗出的金沙堆满了旧金山的仓库。
但是好景不长,从一八五四年起,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出现降温的趋势。整个采金业则只好开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采金范围遍及整个西部地区。
在内华达、亚利桑那、科罗拉多、爱达荷、蒙大拿、怀俄明、犹他、新墨西哥等地,都发现并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金矿区,使新的采金**在1859年前后再度兴起,并持续到70年代末。
然而,19世纪后半期采金业的大发展,并非是重复前一时期淘金的轰轰烈烈。而是在深度上有所深化,广度上有所扩大,即采金业的进一步资本化。
这个时期,简直是噩梦的到来!”
看到这里,我仿佛明白了笔记主人的遭遇:“前一时期的淘金,主要表现为群众性的浅层采金、矿工及伙伴或家人利用简陋的机械,甚至是手工,就能进行采掘;而金矿采掘转入深层开发,需要更多的设备和更复杂的技术,这是矿工个人或群体所无能为力的。
于是,商人、工业家和银行家纷纷组成采矿公司,并逐步控制了西部的包括采金在内的采矿区。
亚利桑那的希拉和图森矿区。就是由一个名叫‘亚利桑那采矿和贸易公司’投资和控制的,该公司由旧金山的商人组成。我们这些贫穷的平凡人,再无喜悦可言!”
看到这里,我有些不明白姑妈为什么对这本记着没美国淘金热的本子这么看重?她千辛万苦来到了这里,还差点把命给搭上,难道就是为了一本记着美国往事的本子?这有些太不可思议了!
但是。接下来的内容,让我突然眼前一亮。很明显,这一段文字资料不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甚至,我发现还有一些剪报和贴纸,就像是某人为了收集某种依据,而精心准备的。
我隐约感觉到了些什么,于是,我就仔细接着读了下去:
从1820年起,这里就开始有中国移民入境。那时。也就是在1850年以前,华人在美国居留者,可谓是寥寥无几。
然而,汹涌澎湃的淘金热很快影响到中国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等地区。其中,尤以广东的四邑最为典型。
关于“金山”的传闻,可能是激发黄金梦的最重要的动力。相对与澳洲墨尔本被称为“新金山”,贫穷的中国农民把圣弗朗西斯科称为“旧金山”。
这让我突然明白了“旧金山”这个称呼的来历,甚至一直沿用至今。以至于这已成为中国人对圣弗朗西斯科的习惯称呼。
为了寻找生计,许多中国人透过中间人的安排。以“名为淘金、实为卖身”的方式签定契约。他们以“赊单制”的形式来到美国,即中国人所称的“卖猪仔”。
这些淘金者由珠江三角洲直运到圣弗朗西斯科金门桥下,暗中交予当地的同乡会照看,然后前往深山里的金矿区。
他们长期生活在荒山僻野,风餐露宿。不管是初期开矿,还是以后筑路或在农场工作。都是一天忙到晚,一年累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生活十分简朴。
即使稍有闲暇,也因语言不通和贫贱的身份而受到歧视,只能与周围的中国人在一起排遣。久而久之。在一些美国城市里形成了中国人相对集中的区域——唐人街。
从1849至1882年,共有30万华人进入美国。大多集中于西部,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在初期,其中绝大部分人是为采掘黄金而来。而后来,则逐渐出现了偏移,他们主要是从事筑路。
从1850年开始,第一批作为廉价劳动力的华人到达加州。他们随即为这里的淘金者建造了住所和家宅,受到美国人的赞誉。有一些友好的美国人说:“没有中国人的帮助,这些淘金者很难在加利福尼亚生活下去。”
在加利福尼亚等西部金矿区,华工被称作“可以依赖的唯一的劳动力来源”!
笔记上的另一段文字记载道:在矿区、农场、工厂以及加利福尼亚的劳工中,雇用华人是最理想的。华人做的大部分工作如果用要求很高的白人工人来做,那将不能持续下去。
华人大多数只是暂居美国,工作一段时间便返回中国。而新来的中国人则替代了他们,使得劳动力不断更新,始终基本上是青壮年男性。
报纸初步估计,华人首先是在加州的矿山工作,到1862年,加利福尼亚有大约二万华人矿工。按每人每月交纳四美元的开采税计算,他们一年要向加利福尼亚政府交纳近一百万美元。假如华人每人每天花费三十美分买水,那一年就是二百一十九万美元!
直到1880年,加利福尼亚华人的五分之一仍在矿山工作。1848至1883年,加利福尼亚开采了价值十二亿美元的黄金,相当于美国同期黄金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华人所采挖!
淘金热带动了加利福尼亚等地的经济发展,而在这些发展起来的经济部门中,华人也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在西部制造业中,华人是主要劳动力。加利福尼亚工厂中,百分之五十的工人是华人。
当时的一位牧师说道:“没有华人劳工,加利福尼亚的制造业一天都不能存在下去。”
与此同时,华人也是西部农业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在淘金潮的发源地萨克拉门托,华人农业工人占该地农业劳动力的86%。
1893年,美国《太平洋乡村报》评论道:“华人农业工人是专业的采摘者和包装者。如果没有华人,我们就难以看到我们每年的水果收获并运往市场的。”
最为壮阔的是,在受淘金热刺激而发展的铁路修筑中,逐步从金矿转业而来的华人工人为修建横贯美国的铁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时,美国的一位当时的铁路工程师发表文章称:“我想提醒你们,不要忘记华工为开发这个国家的西部所做的一切。加利福尼亚的华人,对我们加州早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与其他任何一个民族至少是同样的贡献。”
然而,当时原本就种族主义意识浓厚的美国人,并没有正视华人的贡献和尊重华人的人格。
认为工作勤奋努力和待遇要求不高的华人,对他们形成了非常大的竞争。甚至是对他们的就业构成威胁,从而造成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于是,那段时期,美国人对华人的排斥、攻击、侮辱等事件此起彼伏。后来,居然形成一股颇有影响的思潮和势力。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政府也不惜动用法律来限制华人入境。后面还有一些非常不公平的举措,和对华人的“特殊对待”。
就在这时,突然从本子里面掉出了一张发黄的照片。我捡起来一看,原来和我之前所见的照片一样。见到这照片,我不由有些好奇:难道是姑妈放进去的?
我将照片翻转过来一看,上面竟然有一行文字:“父亲,你在哪里?”
可是,这笔迹,不像是姑妈的!(未完待续。。)
1853年,淘金热达到。加利福尼亚的黄金产值大量增加,从1851至1855年,美国的黄金产量几乎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四十五。美国由此很快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国,各地淘洗出的金沙堆满了旧金山的仓库。
但是好景不长,从一八五四年起,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出现降温的趋势。整个采金业则只好开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采金范围遍及整个西部地区。
在内华达、亚利桑那、科罗拉多、爱达荷、蒙大拿、怀俄明、犹他、新墨西哥等地,都发现并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金矿区,使新的采金**在1859年前后再度兴起,并持续到70年代末。
然而,19世纪后半期采金业的大发展,并非是重复前一时期淘金的轰轰烈烈。而是在深度上有所深化,广度上有所扩大,即采金业的进一步资本化。
这个时期,简直是噩梦的到来!”
看到这里,我仿佛明白了笔记主人的遭遇:“前一时期的淘金,主要表现为群众性的浅层采金、矿工及伙伴或家人利用简陋的机械,甚至是手工,就能进行采掘;而金矿采掘转入深层开发,需要更多的设备和更复杂的技术,这是矿工个人或群体所无能为力的。
于是,商人、工业家和银行家纷纷组成采矿公司,并逐步控制了西部的包括采金在内的采矿区。
亚利桑那的希拉和图森矿区。就是由一个名叫‘亚利桑那采矿和贸易公司’投资和控制的,该公司由旧金山的商人组成。我们这些贫穷的平凡人,再无喜悦可言!”
看到这里,我有些不明白姑妈为什么对这本记着没美国淘金热的本子这么看重?她千辛万苦来到了这里,还差点把命给搭上,难道就是为了一本记着美国往事的本子?这有些太不可思议了!
但是。接下来的内容,让我突然眼前一亮。很明显,这一段文字资料不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甚至,我发现还有一些剪报和贴纸,就像是某人为了收集某种依据,而精心准备的。
我隐约感觉到了些什么,于是,我就仔细接着读了下去:
从1820年起,这里就开始有中国移民入境。那时。也就是在1850年以前,华人在美国居留者,可谓是寥寥无几。
然而,汹涌澎湃的淘金热很快影响到中国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等地区。其中,尤以广东的四邑最为典型。
关于“金山”的传闻,可能是激发黄金梦的最重要的动力。相对与澳洲墨尔本被称为“新金山”,贫穷的中国农民把圣弗朗西斯科称为“旧金山”。
这让我突然明白了“旧金山”这个称呼的来历,甚至一直沿用至今。以至于这已成为中国人对圣弗朗西斯科的习惯称呼。
为了寻找生计,许多中国人透过中间人的安排。以“名为淘金、实为卖身”的方式签定契约。他们以“赊单制”的形式来到美国,即中国人所称的“卖猪仔”。
这些淘金者由珠江三角洲直运到圣弗朗西斯科金门桥下,暗中交予当地的同乡会照看,然后前往深山里的金矿区。
他们长期生活在荒山僻野,风餐露宿。不管是初期开矿,还是以后筑路或在农场工作。都是一天忙到晚,一年累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生活十分简朴。
即使稍有闲暇,也因语言不通和贫贱的身份而受到歧视,只能与周围的中国人在一起排遣。久而久之。在一些美国城市里形成了中国人相对集中的区域——唐人街。
从1849至1882年,共有30万华人进入美国。大多集中于西部,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在初期,其中绝大部分人是为采掘黄金而来。而后来,则逐渐出现了偏移,他们主要是从事筑路。
从1850年开始,第一批作为廉价劳动力的华人到达加州。他们随即为这里的淘金者建造了住所和家宅,受到美国人的赞誉。有一些友好的美国人说:“没有中国人的帮助,这些淘金者很难在加利福尼亚生活下去。”
在加利福尼亚等西部金矿区,华工被称作“可以依赖的唯一的劳动力来源”!
笔记上的另一段文字记载道:在矿区、农场、工厂以及加利福尼亚的劳工中,雇用华人是最理想的。华人做的大部分工作如果用要求很高的白人工人来做,那将不能持续下去。
华人大多数只是暂居美国,工作一段时间便返回中国。而新来的中国人则替代了他们,使得劳动力不断更新,始终基本上是青壮年男性。
报纸初步估计,华人首先是在加州的矿山工作,到1862年,加利福尼亚有大约二万华人矿工。按每人每月交纳四美元的开采税计算,他们一年要向加利福尼亚政府交纳近一百万美元。假如华人每人每天花费三十美分买水,那一年就是二百一十九万美元!
直到1880年,加利福尼亚华人的五分之一仍在矿山工作。1848至1883年,加利福尼亚开采了价值十二亿美元的黄金,相当于美国同期黄金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华人所采挖!
淘金热带动了加利福尼亚等地的经济发展,而在这些发展起来的经济部门中,华人也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在西部制造业中,华人是主要劳动力。加利福尼亚工厂中,百分之五十的工人是华人。
当时的一位牧师说道:“没有华人劳工,加利福尼亚的制造业一天都不能存在下去。”
与此同时,华人也是西部农业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在淘金潮的发源地萨克拉门托,华人农业工人占该地农业劳动力的86%。
1893年,美国《太平洋乡村报》评论道:“华人农业工人是专业的采摘者和包装者。如果没有华人,我们就难以看到我们每年的水果收获并运往市场的。”
最为壮阔的是,在受淘金热刺激而发展的铁路修筑中,逐步从金矿转业而来的华人工人为修建横贯美国的铁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时,美国的一位当时的铁路工程师发表文章称:“我想提醒你们,不要忘记华工为开发这个国家的西部所做的一切。加利福尼亚的华人,对我们加州早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与其他任何一个民族至少是同样的贡献。”
然而,当时原本就种族主义意识浓厚的美国人,并没有正视华人的贡献和尊重华人的人格。
认为工作勤奋努力和待遇要求不高的华人,对他们形成了非常大的竞争。甚至是对他们的就业构成威胁,从而造成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于是,那段时期,美国人对华人的排斥、攻击、侮辱等事件此起彼伏。后来,居然形成一股颇有影响的思潮和势力。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政府也不惜动用法律来限制华人入境。后面还有一些非常不公平的举措,和对华人的“特殊对待”。
就在这时,突然从本子里面掉出了一张发黄的照片。我捡起来一看,原来和我之前所见的照片一样。见到这照片,我不由有些好奇:难道是姑妈放进去的?
我将照片翻转过来一看,上面竟然有一行文字:“父亲,你在哪里?”
可是,这笔迹,不像是姑妈的!(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魅影迷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魅影迷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