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示敌以弱
目录:执宰大明| 作者:小黑醉酒| 类别:都市言情
(
“李御史,汉王此举无疑是谋反,难道真的要姑息下去?”听了李云天的话后,宣德帝眉关紧锁,神情严肃地望着他,对汉王的这个举动显得颇为恼火。
下午的时候,宣德帝已经召来了杨士奇、杨荣和黄淮来商议此事。
杨荣的意思是找个由头将安义候白德祥调回京城,另外派遣一名信得住的勋贵前去担任山西行都司的都指挥使一职,以免山西行都司将来危及京师。
杨士奇的态度则比较保守,认为此时不宜动白德祥,应该向其施以皇恩,采用安抚的手段。
毕竟白德祥在山西行都司经营日久,又是汉王的心腹,新到任的都指挥使短时间内难以掌控局势不说,万一激怒了汉王,使得汉王感觉到宣德帝要对其下手,那么很可能会逼得汉王起兵造反。
至于黄淮,态度比较模糊,杨荣和杨士奇的理由都很充分,这使得他一时间没有什么好主意。
故而,心中恼火的宣德帝想到了李云天,想听听他的意见。
李云天虽然年轻,又是一名文官,但京畿都督府是在他的建议下建立的,现在成为了宣德帝手中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可谓高瞻远瞩,目光卓远,有着非同一般的军事才干。
“陛下,说句大不敬的话,臣觉得汉王必反无疑。”[298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298 执宰大明301
李云天知道宣德帝现在心中恼怒,于是沉吟了一下后说道,“与其让汉王心存戒备,不如示敌以弱,让汉王狂傲自大,届时破绽也就越多。”
“话虽如此,可是朕实在是不甘心。”宣德帝脸上神色稍缓,伸手重重地拍了一下桌面,他身为天子竟然要受到汉王的胁迫,简直就是耻辱。
如果是洪武帝和永乐帝,那么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将汉王擒来京师问罪。
“陛下,兵法有云,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既然陛下已经答应了汉王的‘安民四事’,那么不如‘从善如流’,只要汉王所奏之事,那么皆于许之,汉王必将因此而轻视陛下,进而骄横狂妄,心生懈怠。”
李云天闻言后想了想,冲着宣德帝微微一笑,“陛下,在微臣看来,汉王若反,山西行都司绝对难过宣府镇这一关。”
宣德帝登基后的第三个月,汉王上疏,陈奏了利国安民四的四件事情,称为“安民四事”。
虽然汉王所陈的内容并非都趁宣德帝的心意,但宣德帝知道汉王此举实在试探他,故而作为安抚,将安民四事交给有司尽数实施,并且亲自写信给汉王进行答谢。
汉王接到宣德帝的信后暗中松了一口气,看来宣德帝并不想招惹他,同时心中对宣德帝轻视了几分,认为宣德帝软弱可欺。
“据微臣所知,山西行都司账面兵力虽然有十四万,可是刨去缺员后也就十万出头,而且兵员中老弱者甚多,京畿都督府以五万精兵固守宣府镇,他们绝对难越一步。”
随后,在宣德帝好奇地注视下,李云天有条不紊地解释道,“汉王固然想借山西行都司之势,可惜山西行都司已经不是靖难时的那支悍勇之军,面对宣府镇这一关心有余而力不足。”
“山西行都司缺员如此严重?”宣德帝双目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五军都督府从没有上报过此事。
“与中原和江南相比,山西无疑苦寒之地,土地贫瘠,屯田的军户一年耕种所得不足以养家糊口,又要受上级官长之剥夺、奴役,故而不少军户已然逃走,剩余军户中的精壮者也不愿入伍,以老弱替之。”
李云天闻言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回答,“臣曾经在九江待过,九江卫土地肥沃,但即使如此,兵员缺额已经近两成,至于日常训练那就更不敢恭维。”
“京军缺员如何?”宣德帝这一下倍感震惊,随后下意识地问道。
他身居皇宫之中,哪里有机会接触到这等不堪之事,也无人敢向他禀明,否则不仅触了宣德帝的眉头,也得罪了朝中的那些勋贵,还是对洪武帝之大不敬。[298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298 执宰大明301
“据臣所知,京军处境尚好,虽有缺员但数量甚少,无伤大体。”李云天知道宣德帝的担忧,闻言不动声色地回答,“与地方卫所相比,京师的军士多以精壮为主,实力冠绝五军。”
“各地卫所境况如此不堪,长此以往,我大明何以抵御外敌?”宣德帝顿时松了一口气,随即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相信李云天此时不会危言耸听。
“陛下,不是臣长他人志气,现在天下安定,各地卫所生活安逸,导致弊端丛生,倘若朵颜三卫来袭,臣认为大宁都司不一定是其对手,恐怕会被其逼入关内。”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忧心忡忡地说道,“朵颜三卫一直想进入大宁卫,太宗皇帝在北征阿鲁台的时候曾给与其重创,可其仍贼心不死,若日后继续侵扰,我大明大宁都司堪忧。”
朵颜三卫指的是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洪武二十二年,洪武帝在蒙古诸部聚集地设立了三卫,分别为朵颜卫、泰宁卫和福余卫,用以统帅蒙古诸部,令其“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是为大明的“属夷”。
后来,由于朵颜卫迅速崛起,位居三卫之首,故而大明的官员和百官习惯将这三卫统称为朵颜三卫。
由于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因此朵颜三卫也被称为兀良哈三卫。
朵颜三卫原本为宁王朱权的部下,宁王的封地在大宁,与永乐帝一样骁勇善战,是洪武帝诸子中战功仅次于洪武帝之人。
永乐帝靖难时,宁王拥有披甲八万,是为永乐帝的心头大患,永乐帝尤为忌惮其手下的朵颜三卫。
为了免除北方的后顾之忧,永乐帝在靖难之前特意给朵颜三卫送去了重金,使得朵颜三卫反叛了宁王,投入了永乐帝的怀抱,成功击败了宁王的围剿。
趁着宁王兵败,永乐帝胁迫宁王出兵靖难,并答应事成之后与其分天下治之。
结果很明显,永乐帝登基后并没有实现自己对宁王的诺言,而是将其封地北迁到了南昌,尽夺其兵权,这一事件也间接导致了正德年间的“宁王之乱”。
靖难时,永乐帝缺少骑兵,故而向朵颜三卫借来了三千精锐的骑兵,成为了靖难军一支重要的力量。
永乐帝登基后,为了“酬谢”作战有功的朵颜三卫,决定将大宁卫封赏给他们,给他们封官加爵,并且在开原、广宁两地开设互市,供朵颜三卫诸部与明朝交易。
不过,永乐帝后来并没有实现将大宁卫封赏给朵颜三卫的诺言,不允许朵颜三卫南迁到大宁地区驻牧。
朵颜三卫为了夺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于是联合了蒙古的鞑靼部的首领阿鲁台,联合侵扰大明。
这使得永乐帝数次北征,重创朵颜三卫,但朵颜三卫并不甘心,继续与明朝缠斗,并且南下进入了滦河地区驻牧,是为大明北方一大隐患。
大宁都司被京畿都督府分了一部分兵力和地盘后,现在的辖地在山海关以北地区,只有17个卫和1个守御千户所,额定兵员十万上下,实际有八万余人。
虽然大宁都司的军队在人数上远超朵颜三卫,但是要真的与勇武强悍的朵颜三卫打起来,不一定能占到什么便宜,何况朵颜三卫背后还有鞑靼部的暗中支持。
见李云天提及朵颜三卫,宣德帝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曾经随着永乐帝北征,自然见识过鞑靼部和朵颜三卫的凶悍,大宁都司虽然人多势众,可真的不一定能击败朵颜三卫。
宣德帝清楚要想取消顿兵制之难无疑于上青天,他虽然身为天子,但也不能妄动洪武帝留下来的军制,这不仅触犯了朝中勋贵集团的利益,更是违反了洪武帝定下来的祖制,绝对会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
“李御史,你曾经告诉朕三年之内可组新军,是否有所托大?”沉默了一会儿,宣德帝抬头望向了李云天,神情严肃地问道。
“陛下,若无意外,三年之内,臣给您编练出一支新军来。”李云天闻言冲着宣德帝一躬身,郑重其事地拱手说道。
“好,朕就等着,三年后一较你的这支新军与京军长短。”宣德帝见李云天打下了包票,于是伸手重重地拍了一下桌面,朗声说道,他倒要看看李云天能练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出来。
“陛下,汉王要是谋反,山东将是决一死战之地,倘若汉王战败,极有可能逃离山东,所去之地无非两处,一处是太原,另外一处是彰德,臣觉得应该早做防范。”
李云天清晰地感觉到宣德帝对新军的期待,心中不由得大喜,这意味着在新军一事上他将得到更多宣德帝的支持,想到宣德帝今天召见他的目的,他随后沉吟了一下,提醒宣德帝。
太原城是山西都司的治所,而彰德则是赵王朱高燧的封地,要是汉王战败,这两个地方无疑是他前去的最佳选择。
宣德帝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将汉王歼灭在山东是最佳的选择,一旦汉王逃离山东去了太原或者彰德,那事情可就变得复杂起来,以汉王的军事才华必将使得这场战事变成一场结局难料的持久战。..
“李御史,汉王此举无疑是谋反,难道真的要姑息下去?”听了李云天的话后,宣德帝眉关紧锁,神情严肃地望着他,对汉王的这个举动显得颇为恼火。
下午的时候,宣德帝已经召来了杨士奇、杨荣和黄淮来商议此事。
杨荣的意思是找个由头将安义候白德祥调回京城,另外派遣一名信得住的勋贵前去担任山西行都司的都指挥使一职,以免山西行都司将来危及京师。
杨士奇的态度则比较保守,认为此时不宜动白德祥,应该向其施以皇恩,采用安抚的手段。
毕竟白德祥在山西行都司经营日久,又是汉王的心腹,新到任的都指挥使短时间内难以掌控局势不说,万一激怒了汉王,使得汉王感觉到宣德帝要对其下手,那么很可能会逼得汉王起兵造反。
至于黄淮,态度比较模糊,杨荣和杨士奇的理由都很充分,这使得他一时间没有什么好主意。
故而,心中恼火的宣德帝想到了李云天,想听听他的意见。
李云天虽然年轻,又是一名文官,但京畿都督府是在他的建议下建立的,现在成为了宣德帝手中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可谓高瞻远瞩,目光卓远,有着非同一般的军事才干。
“陛下,说句大不敬的话,臣觉得汉王必反无疑。”[298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298 执宰大明301
李云天知道宣德帝现在心中恼怒,于是沉吟了一下后说道,“与其让汉王心存戒备,不如示敌以弱,让汉王狂傲自大,届时破绽也就越多。”
“话虽如此,可是朕实在是不甘心。”宣德帝脸上神色稍缓,伸手重重地拍了一下桌面,他身为天子竟然要受到汉王的胁迫,简直就是耻辱。
如果是洪武帝和永乐帝,那么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将汉王擒来京师问罪。
“陛下,兵法有云,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既然陛下已经答应了汉王的‘安民四事’,那么不如‘从善如流’,只要汉王所奏之事,那么皆于许之,汉王必将因此而轻视陛下,进而骄横狂妄,心生懈怠。”
李云天闻言后想了想,冲着宣德帝微微一笑,“陛下,在微臣看来,汉王若反,山西行都司绝对难过宣府镇这一关。”
宣德帝登基后的第三个月,汉王上疏,陈奏了利国安民四的四件事情,称为“安民四事”。
虽然汉王所陈的内容并非都趁宣德帝的心意,但宣德帝知道汉王此举实在试探他,故而作为安抚,将安民四事交给有司尽数实施,并且亲自写信给汉王进行答谢。
汉王接到宣德帝的信后暗中松了一口气,看来宣德帝并不想招惹他,同时心中对宣德帝轻视了几分,认为宣德帝软弱可欺。
“据微臣所知,山西行都司账面兵力虽然有十四万,可是刨去缺员后也就十万出头,而且兵员中老弱者甚多,京畿都督府以五万精兵固守宣府镇,他们绝对难越一步。”
随后,在宣德帝好奇地注视下,李云天有条不紊地解释道,“汉王固然想借山西行都司之势,可惜山西行都司已经不是靖难时的那支悍勇之军,面对宣府镇这一关心有余而力不足。”
“山西行都司缺员如此严重?”宣德帝双目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五军都督府从没有上报过此事。
“与中原和江南相比,山西无疑苦寒之地,土地贫瘠,屯田的军户一年耕种所得不足以养家糊口,又要受上级官长之剥夺、奴役,故而不少军户已然逃走,剩余军户中的精壮者也不愿入伍,以老弱替之。”
李云天闻言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回答,“臣曾经在九江待过,九江卫土地肥沃,但即使如此,兵员缺额已经近两成,至于日常训练那就更不敢恭维。”
“京军缺员如何?”宣德帝这一下倍感震惊,随后下意识地问道。
他身居皇宫之中,哪里有机会接触到这等不堪之事,也无人敢向他禀明,否则不仅触了宣德帝的眉头,也得罪了朝中的那些勋贵,还是对洪武帝之大不敬。[298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298 执宰大明301
“据臣所知,京军处境尚好,虽有缺员但数量甚少,无伤大体。”李云天知道宣德帝的担忧,闻言不动声色地回答,“与地方卫所相比,京师的军士多以精壮为主,实力冠绝五军。”
“各地卫所境况如此不堪,长此以往,我大明何以抵御外敌?”宣德帝顿时松了一口气,随即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相信李云天此时不会危言耸听。
“陛下,不是臣长他人志气,现在天下安定,各地卫所生活安逸,导致弊端丛生,倘若朵颜三卫来袭,臣认为大宁都司不一定是其对手,恐怕会被其逼入关内。”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忧心忡忡地说道,“朵颜三卫一直想进入大宁卫,太宗皇帝在北征阿鲁台的时候曾给与其重创,可其仍贼心不死,若日后继续侵扰,我大明大宁都司堪忧。”
朵颜三卫指的是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洪武二十二年,洪武帝在蒙古诸部聚集地设立了三卫,分别为朵颜卫、泰宁卫和福余卫,用以统帅蒙古诸部,令其“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是为大明的“属夷”。
后来,由于朵颜卫迅速崛起,位居三卫之首,故而大明的官员和百官习惯将这三卫统称为朵颜三卫。
由于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因此朵颜三卫也被称为兀良哈三卫。
朵颜三卫原本为宁王朱权的部下,宁王的封地在大宁,与永乐帝一样骁勇善战,是洪武帝诸子中战功仅次于洪武帝之人。
永乐帝靖难时,宁王拥有披甲八万,是为永乐帝的心头大患,永乐帝尤为忌惮其手下的朵颜三卫。
为了免除北方的后顾之忧,永乐帝在靖难之前特意给朵颜三卫送去了重金,使得朵颜三卫反叛了宁王,投入了永乐帝的怀抱,成功击败了宁王的围剿。
趁着宁王兵败,永乐帝胁迫宁王出兵靖难,并答应事成之后与其分天下治之。
结果很明显,永乐帝登基后并没有实现自己对宁王的诺言,而是将其封地北迁到了南昌,尽夺其兵权,这一事件也间接导致了正德年间的“宁王之乱”。
靖难时,永乐帝缺少骑兵,故而向朵颜三卫借来了三千精锐的骑兵,成为了靖难军一支重要的力量。
永乐帝登基后,为了“酬谢”作战有功的朵颜三卫,决定将大宁卫封赏给他们,给他们封官加爵,并且在开原、广宁两地开设互市,供朵颜三卫诸部与明朝交易。
不过,永乐帝后来并没有实现将大宁卫封赏给朵颜三卫的诺言,不允许朵颜三卫南迁到大宁地区驻牧。
朵颜三卫为了夺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于是联合了蒙古的鞑靼部的首领阿鲁台,联合侵扰大明。
这使得永乐帝数次北征,重创朵颜三卫,但朵颜三卫并不甘心,继续与明朝缠斗,并且南下进入了滦河地区驻牧,是为大明北方一大隐患。
大宁都司被京畿都督府分了一部分兵力和地盘后,现在的辖地在山海关以北地区,只有17个卫和1个守御千户所,额定兵员十万上下,实际有八万余人。
虽然大宁都司的军队在人数上远超朵颜三卫,但是要真的与勇武强悍的朵颜三卫打起来,不一定能占到什么便宜,何况朵颜三卫背后还有鞑靼部的暗中支持。
见李云天提及朵颜三卫,宣德帝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曾经随着永乐帝北征,自然见识过鞑靼部和朵颜三卫的凶悍,大宁都司虽然人多势众,可真的不一定能击败朵颜三卫。
宣德帝清楚要想取消顿兵制之难无疑于上青天,他虽然身为天子,但也不能妄动洪武帝留下来的军制,这不仅触犯了朝中勋贵集团的利益,更是违反了洪武帝定下来的祖制,绝对会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
“李御史,你曾经告诉朕三年之内可组新军,是否有所托大?”沉默了一会儿,宣德帝抬头望向了李云天,神情严肃地问道。
“陛下,若无意外,三年之内,臣给您编练出一支新军来。”李云天闻言冲着宣德帝一躬身,郑重其事地拱手说道。
“好,朕就等着,三年后一较你的这支新军与京军长短。”宣德帝见李云天打下了包票,于是伸手重重地拍了一下桌面,朗声说道,他倒要看看李云天能练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出来。
“陛下,汉王要是谋反,山东将是决一死战之地,倘若汉王战败,极有可能逃离山东,所去之地无非两处,一处是太原,另外一处是彰德,臣觉得应该早做防范。”
李云天清晰地感觉到宣德帝对新军的期待,心中不由得大喜,这意味着在新军一事上他将得到更多宣德帝的支持,想到宣德帝今天召见他的目的,他随后沉吟了一下,提醒宣德帝。
太原城是山西都司的治所,而彰德则是赵王朱高燧的封地,要是汉王战败,这两个地方无疑是他前去的最佳选择。
宣德帝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将汉王歼灭在山东是最佳的选择,一旦汉王逃离山东去了太原或者彰德,那事情可就变得复杂起来,以汉王的军事才华必将使得这场战事变成一场结局难料的持久战。..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执宰大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执宰大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