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执宰大明 正文 第三百八十章 镇武伯

正文 第三百八十章 镇武伯

目录:执宰大明| 作者:小黑醉酒| 类别:都市言情

    元宵节过后,在李云天的主持下,京师讲武堂的教官和学员为战死在黑牛镇的教官们举行了庄严肃穆的悼念仪式。

    黑牛镇一战中,为了阻挡住汉王属下的叛军精锐,京师讲武堂有三名教官和四名副教官战死,遗体已经被运回京城,安葬在了京郊的讲武堂将士陵园中。

    之所以只有教官战死,是因为李云天刻意保护讲武堂的学员,在他看来那些学员现在还处于学习和磨练期间,当前最重要的是熟悉军队的运作,根本就不适合上战场血拼,否则只能是白白送死。

    因此,讲武堂的学员分布在德州、青州和武安县的明军队伍中,骁武军里只有五分之一的学员。

    在黑牛镇的战事中,骁武军中的学员被李云天牢牢地留在了身边,免得他们去跟叛军血拼。

    讲武堂将士陵园位于京城北郊的一个山脚下,李云天从宣德帝那里讨来了恩旨,专门建立了安葬讲武堂战死者棺木的墓场,隶属讲武堂打理。

    按照李云天所定下来的规矩,只要是在战场上英勇战死或者在公务中以身殉职者,不仅要召开悼念会,而且皆埋葬在将士陵园中。

    当然了,如果有人想落叶归根,讲武堂也会尊重其本人和亲属的意见,负责将其棺木运回家乡安葬。

    除了讲武堂将士陵园,李云天还特意在讲武堂里建立了一个英烈堂,将战死者和以身殉职者的名字刻在英烈堂的英烈碑上。

    通过将士陵园、悼念会和英烈堂,李云天成功地使得讲武堂的教官和学员们有了一种归属感,增强了讲武堂的凝聚力,也形成了讲武堂独特的文化。

    由于骁武军只是李云天临时起意,给从各支军队和俘虏中抽调人员所组成的军队所起的一个名字,并没有在大明军队的编制中,因此从法理上来说骁武军并不存在,里面的将士依旧属于他们原本所在的卫所。

    故而,宣德帝凯旋回京后随即下旨,让李云天正式组建骁武军,并且将骁武军划归到讲武堂的名下。

    不仅如此,宣德帝还下令户部,将从汉王造反一案官员中查抄的大量钱物拨给了骁武军,足够骁武军五六年的军需,由此可见其对骁武军的喜爱和期望。

    除了要安置骁武军的将士外,李云天还要忙着将那些将士的家眷从外地迁到京城,虽说他准备按照新式军制打造骁武军,但大明实行的是卫所制,而骁武军的将士基本上都是来自各地的军户,因此他们的亲属将迁徙到骁武军的驻地。

    李云天对骁武军家眷的安置已经有了计划,他准备将这些军户集中起来管理,打造大农庄式的乡镇农业经济,在京畿附近划归骁武军的地盘上建造一个个的由讲武堂管理的村镇,每个村镇都建立互助合作社。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军户的土地流失或者兼并,李云天特意给讲武堂下属的军户制定了一条规矩,那就是禁止土地买卖,一旦查实将受到重处。

    与此同时,李云天还做了一个特别的规定,那就是军户实在是遇到了难处,可以将田地卖给讲武堂,由讲武堂按市价付钱买下,成为讲武堂的田产。

    讲武堂买下那块田地后,将会以一个优惠的价格让卖地的军户租种五年,以帮助其度过难关。

    如果五年后该军户还无法将田地重新买回去,那么讲武堂会把田地卖给他人,尽最大力量保障军户的利益。

    与此同时,为了给讲武堂创收来赚取骁武军的军费,同时也是为了安置那些战死者或者因伤致残者的亲属,李云天以讲武堂的名义开始在北直隶和南直隶开办实业,例如酒楼、客栈、冶铁、制瓷、衣料等等。

    虽然大明规定官员禁止经商,但却并没有禁止官办企业,因为官办企业的盈利并不属于个人。

    与大明其他的那些官办企业不同,李云天不单单开办实业,而且还建立了完善的人事体系和财务体系,以此对官办企业的人员进行监督。

    宣德二年二月初,宣德帝在太和殿颁布了圣旨,对在平定汉王叛乱中的有功人员进行封赏。

    在所有被封赏的人员中,李云天和周征这对翁婿是大放异彩,所立的功劳当仁不让地排在了前两位。

    其中,周征因为在真定府与鲁仲乾激战,挡住了鲁仲乾北上京城的意图,故而功劳列在了第一位,被宣德帝晋升为少师,位列三孤,仅次于张辅的太师。

    李云天因为收复青州、登州、莱州和沧州,并且在黑牛镇一役中击溃了汉王的四万叛军精锐,一举扭转了山东战局,故而因战功被宣德帝封爵,获封镇武伯。

    除了李云天和周征外,排在第三位的自然就是在山东率兵与汉王在德州激战的张昊,因战功晋升为太子太师,在勋贵中的地位仅位于张辅和周征之下。

    其他的有功人员,也都相继依照其所立的战功得到了相应的封赏,可谓皆大欢喜。

    在这些人当中,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李大牛,另外一个就是王简了。

    李大牛和王简由于参与了黑牛镇一战,故而两人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李大牛被提升为京畿都督府正三品的卫指挥使。

    而王简则终于圆了封爵梦,被宣德帝封为骁勇伯,并且官升一级,成为了京畿都督府的都督同知。

    不过,李大牛并没有去京畿都督府下属的卫所任职,而是调去了讲武堂,担任讲武堂的副总教官,成为了李云天的助手。

    就在封赏后的第二天,宣德帝在城外给成山候柳升所率领的南下平叛大军送行,以平定交趾的叛乱。

    其中,太子太傅、安远候柳升为征虏副将军,担任交趾总兵,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京畿都督府都督佥事崔聚为右参将,率兵由广西赴交趾。

    与此同时,云南的太傅、黔国公沐晟为征南将军,担任云南总兵,兴安伯徐亨、新宁伯谭忠为左右副总兵,由云南入。

    不仅如此,宣德帝还敕太子少保、工部尚书李庆参赞柳升军务,詹事府詹事兼工部尚书黄福掌交趾布政司、按察司事,与柳升等同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李庆和黄福的官职中都有工部尚书一职,但李庆的工部尚书是实职,黄福的工部尚书是兼衔,也就是虚职,只是表明其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而已。

    鉴于骁武军在平定汉王叛乱中的英勇表现,柳升本想调骁武军参加此次交趾的平叛事宜,不过被李云天以骁武军黑牛镇伤亡惨重元气尚未恢复为由婉拒,他既然已经知道了此次平叛要以失败结束,故而可不想让那些骁武军前去送命。

    此次征讨交趾,正值明军携平定汉王叛乱之余威,包括宣德帝在内,谁都会认为此仗必胜。

    谁也没有注意到,李云天在给平叛大军送行时双目中流露出的一丝担忧的神色。

    二月下旬,三年一度的会试在京城贡院举行。

    就在同一时间,讲武堂里迎来了新一批的学员,他们属于讲武堂新增科目――医科的人。

    李云天早就想在讲武堂里增设医科,故而黑牛镇一战结束后就让讲武堂的教官和副教官在北直隶和南直隶各州府中发布了告示。

    凡是去年复试成绩优异的考生,如想成为随军的医官,那么到南直隶和北直隶各州府讲武堂教官和副教官那里登记,并且表明医科和讲武堂其他科目一样,其学员都属于讲武堂下辖的骁武军的军官

    待那些考生登记完名字后,南北直隶各州府的讲武堂教官和副教官带着名单到北京和南京进行汇总,按照那些考生的成绩排名录取。

    如果说以前考生们还在担心讲武堂毕业后的出路,那么当骁武军横空出世,在平定汉王的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后,考生们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故而报名的考生甚多,出乎了李云天的预料。

    四月份,忙碌的李云天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机遇:在文渊阁坐馆三年后,庶吉士们终于等到了他们期待已久散馆考试。

    散馆考试成绩优异的庶吉士将得以进入翰林院,成为名副其实的翰林,其余的庶吉士将会被分配到各大部院当差。

    李云天在散馆考试中发挥出色,考试的卷子被主考的礼部尚书胡滢判为第一,进而顺利地进入了翰林院。

    通常来说,新进入翰林院的庶吉士会被任命为正七品的翰林编修。

    不过李云天的情况非常特殊,他的文官职务在平定叛乱之前就已经是正六品的都察院湖广道监察御史,故而这次通过散馆考试后被任命为了翰林院正六品的翰林侍读。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天获封的镇武伯是武官官职,与他的文官官职并不冲突,属于两个系统的职位,等于他同时有了文职和武职。

    这种现象在明初可谓十分罕见,因为明初的时候文臣和武官之间的地位相当,故而职务是无法交叉的,因为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官都不希望对方来统帅自己。

    等到了明朝中期以后,武官逐渐衰败,这才会出现以文统武的现象,带兵打仗的统帅不是武将,而成为了朝廷里的文官。!^!

    %77%77%77%2e%64%75%30%30%2e%63%63/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执宰大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执宰大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