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49章 军务道
目录:执宰大明| 作者:小黑醉酒| 类别:都市言情
李云天之所以要在都察院设立一个新的道来清理军务,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从都察院的十六个道中选御史来执行这样任务,是因为他要把讲武堂也纳入到都察院的监管中来。
对于李云天的这个决定,满朝文武皆大吃了一惊,谁也想不到李云天竟然会让都察院介入讲武堂的事务,要知道讲武堂自成立起就自成一系还从没有被外部衙门插手过。
尤为重要的是,讲武堂的司堂由皇族的亲王或者郡王来担任,虽然只是挂名但无疑已经被外界视为皇家的地盘,因此朝廷中没有哪个衙门敢介入讲武堂的事情,更别提督察讲武堂。
正是因为讲武堂相对于京城的各大衙门来说太过另类,李云天这才趁着这次执掌都察院的机会将其纳入到都察院的监察范围中,毕竟讲武堂也是大明的衙门,并不能游离于都察院的监察之外。
在李云天看来,讲武堂现在的规模太过庞大,虽然他想方设法地吸纳朝廷各方势力的子弟进入讲武堂,但讲武堂在大明的各大部院中还是显得太过异类,因此李云天现在要想办法使得讲武堂融入到京城的各大部院中去,第一步就是将其纳入都察院的监管体系。
所谓花无百日红,讲武堂虽然现在无比风光,但不可能一直这样强势一下,一旦李云天去世的话那么肯定会受到朝廷各部院的联合打压,故而李云天要未雨绸缪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
都察院现有十六道,即:浙江道江西道河南道山东道福建道广东道广西道四川道贵州道陕西道湖广道山西道云南道交趾道辽东道以及蒙古道。
按照李元天的计划,都察院新建立的这一道为军务道,届时将负责大明军务的清理督察。
所谓术业有专攻,军务道成立后,被选入其中任职的监察御史将专司军务事宜,不再介入到政务中去。
换一句话来说,都察院将诞生一个新的职务――军务御史,成为专门督察大明军务的专业人士。
另外,都察院军务道还拥有管理讲武堂督察部的权力,这也就是说讲武堂督察部将受讲武堂和都察院军务道的双重领导,使得都察院军务道可以畅通无阻地在军中查案。
必须要指明的是,讲武堂督察部只是受都察院军务道的管辖,都察院其他道无法介入此事中。
而且,讲武堂军务道实际上直辖于皇帝,都察院左都御史只不过是代为管理而已。
细心的人会发现,虽然同属都察院,但军务道与其余十六道其实是两套不同的体系,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是都察院的下属衙门,而且在里面任职的人是朝廷的监察御史。
实际上,李云天早就想建立一个专门督察军务的衙门,不仅督察讲武堂的军队,同时也督察地方卫所的部队。
为了减小阻力,李云天现在唯有借助都察院来实现这一目标,完善军务道的体系,使得都察院内有政务和军务两大系统。
其实,进入军务道的监察御史不一定非要讲武堂出身,由于军务道的体系是依照讲武堂都察院的体系组建,故而讲武堂出身的监察御史能迅速投入到军务道的运作中。
按照李云天制定的规章,监察御史都可进入军务道,不过事先要通过考核,合格者才能成为军务道的御史,毕竟要想督察军务的话必须要对军务了解,而且知道军务道的运作,单单这一点就使得那些文举出身的监察御史知难而退。
况且,那些通过文举的监察御史可对军务道没有兴趣,他们更在意的是督察大明的政务,由此一来进入军务道的监察御史基本上都是讲武堂出身。
“军务道”陈智等人闻言不由得惊讶地对视了一眼,没想到李云天上任伊始就对都察院进行了一个如此重大的变革。
等弄清楚了军务道的职权后,陈智等人先是感到震惊随即就是惊喜,这意味着都察院的权力得以扩展,连讲武堂都要其制约。
而且,李云天决定把军务道交给陈智,虽然军务道应该归他统辖不过他还有讲武堂和其他的事务要忙,所以就交给了陈智,这样做也是向京城的士大夫表明他并不想在军务道的事情上擅权。
到了李云天这个级别,需要的不再是攥取权力而是放开手中的权力,只有这样他的地位才会稳固,皇家也才会放心。
反正有他坐镇都察院也不会出什么乱子,故而自然要找人分担他手里的事务,人尽其职是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否则他一个人就是累死也忙不过来。
“诸位大人,本王事务繁多,都察院这里就依仗诸位了。”注意到陈智等人脸上满是欣喜的神色,李云天放下手里的茶杯,不动声色地说道。
“王爷放心,我等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王爷所托。”陈智闻言连忙向李云天一拱手,意气风发地沉声说道,谁都知道李云天向来喜欢放权给下属,有了李云天的支持那么都察院必将有一番作为。
“我等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王爷所托”左右副都御史和左右佥御史随即也纷纷向李云天躬身行礼,脸上满是兴奋和期望的神色。
他们已经被各大部院压制太久了,早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反击了,原本监察御史们就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和耳目,岂能甘心被受制于人
李云天见状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原本是狼的御史们已经夹起尾巴当了几年的羊,一旦他把御史们的狼性给激发出来,势必使得各大部院和地方衙门忌惮,官场上的风气也会为之一清。
“陈大人,杨毓的案子已经拖了不少时间,如今证据确凿,本王觉得没有必要再纠缠下去,你近来会同刑部和大理寺,把这件案
子给结了。”
李云天对陈智等热的回答非常满意,沉吟了一下后开口吩咐道,他已经协调好了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关系,因此杨毓的案子也到了了结的时候。
“王爷,此案该如何定夺,还望王爷示下。”陈智知道杨毓案子的份量,因此向李云天躬身请示。
“杨毓在公布为官二十余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出了这种事情实在是可惜了”李云天闻言摇了摇头,他并没有正面回答陈智的问题,而是叹了一口气后说道。
“是呀,杨毓可惜了。”虽然李云天答非所问,但陈智却清晰地清楚了李云天的意图,于是跟着感叹了一句,官场上有些事情不可意会只能言传,双方心知肚明即可。
几天后,杨毓的案子判了下来,由于中饱私囊和渎职被流配到了交趾,保住了一条性命,对于杨毓来说这简直就是找到了地方养老,李云天会对此妥善安排。
而且,杨毓的案子到此为止,不会再牵连其他的人,文官集团最怕内廷以此为借口大肆牵连相关的涉案人员。
与此同时,江南织造局的事情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文官集团不再动内廷的这块奶酪,双方的这场争斗告一段落。
李云天知道这只是内廷和文官集团暂时的休战而已,双方的争斗从根本上来说是君权与臣权的博弈,因此不可能和平共处。
不过李云天公务繁忙根本没有心思理会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恩怨纠葛,他不仅要忙讲武堂和都察院的事情,还要入宫教授正统帝,张氏太皇太后希望正统帝能从他的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毕竟再过几年正统帝就要亲政,届时军政事务需要处理,朝堂文武百官也需要统帅,以及与海外诸国之间的关系也要决断,张氏太皇太后希望正统帝能成为一代明君,使得大明能万古流存。
因此,李云天每天必须要抽出时间去一趟宫里给正统帝授课,张氏太皇太后知道李云天很忙,故而要在李云天在京城的时候让他多教导正统帝,四月份李云天可要离开京城去南直隶给出航的海军送行。
给出海的水师送行后,李云天要启程去小琉球岛巡视,看看岛上的发展和移民的安置事宜。
接下来,李云天还要到明军沿海的水师基地去瞧瞧,以后大明的海运将十分忙碌,水师的基地自然也就至关重要了。
说实话李云天最想去的其实是交趾,交趾是他最先实行改革的地方他想去看看成果如何。
不过交趾距离大明太远,故而在交趾没有出现要紧事务的情形下李云天想去也去不了,毕竟他是大明的重臣手中事务忙碌,因此并不是想去哪里就能去成的,张氏太皇太后可不想李云天被一些小事所羁绊,她还需要李云天去处理朝中的军政要务。
另外,李云天此举也是为了远离京城权势争斗的漩涡,内廷和文官集团的博弈将会愈演愈烈,故而他还是远离这场是非为好,免得届时卷入其中。
...
对于李云天的这个决定,满朝文武皆大吃了一惊,谁也想不到李云天竟然会让都察院介入讲武堂的事务,要知道讲武堂自成立起就自成一系还从没有被外部衙门插手过。
尤为重要的是,讲武堂的司堂由皇族的亲王或者郡王来担任,虽然只是挂名但无疑已经被外界视为皇家的地盘,因此朝廷中没有哪个衙门敢介入讲武堂的事情,更别提督察讲武堂。
正是因为讲武堂相对于京城的各大衙门来说太过另类,李云天这才趁着这次执掌都察院的机会将其纳入到都察院的监察范围中,毕竟讲武堂也是大明的衙门,并不能游离于都察院的监察之外。
在李云天看来,讲武堂现在的规模太过庞大,虽然他想方设法地吸纳朝廷各方势力的子弟进入讲武堂,但讲武堂在大明的各大部院中还是显得太过异类,因此李云天现在要想办法使得讲武堂融入到京城的各大部院中去,第一步就是将其纳入都察院的监管体系。
所谓花无百日红,讲武堂虽然现在无比风光,但不可能一直这样强势一下,一旦李云天去世的话那么肯定会受到朝廷各部院的联合打压,故而李云天要未雨绸缪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
都察院现有十六道,即:浙江道江西道河南道山东道福建道广东道广西道四川道贵州道陕西道湖广道山西道云南道交趾道辽东道以及蒙古道。
按照李元天的计划,都察院新建立的这一道为军务道,届时将负责大明军务的清理督察。
所谓术业有专攻,军务道成立后,被选入其中任职的监察御史将专司军务事宜,不再介入到政务中去。
换一句话来说,都察院将诞生一个新的职务――军务御史,成为专门督察大明军务的专业人士。
另外,都察院军务道还拥有管理讲武堂督察部的权力,这也就是说讲武堂督察部将受讲武堂和都察院军务道的双重领导,使得都察院军务道可以畅通无阻地在军中查案。
必须要指明的是,讲武堂督察部只是受都察院军务道的管辖,都察院其他道无法介入此事中。
而且,讲武堂军务道实际上直辖于皇帝,都察院左都御史只不过是代为管理而已。
细心的人会发现,虽然同属都察院,但军务道与其余十六道其实是两套不同的体系,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是都察院的下属衙门,而且在里面任职的人是朝廷的监察御史。
实际上,李云天早就想建立一个专门督察军务的衙门,不仅督察讲武堂的军队,同时也督察地方卫所的部队。
为了减小阻力,李云天现在唯有借助都察院来实现这一目标,完善军务道的体系,使得都察院内有政务和军务两大系统。
其实,进入军务道的监察御史不一定非要讲武堂出身,由于军务道的体系是依照讲武堂都察院的体系组建,故而讲武堂出身的监察御史能迅速投入到军务道的运作中。
按照李云天制定的规章,监察御史都可进入军务道,不过事先要通过考核,合格者才能成为军务道的御史,毕竟要想督察军务的话必须要对军务了解,而且知道军务道的运作,单单这一点就使得那些文举出身的监察御史知难而退。
况且,那些通过文举的监察御史可对军务道没有兴趣,他们更在意的是督察大明的政务,由此一来进入军务道的监察御史基本上都是讲武堂出身。
“军务道”陈智等人闻言不由得惊讶地对视了一眼,没想到李云天上任伊始就对都察院进行了一个如此重大的变革。
等弄清楚了军务道的职权后,陈智等人先是感到震惊随即就是惊喜,这意味着都察院的权力得以扩展,连讲武堂都要其制约。
而且,李云天决定把军务道交给陈智,虽然军务道应该归他统辖不过他还有讲武堂和其他的事务要忙,所以就交给了陈智,这样做也是向京城的士大夫表明他并不想在军务道的事情上擅权。
到了李云天这个级别,需要的不再是攥取权力而是放开手中的权力,只有这样他的地位才会稳固,皇家也才会放心。
反正有他坐镇都察院也不会出什么乱子,故而自然要找人分担他手里的事务,人尽其职是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否则他一个人就是累死也忙不过来。
“诸位大人,本王事务繁多,都察院这里就依仗诸位了。”注意到陈智等人脸上满是欣喜的神色,李云天放下手里的茶杯,不动声色地说道。
“王爷放心,我等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王爷所托。”陈智闻言连忙向李云天一拱手,意气风发地沉声说道,谁都知道李云天向来喜欢放权给下属,有了李云天的支持那么都察院必将有一番作为。
“我等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王爷所托”左右副都御史和左右佥御史随即也纷纷向李云天躬身行礼,脸上满是兴奋和期望的神色。
他们已经被各大部院压制太久了,早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反击了,原本监察御史们就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和耳目,岂能甘心被受制于人
李云天见状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原本是狼的御史们已经夹起尾巴当了几年的羊,一旦他把御史们的狼性给激发出来,势必使得各大部院和地方衙门忌惮,官场上的风气也会为之一清。
“陈大人,杨毓的案子已经拖了不少时间,如今证据确凿,本王觉得没有必要再纠缠下去,你近来会同刑部和大理寺,把这件案
子给结了。”
李云天对陈智等热的回答非常满意,沉吟了一下后开口吩咐道,他已经协调好了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关系,因此杨毓的案子也到了了结的时候。
“王爷,此案该如何定夺,还望王爷示下。”陈智知道杨毓案子的份量,因此向李云天躬身请示。
“杨毓在公布为官二十余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出了这种事情实在是可惜了”李云天闻言摇了摇头,他并没有正面回答陈智的问题,而是叹了一口气后说道。
“是呀,杨毓可惜了。”虽然李云天答非所问,但陈智却清晰地清楚了李云天的意图,于是跟着感叹了一句,官场上有些事情不可意会只能言传,双方心知肚明即可。
几天后,杨毓的案子判了下来,由于中饱私囊和渎职被流配到了交趾,保住了一条性命,对于杨毓来说这简直就是找到了地方养老,李云天会对此妥善安排。
而且,杨毓的案子到此为止,不会再牵连其他的人,文官集团最怕内廷以此为借口大肆牵连相关的涉案人员。
与此同时,江南织造局的事情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文官集团不再动内廷的这块奶酪,双方的这场争斗告一段落。
李云天知道这只是内廷和文官集团暂时的休战而已,双方的争斗从根本上来说是君权与臣权的博弈,因此不可能和平共处。
不过李云天公务繁忙根本没有心思理会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恩怨纠葛,他不仅要忙讲武堂和都察院的事情,还要入宫教授正统帝,张氏太皇太后希望正统帝能从他的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毕竟再过几年正统帝就要亲政,届时军政事务需要处理,朝堂文武百官也需要统帅,以及与海外诸国之间的关系也要决断,张氏太皇太后希望正统帝能成为一代明君,使得大明能万古流存。
因此,李云天每天必须要抽出时间去一趟宫里给正统帝授课,张氏太皇太后知道李云天很忙,故而要在李云天在京城的时候让他多教导正统帝,四月份李云天可要离开京城去南直隶给出航的海军送行。
给出海的水师送行后,李云天要启程去小琉球岛巡视,看看岛上的发展和移民的安置事宜。
接下来,李云天还要到明军沿海的水师基地去瞧瞧,以后大明的海运将十分忙碌,水师的基地自然也就至关重要了。
说实话李云天最想去的其实是交趾,交趾是他最先实行改革的地方他想去看看成果如何。
不过交趾距离大明太远,故而在交趾没有出现要紧事务的情形下李云天想去也去不了,毕竟他是大明的重臣手中事务忙碌,因此并不是想去哪里就能去成的,张氏太皇太后可不想李云天被一些小事所羁绊,她还需要李云天去处理朝中的军政要务。
另外,李云天此举也是为了远离京城权势争斗的漩涡,内廷和文官集团的博弈将会愈演愈烈,故而他还是远离这场是非为好,免得届时卷入其中。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执宰大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执宰大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