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九十章 庞大的科研团队
目录:工业民科| 作者:好闲| 类别:都市言情
硅谷总部的张熙教授等人又一次通过越洋电话,与国内滨城的林兰英团队进行了电话会议,在这两个月里他们这样的电话会也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两方人员互相通报学习情况以及研究进展,往国内寄送的邮件包裹天天都要由一箱式小货车专门负责运送,这些都是技术人员自行翻译的文件资料和原版影印。
这样的交流虽然不太方便,但也让两个团队收获良多。林兰英也通过和张熙教授等人的交流对美国的计算机技术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为她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多新点子新创意。
张熙教授曾向林强生提议让林兰英带领着团队来美国搞一段科研工作,那将对林兰英等人的帮助很大,两方人马合流也更能集中人才!毕竟这里的设备很先进配备了欧美的最新科研技术,比国内的技术不知道先进了多少倍。他们目前用到的制程技术就达到了1.5微米的级别,而国内连8微米都没有推广开来,滨城东星半导体的设备技术也才到3微米级别正在向1.5微米制程技术挑战!
但是这样的提议让林强生很有顾虑,美国并非天堂,这里的科研环境虽然很好很开放,世界上不少的著名公司都在美国设立研究实验室。
林强生的公司毕竟有着中国背景,在美国发展的前提是中美关系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近两年美国也有意向中国开放很多技术领域。
但林强生还是十分谨慎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最近他公司的周围就曾出现过bi的监察车,林强生也猜测公司内也已经有bi渗透进来的探员对他进行监视。不过这些他都不太担心,只要自己谨慎不明目张胆的乱来。加上他每年又上缴那么多税收,bi想动他首先得考虑是否惹得起国税局和他的大律师团队。只要林强生不把最先进的机器设备运出美国,bi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但是林兰英教授要来的话,那就太不妥当了。鸡蛋还是不要在一个篮子里的好,从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曾经在美国著名半导体公司担任过高级工程师的林兰英仍然受到美国人的重视。
79年林兰英曾参加了一个由华侨组织参与的计算机技术研讨会,一名华侨就在会后向林兰英提到美国还欢迎她回去。如果林兰英愿意去的话华侨会帮她安排好一切。林兰英当时严词拒绝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但是林强生却是记在了心上。像这样一位在半导体领域有大成绩的科学家,美国人应该十分担心她对中国所能做出的贡献,林强生加强了东星总部和硅谷总部的安保措施,科学家们的人身安全必须要极其的重视才行!
尽管保不准公司内部有没有什么窃听监视活动。但是林强生也没有因此就小心翼翼心惊胆战,该搞研究的搞研究该越洋电话还是越洋电话。
经过两个月的查阅资料,国内来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们对8086、8088处理器的x86架构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在国内的时候好多人就对intel系列的处理器有研究,如今来到美国见到了这么丰富的技术资料,这里还有着世界上最全的芯片电路图纸供分析学习,他们想不深入了解都不行。
在11月初,林强生向张熙和董家盛等人下达了研发芯片的计划,命名为东星0号。
这款芯片将采用x86架构。是的没错,林强生的电脑公司将追寻英特尔、amd的脚步采用x86作为处理器架构。不管怎么样,说林强生胆大妄为也好初生牛犊也好。他就是要采用这套架构努力在intel、amd的之间挣得一席之地。
现在x86架构刚刚诞生两年,还没有后世那么不可一世!amd已经获得了x86架构专利,林强生的谈判代表也在和intel谈专利转让问题,授权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intel不授权不转让,他还可以去找amd,反正intel是没打算死守x86架构的。只看价钱合适否。
不管怎么样,林强生都要往这条路上进发。他舍弃了曲线迂回战术,不像很多公司选择避免和intel直接竞争而选择精简架构。
林强生要直接和大厂商在芯片市场上进行竞争,也是看好x86架构的扩展性丰富而且弹性大。即使intel是它的创造者,但凭着对x86的技术后续研发,像林强生这样的后发公司也可以改变x86的发展方向。这是amd做出的榜样,林强生也是在走它的路。
如x86-64和em64t的斗争。2003年,amd推出了业界首款64位处理器64,也带来了x86-64,即x86指令集的64位扩展超集,具备向下兼容的特点。当时intel也在推行64位技术,但其ia64架构并不兼容x86,只是用在服务器处理器itanium上。为了和amd展开竞争l也在2004年推出了自己的64位版x86,也就是em64t。
对此,amd和intel互相指责对方,但无论如何至少推广了64位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让x86技术得以继续发扬光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risc发明人之一表示:“这证明,x86指令集的弹性完全可以拿来对付intel,所以即使intel统治了整个市场,其他公司依然可以改变x86的发展方向。”
也就是说,即使英特尔在x86上拥有绝大优势,但它也不是只手遮天的。而林强生选择了x86这条路也不是说要放弃risc精简架构。
x86架构确实拥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历史上之所以英特尔芯片在移动市场上彻底失守让arm架构取得了发展机会,那是因为在第一次智能手机出现之时英特尔的的决策失误,这场致命失误让英特尔放弃了手机端市场。但当第二次智能手机革命来临之时,英特尔果断进入,不仅开始大举进军移动市场,同时还联合了多家终端厂商,准备在移动领域打一场反击战。
从后世的发展来看,由于在第一次智能手机革命中,大部分智能手机运行的操作系统都比较简单,所以手机厂商和系统公司都选择了arm构架的处理器来匹配当时的智能手机。
但是arm构架的处理器芯片虽然可以完美应对像塞班、这类的早期操作系统,但当ios和android问世后,arm构架的单个芯片便难以驾驭这种复杂的操作系统,为了能够与不断升级的ios和android系统达成操作上的流畅一致,arm构架的处理器必须不断的升级核心数量,最终通过多个指令完成复杂的任务操作。但是随着移动平台操作系统ios、android的不断升级和完善,arm构架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必须不断升级核心数量和能力才能应对更加复杂的系统升级。
而x86构架则与之相反,依靠着英特尔在pc市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术,让其在单核、双核的情况下就能展现出强劲的性能,并且可以与arm构架的四核处理器相抗衡。市面上之所以鲜少见到x86构架的智能手机,那只是市场惯性所造成的。虽然x86比arm功耗大,但随着工艺的升级架构的改善,功耗也会大幅度降低,两种架构在以后的智能手机市场上也可能平分秋色。
但那也只会发生在遥远的20年后智能手机被推出之时,现在则完全是x86的天下,制造适合市场的产品才是林强生现在所要做的!只能说arm出现在了它该出现的时候,什么时候发展什么技术林强生有着自己的规划。
张熙和董家盛两位教授带领着4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硅谷总部进行研发,而这里还有着林强生在美国雇佣的十多位美国科研人员。这些美国土著也是林强生花高薪聘请来的具有芯片研发资历的技术人才,他们许多人都曾在著名半导体公司工作过,正好可以带领张熙团队进行美国式的科研工程,让不了解美国工作方式的国内技术人员尽快熟悉这里的环境。
在滨城还有林兰英等专家带领的科研人员一样在做研究,国内的研发人员就相当多了。现在东星半导体总共拥有合作研究所实验室二十多个并且还在陆续增加中,具有副研究员级别以上的技术专家就有65人在和东星半导体一起搞科研工作。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个大门类,光晶圆生产就包括采掘、精细处理、制造、切割等好多个大项目大门类。中国在如何精细处理硅粉上一直落后于国外,高纯度的电子级原料都要从欧美日进口,想要跨过这道坎儿就必须要对精细研磨等提纯设备进行研发。
此外,林兰英教授还在带领团队研究3微米制程技术的技术升级改造工作,让东星半导体跨过3微米技术难关达到1.5微米制程技术,并且她还担负着研发新型单晶炉让晶圆直径增长到75mm突破的任务!未完待续
这样的交流虽然不太方便,但也让两个团队收获良多。林兰英也通过和张熙教授等人的交流对美国的计算机技术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为她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多新点子新创意。
张熙教授曾向林强生提议让林兰英带领着团队来美国搞一段科研工作,那将对林兰英等人的帮助很大,两方人马合流也更能集中人才!毕竟这里的设备很先进配备了欧美的最新科研技术,比国内的技术不知道先进了多少倍。他们目前用到的制程技术就达到了1.5微米的级别,而国内连8微米都没有推广开来,滨城东星半导体的设备技术也才到3微米级别正在向1.5微米制程技术挑战!
但是这样的提议让林强生很有顾虑,美国并非天堂,这里的科研环境虽然很好很开放,世界上不少的著名公司都在美国设立研究实验室。
林强生的公司毕竟有着中国背景,在美国发展的前提是中美关系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近两年美国也有意向中国开放很多技术领域。
但林强生还是十分谨慎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最近他公司的周围就曾出现过bi的监察车,林强生也猜测公司内也已经有bi渗透进来的探员对他进行监视。不过这些他都不太担心,只要自己谨慎不明目张胆的乱来。加上他每年又上缴那么多税收,bi想动他首先得考虑是否惹得起国税局和他的大律师团队。只要林强生不把最先进的机器设备运出美国,bi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但是林兰英教授要来的话,那就太不妥当了。鸡蛋还是不要在一个篮子里的好,从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曾经在美国著名半导体公司担任过高级工程师的林兰英仍然受到美国人的重视。
79年林兰英曾参加了一个由华侨组织参与的计算机技术研讨会,一名华侨就在会后向林兰英提到美国还欢迎她回去。如果林兰英愿意去的话华侨会帮她安排好一切。林兰英当时严词拒绝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但是林强生却是记在了心上。像这样一位在半导体领域有大成绩的科学家,美国人应该十分担心她对中国所能做出的贡献,林强生加强了东星总部和硅谷总部的安保措施,科学家们的人身安全必须要极其的重视才行!
尽管保不准公司内部有没有什么窃听监视活动。但是林强生也没有因此就小心翼翼心惊胆战,该搞研究的搞研究该越洋电话还是越洋电话。
经过两个月的查阅资料,国内来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们对8086、8088处理器的x86架构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在国内的时候好多人就对intel系列的处理器有研究,如今来到美国见到了这么丰富的技术资料,这里还有着世界上最全的芯片电路图纸供分析学习,他们想不深入了解都不行。
在11月初,林强生向张熙和董家盛等人下达了研发芯片的计划,命名为东星0号。
这款芯片将采用x86架构。是的没错,林强生的电脑公司将追寻英特尔、amd的脚步采用x86作为处理器架构。不管怎么样,说林强生胆大妄为也好初生牛犊也好。他就是要采用这套架构努力在intel、amd的之间挣得一席之地。
现在x86架构刚刚诞生两年,还没有后世那么不可一世!amd已经获得了x86架构专利,林强生的谈判代表也在和intel谈专利转让问题,授权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intel不授权不转让,他还可以去找amd,反正intel是没打算死守x86架构的。只看价钱合适否。
不管怎么样,林强生都要往这条路上进发。他舍弃了曲线迂回战术,不像很多公司选择避免和intel直接竞争而选择精简架构。
林强生要直接和大厂商在芯片市场上进行竞争,也是看好x86架构的扩展性丰富而且弹性大。即使intel是它的创造者,但凭着对x86的技术后续研发,像林强生这样的后发公司也可以改变x86的发展方向。这是amd做出的榜样,林强生也是在走它的路。
如x86-64和em64t的斗争。2003年,amd推出了业界首款64位处理器64,也带来了x86-64,即x86指令集的64位扩展超集,具备向下兼容的特点。当时intel也在推行64位技术,但其ia64架构并不兼容x86,只是用在服务器处理器itanium上。为了和amd展开竞争l也在2004年推出了自己的64位版x86,也就是em64t。
对此,amd和intel互相指责对方,但无论如何至少推广了64位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让x86技术得以继续发扬光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risc发明人之一表示:“这证明,x86指令集的弹性完全可以拿来对付intel,所以即使intel统治了整个市场,其他公司依然可以改变x86的发展方向。”
也就是说,即使英特尔在x86上拥有绝大优势,但它也不是只手遮天的。而林强生选择了x86这条路也不是说要放弃risc精简架构。
x86架构确实拥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历史上之所以英特尔芯片在移动市场上彻底失守让arm架构取得了发展机会,那是因为在第一次智能手机出现之时英特尔的的决策失误,这场致命失误让英特尔放弃了手机端市场。但当第二次智能手机革命来临之时,英特尔果断进入,不仅开始大举进军移动市场,同时还联合了多家终端厂商,准备在移动领域打一场反击战。
从后世的发展来看,由于在第一次智能手机革命中,大部分智能手机运行的操作系统都比较简单,所以手机厂商和系统公司都选择了arm构架的处理器来匹配当时的智能手机。
但是arm构架的处理器芯片虽然可以完美应对像塞班、这类的早期操作系统,但当ios和android问世后,arm构架的单个芯片便难以驾驭这种复杂的操作系统,为了能够与不断升级的ios和android系统达成操作上的流畅一致,arm构架的处理器必须不断的升级核心数量,最终通过多个指令完成复杂的任务操作。但是随着移动平台操作系统ios、android的不断升级和完善,arm构架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必须不断升级核心数量和能力才能应对更加复杂的系统升级。
而x86构架则与之相反,依靠着英特尔在pc市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术,让其在单核、双核的情况下就能展现出强劲的性能,并且可以与arm构架的四核处理器相抗衡。市面上之所以鲜少见到x86构架的智能手机,那只是市场惯性所造成的。虽然x86比arm功耗大,但随着工艺的升级架构的改善,功耗也会大幅度降低,两种架构在以后的智能手机市场上也可能平分秋色。
但那也只会发生在遥远的20年后智能手机被推出之时,现在则完全是x86的天下,制造适合市场的产品才是林强生现在所要做的!只能说arm出现在了它该出现的时候,什么时候发展什么技术林强生有着自己的规划。
张熙和董家盛两位教授带领着4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硅谷总部进行研发,而这里还有着林强生在美国雇佣的十多位美国科研人员。这些美国土著也是林强生花高薪聘请来的具有芯片研发资历的技术人才,他们许多人都曾在著名半导体公司工作过,正好可以带领张熙团队进行美国式的科研工程,让不了解美国工作方式的国内技术人员尽快熟悉这里的环境。
在滨城还有林兰英等专家带领的科研人员一样在做研究,国内的研发人员就相当多了。现在东星半导体总共拥有合作研究所实验室二十多个并且还在陆续增加中,具有副研究员级别以上的技术专家就有65人在和东星半导体一起搞科研工作。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个大门类,光晶圆生产就包括采掘、精细处理、制造、切割等好多个大项目大门类。中国在如何精细处理硅粉上一直落后于国外,高纯度的电子级原料都要从欧美日进口,想要跨过这道坎儿就必须要对精细研磨等提纯设备进行研发。
此外,林兰英教授还在带领团队研究3微米制程技术的技术升级改造工作,让东星半导体跨过3微米技术难关达到1.5微米制程技术,并且她还担负着研发新型单晶炉让晶圆直径增长到75mm突破的任务!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民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民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