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工业民科 正文 第六百二十七章 务实和激进

正文 第六百二十七章 务实和激进

目录:工业民科| 作者:好闲| 类别:都市言情

    杨宝树以及成飞的主事者们为了上马汽车项目还真的费了一番心思,林强生就看了三个厂房,都是为了汽车项目准备的,而且都整饬一新就等着设备进场。

    杨厂长笑着对林强生说道:“我厂为了上马汽车项目,还特意在这片厂区设立了输变电站,项目上马之后务必要保证这里水电!”

    林强生前世也听说成飞不是停水就是停电,他点了点头对杨宝树说道:“一旦生产线运转,那就要求整条线最起码要达到70%的开通率,电力、水力保障是必须的!”

    杨宝树和闻讯赶来的几个厂领导面面相觑,林强生一说这些专业名词他们就不懂了,杨厂长问道:“小林,这个生产线开通率是什么?”

    “哦!”林强生愣了一下,解释道:“像自动化生产线,要想保证机器正常运行,是不能24小时连轴转的,必须要有合理的安排,把机器高峰错开,让设备得到休息,同一时间段的设备运行率就是所谓的开通率!”

    一位成飞的副厂长好奇的说道:“我们也知道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生产线,制造能力是非常强的。一分钟下线一台车都是普通的,一天就能生产1000多辆车,我们要是有了生产线那还不可劲的运转,人歇机器不歇,这不是很正常嘛,怎么就不行了呢?”

    “对啊!”他的话立刻就让在场的一些人认同了,过去他们也都是这么生产的,机器设备哪有那么金贵!

    林强生摇了摇头说道:“机器也会疲劳的,设备24小时运行,加工精度肯定有所下降,这样汽车的品质就难以保证。残次率大幅度提高,这既是对自己的产品不负责任,也是对购车者生命安全的轻视!”

    迎着众人的不信以及怀疑轻视的眼光,林强生大声的说道:“以前,滨汽和哈汽都采用过三班倒24小时连轴转的压榨模式,可实践证明。这样虽然把产能短时间内提高了,但是牺牲的却是产品品质和工人的人身安全!”

    他对杨宝树等人说道:“汽车企业要想好好的发展,必须注重产品品质管理,做到生产人性化,要善待工人,同样也要善待机器,只有企业管理者善待他们了,他们也才会善待企业!”

    杨宝树和一些人,尤其是附近的工人。听到了林强生的话都安静了下来,这番言论在老国企人的心中简直太颠覆了,和他们以往的生产观念完全不一样,他们过去讲究的是有活就加班加点,苦干实干没命干,让人和机器休息,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小林,滨汽现在年产20多万辆轿车。他们没采用三班倒的生产方式吗?”杨宝树问道。

    “现在滨汽、哈汽、广汽和邢汽都采用了二班倒的生产方式,尽量保证工人们的体力。把人搞累了搞乏了,对生产厌烦了,这样对汽车企业也没有好处,只有坏处!”林强生说道。

    杨宝树默默的点了点头,在汽车产业方面他们成飞连新丁都不算,既然眼前就有个行家。那还是努力学习吧,他也期待着成飞上马汽车项目后能够大受欢迎!

    “这几家工厂都是我们的三产车间,现在开辟出来用做汽车项目,有数万平方米,地方够大吧?”杨宝树问道。

    林强生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建个年产3万辆辆轿车的汽车工厂,算是够用了。但是要想做汽车产业基地,这点面积还是不够!”

    杨宝树怔了怔,大笑着说道:“一步一步慢慢来,造汽车我们现在连走都不会,想跑还不得摔跤!”

    林强生笑着摇了摇头,杨宝树还是不明白,汽车产业是要规模效益的,是要大投资大建设的,哪怕一下子投上个几亿美元也不多,在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当中很普遍,韩国现代在70年代初刚刚掌握低档汽车的生产,就敢投资1亿美元引进设备建设大型工厂,实现规模效益化,让现代的生产规模一下子扩大了很多倍,杨宝树想慢慢来,这也是国内汽车企业的通病,开始迈得步子不够大,勇气不够,没有韩国人发展企业的那种不成功就破产的精神!

    林强生在参观当中,杨宝树也向他介绍了一些成飞的情况,六七十年代国内的军工企业就开始了自力更生,一方面自己自足,另一方面也是解决家属就业问题,几乎每个国有企业都建设了一批生产部门,到了改革开放后军工企业的三产规模已经发展得很大,有的已经成了大集体制企业,小集体更是不计其数。

    哈飞曾经生产过脸盆、炒勺等产品,捡着什么生产什么,甚至一度被人笑话。而成飞也差不多,大集体套着小集体,旗下到底有多少个生产部门连上层也不清楚。

    厂集体对杨宝树带回来的这个汽车项目还是很积极的,生产汽车赚钱啊,成飞的领导们对生产小轿车也很有兴趣!

    杨宝树带着人参观了东星集团及其下属汽车零配件、发动机、变速箱厂,他们看到了现代化数控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新时代的生产方式。

    这给成飞的参观者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没了解之前他们还觉得生产汽车也就是那样,他们也有到滨城偷师的打算,觉得自己凑一些加工设备,造车就会很容易,能有什么难的。

    可是见到了人家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见到了每月可以生产3万多台汽车的大型生产车间,成飞的参观者们震惊了,人家的厂子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攒设备肯定是不行的,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以往那种传统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跨时代的进步,他们就是想要仿造都无从下手!

    回了成飞之后,杨宝树和众人听取了工程师的总结分析,东星集团和滨汽集团拥有的汽车生产线和设备想要仿制很困难,轿车生产不同于卡车生产,想要自己仿造出一条现代化生产线根本就不可能,如果还是采用旧有方式制造,技术起点低,那么上马汽车项目也就没了意义,国内有的是这样生产吉普车改装车的厂家。

    会议得出了结论,想要上马汽车项目,成飞是必须要和外资合作的,东星集团的林强生既然提出了合资的想法,那就莫不如和这家企业合作,尽管东星涉足汽车的产业时间不长,但是他们在国内合资的几个汽车项目都非常成功,滨汽、哈汽、一汽、邢汽和广汽,几家车企生产的小轿车在国内十分受欢迎,他们所出品的轿车外观不但新颖,而且技术含量不低,自推出以来很是受到国内汽车市场和老百姓的喜爱!

    现在几家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占据了国内轿车市场的90%多的市场份额,把原本自70年代末兴起的走.私.汽车打压的一败涂地,现在也就是沿海特区过来的国外豪华车品牌,还有着小部分的市场,而中级车市场已经完全被国内几家品牌占据了。

    杨宝树等人感觉中国汽车产业的前景非常光明,这个行业也很有吸引力。

    国内一辆中高级轿车的售价高达20多万元人民币,去年和今年中央给几家汽车企业进一步松绑,几家车企立刻纷纷扩大汽车年产量。

    以前,汽车生产企业不是不想增加产量,而是因为上层担忧国民经济是否能承受如此的生产规模。无他,轿车产业太吸金了,已经到了其他省份嫉妒眼红的程度了!

    报纸上也都报道宣传,这些汽车厂家每天开出的汽车简直不是车,而是一辆辆运钞专列!

    很简单的一笔账,假如一家车企每年生产10万辆车,每辆按10万元算起,那一年的营业额就是100亿元人民币,一家企业就能做到这种程度,84年国内生产总值7171亿元,一家汽车企业就堪比一个中下游省份的生产总值,这是何等的成绩!

    何况滨汽、哈汽这两家企业发展得早,年产量几年之前就已经超过了10万辆,今年两家企业的轿车产量都已经双双突破了20万辆,计划向25万辆挺进,那一年就是400多亿元人民币的营业额,前景光明啊!

    几个有想法的省市凡是知道这几家汽车企业年收入的,都非常眼红,一方面为了中国汽车业发展得如此之快而高兴和惊讶,另一方面又渴望上马轿车项目,像这几家汽车企业一样大把的往回赚钱。

    可实际远远没有外行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当然也没有那么难,就一个字,钱!

    而且还是美元,国内没有汽车生产的成套设备,想要引进项目最好找世界上的几家著名车企,美国的几家车商通用、福特等都明确表示短时间内不打算投资中国,他们在世界上大范围的投资圈地,但中国并不在他们的目标之列,而日本车企现在只重视北美市场,努力开拓欧洲市场,东南亚是日本车企的囊中之物,南美洲随随便便努力一下就好,中国近在咫尺日本人不想给自己培养出个敌人!

    但是,国内的引进项目还是有一些成效的,北汽的切诺基项目,天.津的大发项目,此外有的城市开动脑筋还联络来了欧洲的雪铁龙公司,引进了法国人的车型,国内的汽车业是越来越精彩了!(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民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民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