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零八章 真正意
目录:唐朝小闲人| 作者:南希北庆| 类别:历史军事
♂
在当晚,韩艺去跟那些学员们聊了聊,主题当然是此次征伐西突厥,不过韩艺讲得不是过程,而是战争的利与弊,关于这一点大家争论的非常激烈,崔有渝一派自然不赞成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尉迟修寂这一派当然是推崇战争。 ? 韩艺并没有站队,就让他们去争,还是跟以前一样。
等到第二日,他又查看了一下,关于训练营这一年多的训练情况,在这方面,恐怕没有人比长孙延和独孤无月做得更好了,因为长安七子中,心思最为缜密的就是长孙延和独孤无月,长孙延是崇法家思想的,必须一丝不苟,而独孤无月又是完美主义者,他对于细节非常看重。
随后又跟长孙延他们合计考试一事,他只是制定考试制度,主题内容由长孙延、独孤无月拟定,当然,他也出了一些主意。
不过现在可没有人关注训练营,现在朝中暗流汹涌,人人自危。
要知道勋贵弹劾韩艺一事,还未有个了结,李治还命韦思谦去调查,以前他们是不知道李治对此事是一个什么态度,现在他们明白了李治的态度是什么,可问题就在于,李治的目的又是什么?李治是打算杀鸡给猴看,还是打算大开杀戒,这让人难以揣摩。
这也导致这些勋贵们是惶恐不安。
城北李家!
只见厅中坐在三人,除家主李崇江以外,还有坐着二人,其中一人与李崇江有三分相似,此人名叫李崇德,是李崇江的大哥,在门下省做给事中,曾与李义府共事,至于剩下一人,正是李义府。
“今日难得李侍郎这么赏脸,二弟,我们敬李侍郎一杯。”
“李侍郎,我们兄弟敬你一杯。”
李崇德兄弟二人举杯敬向李义府。
李义府举杯笑道:“岂敢,岂敢,二位真是客气了,李某人受宠若惊,在下先干为敬。”
三人一饮而尽。
李崇德放下酒杯,呵呵道:“李侍郎,我还真怕请不到你了,谁人不知李侍郎如今可是大忙人呀。”
李义府笑呵呵道:“李给事言重了,我们都是同朝为官,岂有闲忙之分。但不知贤兄今日请我来,是为何事?”
李崇德忙道:“我这不是许久未有跟李侍郎你喝酒了没,于是向请李侍郎来府上叙叙旧,没啥事。”
李义府坐在这里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你请我,不去你家,来你弟弟家,这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也没有接这茬,真的就跟李崇德叙旧起来,他与李崇德也只是同事,感情谈不上很深,如今什么情况,他心里有数,主动权在他手里。
酒过三巡,三人聊得不亦说乎,李义府也觉得奇怪了,李氏兄弟对于那事也是只字不提。
李崇江突然问道:“在下听李侍郎的口音好像非关中口音,倒是跟我们赵郡的口音有些像似,不知李侍郎的家乡是何处的?”
李义府一愣,这个问题可是非常敏感的,家乡一般都代表着出身,心中有些不悦,但嘴上却笑道:“我乃是瀛州饶阳人士。”
李崇江道:“瀛州饶阳?哎呦!这里离我赵郡没有多远呀,而且李侍郎也姓李,李侍郎不会也是出身赵郡李氏。”
他哥哥明知我不是出身赵郡李氏,为何还要这么问,难道---!李义府眨了眨眼,心里隐隐明白一些,故作一声叹息,道:“这事也真是说来话长呀,我爹曾与我提过,我家本是赵郡李氏的支脉,只可惜我爹曾在战乱中丢失了一部分族谱,我也曾说过我是出身赵郡李氏,但是无人相信,只能作罢。”
他初来长安的时候,还真提过这事,但是没有人搭理他,只当是一个笑话。
李崇德心想,这家伙真是好不要脸。但脸上却是大喜过望,道:“我就说吗,李侍郎才华惊人,就连太宗圣上都夸奖你的文章,想来小时候定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岂是寒门出身。”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李侍郎,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可不可行?”
李义府按耐住心中的激动,道:“你请说?”
李崇德道:“既然大家同出赵郡李氏,那都是亲戚,而且李侍郎的族谱丢了,那何不加入我家族谱。”
李义府大喜,这出身问题,在唐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士林当中,赵郡李氏当今也是响当当的贵族,能入赵郡李氏,再加上他如今的地位,那真是如虎添翼呀,当初长孙无忌不也想将韩艺并入韩瑗的族谱,他心里也明白,李崇德是要巴结他,让他帮李崇江。他心里也权衡起来,自己也得有自己的势力,如果入赵郡李氏,那么也就混入贵族当中,可以更快的拥有自己的势力,他如果只是保李崇江一个人,那还有有把握的,毕竟这个出身他渴望太久了,可以说是梦寐以求,嘴上却道:“这样好么?”
李崇江立刻道:“这有甚么不好的,大家都是先祖武安君的子孙,本就是一家人。”
武安君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也是赵郡李氏的祖先,要是李牧知道自己有这么一群子孙,那真的会气活过来。
李义府欣喜不已,举杯道:“二位如此待义府,义府真是感激不尽,义府敬二位贤兄一杯。”
“干!”
李崇德兄弟二人相觑一眼,眼中尽是得意之色。
李崇德也是一个十足的小人,小人都聪明,他如果求李义府的话,李义府肯定不会帮他,送珠宝,他也没有把握,干脆将李义府请到自己家来,大家变成一家人,那李义府肯定会保李崇江的。
以此同时,在郊外的一间小屋内,也正在进行着一场秘密交谈。
“我闹出这么大的事来,太尉今日才约见我,足见对我的信任,韩艺真是感激不尽。”
韩艺一脸微笑的朝着长孙无忌道。他去训练营的一个原因,就是掩人耳目,约见长孙无忌了。
长孙无忌见韩艺一脸微笑,哈哈一笑,道:“老夫但是不想打搅你,但是老夫也被你吓到了,不得不来见你一面。”
韩艺忙道:“这韩艺可不敢当,太尉当了三十年宰相,岂会被小子给吓到。”
长孙无忌摆摆手,正色道:“老夫可没有骗你,老夫问你,陛下是否打算借用这事,肃清朝堂。”
韩艺道:“陛下没有明说,但是我认为陛下有这意思。”
长孙无忌道:“虽然老夫事先已经察觉出一二来,故此吩咐韩瑗、来济他们不要参与此事,但是关中贵族联姻数百连,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这关系可是剪不断的,你闹这么一出,不是给了皇后清除老夫势力的借口。这是不是皇后吩咐你这么做的?”
韩艺摇头一笑,道:“这与皇上和皇后都无关,是我主动挑起这事的。”
纵使是长孙无忌,听得这话,还是没有忍住,皱了下眉头,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韩艺道:“这事得分两件事看,其实我本就打算招收佃农,我建那么大的作坊,需要人来工作,但我原本只是打算挑起小的事端,只关乎买卖。可是我刚刚回来,就听到韩瑗和来济的事,而且据我所知,皇后不打算饶过他们二人,并且也有意打击太尉你在朝中的势力,我这才被迫改变计划。”
关于这一点,长孙无忌也察觉到了,他一直都非常感到担忧,韩瑗、来济是他在朝中的两面旗,一旦丢了的话,底下的人在朝中群龙无,很快就会被李义府他们逐个击破,他也一直都在想办法,他原本韩艺这么做是为了转移视线,却没有想到这事越闹越大,道:“难道你这么做是为了救韩瑗、来济?”
韩艺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长孙无忌微微一惊,他当了三十年宰相,什么场面没有见过,什么勾心斗角没有见过,竟然看不懂韩艺这一步棋,他都有些不相信,摇摇头道:“这老夫还真是没有看懂,愿闻其详。”
老狐狸,你也看不懂了吧!韩艺道:“太尉,请恕我说一句不得当的话,韩瑗、来济怎么能够为了褚遂良去向陛下求情。”
长孙无忌轻轻一叹道:“这事怨我啊!”
不怨你怨谁啊!韩艺心里暗想。
长孙无忌瞧了眼韩艺,道:“你心里也怨我是不是?”
韩艺道:“我不敢记怪太尉,只是这差一点就酿成大祸了。”
他这么一说,长孙无忌反而放下心来,道:“老夫也是中了李义府等人的计,你出征的那段期间,李义府、许敬宗在一段时日内,显得非常沉默,韩瑗、来济在陛下面前的进言,都得到了陛下的认同,可没过多久,李义府、许敬宗又开始向老夫的人施压,老夫又不能出面,韩瑗、来济压力也很大的,好在在国家大事上面,陛下几番都驳回了李义府、许敬宗的建议,而采纳了韩瑗、来济的建议。
当初褚遂良对韩瑗有恩,他一直也惦记着褚遂良,而韩瑗见陛下似乎已经对当初的事不在意了,于是向老夫建议,奏请陛下,招褚遂良回京。老夫深知韩瑗、来济虽可独当一面,但是却无统帅之才,如果褚遂良回来的话,那老夫就要放心多了,于是就让韩瑗去试试。可是老夫万万没有想到,韩瑗会跟陛下争执起来,还惹怒了陛下,再加上李义府、许敬宗在旁不断煽风点火,导致陛下撤下了他们同中书门下三品。如今想来,这定是许敬宗、李义府有意为之。好在你及时回来了,还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这真是出乎老夫的意料。对了,你还没有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艺道:“根据前几日,陛下在朝堂上的那一番举动,显然陛下已经动了肃清朝堂的念头,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可不想再受制于人了。太尉以为陛下能否成功呢?”
长孙无忌低眉沉吟半响,道:“在这一年期间,陛下提拔了不少文臣武将上来,卢国公的事你也心里也明白,再加上李勣那老狐狸在旁护航,只要陛下下定决心,无人可挡。”
韩艺笑着摇摇头。
长孙无忌道:“怎么?难道你认为陛下不会成功?”
韩艺道:“只要我请得一人出山,陛下便不会成功。”
长孙无忌惊讶道:“何人?”
韩艺嘴角一扬,道:“就是太尉你。”
ps: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求打赏。。。。。。
(未完待续。)
在当晚,韩艺去跟那些学员们聊了聊,主题当然是此次征伐西突厥,不过韩艺讲得不是过程,而是战争的利与弊,关于这一点大家争论的非常激烈,崔有渝一派自然不赞成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尉迟修寂这一派当然是推崇战争。 ? 韩艺并没有站队,就让他们去争,还是跟以前一样。
等到第二日,他又查看了一下,关于训练营这一年多的训练情况,在这方面,恐怕没有人比长孙延和独孤无月做得更好了,因为长安七子中,心思最为缜密的就是长孙延和独孤无月,长孙延是崇法家思想的,必须一丝不苟,而独孤无月又是完美主义者,他对于细节非常看重。
随后又跟长孙延他们合计考试一事,他只是制定考试制度,主题内容由长孙延、独孤无月拟定,当然,他也出了一些主意。
不过现在可没有人关注训练营,现在朝中暗流汹涌,人人自危。
要知道勋贵弹劾韩艺一事,还未有个了结,李治还命韦思谦去调查,以前他们是不知道李治对此事是一个什么态度,现在他们明白了李治的态度是什么,可问题就在于,李治的目的又是什么?李治是打算杀鸡给猴看,还是打算大开杀戒,这让人难以揣摩。
这也导致这些勋贵们是惶恐不安。
城北李家!
只见厅中坐在三人,除家主李崇江以外,还有坐着二人,其中一人与李崇江有三分相似,此人名叫李崇德,是李崇江的大哥,在门下省做给事中,曾与李义府共事,至于剩下一人,正是李义府。
“今日难得李侍郎这么赏脸,二弟,我们敬李侍郎一杯。”
“李侍郎,我们兄弟敬你一杯。”
李崇德兄弟二人举杯敬向李义府。
李义府举杯笑道:“岂敢,岂敢,二位真是客气了,李某人受宠若惊,在下先干为敬。”
三人一饮而尽。
李崇德放下酒杯,呵呵道:“李侍郎,我还真怕请不到你了,谁人不知李侍郎如今可是大忙人呀。”
李义府笑呵呵道:“李给事言重了,我们都是同朝为官,岂有闲忙之分。但不知贤兄今日请我来,是为何事?”
李崇德忙道:“我这不是许久未有跟李侍郎你喝酒了没,于是向请李侍郎来府上叙叙旧,没啥事。”
李义府坐在这里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你请我,不去你家,来你弟弟家,这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也没有接这茬,真的就跟李崇德叙旧起来,他与李崇德也只是同事,感情谈不上很深,如今什么情况,他心里有数,主动权在他手里。
酒过三巡,三人聊得不亦说乎,李义府也觉得奇怪了,李氏兄弟对于那事也是只字不提。
李崇江突然问道:“在下听李侍郎的口音好像非关中口音,倒是跟我们赵郡的口音有些像似,不知李侍郎的家乡是何处的?”
李义府一愣,这个问题可是非常敏感的,家乡一般都代表着出身,心中有些不悦,但嘴上却笑道:“我乃是瀛州饶阳人士。”
李崇江道:“瀛州饶阳?哎呦!这里离我赵郡没有多远呀,而且李侍郎也姓李,李侍郎不会也是出身赵郡李氏。”
他哥哥明知我不是出身赵郡李氏,为何还要这么问,难道---!李义府眨了眨眼,心里隐隐明白一些,故作一声叹息,道:“这事也真是说来话长呀,我爹曾与我提过,我家本是赵郡李氏的支脉,只可惜我爹曾在战乱中丢失了一部分族谱,我也曾说过我是出身赵郡李氏,但是无人相信,只能作罢。”
他初来长安的时候,还真提过这事,但是没有人搭理他,只当是一个笑话。
李崇德心想,这家伙真是好不要脸。但脸上却是大喜过望,道:“我就说吗,李侍郎才华惊人,就连太宗圣上都夸奖你的文章,想来小时候定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岂是寒门出身。”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李侍郎,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可不可行?”
李义府按耐住心中的激动,道:“你请说?”
李崇德道:“既然大家同出赵郡李氏,那都是亲戚,而且李侍郎的族谱丢了,那何不加入我家族谱。”
李义府大喜,这出身问题,在唐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士林当中,赵郡李氏当今也是响当当的贵族,能入赵郡李氏,再加上他如今的地位,那真是如虎添翼呀,当初长孙无忌不也想将韩艺并入韩瑗的族谱,他心里也明白,李崇德是要巴结他,让他帮李崇江。他心里也权衡起来,自己也得有自己的势力,如果入赵郡李氏,那么也就混入贵族当中,可以更快的拥有自己的势力,他如果只是保李崇江一个人,那还有有把握的,毕竟这个出身他渴望太久了,可以说是梦寐以求,嘴上却道:“这样好么?”
李崇江立刻道:“这有甚么不好的,大家都是先祖武安君的子孙,本就是一家人。”
武安君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也是赵郡李氏的祖先,要是李牧知道自己有这么一群子孙,那真的会气活过来。
李义府欣喜不已,举杯道:“二位如此待义府,义府真是感激不尽,义府敬二位贤兄一杯。”
“干!”
李崇德兄弟二人相觑一眼,眼中尽是得意之色。
李崇德也是一个十足的小人,小人都聪明,他如果求李义府的话,李义府肯定不会帮他,送珠宝,他也没有把握,干脆将李义府请到自己家来,大家变成一家人,那李义府肯定会保李崇江的。
以此同时,在郊外的一间小屋内,也正在进行着一场秘密交谈。
“我闹出这么大的事来,太尉今日才约见我,足见对我的信任,韩艺真是感激不尽。”
韩艺一脸微笑的朝着长孙无忌道。他去训练营的一个原因,就是掩人耳目,约见长孙无忌了。
长孙无忌见韩艺一脸微笑,哈哈一笑,道:“老夫但是不想打搅你,但是老夫也被你吓到了,不得不来见你一面。”
韩艺忙道:“这韩艺可不敢当,太尉当了三十年宰相,岂会被小子给吓到。”
长孙无忌摆摆手,正色道:“老夫可没有骗你,老夫问你,陛下是否打算借用这事,肃清朝堂。”
韩艺道:“陛下没有明说,但是我认为陛下有这意思。”
长孙无忌道:“虽然老夫事先已经察觉出一二来,故此吩咐韩瑗、来济他们不要参与此事,但是关中贵族联姻数百连,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这关系可是剪不断的,你闹这么一出,不是给了皇后清除老夫势力的借口。这是不是皇后吩咐你这么做的?”
韩艺摇头一笑,道:“这与皇上和皇后都无关,是我主动挑起这事的。”
纵使是长孙无忌,听得这话,还是没有忍住,皱了下眉头,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韩艺道:“这事得分两件事看,其实我本就打算招收佃农,我建那么大的作坊,需要人来工作,但我原本只是打算挑起小的事端,只关乎买卖。可是我刚刚回来,就听到韩瑗和来济的事,而且据我所知,皇后不打算饶过他们二人,并且也有意打击太尉你在朝中的势力,我这才被迫改变计划。”
关于这一点,长孙无忌也察觉到了,他一直都非常感到担忧,韩瑗、来济是他在朝中的两面旗,一旦丢了的话,底下的人在朝中群龙无,很快就会被李义府他们逐个击破,他也一直都在想办法,他原本韩艺这么做是为了转移视线,却没有想到这事越闹越大,道:“难道你这么做是为了救韩瑗、来济?”
韩艺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长孙无忌微微一惊,他当了三十年宰相,什么场面没有见过,什么勾心斗角没有见过,竟然看不懂韩艺这一步棋,他都有些不相信,摇摇头道:“这老夫还真是没有看懂,愿闻其详。”
老狐狸,你也看不懂了吧!韩艺道:“太尉,请恕我说一句不得当的话,韩瑗、来济怎么能够为了褚遂良去向陛下求情。”
长孙无忌轻轻一叹道:“这事怨我啊!”
不怨你怨谁啊!韩艺心里暗想。
长孙无忌瞧了眼韩艺,道:“你心里也怨我是不是?”
韩艺道:“我不敢记怪太尉,只是这差一点就酿成大祸了。”
他这么一说,长孙无忌反而放下心来,道:“老夫也是中了李义府等人的计,你出征的那段期间,李义府、许敬宗在一段时日内,显得非常沉默,韩瑗、来济在陛下面前的进言,都得到了陛下的认同,可没过多久,李义府、许敬宗又开始向老夫的人施压,老夫又不能出面,韩瑗、来济压力也很大的,好在在国家大事上面,陛下几番都驳回了李义府、许敬宗的建议,而采纳了韩瑗、来济的建议。
当初褚遂良对韩瑗有恩,他一直也惦记着褚遂良,而韩瑗见陛下似乎已经对当初的事不在意了,于是向老夫建议,奏请陛下,招褚遂良回京。老夫深知韩瑗、来济虽可独当一面,但是却无统帅之才,如果褚遂良回来的话,那老夫就要放心多了,于是就让韩瑗去试试。可是老夫万万没有想到,韩瑗会跟陛下争执起来,还惹怒了陛下,再加上李义府、许敬宗在旁不断煽风点火,导致陛下撤下了他们同中书门下三品。如今想来,这定是许敬宗、李义府有意为之。好在你及时回来了,还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这真是出乎老夫的意料。对了,你还没有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艺道:“根据前几日,陛下在朝堂上的那一番举动,显然陛下已经动了肃清朝堂的念头,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可不想再受制于人了。太尉以为陛下能否成功呢?”
长孙无忌低眉沉吟半响,道:“在这一年期间,陛下提拔了不少文臣武将上来,卢国公的事你也心里也明白,再加上李勣那老狐狸在旁护航,只要陛下下定决心,无人可挡。”
韩艺笑着摇摇头。
长孙无忌道:“怎么?难道你认为陛下不会成功?”
韩艺道:“只要我请得一人出山,陛下便不会成功。”
长孙无忌惊讶道:“何人?”
韩艺嘴角一扬,道:“就是太尉你。”
ps: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求打赏。。。。。。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唐朝小闲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唐朝小闲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