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9章 循环农业
目录:贞观帝师| 作者:石肆| 类别:历史军事
“夏卿,你在军机坊中这么做,难不成是有将这些废地……盐碱地,转化为可以供人耕种的耕地的法子?”李世民看着大棚里面的土地,问道。(?网
夏鸿升点了点头:“有,法子其实有许多,不过因为盐碱地所分部的地方不同,所以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有不同的办法。不是说一种办法在所有的地方都适用。不过,大的思路是一样的。”
“详尽道来!”李世民神色肃然,说道。
夏鸿升揉了揉鼻子,说道:“回陛下,要解决盐碱地的问题,就得先知道盐碱地是怎么形成的。不知道陛下留意没有,但凡是盐碱地的地方,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个是降水量小,蒸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第二个是地形,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6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而从小的局部地形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所以不难现,造成盐碱地的主要原因是有两个,降水少,整体地势低。这两个目前来说是无解的。”
“既然无解,那夏卿所做又是为何?”李世民问道。
“陛下,虽然降水和地形是人为控制不了的,可咱们可以从其他的一些方面着手,去尽可能将盐碱地进行改良。”夏鸿升说道:“这些土地种植不了庄稼,是因为土里面含盐量太多。微臣在这里试的法子,是利用蚯蚓来改良盐碱地。”
“蚓?”李世民吃惊的看着夏鸿升:“这地龙能改良盐碱地?”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不错,陛下。而且这个法子最简单,最容易实现,效果也十分好。”
“这倒是新奇了!”李世民对此十分感兴趣,立刻说道:“为朕道来!”
夏鸿升点了点头,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地龙的粪便,对于改良盐碱地具有十分好的效果。而地龙又极其容易养殖,只需污泥便可。地龙可是个宝贝,但凡是污泥被其吞入腹中,化作粪便出来之后,就成了一种效果十分好的肥料。趁着夏天,雨水比较多,土中的盐随着雨水下渗,土壤中的盐分就降低了。趁着这个时候,将大量的地龙放入土中,然后又将秸秆之类铺于其中,任其酵。地龙以土为食,将盐碱地的土吞入腹中,又化作肥料出来,只要地龙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树木,一年功夫原本的盐碱地上就能种出作物来。陛下,这个法子,不仅能改良盐碱地,还能够一举好几得!”
“如何个一举好几得?”李世民追问道。
“陛下,荀子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虽说这地龙并不能真的下饮黄泉,可它在土里面钻来钻去,就是变相的翻了土地,又破坏了土地纤维,阻断了地下水中的盐分随着随着蒸向上渗入土中,减少了土壤中的盐分,此其一也。地龙吞下盐分大的盐碱土,排除之后就成了肥料,所以土中养殖蚯蚓之后,土地就会变得十分肥沃,利于庄稼生长,此其二也。田地中养殖地龙,数目少了,不管用,数量多了,又影响庄稼生长,破坏根系。微臣在军机坊中做的实验,就是要找出每半亩地中将地龙的数量控制在多少条最好最恰当。那多出来的地龙呢,就可以抓起来,可以作为药材拿去卖,也可以作为饲料,喂给所养殖的鸡鸭之类。鸡鸭之类最喜吃这东西,吃这东西养出来的鸡鸭体型健壮,肉质肥美,下蛋多,吃着也好吃。可以留着下蛋,又可以拿去卖鸡肉鸭肉。而利用地龙养殖鸡鸭,那鸡鸭的粪便又可以搜集起来,放入地里,肥沃土地。这么一圈下来,哪一个环节都有用,都没有浪费,还都获得了好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好的循环,这就叫循环农业!”
“土里养地龙,松土肥地,改良盐碱地,得了粮食;地龙又可以拿去喂养鸡鸭,得了鸡鸭;鸡鸭的粪便又可以去肥沃土地,又得了粮食和地龙——又得的地龙再拐回去松土肥地,喂养鸡鸭……一圈又一圈,既改善了土地,得了庄稼,又得了鸡鸭……”房玄龄嘴里念叨着:“好!好一个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合,环环得利,好啊!陛下,此法……”
房玄龄目光灼灼,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抬了下手,示意房玄龄稍安,又对夏鸿升说道:“此法可能推而广之?”
“微臣已经在泾阳试用了两年了。”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不过,正如微臣方才所言,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不是这个模式到哪里都能够适用当地的情况的。大方向就是这样,一环一环环环相辅相成,环环得利。可具体的模式,还是得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安排。比方说在泾阳,因为泾阳没有盐碱地,所以微臣令庄子上的农户种植粮食,同时庄子中有养鸡场,利用一部分粮食喂鸡,鸡粪混合种作物剩下的料来喂猪,猪粪酵后喂鱼,鱼塘的塘泥作肥料再肥沃耕地,提高粮食产量。同样是一种良性循环。且每一环都得了利。”
“夏卿意思是……”李世民问道。
“陛下,微臣意思是,咱们可以把这种循环农业的概念给推广出去,而不是去推广某一种具体的模式。”夏鸿升答道:“咱们可以将这种概念推广出去,然后结合改良盐碱地,或是泾阳的模式作为一种例子。倘若哪个地方的情况同这两种情况一样了,就可以照搬过去,倘若不一样,用不了,也可以用这种思路,去结合自己本地的情况考量了。”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关于这个事情,回去之后夏卿且拟个奏疏来给朕。”
夏鸿升点了点头,李世民便离开了那里,又往其他院落里过去参观。(未完待续。)8
</br>
夏鸿升点了点头:“有,法子其实有许多,不过因为盐碱地所分部的地方不同,所以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有不同的办法。不是说一种办法在所有的地方都适用。不过,大的思路是一样的。”
“详尽道来!”李世民神色肃然,说道。
夏鸿升揉了揉鼻子,说道:“回陛下,要解决盐碱地的问题,就得先知道盐碱地是怎么形成的。不知道陛下留意没有,但凡是盐碱地的地方,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个是降水量小,蒸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第二个是地形,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6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而从小的局部地形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所以不难现,造成盐碱地的主要原因是有两个,降水少,整体地势低。这两个目前来说是无解的。”
“既然无解,那夏卿所做又是为何?”李世民问道。
“陛下,虽然降水和地形是人为控制不了的,可咱们可以从其他的一些方面着手,去尽可能将盐碱地进行改良。”夏鸿升说道:“这些土地种植不了庄稼,是因为土里面含盐量太多。微臣在这里试的法子,是利用蚯蚓来改良盐碱地。”
“蚓?”李世民吃惊的看着夏鸿升:“这地龙能改良盐碱地?”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不错,陛下。而且这个法子最简单,最容易实现,效果也十分好。”
“这倒是新奇了!”李世民对此十分感兴趣,立刻说道:“为朕道来!”
夏鸿升点了点头,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地龙的粪便,对于改良盐碱地具有十分好的效果。而地龙又极其容易养殖,只需污泥便可。地龙可是个宝贝,但凡是污泥被其吞入腹中,化作粪便出来之后,就成了一种效果十分好的肥料。趁着夏天,雨水比较多,土中的盐随着雨水下渗,土壤中的盐分就降低了。趁着这个时候,将大量的地龙放入土中,然后又将秸秆之类铺于其中,任其酵。地龙以土为食,将盐碱地的土吞入腹中,又化作肥料出来,只要地龙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树木,一年功夫原本的盐碱地上就能种出作物来。陛下,这个法子,不仅能改良盐碱地,还能够一举好几得!”
“如何个一举好几得?”李世民追问道。
“陛下,荀子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虽说这地龙并不能真的下饮黄泉,可它在土里面钻来钻去,就是变相的翻了土地,又破坏了土地纤维,阻断了地下水中的盐分随着随着蒸向上渗入土中,减少了土壤中的盐分,此其一也。地龙吞下盐分大的盐碱土,排除之后就成了肥料,所以土中养殖蚯蚓之后,土地就会变得十分肥沃,利于庄稼生长,此其二也。田地中养殖地龙,数目少了,不管用,数量多了,又影响庄稼生长,破坏根系。微臣在军机坊中做的实验,就是要找出每半亩地中将地龙的数量控制在多少条最好最恰当。那多出来的地龙呢,就可以抓起来,可以作为药材拿去卖,也可以作为饲料,喂给所养殖的鸡鸭之类。鸡鸭之类最喜吃这东西,吃这东西养出来的鸡鸭体型健壮,肉质肥美,下蛋多,吃着也好吃。可以留着下蛋,又可以拿去卖鸡肉鸭肉。而利用地龙养殖鸡鸭,那鸡鸭的粪便又可以搜集起来,放入地里,肥沃土地。这么一圈下来,哪一个环节都有用,都没有浪费,还都获得了好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好的循环,这就叫循环农业!”
“土里养地龙,松土肥地,改良盐碱地,得了粮食;地龙又可以拿去喂养鸡鸭,得了鸡鸭;鸡鸭的粪便又可以去肥沃土地,又得了粮食和地龙——又得的地龙再拐回去松土肥地,喂养鸡鸭……一圈又一圈,既改善了土地,得了庄稼,又得了鸡鸭……”房玄龄嘴里念叨着:“好!好一个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合,环环得利,好啊!陛下,此法……”
房玄龄目光灼灼,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抬了下手,示意房玄龄稍安,又对夏鸿升说道:“此法可能推而广之?”
“微臣已经在泾阳试用了两年了。”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不过,正如微臣方才所言,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不是这个模式到哪里都能够适用当地的情况的。大方向就是这样,一环一环环环相辅相成,环环得利。可具体的模式,还是得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安排。比方说在泾阳,因为泾阳没有盐碱地,所以微臣令庄子上的农户种植粮食,同时庄子中有养鸡场,利用一部分粮食喂鸡,鸡粪混合种作物剩下的料来喂猪,猪粪酵后喂鱼,鱼塘的塘泥作肥料再肥沃耕地,提高粮食产量。同样是一种良性循环。且每一环都得了利。”
“夏卿意思是……”李世民问道。
“陛下,微臣意思是,咱们可以把这种循环农业的概念给推广出去,而不是去推广某一种具体的模式。”夏鸿升答道:“咱们可以将这种概念推广出去,然后结合改良盐碱地,或是泾阳的模式作为一种例子。倘若哪个地方的情况同这两种情况一样了,就可以照搬过去,倘若不一样,用不了,也可以用这种思路,去结合自己本地的情况考量了。”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关于这个事情,回去之后夏卿且拟个奏疏来给朕。”
夏鸿升点了点头,李世民便离开了那里,又往其他院落里过去参观。(未完待续。)8
</br>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贞观帝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贞观帝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