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4章 中外商战(1)
目录:大上海1909|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类别:其他类型
在上海滩的钱庄业进行大规模贷款之后,萧震雷又立即马不停蹄地向上海滩的外国银行业进行大规模贷款,除去德华银行之外,他又与之接触的外国银行就有东方银行、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法兰西银行、华俄道胜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
在向每一家外国银行贷款时,他都要求对方对此事进行保密,实际上他不提这个要求,外国银行方面也会自动保密,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商业机密泄露出去。
加上德华银行,萧震雷一共从上海滩这九家外国银行贷款了两千两百万两银子,而他从上海滩的钱庄业贷款达到一千三百万两,他派去拿着橡胶股票去各大银行、钱庄贷款有一千万两,这三项加起来,他手上一共有四千五百万两!
这真是一个可怕的天文数字,就连清朝最有钱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最鼎盛时期的财富都只掌控了两千万两左右。在此之前,没有谁能够从上海滩的钱庄、银行业中贷款达到如此之多,萧震雷的振华公司和其他一些产业现在的市值满打满算最多也只值一千三百万两左右,他就是利用钱庄与钱庄之间、外国银行与外国银行之间的暗地里互相竞争,在业务上上彼此互相防备、保密这一点成功将整个上海滩的财富抽取一空。
然而上海滩的人们对此毫不知情,萧震雷将这四千五百万两全部注入自己开设的振华商业银行,接下来他准备大干一场了。
上海滩的金融业被萧震雷抽干了血液之后。钱庄业为了保证自己钱庄出现意外被挤兑,不得不向其他钱庄或银行调集头寸。但是这些钱庄和银行都没有多余的钱借出去了,自己都要向其他的钱庄和银行借钱。因此钱庄业不得不向其他城市的分号调集资金入沪,而外国银行也不得不从自己国内调集资金过来,但是这需要时间,而且能够调集资金也有限,因为此时的上海滩才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市场,其他城市如何能与上海滩相比?
华德路别墅。
萧震雷坐在书房书桌后面,书桌上放着厚厚的两叠报纸,一叠为外国报纸,有英语报纸、法语报纸、德语报纸、俄语报纸。另外一叠为华语报纸。这些报纸朝上的一页上有一块用红笔圈起来的报道,不论是外文报纸,还是华语报纸都是一样,不同的是,外文报纸报道的内容关键词与华语报纸报道的内容关键完全相反。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本土、印度等地由于病虫害的原因,棉花大幅度减产!”
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由于降雨量的关系,今天法国、德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秋季棉花产量相比往年大幅度下降!”
除了这几份报纸之外,其他如德国报纸、俄国报纸都报道了与棉花减产有关的报道,尽管这些报道所用的篇幅很小很小。平常人看报纸根本不会注意这样一个消息,但是萧震雷在看报纸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些报道。
与这些外文报纸相反的是,华语报纸都有文章报道华北、华中、华东大部分地区今年棉花的收成获得大丰收,但棉农们却高兴不起来。
这意味着什么?第一。欧洲各地普遍棉花减产,缺棉花,需要从产棉大国中国进口。第二。中国棉花大丰收,棉农们却高兴不起来是因为棉花卖不起价钱。如果中国的棉花不出口,而棉花又大丰收。棉花价格肯定会下降,但是现在欧美地区因为缺棉花而需要从中国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棉花还是还卖不起价钱来,这就有问题了。
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存在几十年了,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由于国内从事丝、棉贸易的商人们各自为战,让洋商们控制了价格权。
当年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上海滩开办蚕丝厂,耗银2ooo万两,生丝价格日跌,据他观察,主要原因是华商各自为战,被洋人控制了价格权,胡雪岩高调坐庄。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加上中法战争爆,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事已至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ooo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
胡雪岩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并非全部是因为意大利生丝丰收以及中法战争爆引市面剧变,造成金融危机爆,也不是全部因为他囤积生丝而激怒了洋商,论资金之雄厚,相信在上海滩的任何一家洋商都没有他有钱,洋人们如果联合在一起确实比他有钱,但是洋人们也并非都是铁板一块,他失败最大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
谁都知道胡雪岩是左宗棠的人,左宗棠之所以能够爬到那么高的位置与胡雪岩的资金支持是分不开的,而李鸿章与左宗棠向来不睦,他不幸成为了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
实际上执行对付胡雪岩的是盛轩淮,胡雪岩事先筹集资金囤积生丝,与洋商们展开一场中外商战之前,先找汇丰银行的买办席正甫帮忙从汇丰银行贷了一笔款子,又找当时的上海道台从道台藩库里借了一笔银子,而这两件事情恰好被盛轩淮得知,盛轩淮在胡雪岩正与洋商们斗得旗鼓相当之时找到席正甫,让他出面找汇丰银行经理找胡雪岩追还贷款,又出面给上海道台打招呼,上海道台接到盛轩淮的授意之后立即找胡雪岩,让其归还道台藩库的银子,要知道道台藩库的钱可是朝廷的钱,这是不能轻易挪用的,一旦被查出来掉脑袋都是轻的,胡雪岩不敢怠慢,立即想办法从自家的钱庄挪用了最后一笔流动资金,盛轩淮得知消息之后立即派人散播谣言,说胡氏深陷于洋商商战,老百姓存在他钱庄的钱全被挪用去买了生丝,而生丝又积压卖不出去,百姓们听了这个消息担心自己的存款打了水漂,立即涌到胡氏钱庄挤兑,事情到了这一步,胡雪岩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加上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他再也撑不下去了,一代金融霸主就这样一败涂地。
萧震雷自从现报纸上玄机之后就决定要与洋商们再来一场中外商场大战,现在他手握四千五百万两,资金雄厚,在上海滩无人能及,而且他有半年的时间不用担心被银行和钱庄追贷款,因为在签订贷款协议之时,协议中就规定了不到还款期限,银行不得追款,否则他有权拖欠不还。
书桌前站着两个人,一个是纺织厂总经理程裕盛,另一个是电灯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书林,他们都在等待萧震雷的指示。
萧震雷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一封封电报,这些电报都是从各省省会城市拍来的,电报上写都是各地棉花收成情况,而拍电报的人都是铁血救国社分布在各省社员。
看完所有电报,萧震雷起身走到窗户前沉思良久,就在程裕盛和李书林感觉双腿都站麻了实话,他终于开口了:“钱都给各省负责人汇过去了吗?”
“汇过去了,现在各地都有票号,还有银行,那边很快就可以收到,如果资金不足,我们这边随时可以再汇,不会耽误多长时间!”
“很好,这次咱们决不能让洋人们把持棉花价格,如果买不到棉花做成棉衣,我看欧洲这个冬天会冻死多少人?通知下去,从明天开始,各地立即大量收购棉花,价格只要不过每担二十两,有多少要多少,给我把市面上能够收来的棉花全部收上来,如果每担价格过二十两立即电报报告情况!”
“是!”
萧震雷开始了高调坐庄,他的指令下达之后,国内市场的棉花价格是一天一个价,有的时候是一天几个价,棉农们见价格蹭蹭蹭一直往上涨,也都不忙着出手了,这可让那些从事棉花生意的洋商们着急起来,棉农们囤积棉花的时间越长,价格自然也越高,洋商们如果要收购必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成本和资金,可是洋商们的国内又一直催着他们尽快买到棉花运回国内,现在已经进入十二月份了,农历十月了,冬季已经来临,气温越下降得厉害。市面上没有棉衣出手,让棉衣的价格刷刷刷上涨不停,要知道此时欧洲冬天实在是太冷了,没有厚实的棉衣可不行。(未完待续!
在向每一家外国银行贷款时,他都要求对方对此事进行保密,实际上他不提这个要求,外国银行方面也会自动保密,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商业机密泄露出去。
加上德华银行,萧震雷一共从上海滩这九家外国银行贷款了两千两百万两银子,而他从上海滩的钱庄业贷款达到一千三百万两,他派去拿着橡胶股票去各大银行、钱庄贷款有一千万两,这三项加起来,他手上一共有四千五百万两!
这真是一个可怕的天文数字,就连清朝最有钱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最鼎盛时期的财富都只掌控了两千万两左右。在此之前,没有谁能够从上海滩的钱庄、银行业中贷款达到如此之多,萧震雷的振华公司和其他一些产业现在的市值满打满算最多也只值一千三百万两左右,他就是利用钱庄与钱庄之间、外国银行与外国银行之间的暗地里互相竞争,在业务上上彼此互相防备、保密这一点成功将整个上海滩的财富抽取一空。
然而上海滩的人们对此毫不知情,萧震雷将这四千五百万两全部注入自己开设的振华商业银行,接下来他准备大干一场了。
上海滩的金融业被萧震雷抽干了血液之后。钱庄业为了保证自己钱庄出现意外被挤兑,不得不向其他钱庄或银行调集头寸。但是这些钱庄和银行都没有多余的钱借出去了,自己都要向其他的钱庄和银行借钱。因此钱庄业不得不向其他城市的分号调集资金入沪,而外国银行也不得不从自己国内调集资金过来,但是这需要时间,而且能够调集资金也有限,因为此时的上海滩才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市场,其他城市如何能与上海滩相比?
华德路别墅。
萧震雷坐在书房书桌后面,书桌上放着厚厚的两叠报纸,一叠为外国报纸,有英语报纸、法语报纸、德语报纸、俄语报纸。另外一叠为华语报纸。这些报纸朝上的一页上有一块用红笔圈起来的报道,不论是外文报纸,还是华语报纸都是一样,不同的是,外文报纸报道的内容关键词与华语报纸报道的内容关键完全相反。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本土、印度等地由于病虫害的原因,棉花大幅度减产!”
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由于降雨量的关系,今天法国、德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秋季棉花产量相比往年大幅度下降!”
除了这几份报纸之外,其他如德国报纸、俄国报纸都报道了与棉花减产有关的报道,尽管这些报道所用的篇幅很小很小。平常人看报纸根本不会注意这样一个消息,但是萧震雷在看报纸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些报道。
与这些外文报纸相反的是,华语报纸都有文章报道华北、华中、华东大部分地区今年棉花的收成获得大丰收,但棉农们却高兴不起来。
这意味着什么?第一。欧洲各地普遍棉花减产,缺棉花,需要从产棉大国中国进口。第二。中国棉花大丰收,棉农们却高兴不起来是因为棉花卖不起价钱。如果中国的棉花不出口,而棉花又大丰收。棉花价格肯定会下降,但是现在欧美地区因为缺棉花而需要从中国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棉花还是还卖不起价钱来,这就有问题了。
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存在几十年了,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由于国内从事丝、棉贸易的商人们各自为战,让洋商们控制了价格权。
当年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上海滩开办蚕丝厂,耗银2ooo万两,生丝价格日跌,据他观察,主要原因是华商各自为战,被洋人控制了价格权,胡雪岩高调坐庄。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加上中法战争爆,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事已至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ooo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
胡雪岩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并非全部是因为意大利生丝丰收以及中法战争爆引市面剧变,造成金融危机爆,也不是全部因为他囤积生丝而激怒了洋商,论资金之雄厚,相信在上海滩的任何一家洋商都没有他有钱,洋人们如果联合在一起确实比他有钱,但是洋人们也并非都是铁板一块,他失败最大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
谁都知道胡雪岩是左宗棠的人,左宗棠之所以能够爬到那么高的位置与胡雪岩的资金支持是分不开的,而李鸿章与左宗棠向来不睦,他不幸成为了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
实际上执行对付胡雪岩的是盛轩淮,胡雪岩事先筹集资金囤积生丝,与洋商们展开一场中外商战之前,先找汇丰银行的买办席正甫帮忙从汇丰银行贷了一笔款子,又找当时的上海道台从道台藩库里借了一笔银子,而这两件事情恰好被盛轩淮得知,盛轩淮在胡雪岩正与洋商们斗得旗鼓相当之时找到席正甫,让他出面找汇丰银行经理找胡雪岩追还贷款,又出面给上海道台打招呼,上海道台接到盛轩淮的授意之后立即找胡雪岩,让其归还道台藩库的银子,要知道道台藩库的钱可是朝廷的钱,这是不能轻易挪用的,一旦被查出来掉脑袋都是轻的,胡雪岩不敢怠慢,立即想办法从自家的钱庄挪用了最后一笔流动资金,盛轩淮得知消息之后立即派人散播谣言,说胡氏深陷于洋商商战,老百姓存在他钱庄的钱全被挪用去买了生丝,而生丝又积压卖不出去,百姓们听了这个消息担心自己的存款打了水漂,立即涌到胡氏钱庄挤兑,事情到了这一步,胡雪岩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加上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他再也撑不下去了,一代金融霸主就这样一败涂地。
萧震雷自从现报纸上玄机之后就决定要与洋商们再来一场中外商场大战,现在他手握四千五百万两,资金雄厚,在上海滩无人能及,而且他有半年的时间不用担心被银行和钱庄追贷款,因为在签订贷款协议之时,协议中就规定了不到还款期限,银行不得追款,否则他有权拖欠不还。
书桌前站着两个人,一个是纺织厂总经理程裕盛,另一个是电灯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书林,他们都在等待萧震雷的指示。
萧震雷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一封封电报,这些电报都是从各省省会城市拍来的,电报上写都是各地棉花收成情况,而拍电报的人都是铁血救国社分布在各省社员。
看完所有电报,萧震雷起身走到窗户前沉思良久,就在程裕盛和李书林感觉双腿都站麻了实话,他终于开口了:“钱都给各省负责人汇过去了吗?”
“汇过去了,现在各地都有票号,还有银行,那边很快就可以收到,如果资金不足,我们这边随时可以再汇,不会耽误多长时间!”
“很好,这次咱们决不能让洋人们把持棉花价格,如果买不到棉花做成棉衣,我看欧洲这个冬天会冻死多少人?通知下去,从明天开始,各地立即大量收购棉花,价格只要不过每担二十两,有多少要多少,给我把市面上能够收来的棉花全部收上来,如果每担价格过二十两立即电报报告情况!”
“是!”
萧震雷开始了高调坐庄,他的指令下达之后,国内市场的棉花价格是一天一个价,有的时候是一天几个价,棉农们见价格蹭蹭蹭一直往上涨,也都不忙着出手了,这可让那些从事棉花生意的洋商们着急起来,棉农们囤积棉花的时间越长,价格自然也越高,洋商们如果要收购必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成本和资金,可是洋商们的国内又一直催着他们尽快买到棉花运回国内,现在已经进入十二月份了,农历十月了,冬季已经来临,气温越下降得厉害。市面上没有棉衣出手,让棉衣的价格刷刷刷上涨不停,要知道此时欧洲冬天实在是太冷了,没有厚实的棉衣可不行。(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上海1909》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上海1909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