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讨饷(三)
目录:锦衣王侯| 作者:黄梁生| 类别:都市言情
安陆州知州万同是个四十里许的中年人,白面黑须面貌很是端正,官服整理的十分整洁,坐在那里不怒自威。¢£頂¢£点¢£小¢£说,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板一眼,一丝不苟。根据杨承祖两世为人的经验,这样的人打交道是最难,他们未必真的是坏官,或许为官很清廉,真的是想造福一方。但是跟他们做事,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沟通。
他们会选自己认为对的事去做,然后任你九头牛,也一样拉不回来。属于向善则善,向恶则恶的主,搞不好,反而会制造更大的漏子。
相对而言,杨承祖更喜欢更喜欢钱或是喜欢权或是喜欢其他东西的官打交道,大家彼此都有需要,很多事就更好办,对上这样的人,反倒是不好下口。
万同作为安陆知州,正五品大员,论品级比杨承祖这个四品武官为低。但实际上,大明文贵武贱,一个武官四品,又是一个王府仪卫司的首领,根本没资格和一个知州相提并论。他肯在百忙之中拨冗一见,也算得给了面子。
落座之后,万同似乎是个不喜欢客气的人,而是开门见山“杨将军,你这次前来,想来是为了兴王府仪卫司粮饷的事吧?”
“州牧高见,在下佩服的很。原本我还想着这事该怎么说好,没想到您一下就看出来了,这下倒是省了下官的口舌。我相信,州里肯定有州里的困难,只是王府也有王府的困难,那些做仪卫的,也是要等着钱粮养家糊口的。当兵都是苦命人,一连几个月不发粮饷,他们确实扛不住。说起来,我作为继任的仪卫正,未必要理前任丢下的窟窿,可是看着那些仪卫,我也是于心不忍,还望州牧能多多体谅。”
万同点点头,并没接他这个话,而是问了另外一件事。“我听人说,杨将军在来的路上,匹马单刀,救了孙家的千金回来。一晚之间手格歹徒百人?”
“那不过是百姓们以讹传讹而已,在下也不是三头六臂,如何手格百人?其实就是一群土匪,要架票,误把女扮男装的孙小姐当了男人捉了去。我紧跟着上去救人,那些土贼终究是怯官,一下子被杀败了。前后也没用太长时间,更谈不到杀百人。”
“杨将军也不要太谦虚,河南那边,本官也是有几个朋友的。河南粮战,舍身护堤,你在河南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好汉。我今天肯见你,并不是因为你这个仪卫正的身份,而是因为我敬佩你过往所立的那些功劳,大明朝像你这样的武臣实在是太少了,如果能多一些,宁藩又何能嚣张至此?”
杨承祖一听,这才明白这位州牧给自己面子的症结原来在这里,两人又客气了几句。万同道:“说起来,我与孙翁其实还算个旧识,我的座师,与孙翁乃是多年好友,我得算做孙翁的学生辈。你救了孙小姐,我也替孙翁感激你,按说你有困难,我是该帮你的。可是这件事,不行。”
他顿了顿,似乎怕杨承祖误会,又解释道:“我想你明白一件事,这事并不是针对你。事实上,当我停了兴王府禄米时,你还没上任呢,这事与你无关。至于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本官曾下了文书,调拨一百二十名兴王仪卫充振威营兵。可是实到营兵仅有九十三名,而兴王府仪宾乌景和,又擅自在民间为兴王府招募仪卫。本官已经说过,王府仪卫不许递补,王府公然抗令,不把地方官长放在眼里,那我只好停掉他的钱粮。否则王府仪卫随意招募,实兵远超额兵,这绝非地方之福。”
“二来,就是现在衙门里的钱粮确实很紧张。朝廷对江西用武,湖广的钱粮被调拨的最厉害,府库空虚,钱粮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上去,那就是个填不满的坑,谁知道要用多少钱粮来填。实不相瞒,兴王府的钱粮,我已经输送到了前线,支援前线将士吃穿用度。振威营人马的钱粮支给,伤亡抚恤,都要从这里出,仪卫那边,就只好先克服一下了。”
杨承祖在那里静静听着,此时忽然开口道:“问题是,兴王府这边的情况也很紧张,怕是克服不了太久了。”
“克服不了,那就没办法了,现在连军卫都没有足够的钱粮,何况仪卫?”万同的态度也很坚决,而且认定自己有道理。有句话他没法说的太细,那就是你个王府,到底有什么必要保留仪卫司这种武装?
如果说安全,城内有军卫有衙门,王府保留的武装,只是为了保证王府的自成系统,不受地方衙门辖制。而这种超然的地位,又恰巧为地方官府所嫉,正好借着这次机会,好好收拾一下,尽最大力度将王府仪卫的力量削弱。
如果再说的更进一步,包括藩王这个群体,也向来是这些文臣的眼中钉肉中刺。毕竟文官是要靠着自己科举,才能拥有他所获得的地位和财富,而藩王却不需要通过这些努力,一生下来就有好日子过,有钱粮有地位。
大明的文官很难享受这种世袭待遇,自然就对这个群体充满记恨,从建文时代的削藩之议,一直延续到正德朝,文官想要削弱乃至废除藩王的念头,其实都没消失过。
只是他们也知道,这个群体不是想弄掉就能弄掉的,前者这么弄了一次,结果搞出个永乐靖难,从此连皇帝谱系都变了。从那以后,谁也不敢枉议削藩,可是这次宁王之乱,无疑又是个机会,至少是个可以极大力量削弱藩王的机会。
杨承祖见他这么说,微笑道:“万州牧,您说的当然有道理,前线将士用命,钱粮上的事,肯定是该紧着他们。总不能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不太好。可是有一节,我们的仪卫,也要吃饭。如果您能答应拨发一半的粮饷,我想我们也勉强可以糊口,至于另一半,等将来打完仗再说,您觉得如何?”
“一半的粮饷?”万同摇摇头“这也办不到,府库里实在没有这么多的钱粮,万岁现在带外四家军南下,钱粮支应的压力更大。整个湖广的钱粮,都要为前线服务,我想我帮不了你。与其找我帮忙,不如回去之后劝劝那些仪卫军汉,多读些书,多懂些道理。应当以大局为重,勿以一己得失为念,只有懂得道理,才能明白是非。明白了是非之后,我想他们也该体谅一下,这个困难总能克服过去。”
他们会选自己认为对的事去做,然后任你九头牛,也一样拉不回来。属于向善则善,向恶则恶的主,搞不好,反而会制造更大的漏子。
相对而言,杨承祖更喜欢更喜欢钱或是喜欢权或是喜欢其他东西的官打交道,大家彼此都有需要,很多事就更好办,对上这样的人,反倒是不好下口。
万同作为安陆知州,正五品大员,论品级比杨承祖这个四品武官为低。但实际上,大明文贵武贱,一个武官四品,又是一个王府仪卫司的首领,根本没资格和一个知州相提并论。他肯在百忙之中拨冗一见,也算得给了面子。
落座之后,万同似乎是个不喜欢客气的人,而是开门见山“杨将军,你这次前来,想来是为了兴王府仪卫司粮饷的事吧?”
“州牧高见,在下佩服的很。原本我还想着这事该怎么说好,没想到您一下就看出来了,这下倒是省了下官的口舌。我相信,州里肯定有州里的困难,只是王府也有王府的困难,那些做仪卫的,也是要等着钱粮养家糊口的。当兵都是苦命人,一连几个月不发粮饷,他们确实扛不住。说起来,我作为继任的仪卫正,未必要理前任丢下的窟窿,可是看着那些仪卫,我也是于心不忍,还望州牧能多多体谅。”
万同点点头,并没接他这个话,而是问了另外一件事。“我听人说,杨将军在来的路上,匹马单刀,救了孙家的千金回来。一晚之间手格歹徒百人?”
“那不过是百姓们以讹传讹而已,在下也不是三头六臂,如何手格百人?其实就是一群土匪,要架票,误把女扮男装的孙小姐当了男人捉了去。我紧跟着上去救人,那些土贼终究是怯官,一下子被杀败了。前后也没用太长时间,更谈不到杀百人。”
“杨将军也不要太谦虚,河南那边,本官也是有几个朋友的。河南粮战,舍身护堤,你在河南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好汉。我今天肯见你,并不是因为你这个仪卫正的身份,而是因为我敬佩你过往所立的那些功劳,大明朝像你这样的武臣实在是太少了,如果能多一些,宁藩又何能嚣张至此?”
杨承祖一听,这才明白这位州牧给自己面子的症结原来在这里,两人又客气了几句。万同道:“说起来,我与孙翁其实还算个旧识,我的座师,与孙翁乃是多年好友,我得算做孙翁的学生辈。你救了孙小姐,我也替孙翁感激你,按说你有困难,我是该帮你的。可是这件事,不行。”
他顿了顿,似乎怕杨承祖误会,又解释道:“我想你明白一件事,这事并不是针对你。事实上,当我停了兴王府禄米时,你还没上任呢,这事与你无关。至于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本官曾下了文书,调拨一百二十名兴王仪卫充振威营兵。可是实到营兵仅有九十三名,而兴王府仪宾乌景和,又擅自在民间为兴王府招募仪卫。本官已经说过,王府仪卫不许递补,王府公然抗令,不把地方官长放在眼里,那我只好停掉他的钱粮。否则王府仪卫随意招募,实兵远超额兵,这绝非地方之福。”
“二来,就是现在衙门里的钱粮确实很紧张。朝廷对江西用武,湖广的钱粮被调拨的最厉害,府库空虚,钱粮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上去,那就是个填不满的坑,谁知道要用多少钱粮来填。实不相瞒,兴王府的钱粮,我已经输送到了前线,支援前线将士吃穿用度。振威营人马的钱粮支给,伤亡抚恤,都要从这里出,仪卫那边,就只好先克服一下了。”
杨承祖在那里静静听着,此时忽然开口道:“问题是,兴王府这边的情况也很紧张,怕是克服不了太久了。”
“克服不了,那就没办法了,现在连军卫都没有足够的钱粮,何况仪卫?”万同的态度也很坚决,而且认定自己有道理。有句话他没法说的太细,那就是你个王府,到底有什么必要保留仪卫司这种武装?
如果说安全,城内有军卫有衙门,王府保留的武装,只是为了保证王府的自成系统,不受地方衙门辖制。而这种超然的地位,又恰巧为地方官府所嫉,正好借着这次机会,好好收拾一下,尽最大力度将王府仪卫的力量削弱。
如果再说的更进一步,包括藩王这个群体,也向来是这些文臣的眼中钉肉中刺。毕竟文官是要靠着自己科举,才能拥有他所获得的地位和财富,而藩王却不需要通过这些努力,一生下来就有好日子过,有钱粮有地位。
大明的文官很难享受这种世袭待遇,自然就对这个群体充满记恨,从建文时代的削藩之议,一直延续到正德朝,文官想要削弱乃至废除藩王的念头,其实都没消失过。
只是他们也知道,这个群体不是想弄掉就能弄掉的,前者这么弄了一次,结果搞出个永乐靖难,从此连皇帝谱系都变了。从那以后,谁也不敢枉议削藩,可是这次宁王之乱,无疑又是个机会,至少是个可以极大力量削弱藩王的机会。
杨承祖见他这么说,微笑道:“万州牧,您说的当然有道理,前线将士用命,钱粮上的事,肯定是该紧着他们。总不能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不太好。可是有一节,我们的仪卫,也要吃饭。如果您能答应拨发一半的粮饷,我想我们也勉强可以糊口,至于另一半,等将来打完仗再说,您觉得如何?”
“一半的粮饷?”万同摇摇头“这也办不到,府库里实在没有这么多的钱粮,万岁现在带外四家军南下,钱粮支应的压力更大。整个湖广的钱粮,都要为前线服务,我想我帮不了你。与其找我帮忙,不如回去之后劝劝那些仪卫军汉,多读些书,多懂些道理。应当以大局为重,勿以一己得失为念,只有懂得道理,才能明白是非。明白了是非之后,我想他们也该体谅一下,这个困难总能克服过去。”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锦衣王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锦衣王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