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军工扩张
目录:辉煌之世| 作者:上善若无水| 类别:历史军事
张诚之前的履带式装甲车设计蓝图就是大名鼎鼎的汉诺马克251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也就是sdkfz251asfc装甲车系列。
这是一种从二战前一直用到了二战后的经典装甲车系列。以相同底盘进行改装之后可以拥有二十多种变型车,足以满足装甲部队的全部需求。
当然了,只是参考了设计蓝图,一些被总结出来的缺陷张诚都进行了修正。他只需要指出来哪里需要改进自然有的是专业设计师们开动脑洞结合现在大明拥有的成熟技术去为张诚的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突飞猛进与细化,各种复杂的子系统集成导致新式发明早就过了一个人包打天下的年代。没有庞大的团队合作,单单只是画图纸就能画死人。这可是以吨为单位来计算的。
张诚现在手握大笔资金,在这个经济大萧条的时刻扔钱出来扩充改建生产线,招募大量熟练工人简直就是在做大善事。招工的消息刚刚放出去,就立刻出现了连夜在外面露宿等候的情况。现实很简单,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全家就没有饭吃!
在赤果果的生存威胁面前,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有工作能够赚钱养家更重要的事情了。
张诚忍不住的开始出手了。
在经济危机之中损失惨重的财团们开始出售手中的核心资产用以换取宝贵的流动资金度过寒冬。虽然还不到最佳时机,不过已经不愿意再等下去的张诚以一种救世主的姿态带着圣光和洁白的翅膀开始收购优良资产。
实际上此刻大明使用的是一种特殊金本位。之所以说是特殊,主要是因为大明的重要流通货币包括了同样是贵金属的银币。这种金银混合体使得大明的财政体系总量更大,但是对贵金属的需求量也更大。
这个时代是没有开动印刷机拼命刷钱的事情的。没有相应的贵金属,拥有发钞权的银行是无法多印制钞票的。尤其是在集中了全世界大部分贵金属的大明。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可不是说说的。张诚早就计划好要去世界上最庞大的金矿赚上一大笔钱。
原本各大财团手中根本就不会被出售的一些核心产业,原本被估值极高的工厂在现实面前很快就自降身价。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了给手握大量资金的张诚。哪怕是这样,张诚也尽可能的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拖延付款。好东西太多了,他想要的也太多了。看似庞大的资金也无法买下所有他看上的东西。
实际上陆军已经传出来消息,因为经济不景气,朝廷正在考虑削减军费的问题。如果不是张诚为陆军赚取了一大笔外快,陆军航空队和装甲部队的换装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张诚需要开拓新的财源。不仅仅是为他自己,也是为了军队。就算是二战时期的蝗军也是要发工资的。没有钱的话军队是维持不下去的。
张诚首先做的就是收购实力强劲的发动机厂。其中就包括张诚眼馋许久的京西第一机械制造厂。
这家工厂生产的发动机绝对是这个时代的顶尖水平,而且他们拥有非常丰厚的技术底蕴,可以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进。原本卖家知道张诚对这间工厂很是看重,所以要价很高。可惜的是张诚根本就不为所动。
这种发动机制造厂的客户面实际上很窄。大规模的订单几乎只能是来自军队和大型汽车公司以及飞机公司。现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汽车公司和飞机公司的大规模订单就别想了,至于军队的订单可是抓着张诚的手中。实际上的主动权还是在张诚的手里。
卖家在看到事不可为之后,很快就主动降价将工厂出售给了张诚。因为现在愿意出大价钱购买的只有他一个。或许这间工厂日后非常值钱,可是现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没有办法。一旦张诚停下购货合同,那这间工厂就会因为缺少资金而倒闭,那个时候更不值钱。
拥有了核心发动机生产厂之后,张诚很快就收购了几家大型的汽车厂和拖拉机厂。在这个分类还不明确,技术大部分都能通用的时代,生产线稍加改装扩建之后就可以大规模的生产装甲车辆。
不过张诚却没有像其他公司工厂一样大幅度削减工人的工资和裁员以节约资金。他的这种做法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同时工人们也非常感谢他的慷慨。这真的是救命的事情。张诚不是沽名钓誉,也不是钱多的没有地方去花。他是明白一旦这么做了会给数不清的家庭带去无尽的痛苦!张诚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赚钱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做重要的事情而已。
同样的收购还发生在其他一些工厂和实验室之中。张诚仅仅花费了数亿银元就完成了初步的生产链,这在股灾之前完全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这场浩劫为张诚节约了大笔的资金。
底盘生产线的改造扩建实际上并不困难,说白了就和履带式拖拉机的生产线差不多,这能有多难?
“现在初步的装备已经有了。”张诚看向史钦中将,应声开口“现在提供给军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主要都是用来训练的。先让士兵们熟悉这些新式武器的性能,最多几个月之后所有的装备都能够到位,那个时候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战术训练。”
笑了笑,张诚轻声解释“现在的这种情况下,我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去扩充产量。毕竟下一批的订单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得到。养着这么大的生产线可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我明白。”史钦中将用力的点了点头,目光之中闪过一抹欣赏之色“陆军是不会亏待你的。”
大明陆军采用的是军备外向采购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和平时期不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去维持庞大的工厂。他们只需要拥有充足的军费去私人工厂购买就可以了。
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而不是将重要的军工安放在军队的手中。主要原因就是数百年前大明工部那些被当做奴隶一般使用的工匠们的产品质量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在战场上吃了几次大亏之后,军队再也受不了了。他们开始从私人手中购买武器装备,这也间接的促进了资本的发展。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无论是皇室还是财团和朝廷都不能接受军队太过强大。什么都有,自己就能够完成一切的军队还有谁能制约?将军用物资的供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至少可以压制一下军队。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爆发,出身于军队却开始逐渐掌握重要武器供应的张诚早就遇上打压了。而军队高层对于张诚这种特别的信任和重视也不是随便说说的,让张诚负责采购制定的同时还做着最大供应商?军队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时势造就英雄,这句话一点都没有说错。
现在的这种经济形势下,大明陆军的下一批订单什么时候会下达,谁都不知道。张诚贸然扩充产能的话,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这种军事用途的先进东西肯定是不能对外出口的。那就等于是张诚自己扛下亏损。
除了张诚之外,谁都不知道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
海军上个月向张诚下达了第二批飞机的订单,不过数量非常少,只有区区六十架的单子。这批飞机主要是用来给海军的航校教学使用。
这段时间海军又接连进行了好几次的实弹试验,每一次的试验都狠狠的刺激了海军的自信。坚定了他们转型的决心。不过,和陆军一样,拥有长达数百年历史的海军同样也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是一蹴而就。海军的保守势力同样无比强大。
而且,现在经济形势异常恶劣。削减军费的呼声一日高过一日,哪怕是向来财大气粗军队也不得不开始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张诚的东西虽然好,可是他们也不敢买太多。
实际上维持军队才是最大规模的开支。人员的薪水,服装,武器装备,吃饭,医疗等等。各种装备的采购,维护,保养,使用,磨损等等。军队的规模越大,维持的费用就越高。购买新式装备不仅仅要考虑价格,更加要考虑今后的维持费用。
在完成了海军的订单之后,张诚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陆航的身上。
在陆军之中并不受待见的陆航现在规模非常小,全部飞机加起来也不过才二三百架,人员不过万余。这样一支弱小的力量已经开始受到军队的极大重视。陆军的高级将领们通过演习亲眼所见在新式战机的威胁下,以往被视为军队核心的炮兵是如何的不堪一击。
张诚为陆军赚取的这一大笔资金牢牢的掌握在杨卓元帅的手中。在此时此刻军费被削减,经济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杨卓元帅依旧拿出了一大笔资金交给张诚用以重组陆军航空队。这就足以说明军队对于航空兵的重视程度。
张诚肯定不可能自己出钱去补贴军队那么二。他完全是按照正常价格出售各种武器装备给军队,而决定要买什么买多少的还是他本人。军队高层必然有着特别的想法,否则这种事情压根就不可能出现。在这件事情上张诚是绝对不会给别人留下任何借口。
这是一种从二战前一直用到了二战后的经典装甲车系列。以相同底盘进行改装之后可以拥有二十多种变型车,足以满足装甲部队的全部需求。
当然了,只是参考了设计蓝图,一些被总结出来的缺陷张诚都进行了修正。他只需要指出来哪里需要改进自然有的是专业设计师们开动脑洞结合现在大明拥有的成熟技术去为张诚的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突飞猛进与细化,各种复杂的子系统集成导致新式发明早就过了一个人包打天下的年代。没有庞大的团队合作,单单只是画图纸就能画死人。这可是以吨为单位来计算的。
张诚现在手握大笔资金,在这个经济大萧条的时刻扔钱出来扩充改建生产线,招募大量熟练工人简直就是在做大善事。招工的消息刚刚放出去,就立刻出现了连夜在外面露宿等候的情况。现实很简单,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全家就没有饭吃!
在赤果果的生存威胁面前,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有工作能够赚钱养家更重要的事情了。
张诚忍不住的开始出手了。
在经济危机之中损失惨重的财团们开始出售手中的核心资产用以换取宝贵的流动资金度过寒冬。虽然还不到最佳时机,不过已经不愿意再等下去的张诚以一种救世主的姿态带着圣光和洁白的翅膀开始收购优良资产。
实际上此刻大明使用的是一种特殊金本位。之所以说是特殊,主要是因为大明的重要流通货币包括了同样是贵金属的银币。这种金银混合体使得大明的财政体系总量更大,但是对贵金属的需求量也更大。
这个时代是没有开动印刷机拼命刷钱的事情的。没有相应的贵金属,拥有发钞权的银行是无法多印制钞票的。尤其是在集中了全世界大部分贵金属的大明。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可不是说说的。张诚早就计划好要去世界上最庞大的金矿赚上一大笔钱。
原本各大财团手中根本就不会被出售的一些核心产业,原本被估值极高的工厂在现实面前很快就自降身价。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了给手握大量资金的张诚。哪怕是这样,张诚也尽可能的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拖延付款。好东西太多了,他想要的也太多了。看似庞大的资金也无法买下所有他看上的东西。
实际上陆军已经传出来消息,因为经济不景气,朝廷正在考虑削减军费的问题。如果不是张诚为陆军赚取了一大笔外快,陆军航空队和装甲部队的换装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张诚需要开拓新的财源。不仅仅是为他自己,也是为了军队。就算是二战时期的蝗军也是要发工资的。没有钱的话军队是维持不下去的。
张诚首先做的就是收购实力强劲的发动机厂。其中就包括张诚眼馋许久的京西第一机械制造厂。
这家工厂生产的发动机绝对是这个时代的顶尖水平,而且他们拥有非常丰厚的技术底蕴,可以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进。原本卖家知道张诚对这间工厂很是看重,所以要价很高。可惜的是张诚根本就不为所动。
这种发动机制造厂的客户面实际上很窄。大规模的订单几乎只能是来自军队和大型汽车公司以及飞机公司。现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汽车公司和飞机公司的大规模订单就别想了,至于军队的订单可是抓着张诚的手中。实际上的主动权还是在张诚的手里。
卖家在看到事不可为之后,很快就主动降价将工厂出售给了张诚。因为现在愿意出大价钱购买的只有他一个。或许这间工厂日后非常值钱,可是现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没有办法。一旦张诚停下购货合同,那这间工厂就会因为缺少资金而倒闭,那个时候更不值钱。
拥有了核心发动机生产厂之后,张诚很快就收购了几家大型的汽车厂和拖拉机厂。在这个分类还不明确,技术大部分都能通用的时代,生产线稍加改装扩建之后就可以大规模的生产装甲车辆。
不过张诚却没有像其他公司工厂一样大幅度削减工人的工资和裁员以节约资金。他的这种做法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同时工人们也非常感谢他的慷慨。这真的是救命的事情。张诚不是沽名钓誉,也不是钱多的没有地方去花。他是明白一旦这么做了会给数不清的家庭带去无尽的痛苦!张诚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赚钱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做重要的事情而已。
同样的收购还发生在其他一些工厂和实验室之中。张诚仅仅花费了数亿银元就完成了初步的生产链,这在股灾之前完全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这场浩劫为张诚节约了大笔的资金。
底盘生产线的改造扩建实际上并不困难,说白了就和履带式拖拉机的生产线差不多,这能有多难?
“现在初步的装备已经有了。”张诚看向史钦中将,应声开口“现在提供给军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主要都是用来训练的。先让士兵们熟悉这些新式武器的性能,最多几个月之后所有的装备都能够到位,那个时候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战术训练。”
笑了笑,张诚轻声解释“现在的这种情况下,我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去扩充产量。毕竟下一批的订单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得到。养着这么大的生产线可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我明白。”史钦中将用力的点了点头,目光之中闪过一抹欣赏之色“陆军是不会亏待你的。”
大明陆军采用的是军备外向采购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和平时期不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去维持庞大的工厂。他们只需要拥有充足的军费去私人工厂购买就可以了。
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而不是将重要的军工安放在军队的手中。主要原因就是数百年前大明工部那些被当做奴隶一般使用的工匠们的产品质量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在战场上吃了几次大亏之后,军队再也受不了了。他们开始从私人手中购买武器装备,这也间接的促进了资本的发展。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无论是皇室还是财团和朝廷都不能接受军队太过强大。什么都有,自己就能够完成一切的军队还有谁能制约?将军用物资的供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至少可以压制一下军队。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爆发,出身于军队却开始逐渐掌握重要武器供应的张诚早就遇上打压了。而军队高层对于张诚这种特别的信任和重视也不是随便说说的,让张诚负责采购制定的同时还做着最大供应商?军队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时势造就英雄,这句话一点都没有说错。
现在的这种经济形势下,大明陆军的下一批订单什么时候会下达,谁都不知道。张诚贸然扩充产能的话,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这种军事用途的先进东西肯定是不能对外出口的。那就等于是张诚自己扛下亏损。
除了张诚之外,谁都不知道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
海军上个月向张诚下达了第二批飞机的订单,不过数量非常少,只有区区六十架的单子。这批飞机主要是用来给海军的航校教学使用。
这段时间海军又接连进行了好几次的实弹试验,每一次的试验都狠狠的刺激了海军的自信。坚定了他们转型的决心。不过,和陆军一样,拥有长达数百年历史的海军同样也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是一蹴而就。海军的保守势力同样无比强大。
而且,现在经济形势异常恶劣。削减军费的呼声一日高过一日,哪怕是向来财大气粗军队也不得不开始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张诚的东西虽然好,可是他们也不敢买太多。
实际上维持军队才是最大规模的开支。人员的薪水,服装,武器装备,吃饭,医疗等等。各种装备的采购,维护,保养,使用,磨损等等。军队的规模越大,维持的费用就越高。购买新式装备不仅仅要考虑价格,更加要考虑今后的维持费用。
在完成了海军的订单之后,张诚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陆航的身上。
在陆军之中并不受待见的陆航现在规模非常小,全部飞机加起来也不过才二三百架,人员不过万余。这样一支弱小的力量已经开始受到军队的极大重视。陆军的高级将领们通过演习亲眼所见在新式战机的威胁下,以往被视为军队核心的炮兵是如何的不堪一击。
张诚为陆军赚取的这一大笔资金牢牢的掌握在杨卓元帅的手中。在此时此刻军费被削减,经济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杨卓元帅依旧拿出了一大笔资金交给张诚用以重组陆军航空队。这就足以说明军队对于航空兵的重视程度。
张诚肯定不可能自己出钱去补贴军队那么二。他完全是按照正常价格出售各种武器装备给军队,而决定要买什么买多少的还是他本人。军队高层必然有着特别的想法,否则这种事情压根就不可能出现。在这件事情上张诚是绝对不会给别人留下任何借口。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辉煌之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辉煌之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