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1章 五皇子的反对
目录:帝国之主| 作者:奥丁信使(书坊)| 类别:都市言情
帝都,五皇子乾明昊的府邸。
袁兴韦进入帝都时虽然并没张扬,但随着袁兴韦开始行动,已经御书房对奏后、逐渐开始公开的招安风声,作为极受关注的太平军的代表,有心人开始调查起袁兴韦的行踪。尽管这并非易事,但结合宫内和福王府内传出的零碎消息,仍旧难不住一些手段通天的人。
五皇子乾明昊,就收到了好几条有用的消息。
经过拼凑,他大概已经推断出了袁兴韦来中州的意图。本来,这件事跟五皇子关系不大,由陛下和中枢的大臣决定就足够了。但袁兴韦的另外一次秘密拜访,却让乾明昊没办法无动于衷了。
他前去见了大皇子乾明德!
如果只是普通意义上的拜见,乾明昊倒也不至于太在意。毕竟大皇子每月都会接见不少人,他没那个必要也没那么多时间去逐一理会。可袁兴韦不同,据安插在皇子府内的眼线暗中报告,袁兴韦在大皇子的府内停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最后更是由大皇子亲自送出府的,两人还有说有笑,关系似乎不一般。
有理由可以推断,两方应该是达成了某些协议!
宋家的招兵,由于有明面上的军部命令当幌子,暗中额外招募的士兵,现在仍旧是一个秘密。燕云郡毕竟天高皇帝远,又有宋家封锁,除了穿越而来的陈武知道,五皇子乾明昊并不清楚,自然也就无从推断真相。可袁兴韦代表的太平军势力,却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势力。
或许现在还有些勉强,可一旦过了明日的太极殿朝议,完成了招安,太平军的首领就摇身一变,成为松江总督——而且掌握的权力远超普通总督,更像是前朝军政经一体的节度使!
更有甚者,对方还在暗暗图谋天南。
若是真的成功了,乾明德很可能会获得一个独占了两郡地盘的势力支持。虽说对方在帝国的政治版图中一穷二白,是后起之秀,但这样反而更加方便大皇子拉拢、利诱对方。对于乾明昊来说,这是绝对不能接受、更不能坐视不管的!
两郡的地盘啊,那可是帝国十分之一的面积!
真要是到了最后的一步,决定皇位归属的时候,这样一股势力,绝对是影响天平倾向的重要砝码。
本着大皇子支持的、就是自己反对的这个想法,乾明昊左思右想之后,递了条子托收买的宦官,送入了内廷之中,交给了自己的母亲珍妃。同时,他自己也派人联络了交好的大臣和支持他的财务大臣狄弘明。
大皇子的背后有宋家的皇后派系支持,他五皇子也同样有狄家的珍妃派系!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乾明昊是很想自己取代大皇子,跟松江那伙太平军结交的。若是能把这股势力绑到自己战车上,那乾明昊登上皇位的把握起码要高上一成。但是,对方压根就没来拜访自己,而且已经跟大皇子达成了某种协议,自己慢了一拍!
真是令人惋惜。
若是能够早几天知道这件事、抢在那太平军的使者进入中州前就将其拦下,秘密进行谈判就好了。
大皇子能给出的东西,他乾明昊多半也能给予!
………
五皇子乾明昊并不清楚,他的推测跟事实显然有一定的差距。
太平军跟大皇子的关系,比他想象的还要平等,更像是一场交易,而不是太平军以投靠大皇子派系为条件换取对方帮忙。此外,这场长期的交易中,太平军还能获得松江郡急缺的铁矿石和上好的战马,这些也都是五皇子难以拿出的筹码。
对于走大皇子门路,可能会招致五皇子反弹的结果,陈武也不是没有想到。但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最简单的一个逻辑,如果陈武不寻求支持,大皇子和五皇子派系的力量很可能会站在帝国和皇室的立场上,先天就反对这件事。
现在的结果,不过是五皇子反对的力度更大、态度更坚决一些罢了。而相反的是,本来多半会反对的大皇子派系,却会因此转变态度变成盟友。
这个转变,对于太极殿朝议结果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
八月五号的朝议!
本来是因为商议西南对五斗米道平叛战事而临时增加的一场朝会,几乎从一开始就跑了题。军务大臣封武简单说了一些僵持的西南战事、以及迫需解决的战死士兵抚恤问题后,话题就别引发到了太平军招安之上。
有迂腐而又古板的官员,主动上书求证招安事宜,显然是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风声,并对此深感不安。
两位皇子因为要斗法,都参与了这场朝会。大皇子乾明德只瞥了这位官员一眼,就看出了猫腻。这位发须皆白、说话时腿都在抖的老?头,是文教署中最不被人待见的三朝老臣,最终被人打发去编撰前朝史书。这样一个几乎********的官员,究竟是从何听到消息的?
招安的事虽然流传开了,但品级不够一定程度,仍旧是不太可能得知的。
很明显,这是有人故意提前把消息泄露给了他。
“不错,确有此事!”
御座上的乾元基,冷眼旁观,已经打定注意要看一场自己臣子上演的好戏了。他很想知道,最终会有多少人卷入这场朝争中——至于说结果,那位天公将军起家以来的表现,可没有那么不堪。实在不行的话,皇帝还可以给自己的心腹使个眼色。
无论怎么争,最后的结果都是提前定好的,无非是过程怎么演而已。
“陛下,万万不可!”
随着乾元基光明正大的承认,太极殿中顿时一片哗然。
有故作震惊的,但大部分级别较低的文武官员还是头次听。被这个惊人的消息冲击,难免有些失态。文教署的老臣更是大急,他昨夜还怀疑这条消息是谣传,现在被乾元基亲口证实,脸色如丧考妣一般,道:“那太平军是一群乱臣贼子,只知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目无君父、不忠不义,意图坏我乾元帝国江山,怎能跟他们媾和?”
一连串的贬义词从他口中说出,俨然一副招安后乾元帝国就会亡国一般。配合他那大义凛然的语气、舍我其谁的态度和颤颤巍巍的白发,好一副忠肝义胆的铮臣风骨!
乾元基的眼中似有嘉许之意,让老臣心中暗喜,斥责的更加卖力了。
“臣附议!”
“那太平军狼子野心,我乾元
元帝国更是东大陆第一强国,何须对这样一群鼠辈招安?”
“臣请率大军三万出京,管将那贼首脑袋割下、奉于御案之前!”
“太平军与其他反贼截然不同,万万不可招安!此举必然会养虎为患!”
关于天南郡的事还没开口,仅仅是是否要招安,就已经掀起了滔天的反对声浪。五皇子的人,这时候大部分还没出手,只有少数几个在带头撺掇,基本上是中低级的文武官员在自发的反对。
反倒是大皇子派系、中枢的几位重臣,不约而同的保持了沉默。
谁都知道,招安的事几乎是板上钉钉,毫无疑问的。关键的问题在于,能否把天南郡的事也一并办妥。这样想着,大皇子乾明德不由看了看限于种种原因,平日里几乎从不上朝、今日却难得参加了朝会的福王乾元毅;又看了看闭目养神、似乎诸事都跟自己无关的林安平;最终落到了负手而立的内政大臣陈三生身上。
似乎,这位内政大臣的态度本就倾向于同意,再加上自己的请求,应该也是帮手之一。
这样一来,自己在朝会上就是四家联盟。
自觉多了不少胜算的乾明德,带着怀疑看向了乾明昊。感觉到这份视线,乾明昊扭头看了过来,露出了一个大有深意的微笑。
本就已经有了想法的乾明德,立即明白是谁指使老?头给自己作对了!
如果说,先前他想帮太平军通过朝议,还只是出于自己的利益。现在看到了乾明昊的小动作,心里的一股子仇恨和怒火顿时涌了上来。本来只打算动用八分力气的他,现在就算为了压过自己这位弟弟,他也要拿出十分的能量。
皇位只可能是我的!
乾明德用眼神传达了自己的决心。
对自己这位哥哥,乾明昊丝毫不肯相让,明确回复了对方。
走着瞧!
两人充满了火药味的小动作,放到平日里或许还会很显眼。可放在眼下的太极殿,却根本不出奇。大批的朝臣开始反对,但也有一些眼光比较长远、或者善于揣摩乾元基想法的人,开始针锋相对,陈述招安的好处。
大部分情况下,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
在究竟是否要对太平军招安这点上,有阿曼王国这个威胁在,其实没什么好争辩的。任何局面、任何时候,招安都比把太平军推到阿曼王国怀里要强。因此,除了那些坚持帝国的体面或者迂腐过头的大臣外,太极殿中的舆论方向很快在倾向于招安。
这个时候,乾元基才轻咳一声,制止了争论,抛出了经过故意修改的真相。
“事实上,这件事并非仅仅只有意向。那伙贼人不久前曾经秘密上书,主动要求招安。朕犹豫后,也已经顺应贼人意思,向松江派出了特使。”
...
袁兴韦进入帝都时虽然并没张扬,但随着袁兴韦开始行动,已经御书房对奏后、逐渐开始公开的招安风声,作为极受关注的太平军的代表,有心人开始调查起袁兴韦的行踪。尽管这并非易事,但结合宫内和福王府内传出的零碎消息,仍旧难不住一些手段通天的人。
五皇子乾明昊,就收到了好几条有用的消息。
经过拼凑,他大概已经推断出了袁兴韦来中州的意图。本来,这件事跟五皇子关系不大,由陛下和中枢的大臣决定就足够了。但袁兴韦的另外一次秘密拜访,却让乾明昊没办法无动于衷了。
他前去见了大皇子乾明德!
如果只是普通意义上的拜见,乾明昊倒也不至于太在意。毕竟大皇子每月都会接见不少人,他没那个必要也没那么多时间去逐一理会。可袁兴韦不同,据安插在皇子府内的眼线暗中报告,袁兴韦在大皇子的府内停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最后更是由大皇子亲自送出府的,两人还有说有笑,关系似乎不一般。
有理由可以推断,两方应该是达成了某些协议!
宋家的招兵,由于有明面上的军部命令当幌子,暗中额外招募的士兵,现在仍旧是一个秘密。燕云郡毕竟天高皇帝远,又有宋家封锁,除了穿越而来的陈武知道,五皇子乾明昊并不清楚,自然也就无从推断真相。可袁兴韦代表的太平军势力,却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势力。
或许现在还有些勉强,可一旦过了明日的太极殿朝议,完成了招安,太平军的首领就摇身一变,成为松江总督——而且掌握的权力远超普通总督,更像是前朝军政经一体的节度使!
更有甚者,对方还在暗暗图谋天南。
若是真的成功了,乾明德很可能会获得一个独占了两郡地盘的势力支持。虽说对方在帝国的政治版图中一穷二白,是后起之秀,但这样反而更加方便大皇子拉拢、利诱对方。对于乾明昊来说,这是绝对不能接受、更不能坐视不管的!
两郡的地盘啊,那可是帝国十分之一的面积!
真要是到了最后的一步,决定皇位归属的时候,这样一股势力,绝对是影响天平倾向的重要砝码。
本着大皇子支持的、就是自己反对的这个想法,乾明昊左思右想之后,递了条子托收买的宦官,送入了内廷之中,交给了自己的母亲珍妃。同时,他自己也派人联络了交好的大臣和支持他的财务大臣狄弘明。
大皇子的背后有宋家的皇后派系支持,他五皇子也同样有狄家的珍妃派系!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乾明昊是很想自己取代大皇子,跟松江那伙太平军结交的。若是能把这股势力绑到自己战车上,那乾明昊登上皇位的把握起码要高上一成。但是,对方压根就没来拜访自己,而且已经跟大皇子达成了某种协议,自己慢了一拍!
真是令人惋惜。
若是能够早几天知道这件事、抢在那太平军的使者进入中州前就将其拦下,秘密进行谈判就好了。
大皇子能给出的东西,他乾明昊多半也能给予!
………
五皇子乾明昊并不清楚,他的推测跟事实显然有一定的差距。
太平军跟大皇子的关系,比他想象的还要平等,更像是一场交易,而不是太平军以投靠大皇子派系为条件换取对方帮忙。此外,这场长期的交易中,太平军还能获得松江郡急缺的铁矿石和上好的战马,这些也都是五皇子难以拿出的筹码。
对于走大皇子门路,可能会招致五皇子反弹的结果,陈武也不是没有想到。但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最简单的一个逻辑,如果陈武不寻求支持,大皇子和五皇子派系的力量很可能会站在帝国和皇室的立场上,先天就反对这件事。
现在的结果,不过是五皇子反对的力度更大、态度更坚决一些罢了。而相反的是,本来多半会反对的大皇子派系,却会因此转变态度变成盟友。
这个转变,对于太极殿朝议结果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
八月五号的朝议!
本来是因为商议西南对五斗米道平叛战事而临时增加的一场朝会,几乎从一开始就跑了题。军务大臣封武简单说了一些僵持的西南战事、以及迫需解决的战死士兵抚恤问题后,话题就别引发到了太平军招安之上。
有迂腐而又古板的官员,主动上书求证招安事宜,显然是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风声,并对此深感不安。
两位皇子因为要斗法,都参与了这场朝会。大皇子乾明德只瞥了这位官员一眼,就看出了猫腻。这位发须皆白、说话时腿都在抖的老?头,是文教署中最不被人待见的三朝老臣,最终被人打发去编撰前朝史书。这样一个几乎********的官员,究竟是从何听到消息的?
招安的事虽然流传开了,但品级不够一定程度,仍旧是不太可能得知的。
很明显,这是有人故意提前把消息泄露给了他。
“不错,确有此事!”
御座上的乾元基,冷眼旁观,已经打定注意要看一场自己臣子上演的好戏了。他很想知道,最终会有多少人卷入这场朝争中——至于说结果,那位天公将军起家以来的表现,可没有那么不堪。实在不行的话,皇帝还可以给自己的心腹使个眼色。
无论怎么争,最后的结果都是提前定好的,无非是过程怎么演而已。
“陛下,万万不可!”
随着乾元基光明正大的承认,太极殿中顿时一片哗然。
有故作震惊的,但大部分级别较低的文武官员还是头次听。被这个惊人的消息冲击,难免有些失态。文教署的老臣更是大急,他昨夜还怀疑这条消息是谣传,现在被乾元基亲口证实,脸色如丧考妣一般,道:“那太平军是一群乱臣贼子,只知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目无君父、不忠不义,意图坏我乾元帝国江山,怎能跟他们媾和?”
一连串的贬义词从他口中说出,俨然一副招安后乾元帝国就会亡国一般。配合他那大义凛然的语气、舍我其谁的态度和颤颤巍巍的白发,好一副忠肝义胆的铮臣风骨!
乾元基的眼中似有嘉许之意,让老臣心中暗喜,斥责的更加卖力了。
“臣附议!”
“那太平军狼子野心,我乾元
元帝国更是东大陆第一强国,何须对这样一群鼠辈招安?”
“臣请率大军三万出京,管将那贼首脑袋割下、奉于御案之前!”
“太平军与其他反贼截然不同,万万不可招安!此举必然会养虎为患!”
关于天南郡的事还没开口,仅仅是是否要招安,就已经掀起了滔天的反对声浪。五皇子的人,这时候大部分还没出手,只有少数几个在带头撺掇,基本上是中低级的文武官员在自发的反对。
反倒是大皇子派系、中枢的几位重臣,不约而同的保持了沉默。
谁都知道,招安的事几乎是板上钉钉,毫无疑问的。关键的问题在于,能否把天南郡的事也一并办妥。这样想着,大皇子乾明德不由看了看限于种种原因,平日里几乎从不上朝、今日却难得参加了朝会的福王乾元毅;又看了看闭目养神、似乎诸事都跟自己无关的林安平;最终落到了负手而立的内政大臣陈三生身上。
似乎,这位内政大臣的态度本就倾向于同意,再加上自己的请求,应该也是帮手之一。
这样一来,自己在朝会上就是四家联盟。
自觉多了不少胜算的乾明德,带着怀疑看向了乾明昊。感觉到这份视线,乾明昊扭头看了过来,露出了一个大有深意的微笑。
本就已经有了想法的乾明德,立即明白是谁指使老?头给自己作对了!
如果说,先前他想帮太平军通过朝议,还只是出于自己的利益。现在看到了乾明昊的小动作,心里的一股子仇恨和怒火顿时涌了上来。本来只打算动用八分力气的他,现在就算为了压过自己这位弟弟,他也要拿出十分的能量。
皇位只可能是我的!
乾明德用眼神传达了自己的决心。
对自己这位哥哥,乾明昊丝毫不肯相让,明确回复了对方。
走着瞧!
两人充满了火药味的小动作,放到平日里或许还会很显眼。可放在眼下的太极殿,却根本不出奇。大批的朝臣开始反对,但也有一些眼光比较长远、或者善于揣摩乾元基想法的人,开始针锋相对,陈述招安的好处。
大部分情况下,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
在究竟是否要对太平军招安这点上,有阿曼王国这个威胁在,其实没什么好争辩的。任何局面、任何时候,招安都比把太平军推到阿曼王国怀里要强。因此,除了那些坚持帝国的体面或者迂腐过头的大臣外,太极殿中的舆论方向很快在倾向于招安。
这个时候,乾元基才轻咳一声,制止了争论,抛出了经过故意修改的真相。
“事实上,这件事并非仅仅只有意向。那伙贼人不久前曾经秘密上书,主动要求招安。朕犹豫后,也已经顺应贼人意思,向松江派出了特使。”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帝国之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帝国之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