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七 刘献之的建议
目录:天地烈风| 作者:流口水的老鸡| 类别:历史军事
♂
奇怪的是这一次伍思成并没有正面迎接刘龑热切的求助眼神,他正抬头望向大殿的上方。
刘龑觉得十分奇怪,因为这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状况。不过刘龑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端倪——抬头看天的伍思成正不露声色的用手指悄悄指着某个方向。
刘龑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伍思成所指的人正是留在京城养病的北地都护大人,燕王刘献之。
自从把两万大军送给王汉新以后,刘献之就转道回到了长安,并且自此之后就赖在长安养病,不肯再回北方。这对于刘龑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如今绢之国朝廷里最大的争端其实就是文官们对于在外领兵的武将们的权力的担心,他们害怕这种情况很快会演变成军阀化,从而威胁到中央的安全。显然刘献之是嗅到了这种政治氛围,他回到京城来不但可以向刘龑证明自己的忠诚和心中坦荡,也平息了文官们对他的诘难,不得不说刘献之在方面走到了所有其他武将的前头。刘龑对于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同姓血亲自然也不会亏待,特旨加封为燕王,这样一来宗室的力量也大大的加强了。
伍思成的意图再明显不过,既然有刘献之在朝堂上,那么就不用由他来和皇帝刘龑唱双簧和文官们斗嘴了。
领会到他的用意以后,刘龑便转向了刘献之,道:“关于这一点,献之有何高论?”
本来刘献之只是懒洋洋的坐在他的座位上听着官员们的争论,听到刘龑这么问,只得站起身来行礼道:“启禀陛下,臣弟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更接近于仆射大人的意见。”
这话倒是出乎刘龑的意料之外,不过他立即意识到了刘献之的言外之意,忙道:“哦,接近邱爱卿的意见?那就是说还有其他的不同之处的咯?”
“陛下明鉴。臣弟的意思是当初王大人的所作所为,确实有违背国法之处,而在面对我国与吐蕃有可能发生战争的时候,我们实在不宜在那个时候处置王大人,以免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给我国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我国与吐蕃之间并没有撕破脸皮,从整体上来看,这次由于接收飞鹰堡所引发的事件已经解决了。那么,我们就应该适当的给予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王汉新王大人一点他应该得到的惩罚,才能平息人们对其行为的不满啊。”
刘献之的话任谁都能听出字里行间对邱逸儒这种不顾大局死缠烂打的讽刺意味,邱逸儒也立即开口道:“那么在燕王殿下看来,所谓应该得到的处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处罚呢?”
刘献之正面承受了邱逸儒充满敌意的目光,微笑着答道:“既然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是王汉新,而最终解决整个事件的人也是王汉新,那么就算是他功过相抵好了。可是他擅自接受别国叛将的降服,并且还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与吐蕃改变了协议内容,就这两条的罪过都是不容忽视的。以小王看来,就免了他定州指挥使的职务以示惩戒,单让他管山南道也就够了。至于这个定州指挥使的空缺么,在这次的事件之中,王汉新的那个部下陈世杰表现十分突出,加上他在王汉新麾下效力多年,有平定突契和西域的功绩在,况且他的兄长陈世化也为国捐躯,不如就让他补了这个缺好了。”
邱逸儒听了这话连鼻子都气歪了——任谁都知道这个陈世杰是王汉新的结义兄弟,让他做了这个定州指挥使,他必定还是听命于王汉新的,王汉新表面上丢了个定州指挥使的衔,实际上却一切如旧,这算哪门子的惩罚?
可是还没等他说话,刘龑却抢在了他的前面说道:“这样一来,王汉新会不会心存不满啊?这小子一贯自以为是,此番在他眼里他是为朝廷白拿了一个飞鹰堡,他必然是满心指望向朝廷请功的,若然给了他这个处分,只怕他不能接受啊。”
刘献之也立即答道:“陛下,臣弟以为王汉新不至于如此心胸狭窄。臣弟与王大人虽然并无深交,但通过这些年的冷眼旁观,臣弟以为此人虽然行事放诞不羁,在常人眼里过于大胆无畏,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识得大体之人。他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以有利于我朝为出发点,虽然有时候行事未免乖张了些,可是好在他也从来没给朝廷捅过什么不可收拾的大篓子。至于其平时的种种劣迹,也算是瑕不掩瑜吧。陛下实在不必担心他会接收不了,臣弟料他必定能体会陛下的苦心,欣然接收这一惩罚的。此外,臣弟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陛下能够恩准。”
“哦?什么不情之请?”刘龑问道。
“启禀陛下,臣弟听闻王汉新在山南道内大肆修筑道路城防,并且加强了茂州的守备,近日还要开通茂州与飞鹰堡的道路。这些事情看起来劳民伤财,但其实对于我朝的战略部署上是大大的有利,若然将此事做成,则不但我国对于山南西道的实际控制能力将大大加强,整个山南西道的战略格局也会大有改观,还能使得像茂州这样的偏远城池呈现繁荣的态势,从长远来看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是臣弟担心他这么做必然会引起众多非议,使得这件事情的执行变得困难重重,因此臣弟建议陛下,应当给予王汉新足够的处置之权才是。”
这君臣两人一搭一档,步步相扣,眼看着就要给王汉新受封了。邱逸儒再也按耐不住,大声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那王汉新向来独断专行,他一到山南道任上便已经越权行事毫无顾忌,还擅自杀害了梓州太守单可承。若是此时再赋予他临机专断之权,恐怕再难有人能遏制他的狂悖行径了!”
刘龑和刘献之相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会吗?”
“微臣伏请皇上三思后行,不可草率啊。”邱逸儒跪倒奏道。
刘龑斜睨着眼看了看他,道:“邱爱卿要是不提那个单可承朕倒忘了,他自己为官不正,听信妖言迷惑,枉法杀害无辜百姓,便是王汉新这小子不杀他,朕也容不下他这种官场的败类!这件事情上王汉新的确是越权了,可是依朕说来,他这件事情办得对,办得好!所以朕更要给他这个权力,让他以后不必再越权行事,让他替朕好好整治整治山南道的吏治,以儆效尤!”
奇怪的是这一次伍思成并没有正面迎接刘龑热切的求助眼神,他正抬头望向大殿的上方。
刘龑觉得十分奇怪,因为这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状况。不过刘龑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端倪——抬头看天的伍思成正不露声色的用手指悄悄指着某个方向。
刘龑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伍思成所指的人正是留在京城养病的北地都护大人,燕王刘献之。
自从把两万大军送给王汉新以后,刘献之就转道回到了长安,并且自此之后就赖在长安养病,不肯再回北方。这对于刘龑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如今绢之国朝廷里最大的争端其实就是文官们对于在外领兵的武将们的权力的担心,他们害怕这种情况很快会演变成军阀化,从而威胁到中央的安全。显然刘献之是嗅到了这种政治氛围,他回到京城来不但可以向刘龑证明自己的忠诚和心中坦荡,也平息了文官们对他的诘难,不得不说刘献之在方面走到了所有其他武将的前头。刘龑对于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同姓血亲自然也不会亏待,特旨加封为燕王,这样一来宗室的力量也大大的加强了。
伍思成的意图再明显不过,既然有刘献之在朝堂上,那么就不用由他来和皇帝刘龑唱双簧和文官们斗嘴了。
领会到他的用意以后,刘龑便转向了刘献之,道:“关于这一点,献之有何高论?”
本来刘献之只是懒洋洋的坐在他的座位上听着官员们的争论,听到刘龑这么问,只得站起身来行礼道:“启禀陛下,臣弟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更接近于仆射大人的意见。”
这话倒是出乎刘龑的意料之外,不过他立即意识到了刘献之的言外之意,忙道:“哦,接近邱爱卿的意见?那就是说还有其他的不同之处的咯?”
“陛下明鉴。臣弟的意思是当初王大人的所作所为,确实有违背国法之处,而在面对我国与吐蕃有可能发生战争的时候,我们实在不宜在那个时候处置王大人,以免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给我国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我国与吐蕃之间并没有撕破脸皮,从整体上来看,这次由于接收飞鹰堡所引发的事件已经解决了。那么,我们就应该适当的给予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王汉新王大人一点他应该得到的惩罚,才能平息人们对其行为的不满啊。”
刘献之的话任谁都能听出字里行间对邱逸儒这种不顾大局死缠烂打的讽刺意味,邱逸儒也立即开口道:“那么在燕王殿下看来,所谓应该得到的处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处罚呢?”
刘献之正面承受了邱逸儒充满敌意的目光,微笑着答道:“既然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是王汉新,而最终解决整个事件的人也是王汉新,那么就算是他功过相抵好了。可是他擅自接受别国叛将的降服,并且还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与吐蕃改变了协议内容,就这两条的罪过都是不容忽视的。以小王看来,就免了他定州指挥使的职务以示惩戒,单让他管山南道也就够了。至于这个定州指挥使的空缺么,在这次的事件之中,王汉新的那个部下陈世杰表现十分突出,加上他在王汉新麾下效力多年,有平定突契和西域的功绩在,况且他的兄长陈世化也为国捐躯,不如就让他补了这个缺好了。”
邱逸儒听了这话连鼻子都气歪了——任谁都知道这个陈世杰是王汉新的结义兄弟,让他做了这个定州指挥使,他必定还是听命于王汉新的,王汉新表面上丢了个定州指挥使的衔,实际上却一切如旧,这算哪门子的惩罚?
可是还没等他说话,刘龑却抢在了他的前面说道:“这样一来,王汉新会不会心存不满啊?这小子一贯自以为是,此番在他眼里他是为朝廷白拿了一个飞鹰堡,他必然是满心指望向朝廷请功的,若然给了他这个处分,只怕他不能接受啊。”
刘献之也立即答道:“陛下,臣弟以为王汉新不至于如此心胸狭窄。臣弟与王大人虽然并无深交,但通过这些年的冷眼旁观,臣弟以为此人虽然行事放诞不羁,在常人眼里过于大胆无畏,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识得大体之人。他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以有利于我朝为出发点,虽然有时候行事未免乖张了些,可是好在他也从来没给朝廷捅过什么不可收拾的大篓子。至于其平时的种种劣迹,也算是瑕不掩瑜吧。陛下实在不必担心他会接收不了,臣弟料他必定能体会陛下的苦心,欣然接收这一惩罚的。此外,臣弟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陛下能够恩准。”
“哦?什么不情之请?”刘龑问道。
“启禀陛下,臣弟听闻王汉新在山南道内大肆修筑道路城防,并且加强了茂州的守备,近日还要开通茂州与飞鹰堡的道路。这些事情看起来劳民伤财,但其实对于我朝的战略部署上是大大的有利,若然将此事做成,则不但我国对于山南西道的实际控制能力将大大加强,整个山南西道的战略格局也会大有改观,还能使得像茂州这样的偏远城池呈现繁荣的态势,从长远来看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是臣弟担心他这么做必然会引起众多非议,使得这件事情的执行变得困难重重,因此臣弟建议陛下,应当给予王汉新足够的处置之权才是。”
这君臣两人一搭一档,步步相扣,眼看着就要给王汉新受封了。邱逸儒再也按耐不住,大声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那王汉新向来独断专行,他一到山南道任上便已经越权行事毫无顾忌,还擅自杀害了梓州太守单可承。若是此时再赋予他临机专断之权,恐怕再难有人能遏制他的狂悖行径了!”
刘龑和刘献之相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会吗?”
“微臣伏请皇上三思后行,不可草率啊。”邱逸儒跪倒奏道。
刘龑斜睨着眼看了看他,道:“邱爱卿要是不提那个单可承朕倒忘了,他自己为官不正,听信妖言迷惑,枉法杀害无辜百姓,便是王汉新这小子不杀他,朕也容不下他这种官场的败类!这件事情上王汉新的确是越权了,可是依朕说来,他这件事情办得对,办得好!所以朕更要给他这个权力,让他以后不必再越权行事,让他替朕好好整治整治山南道的吏治,以儆效尤!”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地烈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地烈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