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攻约梁山 正文 第717节这道坎

正文 第717节这道坎

目录:攻约梁山| 作者:山水话蓝天| 类别:历史军事

    梁山泊北岸边。

    马元站在树荫下看着人马源源不断地被船浩浩荡荡运出泊来。

    他静静而立,面上除了严肃就没什么表情了,心里则充满了嘀咕,是对杨沂中不屑。

    打个民贼流寇而已,战区区乌合之众,出兵需要这么保密吗?

    竟然连集中住在北泊边的东平东昌二府的官吏衙役也要避着,就这些废物烂家伙他有那个胆量有那个能耐穿凶险的荒野林子去向流寇偷偷告秘吗?关键是他们有必要立功投靠流贼吗?

    还有,你说避就避着吧,还用绕着离东平流寇的驻扎地那么远出林进入东平?

    这是思虑小心的过度了吧?

    胆小鬼!

    真是不知所谓。

    马元心心念着,说到底就是不服年轻轻的杨沂中压到他头上。

    你是梁山新丁,虽然出自西军将门见识过与西夏之战的大场面,但你太年轻了,毛才刚长齐呢,凭什么能压在我这个十几年的老军伍兼梁山老人头上担任此路军的主将?

    感觉很没面子.....

    马元心中甚是不愤。

    但他自己很清楚,杨沂中能得此安排必是大王赵岳开口亲自点的将。而赵岳的意志是不可违背的。马元如今已太了解赵岳的脾性,心中不满却绝不敢在面上露出分毫,只能心里悄悄不愤。

    梁山这么多的成熟能打将领,大王为什么会如此重用年少资历浅的杨沂中,马元也能猜到。

    无非是杨沂中出身西军帅门,有军门将略的家传,家又在西北,打小就耳闻目染军事知道什么是残酷战争,而且见多了两国血腥酷烈凶战灾难,也习惯见多了祖帅及众将叔伯们是如何应对西夏军一次次气势汹汹嚣张杀抢而来的恶战与凶险,有大规模高烈度大战的见识甚至经验。

    反之则证明,在大王赵岳眼里,他马元则没有应对大战的经验和才能。

    马元知道自己确实在这方面欠缺。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梁山众将绝大多数都缺乏重兵大场面大战的经验,包括主将孟福通也是。

    论打过大仗极有经验,就属段景柱等四个斥侯主将,还有施威那伙四个结义恶货了。

    他也明白,赵岳是想让他就此难得机会跟杨沂中好好学习学习,提高一下这方面能力。

    这不止是好意了,这是重视与栽培心。

    赵岳显然是想把他进一步培养成能担起更大更险恶战争场面,正经能担大事的领军大将。

    马元感激赵岳有这心,很领这个情,但仍然有不满。

    要培养我,难道以小屁孩杨沂中为辅,由我担任主将,我就不能开眼界学到本事了?

    我完全可以做到虚心征询和吸取杨沂中的建议,从中学到东西。

    这样岂不更好?

    这,就是钻牛角尖了。

    他就不想一想,他若是主将,杨沂中这么个极机灵最会做人做官的梁山新丁少年后辈岂会在如何打好这场仗上积极多言,岂会真尽心。

    在将领中年最少却那么多话那么多建议,而且还一力坚持,妄图要求主将和大家都得尊重他的意见,这会被人笑话视为太狂傲自负太爱出风头太不尊重前辈......太不懂事。

    你个小屁孩竟然敢想着间接指挥我们这些前辈?

    你以为你是谁呀?

    不知轻重。不自量力。

    对杨沂中而言则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此战怎么打,那不干我事,后果又不用我负责,我何必操那个心还惹人厌......

    他是将门子弟也就是官僚家的孩子,年少却对官场里面的道道与规矩门清得很,不是农家小市民等普通人家的孩子那么对官场无知而纯真仗义热血积极操着根本不属于自己责任的那份心。

    尤其是杨沂中见识的和懂得的是宋国官场的那些烂道道。

    宋官场做官的原则就是推诿糊弄。

    公事不要较真,更不要多嘴多事,万不要多嘴掺和别人的事插手别人的职责。袖手旁观,轻闲悠然喝着茶听着曲.....装作不知其事,冷眼静等着挑刺就好。即使是自己的职责或任务,也要尽量推拖扯皮,能不干就尽量不干,干就会出错,不干就没错甚至能有功。得过且过,搞好官场上下的关系,找准大腿并抱紧了,这才是唯一的正经事。别没事找事。没事,咱悠哉偷着乐......

    宋官机构臃肿复杂职责不清之可怕,官吏人浮于事,之腐败、浪荡、不负责任,不可想像。

    杨沂中打小见到的就是宋官场的这个,并形成相关观念和遵守。

    他若不是主将,是绝不会多嘴多事的,不是只等听令行事的哑巴,也好不哪去。

    杨沂中当哑巴不说话,马元当主将,又怎么可能从杨沂中这听到学到什么。

    还有,避开泊边住着的东平东昌府官吏衙役出泊,这也是必要的。

    这些当官的还罢了,不会放弃官身投靠流寇混出路,想投也等于是主动找死.....流寇会说,正愁逮不到你呐,你竟然异想天开主动来了.....包括捕快在内的衙役可就没准了。

    这些衙役能充到衙门里当差,那自然也是当地的强横之徒,能为当官的镇住场子让百姓畏惧。说白了也特么是地痞之类的刁民坏蛋,受风潮影响未必不会起心当贼寇参与痛快杀抢......

    这种人心思一动,山野丛林凶险,他们却未必不敢闯一闯偷偷跑去流寇那告密、立功、体面加入....毕竟,流寇势力那么大,而全国又都在闹。说不定流寇真能成大事,加入不吃亏,说不得混成开国功臣风光体面富贵......这不就闯出来了,咱这种在宋体制下永远没可能当大官的小人物也能尝尝当高官当贵族的美妙滋味......你不要笑。小人物往往就是这么异想天开就是这么蠢敢干......

    马元到底是内地人,军事保密意识没那么强。

    宋国的风气就是如此,从朝廷官员到下面的百姓都普遍缺乏保密意识,太多人浮浪虚荣爱吹牛,大嘴巴,有的没的就喜欢说,最浮浪傲慢的京城人和士大夫更是如此。宋国哪有秘密可言。

    杨沂中则不同。

    他深知兵凶战危以及军事上保密的重要性。

    出征这种事,能保密则尽量保密。

    况且,他打的主意就是偷袭,想以最少的伤亡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换取胜利。

    马元在这方面意识显然远不到位。

    在他心里,区区草民团伙,以梁山军之强悍,庞大的马军直接迅猛推过去打就是了,干脆利落了事,还用担心打不赢?还用这个那个的想那么多?怕什么?闹得好象我们才是弱者......只这一点就说明了他的军事素质还远比不上杨沂中。

    马元是什么心情,赵岳也能掌握一二,却并不担心马元会搞妖蛾子刁难甚至坑杨沂中。

    马元很精明。

    他不是耍性子就敢冲动搞事的莽汉。他不干乱来。

    梁山众将在正经事上不管是有脑子没大有脑子的,都没一个敢随性子冲动乱来的。

    这,不止是敬畏赵岳的威严,也是敬畏梁山完善周密而严厉的监督与奖惩体制。

    敢乱搞是瞒不了人的,出了事就得承受代价。代价却往往是承受不起的,却又难以逃脱。

    你若想畏罪潜逃背叛和出卖梁山,没那么容易。执法军和隐在军中的特务都在或明或暗盯着,尤其是盯紧着知道赵岳的海盗秘密的人物。尽管这些眼线自身也极少有知道秘密的。

    赵岳几乎把老梁山人都调离了,各行主力用的基本都是新人,就是为减少能泄秘的人。另外则是酬功,让这些为梁山事业做出过很多牺牲与贡献的人能避开战乱凶险回国轻松自在生活。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势,有不同的任务。

    赵岳是从科技现代文明社会过来的人。

    他从不相信靠品德操守自我约束素质高人就能做正人或担负好职责。

    道德、自觉自律什么的都是虚的,靠不住的。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思想,随时会变。

    只有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才是唯一可行的。

    所以,现代社会总强调体制与管理。

    .................

    在马元的目光中,又一队将士下船上岸了,应该是投降的禁军步军。

    这队人和其它将士一样快速而有序地踏上陆地自动编队向前方入林的大部队跟去。他们一边低头匆匆走着一边还在小声说笑议论着来临的这场战事,都不是大战前的紧张,不是对战争的无知而无畏,显然是意识里根本不惧怕流寇大军兵力多达十几万这么多。

    他们本就是强徒中的佼佼者,又经过严格军事训练,武器装备也好,对杂民贼有资格自信。

    一个黑壮的将士抹了把脸上的汗还小声道:“弟兄们,这场仗咱们队可得表现好了。不能让大王失望看到咱们真是烂泥怎么也扶不上墙的烂货废物。都是好汉子真爷们,怕死不敢战成了懦夫,咱丢不起那人,不能丢了梁山好汉的威名脸面。不堪用,梁山也不会要咱们。考验呐。”

    梁山军将士都有甲,纸甲,以硬布裱骨,再用纸筋搪塞而成,发明于唐代,至清仍在用。

    赵岳发现纸甲比寻常铁甲好,尤其是防箭有优势,对刀剑的劈砍防御效果也不逊色于铁甲却比铁甲轻便多了,制造容易又便宜,修补也省事,防寒耐热,水军合用,缺点是不如铁甲耐用。

    出于种种考虑,他最终为梁山军选择了全部装配纸甲。

    小小梁山若是能大规模装配部队铁甲,那也太不可思议了。那是国家才有的能力。

    以宋国的富裕发过,大面积装配铁甲也是无力做到的,连整天和西夏打仗的西军将士不少的也只是木片竹片烂皮子凑合当甲.......梁山军若是铁甲一片,那等于直接嚷嚷我其实是海盗国的。

    用纸甲就正常了。这玩艺,民间稍有点家底的寻常百姓家也能制造和用得起。沧赵家族曾经那么富裕而技术先进,梁山军能装配起纸甲更不算什么事。

    纸甲都是分上半身和下半身(过膝)。

    梁山从普通将士到大队长都是纸甲(特殊部队和特殊大队长不算),只到校将才配备铁甲。

    甲分两色。

    水步马三军都是较深的灰色,执法军为黑色。一目了然。

    为区分军衔和身份,赵岳模仿的是后世的模式,在甲肩简单划竖红漆线。小队长是一道红,中队长是两道,大队长三道,校将是四道,正副职都一样......红杠越多级别越高。

    兵也分等,肩上红圈区分,分上中下三等,也是圈越多等越高。有骨干老兵为四圈五圈红,这属于兵中不是官的官。

    总之,简单,醒目。

    给兵也划分等级,是方便小队这样的基层单位在作战中队长正副都阵亡了时由谁接任指挥。

    赵岳为了进一步增强纸甲防御力和耐水耐磨性,也是增强将士的敢战心,减少伤亡,他还因地制宜,让将士们在平常的出泊打猎打柴收割牧草.....干活、训练或执行巡逻任务时,在林中就手用松脂涂到甲上并沾上细碎沙石,就象野猪长期滚蹭形成的那身刀斧难破的硬壳一样。

    这位鼓励奋勇作战的将士甲肩上是一道竖长红杠,显然只是个小队长。

    他的话隐隐约约传到马元耳中引起了马元的注意。

    这时,那伙人中有将士笑道:“队长,你就放心吧。事情轻重这点事,咱还能不懂?这次咱就好好露一手,咱也证明自己不是白吃饭的........”

    另一位队员接话道:“这次的对手只是百姓而已,暴戾凶狠人多却不会打仗,若是连这样弱的对手都打不过,咱以后怎么能打得了听说比野兽还凶猛的女真?怎么能对付了女真野兽卷着辽蛮子和无数宋军宋人来灭咱们?咱们还一天天这么辛苦训练干什么?还当什么梁山军?”

    另一个则骂骂咧咧道:“怕屁呀。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怕死就能不死?干。”

    一个脸上有道狰狞刀疤显得格外瘆人的家伙骂道:“老子在家乡就是混豪强的,活的就为个有面,痛快。麻蛋,管它是朝廷、辽蛮,还是杂碎野兽女真。谁敢拿老子不当人看,老子就豁出命干它.......”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攻约梁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攻约梁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