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过关生与活卷终语
目录:过关| 作者:飞翔的浪漫| 类别:都市言情
♂
上学那会,我的政治老师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人,其貌不扬,个头不高,当时他似乎只有四十来岁,头大且圆而秃顶,即便用耳鬓边上长的足够能从左到右的头发遮盖但反而更加欲盖弥彰,在光线阴暗的时节里,上课时总是一览无余的能看到他清亮的头顶和灯泡的光芒相映成辉,于是有好事的同学谑笑他为“二炮”,后来觉得在阳光下可以称为“二日”,再后来,就演变成了“二毬”。
一节课四十来分钟,许多的老师为了搞活气氛,总会在授课中间妙语连珠,或者穿插几个笑话,不然课堂就会被归结为不生动。
数学老师就是一个妙人,他能插诨打科的讲述二十分钟各种奇闻逸事还不带重样的,剩余的二十分钟才被用作教授正式知识。物理老师是我的校长,我至今仍记得他永远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似乎他一停止思考,地球就要毁灭。他永远有一只鞋垫拖拉在鞋外面,每当他走来老远就能听到“踢啦、踢啦”的响动;他永远上课时忘记用黑板擦而是直接用衣服袖子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他永远讲到兴奋的时候忘乎所以的一蹦三尺高将讲台跺的噗通噗通乱响,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会哄堂大笑,他却浑然不觉,依然如我;而且他还似乎永远的嘴角老是有两道白沫,配上他戴着高度近视的眼镜和瘦弱的身体,整个人有着说不出的怪异,我甚至曾将他的形象和孔乙己重合在一起。
但这些都没能够替代政治老师的独一无二。
政治老师和他所讲授的课样沉闷而无趣,他上课即来,下课即走,从不拖堂,课时中一直在枯燥的讲述解说,恰如其分的将几十分钟时间安排的用每一个课本上的字给占满了,同学们都昏昏欲睡,但他视而不见,有人调皮捣蛋,他也不管,听之任之,反正将自己应该做的做完就成。
那一天冬天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下雪的一个晚自习时,班主任的女儿在黑板上写下我的名字并缀以“我爱你”,当然几年后我才知道她是始作俑者,她的目的和动机无需再述,当时在学校里引起的轩然大波是谁都始料未及的,这是其一;第二件事,就是与政治老师有关。
那个时代可以娱乐消遣的事物很少,我性子孤僻,寒假漫漫,如何渡过?唯有读书,但书已经看的很多苦于资源搜寻不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和政治老师的女儿(我同班同学)商议,未竟想她真的鬼鬼祟祟从家里为我偷拿出了全套的《红楼梦》。
这部名著我当时已然看过,政治老师这套家藏却不同,阅读的格式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排版。聊胜于无,但真是开卷有益,读到“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自此宝玉视袭人更自不同,袭人待宝玉也越发尽职了”时候,只见这里有一铅笔批阅:为什么到这里就没有了?
为什么到这里就没有了?
这字迹再也熟悉不过,确是政治老师的手迹,我当时忍不住大笑起来——因为此处作者略去一千三百二十一字啊二炮!于是想,原来总是一本正经道貌岸然的政治老师是这个样子!
教政治的老师原来是最不讲政治的!
再往下看,到了呆霸王薛蟠“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的时候,那铅笔的批阅又欣然而至:甚合我意,好及!
至于其中焦大骂宁荣两府只有门口那对石狮子是干净的,政治老师则批阅:我日!他妈,真真骂得好!
到了后来,看借来的红楼梦已经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在书中找政治老师的批语成为我的头等大事。
政治老师的爱好、兴趣、癖好,以及往日不为他人所熟知的,通过这些只字片言跃然而至我的面前,我从这些字句中看到了政治老师的灵魂和人格,这就像太阳照耀下反而只有阴影部分才是最容易被人注意一样,我骤然就明白了:一个人的家里藏着什么书,他又喜欢看什么书,他对这些书的内容是什么样的态度,其实才是一个人的全部。
人是社会的动物,和某人相识之后,难免会在一起相聚,假设到对方家里做客,我总是下意识的喜欢看其人家中都有什么样的藏书,或者,干脆问他家里有没有书、询问他平时看不看书、都喜欢看什么内容的书。
假设一个装修的漂漂亮亮的房子里一本书都没有,或者除了流行杂志娱乐新闻之类的书刊外,没有一本关于方面的书籍,我则会认为这人是没有多么深奥灵魂的,他可能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中的成功者,但不是我所要交往的那种良师益友的人物。
同样的,如果这人有许多书籍,如果能说清某本书从何而来,并喜欢的是哪个部分,为什么喜欢,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能和我继续交往、或者交往到那种程度的人。
但如果碰到有那么一个人,他有很多的藏书,但你要参观却被礼貌的拒绝,那能证明,他不会向你透露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这些书就是他灵魂的集中体现,他拒绝向你展现他的灵魂,他拥有这个权力。
因此,我一般也是拒绝向别人透露我的藏络中就是书单。我不建议向别人随随便便的公开自己的书单,原因是我不愿简简单单的向他人公开展现我的灵魂。
我相信所有真正的好书、严肃的书都能起到改变人的作用,一份书单其实是在规划你成长的目标、你的人生变化的方向,那么,我们凭什么就将一份人生的计划、人生的进程,给一些我们不认识的人看呢?
除非你的书单里都是娱乐性的图书,那就是例外了,因为“娱乐到死”也没关系,娱乐不存在灵魂,娱乐的灵魂不是人生的态度,这个题目我曾经在《过关》一个章节中用过,不知读者朋友是否和我想法一致。
这样引申到我写的一些文字,作为一个络作者(我不认可这个称呼,的确我的文字都在络上呈现给大家看,但我顶多只是一个单机游戏玩的很嗨的人吸引到了别人注意罢了,我的文字都是离经叛道的,甚至是黑暗向的——关于黑暗我后面会说到——归纳不到“大流”之中,因此我离“络作家”这个称号还差的很远),我凭什么告诉一些读者你应该怎么做人?我没有那个义务和责任,因此别人应该变成什么样的人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因此,我强调的是我写的文字内容不是合适每个人看的,我的人生的方向、我的规划绝对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我写文字的初衷是为了多一种形式证明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或者为了在我死后让我的家人们知道我的思想曾经是什么一个样子。
世界瞬息万变,即便亲密如一家人也不可能在日常中天天在他(她)耳边絮絮叨叨做人的道理,他(她)会烦,我也会累,因此才有这些作品的问世,等有一天他们有足够的耐心翻起这些足以让人昏昏欲睡的说教,从中能了解我的灵魂,知道我曾经这样生活过,这样思考过,从而有所借鉴,我就达到了我的目的了。
现在说说刚才提到的“黑暗”。我想说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积极向上的,如果有人看了很多励志的书从而想让自己怎么奋发向上、努力向前,最后成为一代伟人,我会觉得这人是傻子,或者从一开始他就错了。一个志气太过高昂、太过自信、人生观非常正面的人其实都有一点傻,他会变得对世界的看法很单向、单调,对人生的看法也很单一,就是只从正面看问题,他从来不知道世界的复杂,人生的阴暗,这样的人如果有的话,除了不食人间烟火我找不到别的词语来形容他。
所以,当一个人看完了代表着光芒万丈的书之后,再阅读一些黑暗无比描写人性阴暗的书,他会如同站在一个悬崖边上如履薄冰,他就会更为清醒的审视自己的灵魂,更加懂得去如何面对人生,我固执的认为这样很有作用。
只有明白了人性里面的邪恶与丑陋,才会明白人生很不简单、很复杂。知道这世界并不是都是正面的,它会有很多的意外,有很多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这样,我们才有有可能变成性格比较平和的人,至少我们不会再轻易的犯傻。
不仅仅是在叙述一场冒险,它本身就是一场叙述的冒险,而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人生不易,因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哭着呱呱坠地的,活过痛过爱国悔过之后,到了寿终正寝的那一天才能十分的安静,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一生我们经历了,试图改变了,这就足够。
《过关》中出现了几次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想说的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永远不会被生活击倒,我们终将活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那种境界。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能有两种结局:要么自己被累死,要么让别人整死,所以就像冯喆一样,不要在别人的眼光里找快乐,否则永远悲哀;不要在别人的嘴巴里找尊严,否则永远卑微。
冯喆在即将当副市长的时候对亓思齐说:身在官场,千万不能远离权力中心,否则迟早坐冷板凳。这就是自醒的表现:不应该高估自己的能力。但亓思齐能不能理解,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冯喆没有一个像亓思齐那样当高官的父亲,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也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要走的路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如何去走。
对《过关》这本书,我的态度就像冯喆对待磨难和指责一样,你要是辩解,说的多了,有人觉得你像个傻逼;你一句不说,有人觉得你又在装逼。世事岂能尽如人意,那就只有去他麻痹:我又不是为傻逼而写作的,我只为欣赏我的人敞开我的灵魂。
明天是《过关》发表两周年的日子,写了这些文字是以为记。在上写作最大的问题是关于更新,天天都写几千字其实在质量上就不能有所保证,何况又不是专业以文字为生的,但读者不能等,这就有些矛盾。草率对待读者是我不愿意的,因此,我只有筹备的差不多了才能继续往下过关。
希望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也希望不会发生意外让我这在起点硕果仅存一百九十万的文字“失联”。
朋友们,山水有相逢,后会有期!
飞翔的浪漫,2017-8-31
上学那会,我的政治老师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人,其貌不扬,个头不高,当时他似乎只有四十来岁,头大且圆而秃顶,即便用耳鬓边上长的足够能从左到右的头发遮盖但反而更加欲盖弥彰,在光线阴暗的时节里,上课时总是一览无余的能看到他清亮的头顶和灯泡的光芒相映成辉,于是有好事的同学谑笑他为“二炮”,后来觉得在阳光下可以称为“二日”,再后来,就演变成了“二毬”。
一节课四十来分钟,许多的老师为了搞活气氛,总会在授课中间妙语连珠,或者穿插几个笑话,不然课堂就会被归结为不生动。
数学老师就是一个妙人,他能插诨打科的讲述二十分钟各种奇闻逸事还不带重样的,剩余的二十分钟才被用作教授正式知识。物理老师是我的校长,我至今仍记得他永远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似乎他一停止思考,地球就要毁灭。他永远有一只鞋垫拖拉在鞋外面,每当他走来老远就能听到“踢啦、踢啦”的响动;他永远上课时忘记用黑板擦而是直接用衣服袖子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他永远讲到兴奋的时候忘乎所以的一蹦三尺高将讲台跺的噗通噗通乱响,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会哄堂大笑,他却浑然不觉,依然如我;而且他还似乎永远的嘴角老是有两道白沫,配上他戴着高度近视的眼镜和瘦弱的身体,整个人有着说不出的怪异,我甚至曾将他的形象和孔乙己重合在一起。
但这些都没能够替代政治老师的独一无二。
政治老师和他所讲授的课样沉闷而无趣,他上课即来,下课即走,从不拖堂,课时中一直在枯燥的讲述解说,恰如其分的将几十分钟时间安排的用每一个课本上的字给占满了,同学们都昏昏欲睡,但他视而不见,有人调皮捣蛋,他也不管,听之任之,反正将自己应该做的做完就成。
那一天冬天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下雪的一个晚自习时,班主任的女儿在黑板上写下我的名字并缀以“我爱你”,当然几年后我才知道她是始作俑者,她的目的和动机无需再述,当时在学校里引起的轩然大波是谁都始料未及的,这是其一;第二件事,就是与政治老师有关。
那个时代可以娱乐消遣的事物很少,我性子孤僻,寒假漫漫,如何渡过?唯有读书,但书已经看的很多苦于资源搜寻不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和政治老师的女儿(我同班同学)商议,未竟想她真的鬼鬼祟祟从家里为我偷拿出了全套的《红楼梦》。
这部名著我当时已然看过,政治老师这套家藏却不同,阅读的格式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排版。聊胜于无,但真是开卷有益,读到“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自此宝玉视袭人更自不同,袭人待宝玉也越发尽职了”时候,只见这里有一铅笔批阅:为什么到这里就没有了?
为什么到这里就没有了?
这字迹再也熟悉不过,确是政治老师的手迹,我当时忍不住大笑起来——因为此处作者略去一千三百二十一字啊二炮!于是想,原来总是一本正经道貌岸然的政治老师是这个样子!
教政治的老师原来是最不讲政治的!
再往下看,到了呆霸王薛蟠“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的时候,那铅笔的批阅又欣然而至:甚合我意,好及!
至于其中焦大骂宁荣两府只有门口那对石狮子是干净的,政治老师则批阅:我日!他妈,真真骂得好!
到了后来,看借来的红楼梦已经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在书中找政治老师的批语成为我的头等大事。
政治老师的爱好、兴趣、癖好,以及往日不为他人所熟知的,通过这些只字片言跃然而至我的面前,我从这些字句中看到了政治老师的灵魂和人格,这就像太阳照耀下反而只有阴影部分才是最容易被人注意一样,我骤然就明白了:一个人的家里藏着什么书,他又喜欢看什么书,他对这些书的内容是什么样的态度,其实才是一个人的全部。
人是社会的动物,和某人相识之后,难免会在一起相聚,假设到对方家里做客,我总是下意识的喜欢看其人家中都有什么样的藏书,或者,干脆问他家里有没有书、询问他平时看不看书、都喜欢看什么内容的书。
假设一个装修的漂漂亮亮的房子里一本书都没有,或者除了流行杂志娱乐新闻之类的书刊外,没有一本关于方面的书籍,我则会认为这人是没有多么深奥灵魂的,他可能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中的成功者,但不是我所要交往的那种良师益友的人物。
同样的,如果这人有许多书籍,如果能说清某本书从何而来,并喜欢的是哪个部分,为什么喜欢,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能和我继续交往、或者交往到那种程度的人。
但如果碰到有那么一个人,他有很多的藏书,但你要参观却被礼貌的拒绝,那能证明,他不会向你透露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这些书就是他灵魂的集中体现,他拒绝向你展现他的灵魂,他拥有这个权力。
因此,我一般也是拒绝向别人透露我的藏络中就是书单。我不建议向别人随随便便的公开自己的书单,原因是我不愿简简单单的向他人公开展现我的灵魂。
我相信所有真正的好书、严肃的书都能起到改变人的作用,一份书单其实是在规划你成长的目标、你的人生变化的方向,那么,我们凭什么就将一份人生的计划、人生的进程,给一些我们不认识的人看呢?
除非你的书单里都是娱乐性的图书,那就是例外了,因为“娱乐到死”也没关系,娱乐不存在灵魂,娱乐的灵魂不是人生的态度,这个题目我曾经在《过关》一个章节中用过,不知读者朋友是否和我想法一致。
这样引申到我写的一些文字,作为一个络作者(我不认可这个称呼,的确我的文字都在络上呈现给大家看,但我顶多只是一个单机游戏玩的很嗨的人吸引到了别人注意罢了,我的文字都是离经叛道的,甚至是黑暗向的——关于黑暗我后面会说到——归纳不到“大流”之中,因此我离“络作家”这个称号还差的很远),我凭什么告诉一些读者你应该怎么做人?我没有那个义务和责任,因此别人应该变成什么样的人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因此,我强调的是我写的文字内容不是合适每个人看的,我的人生的方向、我的规划绝对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我写文字的初衷是为了多一种形式证明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或者为了在我死后让我的家人们知道我的思想曾经是什么一个样子。
世界瞬息万变,即便亲密如一家人也不可能在日常中天天在他(她)耳边絮絮叨叨做人的道理,他(她)会烦,我也会累,因此才有这些作品的问世,等有一天他们有足够的耐心翻起这些足以让人昏昏欲睡的说教,从中能了解我的灵魂,知道我曾经这样生活过,这样思考过,从而有所借鉴,我就达到了我的目的了。
现在说说刚才提到的“黑暗”。我想说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积极向上的,如果有人看了很多励志的书从而想让自己怎么奋发向上、努力向前,最后成为一代伟人,我会觉得这人是傻子,或者从一开始他就错了。一个志气太过高昂、太过自信、人生观非常正面的人其实都有一点傻,他会变得对世界的看法很单向、单调,对人生的看法也很单一,就是只从正面看问题,他从来不知道世界的复杂,人生的阴暗,这样的人如果有的话,除了不食人间烟火我找不到别的词语来形容他。
所以,当一个人看完了代表着光芒万丈的书之后,再阅读一些黑暗无比描写人性阴暗的书,他会如同站在一个悬崖边上如履薄冰,他就会更为清醒的审视自己的灵魂,更加懂得去如何面对人生,我固执的认为这样很有作用。
只有明白了人性里面的邪恶与丑陋,才会明白人生很不简单、很复杂。知道这世界并不是都是正面的,它会有很多的意外,有很多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这样,我们才有有可能变成性格比较平和的人,至少我们不会再轻易的犯傻。
不仅仅是在叙述一场冒险,它本身就是一场叙述的冒险,而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人生不易,因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哭着呱呱坠地的,活过痛过爱国悔过之后,到了寿终正寝的那一天才能十分的安静,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一生我们经历了,试图改变了,这就足够。
《过关》中出现了几次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想说的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永远不会被生活击倒,我们终将活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那种境界。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能有两种结局:要么自己被累死,要么让别人整死,所以就像冯喆一样,不要在别人的眼光里找快乐,否则永远悲哀;不要在别人的嘴巴里找尊严,否则永远卑微。
冯喆在即将当副市长的时候对亓思齐说:身在官场,千万不能远离权力中心,否则迟早坐冷板凳。这就是自醒的表现:不应该高估自己的能力。但亓思齐能不能理解,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冯喆没有一个像亓思齐那样当高官的父亲,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也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要走的路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如何去走。
对《过关》这本书,我的态度就像冯喆对待磨难和指责一样,你要是辩解,说的多了,有人觉得你像个傻逼;你一句不说,有人觉得你又在装逼。世事岂能尽如人意,那就只有去他麻痹:我又不是为傻逼而写作的,我只为欣赏我的人敞开我的灵魂。
明天是《过关》发表两周年的日子,写了这些文字是以为记。在上写作最大的问题是关于更新,天天都写几千字其实在质量上就不能有所保证,何况又不是专业以文字为生的,但读者不能等,这就有些矛盾。草率对待读者是我不愿意的,因此,我只有筹备的差不多了才能继续往下过关。
希望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也希望不会发生意外让我这在起点硕果仅存一百九十万的文字“失联”。
朋友们,山水有相逢,后会有期!
飞翔的浪漫,2017-8-31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过关》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过关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