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9章 真实的皇帝与太子
目录:大唐李承训| 作者:空负一笑| 类别:历史军事
吐谷浑的政变不过是在这乱世之中的一场小风波而已,除了有心人之外,各大枭雄霸主们并没有察觉到吐谷浑已经变了天。谁也不知道的是,拥有四郡之地为根基,北迁的文人为地基,彻底成了气候。
乞活军在短暂的时间内成长成了一支让北地枭雄忌惮的势力,无论是北地的谁想要一统天下就必须面对势力大增的乞活。而乞活也是李承训布下的一道暗棋,一招在关键时刻可以给李世民致命一击的必杀技。
历史轨迹总有惊人的重合性,李承训不敢保证这个隋末经过自己的加入,最后的结果是否会逆转。但是李承训不得不提前谋划,来到这个世界上,通过解除,他发现历史上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兄弟大哥抹黑太多了。
李渊也没有历史上的那般懦弱,亲身经历过了之后,李承训才知道每一个称宗做祖的人都不是简单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的运气王,老天爷的私生子。如果将这些人放在现代,什么都不做,凭借让天都害怕的运气轻而易举的就会成为世界首富。
李渊乃是大唐帝国的打基础者,怎么可能是昏聩之辈。要不然的就算李世民如何如何的牛逼,李唐也绝对不会有统一天下的机会。说到底当时主宰大唐的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李渊的话就是圣旨,就是国策。
所以说当时大唐能一统李渊居功至伟,可远远不是后世史书描写的那样无能。要知道数得天下最易者不过李渊赵匡胤,而古今杀降之甚者,莫甚于唐高祖李渊,而项羽、白起弗与焉。薛仁杲降则杀之,王仁本降则杀之。萧铣降则又杀之,其他盖不胜数也。或谓出太宗意,然而太宗未尝杀颉利也。独当时何无一言救止,岂其力不能得之,文静之死,而无及于数子耶!”
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帝王之一。
他是大唐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深谋多算、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应该说很多功绩被李世民的光辉给掩盖了,是一个被低估的帝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
李渊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第一是因为事实上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的统治期的中间:他前面的统治者是千古二帝隋炀帝,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盖了。
实际上,唐高祖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五十,上了年纪,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的和干练的领袖人物。他具有不凡的抱负,而且毫无疑问,恰恰是他策划了太原起事,并胜利地引导唐军进抵隋都。他对李密和东突厥人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夺取大兴城,并且使得唐军能组织和加强在陕西的力量而无虞敌军的阻碍。
后来。李渊的大赦、封官许愿和大加赏赐的政策,再加上在战场上的胜利。有助于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并且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也正是唐高祖李渊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大唐统一天下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
总而言之,李渊绝对不是易于之辈,其人狠辣。果决是任何帝王都无法相比的。无论是英明神武的始皇还是杀人如麻的朱元璋,都望而项背。
而且李建成也远远不简单,更加不是后世电视剧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无能。首先李建成是李渊反隋活动的协谋者和组织者,史称李渊“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密运雄图。”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密谋反隋非常谨慎。
而且范围也不会很大,做为助手和参谋,最可靠并有成效的莫过于其子。当时李建成已二十五岁,值至大业十二年留在河东前,长期跟随李渊,深受李渊的影响,既有青年人刚健有为的个性,又有深沉、宽容的品性,史称他“任性直率,宽仁容众”,这一点同李渊是一致的,可以成为李渊的得力助手,李建成对当时的形势和李渊的处境是了解的。
这以太原起兵后李建成与李渊的对话可以证明,李建成说:“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因此,让李建成组织活动李渊是放心的,况且当时李世民年仅十六岁,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李渊不会抛开李建成而独同李世民密谋,对于谋划,结纳人士等,李渊又怎能不让李建成参与呢?
李世民又不是无所不能的穿越者!在当时,带走胡人血统李氏宗族习武之风盛行,培养了李建成的政治军事才能,对于关系身家安危的大事,他也不会无动于衷的。因此,李建成是李渊反隋活动的知情者、协谋者,是可信的。
从历史上看李渊密谋反隋,在太原起兵前,有两个基地:一个是太原,由他和李世民共同组织;一个是河东,由李建成独立进行活动。这样安排,李渊是有深刻用意的:一方面,太原是他的根基地,起兵要在这里进行,而李世民政治经验不成熟,要加以培养,正如王夫之所说:“人谓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有以折英雄之躁妄,绥民志於来苏”,“高祖坚忍自持,姑且听之而以静镇之也”。
另一方面,河东是军事重镇,是通往关中的要地,大业十一年李渊曾在此讨捕农民军,有一定的政治基础,史称:“河东以来,兵马仍令帝征发”。而且李渊许多亲属在关中,河东处于太原和长安之间,如果在河东进行组织活动,既可以接纳关中豪杰,有利于夺取关中,又可以响应 太原互相呼应。
由于李建成“性宽简”,“颇仁厚”,性格稳重,让他独立进行活动,李渊是放心的,所以大业十二年时,李渊让李建成以照顾家属为名“在河东潜结英俊”。同时,又让当地很有名望的人物任王襄协助他,以掩盖李建成的活动。
李建成倾财赈施,广泛接交,招揽了许多人才,为起兵准备了力量,表现了较出色的组织才能。史称“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偿云倦。”由于李建成以礼相待,倾身相交,“故得士庶之欢心,无不至者。”尤其是河东人士争相加入起兵行列,史载“河东水滨居人,竞进舟楫,不谋而至,前后数百人。”
正因为李建成的出色活动,太原起兵前,李渊一面叮嘱李世民“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一面“遣密使往蒲州,催追皇太子等。”当李建成赶赴太原参加起兵时,李渊异常高兴,据史载“太子与齐王至自河东,帝欢甚。马上让他担负统领军队的重任。
总之,从大业九年李渊密谋反隋到大业十三年太原起兵,李建成一直是协谋者和组织者之一,是李渊的得力助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则是李建成是建唐军事战争的指挥者,唐朝天下是马上得之,李建成从太原起兵,至唐朝建立,为领兵主将,任左军统帅,他指挥的几次战役,表现了较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夺取西河之战。西河临近太原,是进军关中的第一关口,由隋将高德儒率兵拒守。
由于李渊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四面是敌,再加上士兵缺乏训练,军事上不占优势,此次战役是起兵后一次大战,对士气影响很大;李渊把此战提到关系唐业成败的地步,他说:“士马尚少,要资经略,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若克西河,帝业成矣。”
为此,把重任交给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并说:“西河绕山之路,当吾通行,不得留之。”足见李渊对李建成才能的信任,他还勉励说:“先以此郡,观尔所为。人具尔瞻,咸宜勉力。”为了迅速攻取西河,李建成进行认真准备,周密部署:一是制订军法,整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史载“建成等虑其不攻,以军法为言。”
李建成向李渊表示:“如或有违,请先军法。”做到军纪严明,“三军闻者,人皆自肃,兵向西河。”二是进行严密的战役部署,李建成兵临西河,亲自察看地形,做好攻击准备,史称“风尘警急,身即前行,”“建成、世民不甲,亲往喻之,”三是与士兵同甘共苦,激发了士兵的勇气。
史载李建成“一同义士,等其甘苦,齐其休息,”使将士受到鼓舞,军心大振,“於是将士见而感悦,人百其勇。”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力,将士奋勇争先,“众皆争上。”一举攻克西河,前后仅用九天,初师告捷。李渊非常高兴:“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李建成因功被封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
智取霍邑之战。霍邑北临汾水,东靠霍太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险要关口,扼守此地的宋老生两万精兵十分强悍,“自许堪当劲敌”,同守卫河东的屈突通遥相呼应,构成犄角之势,以阻李渊。当时唐军四面强敌环绕:北有骠悍的突厥,虎视太原;东有强大的李密瓦岗军欲取长安;西有薛举的西凉兵垂涎关中。
李渊担心霍邑守将宋老生坚守不战。李建成认为宋老生虽然之前可以平定盗贼,其人出身寒微,有勇无谋,可以引诱他出战。故此一战而胜之,使李唐有了一丝喘息之机。(未完待续。)
乞活军在短暂的时间内成长成了一支让北地枭雄忌惮的势力,无论是北地的谁想要一统天下就必须面对势力大增的乞活。而乞活也是李承训布下的一道暗棋,一招在关键时刻可以给李世民致命一击的必杀技。
历史轨迹总有惊人的重合性,李承训不敢保证这个隋末经过自己的加入,最后的结果是否会逆转。但是李承训不得不提前谋划,来到这个世界上,通过解除,他发现历史上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兄弟大哥抹黑太多了。
李渊也没有历史上的那般懦弱,亲身经历过了之后,李承训才知道每一个称宗做祖的人都不是简单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的运气王,老天爷的私生子。如果将这些人放在现代,什么都不做,凭借让天都害怕的运气轻而易举的就会成为世界首富。
李渊乃是大唐帝国的打基础者,怎么可能是昏聩之辈。要不然的就算李世民如何如何的牛逼,李唐也绝对不会有统一天下的机会。说到底当时主宰大唐的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李渊的话就是圣旨,就是国策。
所以说当时大唐能一统李渊居功至伟,可远远不是后世史书描写的那样无能。要知道数得天下最易者不过李渊赵匡胤,而古今杀降之甚者,莫甚于唐高祖李渊,而项羽、白起弗与焉。薛仁杲降则杀之,王仁本降则杀之。萧铣降则又杀之,其他盖不胜数也。或谓出太宗意,然而太宗未尝杀颉利也。独当时何无一言救止,岂其力不能得之,文静之死,而无及于数子耶!”
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帝王之一。
他是大唐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深谋多算、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应该说很多功绩被李世民的光辉给掩盖了,是一个被低估的帝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
李渊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第一是因为事实上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的统治期的中间:他前面的统治者是千古二帝隋炀帝,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盖了。
实际上,唐高祖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五十,上了年纪,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的和干练的领袖人物。他具有不凡的抱负,而且毫无疑问,恰恰是他策划了太原起事,并胜利地引导唐军进抵隋都。他对李密和东突厥人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夺取大兴城,并且使得唐军能组织和加强在陕西的力量而无虞敌军的阻碍。
后来。李渊的大赦、封官许愿和大加赏赐的政策,再加上在战场上的胜利。有助于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并且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也正是唐高祖李渊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大唐统一天下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
总而言之,李渊绝对不是易于之辈,其人狠辣。果决是任何帝王都无法相比的。无论是英明神武的始皇还是杀人如麻的朱元璋,都望而项背。
而且李建成也远远不简单,更加不是后世电视剧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无能。首先李建成是李渊反隋活动的协谋者和组织者,史称李渊“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密运雄图。”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密谋反隋非常谨慎。
而且范围也不会很大,做为助手和参谋,最可靠并有成效的莫过于其子。当时李建成已二十五岁,值至大业十二年留在河东前,长期跟随李渊,深受李渊的影响,既有青年人刚健有为的个性,又有深沉、宽容的品性,史称他“任性直率,宽仁容众”,这一点同李渊是一致的,可以成为李渊的得力助手,李建成对当时的形势和李渊的处境是了解的。
这以太原起兵后李建成与李渊的对话可以证明,李建成说:“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因此,让李建成组织活动李渊是放心的,况且当时李世民年仅十六岁,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李渊不会抛开李建成而独同李世民密谋,对于谋划,结纳人士等,李渊又怎能不让李建成参与呢?
李世民又不是无所不能的穿越者!在当时,带走胡人血统李氏宗族习武之风盛行,培养了李建成的政治军事才能,对于关系身家安危的大事,他也不会无动于衷的。因此,李建成是李渊反隋活动的知情者、协谋者,是可信的。
从历史上看李渊密谋反隋,在太原起兵前,有两个基地:一个是太原,由他和李世民共同组织;一个是河东,由李建成独立进行活动。这样安排,李渊是有深刻用意的:一方面,太原是他的根基地,起兵要在这里进行,而李世民政治经验不成熟,要加以培养,正如王夫之所说:“人谓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有以折英雄之躁妄,绥民志於来苏”,“高祖坚忍自持,姑且听之而以静镇之也”。
另一方面,河东是军事重镇,是通往关中的要地,大业十一年李渊曾在此讨捕农民军,有一定的政治基础,史称:“河东以来,兵马仍令帝征发”。而且李渊许多亲属在关中,河东处于太原和长安之间,如果在河东进行组织活动,既可以接纳关中豪杰,有利于夺取关中,又可以响应 太原互相呼应。
由于李建成“性宽简”,“颇仁厚”,性格稳重,让他独立进行活动,李渊是放心的,所以大业十二年时,李渊让李建成以照顾家属为名“在河东潜结英俊”。同时,又让当地很有名望的人物任王襄协助他,以掩盖李建成的活动。
李建成倾财赈施,广泛接交,招揽了许多人才,为起兵准备了力量,表现了较出色的组织才能。史称“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偿云倦。”由于李建成以礼相待,倾身相交,“故得士庶之欢心,无不至者。”尤其是河东人士争相加入起兵行列,史载“河东水滨居人,竞进舟楫,不谋而至,前后数百人。”
正因为李建成的出色活动,太原起兵前,李渊一面叮嘱李世民“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一面“遣密使往蒲州,催追皇太子等。”当李建成赶赴太原参加起兵时,李渊异常高兴,据史载“太子与齐王至自河东,帝欢甚。马上让他担负统领军队的重任。
总之,从大业九年李渊密谋反隋到大业十三年太原起兵,李建成一直是协谋者和组织者之一,是李渊的得力助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则是李建成是建唐军事战争的指挥者,唐朝天下是马上得之,李建成从太原起兵,至唐朝建立,为领兵主将,任左军统帅,他指挥的几次战役,表现了较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夺取西河之战。西河临近太原,是进军关中的第一关口,由隋将高德儒率兵拒守。
由于李渊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四面是敌,再加上士兵缺乏训练,军事上不占优势,此次战役是起兵后一次大战,对士气影响很大;李渊把此战提到关系唐业成败的地步,他说:“士马尚少,要资经略,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若克西河,帝业成矣。”
为此,把重任交给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并说:“西河绕山之路,当吾通行,不得留之。”足见李渊对李建成才能的信任,他还勉励说:“先以此郡,观尔所为。人具尔瞻,咸宜勉力。”为了迅速攻取西河,李建成进行认真准备,周密部署:一是制订军法,整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史载“建成等虑其不攻,以军法为言。”
李建成向李渊表示:“如或有违,请先军法。”做到军纪严明,“三军闻者,人皆自肃,兵向西河。”二是进行严密的战役部署,李建成兵临西河,亲自察看地形,做好攻击准备,史称“风尘警急,身即前行,”“建成、世民不甲,亲往喻之,”三是与士兵同甘共苦,激发了士兵的勇气。
史载李建成“一同义士,等其甘苦,齐其休息,”使将士受到鼓舞,军心大振,“於是将士见而感悦,人百其勇。”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力,将士奋勇争先,“众皆争上。”一举攻克西河,前后仅用九天,初师告捷。李渊非常高兴:“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李建成因功被封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
智取霍邑之战。霍邑北临汾水,东靠霍太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险要关口,扼守此地的宋老生两万精兵十分强悍,“自许堪当劲敌”,同守卫河东的屈突通遥相呼应,构成犄角之势,以阻李渊。当时唐军四面强敌环绕:北有骠悍的突厥,虎视太原;东有强大的李密瓦岗军欲取长安;西有薛举的西凉兵垂涎关中。
李渊担心霍邑守将宋老生坚守不战。李建成认为宋老生虽然之前可以平定盗贼,其人出身寒微,有勇无谋,可以引诱他出战。故此一战而胜之,使李唐有了一丝喘息之机。(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李承训》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李承训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