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五十九章 庆父不死(九)
目录:铁血强宋| 作者:下官| 类别:历史军事
“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到‘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转换的就是这么快啊……”李若水醉眼朦胧,呼道:“伯纪啊,伯纪,当年恩师曾经对我说过,别人给的都不算数,只有自己掌握的才算数,今日终于知道,这是至理啊”
李纲默默听他大倒苦水,良久才叹口气道:“果然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我还当就我一个难熬呢,我回京掌握枢密本就是党派之争的结果,不是自己爬起来的,没想到今日真如你所说的这般。”
“你不好过,我也不好过。”李若水笑道:“看来要想好过,就得学学张邦昌啊”
在李若水的印象中,此人虽然是同科的状元,但也只代表他读书之多、学问之博,论起办事来,却稳重有余而魄力不足,绳墨有余而变通不足,平日除了老老实实做自己分内之事,决不肯沾惹一点是非。
因此大家都认为他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是同年中出了名的好好先生。
见李若水不屑李春芳,李纲摇摇头道:“你莫小瞧了张子能(子能为张邦昌字),他表面不哼不哈,不温不火,跟谁都和得来,好好先生似的,其实他最懂得官场三昧。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简简单单八个字,说起来谁都懂,但又有谁能按下争强之心,得那渔翁之利呢?但他就懂得……”
李纲早就发现,张邦昌的为官之道,最接近这个最近接道的‘水德’,及不争。
“是啊……”李若水‘嗞溜’一声满饮了一杯,给李纲斟酒道:“可就是知道了,我们也做不到啊。”说着眉毛一扬道:“要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做多错多。不做不错,一辈子尸位素餐,固然谁也不得罪,可朝廷要这样的官员有何益处?难道给他高官厚禄,就是为了让他当好好先生吗?”
“算了,不说这个……”李纲摇摇头。喝尽杯中酒,反手把酒盅扣在桌上……这在京城是酒足不再喝的意思,不过出了京城就不能乱用了,因为在其它地方,那是挑衅的意思。
李若水遂正色道:“这酒也喝了,话也说了,你找我到底干什么吧?不会只是想诉苦的吧?”李纲道,“当今天下,战事不断。可是我大宋兵事素来羸弱,童贯去后,朝中能拿大主意的越来越少,王黼去了河东自然不能参与朝中决议,而蔡老公相也是明哲保身的举动,现在真是不知道从何处抓手,如今杨可世也去了,实在是一招昏棋。这一次本官准备策划一次武职比试,官家已经批准了。能录用多少人倒还在其次,其目的是为了朝中上下能够注重兵事,提高武人地位,类似杨可世这般自毁长城的事情万万再也做不得了。”
“到时候若是上面批准了,你要时刻督促户部将钱粮调转过来,把这件事落到实处。如果手底下有做不好的,就换人。”李纲语重心长的吩咐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于军事亦是如此
“是,伯纪说得不错。”李若水点头应下。
李纲所说的‘武职比试’。是他一系列方案中,极重要的一环,目的是提高武将的素质和地位,这个当然不能喊出来,因为在文官眼中,所谓武将都是些粗鲁不问、好勇斗狠的莽夫,根本瞧不起这些人。
很多年来,看着不少能战之臣,在那些品级比他们低得多的文官面前,小心奉承、低声下气,李纲心里很不好受。然而他知道,造成这种武将地位低下的原因,不能只归咎于文官集团的打压。
事实上,历代枢密都绞尽脑汁,希望找出改善军队战斗力的方法,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武将本身的素质低下,就是个大问题。
本朝的武将官职,大都是世袭得来的,这些天生的将军们,早没有父辈的勇武,更没有读书上进的动力。虽然也有一些这样的资质上佳的人物,但改变不了他们大都是些目不识丁、射不穿札的废材的事实……
虽然在袭替军职前,要进京比试,但实在没有合格的,如果兵部严格考察,十个有九个一辈子过不了关。不得已,都是徒应故事而已,别看一个个俱金紫银青而归,其实缓急不得丝毫之用,这样的军官能受人尊敬,才叫见鬼了哩。
但禁军武职世袭制度自开国便延续至今,不是哪个强力人物,想停就能停的了的,想提高武将素质,只能先从提高那些尚未承袭官职的年轻人素质入手,李纲在做通不少人工作后,以皇帝名义下旨,然后由枢密院移文,曰:‘请饬各抚按督学宪臣将应袭舍人,年十五以上,资质可造者,送学充附作养,凡遇袭替年及二十应比试者,学臣考韬钤策一道,转送抚按覆阅。韬钤贯通,弓马娴熟者为上等;韬钤疏而弓马熟者为次等;韬钤弓马俱不习为下等。送部比试,上等候缺管事,中等带俸差操,下等与支半俸,候第二年再考赴部覆比。二次不中者,照邦政例仍支半俸;三次不中者革发为军,别选子弟袭职。’
这是目前条件下,李纲能想到的,最现实、最能兼顾各方的办法了,首先,对军队来说,中级军官以上,都能文能武,懂得韬略;下级军官也是弓马娴熟,自然保证了军官的素质。
其次,对朝廷来说,并未改变任何现有制度,只是要求下面提高应试者的素质而已,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好事儿,当然不会有人反对。
第三,对武将家庭来说,这也是一大福音。要知道大多数武将家庭,只能维持温饱,让孩子上学读书,只能想想而已。,现在朝廷给这个机会,能让孩子成才,做父母的当然愿意……至于其子要是三次不中,也不会剥夺他们家的袭职资格。只是必须换另一个子弟罢了,这样除了那个第一顺位的儿子外,全家都是欢迎的,所以也不是问题。
最后,对于贫困省份来说,经费是个问题。但兵部会拨一部分专款,对于成绩排名前列的州府,甚至会全额负担;并会将这种成绩,计入各府学官的政绩中去,所以问题也不大。
李若水便评价说:‘按此法于武职考核最严,亦最恕,久而不废,此辈必思自奋’他是全力支持这个方略的,并大度的表示。会尽力帮助解决各省的经费问题。
“千头万绪,”交代完任务后,李纲苦笑道:“要做好的事情太多了,同时推进的话,人手确实不够。”说着对二人笑道:“当年恩师说过,我朝兵事情况特殊,看来看此言不假。”其实李纲和李若水,很严肃的探讨过。对枢密院进行整改,都认为十分有必要。但在没掌握大权前,是不现实的。
太原大营。
杨凌这次来太原,一是视察练兵,二是为稳定军心而来。
到了这个时候,由不得杨凌不放权了,在朔州。有杨志,牛皋坐镇,万余兵马,女真人拿不下来,更何况。女真人还有背后的应州城,还有卢俊义的穿插袭扰,杨凌便是来到了太原,一来说是能够第一时间收到朝中的消息,以便做出决策,而来是因为在太原,必须要练兵了,而最佳人选便是林冲,要知道,杨凌的记忆之中,他可是有林教头的称呼。
林冲已经提前来了太原数日,气氛整得热火朝天,对于前一项,杨凌一点也不担心,在热火朝天的军营里简单一转,便打发身边的随员下到各营去调研,自己则林冲的陪同下,来到了临时府院内。
“时间仓促,有些简陋,你就先将就些吧。”杨凌看看风格简朴的府邸,笑着对林冲道。
“已经非常好了,感谢将主关照。”林冲恭声道。
“哎,谢什么,到里边再看看。”杨凌有些心虚的笑着,和林冲一同进了大厅。
大厅中十分宽敞,中间放着一张桌案,案后有一把太师椅,四周放有椅子、茶几、壁厨等物,因为摆设过于简单,甚至显得空荡荡的。
“刚刚搬过来,还未来得及布置。”林冲歉意道:“还请大人海涵。”
“行了,咱俩谁都别客套了。”杨凌看看他,大刀金马的坐在太师椅上,颇有几分豪气道:“来了军营,就得有军人的豪气来吧,有什么意见,都摆到台面上吧”
见小杨将主比自己都急,林冲有些讶异,他却不知,人家还得赶着回去赴宴呢。
但这终归是好事儿,林冲便在下首的椅子上,正襟危坐道:“末将有件事,不知该问不该问?”
“有话直说。”杨凌点点头道:“我就是来答疑解惑的。”
林冲便不客气道:“俺们之前商议的,是练兵五万,而现在为何只有三万名额;我提出要招募新兵训练,而兵部却要从老厢军营中,抽取一万训练,末将请问将主,您降低要求,这不是自己削弱自己的战力吗?”
“呵呵,原来是为这个啊。”杨凌端起茶盏,润了润喉咙,温声道:“稚绳,我俩相交莫逆,便跟你实话实说,按照河东王黼那边的意思,是只练两万人的,是我在会上拍桌子红了脸,才多赖上一万的。”
“不是说好了五万吗?”林冲不甘道。
“我那是漫天要价,人家总要坐地还钱吧?”杨凌笑着安慰他道:“众所周知,能练出五万精兵,必然可以大大加强边防力量,这一点谁都希望能够实现。”顿一顿,看着林冲道:“但是稚绳啊,朝廷没钱啊,一个募兵的军饷,要相当于三个世兵,如果按照你说的,招募新兵五万,按最低标准,每人每月给一两六钱银子,一年就要百多万贯,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哇!现在朝纲不振,国库空虚,朝廷是根本无力支付的,咱们也控制不了朝中的意愿,这个时候就只能由河东自掏腰包。”
“那末将提出要五千神策军为骨干调来作为骨干,为何变成五百了呢?”林冲又问道。
他虽然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数不清的利益交换和妥协,但当亲耳听到后,还是一嘴的苦涩。
“这个原因更复杂,兵马换位,朝廷是顾虑重重。”杨凌缓缓道:“更何况,神策军实际上就是由咱们控制住的,朝廷再是迂腐,也是有警觉的,绝对不会允许我等调神策军前来。”说着轻叹一声道:“其实按照官家的意思,连这五百都不给的,唉,幸好枢密院李枢密为咱们说了两句好话。”
“原来如此……”林冲失望道。
“稚绳,其实这也是常情。”杨凌表情淡定道:“虽然我挂的是文官差遣,可是本质上还是武将,来朝廷怎会容许一个武将,完全掌握十几万精兵呢?恐怕在很多人眼里,对朝廷的威胁将不亚于入犯的女真鞑子,所以就是三士兵,也不允许全部招募新兵,而是要从根正苗红的厢军世兵中选取。”
“大人,”林冲急了。
“不要着急。”杨凌笑吟吟的安慰道:“我们无力改变现实,只有面对现实,况且也不是实现不了,只是降低要求,分两步走,这样虽然慢些,总比步子太大扯着蛋强吧……”
“嗤……”这么严肃的交谈,让杨凌一句打诨,林冲就笑场了,但也把紧张的气氛驱散,终于理解的点头道:“我林冲不是一味偏执、不顾全局之人,此事全凭大人安排。”但眉头的忧色难去道:“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原先的计划,不就难以实现了吗?”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以后我们再慢慢争取嘛。”杨凌轻叹一声道:“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饭,唉,稚绳,我做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是大大的出格了,恐怕会招来无妄之灾,将来如何下场实在是不知……”
“啊……”林冲着紧道:“大人可万万不能有事啊,要不然咱们……”要是杨凌玩完,他这一摊子也全得散伙。(未完待续。)
李纲默默听他大倒苦水,良久才叹口气道:“果然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我还当就我一个难熬呢,我回京掌握枢密本就是党派之争的结果,不是自己爬起来的,没想到今日真如你所说的这般。”
“你不好过,我也不好过。”李若水笑道:“看来要想好过,就得学学张邦昌啊”
在李若水的印象中,此人虽然是同科的状元,但也只代表他读书之多、学问之博,论起办事来,却稳重有余而魄力不足,绳墨有余而变通不足,平日除了老老实实做自己分内之事,决不肯沾惹一点是非。
因此大家都认为他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是同年中出了名的好好先生。
见李若水不屑李春芳,李纲摇摇头道:“你莫小瞧了张子能(子能为张邦昌字),他表面不哼不哈,不温不火,跟谁都和得来,好好先生似的,其实他最懂得官场三昧。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简简单单八个字,说起来谁都懂,但又有谁能按下争强之心,得那渔翁之利呢?但他就懂得……”
李纲早就发现,张邦昌的为官之道,最接近这个最近接道的‘水德’,及不争。
“是啊……”李若水‘嗞溜’一声满饮了一杯,给李纲斟酒道:“可就是知道了,我们也做不到啊。”说着眉毛一扬道:“要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做多错多。不做不错,一辈子尸位素餐,固然谁也不得罪,可朝廷要这样的官员有何益处?难道给他高官厚禄,就是为了让他当好好先生吗?”
“算了,不说这个……”李纲摇摇头。喝尽杯中酒,反手把酒盅扣在桌上……这在京城是酒足不再喝的意思,不过出了京城就不能乱用了,因为在其它地方,那是挑衅的意思。
李若水遂正色道:“这酒也喝了,话也说了,你找我到底干什么吧?不会只是想诉苦的吧?”李纲道,“当今天下,战事不断。可是我大宋兵事素来羸弱,童贯去后,朝中能拿大主意的越来越少,王黼去了河东自然不能参与朝中决议,而蔡老公相也是明哲保身的举动,现在真是不知道从何处抓手,如今杨可世也去了,实在是一招昏棋。这一次本官准备策划一次武职比试,官家已经批准了。能录用多少人倒还在其次,其目的是为了朝中上下能够注重兵事,提高武人地位,类似杨可世这般自毁长城的事情万万再也做不得了。”
“到时候若是上面批准了,你要时刻督促户部将钱粮调转过来,把这件事落到实处。如果手底下有做不好的,就换人。”李纲语重心长的吩咐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于军事亦是如此
“是,伯纪说得不错。”李若水点头应下。
李纲所说的‘武职比试’。是他一系列方案中,极重要的一环,目的是提高武将的素质和地位,这个当然不能喊出来,因为在文官眼中,所谓武将都是些粗鲁不问、好勇斗狠的莽夫,根本瞧不起这些人。
很多年来,看着不少能战之臣,在那些品级比他们低得多的文官面前,小心奉承、低声下气,李纲心里很不好受。然而他知道,造成这种武将地位低下的原因,不能只归咎于文官集团的打压。
事实上,历代枢密都绞尽脑汁,希望找出改善军队战斗力的方法,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武将本身的素质低下,就是个大问题。
本朝的武将官职,大都是世袭得来的,这些天生的将军们,早没有父辈的勇武,更没有读书上进的动力。虽然也有一些这样的资质上佳的人物,但改变不了他们大都是些目不识丁、射不穿札的废材的事实……
虽然在袭替军职前,要进京比试,但实在没有合格的,如果兵部严格考察,十个有九个一辈子过不了关。不得已,都是徒应故事而已,别看一个个俱金紫银青而归,其实缓急不得丝毫之用,这样的军官能受人尊敬,才叫见鬼了哩。
但禁军武职世袭制度自开国便延续至今,不是哪个强力人物,想停就能停的了的,想提高武将素质,只能先从提高那些尚未承袭官职的年轻人素质入手,李纲在做通不少人工作后,以皇帝名义下旨,然后由枢密院移文,曰:‘请饬各抚按督学宪臣将应袭舍人,年十五以上,资质可造者,送学充附作养,凡遇袭替年及二十应比试者,学臣考韬钤策一道,转送抚按覆阅。韬钤贯通,弓马娴熟者为上等;韬钤疏而弓马熟者为次等;韬钤弓马俱不习为下等。送部比试,上等候缺管事,中等带俸差操,下等与支半俸,候第二年再考赴部覆比。二次不中者,照邦政例仍支半俸;三次不中者革发为军,别选子弟袭职。’
这是目前条件下,李纲能想到的,最现实、最能兼顾各方的办法了,首先,对军队来说,中级军官以上,都能文能武,懂得韬略;下级军官也是弓马娴熟,自然保证了军官的素质。
其次,对朝廷来说,并未改变任何现有制度,只是要求下面提高应试者的素质而已,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好事儿,当然不会有人反对。
第三,对武将家庭来说,这也是一大福音。要知道大多数武将家庭,只能维持温饱,让孩子上学读书,只能想想而已。,现在朝廷给这个机会,能让孩子成才,做父母的当然愿意……至于其子要是三次不中,也不会剥夺他们家的袭职资格。只是必须换另一个子弟罢了,这样除了那个第一顺位的儿子外,全家都是欢迎的,所以也不是问题。
最后,对于贫困省份来说,经费是个问题。但兵部会拨一部分专款,对于成绩排名前列的州府,甚至会全额负担;并会将这种成绩,计入各府学官的政绩中去,所以问题也不大。
李若水便评价说:‘按此法于武职考核最严,亦最恕,久而不废,此辈必思自奋’他是全力支持这个方略的,并大度的表示。会尽力帮助解决各省的经费问题。
“千头万绪,”交代完任务后,李纲苦笑道:“要做好的事情太多了,同时推进的话,人手确实不够。”说着对二人笑道:“当年恩师说过,我朝兵事情况特殊,看来看此言不假。”其实李纲和李若水,很严肃的探讨过。对枢密院进行整改,都认为十分有必要。但在没掌握大权前,是不现实的。
太原大营。
杨凌这次来太原,一是视察练兵,二是为稳定军心而来。
到了这个时候,由不得杨凌不放权了,在朔州。有杨志,牛皋坐镇,万余兵马,女真人拿不下来,更何况。女真人还有背后的应州城,还有卢俊义的穿插袭扰,杨凌便是来到了太原,一来说是能够第一时间收到朝中的消息,以便做出决策,而来是因为在太原,必须要练兵了,而最佳人选便是林冲,要知道,杨凌的记忆之中,他可是有林教头的称呼。
林冲已经提前来了太原数日,气氛整得热火朝天,对于前一项,杨凌一点也不担心,在热火朝天的军营里简单一转,便打发身边的随员下到各营去调研,自己则林冲的陪同下,来到了临时府院内。
“时间仓促,有些简陋,你就先将就些吧。”杨凌看看风格简朴的府邸,笑着对林冲道。
“已经非常好了,感谢将主关照。”林冲恭声道。
“哎,谢什么,到里边再看看。”杨凌有些心虚的笑着,和林冲一同进了大厅。
大厅中十分宽敞,中间放着一张桌案,案后有一把太师椅,四周放有椅子、茶几、壁厨等物,因为摆设过于简单,甚至显得空荡荡的。
“刚刚搬过来,还未来得及布置。”林冲歉意道:“还请大人海涵。”
“行了,咱俩谁都别客套了。”杨凌看看他,大刀金马的坐在太师椅上,颇有几分豪气道:“来了军营,就得有军人的豪气来吧,有什么意见,都摆到台面上吧”
见小杨将主比自己都急,林冲有些讶异,他却不知,人家还得赶着回去赴宴呢。
但这终归是好事儿,林冲便在下首的椅子上,正襟危坐道:“末将有件事,不知该问不该问?”
“有话直说。”杨凌点点头道:“我就是来答疑解惑的。”
林冲便不客气道:“俺们之前商议的,是练兵五万,而现在为何只有三万名额;我提出要招募新兵训练,而兵部却要从老厢军营中,抽取一万训练,末将请问将主,您降低要求,这不是自己削弱自己的战力吗?”
“呵呵,原来是为这个啊。”杨凌端起茶盏,润了润喉咙,温声道:“稚绳,我俩相交莫逆,便跟你实话实说,按照河东王黼那边的意思,是只练两万人的,是我在会上拍桌子红了脸,才多赖上一万的。”
“不是说好了五万吗?”林冲不甘道。
“我那是漫天要价,人家总要坐地还钱吧?”杨凌笑着安慰他道:“众所周知,能练出五万精兵,必然可以大大加强边防力量,这一点谁都希望能够实现。”顿一顿,看着林冲道:“但是稚绳啊,朝廷没钱啊,一个募兵的军饷,要相当于三个世兵,如果按照你说的,招募新兵五万,按最低标准,每人每月给一两六钱银子,一年就要百多万贯,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哇!现在朝纲不振,国库空虚,朝廷是根本无力支付的,咱们也控制不了朝中的意愿,这个时候就只能由河东自掏腰包。”
“那末将提出要五千神策军为骨干调来作为骨干,为何变成五百了呢?”林冲又问道。
他虽然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数不清的利益交换和妥协,但当亲耳听到后,还是一嘴的苦涩。
“这个原因更复杂,兵马换位,朝廷是顾虑重重。”杨凌缓缓道:“更何况,神策军实际上就是由咱们控制住的,朝廷再是迂腐,也是有警觉的,绝对不会允许我等调神策军前来。”说着轻叹一声道:“其实按照官家的意思,连这五百都不给的,唉,幸好枢密院李枢密为咱们说了两句好话。”
“原来如此……”林冲失望道。
“稚绳,其实这也是常情。”杨凌表情淡定道:“虽然我挂的是文官差遣,可是本质上还是武将,来朝廷怎会容许一个武将,完全掌握十几万精兵呢?恐怕在很多人眼里,对朝廷的威胁将不亚于入犯的女真鞑子,所以就是三士兵,也不允许全部招募新兵,而是要从根正苗红的厢军世兵中选取。”
“大人,”林冲急了。
“不要着急。”杨凌笑吟吟的安慰道:“我们无力改变现实,只有面对现实,况且也不是实现不了,只是降低要求,分两步走,这样虽然慢些,总比步子太大扯着蛋强吧……”
“嗤……”这么严肃的交谈,让杨凌一句打诨,林冲就笑场了,但也把紧张的气氛驱散,终于理解的点头道:“我林冲不是一味偏执、不顾全局之人,此事全凭大人安排。”但眉头的忧色难去道:“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原先的计划,不就难以实现了吗?”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以后我们再慢慢争取嘛。”杨凌轻叹一声道:“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饭,唉,稚绳,我做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是大大的出格了,恐怕会招来无妄之灾,将来如何下场实在是不知……”
“啊……”林冲着紧道:“大人可万万不能有事啊,要不然咱们……”要是杨凌玩完,他这一摊子也全得散伙。(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铁血强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铁血强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