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挽明 作品相关 第69章 徐光启的上疏

作品相关 第69章 徐光启的上疏

目录:挽明| 作者:燕西风| 类别:历史军事

    对于翻译几何原本里的知识,朱由检觉得自己自己应该比这时代的大明人更有优势,毕竟他可是正儿八经的填鸭式教育出来的工程狗。

    重要的是对徐光启需要绞尽脑汁,才能找到合适的中文表达的几何名词,对朱由检来说只要从脑子里检索出来就可以了。

    徐光启虽然觉得,这位少年天子似乎有些浮夸。以为看了六卷几何原本就能对整个西方数学有了基本概念,把翻译几何原本看作了一件简单的事。

    不过崇祯这种对于知识的好学之心,还是让他觉得大明的前途露出了些许曙光。

    刚刚听了这么宏大的变革计划,饶是年老沉稳的徐光启,也找回了一些少年轻狂的感觉。心情兴奋之余,徐光启也热切的和崇祯交谈了起来。他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要好好的和几位西洋传教士商议一下,如何把这后九卷翻译出来,让崇祯能看到完整的几何原本。

    两人对坐闲谈了一会,喝下一杯热茶之后,朱由检看着徐光启虽然谈兴不减,但是在长途舟车劳顿的旅行之后,徐光启已经不断的在打哈欠了。

    他识趣的结束了谈话,让王承恩把一块蓝布包裹的东西拿了过来。朱由检把包裹推到了徐光启面前说道:“这里面是我拟定的改革计划书,请先生回去后,抽空看看吧。我刚刚说的改革事宜,全部细节还有一些预案全部写在里面了。今天我们就到此为止吧,先生也该好好休息了。从南方长途跋涉来到京城,先生一路可是辛苦了,好好保重身体,你我入京再见吧。”

    徐光启稍稍推辞了几句,也就接受了崇祯的好意,然后在王承恩的带领下,离开了崇祯住的地方,返回了他住宿的院子内。

    徐光启返回自己住宿的院子内时,王徵、李之藻因为担忧他,还在院门口一边叙话,一边等待着他。

    “子先兄,你总算回来了。你没什么事吧?那院子内的究竟是谁啊,连陛下身边的近侍也要退避不及?此人请子先兄进去,可是对子先兄有所为难吗?”眼尖的李之藻听到了院门打开的声音,回头正好看到徐光启走进来,马上打着招呼担心的询问道。

    徐光启不动声色的把拿在手中的一个小包裹,塞进了右手的袖袋内,然后对着院子内的两位友人还了礼后,笑呵呵的说道:“两位怎么还不休息,都去休息吧。我什么事都没有,不过是京中一位少年贵人,因为一时贪玩,错过了时间无法进城了。他听说,我是几何原本的译者,向我请教几个问题而已。更深露重,大家都回去休息吧,明日我们还要赶着入京呢。”

    李之藻对于能让骄横跋扈的内侍退让的少年贵人,还是挺感兴趣的,正想问问是谁家的少年,一旁的王徵打断了李之藻的追问,手中轻轻扯了扯他的袖子,然后对着徐光启拱手说道:“子先兄说的不错,这些日子旅途劳顿,我也有些腰酸腿疼,大家还是早点歇息了吧,有什么话明日再说也不迟。”

    三人互相告别之后,徐光启就跟着闻声匆匆出来迎接的贴身老仆,去了自己下榻的房间了。

    “良甫刚刚为何阻止我?难道你知道院子内的人是谁吗?”李之藻看着徐光启离去后,有些好奇的对身边的好友问道。

    王徵笑了笑说道:“振之兄多虑了,刚刚我不是一直和你在一起吗?我怎知院中人是谁。我不过是看子先兄疲惫不堪,有些支持不住了,所以想让他早些休息罢了。你我也进去歇息去吧,这多日来舟车往来的,我这把骨头都快被颠碎了。振之兄若是实在好奇,且待明早再去打听一番不就好了?”

    看着王徵说完后向着自己的房间走去,李之藻总感觉什么地方有些不对劲。不过这念头在他脑子里也只是闪现了一下,也就过去了。

    这一晚上过得风平浪静,再无出现其他意外。到了早上日头高照的时候,驿站内才重新开始热闹起来。

    早上起来洗漱过后,王徵走到院外看了看四周环境,然后对庭院内正在扫地的驿卒招了招手,这名老驿赶紧跑了过来,,恭敬的向王徵行礼说道:“这位大人可有什么吩咐?”

    王徵用手指了指对面的院子,随口问道:“这甲一院子内的客人起来了吗?你知道这院子内的客人来自哪里吗?”

    老驿眨了眨眼睛,一脸诚恳的说道:“回禀大人,那院子内住的是前往江南的武官,今日5更时分驿站大门一打开,他们就已经离去了。”

    “武官?什么地方的武官?”

    “这个小人就不清楚了,要不我替大人把驿丞大人找来,您问问他可好?”

    “那到不用,算了,你忙自己的事去吧。”王徵挥手让老驿离开了,不过他可不认为院子内的那位是什么武官,张彝宪怎么可能会害怕一名小小的武官,除非是英国公府上的几位公子才有可能,不过英国公一向谨小慎微,是不可能纵容自己的亲眷无故去得罪一位阉宦的。再者说了,昨日张彝宪表现出来的态度也太恭敬了些。”

    作为扬州府的推官,常年和案子打交道的王徵,下意识的就进入了案件推理的思考。他对徐光启昨晚的话本身就起了几分怀疑,现在他更加确定院子内的不是什么普通人了。

    王徵正思考的时候,李之藻也打着哈欠从房间走出来了,他到底还是没有忘记昨晚的疑惑,他抬头看到王徵后,一边舒展着筋骨,一边开口询问道:“昨晚那院子内的究竟是什么人,良甫兄可有问到?”

    王徵甩了甩头,把刚刚的思绪全部抛到了脑后。他对着李之藻什么都没说,只是打着哈哈转移了话题,李之藻的心思很快就被转移到了天文计算的公式上去了。

    当徐光启、金尼阁等人也出门之后,大家匆匆在驿站吃了早饭,就重新套上马车出发了。路途上,王徵注意到,今日的张彝宪和几名锦衣卫显得格外的低调和安静。张彝宪今天没有坐进马车,而是骑在了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上,连头上的帽子都压的特别低,都快要盖住他的眼睛了。

    看到张彝宪一副倒了霉的样子,王徵对自己早上的猜测,有了8成的把握。一个热爱几何原本的天子吗?这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吧,他在马车中默默的如此想着。

    徐光启等一行人入京只过了一晚,第二日就是朝会之日,徐光启、王徵、李之藻等人就被崇祯宣召陛见了。

    朝中大臣们都知道,召集徐光启还有西洋传教士的目的,是为了修订历法。但是徐光启在陛见中,开口没有谈如何修订历法,反而石破天惊的提出了改国子监为大学,实施三年义务教育法的上疏。

    这让毫无准备的内阁和六部官员们措手不及,到了这个时代,人人都认为大明需要一场改革,但是却又人人反对大明有所变革。

    认为大明需要改革的原因,这是因为大明已经出现了王朝末年的气象,大家都认为不改革大明就没有出路。但是反对大明有任何变革理由,一是大明现在就是一个纸糊的烂房子,只要稍稍有些外力也许就四分五裂了,因此文官们宁愿用纸勉强糊上几层,凑活着过下去,也不愿意搞什么改革,最终把整个房子给弄塌了。

    二是只要进行改革,就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到了今天,大明的改革所要触动的,必然是官员、缙绅、勋贵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没有那个既得利益者会愿意轻易的放弃自己的利益。

    内阁和六部尚书对于徐光启突如其来的上疏有些无所适从,他们不是不想反对,而是在不知道崇祯的心意之前,没人愿意表现出自己的政治倾向。

    这几位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还是天启朝的老臣,除了崔呈秀丁忧之外,其他人还没有什么变化。能在魏忠贤擅权的时候成为内阁和六部尚书的,或多或少都和阉党有些关联。

    然而崇祯上台之后,虽然放逐了魏忠贤,把崔呈秀赶回了家,但是在政治上一直没有对阉党和东林之间的党争做出政治表态。可是崇祯虽然没有清算阉党,但是却也召回了被魏忠贤贬斥出京的几位东林党大臣。

    朝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微妙的政治平衡,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黄立极等和阉党有关联的大臣们,都不愿意在崇祯表明态度之前打破这种平衡。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平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假象,东林党和阉党残余都在集聚着力量,等待着彻底把对方掀翻。然而在这之前,他们都需要先获得崇祯的支持。

    因为明朝的权力架构,就是皇权独断一切。当文官分裂成两个对立的团体的时候,皇权就变的至高无上了。但是当文官中只出现一种声音的时候,皇权就成为了精美的摆设。因为掌握了执行权力的文官,可以对皇帝听而不从。

    考虑到这个因素,不管是黄立极等内阁成员,还是王守履、陆澄源等东林党科道官领袖,都没有站出来反对徐光启的上疏,而是沉默的等待着崇祯的反应。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挽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挽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