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挽明 第一卷 惨淡经营 第488章 江朝宗二

第一卷 惨淡经营 第488章 江朝宗二

目录:挽明| 作者:燕西风| 类别:历史军事

    这位叫做孙七爷的说书人口齿伶俐,一篇论白银的实际价值说的是深入浅出,即便是对经济一无所知的普通百姓也能听取个大概意思。!

    对于茶馆安排一位说书人以招揽茶客的方式,江朝宗对此并不陌生。茶馆这种市井百姓聚集在一起饮茶,顺便听一听市井传闻的公共社交场所,正是发源于江南地区。

    而杭州茶馆的数目不仅其他地区更多,茶馆内的供给茶点和娱乐活动也更为丰富。如京城茶楼还没有区分顾客的需求的时候,杭州城内的茶馆已经分成了荤茶馆和素茶馆。

    但是说书人在正式说书前说一段新闻,这种新形式到还没有传到杭州。江朝宗刚开始听的时候倒是颇为好,但是很快便听的入迷了。

    在大明王朝,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金银是财富,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弄明白过,金银被视为财富的真正价值所在。

    不过今天这位说书人说起的这篇章,却别出心裁的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白银和黄金真正的价值所在。

    章提出了一个理论,即一切有价值的财富,都是人所创造,人所需求的物品。而物品价值的高低,实质便是这件物品所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力。

    白银和黄金之所以价值高昂,是因为生产白银和黄金所投入的劳动力,远远大于生产其他人造物品。如照料一亩稻田每年所投入的劳动力大约是15个工作日,而照料一亩麦田则只需要3个工作日。

    去除种植小麦、水稻的各项成本,加两者的原粮加工出粮例,1石大米所蕴含的劳动力恰好是1石小麦的一倍下,这同两者之间的市场价格例正好相当。

    而1石小麦面粉1石糙米贵,却同1石白米价格相当,其根本原因也在于三者投入的劳动力的不同。

    说书人说到这里,便转向了黄金和白银的制取方式。从古自今黄金采集的方式没有大的变化,一是采集沙金,从金沙资源丰富的河流或小溪淘取金沙;二是从含有黄金的山石进行采集。

    前者的采集难度虽然小,但是采集效率完全依赖于河流金沙的储量。而后者采集难度虽大,但是金脉集,采集效率却更为稳定。不过这两种采集黄金的方式,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出现更有效率的变革。

    而白银的采集方式,则在百年来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唐代发明的灰吹法,变成了现代所用的汞齐法。其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以,大大的节约了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是以黄金和白银的例,从国初时的14,跌到了今天的1:8以。这一现象,便是符合了劳动力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的理论。

    随后,这篇章又再次提到了大明境内的金银矿产虽然不丰富,但是在海外的日本国和美洲大陆,近世却发现了大量的银矿山,这些银矿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品位惊人。

    在大明2石矿石得1两白银,已经是相当高的品位了,大多数银矿都是七石矿石才能出1两白银。但是在日本的石见银山,在山捡起一块石头,大约都可能有一半是银子,这座银山一年的产银两接近了百万两,而开采了一百多年依然尚未看到枯竭的尽头。

    至于美洲大陆,在西班牙人控制下的墨西哥、秘鲁等地,银山不计其数。光是每年从美洲大陆运回西班牙的白银,接近千万两,而西班牙人征服美洲也已经将近100余年了。

    是以大明虽然缺乏金银矿,但是在海外的土地却有着充沛的银山。所以大明百姓把自己创造的财富疯狂的交换成白银,其实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因为随着海外贸易的增长,海外的白银会大量的流入大明,在美洲、日本用低廉的方式生产出来的白银,将会换取大明真正有价值的财富,如丝绸、棉布及各种手工制品等等。因此,从根本来说,这是一种不平等的贸易,更是他国商人对大明百姓的财富掠夺。

    章最后总结道:“白银这种东西,饥不能食,渴不能饮,寒不能暖,它最大的作用便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用来衡量各种商品的内在价值,从而促成贸易关系。

    但是这种用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使用功能,必须建立在白银是难以获取,且易于分割和储藏的价值之的。白银在我大明价值高昂,根本原因在于,在大明采集一两白银的劳动力投入,便是这么多。

    但是,如果外国商人源源不绝的把低廉制取的白银输入到国内,那么这些白银有什么资格保有它们现在的价值呢?与之相较,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价格始终不变的黄金,难道不更适合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存在吗?”

    江朝宗正听的入神的时候,这位说书人却到此曳然而止了。他再次拍了下面前桌的惊堂木,清了清嗓子正式说开了今日要说的正,乃是西游记的一段,美猴王大闹天宫。

    江朝宗听的好好的,面这位却说起了西游记,这顿时让他心里有些不满了起来。不过当他看了看左右邻桌们茶客的神情,发觉这些茶客们似乎并不怎么在意之前那一段新闻。方才考虑到,对于这些普通的市井百姓来说,讨论白银和黄金的价值问题,同他们实在是过于遥远了。

    江朝宗按捺住性子,等着这位孙七爷说完了这段书,从台下来时,他才起身前拦住了他,向孙七爷请教道:“敢问这位孙先生,您刚刚说的那段章究竟是何人所写?能否告知一二。在下刚刚听完后,心颇有些疑问,甚想向写这篇章的先生请教。”

    孙七爷打量了他一眼后,便平静的说道:“这篇章的作者叫做苏长青,至于如何向他请教,你不妨去买一份今日的大明时报。面便有报社的地址,你可以写封信去问问,不过人家有没有空回你,在下也难以保证。”

    说完之后,这位孙七爷对着他点了点头,便扬长而去了。江朝宗虽然还有些话想要请教,但是见他行色匆匆,似乎有事在身,也没有继续去拦下他了。

    返回座位后,江朝宗一边叫过了茶楼的伙计结账,一边向他询问何处有大明时报出售。这位伙计倒是颇有眼色,当即提出愿意替客人代为购买。

    片刻之后,江朝宗便从伙计手接过了报纸,他便站在那里匆匆翻看了起来。果然如那位说书人所言,这篇章是一名叫做苏长青的人所写。虽然报纸没有这位苏长青的地址,但却有一个读者意见邮寄的地址。

    江朝宗正打算回去写信的时候,却发现在苏长青这篇章的下方,还刊登了一个,关于黄金期货市场建立的消息。

    江朝宗看着面苏长青写的那篇章,心不由一动。他收拢起手的报纸,把两名僮仆先打发回了客栈去。而他自己则出门叫了一辆马车,前往了报纸注明的黄金期货市场所在地,王府井街道148号。

    在听到或是看到了大明时报的这篇章之后,对黄金和白银的价值例产生兴趣,像江朝宗这样的商人,并不在少数。

    而此时的崇祯、户部、及三家银行,也正在紧张的关注着市场黄金和白银的兑换例变化。这几天来,崇祯甚至推掉了大部分公事,把自己的精力全部花在了这件事。

    当黄金法案公布之后,虽然市场的黄金兑白银的例持续走高,但是当抵达了1:12这个关口之后,便开始慢慢的回落了,甚至一度重新回到了1:10的兑换例。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不管是户部还是这些银行董事,他们对于民间的黄金储备量实在是估计过低。当黄金法案公布之后,三家银行大举吸纳黄金,一度推高了黄金兑换白银的例。但是很快便有百姓认为,黄金现在的价格过高了,他们大幅度的抛出手的黄金,换回了他们认为被低估的白银。

    这些零零碎碎的黄金汇集到一起,便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顿时把黄金的价格打压了下来。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崇祯还是三家银行背后的股东,都被逼了悬崖。

    如果任由黄金这么跌下去,他们手的黄金储备很快会崩盘。但是想要通过无限收购黄金来抬高黄金的价格,现在看来三家银行的资金依然还是不足。

    原本大家都很乐观的估计,大明官方加民间的黄金储备最多也在3、4百吨,只要三家银行能够收购到200吨黄金之,那么可以对黄金的价格进行操控了。

    按照1:8的成本收购黄金,也不过是5120万两白银,而三家银行已经为此准备了7000万两白银,户部和内府也从各项公债挪借了2000万元的准备金。

    但是现在三家银行加朝廷、内府收储的黄金已经超过了250吨,但是市场的黄金依然还在源源不断的抛出。这说明大家之前的估计有误,最新的数据表示,大明的黄金储备最起码也将近1000吨,而白银储备则超过了1万5千吨。

    也是说,大明现有白银4.5-5.5亿两之间,而三家银行加朝廷和内府,能够动用的银两不到总量的四分之一。在这个时候,决定黄金和白银兑换例的,反而变成了那些民间游离的资本。

    说到底,这还是在于,大明百姓对于白银的崇拜过于根深蒂固了。他们怎么也不能相信,黄金兑换白银的例能够超过1:10以的。因此在黄金法案推出之后,不仅没有保有黄金抛出白银,还主动抛出了窖藏的黄金,以平衡市场黄金的价格。

    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也不得不开始动员起了所有手段,来打击那些对白银保有幻想的百姓和商人。开办黄金期货市场,以减缓现货市场的压力,并开始大张旗鼓的宣传白银贬值论和货币本质是什么,以期望让一部分百姓加入到看空白银的立场来。

    https:///html/book/46/46070/l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挽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挽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