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朝阳门外的勤王之师
目录:明帝国| 作者:黄昏前面| 类别:历史军事
在得报流贼攻陷京畿最后的屏障昌平县后,崇祯皇帝知道大势已去,他等不到勤王之师抵达了。
“各位爱卿,宣平被流寇攻占,总兵白广恩死节,所部八千精兵全军覆灭,大队流贼沿沙河而下,已经攻到北京外城的平则门,沿途火光冲天,贼兵漫山席卷,”在召集君臣紧急商议军情的时候,崇祯帝悲凉又无奈地通报军情后,看着殿下那些垂头不语的诸臣,愤怒地吼了一句:“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将何面目见于地下?”
诸臣听了崇祯皇帝的怒吼后,皆战战兢兢不语。看殿下诸臣这副样子,崇祯帝霍然起身,走下了御阶,站到殿前,一个一个看过殿首那些大臣的脸,在那些大臣忍不住惊慌,一个个跪下的时候,他再次怒吼道:“文死谏,武死战。君王死社稷,朕决意与宗庙社稷共存亡,与祖宗陵寝共存亡,与京师百万生灵共存亡!诸位爱卿可回府邸,召集家丁护院,分派器械,与贼死战!”
崇祯帝似乎从来没有这样果断过,他走回殿上后,令首辅刘宗宗,次辅、兵部尚书张缙彦等官员征募京师壮丁组织勤王军,分器械保卫京师,同时他又下了一道圣旨,希望皇亲国戚、京中百官以国事为念,损献家资以助军饷。
看到皇帝这般悲愤,群臣相对黯然。皆面有愧色。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此时所想并不是与皇帝、与大明共患难,而是在考虑自己和家人的后路,他们中的很多人,早已经派人出城与流寇秘密接洽,希望北京城破后,能得到流寇的厚待。但大臣中还是不乏忠勇之人,许多人回去后。马上捐献钱物,助朝廷抗击流寇,同时组织自己的家丁护院,准备加入北京保卫战的行列当中。
崇祯皇帝指令袭勋臣襄城伯李国桢总督京营戎政,令吴襄提督京营,又任命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为九门提督,与李国桢共事。
王承恩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太监,现在他已经没太多的人可用,自己身边传唤的这位大太监,也无奈地派出去领军了。王承恩所有的荣耀都是崇祯皇帝给的。他不敢也不会有任何的推辞,在捐献了数万银两后,也马上领了崇祯皇帝的旨意,亲自布置北京城的防卫去了。
许多人都知道现在的北京防卫力量非常薄弱,京营兵额虽然有十余万,但早已废弛,从各地卫所定期征调的班军,多已折成了银两或改为差往边镇驻守、修筑工事。驻京的亲军、京卫的军士,或老弱病残。或是请人代为点名,或被勋戚之家占去作劳役。京营名义上有十一万兵,但真正的兵员最多不到六万,并且这六万人马并无多少战斗力。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甚至连乌合之众都不如。
夜深人静,一向威严肃穆的紫禁城此时却派凄凉的景象。不过乾清宫内,却挺是热闹。崇祯皇帝在此举行家宴。只是在座的人没有一个人胃口,面对前面桌上的美味佳肴,连动筷子品尝的念头都没有。只有崇祯皇帝吃的欢。脸上还堆着笑,甚至亲自给昭仁公主朱娕媁喂菜。但任谁都看的出来,尊贵的大明皇帝,此时只是在强颜欢笑,在座的大部人都明白,说不定这是大明皇室的最后一次家宴。
再过几天,他们的命运也可能由别人主宰,大明的皇宫也被别人占据。
周皇后也在强颜欢笑,作为大明国母的这位雍荣华贵的少妇人,此时最让她揪心的除了大明的国运,还有自己的这些子女的命运。如果北京被流寇攻破,那她的这些儿子和女儿,都将死于非命。眼看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要遭难,作为母亲的,怎么能不肝肠寸断。
最终家宴在沉默的压抑中结束,崇祯皇帝喝了很多的闷酒,大醉后被太监抬回了寝宫,周皇后不敢离去,亲自在崇祯皇帝的龙船前服侍。她一夜没睡,可以说流着眼泪到天边。
唯一让周皇后庆幸的是,自己最钟爱的女儿朱媺娖,现在不在北京,跟着曹越去了南京。周皇后祈愿自己这个刚刚当了母亲的女儿,能在南京过的平安。
在朱媺娖跟着曹越去南京的时候,她心里挺不舍得,甚至有点责怪曹越为了自己的私利,让朱媺娖跟着去南京受苦。现在,她再也不这么想了,反对觉得曹越很有先见之明,离开了北京这个是非之地,躲过了一场灾难。
----------
流寇已经打到了北京城外,一些城门外,也可见到流寇的影子,可以说现在的北京城外,到处是兵荒马乱的情景。
北京的朝阳门外,就是京杭大运河的漕运码头。朝阳门再往东四十里就是北通州码头,南方运来的任何货物,无论是在通州上岸,还是在朝阳门外的漕运码头上岸,都要经过朝阳门运入北京城内。可以说,朝阳门就是京杭运河的北起点,离京南去的官员客商,或是由南入京朝觐、经商的官员客商都要在朝阳门经停。无论是蒙元还是大明,朝阳门一带就是北京最热闹的城区之一。
朝阳门内外,茶楼洒肆鳞次栉比,一年到头都是车水马龙。但现在,车水马龙的景象再也看不到,朝阳门城门坚守,吊桥高悬,城头上卫军严密布防,巡逻的军士非常密集,即使是后半夜也依然如此。
流寇即将攻至北京城下,北京守军虽然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如临大敌般的防守总要做出来的。
天快亮了,城头上巡逻的军士依然一批接着一批,但巡逻的军士已经很疲惫了。还好城内外没什么情况出现,运河码头,也是门可罗雀,船只都看不到了,这让他们稍稍松了口气。
但就在晨曦中,原本静谧的运河中,快速驶来几来大船,这些大船并不是普通的货船,而是装备有火炮的水师战船,前后而来共有五艘。城头上的守军在这几艘大船出现在视野中后就注意到了,顿时所有人都紧张起来,并发出战斗警报,城头上一片忙乱。不过在看清战船上悬挂的战旗后,城头上的守军稍稍松了口气,可能这是一支刚刚抵达的勤王之师。
但他们不敢大意,依然全神戒备,军士手持弓箭或者火枪躲在城墙上,严密监视靠近的战船。(未完待续。)
“各位爱卿,宣平被流寇攻占,总兵白广恩死节,所部八千精兵全军覆灭,大队流贼沿沙河而下,已经攻到北京外城的平则门,沿途火光冲天,贼兵漫山席卷,”在召集君臣紧急商议军情的时候,崇祯帝悲凉又无奈地通报军情后,看着殿下那些垂头不语的诸臣,愤怒地吼了一句:“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将何面目见于地下?”
诸臣听了崇祯皇帝的怒吼后,皆战战兢兢不语。看殿下诸臣这副样子,崇祯帝霍然起身,走下了御阶,站到殿前,一个一个看过殿首那些大臣的脸,在那些大臣忍不住惊慌,一个个跪下的时候,他再次怒吼道:“文死谏,武死战。君王死社稷,朕决意与宗庙社稷共存亡,与祖宗陵寝共存亡,与京师百万生灵共存亡!诸位爱卿可回府邸,召集家丁护院,分派器械,与贼死战!”
崇祯帝似乎从来没有这样果断过,他走回殿上后,令首辅刘宗宗,次辅、兵部尚书张缙彦等官员征募京师壮丁组织勤王军,分器械保卫京师,同时他又下了一道圣旨,希望皇亲国戚、京中百官以国事为念,损献家资以助军饷。
看到皇帝这般悲愤,群臣相对黯然。皆面有愧色。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此时所想并不是与皇帝、与大明共患难,而是在考虑自己和家人的后路,他们中的很多人,早已经派人出城与流寇秘密接洽,希望北京城破后,能得到流寇的厚待。但大臣中还是不乏忠勇之人,许多人回去后。马上捐献钱物,助朝廷抗击流寇,同时组织自己的家丁护院,准备加入北京保卫战的行列当中。
崇祯皇帝指令袭勋臣襄城伯李国桢总督京营戎政,令吴襄提督京营,又任命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为九门提督,与李国桢共事。
王承恩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太监,现在他已经没太多的人可用,自己身边传唤的这位大太监,也无奈地派出去领军了。王承恩所有的荣耀都是崇祯皇帝给的。他不敢也不会有任何的推辞,在捐献了数万银两后,也马上领了崇祯皇帝的旨意,亲自布置北京城的防卫去了。
许多人都知道现在的北京防卫力量非常薄弱,京营兵额虽然有十余万,但早已废弛,从各地卫所定期征调的班军,多已折成了银两或改为差往边镇驻守、修筑工事。驻京的亲军、京卫的军士,或老弱病残。或是请人代为点名,或被勋戚之家占去作劳役。京营名义上有十一万兵,但真正的兵员最多不到六万,并且这六万人马并无多少战斗力。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甚至连乌合之众都不如。
夜深人静,一向威严肃穆的紫禁城此时却派凄凉的景象。不过乾清宫内,却挺是热闹。崇祯皇帝在此举行家宴。只是在座的人没有一个人胃口,面对前面桌上的美味佳肴,连动筷子品尝的念头都没有。只有崇祯皇帝吃的欢。脸上还堆着笑,甚至亲自给昭仁公主朱娕媁喂菜。但任谁都看的出来,尊贵的大明皇帝,此时只是在强颜欢笑,在座的大部人都明白,说不定这是大明皇室的最后一次家宴。
再过几天,他们的命运也可能由别人主宰,大明的皇宫也被别人占据。
周皇后也在强颜欢笑,作为大明国母的这位雍荣华贵的少妇人,此时最让她揪心的除了大明的国运,还有自己的这些子女的命运。如果北京被流寇攻破,那她的这些儿子和女儿,都将死于非命。眼看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要遭难,作为母亲的,怎么能不肝肠寸断。
最终家宴在沉默的压抑中结束,崇祯皇帝喝了很多的闷酒,大醉后被太监抬回了寝宫,周皇后不敢离去,亲自在崇祯皇帝的龙船前服侍。她一夜没睡,可以说流着眼泪到天边。
唯一让周皇后庆幸的是,自己最钟爱的女儿朱媺娖,现在不在北京,跟着曹越去了南京。周皇后祈愿自己这个刚刚当了母亲的女儿,能在南京过的平安。
在朱媺娖跟着曹越去南京的时候,她心里挺不舍得,甚至有点责怪曹越为了自己的私利,让朱媺娖跟着去南京受苦。现在,她再也不这么想了,反对觉得曹越很有先见之明,离开了北京这个是非之地,躲过了一场灾难。
----------
流寇已经打到了北京城外,一些城门外,也可见到流寇的影子,可以说现在的北京城外,到处是兵荒马乱的情景。
北京的朝阳门外,就是京杭大运河的漕运码头。朝阳门再往东四十里就是北通州码头,南方运来的任何货物,无论是在通州上岸,还是在朝阳门外的漕运码头上岸,都要经过朝阳门运入北京城内。可以说,朝阳门就是京杭运河的北起点,离京南去的官员客商,或是由南入京朝觐、经商的官员客商都要在朝阳门经停。无论是蒙元还是大明,朝阳门一带就是北京最热闹的城区之一。
朝阳门内外,茶楼洒肆鳞次栉比,一年到头都是车水马龙。但现在,车水马龙的景象再也看不到,朝阳门城门坚守,吊桥高悬,城头上卫军严密布防,巡逻的军士非常密集,即使是后半夜也依然如此。
流寇即将攻至北京城下,北京守军虽然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如临大敌般的防守总要做出来的。
天快亮了,城头上巡逻的军士依然一批接着一批,但巡逻的军士已经很疲惫了。还好城内外没什么情况出现,运河码头,也是门可罗雀,船只都看不到了,这让他们稍稍松了口气。
但就在晨曦中,原本静谧的运河中,快速驶来几来大船,这些大船并不是普通的货船,而是装备有火炮的水师战船,前后而来共有五艘。城头上的守军在这几艘大船出现在视野中后就注意到了,顿时所有人都紧张起来,并发出战斗警报,城头上一片忙乱。不过在看清战船上悬挂的战旗后,城头上的守军稍稍松了口气,可能这是一支刚刚抵达的勤王之师。
但他们不敢大意,依然全神戒备,军士手持弓箭或者火枪躲在城墙上,严密监视靠近的战船。(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