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2亿
目录:王牌好莱坞| 作者:丹尼尔秦| 类别:都市言情
丹泽尔.华盛顿的表现得到了众口一词的夸奖,这位新科奥斯卡影帝,在《训练日》中的表现和在《卢旺达饭店》中充满力量、悲悯的表达截然不同。“这说明他确实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尤其在黑人演员中,是一面无可置疑的旗帜。”
对丹尼尔的评价,基本是一两句话提及,没有捧或者贬的余地,因为爱德华.兹威克确实将这个欧美记者的角色具象化成为了一台摄影机,这一创新性的设计,让整部电影有一个指向性非常明确的视角——那就是西方人在电影中是怎么看待这场灾难的。一些片段直接以丹尼尔的视角来呈现,这让很多北美观众都有感同身受的体验。但对于丹尼尔来说,虽然出现的不算少,基本上也只能算是一个大号的龙套——但是作为投资人,他在电影的报道里还是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毕竟,他的上一部投资电影是拿到4亿美金北美票房,逼近6亿美金的全球票房的《希腊婚礼》。
尽管谁都知道《卢旺达饭店》不可能有这样的奇迹,但谁说它不会有其他方面的惊喜呢?
数据表明,《卢旺达饭店》的票房走向符合常规,丹泽尔和丹尼尔的号召力让它在一众独立制片里鹅立鸡群,但相对于大制片厂的商业片,还是力有未逮。
“最终能有6000万到8000万就差不多了。”当日在和米高梅方面沟通的时候,丹尼尔给出了自己的预防预估。目前来看,这可能是他的票房新低纪录,即便是《校园蓝调》。也超过了8500万,其余片子,均有过亿表现。
“如果你明天能够拿下一座影帝,那我想一个亿也不是不能期待。”海伦.德勒的语气让丹尼尔一笑,确实,坐拥最近三年的两届奥斯卡影帝,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值得大肆宣传的噱头。
……
《卢旺达饭店》上映当晚。米拉麦克斯举办了奥斯卡前夜派对。
出席的奥斯卡提名者不在少数,丹尼尔.戴.刘易斯、莎玛.海耶克,2。当然,最受瞩目的肯定是丹尼尔.桑德勒的出席。
金球奖上《芝加哥》大获全胜,而作用两部火热大片的丹尼尔却一无所得,双方之间如果说没有矛盾。那是鬼都不信的。
但是看到哈维堆起一脸笑容和丹尼尔拥抱。然后非常亲热地给他介绍起来宾的样子,谁也看不出来双方之间有龌龊。
生活就像舞台,一切全靠演技。
而这也是丹尼尔和哈维在金球奖之后第一次碰面,尽管在韦恩斯坦决定认输之后,特里弗为首的丹尼尔公关团队和哈维有极其密切和频繁的接触,但他本人和韦恩斯坦兄弟始终没有见面,这当然是策略的一部分。比如现在,当他们彼此气氛温煦地闲聊之后。哈维就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老奸巨猾”的年轻人,真的会不管不顾地砸烂掉金球奖的招牌。然后将招牌下面的他们给一并收拾的灰头土脸。
也许,一切都是在演戏?
当然,所有的考虑都已经没有必要了,除了为后面的交道做准备之外。
“跟参议员对上,是什么感觉?”哈维具备向年轻的海耶克致意了一下,他边上丹尼尔也是如此。
没有人不识趣地靠近过来,谁都知道两个人需要一点空间。
哈维所说的参议员,当然是约翰.麦凯恩,这位老先生似乎觉得丹尼尔可以为他带来很多的关注度,这让他在政策上有更大的话语权,或者被丹尼尔的“长短论”给激怒了。所以最近抓住丹尼尔不放的迹象非常严重。比如今天才刚刚上线的《卢旺达饭店》,居然就被日理万机或者日理万“鸡”的老约翰给盯上了。
“我的太太曾经在1994年,屠杀最严重的时候,到访了卢旺达,那里的情形和电影里描述的完全不一样。显而易见,一些制片商和投资商为了迎合某种态度,而改变了真实情况。这显然是对百万死难者的不敬和冒犯,我认为好莱坞不应该容忍这样的行为。”
麦凯恩在接受采访时是这么说的。
不过特别有意思的是,他的太太辛蒂确实在1994年去过卢旺达,但并非如他所说,在“屠杀最严重”的时候,而是在屠杀平息之后。这简直是送靶子来给丹尼尔,明天的报纸上,这位共和党内的重量级人物就要享受一下被打脸的快感了,而丹尼尔对《卢旺达饭店》的票房预期也推高了不少——麦凯恩的知名度可比大部分的好莱坞明星来的厉害,而且反对者众多。
对于哈维的调笑,丹尼尔不打算隐瞒自己的动作。
“明天,参议员先生可能心情不会太好,我之所以不那么受欢迎,大概就是因为总是锱铢必较,有仇必报。这真是个不好的习惯。”
“丹尼尔,我有时候真羡慕你,库萨和特里弗,都这么能干。他试图从韦恩斯坦的人脉网络下建立自己的关系,这种尝试让人觉得了不起。”
被当面揭穿打算,丹尼尔一点没觉得不好意思。
这一次金球奖上的黑手们决定认负,特里弗得以介入韦恩斯坦兄弟、斯科特.鲁丁和亚历山大.佩恩这些老手们的关系网络——尽管没有人会对他彻底敞开心扉,但有了一个线头,就足以让财大气粗的特里弗开拓出自己的人脉系统了。
从这一次之后,好莱坞的黑手就多了一只,奥斯卡的评委们也有了一条新财路。
至于哈维发现了这一点,谁在意呢?
手里的筹码越多,就越不需要在意别人的态度,强弱之势,贫富之分,都是越来越严重的。
“我最近在考虑给他们加工资,所以,哈维你是赞成这一点的?”丹尼尔淡然地从游走在派对上的男侍应手里换了一杯香槟,“我最近想要扩大dd影业规模,说真的,哈维,如果你跟鲍勃在迪士尼待得不舒服,可以考虑来我这里,待遇绝对优厚。”
即便是在好莱坞纵横多年的哈维,听到丹尼尔如此轻描淡写地挖墙脚,也不由迟缓了几秒才反应过来。
然后他的笑声就惊动了好大一片地方,丹尼尔站在边上,则配合着露出比平常更大的笑容来。
似乎他们真的开了一个非常有笑果的笑话。
“你准备给dd影业投多少钱?1000万?5000万?我跟鲍勃的价码可不止这么点,要知道十年前,迪士尼收购米拉麦克斯的时候也花了8000万以上。”
“2亿!”
“什么?”
丹尼尔开怀一笑,“我将注资2亿进入dd影业丹尼尔投资部,用以收购有拍摄价值的ip,包括畅销书、电视剧等等,同时也会进一步扩充dd影业的规模和人员组成,我们希望有自己的导演、编剧和摄影师等等。哈维,这点钱用来买米拉麦克斯当然不够,但是我觉得即便是米拉麦克斯,现在也不会有2亿现金在等待被花出去。你们和迪克之间的矛盾,在好莱坞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我认为你们的胜算实在不高。”
虽然在《芝加哥》票房口碑双赢的大好局面遮掩下,看似迪士尼和韦恩斯坦兄弟之间还是合作无间。但双方之间的裂痕已经大到无法弥补,甚至《芝加哥》本身就是这一裂痕的组成部分。迪士尼在收购米拉麦克斯的时候,为了平衡本部的态度,约定米拉麦克斯的制作方向是小成本电影,但近年来,随着哈维和鲍勃的不断成功,米拉麦克斯已经不满足于做小投资了,他们希望靠近主流电影业,做一些6000万以上的大项目,而且,随着特效技术的兴起、宣传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制片成本上升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米拉麦克斯不希望错过,就这一点,他们跟迪士尼影业之间有根本矛盾。
双方任何时候都可能一拍两散。
丹尼尔知道,那个时间点在2005年10月,但只要略作推动,任何提前的变化都可能出现。
邀请哈维,虽然是临时起意,但丹尼尔对此确有意图,不过以韦恩斯坦兄弟在米拉麦克斯吃的教训,两人不太可能继续接受有人领导自己。
“你太让人吃惊了。”哈维还在为那2个亿感到不可思议。
丹尼尔侧了一下肩膀,“这是我的荣幸。”
……
“我会给本部提前支付2000万,用于扩大规模,然后启动投资部的项目。另外,需要在dd内部建立部门,和维塔数码对接,我们之间的合作应该更加顺畅。”丹尼尔正在吃早饭,他面前坐着戴维,桌子上放着报纸。
报纸上都是麦凯恩的脸皮。
“麦凯恩撒谎”
“十年后的卢旺达骗局”
“……”
大部分媒体均就辛蒂出访卢旺达的时间进行了调查,毫无疑问,辛蒂是在大屠杀之后才到的,而不是麦凯恩之前声称的那样。
“骗局被揭穿了,利用卢旺达大屠杀的人并非《卢旺达饭店》的制片商,而是‘声誉卓著’的麦凯恩参议员——‘这不可饶恕’,用麦克恩自己的话说。”——《纽约时报》。(未完待续。。)
对丹尼尔的评价,基本是一两句话提及,没有捧或者贬的余地,因为爱德华.兹威克确实将这个欧美记者的角色具象化成为了一台摄影机,这一创新性的设计,让整部电影有一个指向性非常明确的视角——那就是西方人在电影中是怎么看待这场灾难的。一些片段直接以丹尼尔的视角来呈现,这让很多北美观众都有感同身受的体验。但对于丹尼尔来说,虽然出现的不算少,基本上也只能算是一个大号的龙套——但是作为投资人,他在电影的报道里还是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毕竟,他的上一部投资电影是拿到4亿美金北美票房,逼近6亿美金的全球票房的《希腊婚礼》。
尽管谁都知道《卢旺达饭店》不可能有这样的奇迹,但谁说它不会有其他方面的惊喜呢?
数据表明,《卢旺达饭店》的票房走向符合常规,丹泽尔和丹尼尔的号召力让它在一众独立制片里鹅立鸡群,但相对于大制片厂的商业片,还是力有未逮。
“最终能有6000万到8000万就差不多了。”当日在和米高梅方面沟通的时候,丹尼尔给出了自己的预防预估。目前来看,这可能是他的票房新低纪录,即便是《校园蓝调》。也超过了8500万,其余片子,均有过亿表现。
“如果你明天能够拿下一座影帝,那我想一个亿也不是不能期待。”海伦.德勒的语气让丹尼尔一笑,确实,坐拥最近三年的两届奥斯卡影帝,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值得大肆宣传的噱头。
……
《卢旺达饭店》上映当晚。米拉麦克斯举办了奥斯卡前夜派对。
出席的奥斯卡提名者不在少数,丹尼尔.戴.刘易斯、莎玛.海耶克,2。当然,最受瞩目的肯定是丹尼尔.桑德勒的出席。
金球奖上《芝加哥》大获全胜,而作用两部火热大片的丹尼尔却一无所得,双方之间如果说没有矛盾。那是鬼都不信的。
但是看到哈维堆起一脸笑容和丹尼尔拥抱。然后非常亲热地给他介绍起来宾的样子,谁也看不出来双方之间有龌龊。
生活就像舞台,一切全靠演技。
而这也是丹尼尔和哈维在金球奖之后第一次碰面,尽管在韦恩斯坦决定认输之后,特里弗为首的丹尼尔公关团队和哈维有极其密切和频繁的接触,但他本人和韦恩斯坦兄弟始终没有见面,这当然是策略的一部分。比如现在,当他们彼此气氛温煦地闲聊之后。哈维就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老奸巨猾”的年轻人,真的会不管不顾地砸烂掉金球奖的招牌。然后将招牌下面的他们给一并收拾的灰头土脸。
也许,一切都是在演戏?
当然,所有的考虑都已经没有必要了,除了为后面的交道做准备之外。
“跟参议员对上,是什么感觉?”哈维具备向年轻的海耶克致意了一下,他边上丹尼尔也是如此。
没有人不识趣地靠近过来,谁都知道两个人需要一点空间。
哈维所说的参议员,当然是约翰.麦凯恩,这位老先生似乎觉得丹尼尔可以为他带来很多的关注度,这让他在政策上有更大的话语权,或者被丹尼尔的“长短论”给激怒了。所以最近抓住丹尼尔不放的迹象非常严重。比如今天才刚刚上线的《卢旺达饭店》,居然就被日理万机或者日理万“鸡”的老约翰给盯上了。
“我的太太曾经在1994年,屠杀最严重的时候,到访了卢旺达,那里的情形和电影里描述的完全不一样。显而易见,一些制片商和投资商为了迎合某种态度,而改变了真实情况。这显然是对百万死难者的不敬和冒犯,我认为好莱坞不应该容忍这样的行为。”
麦凯恩在接受采访时是这么说的。
不过特别有意思的是,他的太太辛蒂确实在1994年去过卢旺达,但并非如他所说,在“屠杀最严重”的时候,而是在屠杀平息之后。这简直是送靶子来给丹尼尔,明天的报纸上,这位共和党内的重量级人物就要享受一下被打脸的快感了,而丹尼尔对《卢旺达饭店》的票房预期也推高了不少——麦凯恩的知名度可比大部分的好莱坞明星来的厉害,而且反对者众多。
对于哈维的调笑,丹尼尔不打算隐瞒自己的动作。
“明天,参议员先生可能心情不会太好,我之所以不那么受欢迎,大概就是因为总是锱铢必较,有仇必报。这真是个不好的习惯。”
“丹尼尔,我有时候真羡慕你,库萨和特里弗,都这么能干。他试图从韦恩斯坦的人脉网络下建立自己的关系,这种尝试让人觉得了不起。”
被当面揭穿打算,丹尼尔一点没觉得不好意思。
这一次金球奖上的黑手们决定认负,特里弗得以介入韦恩斯坦兄弟、斯科特.鲁丁和亚历山大.佩恩这些老手们的关系网络——尽管没有人会对他彻底敞开心扉,但有了一个线头,就足以让财大气粗的特里弗开拓出自己的人脉系统了。
从这一次之后,好莱坞的黑手就多了一只,奥斯卡的评委们也有了一条新财路。
至于哈维发现了这一点,谁在意呢?
手里的筹码越多,就越不需要在意别人的态度,强弱之势,贫富之分,都是越来越严重的。
“我最近在考虑给他们加工资,所以,哈维你是赞成这一点的?”丹尼尔淡然地从游走在派对上的男侍应手里换了一杯香槟,“我最近想要扩大dd影业规模,说真的,哈维,如果你跟鲍勃在迪士尼待得不舒服,可以考虑来我这里,待遇绝对优厚。”
即便是在好莱坞纵横多年的哈维,听到丹尼尔如此轻描淡写地挖墙脚,也不由迟缓了几秒才反应过来。
然后他的笑声就惊动了好大一片地方,丹尼尔站在边上,则配合着露出比平常更大的笑容来。
似乎他们真的开了一个非常有笑果的笑话。
“你准备给dd影业投多少钱?1000万?5000万?我跟鲍勃的价码可不止这么点,要知道十年前,迪士尼收购米拉麦克斯的时候也花了8000万以上。”
“2亿!”
“什么?”
丹尼尔开怀一笑,“我将注资2亿进入dd影业丹尼尔投资部,用以收购有拍摄价值的ip,包括畅销书、电视剧等等,同时也会进一步扩充dd影业的规模和人员组成,我们希望有自己的导演、编剧和摄影师等等。哈维,这点钱用来买米拉麦克斯当然不够,但是我觉得即便是米拉麦克斯,现在也不会有2亿现金在等待被花出去。你们和迪克之间的矛盾,在好莱坞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我认为你们的胜算实在不高。”
虽然在《芝加哥》票房口碑双赢的大好局面遮掩下,看似迪士尼和韦恩斯坦兄弟之间还是合作无间。但双方之间的裂痕已经大到无法弥补,甚至《芝加哥》本身就是这一裂痕的组成部分。迪士尼在收购米拉麦克斯的时候,为了平衡本部的态度,约定米拉麦克斯的制作方向是小成本电影,但近年来,随着哈维和鲍勃的不断成功,米拉麦克斯已经不满足于做小投资了,他们希望靠近主流电影业,做一些6000万以上的大项目,而且,随着特效技术的兴起、宣传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制片成本上升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米拉麦克斯不希望错过,就这一点,他们跟迪士尼影业之间有根本矛盾。
双方任何时候都可能一拍两散。
丹尼尔知道,那个时间点在2005年10月,但只要略作推动,任何提前的变化都可能出现。
邀请哈维,虽然是临时起意,但丹尼尔对此确有意图,不过以韦恩斯坦兄弟在米拉麦克斯吃的教训,两人不太可能继续接受有人领导自己。
“你太让人吃惊了。”哈维还在为那2个亿感到不可思议。
丹尼尔侧了一下肩膀,“这是我的荣幸。”
……
“我会给本部提前支付2000万,用于扩大规模,然后启动投资部的项目。另外,需要在dd内部建立部门,和维塔数码对接,我们之间的合作应该更加顺畅。”丹尼尔正在吃早饭,他面前坐着戴维,桌子上放着报纸。
报纸上都是麦凯恩的脸皮。
“麦凯恩撒谎”
“十年后的卢旺达骗局”
“……”
大部分媒体均就辛蒂出访卢旺达的时间进行了调查,毫无疑问,辛蒂是在大屠杀之后才到的,而不是麦凯恩之前声称的那样。
“骗局被揭穿了,利用卢旺达大屠杀的人并非《卢旺达饭店》的制片商,而是‘声誉卓著’的麦凯恩参议员——‘这不可饶恕’,用麦克恩自己的话说。”——《纽约时报》。(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王牌好莱坞》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王牌好莱坞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