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明舰队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三章 武昌要塞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三章 武昌要塞

目录:大明舰队| 作者:铁血坦克兵| 类别:历史军事

    以武昌坚城为中心,修建土城营寨向四面扩散,修建大量堡垒,以壕沟连接,这样的防守计划并非是遏必隆提出的,真正提出该计划的人是周培公,经过鳌拜的指点和修改之后,这一套防御计划就开始付诸行动。

    时值盛夏季节,在后世有着火炉之称的武昌热得像蒸笼一样,炎炎烈日照射在大地上,周围的长江和湖泊散发出水蒸气,使得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令原本就炎热的武昌城更是湿热难忍。而武昌的地形,周围几座小山丘陵挡住了风,加上地处副热带高压区,夏天无风又湿热,这样的天气简直令人难以忍受。

    武昌城内,总督衙门热得像蒸笼一样,总督张长庚,巡抚杨茂勋身上穿着丝绸官袍,坐在客厅里面喝茶,任凭边上四名仆人拼命给他们摇动扇子,但汗水还是一滴滴的滴落下来,官服内外早就湿透了,头顶的汗珠一滴滴落下。

    红缨斗笠式的官帽放在桌子上,两人光秃秃的脑门上都是汗水。

    “这鬼天气,真热啊!”杨茂勋感叹了一声。他巴不得马上可以回到自己府上去,回府之后,就能脱掉外面的官袍,身上只需要穿一件白色丝绸衣服即可。

    但是在总督府上,杨茂勋可不敢穿那样,再热的天,官袍还得穿在身上。

    张长庚向北一拱手道:“天气炎热,乃是我大清洪福啊!当年前朝天气寒冷,粮食欠收,这才有闯贼作乱,前朝思宗(崇祯)皇帝省吃俭用,还是亡了国。也是苍天有眼,我大清入主中原之后,便风调雨顺!天气热,粮食收成才好呢!”

    “可是贼寇即将攻打湖广,我们百姓在城外修建工事,那么热的天,百姓也是苦。”杨茂勋感叹了一声道。

    张长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放下茶杯,缓缓道:“百姓受苦,都拜贼寇所赐!我大清顺应天意,眼看就要一统天下,可是不服王化的贼寇却屡屡造反生事,给百姓带来苦难!这些账都要算到贼人头上!”

    武昌城外,烈日当空,炎热的太阳照射在大地上,地面都干裂了,但是空气中的水分却非常大。这种天气,不要说人在太阳下了,就算是坐在房间里面一动不动,不一会儿浑身也就湿透了,衣服好像从水中拧出来的一样。

    可是那么热的天气,城外的民壮们却顶着烈日,挥动铁锹锄头,在城外卖力干活,修建以武昌为中心的城防工事。

    打着赤膊的刘丰放下锄头,抬起头来看了看天空,转身拿起水囊,仰头就往嘴里灌水,可是水囊里面早就空了,连一滴水都没有。刘丰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试探着问站在边上监工的一名绿营兵:“军爷,小人能去打点水来吗?”

    “快去快回!”这名绿营兵还算和气。

    刘丰原本是永兴县一位农民,可是在两个月前,却被一群如狼似虎的清兵冲入家中,说要招募民壮修建工事,于是刘丰就被抓到了这里。

    刚刚来的时候还好,农历四月份的武昌还没开始热,甚至还有点凉,在那种天气下劳动不会太受累,怎么说还能吃饱,而且吃的并不比家里吃的差。

    刘丰是没有自己田地的雇农,属于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给地主打工混一口饭吃。主人家里给吃的除了番薯还是番薯,每天都是半饱不饿的。而来到工地上,好歹是番薯和杂粮饼放开吃,偶尔还有香喷喷的烤土豆。

    最令刘丰高兴的是,工地上的伙食里面有一种菜,是一种红色的东西,吃到嘴里,香辣可口,头一次吃可能觉得太辣了,后面居然吃上瘾了!比他们湖北人平日里喜欢吃的茱萸可是好吃多了。

    茱萸,是一种辣味食品,湖广一带,四川、贵州等喜欢吃辣的人们,在明末辣椒来到中国之前的调味品。

    这时候的湖广工地上,清军给民壮们吃上了辣椒。

    辣椒的口感比茱萸好多了,深受当地人欢迎。

    除了辣椒之外,还有一种神奇的物品,更是令刘丰惊叹不已:那是一种被人称之为红毛泥的东西,用船运过来的时候,是一袋袋牛皮纸包装的粉末,可是这种神奇的东西加了水,加入碎石头和泥土,搅拌均匀之后,却能变得和石头一样坚硬!真是神奇的好东西啊!

    红毛泥是用来修筑堡垒的,湖广清军在城外修筑了无数的土城兵营,各土城兵营之间用壕沟连接,而在壕沟和壕沟之间,又修筑了星罗棋布的堡垒。这种堡垒不大,长宽各一丈五尺,高一丈,开有射击孔,里面可以容纳十名火枪手,能轮番射击。

    薛凤祚和梅文鼎师徒发明一种叫虎翼铳的新式火绳枪,这是一种把三根枪管用铁丝捆绑在一起,中间有一根可以转动的铁芯,后面的击发装置和鸟铳一样,扣动扳机,火绳压入药池内,发射出弹丸。打完一枪,用手转动铳管,然后再次扣动扳机,又能完成一次击发,可以连发三枪。

    其实虎翼铳,就是一种高级改进版的三眼铳,不过无论是精度还是射程,都超过三眼铳,有火绳枪的精度和射程,威力比三眼铳大多了,射速又不输给三眼铳。

    虽然这种新式火绳枪较为沉重,士卒背着行走不方便,但是和堡垒配合,却是一种效果相当好的防御武器。

    薛凤祚和梅文鼎除了发明虎翼铳这种防御利器外,还发明了三眼炮和七连铳两种新式防御武器。

    三眼炮,是把三根五十斤重的炮管连在一起,可发射一磅重的弹丸或者霰弹,士卒用火把轮番点燃三根炮管,可以连发三炮。七连铳,就是一种七管火铳,七根铳管后面有火门,由两门士卒操作,一人负责瞄准,另外一人手持火绳,对准火门戳进去点火,七连铳可以连续发射七发子弹,单发子弹的精度、威力同火绳枪差不多。

    不管是虎翼铳,还是三眼炮、七连铳,射速虽然快,但是都存在一个装填特别麻烦的问题。不过在结合了堡垒和壕沟之后,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按照周培公的计划,发射火器的射手们躲在堡垒里面,通过射击孔向外面开火。堡垒后面的壕沟里面,专门有人负责装填子弹。堡垒内的射手发射完,把打完弹丸的火器送出去,后面壕沟里面的士卒再把装填完的火器抬进堡垒内。

    至于修建堡垒的红毛泥,其实就是水泥。

    随着水泥产量增加,南洋公司已经放开了水泥的出口限制,允许把水泥卖到清廷那边。

    由于上海港的快速兴起,水泥的使用早已不是秘密,清廷早就知道,南洋有一种叫红毛泥的好东西,只要用水混合了,等到干燥之后,就变得和石头一样坚硬。一开始清廷根本买不到这种好东西,但是后来在南洋公司放开之后,清廷就能通过各种渠道,高价买到了不少红毛泥。

    有了红毛泥,使得清军修建堡垒就成为可能。另外,红毛泥还能用来修建炮台,用红毛泥来当粘合剂,把石头、砖头粘在一起,效果可是比糯米泥浆好多了。有了红毛泥,在武昌城外还修建了不少新的炮台。

    尽管刘丰已经来了两个多月了,可是武昌城外的工事群规模特别庞大,两个多月下来,只不过完成了一个皮毛。进入炎热的夏天之后,清军并没有停止施工,而是强迫民壮们顶着烈日赶工。

    “有人晕倒了!”正当刘丰打了水回来,就听到有人在叫喊。

    一名遍体鳞伤的民壮倒在壕沟中,刘丰认得这个人,叫赵三狗,刚刚来的时候还好,可是天气炎热起来之后,赵三狗干活的速度越来越慢,为此没有少挨监工的皮鞭。

    几名清兵赶了过来,其中一名什长模样的人伸手摸了一下赵三狗的脉搏,又把手指头放在人中前探了下,说道:“已经没救了!抬出去,挖个坑埋了!”

    清军什长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气候转热了之后,累死的人特别多,几乎每天都有人倒在烈日之下。

    “军爷,这鬼天气实在太热了!能不能行行好,在黎明和傍晚干活?要不然,大伙们都要累到了。”刘丰壮着胆上去央求。

    那名清军什长转过头来,冷哼了一声:“这是上面总督大人的命令!必须要赶工!在贼寇来到武昌之前修好工事!若是耽误了军机大事,这里所有人都要掉脑袋!”

    刘丰无奈,只好转身,扛起锄头继续干活。说起来他干活还是比较卖力的,不仅从来没有挨过鞭子,而且还成为民壮的小头目,行动也较为自由,累了还能歇一口气,去附近打点水来喝,或是坐在地上抽一支烟。

    每次抽烟的时候,刘丰看着清兵抽的那种南洋红双喜牌香烟,羡慕不已,那种烟他抽过一根,是一名关系较好的什长给他的,味道特别醇正,口感好,只是价格太贵了,一包烟就要二十个铜板。刘丰抽不起那么好的进口烟,只能抽假冒的红双喜烟,那种假烟很便宜,五个铜板一包,但是口感差了很多。

    天气越来越热,每天都有人倒下,就连刘丰这样的小头目都承受不住。不过所幸的是,他被调去了江边一座山头修筑炮台,那边有树荫,条件好多了。(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舰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舰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