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求生在西晋末 正文 第126章 四月春耕

正文 第126章 四月春耕

目录:求生在西晋末| 作者:疯子161414| 类别:历史军事

    四月初,白雪覆盖的辽地刚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如今正是草长茑飞时节,旷野上都长出了一层浅浅的绿色,细细的绒草顽强地从地里钻出羸弱的身躯,欣喜地在春风中伸展身姿,咨意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哒哒地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卫朔带着一行人在田间地头视察着。为了春耕,他可是煞费苦心,抽调了整整一个营的士兵,全力帮助辽东百姓进行春耕。

    甚至为了筹措耕马,卫朔用食盐、茶叶、铁器从辽东各部胡人中交易来大量耕马,除了一部分运回徐州外,大部分部分留在了辽地。

    为了开辽东,卫朔不但大肆推广大农场计划与马耕技术,还广为修建水利设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水车的推广。汉代,是古代农业技术展的一个巅峰,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提水工具——翻车。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毕岚明了翻车,“翻车设机车以引水”。翻车出现后,很快就成为民间应用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提水机械,不少工匠都懂得制作。

    翻车的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链轮,一主动,一从动,绕在轮上的翻板就是传动链,这个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带动翻车转动,一面把水提上来。

    三国时,马钧对翻车进行了改进,制造了新式翻车,结构精巧,能连续不断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这种新式翻车也较省力,儿童都能转动。?.?`

    今日卫朔来到马訾水边,就是为了视察几处翻车的建立。在马訾水边建水车,可依靠水力带动翻车,大大节省了畜力。

    预先制作好的十座大水车正静静地躺在地上,等着工匠们安装。看着踌躇满志的工匠们,卫朔大手一挥,众人立即行动起来。工匠们先是在挖好的沟渠边,测量好所需的数据,然后抬着水车架到水边固定好。

    为了增强水车的强度,卫朔可是下了大本钱,在其关键处都用了铁皮、铆钉来固定。在众人不断地欢呼声中,第一座水车终于被架了起来。高达六丈左右的水车,矗立在岸边,显得威风凛凛。

    随着河水流动带动机关,一阵吱吱呀呀声音后,水车顿时转了起来,就见一桶又一桶的水不停地注入旁边的沟渠内,最后顺着沟渠流向远处的田地。

    当水车成功提水上来后,四周正在围观的民众们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作为普通农户,他们深知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有了这些水车,来年他们就有信心多打些粮食。

    随着第一个水车顺利的通水,工匠们安装水车的手法也越来越熟练。不一会儿,十座水车便一字排开分布在马訾水岸边。正是有了马訾水,西安平四周近数十万亩土地才得以有了灌溉水源。

    卫朔曾与县府官吏们测算过,即使将来辽东遇到大旱气候,只要马訾水不断流,周边数十万亩土地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如今县城内的工匠们正日夜不停地赶制水车,争取尽快将马訾水资源利用起来,好让辽地百姓们早日得利。

    如今西安平共有七万余人,即一万三千余户。根据卫朔提出来的大农场计划,每户民众将分得五百至一千亩良田。如果大农场计划推行顺利,今年辽东将至少开垦出数百万亩土地,明年就可出产数百万石粮食。

    为了方便管理与指导各处农场,卫朔将一万两千户民众划分为十里,每里设里长一名乡老数名,专门管理里中的乡民。官府还会在每个里中派遣数名小吏,他们的职责就是指导各地农场的建设,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随着水车不断被架起来,各里百姓在里长、乡老的组织下纷纷开始忙碌起来。这时马耕技术的优势很快就体现出来,一个壮劳力在使用了新式耕具后,一日间就可耕作数百亩土地。千亩土地也不过数日功夫而已。

    韩寿望着田野上忙忙碌碌的人群,不禁感慨道:“看来,明年我辽东就可自给自足!”

    裴嶷却不乐观道:“明年能不能顺利丰收,还得看几个月后我们能否击退来犯的敌人。”

    “文冀不用如此悲观,尽管敌人十分强大,可也不是没有缺点,只要我等找准时机必可打败敌人,保一方百姓安宁。如今西安平早就今非昔比,步、骑、水三大兵种加在一起有七八千人马。情势危急之刻,我们还可从徐州调动兵力来援。”

    “当初卫某能在徐州以长矛兵击败匈奴骑兵,今日也有信心以长矛兵教训一下鲜卑人!”

    相对于其他人忧心忡忡,卫朔则显得信心十足。一方面来犯的敌人是数方联合,根本不可能一心一意合作无间,西安平完全有机可乘;另一方面,确实是因为随着实力扩张,卫朔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小人物。

    “春耕各项事宜都安排好了吗?可千万不能误了农时!”

    “请主公放心,各项事宜已全然安排下去,派了数十名县府官吏下到各里指导。各地百姓踊跃参加,所需的马匹、耕具、种子等均已放到各民户手中。等秋收后,再有民众用粮食偿还县府赊欠的牲畜、耕具、种子等物价。”

    “嗯,如此最好,不过尔等可不能为了让百姓还钱就逼迫甚深!要让百姓根据自身实力自愿偿还,切不可操之过急。其实如果不是担心养民太刁,卫某真没将那点钱放在眼里。之所以让百姓还钱,不过是为了告诉百姓们,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吃,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主公英明!”裴嶷、韩寿二人闻言忙躬身道。

    卫朔摆摆手笑道:“呵呵,二位过奖了!尽管我们在税赋上做了很大让步,可头几年百姓们还会过得很辛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论小麦还是黍米的产量都太低了。如果能在辽地种植水稻就好了,稻米的产量不低。另外,等再过几年,当崂山上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育种成功,百姓的好日子才会到来。”

    “对了,你们二人还不曾见过玉米和红薯,不知此为何物。”

    裴嶷与韩寿对视一眼道:“请主公明示!”

    “玉米与红薯乃是我从海外得来的一种高产作物,亩产量都在数石以上,红薯的亩产量更是高达十石。只因物种稀少,眼下正在崂山上进行育种。等将来育种成功,就可在中原各地推广,造福天下黎民百姓。”

    “亩产数石以上?”裴嶷、韩寿闻言将信将疑,据他们所知,如今小麦一亩地的产量不过一石有余。若卫朔手中真有一种作物的亩产量高达数石,那崂

    崂山的前途绝对不可限量,未来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卫朔问鼎天下,只是这事靠谱吗?

    “怎么?你们不信?要说你们读书人就是心思复杂,当初我一说张大叔他们一家都深信不疑。等日后有机会了,二位随我到崂山一观就可知事情真伪。”卫朔看着裴嶷、韩寿脸上的怀疑之色,不由得撇撇嘴道。

    “主公,不是我等不相信您,实在是此事太过匪夷所思。”裴嶷、韩寿忙躬身道歉道。

    “算了,算了,我知道这事怪不得尔等。等将来到了崂山,眼见为实,你们就相信卫某说的是真的啦。唉,现在一想起烤红薯的味道,老子就怀念不已。走吧,我们到其他地方瞧瞧。”

    说完,卫朔就带着裴嶷、韩寿二人在护卫的陪同下,前往其他地方视察春耕情况。就在卫朔忙着春耕时,远在襄平的崔毖却在谋划铲除西安平的计划。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求生在西晋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求生在西晋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