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诸军议事
目录:重回明末当皇帝| 作者:霰雪鸟| 类别:历史军事
“你们明军?呵呵,我可是听说吴三桂在云南那边抓住了永历皇帝,明朝已经没有了吧?你们明军还不是和我们一样被清廷称之为流寇乱贼,有何必五十步笑百步。”这董江竟然知道永历皇帝被抓一事,看来有点来头。
“非也非也,厦门城有国姓爷延平郡王坐镇,又何来流寇乱贼一说,况且王爷手下兵强马壮,更兼水军犀利,清军也不是对手,就算是不能坚守厦门,明军依然可以撤往海上,继续进行反清复明的大业,只要明军还有一兵一卒,便不能说我大明朝已经覆灭。”
“既然如此,我倒是对于你们有点好奇了,若要让我加入你们也可以,只是我手下的兄弟们不能分散,还有庄里的百姓也必须妥善安置,答应我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继续谈下去,否则的话你就回去让你家将军准备开战吧!我董某人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何安点头示意自己会如实禀报,然后提出了进入庄里查看的要求,董江也没有拒绝,差不多一个多时辰之后,何安和两名士兵才回到了明军阵中。
众人早已等候多时,有担心何安他们一行会有危险,所以这时见到他平安归来也都十分高兴。
何安将自己和董江谈话的内容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项玉微微有些皱眉,保留他的军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还是由着他带着自己的部下的话在自己军中容易形成小的团体,到最后形成尾大不掉的形势就不好了。
何安察言观色,知道了项玉的想法,连忙说道:“将军,我倒是认为可以接受他的这一条件,日后我军肯定要扩编,倒是后再将他的军中的一批军官抽调出去,换上另一批军官安插进去,也就行了,或者倒是后找一个理由将董江调离,那时候我们人多,局势也好控制的多了。”
项玉点了点头,这时候先把董江的这边问题解决了再说,他担心戴帽山那边的土匪会趁着明军守备空虚重新进攻戴帽山,因此急着解决这边的事情好腾出手来解决那一个隐患。
何安于是再一次来到董江军中,将项玉的意思传达给他,董江见明军答应了自己的条件,自然十分满意,说实话,自从秦明三番两次打劫明军粮队之后,已经有好几个营的明军已经把目光放在他们身上了,万一这些明军打过来必然会伤及无辜,他不想这些跟着他的百姓受到伤害,因此接受招安,或者远遁他乡成为了摆在他的面前的两种选择了。
这个时候清军正在向福建一带调兵遣将,他这边人口又多,很难走出多远,因此他的危机其实已经十分严重了。
项玉带着大军进了奇峰山,跟董江见面之后安排好剩下的事情,主要是要将董江这边的东西都搬运转移到明军的营地中去,因为郑成功马上就要出征台湾了,所以奇峰这边自然是不能再留人了。
交代和处理完一些事情之后,项玉留下一部分士兵,带着剩余的士兵赶回戴帽山。
其实那五百多名土匪在回山的路上遇到之前逃出的败兵,那些败兵将明军的火器吹得神乎其神,加上夜黑看不清明军的数量,于是越传越多,最后传出明军有上万人,几千杆火枪,上百门大炮,又说明军杀人眨眼,生吃人肉喝人血,吓得那批土匪魂飞魄散,哪还敢回去找明军的茬,自己就先跑的远远的。
等项玉率军赶到之后文明情况,这才知道是自己担心多余了,不过也好,既然土匪跑了那就抓紧时间搬运东西吧。
戴帽山的东西稍微少一点,搬起来也快一些,明军在厦门城里面征集了许多马车和牛车,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才把戴帽山上面的饿东西全部搬走,至于土匪的营地则一把火全部烧了,灵应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寺庙,项玉不忍心破坏,于是也就没管它了。
难处理的是董江那边,由于老百姓数量众多,所以有大批的杂物,加上人员的迁徙,足足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将东西都处理完,项玉之前下令是说让百姓们捡重要的东西带上,但是大家一件都不舍得扔,锅碗瓢盆什么都带,项玉也没办法只好由着他们了。
明军的大营本来就不大,这时候新加了董江的部下,一共是四百三十一人,营地已经住不下了,因此又重新搭建了一批营帐,扩大了营地。
由于明军马上就要出海作战,因此这些百姓也会在之后跟着他们到台湾上去定居,所以项玉并没有下令搭建房屋,而是在明军的营地的旁边搭建了一大批帐篷,暂时供给民众们居住。
董江的军队编入泉州军之后,项玉安排董江单独成立一个营,令他担任统制,又将之前淘汰下来的一批火绳枪装备给他们,不过这些士兵用冷兵器用习惯了,对于火器倒不是十分感兴趣,有人仍然使用刀剑等武器。
这一次剿匪行动缴获了许多粮食,但是这个时候明军不仅人数增加了一倍有余,而且还有两千多人的百姓跟着,粮食负担依旧很重。
何安在项玉的授意之下,带着一批士兵将这批百姓做了一番登记,这批百姓中一共有两千一百八十二人,共有四百五十户,其中青壮年男子的数量在五百五十三人,妇女则有六百七十六人,十二岁以下的儿童有四百五十六人,剩余的都是老人。
这批人按户数登记之后记录在册,方便以后分配田地,台湾岛上的汉人数量这个时候并不是很多,大致和岛上的本土居民数量齐平,只有汉人的数量上去了之后汉人的统制才能够稳固,项玉深知这一点。
但是一想到明军登上台湾岛之后清军的海禁政策,项玉还是感到一阵头痛,清廷实施海禁之后不仅切断了明军的一大物资供应,而且还等于是切断了明军的兵源补给,清军可以在全国范围之内招募士兵,而明军则没有这个条件,打一个少一个,最后只会被清军拖死。
虽说在后世大清的闭关锁国政策遭到了许多人的炮轰,但是在这个时间段,对付郑成功的明军来说,海禁策略是成功的。
这些天项玉一直在忙着处理营地里面的大小事务,加上董江的军队也需要操练,所以他也没有经常往厦门城里面跑,只是之前刚打完土匪的时候进城道兵部去备过一次案。
这时已经到了三月份,项玉这天接到了厦门城的通告,通知他前去参加军事会议,他明白这是郑成功想要出兵了。
这一次项玉到的时候郑成功已经坐在首座之上了,台下诸将依着军职就坐,项玉军职不小,但是军队人数太少,因此还是排在了最末尾的座位上,他倒是也没有介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了下来。
郑成功见将领们都来的差不多了,于是开口说道:“清廷以琢公为将,日夜操练水军,陆地上更兼有耿精忠的大军虎视眈眈,因此本王决意提前出兵征台,诸位将领可有何征台策略,不妨就此机会说出来大家一起商讨。”
郑成功一开始就定下基调,这次开会是商讨征台的方案,堵住了手底下的将领反对征台的话。
郑成功的话落下很久,明军诸将并无一人接话,项玉瞟了一眼,见许多人都眉头紧锁,面有难色,似乎对出兵台湾并不认同。
刘国轩和冯信两人坐在主座下面一排,两人皆是一副老僧入定的神情,并没有开口的打算。项玉忽然有了一种明悟,似乎出兵台湾也是郑成功对内清洗和夺权的一种手段啊!
这时坐在第三排左边的一名将领站起身来,项玉看了一眼,识得这人是水军将领吴豪,吴豪走到正厅,向郑成功行了一礼,说道:“末将曾到过台湾岛,岛上风水习俗跟大陆差异很大,末将担心士兵们过去之后会水土不服,丧失作战能力。况且从金门岛台湾,沿线礁石遍布,台湾的水港又浅只怕停不了大船。”
吴豪说完,身边的一人站了起来,这人项玉也认得,名叫黄庭,是陆军的一员提督。
黄庭上前说道:“王爷,吴将军言之有理,凡陆军士兵坐久了战船之后,会丧失掉大半的战斗力,加上对岛上的水土不服,恐怕会有更多士兵丧失战斗力,若是洋人坚守不出,或者趁机偷袭,我们此战便难上加难了!”
郑成功听完之后面有愠色,显然十分生气,正要开口训斥两人的时候,坐在第一排的冯信站了起来,说道:“王爷,末将以为两位将军所说的不无道理!”
郑成功大怒,正要大声责骂冯信的时候,冯信继续说道:“只是王爷所说的也是必然趋势,我大军久拖不利,征台势在必行,末将建议不如在诸位将领中间挑出员上将,领精兵一支,是为先锋,先去岛上探探虚实,大军再发兵不迟!”
他在说话是眼睛不时的瞟向坐在右边的刘国轩,暗示郑成功应该拍刘国轩带军前往。
“非也非也,厦门城有国姓爷延平郡王坐镇,又何来流寇乱贼一说,况且王爷手下兵强马壮,更兼水军犀利,清军也不是对手,就算是不能坚守厦门,明军依然可以撤往海上,继续进行反清复明的大业,只要明军还有一兵一卒,便不能说我大明朝已经覆灭。”
“既然如此,我倒是对于你们有点好奇了,若要让我加入你们也可以,只是我手下的兄弟们不能分散,还有庄里的百姓也必须妥善安置,答应我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继续谈下去,否则的话你就回去让你家将军准备开战吧!我董某人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何安点头示意自己会如实禀报,然后提出了进入庄里查看的要求,董江也没有拒绝,差不多一个多时辰之后,何安和两名士兵才回到了明军阵中。
众人早已等候多时,有担心何安他们一行会有危险,所以这时见到他平安归来也都十分高兴。
何安将自己和董江谈话的内容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项玉微微有些皱眉,保留他的军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还是由着他带着自己的部下的话在自己军中容易形成小的团体,到最后形成尾大不掉的形势就不好了。
何安察言观色,知道了项玉的想法,连忙说道:“将军,我倒是认为可以接受他的这一条件,日后我军肯定要扩编,倒是后再将他的军中的一批军官抽调出去,换上另一批军官安插进去,也就行了,或者倒是后找一个理由将董江调离,那时候我们人多,局势也好控制的多了。”
项玉点了点头,这时候先把董江的这边问题解决了再说,他担心戴帽山那边的土匪会趁着明军守备空虚重新进攻戴帽山,因此急着解决这边的事情好腾出手来解决那一个隐患。
何安于是再一次来到董江军中,将项玉的意思传达给他,董江见明军答应了自己的条件,自然十分满意,说实话,自从秦明三番两次打劫明军粮队之后,已经有好几个营的明军已经把目光放在他们身上了,万一这些明军打过来必然会伤及无辜,他不想这些跟着他的百姓受到伤害,因此接受招安,或者远遁他乡成为了摆在他的面前的两种选择了。
这个时候清军正在向福建一带调兵遣将,他这边人口又多,很难走出多远,因此他的危机其实已经十分严重了。
项玉带着大军进了奇峰山,跟董江见面之后安排好剩下的事情,主要是要将董江这边的东西都搬运转移到明军的营地中去,因为郑成功马上就要出征台湾了,所以奇峰这边自然是不能再留人了。
交代和处理完一些事情之后,项玉留下一部分士兵,带着剩余的士兵赶回戴帽山。
其实那五百多名土匪在回山的路上遇到之前逃出的败兵,那些败兵将明军的火器吹得神乎其神,加上夜黑看不清明军的数量,于是越传越多,最后传出明军有上万人,几千杆火枪,上百门大炮,又说明军杀人眨眼,生吃人肉喝人血,吓得那批土匪魂飞魄散,哪还敢回去找明军的茬,自己就先跑的远远的。
等项玉率军赶到之后文明情况,这才知道是自己担心多余了,不过也好,既然土匪跑了那就抓紧时间搬运东西吧。
戴帽山的东西稍微少一点,搬起来也快一些,明军在厦门城里面征集了许多马车和牛车,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才把戴帽山上面的饿东西全部搬走,至于土匪的营地则一把火全部烧了,灵应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寺庙,项玉不忍心破坏,于是也就没管它了。
难处理的是董江那边,由于老百姓数量众多,所以有大批的杂物,加上人员的迁徙,足足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将东西都处理完,项玉之前下令是说让百姓们捡重要的东西带上,但是大家一件都不舍得扔,锅碗瓢盆什么都带,项玉也没办法只好由着他们了。
明军的大营本来就不大,这时候新加了董江的部下,一共是四百三十一人,营地已经住不下了,因此又重新搭建了一批营帐,扩大了营地。
由于明军马上就要出海作战,因此这些百姓也会在之后跟着他们到台湾上去定居,所以项玉并没有下令搭建房屋,而是在明军的营地的旁边搭建了一大批帐篷,暂时供给民众们居住。
董江的军队编入泉州军之后,项玉安排董江单独成立一个营,令他担任统制,又将之前淘汰下来的一批火绳枪装备给他们,不过这些士兵用冷兵器用习惯了,对于火器倒不是十分感兴趣,有人仍然使用刀剑等武器。
这一次剿匪行动缴获了许多粮食,但是这个时候明军不仅人数增加了一倍有余,而且还有两千多人的百姓跟着,粮食负担依旧很重。
何安在项玉的授意之下,带着一批士兵将这批百姓做了一番登记,这批百姓中一共有两千一百八十二人,共有四百五十户,其中青壮年男子的数量在五百五十三人,妇女则有六百七十六人,十二岁以下的儿童有四百五十六人,剩余的都是老人。
这批人按户数登记之后记录在册,方便以后分配田地,台湾岛上的汉人数量这个时候并不是很多,大致和岛上的本土居民数量齐平,只有汉人的数量上去了之后汉人的统制才能够稳固,项玉深知这一点。
但是一想到明军登上台湾岛之后清军的海禁政策,项玉还是感到一阵头痛,清廷实施海禁之后不仅切断了明军的一大物资供应,而且还等于是切断了明军的兵源补给,清军可以在全国范围之内招募士兵,而明军则没有这个条件,打一个少一个,最后只会被清军拖死。
虽说在后世大清的闭关锁国政策遭到了许多人的炮轰,但是在这个时间段,对付郑成功的明军来说,海禁策略是成功的。
这些天项玉一直在忙着处理营地里面的大小事务,加上董江的军队也需要操练,所以他也没有经常往厦门城里面跑,只是之前刚打完土匪的时候进城道兵部去备过一次案。
这时已经到了三月份,项玉这天接到了厦门城的通告,通知他前去参加军事会议,他明白这是郑成功想要出兵了。
这一次项玉到的时候郑成功已经坐在首座之上了,台下诸将依着军职就坐,项玉军职不小,但是军队人数太少,因此还是排在了最末尾的座位上,他倒是也没有介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了下来。
郑成功见将领们都来的差不多了,于是开口说道:“清廷以琢公为将,日夜操练水军,陆地上更兼有耿精忠的大军虎视眈眈,因此本王决意提前出兵征台,诸位将领可有何征台策略,不妨就此机会说出来大家一起商讨。”
郑成功一开始就定下基调,这次开会是商讨征台的方案,堵住了手底下的将领反对征台的话。
郑成功的话落下很久,明军诸将并无一人接话,项玉瞟了一眼,见许多人都眉头紧锁,面有难色,似乎对出兵台湾并不认同。
刘国轩和冯信两人坐在主座下面一排,两人皆是一副老僧入定的神情,并没有开口的打算。项玉忽然有了一种明悟,似乎出兵台湾也是郑成功对内清洗和夺权的一种手段啊!
这时坐在第三排左边的一名将领站起身来,项玉看了一眼,识得这人是水军将领吴豪,吴豪走到正厅,向郑成功行了一礼,说道:“末将曾到过台湾岛,岛上风水习俗跟大陆差异很大,末将担心士兵们过去之后会水土不服,丧失作战能力。况且从金门岛台湾,沿线礁石遍布,台湾的水港又浅只怕停不了大船。”
吴豪说完,身边的一人站了起来,这人项玉也认得,名叫黄庭,是陆军的一员提督。
黄庭上前说道:“王爷,吴将军言之有理,凡陆军士兵坐久了战船之后,会丧失掉大半的战斗力,加上对岛上的水土不服,恐怕会有更多士兵丧失战斗力,若是洋人坚守不出,或者趁机偷袭,我们此战便难上加难了!”
郑成功听完之后面有愠色,显然十分生气,正要开口训斥两人的时候,坐在第一排的冯信站了起来,说道:“王爷,末将以为两位将军所说的不无道理!”
郑成功大怒,正要大声责骂冯信的时候,冯信继续说道:“只是王爷所说的也是必然趋势,我大军久拖不利,征台势在必行,末将建议不如在诸位将领中间挑出员上将,领精兵一支,是为先锋,先去岛上探探虚实,大军再发兵不迟!”
他在说话是眼睛不时的瞟向坐在右边的刘国轩,暗示郑成功应该拍刘国轩带军前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回明末当皇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回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