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履带坦克
目录:大清巨鳄| 作者:塞外流云| 类别:历史军事
杨士珍与宋鹤年乃是同窗好友,这些年来两人一直书信往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次前来肥城,既是考察肥城这个大农庄示范点,也顺带想考察泰安府城兴办厂矿的情况,这几年北方大旱,在元奇的鼓动和倡导下,各省的厂矿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争先恐后的冒出来,他也是心动不已。
他当即就顺着话头道:“芝仙兄所言甚是,发展工业已是当今之潮流。”
听他话里的意思有心办实业,宋鹤年不由的一笑,伸手礼让道:“数年不见,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来时就已经着人备下了借风宴,咱们先进城。”
两人上了马车,杨士珍望着车窗外一望无际的麦田不无感慨的道:“连续四年大旱,肥城还能见到如此丰收景象,实是不可思议........。”
宋鹤年掏出盒香烟来递了一支过去,点上后,他才缓声道:“今年的旱情犹在前三年之上,听闻还要持续一年。”
还要持续一年?杨士珍惊讶的道:“来自元奇的消息?”
宋鹤年点了点头,“光绪二年,旱情初现,镇南王就预测这次大旱将会持续五年之久,瞧如今的情形,想来是不会错了。”
默然半晌,杨士珍才道:“难怪从一开始,就进行大规模移民,以工代赈工程也如此迅速的全面铺开,原来是早就预测到了........,镇南王真神人!”
“没有元奇,这次大灾真是不敢想象。”宋鹤年轻声感慨道:“若是往昔,必然是饿殍遍地,千里无人烟。”
“若是往昔,如此大的灾荒,怕是早就天下大乱了,明末大乱,可不就是因为崇祯大旱。”杨士珍说着话头一转,“泰安可有官府收购田土的情况?”
“有!”宋鹤年干脆的道:“听说也是赈灾的措施之一,官府购买的田地将会长期租给佃户耕种,租子不到四成,好像是三七五......。”
三七五?杨士珍一愣,即便欠租情况严重,正常年景的收租比例也在五成左右,再不济也不会低于四成,他迟疑着道:“这不是逼着大户减租?”
“朝廷能买多少田地?”宋鹤年不以为意的道:“无非是邀买民心的手段罢了,何必如此敏感,再说了,三七五也低不了多少不是。”
听的这话,杨士珍暗自腹诽,这等于是低了一成,对于他们这些挂千顷牌的大户来说,一年的损失可不是小数,不过转念想想也是,朝廷能买多少田地,无非是大灾之年稳定民心的一个手段,毕竟朝廷购地并未乘机压价,反而还高于市价二成左右与正常年景的地价差不多。
马车在光滑平整的泊油路面上快速的行驶,杨士珍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麦地里一台模样十分古怪,能够自行行走的机器给吸引住了,“那是收割机?”
“履带式小麦收割机。”宋鹤年解说道:“最新研制出来的农业机械,收割,脱粒一体,还处于研制试用阶段.......。”说着,他吩咐道:“停车。”
瞧热闹看稀奇的人不少,收割机庞大的噪音也掩盖不住围观人群的议论,不论是当地的士绅百姓还是外地赶来参观的士绅,对于这台模样古怪,效率惊人的机器都是叹为观止。
看着收割机快速的收割,杨士珍一脸难以置信的神情,喃喃着道:“农业机械居然厉害如斯?这一天能够收割多少亩?”
宋鹤年不假思索的道:“从麦子露水干了开始收割,到晚上麦子上露水打止。一台机器大概能收割六十亩。”
杨士珍惊叹道:“一台收割机就相当于六十个年轻力壮的劳力!”
“这不算什么。”宋鹤年缓声道:“听闻元奇的农业厂正在研制大型的联合收割机,效率更高。”
杨士珍两眼紧紧的盯着那台收割机,“芝仙兄的农庄,有多少农业机械?”
“仲玉兄是问农庄的工业化程度有多高罢?”宋鹤年才笑道:“耕地、播种、灌溉、收割都可以通过机器来完成,除草、施肥依然需要人力,眼下正在研究设立专门的烘干室,以后连晒麦都省了。”
说到这里,他轻笑道:“一旦农业机械得到普及推广,需要的劳力将大幅减少,农庄需要的是农业工人,仲玉兄还有必要纠结三七五减租之事?”
“芝仙兄提醒的是。”杨士珍恍然大悟,登时将三七五减租之事抛之脑后,以后大量使用农业机械,田地也无须租给佃户,还管什么减租不减租?
上海,宝山军工厂。
一辆履带式战车在一个高墙圈起来的实验场地缓慢笨拙的移动着,圆圆的车顶伸出一根短小的机枪枪管。
易正行一脸呆滞的看着这辆战车爬坡越沟,这实在是有些超出了他的想象,“战车净重三吨,时速二十公里,钢甲厚达六毫米,能近距离抵御马克沁机枪的扫射,但不能抵御小口径陆战炮的炮击.......。”
听着工程师的介绍,易正行仿佛看见成群结队的战车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的场景,他敢肯定,这绝对是元奇陆战继马克沁重机枪、管退式陆战炮之后的又一大杀器!
易正行是一脸兴奋,易知足则是一脸哭笑不得的神情,实在是宝山兵工厂鼓捣出来的这玩意与他所期望的坦克相差太远,丑就不说了,还又大又笨又慢,时速二十公里,装备的还只是机枪,这玩意能有多大的实战价值。
坦克研究所所长四十出头的章有为自然是看出了易知足的不满,有些拘谨的解释道:“大掌柜设计的是安装火炮,不过,发动机马力严重不足.......。”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开口道:“坦克的发动机不能依赖汽车厂,必须根据坦克的实际需要研制适合坦克的专用大马力发动机,没有火炮,如何能称为坦克。”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种装备重机枪的轻型装甲车也并非是一无可取,配合重炮,在战场上也大有用武之地,不过,这速度太慢,既是轻型装甲车,速度就必须快,至少要达到时速40公里。
尽快研制出适合大中型重型坦克的发动机,装甲厚度也必须加厚,不说防御重炮,至少要能防御中小型步兵炮的炮击,还有,履带以及底部也不能轻忽,必须能防御地雷,一颗地雷就能让坦克失去机动能力,就太不值了!”
章有为连连点头,迟疑了下,才试探着道:“我们能否从内燃机研究所抽调一些精干技术人员过来?”
“军工优先是元奇素来的原则,有什么不可以的。”易知足说着放缓了语气,“随着内燃机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完全可以预见,坦克日后必然大放异彩,会成为陆军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重器,发动机、履带、装甲、武器、驾驶等各方面都必须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在我看来,坦克也应该分为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等,坦克不仅是配合陆军作战,以后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坦克战!最后,再重申一下,必须严格保密。”
乘坐小轿车从兵工厂出来,坐在副驾驶位的易正行终究是没忍住,问道:“坦克的设想是父亲提出来的?”
“嗯。”易知足轻嗯了一声,“来自重骑兵的灵感。”
由重骑兵想到坦克,易正行一阵无语,重骑兵他也知道,怎的就联想不来?不容他多想,易知足十分随意的问道:“现在战争最重要的是什么?”
易正行听的一愣,琢磨了下,他才不确定的道:“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论是古今,都应该是后勤补给最重要罢?”
易知足接着问道:“后勤补给又是由什么决定?”
“交通工具......还有钱......?”
“对于国家来说就是经济实力。”易知足缓声道:“历来打仗就是打的钱粮,如今这一点更重要,再有就是工业实力,铁路、轮船、汽车以及武器弹药,战舰、坦克等都跟工业实力息息相关。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战略资源.......钢铁、煤炭、石油、橡胶、棉花等,现在的战争实际上就是资源争夺战。”
听的这话,易正行没吭声,他隐隐猜到老头子是在担心波斯湾和南非,确切的说是南非!不过,在他看来是完全是杞人忧天,英吉利在南非新败,而且败的极惨,完全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英吉利没有研制出可以抗衡的鱼雷之前,绝对不敢轻举妄动,至于德意志,虽说德意志陆军在欧洲称雄,但元奇新军也从无一败,在武器方面,德意志陆军也是相差甚远。
回到府邸,易知足才走进长乐书屋的院门,赵烈文、李鸿章二人就快步迎了上来,道:“大掌柜料事如神.......。”
易知足边走边道:“君士坦丁堡有消息了?”
“君士坦丁堡至巴格达的铁路已经定下来了,由德国人承建。”
易知足心里一沉,看来之前的判断果然没错,英国人不惜放弃在奥斯曼的利益以吸引德国人进入奥斯曼,以便共同抵御大清向两河流域扩张,英德联手,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进的房间,易正行径直道:“,德意志帮着英吉利强迫俄国吐在奥斯曼的战果,这条铁路,会不会是英吉利投桃报李?”
易知足缓声道:“问题在于英德联手,德意志新近统一,强势崛起,正野心勃勃的想争夺阳光下的地盘,英吉利则是刻意想遏制我国的发展,以削弱我国实力,若是有意用南非的殖民地进行交换,挑起战争的可能性极大。”
易正行道:“俾斯麦何等精明,岂会让英吉利当枪使?”
“有足够的利益,哪怕是明知被人当枪使,也会心甘情愿。”赵烈文接着道:“目前情况,南非不能乱,不如联合俄国,制造奥斯曼些危机,以免英德打南非的主意。”
“不可能。”易知足否定道:“俄国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被逼撤兵,随后又在柏林被逼吐出大部分战果,足以说明俄国已是强弩之末,无力再战,这种情况下,联合俄国,制造奥斯曼危机,只会是让欧洲各强国更为团结。”
“分化呢?”赵烈文道:“能不能利用法兰西制造英德两国矛盾,从而达到分化的目的。”
易知足点了支烟没吭声,这个想法是不错,但实施难度太大,目前这个情况下,法兰西必然是如履薄冰,不敢节外生枝,况且,大清离欧洲也实在是太远了。
见他不吭声,易正行试探着道:“能否大量吸纳德国投资,诸如修建铁路.....。”
“这是示弱。”易知足沉声道:“越是示弱,英吉利越会得寸进尺。”
赵烈文眼睛一亮,“大掌柜的意思是比狠?”
“不错!”易知足点头道:“英吉利敢打南非的主意,咱们就打印度!”顿了顿,他接着道:“孟加拉这些年也被石达开他们将本地的土著清理的差不多了,是时候直接纳入版图了!”
赵烈文接着道:“阿富汗呢?是否向喀布尔增兵?”
“暂时不必要。”易知足摆了摆手,“增兵孟加拉就足以警告英吉利了!”
犹豫了下,一直没吭声的李鸿章才道:“从英吉利拱手将巴格达铁路让给德国的情况来看,如果英吉利想打南非,必然是怂恿德国人打头阵.......,咱们不可能两线作战罢?”
听的这话,房间里顿时一静,真要是德国人率先在南非挑起战事,元奇出兵印度还真是名不正言不顺,况且,以元奇目前的财力,还真是没能力支撑两线作战。在座几人一时间都觉的有些棘手,英吉利他们可以威胁,德意志还真没有让他们威胁的地方,这几年经济危机,连两国的商贸都已是极度萎缩。
沉默了一阵,易知足很是光棍的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德意志要敢在南非挑衅,开战就是,英吉利不参战,德意志孤掌难鸣,撑了不了多久。”
他当即就顺着话头道:“芝仙兄所言甚是,发展工业已是当今之潮流。”
听他话里的意思有心办实业,宋鹤年不由的一笑,伸手礼让道:“数年不见,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来时就已经着人备下了借风宴,咱们先进城。”
两人上了马车,杨士珍望着车窗外一望无际的麦田不无感慨的道:“连续四年大旱,肥城还能见到如此丰收景象,实是不可思议........。”
宋鹤年掏出盒香烟来递了一支过去,点上后,他才缓声道:“今年的旱情犹在前三年之上,听闻还要持续一年。”
还要持续一年?杨士珍惊讶的道:“来自元奇的消息?”
宋鹤年点了点头,“光绪二年,旱情初现,镇南王就预测这次大旱将会持续五年之久,瞧如今的情形,想来是不会错了。”
默然半晌,杨士珍才道:“难怪从一开始,就进行大规模移民,以工代赈工程也如此迅速的全面铺开,原来是早就预测到了........,镇南王真神人!”
“没有元奇,这次大灾真是不敢想象。”宋鹤年轻声感慨道:“若是往昔,必然是饿殍遍地,千里无人烟。”
“若是往昔,如此大的灾荒,怕是早就天下大乱了,明末大乱,可不就是因为崇祯大旱。”杨士珍说着话头一转,“泰安可有官府收购田土的情况?”
“有!”宋鹤年干脆的道:“听说也是赈灾的措施之一,官府购买的田地将会长期租给佃户耕种,租子不到四成,好像是三七五......。”
三七五?杨士珍一愣,即便欠租情况严重,正常年景的收租比例也在五成左右,再不济也不会低于四成,他迟疑着道:“这不是逼着大户减租?”
“朝廷能买多少田地?”宋鹤年不以为意的道:“无非是邀买民心的手段罢了,何必如此敏感,再说了,三七五也低不了多少不是。”
听的这话,杨士珍暗自腹诽,这等于是低了一成,对于他们这些挂千顷牌的大户来说,一年的损失可不是小数,不过转念想想也是,朝廷能买多少田地,无非是大灾之年稳定民心的一个手段,毕竟朝廷购地并未乘机压价,反而还高于市价二成左右与正常年景的地价差不多。
马车在光滑平整的泊油路面上快速的行驶,杨士珍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麦地里一台模样十分古怪,能够自行行走的机器给吸引住了,“那是收割机?”
“履带式小麦收割机。”宋鹤年解说道:“最新研制出来的农业机械,收割,脱粒一体,还处于研制试用阶段.......。”说着,他吩咐道:“停车。”
瞧热闹看稀奇的人不少,收割机庞大的噪音也掩盖不住围观人群的议论,不论是当地的士绅百姓还是外地赶来参观的士绅,对于这台模样古怪,效率惊人的机器都是叹为观止。
看着收割机快速的收割,杨士珍一脸难以置信的神情,喃喃着道:“农业机械居然厉害如斯?这一天能够收割多少亩?”
宋鹤年不假思索的道:“从麦子露水干了开始收割,到晚上麦子上露水打止。一台机器大概能收割六十亩。”
杨士珍惊叹道:“一台收割机就相当于六十个年轻力壮的劳力!”
“这不算什么。”宋鹤年缓声道:“听闻元奇的农业厂正在研制大型的联合收割机,效率更高。”
杨士珍两眼紧紧的盯着那台收割机,“芝仙兄的农庄,有多少农业机械?”
“仲玉兄是问农庄的工业化程度有多高罢?”宋鹤年才笑道:“耕地、播种、灌溉、收割都可以通过机器来完成,除草、施肥依然需要人力,眼下正在研究设立专门的烘干室,以后连晒麦都省了。”
说到这里,他轻笑道:“一旦农业机械得到普及推广,需要的劳力将大幅减少,农庄需要的是农业工人,仲玉兄还有必要纠结三七五减租之事?”
“芝仙兄提醒的是。”杨士珍恍然大悟,登时将三七五减租之事抛之脑后,以后大量使用农业机械,田地也无须租给佃户,还管什么减租不减租?
上海,宝山军工厂。
一辆履带式战车在一个高墙圈起来的实验场地缓慢笨拙的移动着,圆圆的车顶伸出一根短小的机枪枪管。
易正行一脸呆滞的看着这辆战车爬坡越沟,这实在是有些超出了他的想象,“战车净重三吨,时速二十公里,钢甲厚达六毫米,能近距离抵御马克沁机枪的扫射,但不能抵御小口径陆战炮的炮击.......。”
听着工程师的介绍,易正行仿佛看见成群结队的战车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的场景,他敢肯定,这绝对是元奇陆战继马克沁重机枪、管退式陆战炮之后的又一大杀器!
易正行是一脸兴奋,易知足则是一脸哭笑不得的神情,实在是宝山兵工厂鼓捣出来的这玩意与他所期望的坦克相差太远,丑就不说了,还又大又笨又慢,时速二十公里,装备的还只是机枪,这玩意能有多大的实战价值。
坦克研究所所长四十出头的章有为自然是看出了易知足的不满,有些拘谨的解释道:“大掌柜设计的是安装火炮,不过,发动机马力严重不足.......。”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开口道:“坦克的发动机不能依赖汽车厂,必须根据坦克的实际需要研制适合坦克的专用大马力发动机,没有火炮,如何能称为坦克。”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种装备重机枪的轻型装甲车也并非是一无可取,配合重炮,在战场上也大有用武之地,不过,这速度太慢,既是轻型装甲车,速度就必须快,至少要达到时速40公里。
尽快研制出适合大中型重型坦克的发动机,装甲厚度也必须加厚,不说防御重炮,至少要能防御中小型步兵炮的炮击,还有,履带以及底部也不能轻忽,必须能防御地雷,一颗地雷就能让坦克失去机动能力,就太不值了!”
章有为连连点头,迟疑了下,才试探着道:“我们能否从内燃机研究所抽调一些精干技术人员过来?”
“军工优先是元奇素来的原则,有什么不可以的。”易知足说着放缓了语气,“随着内燃机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完全可以预见,坦克日后必然大放异彩,会成为陆军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重器,发动机、履带、装甲、武器、驾驶等各方面都必须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在我看来,坦克也应该分为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等,坦克不仅是配合陆军作战,以后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坦克战!最后,再重申一下,必须严格保密。”
乘坐小轿车从兵工厂出来,坐在副驾驶位的易正行终究是没忍住,问道:“坦克的设想是父亲提出来的?”
“嗯。”易知足轻嗯了一声,“来自重骑兵的灵感。”
由重骑兵想到坦克,易正行一阵无语,重骑兵他也知道,怎的就联想不来?不容他多想,易知足十分随意的问道:“现在战争最重要的是什么?”
易正行听的一愣,琢磨了下,他才不确定的道:“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论是古今,都应该是后勤补给最重要罢?”
易知足接着问道:“后勤补给又是由什么决定?”
“交通工具......还有钱......?”
“对于国家来说就是经济实力。”易知足缓声道:“历来打仗就是打的钱粮,如今这一点更重要,再有就是工业实力,铁路、轮船、汽车以及武器弹药,战舰、坦克等都跟工业实力息息相关。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战略资源.......钢铁、煤炭、石油、橡胶、棉花等,现在的战争实际上就是资源争夺战。”
听的这话,易正行没吭声,他隐隐猜到老头子是在担心波斯湾和南非,确切的说是南非!不过,在他看来是完全是杞人忧天,英吉利在南非新败,而且败的极惨,完全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英吉利没有研制出可以抗衡的鱼雷之前,绝对不敢轻举妄动,至于德意志,虽说德意志陆军在欧洲称雄,但元奇新军也从无一败,在武器方面,德意志陆军也是相差甚远。
回到府邸,易知足才走进长乐书屋的院门,赵烈文、李鸿章二人就快步迎了上来,道:“大掌柜料事如神.......。”
易知足边走边道:“君士坦丁堡有消息了?”
“君士坦丁堡至巴格达的铁路已经定下来了,由德国人承建。”
易知足心里一沉,看来之前的判断果然没错,英国人不惜放弃在奥斯曼的利益以吸引德国人进入奥斯曼,以便共同抵御大清向两河流域扩张,英德联手,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进的房间,易正行径直道:“,德意志帮着英吉利强迫俄国吐在奥斯曼的战果,这条铁路,会不会是英吉利投桃报李?”
易知足缓声道:“问题在于英德联手,德意志新近统一,强势崛起,正野心勃勃的想争夺阳光下的地盘,英吉利则是刻意想遏制我国的发展,以削弱我国实力,若是有意用南非的殖民地进行交换,挑起战争的可能性极大。”
易正行道:“俾斯麦何等精明,岂会让英吉利当枪使?”
“有足够的利益,哪怕是明知被人当枪使,也会心甘情愿。”赵烈文接着道:“目前情况,南非不能乱,不如联合俄国,制造奥斯曼些危机,以免英德打南非的主意。”
“不可能。”易知足否定道:“俄国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被逼撤兵,随后又在柏林被逼吐出大部分战果,足以说明俄国已是强弩之末,无力再战,这种情况下,联合俄国,制造奥斯曼危机,只会是让欧洲各强国更为团结。”
“分化呢?”赵烈文道:“能不能利用法兰西制造英德两国矛盾,从而达到分化的目的。”
易知足点了支烟没吭声,这个想法是不错,但实施难度太大,目前这个情况下,法兰西必然是如履薄冰,不敢节外生枝,况且,大清离欧洲也实在是太远了。
见他不吭声,易正行试探着道:“能否大量吸纳德国投资,诸如修建铁路.....。”
“这是示弱。”易知足沉声道:“越是示弱,英吉利越会得寸进尺。”
赵烈文眼睛一亮,“大掌柜的意思是比狠?”
“不错!”易知足点头道:“英吉利敢打南非的主意,咱们就打印度!”顿了顿,他接着道:“孟加拉这些年也被石达开他们将本地的土著清理的差不多了,是时候直接纳入版图了!”
赵烈文接着道:“阿富汗呢?是否向喀布尔增兵?”
“暂时不必要。”易知足摆了摆手,“增兵孟加拉就足以警告英吉利了!”
犹豫了下,一直没吭声的李鸿章才道:“从英吉利拱手将巴格达铁路让给德国的情况来看,如果英吉利想打南非,必然是怂恿德国人打头阵.......,咱们不可能两线作战罢?”
听的这话,房间里顿时一静,真要是德国人率先在南非挑起战事,元奇出兵印度还真是名不正言不顺,况且,以元奇目前的财力,还真是没能力支撑两线作战。在座几人一时间都觉的有些棘手,英吉利他们可以威胁,德意志还真没有让他们威胁的地方,这几年经济危机,连两国的商贸都已是极度萎缩。
沉默了一阵,易知足很是光棍的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德意志要敢在南非挑衅,开战就是,英吉利不参战,德意志孤掌难鸣,撑了不了多久。”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清巨鳄》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清巨鳄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