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8. 204章:浮生事,苦海舟
目录: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类别:都市言情
“左揽雀尾,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胸前,左手掌心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杨峥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心道:“好强的一股浩然正气啊,这老头不简单啊!“
那老头斜眼瞥了一眼杨峥,动作并没有停下,这时,右脚尖外撇,身体同时右转。随转体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轻轻推出——?“
杨峥心头一颤,站立了起来,也不顾那老头高兴不高兴,嚷着嗓音道:“太极者,无极而生,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太极者也。”
那老头飞快的瞥了他一眼,收气凝神,好一会儿方才吐了一口,喃喃道:“百骸松驰,节节贯穿,抱元守一,由无析而太极,由太极而无极,无中生有而归无——?想不到你小小的年纪,竟能看出老老朽所打的武功?眼光倒也不差?“
杨峥初始觉得打断了人家习练武功的心境,颇有些不好意思,但听这老头愿意与他说话,厚脸皮的本色,登时展现了出来,嘿嘿一笑,道:“老伯说笑了,说起来还是老伯的太极打得太精妙了,差不多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我才忍不住叫好起来,说来还是我惊扰了老伯才对?”
那老头听杨峥如此露骨的赞扬,一张老脸腾的红了一下,咳咳了两声道:“小兄弟过奖了,不过是一些皮毛罢了?“说道这儿,瞥了一眼杨峥道:“小兄弟年纪轻轻,竟知道这太极?不知是家中可有老者习练?”
杨峥听这老头套自己的虚实,这也难怪,毕竟这个时候太极拳还没到普及的时候,不是人人都能习练太极,也不是人人都知道所谓抱元守一的,杨峥一眼道破对方的拳法的所在,不被人家追杀,只是询问,已经算是很对得起他了。
自己如何得知太极,自然不能说了,怕是自己说出来,也没人信,所以一番早已编纂的借口也就在心里酝酿了。
那老头打完了太极十三式,以及有些累了,背着双手对杨峥,道:“小兄弟,若不嫌弃,不如一同喝杯茶如何?“
杨峥的借口也需要在肚中酝酿一番,老头如此说,正和他心意,点了点头,跟着老头走了过去。
老头带着他走进了密林,一路竹林满坡,修篁绕径,两人一前一后走了几步,杨峥抬头一看,竟见前面有一座小亭,亭子小巧精美,上下内外都是青砖红瓦所造,不用一木,隐与一片竹林之中,偶尔几缕阳光透过竹叶洒在路上,金色斑斑,几声鸟语,将这里的清幽很好的彰显了出来。
“这老头眼光的确不赖?“一向对意境极有挑剔的杨峥,看了这里幽静的景色,也不得不对眼前这老头的眼光感到满意。
亭中一圆桌,桌上有一壶一炉,炉中炭火正旺,烧得壶中的茶水咕噜咕噜作响。
老头上前,从一旁的茶具上,端起两只茶杯,放入了茶叶,随手提起炉上茶壶,手腕轻轻低,茶壶的壶嘴,对着茶杯,壶中的茶水倾泻而出,带着一股浓雾,准确无误的落入了茶杯之中。
杨峥只见茶杯,茶叶翻滚,不多时清水渐渐变色,亮如清泉,一股淡淡的清香,随着浓浓的水雾,飘荡而出。他忍不住用力的吸了几口,仿佛想要将那一抹清香吸入肺腑一般。
那老头倒好了茶水,将其中一杯推到了杨峥面前,自己则重新给茶壶注入山泉,放入炉火之中,随后擦了擦拭手腕,这才从容坐定,一如老僧坐禅。
“不知小哥如何得知老朽所练乃太极,据老朽所知,这太极拳法虽在民间所有流传,但所习练人之人并不多,小哥小小年纪,不但能看出老朽的拳法,还能一口道出精妙的所在,老朽心中好奇,方才由此一问,还请小哥莫要见怪才好?”那老头喝着茶,口气淡淡的道。
杨峥听这老头明明是十分想从自己嘴里知道一些虚实,偏偏说得委婉,心中大感好笑:“这老头,果然是太极高手?”
一番说辞,经过这么一会功夫的酝酿,也有了计较,喝了一口茶汤,道:“实不相瞒,小可的确习得太极拳?”
那老头眉头微微跳了一下,瞥了一眼杨峥“哦”了声,并不言语。
杨峥知他在等自己说下去,心中暗骂了声,倒也不计较,将自己酝酿了一番的说辞,绘声绘色的说了出来。
^^^^^^^^^^^^^^^^^^^^^^^^^^^^^^^^^^^^^^^^^^^^^
“我记得那是八岁那年,有一日我与父亲去武当山,在路途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老道士,那道士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模样有些凶神恶煞,大概是饿了,坐在路上一块大石上歇息……?“
那老头听到这里眼前一亮,嘴唇嘘动:“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难道是他——?”
杨峥心知肚明自己说的谁,却装傻道:“老伯,你认识那道士么?”
那老头呵呵一笑,道:“我倒是想认识认识,只可惜,那道士不想见我哦!”
“后来如何?”老头笑了一阵,继续问道。
杨峥早有准备,继续说道:“我见那道士饿得厉害,恰好手里有两个馒头,便都给了他,那老道士也不客气,接了馒头便吃,但似乎不够,正好爹爹的包裹中,带了不少馒头,我见他没吃饱,又送了他几个,那道士一连吃了足足十个馒头,才揉着肚子说吃饱了!”
那老头呵呵一笑,道:“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可不是他么?”
杨峥道:“老伯,你说什么呢?”
那老头摆了摆手,道:“没什么,想起了一个人而已,小兄弟,你接着说?”
杨峥心中一阵暗笑,忽悠不死你。喝了一口茶,再一次说道:“那老道士吃饱喝足了,便唱了一首奇怪的歌谣。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头,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那老头听到了这里,拂着长须,哈哈一笑,道:“是他了?“
杨峥道:“老伯,什么是他,老伯你识得老道士么——?“
那老头呵呵笑道:“后来,那老道士传给你了太极拳吧?“
说了这么大半天,自然是继续糊弄下去,点了点头,道:“是啊,那老道士说我心底很好,要报答我一饭之恩?“
“一饭之恩?的确如此啊?”那老头点头笑道。
杨峥瞥了那老头一眼,道:“那老道士对我说,他是武当山的道士,因醉心于“师传”的修炼心法,参悟太极图之理,苦苦思索不得,直到有一天,他在武当后山洞里打坐时,听见外面有喜鹊的叫声。他循声走出洞来,发现一条蛇和喜鹊正在“缠斗”。当喜鹊攻击蛇的头部时,蛇以尾部来还击它;喜鹊攻击蛇的尾部时,蛇用头来攻击喜鹊;喜鹊攻击蛇中部时,蛇的头部和尾部一齐来夹攻喜鹊。最终,想吃蛇肉的喜鹊只好落荒而逃。”
那老头饶有兴趣的听得津津有味。
杨峥暗骂了声,这些故事在后世他听了不少,此时说来自然是手到擒来:“那老道士说,他就是看到了喜鹊与蛇争斗,领悟了太极阴阳互变道理,于是,他顺其自然变化的道理,结合他修炼的内丹功力。以道教所传太极阴阳为体,五行八卦为用,“河图”与“洛书”为经、八卦与九宫为纬、合成太极拳术五行八卦十三式!“
^^^^^^^^^^^^^^^^^^^
注解【“太极拳”三个字,实是在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在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后,对大臣们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为杨露禅亲题的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之后才出现的。
有关张三丰与太极拳之关系可考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黄宗义所作之《王征南墓志铭》。
《异林》记:张三峰,宋代人,生死不详。黄宗义在《王征南墓志铭》中言道:“少林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外家、盖起於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至康熙十五年,黄宗义之子黄百家为其师王征南所传拳术写之《内家拳法》中,又将张三峰兼精少林之说:“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即精于少林,后从而翻之,是名内家”,此后《宁波府志》亦据黄氏之说。
到清末民国之时,关于太极拳起源之众说纷纭,且将宋之张三峰与元末明初张三丰混淆一谈,流传於世。於是一些关于太极拳之书,渐之将宋时张三峰创内家拳之说演变成了元末明初武当丹士张三丰创太极拳。考有关元末明初张三丰传说,其人“硕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所谈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之皆,旁若无人,来无影,去无踪”。相传明tai祖朱元璋早闻其大名,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遣使者寻访张三丰,不见其人。又传说明永乐年间,张三丰住宝鸡金台观,一日自言将死,死后当地人将之入棺安葬时,闻棺内有声,开棺视之,他居然死而复活,游四川,入武当,历襄等地,“踪迹盖奇幻”。】
杨峥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心道:“好强的一股浩然正气啊,这老头不简单啊!“
那老头斜眼瞥了一眼杨峥,动作并没有停下,这时,右脚尖外撇,身体同时右转。随转体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轻轻推出——?“
杨峥心头一颤,站立了起来,也不顾那老头高兴不高兴,嚷着嗓音道:“太极者,无极而生,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太极者也。”
那老头飞快的瞥了他一眼,收气凝神,好一会儿方才吐了一口,喃喃道:“百骸松驰,节节贯穿,抱元守一,由无析而太极,由太极而无极,无中生有而归无——?想不到你小小的年纪,竟能看出老老朽所打的武功?眼光倒也不差?“
杨峥初始觉得打断了人家习练武功的心境,颇有些不好意思,但听这老头愿意与他说话,厚脸皮的本色,登时展现了出来,嘿嘿一笑,道:“老伯说笑了,说起来还是老伯的太极打得太精妙了,差不多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我才忍不住叫好起来,说来还是我惊扰了老伯才对?”
那老头听杨峥如此露骨的赞扬,一张老脸腾的红了一下,咳咳了两声道:“小兄弟过奖了,不过是一些皮毛罢了?“说道这儿,瞥了一眼杨峥道:“小兄弟年纪轻轻,竟知道这太极?不知是家中可有老者习练?”
杨峥听这老头套自己的虚实,这也难怪,毕竟这个时候太极拳还没到普及的时候,不是人人都能习练太极,也不是人人都知道所谓抱元守一的,杨峥一眼道破对方的拳法的所在,不被人家追杀,只是询问,已经算是很对得起他了。
自己如何得知太极,自然不能说了,怕是自己说出来,也没人信,所以一番早已编纂的借口也就在心里酝酿了。
那老头打完了太极十三式,以及有些累了,背着双手对杨峥,道:“小兄弟,若不嫌弃,不如一同喝杯茶如何?“
杨峥的借口也需要在肚中酝酿一番,老头如此说,正和他心意,点了点头,跟着老头走了过去。
老头带着他走进了密林,一路竹林满坡,修篁绕径,两人一前一后走了几步,杨峥抬头一看,竟见前面有一座小亭,亭子小巧精美,上下内外都是青砖红瓦所造,不用一木,隐与一片竹林之中,偶尔几缕阳光透过竹叶洒在路上,金色斑斑,几声鸟语,将这里的清幽很好的彰显了出来。
“这老头眼光的确不赖?“一向对意境极有挑剔的杨峥,看了这里幽静的景色,也不得不对眼前这老头的眼光感到满意。
亭中一圆桌,桌上有一壶一炉,炉中炭火正旺,烧得壶中的茶水咕噜咕噜作响。
老头上前,从一旁的茶具上,端起两只茶杯,放入了茶叶,随手提起炉上茶壶,手腕轻轻低,茶壶的壶嘴,对着茶杯,壶中的茶水倾泻而出,带着一股浓雾,准确无误的落入了茶杯之中。
杨峥只见茶杯,茶叶翻滚,不多时清水渐渐变色,亮如清泉,一股淡淡的清香,随着浓浓的水雾,飘荡而出。他忍不住用力的吸了几口,仿佛想要将那一抹清香吸入肺腑一般。
那老头倒好了茶水,将其中一杯推到了杨峥面前,自己则重新给茶壶注入山泉,放入炉火之中,随后擦了擦拭手腕,这才从容坐定,一如老僧坐禅。
“不知小哥如何得知老朽所练乃太极,据老朽所知,这太极拳法虽在民间所有流传,但所习练人之人并不多,小哥小小年纪,不但能看出老朽的拳法,还能一口道出精妙的所在,老朽心中好奇,方才由此一问,还请小哥莫要见怪才好?”那老头喝着茶,口气淡淡的道。
杨峥听这老头明明是十分想从自己嘴里知道一些虚实,偏偏说得委婉,心中大感好笑:“这老头,果然是太极高手?”
一番说辞,经过这么一会功夫的酝酿,也有了计较,喝了一口茶汤,道:“实不相瞒,小可的确习得太极拳?”
那老头眉头微微跳了一下,瞥了一眼杨峥“哦”了声,并不言语。
杨峥知他在等自己说下去,心中暗骂了声,倒也不计较,将自己酝酿了一番的说辞,绘声绘色的说了出来。
^^^^^^^^^^^^^^^^^^^^^^^^^^^^^^^^^^^^^^^^^^^^^
“我记得那是八岁那年,有一日我与父亲去武当山,在路途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老道士,那道士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模样有些凶神恶煞,大概是饿了,坐在路上一块大石上歇息……?“
那老头听到这里眼前一亮,嘴唇嘘动:“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难道是他——?”
杨峥心知肚明自己说的谁,却装傻道:“老伯,你认识那道士么?”
那老头呵呵一笑,道:“我倒是想认识认识,只可惜,那道士不想见我哦!”
“后来如何?”老头笑了一阵,继续问道。
杨峥早有准备,继续说道:“我见那道士饿得厉害,恰好手里有两个馒头,便都给了他,那老道士也不客气,接了馒头便吃,但似乎不够,正好爹爹的包裹中,带了不少馒头,我见他没吃饱,又送了他几个,那道士一连吃了足足十个馒头,才揉着肚子说吃饱了!”
那老头呵呵一笑,道:“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可不是他么?”
杨峥道:“老伯,你说什么呢?”
那老头摆了摆手,道:“没什么,想起了一个人而已,小兄弟,你接着说?”
杨峥心中一阵暗笑,忽悠不死你。喝了一口茶,再一次说道:“那老道士吃饱喝足了,便唱了一首奇怪的歌谣。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头,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那老头听到了这里,拂着长须,哈哈一笑,道:“是他了?“
杨峥道:“老伯,什么是他,老伯你识得老道士么——?“
那老头呵呵笑道:“后来,那老道士传给你了太极拳吧?“
说了这么大半天,自然是继续糊弄下去,点了点头,道:“是啊,那老道士说我心底很好,要报答我一饭之恩?“
“一饭之恩?的确如此啊?”那老头点头笑道。
杨峥瞥了那老头一眼,道:“那老道士对我说,他是武当山的道士,因醉心于“师传”的修炼心法,参悟太极图之理,苦苦思索不得,直到有一天,他在武当后山洞里打坐时,听见外面有喜鹊的叫声。他循声走出洞来,发现一条蛇和喜鹊正在“缠斗”。当喜鹊攻击蛇的头部时,蛇以尾部来还击它;喜鹊攻击蛇的尾部时,蛇用头来攻击喜鹊;喜鹊攻击蛇中部时,蛇的头部和尾部一齐来夹攻喜鹊。最终,想吃蛇肉的喜鹊只好落荒而逃。”
那老头饶有兴趣的听得津津有味。
杨峥暗骂了声,这些故事在后世他听了不少,此时说来自然是手到擒来:“那老道士说,他就是看到了喜鹊与蛇争斗,领悟了太极阴阳互变道理,于是,他顺其自然变化的道理,结合他修炼的内丹功力。以道教所传太极阴阳为体,五行八卦为用,“河图”与“洛书”为经、八卦与九宫为纬、合成太极拳术五行八卦十三式!“
^^^^^^^^^^^^^^^^^^^
注解【“太极拳”三个字,实是在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在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后,对大臣们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为杨露禅亲题的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之后才出现的。
有关张三丰与太极拳之关系可考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黄宗义所作之《王征南墓志铭》。
《异林》记:张三峰,宋代人,生死不详。黄宗义在《王征南墓志铭》中言道:“少林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外家、盖起於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至康熙十五年,黄宗义之子黄百家为其师王征南所传拳术写之《内家拳法》中,又将张三峰兼精少林之说:“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即精于少林,后从而翻之,是名内家”,此后《宁波府志》亦据黄氏之说。
到清末民国之时,关于太极拳起源之众说纷纭,且将宋之张三峰与元末明初张三丰混淆一谈,流传於世。於是一些关于太极拳之书,渐之将宋时张三峰创内家拳之说演变成了元末明初武当丹士张三丰创太极拳。考有关元末明初张三丰传说,其人“硕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所谈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之皆,旁若无人,来无影,去无踪”。相传明tai祖朱元璋早闻其大名,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遣使者寻访张三丰,不见其人。又传说明永乐年间,张三丰住宝鸡金台观,一日自言将死,死后当地人将之入棺安葬时,闻棺内有声,开棺视之,他居然死而复活,游四川,入武当,历襄等地,“踪迹盖奇幻”。】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逍遥江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逍遥江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