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13. 498章:不堪大用
目录: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类别:都市言情
朱高炽等了半响,没见王振回话,不由得眉头皱了皱,语气冷了几分道:“怎么,不愿意?”
王振从自己的美梦中回过神来,朱高炽的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敲打在他的心头,差点没吓死,好在他机灵无比,趴地一声,直挺挺地跪了下来,趴在地上,颤着声音说道:“陛下,奴才……奴才愿意跟着陛下!“
朱高炽呵呵一笑,道:“看把你吓得,朕又不是吃人的老虎,你何必怕成这个样子?”
王振忙道:“是,是,奴才该死,奴才该死,请陛下打死奴才!“
朱高炽道:“好短短的朕打死你做什么?“说着看了他一眼,见他如此颤抖,知道这太监还是有些怕,心里忍不住叹了声,知道这些太监惧怕的原因与自己那个雄才大略的皇爷爷分不开。
当初朱元璋吸取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对宦官做了非常苛刻的限制,如大大减少宦官人数;规定许多戒条,如不御外臣冠服,不兼文武官衔,不许干预朝政,不许读书识字等等。朱元璋还特地将一块写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的铁牌悬挂于宫门之上,目的就是要避免宦官专权的局面在大明朝廷里上演,这份心思自是好的,只是当年朱元璋太过霸道,废黜了宰相,滥杀功臣,早已让那些深宫的太监记忆犹新,虽说经历了永乐一朝,太监因帮朱棣夺取天下立下不少功勋,地位有所提升,但太监终究比不上文臣重视,稍有不慎,被那些外臣抓住了把柄,便以洪武一朝的祖训说事,因此宫中的这些太监还是怕得要死。
朱高炽看王振战战兢兢的模样,有些怒色,喝道:“什么出息!让你呆在朕的御书房里,那是朕提拔你,却吓成这样……真是不堪大用!”
王振根本不怕,之所以浑身颤抖,实乃是心中的那份欢喜所致,他是个读书人,虽为了心中某种目的而自yan入宫做了一名太监,但他心里并不是太监,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读书人,什么是读书人,读书人最高的理想便是治国平天下,为国立下不世功勋,青史留名,为了这个理想,他一直等待,如今,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此时此刻,跪在地上他终于觉得在日后史书上,他王振一定会有浓浓的一笔,因为今晚这个机会来了!
王振心中高兴,但他此时必须表现出很惧怕, 谁都是在御书房代表什么,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不能有丝毫的错误,不能让那些文臣多说话,不能让世人觉得自己是在干政,不能让皇帝觉察到自己内心的欢喜。所以他脸上是一脸的惧怕,身子微微发动,声音变得紧张无比。
“皇帝让奴才做什么,奴才便做什么?”王振颤抖着声音道。
“你看怕成这样子,难道朕的话儿,还不能让你放松!”朱高炽见这个小太监胆子太过小了些,但他又十分欢喜这个太监,忍不住笑道。
王振道:“奴才自进了宫,便是陛下的奴才,陛下让奴才做什么,奴才自是不怕,只是奴才身份是太监,给陛下办事只怕那些外臣会嚼舌根子,奴才不怕,但奴才怕他们会说皇上,陛下是仁君明君,若是因奴才而玷污了陛下的圣名,奴才便是万死也难恕其罪,所以奴才才怕——?“
朱高炽呵呵一笑,道:“皇祖父的规矩是不能更改,但当年皇祖父也有用太监的时候,朕只是让你在御书房给朕看些无关紧要的奏折,顺道给内阁几位阁臣送些奏折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想来那些外臣不会说什么?“
当年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废黜了宰相,权利归为皇帝所有,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如此一来,全国的所有的大事都由皇帝一人来处理,朱元璋虽勤于政事,但终究是个人,仅靠几个亲信来处理每天的军国大事是根本不可能的,据记载,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中,全国各种机构呈送的奏札就有一千六百六十件,各种事务三千三百九十一桩,平均每天二百零七件奏札,四百一十一桩事。这么多国事,在没了宰相后,朱元璋也有力不从心,但让他重新组建宰相,那是万万不能的, 所有最后的不得不为身边的宦官开启了参政的大门。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年间,宦官曾多次被派出传达诏令、汇报军情、观兵阅胜、犒劳将士、监视大臣、察访官吏、核处天下税课、市易马牛,甚至出使周边少数民族地区。
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又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就是外廷及王府重要政务必须到内府勘合才能处理。
这样一来,太监不得干政的规矩,其实被他亲手打破了,只是他是皇帝没人说而已,到永乐后,因宦官在靖难中立下了不少功勋,有意提高了宦官的地位。他把宦官的名称由监正改为了太监,虽是一字之差,但太监终究是可以为皇帝做些事情,所以朱高炽此举也算不得上违背了祖宗规矩。
听皇帝如此说,王振彻底放下心来,面上却依旧是一脸的惶恐,颤声道:“奴才一定好好做,绝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朱高炽嗯了声,又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的道:“朕的御书房比起采购,没什么好处,你留在这里怕是要吃些亏?”
谁都知道采购是什么,太监从中收取一些好处已经众所周知的事情,但众所周知那只是旁人,皇帝却绝不能知道的, 如今皇帝随口说出这句话,那可绝对不是随意的说的,弄不好就要了自己小命,王振微微楞了一下,有些惧怕的抬头飞快的看了一眼朱高炽,咬牙道:“奴才跟着陛下做事,不需要什么好处!”
朱高炽似乎很满意王振的态度道:“嗯,你能这么想就最好不过了?“
王振忙又说了一番无比忠诚的话儿。
朱高炽喜欢王振倒不是因为他读书识字,熟读史书,而是喜欢他的知书达理、温文尔雅、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担当,也是这样让他临时动了让这个太监留在御书房的心思,当然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王振读书识字,将自己的书法临摹的惟妙惟肖这也是让他欢喜原因之一,他毕竟不是自己的祖父,父王那样从战场上走出来的人,无论是体魄,身子骨都比自己强得太多,每天处理如此多的政务,的确有些吃不消,也想找一个人帮把手,外臣虽也可以,但用起来终究不方便,而且一些文臣脾气太倔,有时为了一些琐事争吵不已,自己少不了要受气,影响情绪,而太监则不一样,他们本就是自己的奴才,对自己唯命是从,而且他们吃喝住行都在皇宫里,用起来比起那些大臣要顺手的多,自从那一次让王振代笔了后,朱高炽对这事也多了几分心思,原本属意的人是海公公,只可惜,海公公是个睁眼瞎,斗大的字不识半个,更别说看奏折,帮自己处理奏折,便是那一手笔法也实在难以见人,这才想到前些时日那个在自己宫殿里被自己逼迫代笔的小太监。
朱高炽道:“从今日起,你就留在了御书房了!你去与海公公交接一下吧,就说朕说的?“
王振弓着身子应了声退出了御书房,来到御书房前面的一座小院里,他才重重的松了一口气,面上涌出了十分欢喜的神色,给皇帝代笔,给内阁送奏折,这中间的好处,旁人看不出,他却看的一清二楚,内阁,御书房,大明朝权利最大的所在,如今都向他招手,这意味着什么他心知肚明,正是明白其中的好处,他才忍不住心头欢喜,若不是顾忌这里是皇宫,他真想大声喊两声,他原本是一个不得已的教书先生,后来又做了太监,本以为这辈子只能做一个小太监,昔日的梦想遥不可及,而时至今日,他进了御书房,还能看到内阁,他终于感觉到,他的人生似乎开始转变,昔日遥不可及的梦醒,似乎也不远了!
^^^^^^^^^^^^^^^^^^^^^^^^
今天一整天都在火车上,从十月底开始,小景就大部分在火车上过了,所以码字的功夫只好在火车上进行了,好在火车上码字倒也不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唯一的缺陷就是网络不太稳定,经常断网,而且太吵了,好在没人打扰,也能码出几章来,过了今晚也就好了,一个星期的外出差不多结束了,如此一来,更新必然会好一些,也稳定一些,所以请诸位多多包涵了, 另外月初了,月票无比的重要,一张票足以改变整个战局,也许能在榜上呆上一天,或者两天,所以有票票的书友们莫要忘记送下你们手中的票票,这里先说声谢谢了!
王振从自己的美梦中回过神来,朱高炽的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敲打在他的心头,差点没吓死,好在他机灵无比,趴地一声,直挺挺地跪了下来,趴在地上,颤着声音说道:“陛下,奴才……奴才愿意跟着陛下!“
朱高炽呵呵一笑,道:“看把你吓得,朕又不是吃人的老虎,你何必怕成这个样子?”
王振忙道:“是,是,奴才该死,奴才该死,请陛下打死奴才!“
朱高炽道:“好短短的朕打死你做什么?“说着看了他一眼,见他如此颤抖,知道这太监还是有些怕,心里忍不住叹了声,知道这些太监惧怕的原因与自己那个雄才大略的皇爷爷分不开。
当初朱元璋吸取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对宦官做了非常苛刻的限制,如大大减少宦官人数;规定许多戒条,如不御外臣冠服,不兼文武官衔,不许干预朝政,不许读书识字等等。朱元璋还特地将一块写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的铁牌悬挂于宫门之上,目的就是要避免宦官专权的局面在大明朝廷里上演,这份心思自是好的,只是当年朱元璋太过霸道,废黜了宰相,滥杀功臣,早已让那些深宫的太监记忆犹新,虽说经历了永乐一朝,太监因帮朱棣夺取天下立下不少功勋,地位有所提升,但太监终究比不上文臣重视,稍有不慎,被那些外臣抓住了把柄,便以洪武一朝的祖训说事,因此宫中的这些太监还是怕得要死。
朱高炽看王振战战兢兢的模样,有些怒色,喝道:“什么出息!让你呆在朕的御书房里,那是朕提拔你,却吓成这样……真是不堪大用!”
王振根本不怕,之所以浑身颤抖,实乃是心中的那份欢喜所致,他是个读书人,虽为了心中某种目的而自yan入宫做了一名太监,但他心里并不是太监,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读书人,什么是读书人,读书人最高的理想便是治国平天下,为国立下不世功勋,青史留名,为了这个理想,他一直等待,如今,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此时此刻,跪在地上他终于觉得在日后史书上,他王振一定会有浓浓的一笔,因为今晚这个机会来了!
王振心中高兴,但他此时必须表现出很惧怕, 谁都是在御书房代表什么,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不能有丝毫的错误,不能让那些文臣多说话,不能让世人觉得自己是在干政,不能让皇帝觉察到自己内心的欢喜。所以他脸上是一脸的惧怕,身子微微发动,声音变得紧张无比。
“皇帝让奴才做什么,奴才便做什么?”王振颤抖着声音道。
“你看怕成这样子,难道朕的话儿,还不能让你放松!”朱高炽见这个小太监胆子太过小了些,但他又十分欢喜这个太监,忍不住笑道。
王振道:“奴才自进了宫,便是陛下的奴才,陛下让奴才做什么,奴才自是不怕,只是奴才身份是太监,给陛下办事只怕那些外臣会嚼舌根子,奴才不怕,但奴才怕他们会说皇上,陛下是仁君明君,若是因奴才而玷污了陛下的圣名,奴才便是万死也难恕其罪,所以奴才才怕——?“
朱高炽呵呵一笑,道:“皇祖父的规矩是不能更改,但当年皇祖父也有用太监的时候,朕只是让你在御书房给朕看些无关紧要的奏折,顺道给内阁几位阁臣送些奏折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想来那些外臣不会说什么?“
当年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废黜了宰相,权利归为皇帝所有,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如此一来,全国的所有的大事都由皇帝一人来处理,朱元璋虽勤于政事,但终究是个人,仅靠几个亲信来处理每天的军国大事是根本不可能的,据记载,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中,全国各种机构呈送的奏札就有一千六百六十件,各种事务三千三百九十一桩,平均每天二百零七件奏札,四百一十一桩事。这么多国事,在没了宰相后,朱元璋也有力不从心,但让他重新组建宰相,那是万万不能的, 所有最后的不得不为身边的宦官开启了参政的大门。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年间,宦官曾多次被派出传达诏令、汇报军情、观兵阅胜、犒劳将士、监视大臣、察访官吏、核处天下税课、市易马牛,甚至出使周边少数民族地区。
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又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就是外廷及王府重要政务必须到内府勘合才能处理。
这样一来,太监不得干政的规矩,其实被他亲手打破了,只是他是皇帝没人说而已,到永乐后,因宦官在靖难中立下了不少功勋,有意提高了宦官的地位。他把宦官的名称由监正改为了太监,虽是一字之差,但太监终究是可以为皇帝做些事情,所以朱高炽此举也算不得上违背了祖宗规矩。
听皇帝如此说,王振彻底放下心来,面上却依旧是一脸的惶恐,颤声道:“奴才一定好好做,绝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朱高炽嗯了声,又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的道:“朕的御书房比起采购,没什么好处,你留在这里怕是要吃些亏?”
谁都知道采购是什么,太监从中收取一些好处已经众所周知的事情,但众所周知那只是旁人,皇帝却绝不能知道的, 如今皇帝随口说出这句话,那可绝对不是随意的说的,弄不好就要了自己小命,王振微微楞了一下,有些惧怕的抬头飞快的看了一眼朱高炽,咬牙道:“奴才跟着陛下做事,不需要什么好处!”
朱高炽似乎很满意王振的态度道:“嗯,你能这么想就最好不过了?“
王振忙又说了一番无比忠诚的话儿。
朱高炽喜欢王振倒不是因为他读书识字,熟读史书,而是喜欢他的知书达理、温文尔雅、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担当,也是这样让他临时动了让这个太监留在御书房的心思,当然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王振读书识字,将自己的书法临摹的惟妙惟肖这也是让他欢喜原因之一,他毕竟不是自己的祖父,父王那样从战场上走出来的人,无论是体魄,身子骨都比自己强得太多,每天处理如此多的政务,的确有些吃不消,也想找一个人帮把手,外臣虽也可以,但用起来终究不方便,而且一些文臣脾气太倔,有时为了一些琐事争吵不已,自己少不了要受气,影响情绪,而太监则不一样,他们本就是自己的奴才,对自己唯命是从,而且他们吃喝住行都在皇宫里,用起来比起那些大臣要顺手的多,自从那一次让王振代笔了后,朱高炽对这事也多了几分心思,原本属意的人是海公公,只可惜,海公公是个睁眼瞎,斗大的字不识半个,更别说看奏折,帮自己处理奏折,便是那一手笔法也实在难以见人,这才想到前些时日那个在自己宫殿里被自己逼迫代笔的小太监。
朱高炽道:“从今日起,你就留在了御书房了!你去与海公公交接一下吧,就说朕说的?“
王振弓着身子应了声退出了御书房,来到御书房前面的一座小院里,他才重重的松了一口气,面上涌出了十分欢喜的神色,给皇帝代笔,给内阁送奏折,这中间的好处,旁人看不出,他却看的一清二楚,内阁,御书房,大明朝权利最大的所在,如今都向他招手,这意味着什么他心知肚明,正是明白其中的好处,他才忍不住心头欢喜,若不是顾忌这里是皇宫,他真想大声喊两声,他原本是一个不得已的教书先生,后来又做了太监,本以为这辈子只能做一个小太监,昔日的梦想遥不可及,而时至今日,他进了御书房,还能看到内阁,他终于感觉到,他的人生似乎开始转变,昔日遥不可及的梦醒,似乎也不远了!
^^^^^^^^^^^^^^^^^^^^^^^^
今天一整天都在火车上,从十月底开始,小景就大部分在火车上过了,所以码字的功夫只好在火车上进行了,好在火车上码字倒也不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唯一的缺陷就是网络不太稳定,经常断网,而且太吵了,好在没人打扰,也能码出几章来,过了今晚也就好了,一个星期的外出差不多结束了,如此一来,更新必然会好一些,也稳定一些,所以请诸位多多包涵了, 另外月初了,月票无比的重要,一张票足以改变整个战局,也许能在榜上呆上一天,或者两天,所以有票票的书友们莫要忘记送下你们手中的票票,这里先说声谢谢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逍遥江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逍遥江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