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66. 1220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目录: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类别:都市言情
--
-->
杨峥正要说话,忽的想考考他,道:“以军师看,本官此去安南该如何安排呢?”
徐朗知道杨峥是在考察自己,并不如何慌张,略一沉吟道:“眼下的局面看似对朝廷不利,实则不然!”
杨峥双眼撇了一眼徐朗,见他这么片刻的功夫,双目炯炯有神,便知安南一事上,他早有思索,因此说话才如此从容不迫。
“军师此话怎讲?“杨峥不动声色的问了声。
徐朗重新给自己倒了一杯烈酒,再一次一仰头,一咬牙,一杯水酒一饮而尽,吧唧吧唧了一番道:“很简单,左右局面的是我大明,若我大明仍舍不得放弃安南,即便是黎利与安南百姓约法三章,只怕也难以改变大局?“
杨峥暗暗点了一下头,从前世来看,宣德三年,朱瞻基迫于大明连年征战,加上主将阵亡,全军败退,黎利再派军大举追击,于是获得大胜。此次决定性的战役,迫使明军不得不议和。
战事大致平息后,明宣德二年十一月,黎利派出使节入明,要求册封陈皓为王。明朝随即封陈皓为”安南国王”,征夷将军王通领兵撤退,整场抗明战事至此告终。独立后的安南依旧是中国的附属国,终大明一朝,都不曾有二心,可见主动权还是在大明,此番局面的确与徐朗所言,看似不利,实则是取与朝廷的态度,若朝廷继续用兵,未必就不可图!能看出这一点,足见徐朗的暮光不浅薄!“
杨峥点了点头道:“军师之言甚是,如今的局面,的确是取决与我大明!”
见杨峥认可了自己的说法,徐朗颇有几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也没了顾忌,继续道:“第二点来自黎利?”
杨峥道:“军师能否说明白些,本官愚蠢得很?”
张本、黄福各自看了一眼,心道:“这话儿若是被我大明百姓听到,只怕是认为有人诋毁大明官儿了?”
徐朗没那么多的心思,他一心想向人展示自己心头所学,根本听不出杨峥话中的谦虚,略一思索大声道:“其次来此黎利!”
杨峥知道这只是个话头,下面必然还有话儿要说,所以没急着打断。
果然听得徐朗继续说道:“黎利并非陈氏之后,却有狼子野心,此番趁势遣使入明,争取得到我朝册封为”安南国王”,要求明朝承认黎利是安南实际掌权者,只可惜这点伎俩并不足以迷惑我大明皇帝,皇帝没答应,黎利不得已才找来了一个名叫陈皓的陈氏之后,此人原叫胡翁,是”丐者之子”,”假称陈氏之后”。
黎利拥立陈皓的原因,是由于黎利在起义时鉴于”人心思陈,故立之以从人望”,并且”欲籍辞以应明人”。黎利驱逐明军后,若想要登记为帝,杀陈皓必是第一步,此人大可利用!”
杨峥不得不佩服徐朗的眼光独到,前世所载的文字,的确如此,黎利驱逐明朝王通后,便先杀陈皓,然后登基称帝。关于陈皓的死因,一说是他深知国人不服,遁逃时被朝廷所获,便饮毒药而死;一说是他”潜驾海船而卒”;一说是潜逃时被黎利令人追杀;一说是黎利曾说”我以百战得天下,而皓居大位”,陈皓在惊惶下潜逃,最终被黎利追杀。
但这一步棋子却引起了朱瞻基的注意,却是要求黎利在国内访寻陈朝宗室子孙为王,经过数次使者往还后,黎顺天四年正月,黎利的使者向明廷陈述已”大集国人,遍求陈氏子孙,的无见存”,明廷便只得尊重黎利握有政权的事实,命他”权署安南国事”,又封为”安南国王”,规定黎利每隔三年向明朝贡一次,每次朝贡必铸金人两尊,称之为”代身金人”。
前世学者认为,两尊”代身金人”可能是为支棱之役中被杀的柳升与梁铭两位明将抵命。至于黎利的求封,前世学者作出如下的解释:”因为我国与中国相较,大小悬殊,且孤身只影独处南方,全无羽翼屏障,这样一味敌对抗拒,不肯低下一点,则永无宁日。虽表面上屈居中国之下,但其实内里仍然保持自主,中国人并不干涉我国内政。这也是一种机智巧妙的外交,可使国家获得安定。”这不过是一层好听外衣而已,真正的目的很简单,获取明朝的认可,从而称帝登基!“
徐朗见杨峥在沉思,并没有停下的意思,继续道:“第三,安南还有可争取的对象,大人此去若能争取哀牢、占人的支持,断了黎利的左膀右臂,大事便可成也!”
杨峥道:“真能这么做么?”
徐朗道:“能!”顿了顿道:“不过很难?”
杨峥翻了个白眼,心道:“你爷爷,你这不是耍我么?“
但徐朗接下来的话儿却让他感到有些惭愧。
“虽然很难,但我相信大人一定能办成?“
杨峥道:“我大明穷二十年之功,不曾将安南评定,本官何德何能能做到这一步呢?“
徐朗盯着杨峥一字一字的道:“因为大人给人希望,希望就是星火,星火虽小,一旦形成,却也有燎原之势……?“
杨峥盯着徐朗道:“好一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去有军师辅佐,平定安南指日可待也!“
谈完了一番国事,压抑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众人开始吃吃喝喝,由于徐朗刚才的一番表现,不要说高航、沈艳秋对其敬佩不已,就是黄福、张本这种老官僚也对这个落魄的书生好生敬佩,酒桌上不免让他多了几杯。
等一顿酒席下来,徐朗便是满脸的醉意徐坤生怕自己这位本家酒后胡乱说话,得罪了眼前这个经略大人,不等杨峥吩咐,扶着徐朗便上了二楼,早早让他歇息了。
杨峥与沈艳秋是夫妻,自是一间上房,洗漱后,杨峥拉着沈艳秋的小手,却是迟迟没睡去,脑海里思索着徐朗的一番话儿,第一点、第二点,如今在自己的努力,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可以说眼下不利于的局面,大大改善,他此去的第一要务,是好好打一仗,获取足够的资本,才能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能顺利实行一国两制,说到底是中国综合实力增强的表现,若非如此,以英国的强硬,未必肯答应被自己占领了百年的香港还给了中国。
但王通的溃败,柳升的战死,七万大军大败,让整个大明的士气低落,想要短时间打赢一场翻身战,倒也不容易,既然硬碰硬不行,那只能来软的,而这一点,只能从徐朗的口中第三点着手,趁着刚才离身的那会儿,他已经从黄福那里了解到哀牢国与占人国的来历!
哀牢国原是云南历史上文明古国之一其哀牢开国君主,据说是有一妇人名沙壶,因到江边捕鱼,触沉水而怀孕,生下十个儿子。后沉木化为龙作人言问”我的儿子何在”?九子惊走,独幼子不去,背龙而坐,因而取名九隆。九隆长大后,雄桀出众被推为王。当时有一妇人,名叫奴波息,也生有十个女儿,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子孙繁衍,散居溪谷。九隆死后,世世相继,分置小王。
据说,遗留在哀牢群山中的傣族(绰号:花腰傣)就是九隆兄弟中的一支 。
此后,哀牢国一直游离于中原之外,直到第二任国王柳貌,在东汉永平十二年率众人七十七邑王、五万余户、五十五万多人举国”内附”主动加入中华民族行列,从而使古代保山由奴隶社会一步跨入了封建制的门槛。汉王朝则因势利导,借此机会将郡县治推行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整个哀牢地,并设永昌郡统一管辖。为彰柳貌内属之功,汉明旁给他颁赐了性质、字体类同于汉武帝所赐”滇王之印”的”哀牢王章”,并举行盛大宫廷庆典。
自此哀牢国一直留存了下来,等明朝的时候,所占之地多半在安南与云南接壤之地,在与明朝交战之时,黎利曾与哀牢交好,哀牢国王兰亨登与之结盟。但在另一名逃亡哀牢的义军首领路文律的挑拨离间下,兰亨登背弃了盟约。永乐十九年十一月,黎利与明军交战时,遭到哀牢的突袭。其后,黎利的一名极为爱重的侄儿黎石,亦遭哀牢军击毙,自此双方结下了仇恨,也算是安南边防不稳固的原因之一了。
而占人则是占婆居民的后裔,柬埔寨的西占人是占人和马来人的混血后裔。他们原来的占语属南岛(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在柬埔寨的西占人有数万人口,保留原来的一些社会特点,即母舅的支配地位;但在其他方面已完全与高棉生活方式混为一体,操高棉语。改信从马来传来的伊斯兰教,大明时占了安南中部以南沿海一带,与黎利多有来往,可以说是黎利在安南最重要的依靠之一,要想成功平定安南,这左膀右臂,必须争取过来才行啊。
在chang榻上思索了一番,心头的底气也足了些,只是该如何去收取哀牢与占人的民心,还需到了安南在做计较了。
一夜好睡,第二日天色尚未大亮,就见高航走了过来,先是对他一抱拳,行了上下级的礼节后,这才压低声音道:“张将军与金将军的八千将士已与昨日出发了?”
杨峥点了点头,锦衣卫的消息网无人敢怀疑,而且算着时日,张翼与金一笑也是时候出发了,所以高航一说,他并没有感到惊奇,低声问道:“到了何地?”
高航道:“昨日出了京城,今日正沿着官道直奔云南而来?“
我们是否要等两位将军一起来?“高航看了一眼杨峥问。
杨峥摇了摇头道:“眼下的安南一时半会儿还引不起战事,局面对于我们不利,我们需要了解了解才好做出打算,张翼、金一笑八千兵马并不算多,但大军来云南,动静毕竟太大,少不了要引起黎利的警觉,所以我们反而不易等他们!“
高航倒是明白杨峥的用意,那就是趁着眼下情况未明,微服进入安南打探虚实,好来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作为锦衣卫来说,此举太过危险,反而不如跟随大军一同前往,至少大军在,主帅的安全还是可以保障的。
杨峥似看出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道:“大军压境固然是潇洒威武,可你忘记了,咱们此行来的目的是为了大明解除安南的后顾之忧,从而专心对待蒙古人,可谓是任务艰巨,身为主帅,若时时刻刻将自己的性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主帅你还能指望他打胜仗么?”
高航摇了摇头道:“好像不能!”
杨峥哈哈大笑道:“当然了不能了,你可知为何岳王爷能常常打胜仗?”
高航道:“难道是岳王爷如杨兄弟一般,对金兵微服私访过?”
杨峥先是一愣,随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道:“当然不是了,岳王爷何等人物,哪能如此偷偷摸摸的?”
高航摸了一把额头的冷汗,道:“可不是,我还从没听说过岳王爷微服私访打仗的,倒是宋朝皇帝微服去qing楼会见歌姬的不少?”
^^^^^^^^^^^^^^^^^^^^^^^^^^^^^^^^^
ps:关于上一章国士无双,不少书友问,这里说一下:萧何用了四个字来评价韩信,叫做“国士无双”。什么叫国士呢?国士就是一国当中最优秀的人才,如果加上无双呢,那就是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人才。
“士”,它就是贵族的成年男子。贵族分四个等级:最高一级就是王,就是天子,第二级就是诸侯,第三级是大夫,第四级是士。天子、诸侯、大夫都有资格加冕,士加冠不加冕。所以,天子、诸侯、大夫是有冕之士,士是无冕之王。 国士在古代是不可以乱叫的,除了韩信以外,按《史记》和《汉书》记载,当时的汉朝还有很多的“士”,其中有一些很受人尊敬的,叫做“国士”。
当时社会上的“士”都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那就是绅士风度和侠肝义胆。一个真正的士,如果他是绅士的话,他就有侠肝义胆;如果他是一个侠士的话,他就会有绅士风度。誉为国之栋梁的汉方儒生有一些也被叫做“国士” 春秋战国时代人才辈出的“士”阶层经过“文武分途”以后,各自向专门他的方向发展。按春秋战国以前的说法,国士也有对武者的尊称,当时在武士中间,十分重视和提倡“拳勇”、“技击”。每当春秋两季,各地的武士经过长期的刻苦练功后,常常云集在一起进行竞技活动,切磋武艺。
《管子•;七法》记述了当时比武的盛况:“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 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故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困。”这种竞技盛况已有点后世打擂比武的意味了。武术的专门化,便在武士群体中涌现一批武艺超群、勇力过人的英雄好汉。《国语•;赵语》述吴、越两国决战晚,“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姑苏。”这里所说的“贤良”,便是指的民间武士中的伎伎者。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他们被专门选拔出来,充作精兵,社会地位也有所改变,这便是所谓的“国士”。
“国士”,按字面的意思就是指国中的战斗之士,实际上它最初是用来专门称呼被各级统治者从武士中精选出来的勇士的。《左传•;成公十六年》载晋、楚鄢陵之战,晋军将领深患楚军“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这里所说的“国士”,便是指的楚军中精选出来的武士。他们如集结起来,便是一支不可小看的力量。《管子•;小匡》中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的话:“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天下。”可见其在军事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先秦典籍中出现的“教士”、“贤良”、“俊士”、“材士”“桀杰”,其实指的都是“国士”。
在“众暴寡,强劫弱”的春秋时期,他们格外为权势者所看重。 统治者从武士中选拔“国士”,是带有强制性质的。当时诸侯各国都有一整套严厉的推荐和选拔武士的法律制度。齐国的统治者就规定:民间武土“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 挑选武士要经过严格的测试,要通过这种测试是十分不易的。
《荀子•;议兵》记载了晋国的贵族魏氏选拔武士的测试方法:“(先)以度(合适的身材)取之。衣三属(上身、髀股、腿足)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优秀的武士入选后,“则复其户(免徭役)、利其田宅(不征税)”,并由国家“为异舍”收养,同时“食其父母妻子以为质”。
所以武土成为“国士”后,生活条件虽有所改善,但人身并不完全自由。虽然国士的选拔并不是“士”阶层中的武士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它毕竟使武士离开了世代定居的故土,逐渐成为社会上的活跃力量。武士们聚集在一起,打破了以前相互隔绝的状态,便于他们凝聚为一个社会群体。国士的选拔,也促使了各种武术的发展,这种种都为侠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春秋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以五强称霸为高峰的激烈的兼并战争造成了社会的大动荡。政治地图的频繁变更,使得“国士”与国君的固定关系发生了动摇,出现了一种“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局面。过去身为“有职之人”的“国士”。 如今处于“士之失位”的自由流动状态,于是“国士”也就成为了“游士”的一个重要成份。
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时说:“游,无官司者。”可见所谓“游士”,实际上就是当时民间社会的一种具有自由身份的特殊平民,他们具有一般平民所未能有的特殊技艺——或是专门化的文化知识,或是超群的武艺剑术,因此脱离农耕而具有周游列国、自由流动的特征。其中的“儒士”,有的通过“游说”的方式以致仕,有的通过“游学”的方式以成名。
身为“游士”的武士,他们更为看重的是超越实利的个人荣誉与气节。他们在列国间与同类交游,并通过“游侠”的方式为人解难济困,从而成为活跃于民间社会的“急难足以先后”的“国之豪士”.这便是初始形态的侠。
“国士”这个词是在唐朝以后流传到了日本,后来日本比较崇尚武力,因此武士也可以称呼为“国士”,如果能够战胜敌人,战无不胜的,叫做“无双”,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国士无双”“士”本身就是一个很独特的概念。小时候读“二桃杀三士”,受点评的影响,总是读出晏子之诈。后来总算明白点古冶子死前的话“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古昔慷慨者无数,所以如此,其实就是在于“自律”。不以环境所动,不为私欲所困,独守其心,往往逆流而行,不能昌顺时势,因之生死无虑,这便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独特的理想“士”。 国士无双,也可以理解为“ 无双国士” ,除了韩信以外,《三国志*周瑜吕蒙陆逊传》,《后汉书*汲黯传》,《汉书*袁盎传》 ,《清史稿*梁启超传》等等都有“国士无双”的说法。
-->
杨峥正要说话,忽的想考考他,道:“以军师看,本官此去安南该如何安排呢?”
徐朗知道杨峥是在考察自己,并不如何慌张,略一沉吟道:“眼下的局面看似对朝廷不利,实则不然!”
杨峥双眼撇了一眼徐朗,见他这么片刻的功夫,双目炯炯有神,便知安南一事上,他早有思索,因此说话才如此从容不迫。
“军师此话怎讲?“杨峥不动声色的问了声。
徐朗重新给自己倒了一杯烈酒,再一次一仰头,一咬牙,一杯水酒一饮而尽,吧唧吧唧了一番道:“很简单,左右局面的是我大明,若我大明仍舍不得放弃安南,即便是黎利与安南百姓约法三章,只怕也难以改变大局?“
杨峥暗暗点了一下头,从前世来看,宣德三年,朱瞻基迫于大明连年征战,加上主将阵亡,全军败退,黎利再派军大举追击,于是获得大胜。此次决定性的战役,迫使明军不得不议和。
战事大致平息后,明宣德二年十一月,黎利派出使节入明,要求册封陈皓为王。明朝随即封陈皓为”安南国王”,征夷将军王通领兵撤退,整场抗明战事至此告终。独立后的安南依旧是中国的附属国,终大明一朝,都不曾有二心,可见主动权还是在大明,此番局面的确与徐朗所言,看似不利,实则是取与朝廷的态度,若朝廷继续用兵,未必就不可图!能看出这一点,足见徐朗的暮光不浅薄!“
杨峥点了点头道:“军师之言甚是,如今的局面,的确是取决与我大明!”
见杨峥认可了自己的说法,徐朗颇有几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也没了顾忌,继续道:“第二点来自黎利?”
杨峥道:“军师能否说明白些,本官愚蠢得很?”
张本、黄福各自看了一眼,心道:“这话儿若是被我大明百姓听到,只怕是认为有人诋毁大明官儿了?”
徐朗没那么多的心思,他一心想向人展示自己心头所学,根本听不出杨峥话中的谦虚,略一思索大声道:“其次来此黎利!”
杨峥知道这只是个话头,下面必然还有话儿要说,所以没急着打断。
果然听得徐朗继续说道:“黎利并非陈氏之后,却有狼子野心,此番趁势遣使入明,争取得到我朝册封为”安南国王”,要求明朝承认黎利是安南实际掌权者,只可惜这点伎俩并不足以迷惑我大明皇帝,皇帝没答应,黎利不得已才找来了一个名叫陈皓的陈氏之后,此人原叫胡翁,是”丐者之子”,”假称陈氏之后”。
黎利拥立陈皓的原因,是由于黎利在起义时鉴于”人心思陈,故立之以从人望”,并且”欲籍辞以应明人”。黎利驱逐明军后,若想要登记为帝,杀陈皓必是第一步,此人大可利用!”
杨峥不得不佩服徐朗的眼光独到,前世所载的文字,的确如此,黎利驱逐明朝王通后,便先杀陈皓,然后登基称帝。关于陈皓的死因,一说是他深知国人不服,遁逃时被朝廷所获,便饮毒药而死;一说是他”潜驾海船而卒”;一说是潜逃时被黎利令人追杀;一说是黎利曾说”我以百战得天下,而皓居大位”,陈皓在惊惶下潜逃,最终被黎利追杀。
但这一步棋子却引起了朱瞻基的注意,却是要求黎利在国内访寻陈朝宗室子孙为王,经过数次使者往还后,黎顺天四年正月,黎利的使者向明廷陈述已”大集国人,遍求陈氏子孙,的无见存”,明廷便只得尊重黎利握有政权的事实,命他”权署安南国事”,又封为”安南国王”,规定黎利每隔三年向明朝贡一次,每次朝贡必铸金人两尊,称之为”代身金人”。
前世学者认为,两尊”代身金人”可能是为支棱之役中被杀的柳升与梁铭两位明将抵命。至于黎利的求封,前世学者作出如下的解释:”因为我国与中国相较,大小悬殊,且孤身只影独处南方,全无羽翼屏障,这样一味敌对抗拒,不肯低下一点,则永无宁日。虽表面上屈居中国之下,但其实内里仍然保持自主,中国人并不干涉我国内政。这也是一种机智巧妙的外交,可使国家获得安定。”这不过是一层好听外衣而已,真正的目的很简单,获取明朝的认可,从而称帝登基!“
徐朗见杨峥在沉思,并没有停下的意思,继续道:“第三,安南还有可争取的对象,大人此去若能争取哀牢、占人的支持,断了黎利的左膀右臂,大事便可成也!”
杨峥道:“真能这么做么?”
徐朗道:“能!”顿了顿道:“不过很难?”
杨峥翻了个白眼,心道:“你爷爷,你这不是耍我么?“
但徐朗接下来的话儿却让他感到有些惭愧。
“虽然很难,但我相信大人一定能办成?“
杨峥道:“我大明穷二十年之功,不曾将安南评定,本官何德何能能做到这一步呢?“
徐朗盯着杨峥一字一字的道:“因为大人给人希望,希望就是星火,星火虽小,一旦形成,却也有燎原之势……?“
杨峥盯着徐朗道:“好一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去有军师辅佐,平定安南指日可待也!“
谈完了一番国事,压抑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众人开始吃吃喝喝,由于徐朗刚才的一番表现,不要说高航、沈艳秋对其敬佩不已,就是黄福、张本这种老官僚也对这个落魄的书生好生敬佩,酒桌上不免让他多了几杯。
等一顿酒席下来,徐朗便是满脸的醉意徐坤生怕自己这位本家酒后胡乱说话,得罪了眼前这个经略大人,不等杨峥吩咐,扶着徐朗便上了二楼,早早让他歇息了。
杨峥与沈艳秋是夫妻,自是一间上房,洗漱后,杨峥拉着沈艳秋的小手,却是迟迟没睡去,脑海里思索着徐朗的一番话儿,第一点、第二点,如今在自己的努力,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可以说眼下不利于的局面,大大改善,他此去的第一要务,是好好打一仗,获取足够的资本,才能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能顺利实行一国两制,说到底是中国综合实力增强的表现,若非如此,以英国的强硬,未必肯答应被自己占领了百年的香港还给了中国。
但王通的溃败,柳升的战死,七万大军大败,让整个大明的士气低落,想要短时间打赢一场翻身战,倒也不容易,既然硬碰硬不行,那只能来软的,而这一点,只能从徐朗的口中第三点着手,趁着刚才离身的那会儿,他已经从黄福那里了解到哀牢国与占人国的来历!
哀牢国原是云南历史上文明古国之一其哀牢开国君主,据说是有一妇人名沙壶,因到江边捕鱼,触沉水而怀孕,生下十个儿子。后沉木化为龙作人言问”我的儿子何在”?九子惊走,独幼子不去,背龙而坐,因而取名九隆。九隆长大后,雄桀出众被推为王。当时有一妇人,名叫奴波息,也生有十个女儿,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子孙繁衍,散居溪谷。九隆死后,世世相继,分置小王。
据说,遗留在哀牢群山中的傣族(绰号:花腰傣)就是九隆兄弟中的一支 。
此后,哀牢国一直游离于中原之外,直到第二任国王柳貌,在东汉永平十二年率众人七十七邑王、五万余户、五十五万多人举国”内附”主动加入中华民族行列,从而使古代保山由奴隶社会一步跨入了封建制的门槛。汉王朝则因势利导,借此机会将郡县治推行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整个哀牢地,并设永昌郡统一管辖。为彰柳貌内属之功,汉明旁给他颁赐了性质、字体类同于汉武帝所赐”滇王之印”的”哀牢王章”,并举行盛大宫廷庆典。
自此哀牢国一直留存了下来,等明朝的时候,所占之地多半在安南与云南接壤之地,在与明朝交战之时,黎利曾与哀牢交好,哀牢国王兰亨登与之结盟。但在另一名逃亡哀牢的义军首领路文律的挑拨离间下,兰亨登背弃了盟约。永乐十九年十一月,黎利与明军交战时,遭到哀牢的突袭。其后,黎利的一名极为爱重的侄儿黎石,亦遭哀牢军击毙,自此双方结下了仇恨,也算是安南边防不稳固的原因之一了。
而占人则是占婆居民的后裔,柬埔寨的西占人是占人和马来人的混血后裔。他们原来的占语属南岛(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在柬埔寨的西占人有数万人口,保留原来的一些社会特点,即母舅的支配地位;但在其他方面已完全与高棉生活方式混为一体,操高棉语。改信从马来传来的伊斯兰教,大明时占了安南中部以南沿海一带,与黎利多有来往,可以说是黎利在安南最重要的依靠之一,要想成功平定安南,这左膀右臂,必须争取过来才行啊。
在chang榻上思索了一番,心头的底气也足了些,只是该如何去收取哀牢与占人的民心,还需到了安南在做计较了。
一夜好睡,第二日天色尚未大亮,就见高航走了过来,先是对他一抱拳,行了上下级的礼节后,这才压低声音道:“张将军与金将军的八千将士已与昨日出发了?”
杨峥点了点头,锦衣卫的消息网无人敢怀疑,而且算着时日,张翼与金一笑也是时候出发了,所以高航一说,他并没有感到惊奇,低声问道:“到了何地?”
高航道:“昨日出了京城,今日正沿着官道直奔云南而来?“
我们是否要等两位将军一起来?“高航看了一眼杨峥问。
杨峥摇了摇头道:“眼下的安南一时半会儿还引不起战事,局面对于我们不利,我们需要了解了解才好做出打算,张翼、金一笑八千兵马并不算多,但大军来云南,动静毕竟太大,少不了要引起黎利的警觉,所以我们反而不易等他们!“
高航倒是明白杨峥的用意,那就是趁着眼下情况未明,微服进入安南打探虚实,好来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作为锦衣卫来说,此举太过危险,反而不如跟随大军一同前往,至少大军在,主帅的安全还是可以保障的。
杨峥似看出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道:“大军压境固然是潇洒威武,可你忘记了,咱们此行来的目的是为了大明解除安南的后顾之忧,从而专心对待蒙古人,可谓是任务艰巨,身为主帅,若时时刻刻将自己的性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主帅你还能指望他打胜仗么?”
高航摇了摇头道:“好像不能!”
杨峥哈哈大笑道:“当然了不能了,你可知为何岳王爷能常常打胜仗?”
高航道:“难道是岳王爷如杨兄弟一般,对金兵微服私访过?”
杨峥先是一愣,随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道:“当然不是了,岳王爷何等人物,哪能如此偷偷摸摸的?”
高航摸了一把额头的冷汗,道:“可不是,我还从没听说过岳王爷微服私访打仗的,倒是宋朝皇帝微服去qing楼会见歌姬的不少?”
^^^^^^^^^^^^^^^^^^^^^^^^^^^^^^^^^
ps:关于上一章国士无双,不少书友问,这里说一下:萧何用了四个字来评价韩信,叫做“国士无双”。什么叫国士呢?国士就是一国当中最优秀的人才,如果加上无双呢,那就是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人才。
“士”,它就是贵族的成年男子。贵族分四个等级:最高一级就是王,就是天子,第二级就是诸侯,第三级是大夫,第四级是士。天子、诸侯、大夫都有资格加冕,士加冠不加冕。所以,天子、诸侯、大夫是有冕之士,士是无冕之王。 国士在古代是不可以乱叫的,除了韩信以外,按《史记》和《汉书》记载,当时的汉朝还有很多的“士”,其中有一些很受人尊敬的,叫做“国士”。
当时社会上的“士”都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那就是绅士风度和侠肝义胆。一个真正的士,如果他是绅士的话,他就有侠肝义胆;如果他是一个侠士的话,他就会有绅士风度。誉为国之栋梁的汉方儒生有一些也被叫做“国士” 春秋战国时代人才辈出的“士”阶层经过“文武分途”以后,各自向专门他的方向发展。按春秋战国以前的说法,国士也有对武者的尊称,当时在武士中间,十分重视和提倡“拳勇”、“技击”。每当春秋两季,各地的武士经过长期的刻苦练功后,常常云集在一起进行竞技活动,切磋武艺。
《管子•;七法》记述了当时比武的盛况:“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 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故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困。”这种竞技盛况已有点后世打擂比武的意味了。武术的专门化,便在武士群体中涌现一批武艺超群、勇力过人的英雄好汉。《国语•;赵语》述吴、越两国决战晚,“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姑苏。”这里所说的“贤良”,便是指的民间武士中的伎伎者。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他们被专门选拔出来,充作精兵,社会地位也有所改变,这便是所谓的“国士”。
“国士”,按字面的意思就是指国中的战斗之士,实际上它最初是用来专门称呼被各级统治者从武士中精选出来的勇士的。《左传•;成公十六年》载晋、楚鄢陵之战,晋军将领深患楚军“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这里所说的“国士”,便是指的楚军中精选出来的武士。他们如集结起来,便是一支不可小看的力量。《管子•;小匡》中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的话:“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天下。”可见其在军事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先秦典籍中出现的“教士”、“贤良”、“俊士”、“材士”“桀杰”,其实指的都是“国士”。
在“众暴寡,强劫弱”的春秋时期,他们格外为权势者所看重。 统治者从武士中选拔“国士”,是带有强制性质的。当时诸侯各国都有一整套严厉的推荐和选拔武士的法律制度。齐国的统治者就规定:民间武土“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 挑选武士要经过严格的测试,要通过这种测试是十分不易的。
《荀子•;议兵》记载了晋国的贵族魏氏选拔武士的测试方法:“(先)以度(合适的身材)取之。衣三属(上身、髀股、腿足)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优秀的武士入选后,“则复其户(免徭役)、利其田宅(不征税)”,并由国家“为异舍”收养,同时“食其父母妻子以为质”。
所以武土成为“国士”后,生活条件虽有所改善,但人身并不完全自由。虽然国士的选拔并不是“士”阶层中的武士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它毕竟使武士离开了世代定居的故土,逐渐成为社会上的活跃力量。武士们聚集在一起,打破了以前相互隔绝的状态,便于他们凝聚为一个社会群体。国士的选拔,也促使了各种武术的发展,这种种都为侠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春秋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以五强称霸为高峰的激烈的兼并战争造成了社会的大动荡。政治地图的频繁变更,使得“国士”与国君的固定关系发生了动摇,出现了一种“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局面。过去身为“有职之人”的“国士”。 如今处于“士之失位”的自由流动状态,于是“国士”也就成为了“游士”的一个重要成份。
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时说:“游,无官司者。”可见所谓“游士”,实际上就是当时民间社会的一种具有自由身份的特殊平民,他们具有一般平民所未能有的特殊技艺——或是专门化的文化知识,或是超群的武艺剑术,因此脱离农耕而具有周游列国、自由流动的特征。其中的“儒士”,有的通过“游说”的方式以致仕,有的通过“游学”的方式以成名。
身为“游士”的武士,他们更为看重的是超越实利的个人荣誉与气节。他们在列国间与同类交游,并通过“游侠”的方式为人解难济困,从而成为活跃于民间社会的“急难足以先后”的“国之豪士”.这便是初始形态的侠。
“国士”这个词是在唐朝以后流传到了日本,后来日本比较崇尚武力,因此武士也可以称呼为“国士”,如果能够战胜敌人,战无不胜的,叫做“无双”,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国士无双”“士”本身就是一个很独特的概念。小时候读“二桃杀三士”,受点评的影响,总是读出晏子之诈。后来总算明白点古冶子死前的话“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古昔慷慨者无数,所以如此,其实就是在于“自律”。不以环境所动,不为私欲所困,独守其心,往往逆流而行,不能昌顺时势,因之生死无虑,这便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独特的理想“士”。 国士无双,也可以理解为“ 无双国士” ,除了韩信以外,《三国志*周瑜吕蒙陆逊传》,《后汉书*汲黯传》,《汉书*袁盎传》 ,《清史稿*梁启超传》等等都有“国士无双”的说法。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逍遥江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逍遥江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