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 第四卷:燕回巢 2122章:大道本无程
目录: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类别:都市言情
♂,
其时夕阳斜照,昏黄的阳光给阊门披上了一层淡淡的光辉,站在高出望去,涌动的人群,繁华的街道,各种店铺的旌旗、招牌、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彼此交织,配上落日的光辉,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
杨峥看着这动人的画卷,忽地大声道:“明日是五百万斗?价格继续走低?“
对于巡抚大人这样的号令,众人早已见怪不怪,甚至问一声为什么,都没人凑过去。
有了这两日的宣传造势,加上日出四百斗这样的大手笔,早已搅动了苏州局面,无论是谁,嘴里说的都是彭家米店,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三教九流,但凡能说话的说的莫不说彭家米店卖米的事情,这么大的声势,无疑是好坏参半,好处让苏州处于观望,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的苏州小米商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始出售粮食,价额上虽不愿意,但大势所趋也只要咬牙随大流了,有了第一家做出了榜样,其余米商也开始大着胆子开了商铺,往日他们迫于商会的压力,不敢公然卖粮食,如今有彭家米店这个异类,也让他们有了推脱的接口,彭家能卖,为何我们不能卖,大家都是商人总不能区别对待吧,你苏州商会不是总是说一视同仁,么,莫非也是个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主儿,这种借口一出,顿时引起了各大米行的欢迎,纷纷附和,一时苏州竟多了十几家米行重新开张,虽说粮食并不多,一日才卖出五万斗,但杨大人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迟早这些小米商会成一片燎原之势。相比好处,坏处的危害也不小,苏州不管有小米商,大米商也不少,囤积了半年的粮食,好不容易熬一个高价,经彭家米店这么一弄,米价是再也难以涨上去,心头的怨恨可想而知了,不抵制才怪呢,事实上从今日一早就有不少大米商公然站出来反对了,说彭家米店这是自私自利的行为,有违背商道,商会应坚决取缔彭家米店的经营权利,对这样的指责,自是用不着杨大人如何去反驳,因为愤怒的百姓,哪会容他们这一番言语继续说下去,不过半日的功夫,就有几家米行的掌柜被殴打,门前被围堵,但凡去购买粮食的大户富户,王侯公孙都遭到了公然的鄙视,这样的局面,自没有那个不开眼的家伙去触动这个眉头了,可怜的米行本想遏制彭家米店的声势,何曾想到作茧自缚,心头不免有些悔恨之意。
但这事儿还没完,如今的苏州城谁不知道这彭家米店的东家是杨大人,如此公然的打杨大人的脸面,若就此放过,朝廷官员的威望何在,当日的下午,《苏州文报》便刊登了一则为《商道》的文章,文章一经刊出,立即受到了热捧,大街小巷无不纷纷叫好。
人间凡事皆有道,商有商道,为商之道全在乎守一。何为商?商即个人以对等、平等之交换方式参与社会财富之生产、流转、分配和再分配之总称。
何为道?道即万物存乎于天地之常理,即天为什么是天,地为什么是地,人为什么是人?推而论之,商为什么是商?
概而论之,商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之于物的归一,商道之本全在于,一于何乎?
凡天下之商皆有其守,或守于物、或守于财、或守于技、或守于取、或守于施、或守于品、或守于信。然终有善局者劳指可数,皆出于无信可一、无信可守。
大凡为商之初,或出于物、或出于财、或出于技,来去之利皆断盈于财物之取舍间,日而久之或以物为本、或以财为本、或以技为本,以此为一而守必至大谬。天下之财、物、技,来可利、去也可利,但来有本、去也有本,变化无常却总有常,来去间盈亏总究归于无,是故一乎物、一乎财、一乎技者,日久必零。此乃天道、地道之于人、之于物之大道,人皆无可抗之,是故天下之商企去者浩浩如过江之鲫,能归者总逊于凤毛。何也?盖其未一守乎品、一守乎信也。
天下财富如水流,唯行大道可归海。商道之大莫过于品、莫过于信,品信之于天地尤如黄河、长江。品为三口,即天下人之口;信为人言,即天下之人言。是故品、信皆出于天下人之口,天下之口即为天下人之求、天下人之欲、天下人之评,三者归于心。有道是得人心者得天下,为商之道盖莫能外。
品从何来?品从口来;信从何来?信从言来,由口及言何以成品至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之三纲八目早为后人立下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道,知止而后为,此乃立命之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故止九十九而取一,方为人之极品至信,也乃经商之大道。
望海外之《基业常青》者,百年老企皆高瞻远瞩,无一以求利为本,以品信夺天下,于天下人之可为,择其一而守之,乃至基业常青。
国人为商,万不可弃古去外,背大道而径行,必当求一而守,方可成就大业。为商之道全在乎守一。“这则文章以头版的模式刊印在颇有影响力的《苏州文报》上,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那些读书人,认为这篇文章足以比肩《大学》的开篇,志在修身治国平天下,为此不少文人墨客这篇文章大加吹捧,对米商囤积粮食的行为则口诛笔伐,一片片的精妙文章,第二日一早便刊登在《苏州文报》上,一时苏州大街小巷,莫不是谈论此事,而一些当世名家同样对这篇文章大肆吹捧,不少人还引经据典,加以解读,如苏州理学名家吴中道以朱熹的义利之辨,强调”天理为义,人欲为利”,颂扬”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思想,学子以之为书院之规,士夫以之为立身处事的教条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注解,此后又仿照朱熹又作《大学章句》进行解说,在吴大家的解说下,其余苏州当世名家,莫不是以《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进行各自的解说,最终以《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商道便是人文之道,商人不该只顾自己的私立,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才是大道,除了解说之外,各大名家还一致认为,该篇文章,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作为商人该有的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是苏州百年来最好的文章。
文章的刊发,苏州名家的解说,加上文人墨客的赞扬,百姓的吹捧,一时之间,苏州传扬的便是这篇传世之作,只不过文章传得越广,百姓骂米商的就越多,声势甚是壮观,虽说没酿成什么乱子,但也把那些米商吓得厉害,纷纷躲在家中,不敢再言语,生怕惹祸上身,至此算是安静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各大小米商纷纷打开店门出售粮食,短短数日阊门之地,从最初的五家米店,迅速扩展到十二家,这还不算其他郡县,如此良好的局面,出乎杨峥的意料之外,在听从了高掌柜打铁得趁热的建议,当即宣布粮食出售数目再攀新高达到六百万斗,价格维持不变,一时苏州人人欢呼。
这样的大声势,彻底让苏州的百姓沸腾了,各大小米商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打开封闭了半年之久的店门,沿途叫卖之声络绎不绝,拘高掌柜的统计,从文章刊发引起各方口诛笔伐的三日,不算自己的每日的五百万斗粮食,一共卖出了五百万斗,三日的总量大概了两千万斗,这个数目虽不足以撼动苏州米价,但起影响力却是巨大了,再者随着粮食的注入米市,一部分百姓家中粮食足够,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饥荒,这样带来的效果,必然会让局部的市场饱和。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其时夕阳斜照,昏黄的阳光给阊门披上了一层淡淡的光辉,站在高出望去,涌动的人群,繁华的街道,各种店铺的旌旗、招牌、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彼此交织,配上落日的光辉,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
杨峥看着这动人的画卷,忽地大声道:“明日是五百万斗?价格继续走低?“
对于巡抚大人这样的号令,众人早已见怪不怪,甚至问一声为什么,都没人凑过去。
有了这两日的宣传造势,加上日出四百斗这样的大手笔,早已搅动了苏州局面,无论是谁,嘴里说的都是彭家米店,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三教九流,但凡能说话的说的莫不说彭家米店卖米的事情,这么大的声势,无疑是好坏参半,好处让苏州处于观望,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的苏州小米商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始出售粮食,价额上虽不愿意,但大势所趋也只要咬牙随大流了,有了第一家做出了榜样,其余米商也开始大着胆子开了商铺,往日他们迫于商会的压力,不敢公然卖粮食,如今有彭家米店这个异类,也让他们有了推脱的接口,彭家能卖,为何我们不能卖,大家都是商人总不能区别对待吧,你苏州商会不是总是说一视同仁,么,莫非也是个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主儿,这种借口一出,顿时引起了各大米行的欢迎,纷纷附和,一时苏州竟多了十几家米行重新开张,虽说粮食并不多,一日才卖出五万斗,但杨大人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迟早这些小米商会成一片燎原之势。相比好处,坏处的危害也不小,苏州不管有小米商,大米商也不少,囤积了半年的粮食,好不容易熬一个高价,经彭家米店这么一弄,米价是再也难以涨上去,心头的怨恨可想而知了,不抵制才怪呢,事实上从今日一早就有不少大米商公然站出来反对了,说彭家米店这是自私自利的行为,有违背商道,商会应坚决取缔彭家米店的经营权利,对这样的指责,自是用不着杨大人如何去反驳,因为愤怒的百姓,哪会容他们这一番言语继续说下去,不过半日的功夫,就有几家米行的掌柜被殴打,门前被围堵,但凡去购买粮食的大户富户,王侯公孙都遭到了公然的鄙视,这样的局面,自没有那个不开眼的家伙去触动这个眉头了,可怜的米行本想遏制彭家米店的声势,何曾想到作茧自缚,心头不免有些悔恨之意。
但这事儿还没完,如今的苏州城谁不知道这彭家米店的东家是杨大人,如此公然的打杨大人的脸面,若就此放过,朝廷官员的威望何在,当日的下午,《苏州文报》便刊登了一则为《商道》的文章,文章一经刊出,立即受到了热捧,大街小巷无不纷纷叫好。
人间凡事皆有道,商有商道,为商之道全在乎守一。何为商?商即个人以对等、平等之交换方式参与社会财富之生产、流转、分配和再分配之总称。
何为道?道即万物存乎于天地之常理,即天为什么是天,地为什么是地,人为什么是人?推而论之,商为什么是商?
概而论之,商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之于物的归一,商道之本全在于,一于何乎?
凡天下之商皆有其守,或守于物、或守于财、或守于技、或守于取、或守于施、或守于品、或守于信。然终有善局者劳指可数,皆出于无信可一、无信可守。
大凡为商之初,或出于物、或出于财、或出于技,来去之利皆断盈于财物之取舍间,日而久之或以物为本、或以财为本、或以技为本,以此为一而守必至大谬。天下之财、物、技,来可利、去也可利,但来有本、去也有本,变化无常却总有常,来去间盈亏总究归于无,是故一乎物、一乎财、一乎技者,日久必零。此乃天道、地道之于人、之于物之大道,人皆无可抗之,是故天下之商企去者浩浩如过江之鲫,能归者总逊于凤毛。何也?盖其未一守乎品、一守乎信也。
天下财富如水流,唯行大道可归海。商道之大莫过于品、莫过于信,品信之于天地尤如黄河、长江。品为三口,即天下人之口;信为人言,即天下之人言。是故品、信皆出于天下人之口,天下之口即为天下人之求、天下人之欲、天下人之评,三者归于心。有道是得人心者得天下,为商之道盖莫能外。
品从何来?品从口来;信从何来?信从言来,由口及言何以成品至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之三纲八目早为后人立下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道,知止而后为,此乃立命之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故止九十九而取一,方为人之极品至信,也乃经商之大道。
望海外之《基业常青》者,百年老企皆高瞻远瞩,无一以求利为本,以品信夺天下,于天下人之可为,择其一而守之,乃至基业常青。
国人为商,万不可弃古去外,背大道而径行,必当求一而守,方可成就大业。为商之道全在乎守一。“这则文章以头版的模式刊印在颇有影响力的《苏州文报》上,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那些读书人,认为这篇文章足以比肩《大学》的开篇,志在修身治国平天下,为此不少文人墨客这篇文章大加吹捧,对米商囤积粮食的行为则口诛笔伐,一片片的精妙文章,第二日一早便刊登在《苏州文报》上,一时苏州大街小巷,莫不是谈论此事,而一些当世名家同样对这篇文章大肆吹捧,不少人还引经据典,加以解读,如苏州理学名家吴中道以朱熹的义利之辨,强调”天理为义,人欲为利”,颂扬”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思想,学子以之为书院之规,士夫以之为立身处事的教条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注解,此后又仿照朱熹又作《大学章句》进行解说,在吴大家的解说下,其余苏州当世名家,莫不是以《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进行各自的解说,最终以《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商道便是人文之道,商人不该只顾自己的私立,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才是大道,除了解说之外,各大名家还一致认为,该篇文章,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作为商人该有的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是苏州百年来最好的文章。
文章的刊发,苏州名家的解说,加上文人墨客的赞扬,百姓的吹捧,一时之间,苏州传扬的便是这篇传世之作,只不过文章传得越广,百姓骂米商的就越多,声势甚是壮观,虽说没酿成什么乱子,但也把那些米商吓得厉害,纷纷躲在家中,不敢再言语,生怕惹祸上身,至此算是安静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各大小米商纷纷打开店门出售粮食,短短数日阊门之地,从最初的五家米店,迅速扩展到十二家,这还不算其他郡县,如此良好的局面,出乎杨峥的意料之外,在听从了高掌柜打铁得趁热的建议,当即宣布粮食出售数目再攀新高达到六百万斗,价格维持不变,一时苏州人人欢呼。
这样的大声势,彻底让苏州的百姓沸腾了,各大小米商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打开封闭了半年之久的店门,沿途叫卖之声络绎不绝,拘高掌柜的统计,从文章刊发引起各方口诛笔伐的三日,不算自己的每日的五百万斗粮食,一共卖出了五百万斗,三日的总量大概了两千万斗,这个数目虽不足以撼动苏州米价,但起影响力却是巨大了,再者随着粮食的注入米市,一部分百姓家中粮食足够,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饥荒,这样带来的效果,必然会让局部的市场饱和。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逍遥江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逍遥江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